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ppt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复习.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16ef89f61fb7360a4c654b.png)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 所有的动物
消费者
(异养)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都是消费者 吗?
分解者(异养)
所有的微生物都 是分解者吗?
主要成分
生产者
连接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两个重要 环节是:___非质__和生__能物和的量__物_________。
消费者
分解者
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的顶边、 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做统计。
②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
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N:M=n:m
n(重捕个体数)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种群“J”型增长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 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 有敌害等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1.水
内环境成分
2.营养物质:氧气、血浆蛋白、无机 盐、葡萄糖等
3.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 等
4.细胞合成分泌物:激素、抗体等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细胞 环
O2
境 呼吸系统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1c8d9ac850ad02df804188.png)
2021/1/8
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 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 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021/1/8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2021/1/8
细胞外液的 理化性质
2021/1/8
渗透压
770kpa 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Na+ 、Cl酸碱度:
2021/1/8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产生反射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
2021/1/8
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处于动态平衡中。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021/1/8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 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1/1/8
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
奋先经过它的轴突传导,再经过突触传 递给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
2021/1/8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 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 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021/1/8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2021/1/8
细胞外液的 理化性质
2021/1/8
渗透压
770kpa 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Na+ 、Cl酸碱度:
2021/1/8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产生反射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
2021/1/8
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处于动态平衡中。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021/1/8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 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1/1/8
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
奋先经过它的轴突传导,再经过突触传 递给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
2021/1/8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7051f4b52acfc788ebc9a9.png)
胞的低 D.不能观察到红细胞,因为每个装片中的红细胞都已经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大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PPT课件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ee162f87f1922791788e81e.png)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实验一 实验二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三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 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 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 传到 下部呢?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
学习延伸
20世纪80年代,有的学者用向日葵、 萝卜作实验材料,结果发现,因单侧光 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 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而向光侧的生长 抑制物却多于背光侧。请上网或到 图书 馆查询相关的资料,并设计实验,探讨 玉米的向光生长支持哪一种观点。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合成部位 分布 运输特点 含量 作用特点 成分
枸杞
不用生长素类似物,先长芽,还没长根
垂叶榕
4 mg.l-1
5 mg.l-1
6 mg.l-1
叶子花
4 mg.l-1
5 mg.l-1
6 mg.l-1
7mg.l-1
8 mg.l-1
垂柳
2 mg.l-1
3 mg.l-1
4 mg.l-1
5 mg.l-1
6 mg.l-1
7mg.l-1
8 mg.l-1
探究活动
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培育无子果实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除草剂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b增加以利其生长增加以利其生长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d减少以利其生长减少以利其生长abcd促进o抑制生长素浓度根根芽芽2在a点生长素根生长从根生长从点开始点开始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aecf1e45c3b3566ec8b55.png)
3.2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 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③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即系一 个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3.2.1 种群密度 3.2.2 种群的空间结构 3.2.3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3.2.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2.5 生命表 3.2.6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
第3章 种群及特征
本章通过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种群调节以及生 态对策的剖析,使学生在种群层次上更进一步地了 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是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种群不仅是构成物种的基本 单位,而且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
(3)集群分布
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 成簇、成块或呈斑点状密集分布,这种分布格局 即为集群分布,也叫成群分布和聚群分布。集群 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内分布型。
集群分布形成的原因:
①种群的繁殖特点。 ②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环境条件的差异。 ③种内种间的相互作用。 ④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收集和贮藏能导致植物的集群生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单元PPT课件
3.2.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 群的个体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
由于生物的多样性,具体数量统计方法随生物种类或栖息 地条件而异 。
种群密度的统计首先就是划分研究种群的边界,森林呈大 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需要研究者根据需要自己确定种群边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课件全套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课件全套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6ad067b90d6c85ec3ac6d7.png)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2020/7/19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020/7/19
营养、气体 内环境的稳态
废物、激素等
温度,pH,
渗透压等
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
2020/7/19
消化、呼吸、 泌尿、循环系统等
消化道 上皮细胞
呼吸道 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壁 上皮细胞
肾小管 上皮细胞
2020/体7/19外物质与血浆间至少隔着两种上皮细胞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020/7/19
外环境
内环境
CO2 等代谢废物 包括
O2 营养物质
细胞
CO2等代谢废物
2020/7/19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消化
回顾上一节
呼吸 系 组成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泌尿 统
成分 化学
理化特性
循环
分析 细胞外液
O2 、营养物质 也就是
外环境
内环境
CO2 等代谢废物 包括
O2 营养物质
细胞
CO2等代谢废物
