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轮复习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三)

一、单项选择题

(2020·武汉质检)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洞庭湖出湖流量和泥沙变化具有明显影响。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与夏季相比,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率最明显的是( ) A.雨水补给B.湖水补给

C.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

2.9月初~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库蓄水增多B.水库补枯增多

C.长江水位上升D.长江流速增加

3.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洞庭湖9月份入江口处( )

A.河床不变B.侵蚀减弱

C.流速减慢D.搬运增强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整体看:从9月到11月湖泊的湖容量一直在减少,从三峡蓄水前后看:蓄水前湖容量大于蓄水后容量,说明湖水量在减少,湖泊补给河流。原因是:夏季,河流处于汛期,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河流补给湖泊,湖泊湖容量大。到了9月~11月,上游来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加之三峡蓄水,使得河流水位进一步降低,湖泊水位远高于河流,因此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率最明显的是湖水补给,从而导致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呈下降趋势。答案选B。第2题,由图看出:9月初~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原因是:受季节变化影响,上游来水量减少,三峡开始蓄水,蓄水量增大,截流上游来水,大幅度降低了三峡下游的水位,长江和洞庭湖水位差增大,湖水补给长江,洞庭湖库容减少,变化量大于蓄水前。答案选A。第3题,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蓄水后洞庭湖9月份入江口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差增大,流速增快,侵蚀增强,搬运明显,河床变化明显。答案选D。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因此影响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图中无植被区分布的位置:山麓地带,绿洲上部,这些区域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足够水分,故形成无植被区。第3题,图中农田位于绿洲东部,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因此会导致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的荒漠化加剧。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5.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详解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详解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

读下图,完成1~2题。

1. 该河段水文特征

A.无明显的夏汛

B.越往下游,径流量小

C.没有凌汛

D.河道弯曲,水流平缓

2. 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

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④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 B 2. A

【解析】

1. 该河段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属于季风区,夏季降水最多,有明显夏汛,A错误。该河段经过农业发展区,大量引水灌溉,下游径流量越少,B正确。该河段纬度较高,有结冰期,且由低纬向高纬流,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错误。该河段河道较平直,水流平缓,D错误。故选B。

2. 该河段的沙源,根据图示分析,来自流水侵蚀黄土和风力搬运沙漠区沙子,①②正确;流经区域主要由黄土和沙漠构成,地质不稳定,河岸有可能崩坍形成沙源,③对。由于地上河,地势较高,河水由黄河流向较低的农业灌溉区,不可能出现灌溉区泥沙进入河床,④错。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 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3~4题。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泊温度 考点精析与典型例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泊温度 考点精析与典型例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泊温度考点精析与典型例题

【思维导图】

[考点精析]

湖水温度是指湖水吸收净辐射热量,同时通过水面蒸发、湖水紊动和对流等,在湖水内部、湖水与大气、湖水与湖盆间进行热量交换。在交换中,湖水储热量增加,湖水增温;反之,则降温。一年内由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引起水温季节的变化。

【典题精研】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当地气候呈暖湿化。沙漠腹地和东南部分布有100多个常年积水湖泊。相关研究表明,冬季白天,该沙漠区存在湖泊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外围区和周边区的“暖岛效应”、受地质作用影响,当地地热资源较丰富,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研究区划分图,其中A和B均属于沙漠区,C区以绿洲为主。2020年冬季,研究者对巴丹吉林沙漠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发现冬季白天甲地的地表平均温度为6.10℃,乙地为4.25℃,丙地为4.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与图中各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A乙-B丙-C B.甲-A丙-B乙-C

C.乙-A丙-B甲-C D.丙-A甲-B乙-C

2.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区冬季形成“暖岛效应”的原因可能是()

①沙尘天气较多造成逆温现象

①盛行西北风加速沙丘的降温

①湖盆封闭造成热量不易扩散

①地下水对湖泊具有增温作用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1.A2.D

【解析】1.结合题干和地图信息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分区下垫面的基本情况。首先,与巴丹吉林沙漠区A、B相比,沙漠周边区C分布有绿洲,比热容大、升温慢,冬季白天地表温度较低,所以C对应丙。其次,巴丹吉林沙漠冬季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稀少多为流动性沙丘,比热容小,白天沙漠区温度偏高。但因为题干中表明“暖岛效应”的存在,即冬季白天沙漠中湖泊区A的地表温度高于外围区B的地表温度,因此,A对应甲,B对应乙。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14 湖泊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14 湖泊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专练14湖泊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20·新高考山东卷,9~10]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如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河流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B.水深