2020/7/19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毛细血管壁
通透性增大 3、蛋白质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内代谢产物过多
2020/7/19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周围 脑神经 神经 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
高级中枢
脑
脊髓
中枢 神经 系统
低级中枢
躯体与脑的 传导通路
2020/7/19
刺激
反应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 细胞体:有核,代谢和营养中心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020/7/19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020/7/19
营养、气体 内环境的稳态
废物、激素等
温度,pH,
渗透压等
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
2020/7/19
消化、呼吸、 泌尿、循环系统等
消化道 上皮细胞
呼吸道 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壁 上皮细胞
肾小管 上皮细胞
2020/体7/19外物质与血浆间至少隔着两种上皮细胞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020/7/19
外环境
内环境
CO2 等代谢废物 包括
O2 营养物质
细胞
CO2等代谢废物
2020/7/19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消化
回顾上一节
呼吸 系 组成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泌尿 统
成分 化学
理化特性
循环
分析 细胞外液
O2 、营养物质 也就是
外环境
内环境
CO2 等代谢废物 包括
O2 营养物质
细胞
CO2等代谢废物
2020/7/19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毛细血管壁
通透性增大 3、蛋白质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内代谢产物过多
2020/7/19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周围 脑神经 神经 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
高级中枢
脑
脊髓
中枢 神经 系统
低级中枢
躯体与脑的 传导通路
2020/7/19
刺激
反应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 细胞体:有核,代谢和营养中心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6999106c85ec3a87c2c570.png)
1.体内液体的组成划分、判定
体 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较少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同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 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 存在的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 淋巴管 间 中 生活于其中的 各种血细胞(红细 体内各组织 淋巴细 细胞种类 胞等 胞、白细胞、血 细胞 小板) 所含的化学成 含有较多的蛋白 蛋白质很少 分 质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 含量有关
极限值为 6.9~7.8;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 超出此值,机 1、NaHCO3/H2CO3; 体正常机能失 2、Na—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调引起酸中毒 或碱中毒。 3、Na2HPO4/NaH2PO4; HL + NaHCO3 = NaL+ H2CO3 H2O + CO2 NaOH+H2CO3 =NaHCO3+H2O
(1)血液、血浆、血清的区分
血液
血浆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体, 相比血浆,少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但 多了K离子。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中蛋白质, 在机体出血后与凝血因子共同完成止血的过程.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呢?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 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维持稳态的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
3.维持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为机体 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保证细胞的各种酶促反 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 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必修三复习 课件(共7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必修三复习 课件(共7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3e81684431b90d6c85c798.png)
1.胚芽鞘的两个重要部位: ①感受光刺激和合成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②生长弯曲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2.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有:IAA(吲哚乙酸)、 PA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 3.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 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也是主动运输。 4.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 输。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 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且一个浆 (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 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 应快,产生抗体多。
→பைடு நூலகம்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 向光 光侧 侧多 少 →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得快)→向
光生长
3.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技巧 (1)分析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
(2)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都有弯曲现象, 但解释弯曲的原因不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解释茎的弯曲 一般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解释根的 弯曲一般用“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即两重性。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诱发 物质
过敏原(具个体差异)
抗原(不具个体差异)
本质
球蛋白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或某
分布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些血细胞表面
反应 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
机体第一次接触就发生免疫反 应
刺激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
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 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 是__大_脑__、__小__脑__和__脑_干___。
23、_促_胰__ຫໍສະໝຸດ __素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0_._8_~_1_.2_g_/_L____。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1)食__物__中__糖__类__的消化、吸收; (2)_肝__糖_原____的分解; (3)_脂__肪_等__非__糖__物__质__的转化。
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 _B_细__胞__增殖分化成__浆_细__胞__,再由_浆_细__胞__产生_抗__体__发挥作 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T_细__胞__增殖分化成_效__应__T_细__胞__,再由 _效__应__T_细__胞__接触__靶__细_胞__发挥作用。 33、过敏反应是指已_免__疫___的机体,在_再__次接受_相__同__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 质称为_过__敏__原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 的方向是:从_未__兴_奋__部位流向_兴__奋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 流的方向是:从__兴__奋__部位流向_未__兴__奋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突__触__小__体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 _细_胞__体__或__树__突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突__触__前__膜_、突_触__间__隙_、 _突__触__后_膜___。
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1)氧化分解成__C_O_2_和__H_2_O_,释放__能_量____; (2)合成_肝__糖__原__、_肌__糖__原___; (3)转化成__脂_肪__、__某__些__氨_基__酸__等__。 26、胰高血糖素是由_胰__岛__A__细胞分泌的,具有_升__血_糖__作用, 胰岛素是由_____胰__岛细B胞分泌的,具有_____降__血作糖用。它们之 间相互_____拮_,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 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反__馈_ _调__节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维__持__稳__态_具有重要意义。
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促__甲__ _状__腺__激__素__释_放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垂_体____,使之分泌 ___促__甲__状_腺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甲__状__腺__,使其分泌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全__身__所_有__细__胞__都能起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 基础知识复习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细__胞__内__液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 __细__胞_外__液__组成。 2、由_细__胞_外__液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内__环__境__,主要包括_血__浆__、 __组__织_液___和__淋__巴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1)__微__量__和__高__效___; (2)通过_体__液__运输; (3)作用于_靶__器__官___、_靶__细__胞___。