C.水量D.水质

3.[2020·天津卷,18(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西部气候干旱,但湖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泊星罗棋布的原因。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十四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保护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十四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保护
积比较严重
2.河流不同河段的特征——以黄河、长江为例
项目
上游
地形 流经一、二阶梯,落差大


水系 支流多,河道弯曲
源自文库
水文 河源水清;河套段水流缓
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多峡谷 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夏季汛期,含沙量大
下游 流经华北平原,为“地上 河” 几乎无支流,流域面积小
水流缓慢;有结冰期
地形 流经一、二阶梯,多峡谷
[通关攻略]
1.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河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 较大的称江、河、川、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曲等。藏语称藏布,蒙古语称郭 勒。河流一般都有五个分段。
分段
特点
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 上游
专题十四 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保护
[明确选考要求]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说 明流域内部协作开 发水资源、保护环 境的意义
等级考
1.结合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流域及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
2.以某流域为例,描述该流域不同河段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的特征,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 地理实践力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综合题汇编(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综合题汇编(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大题汇编

1.探究名称:区城生态环境建设

探究资料: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缩。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处的位置。

探究思考:

(1)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描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菱缩的自然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3.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2020版学海导航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能力训练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学海导航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能力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学海导航·高中新课标总复习(其次轮)·地理参考答案

力气训练

专题一

第1课时

1.C 2.D第1题,图中不同时期的湖岸线可看成是等高线,且湖泊面积越大,对应的“等高线”海拔越高。靠近P点一侧的“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陡;中间经过湖底的“等高线”很稀疏,表明坡度很缓;靠近Q点一侧的“等高线”相对较稀疏,坡度相对较缓。Q点四周有河流注入,说明Q点位于河谷四周,海拔较P点略低;故C选项正确。第2题,由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疏密特点可知20世纪50~80年月变迁最快。

3.C 4.B第3题,结合经纬度、河流、国界等可推断24℃等温线经过的是内蒙古高原,结合“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推断图示时间为7月。第4题,甲区域气温高于16℃,比周边地区高,说明其海拔较四周低,为盆地地形。

5.D 6.C第5题,由目测其中一个山峰的距离约2千米框定②、③两地;再结合“左侧有一个山峰”确定该组同学位于②地。第6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乙地为东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甲地为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故乙地降水量多于甲地,A选项错误。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条件是山谷,而乙位于山脊处,B选项错误。图中河流发源于600~700米,图示区域内河流的海拔最低点是100~200米,其落差为400~600米,C选项正确。我国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而常绿硬叶林对应地中海气候,D选项错误。

7.D8.A9.D第7题,图示区域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东南方向)

大体垂直;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与夏季风的势力呈正相关;故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第8题,在120°经线四周明显弯曲的是-24℃和-28℃两条等温线,而且凸向低纬,说明该处气温较东、西两侧低。且两条等温线明显弯曲的区域正处于大兴安岭,故其影响因素为地形。第9题,图示区域以内蒙古高原东部为主,温带草原广布,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再结合“数百万头奶牛”可推断原料丰富是该地吸引乳品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湖泊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湖泊专题Word版含答案

湖泊专题

命题点:①湖泊的类型成因、形成演化过程;②湖泊水文特征;③湖泊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④湖泊面积萎缩原因及措施。

(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气温(>0 ℃或<0 ℃)。

(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

(6)含沙量→取决于流域植被覆盖率。

(7)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试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加利利湖(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的成因。

(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流水侵蚀和沉积规律运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流水侵蚀和沉积规律运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流水侵蚀与沉积规律运用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下图中,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袭夺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2.分水岭迁移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C.