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神__经___和__体__液__的调 节。其中__神__经__调节是主要的。
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非__特_异__性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___特__异_性____免疫。
19、由于_神__经_递__质__只存在于_突_触__前__膜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突__触__后__膜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奋的传递只能是__单___向的。 20、一般来说,位于_脊__髓__的低级中枢受__脑___中相应的高级 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_S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血浆
淋巴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 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含__有__较__多__的_蛋__白__质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盐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__透__压__、__酸_碱__度__、 ___温_度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浓__度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无_机__盐__、_蛋__白__质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N_a_+_和___C__l-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中__性,pH为_7_._3_5_~_7_._4_5。血浆pH之所以 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H_C_O__3_- 、_H_P__O_4_2-_等离子有关。 9、__内_环__境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血_浆___和_组__织__液__;毛细 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淋__巴_____和组_织__液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神__经__-_体__液__-_免__疫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 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有_一__定__限__度__ 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__常_生__命__活__动__的必要条件。稳态 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紊__乱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__射__,其结构基础是_反__射__弧__。
14、反射弧包括___感_受__器___、__传__入__神__经___、_神__经__中_枢__、 _传__出__神__经__和__效__应__器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单__向的。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双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__单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__正__内__负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外__负__内__正____。
23、_促_胰__ຫໍສະໝຸດ __素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0_._8_~_1_.2_g_/_L____。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1)食__物__中__糖__类__的消化、吸收; (2)_肝__糖_原____的分解; (3)_脂__肪_等__非__糖__物__质__的转化。
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 _B_细__胞__增殖分化成__浆_细__胞__,再由_浆_细__胞__产生_抗__体__发挥作 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T_细__胞__增殖分化成_效__应__T_细__胞__,再由 _效__应__T_细__胞__接触__靶__细_胞__发挥作用。 33、过敏反应是指已_免__疫___的机体,在_再__次接受_相__同__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 质称为_过__敏__原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 的方向是:从_未__兴_奋__部位流向_兴__奋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 流的方向是:从__兴__奋__部位流向_未__兴__奋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突__触__小__体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 _细_胞__体__或__树__突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突__触__前__膜_、突_触__间__隙_、 _突__触__后_膜___。
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1)氧化分解成__C_O_2_和__H_2_O_,释放__能_量____; (2)合成_肝__糖__原__、_肌__糖__原___; (3)转化成__脂_肪__、__某__些__氨_基__酸__等__。 26、胰高血糖素是由_胰__岛__A__细胞分泌的,具有_升__血_糖__作用, 胰岛素是由_____胰__岛细B胞分泌的,具有_____降__血作糖用。它们之 间相互_____拮_,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 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反__馈_ _调__节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维__持__稳__态_具有重要意义。
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促__甲__ _状__腺__激__素__释_放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垂_体____,使之分泌 ___促__甲__状_腺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甲__状__腺__,使其分泌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全__身__所_有__细__胞__都能起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 基础知识复习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细__胞__内__液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 __细__胞_外__液__组成。 2、由_细__胞_外__液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内__环__境__,主要包括_血__浆__、 __组__织_液___和__淋__巴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1)__微__量__和__高__效___; (2)通过_体__液__运输; (3)作用于_靶__器__官___、_靶__细__胞___。
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神__经___和__体__液__的调 节。其中__神__经__调节是主要的。
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非__特_异__性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___特__异_性____免疫。
19、由于_神__经_递__质__只存在于_突_触__前__膜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突__触__后__膜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奋的传递只能是__单___向的。 20、一般来说,位于_脊__髓__的低级中枢受__脑___中相应的高级 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_S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血浆
淋巴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 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含__有__较__多__的_蛋__白__质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盐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__透__压__、__酸_碱__度__、 ___温_度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浓__度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无_机__盐__、_蛋__白__质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N_a_+_和___C__l-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中__性,pH为_7_._3_5_~_7_._4_5。血浆pH之所以 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H_C_O__3_- 、_H_P__O_4_2-_等离子有关。 9、__内_环__境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血_浆___和_组__织__液__;毛细 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淋__巴_____和组_织__液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神__经__-_体__液__-_免__疫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 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有_一__定__限__度__ 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__常_生__命__活__动__的必要条件。稳态 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紊__乱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__射__,其结构基础是_反__射__弧__。
14、反射弧包括___感_受__器___、__传__入__神__经___、_神__经__中_枢__、 _传__出__神__经__和__效__应__器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单__向的。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双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__单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__正__内__负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外__负__内__正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