解析:1.A 2.C 第1题,河流袭夺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题,流水侵蚀导2。第c,因为其上游有一段支流汇入河流a河段是

致分水岭迁移。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以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据此回答3~5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

4.清朝熊起潘曾说:“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域归哪一边,水抱边可

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秘》)所谓“水抱边”,指河流的内湾处(即凸岸),宜造住宅;所谓“水反边”,指河流外湾处(即凹岸),一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

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

一、选择题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

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

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第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河流、湖泊的成因与特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河流、湖泊的成因与特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河流、湖泊的成因与特征

一、选择题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

A.地壳断裂下陷B.河流改道

C.褶皱凹陷D.冰川作用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A项正确。

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B.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太阳高度小

答案 B

解析12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该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处于一年中的湿季,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湖水透明度降低,同时还给湖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湖中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也会降低透明度,B项正确。

3.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 )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答案 D

解析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湖水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有利于慈鲷鱼的生长,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慈鲷鱼提供充足的饵料,从而导致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D项正确;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慈鲷鱼生长,但不是所有湖岸线区域都有河流入湖,A项错误;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水质差别不大,B、C两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含答案]

专题练(三) 水体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广东佛山质检二)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

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

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

2.图中四地,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

A.3月B.7月

C.9月D.12月

解析:第1题,“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移民搬迁少。第2题,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最适合修建地下拦水坝。第3题,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地下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关系,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总体上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储水量增加,故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9月。

答案:1.D 2.C 3.C

(2019·黑龙江大庆一中月考)杞麓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如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4~6题。

4.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七综合题解题技法练习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七综合题解题技法练习

专题十七综合题解题技法

技法一特征描述类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解题流程]

一定的联系性。常见地理事象特征类题目答题要点如下:

续表

变式 1 海冰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

(2019·四川内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海水含有钠、钾等多种盐类物质,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但是一部分高盐度盐水仍然会被包裹在冰块内。开采的海冰在适当的温度下放置两个月左右,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除,之后融化的海冰就符合淡水的标准。海冰资源的丰富度受太阳辐射、水体深度(储热量)、盐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渤海形成了丰富的海冰资源,但空间分布不均(见下图)。

(1)据图描述渤海海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辽东湾海冰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3)推测目前渤海海冰还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原因。

答案(1)主要分布于近岸海域;集中分布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或海湾地区分布面积大);辽东湾海冰面积最大、最厚(或辽东湾海冰资源最丰富)。

高三二轮复习:湖泊专题(包括练习题)

高三二轮复习:湖泊专题(包括练习题)

湖泊

一、湖泊的定义

湖泊就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二、湖泊的分类

1、按照性质来分

(1)咸湖

湖水含盐量高,一般湖水的含盐度超过35g/L,如死海。

(2)咸水湖

湖水含盐量较高,一般湖水的含盐度含盐度为1-35g/L,如我国的青海湖。

(3)淡水湖

湖水含盐度较低,一般湖水的含盐度不超过1g/L,如美国的五大湖、我国的洞庭湖。

2、按照按泄水情况来分

(1)外流胡(吞吐湖)

湖水与河流相通,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如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外流湖一般为淡水湖。

外流湖的水补给部分主要来自入湖径流,损耗部分主要是出湖径流,湖面降水、蒸发、渗漏所占比例较小。湖泊对河川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流水位变化相对平缓,洪峰滞后。外流湖最高水位多出现在入湖径流最多的时候,因此就要结合入湖径流的补给类型来分析。

(2)内流湖

内流湖是指处于河流的尾闾或独自形成独立的集水区域,湖水均不外泄入海的湖泊。如青海湖、巴尔喀什湖。内流湖一般是咸水湖。

内流湖所处地区一般远离海洋,气候干燥。补给部分主要为入湖径流,损耗部分主要为湖面蒸发。有些湖泊的出湖流量为零。闭口湖中来水几乎全部被蒸发。因此入湖径流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里聚集,导致湖水的含盐量不断增高。

3、按照湖泊的成因来分

(1)构造湖

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

(2)火口湖

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会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

(3)河成湖

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著增加。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大都是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2018•课标卷I)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C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B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8年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4~6 题。

4.贝加尔湖形成于A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5.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

还在加大,说明C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D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2015年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7~8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C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B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2019•广东佛山市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9~11题。

9.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

10.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C)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11.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C )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C.盐度下降

D.结冰期缩短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内流区,该地区湖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10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第11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得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

答案9D 10C 11C

12. (2019全国卷I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12【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

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

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

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

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

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

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

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

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

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

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

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

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

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

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