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隐喻研究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及教学应用
引 言
一
、
根 据 C re ,所谓 语 言意 识 ,就 是语 言 学 习者 对语 言形 式 和语 言 atr
上世纪 8 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 0 其中,Lkf和Jhsn ao f ono 所著的Me po v b 《 t hr We i y( 我们赖以生存 a s Le 的隐喻 》 具有开拓性 ,他们提 出了 “ ) 概念隐喻”这个概念 ,使隐 喻正式 纳入认 知科 学 的领 域。近几 十年来 ,隐喻 以及它 的结 构、运 作 机制 、功 能和认知 特点 已经成为语 言学 、人类学 、哲学 、心理学 、 教 育 学 等众 多 学 科 的热 门话 题 。其 中隐 喻 的认 知功 能 研究 异 军 突 起 ,受 到普遍 认可 。认知语 言学 家提 出 ,应 结合人们 的基本 认知 能 力 来系 统地研 究语 言 ,强 调人 的认 知对概 念形成 的作用 。T yo alr在 Lnu t t oztn ro psn i u t e y(语言的范畴化: i iiC e rao:Po t eiL giiT o 《 g sc a g i i ty n sc h r 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 一书中对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语义范畴 ) 进行精辟分析,他赞成Wigntn tes i提出的 “ t e 家族相似形性原理” 并 , 将这一原理通过隐喻等方式使原型子范畴发生联系,形成了意义 链 而建构 起来 家族相 似性范畴 (a i sm l c t o f l r e ba e a gr o认知语 mye n ce y 义 学 强 调人 的认 知对 概 念形 成 的 作用 ,认 为 多义 现 象是 通 过人 类 认 知手 段 ( 隐喻 、换喻 )由一个 词 的中心 意义或基 本意 义想其他 如 意义延伸 的 过程 ,是人类 认知 范畴 和概念 化的结 果 。隐喻在很大 程 度 上 已经构 成 了 人们 的 概念 系统 ,决 定着 人 们语 言 的应 用 。正 如 S et r w es 所归 纳的那样 ,“ 多数多义词 是由于隐喻使 用的结果” e 大 。可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何陆敏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
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
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 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摘要:I.引言- 介绍英语移就辞格的概念- 提出研究问题:如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II.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的定义- 移就辞格的分类:隐喻和转喻III.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激活域和映射域IV.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空间域和语义域V.英语移就辞格的认知功能- 概念整合- 语义丰富- 情感表达VI.结论- 总结隐喻和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正文:英语移就辞格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通常的语境中移动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产生含义。
移就辞格包括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的。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是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惯用的语境中移除,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意义。
根据移就辞格中词义的变化方式,可以将其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
隐喻是一种通过相似性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而转喻是一种通过空间或语义关系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隐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隐喻通过激活源域和映射域之间的相似性来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通过将时间与金钱相联系,表达出时间的宝贵和需要珍惜的含义。
然后,我们来探讨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转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转喻通过空间域和语义域之间的映射来产生新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何陆敏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
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
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分析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分析马霜(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隐喻是一种较为含蓄的比喻形式,是通过表面上的意思来表达另一种深层次的意思,其不仅在中文中经 常使用,在英文中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在英语文章中,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经常出现隐喻,这些隐喻既有 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既有明显的也有非明显的。
站在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可将隐喻看作是人类重要的认知 方式之一,这就给英语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文章对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隐喻;翻译隐喻属于比喻的范畴,可将其看作一种特殊的明喻,只是采用的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委婉。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英语隐喻翻译的时候会遇到诸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而通过将认知语言学引入到英语隐喻翻译研究之中,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更加深入地了解隐喻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进行准确地翻译。
1英语隐喻的概述1.1隐喻的定义在英语中,对隐喻概念的界定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a com parison b e tw e e n tw o th in g s,b a s e d on resem b lan ce or sim ilarity,w ithout using‘lik e’or‘a s’。
真正 把隐喻提升到认知层面的是认知语言学的创始者来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语言观”,这就把隐喻从纯语言的范畴上升到了思维认知的范畴。
来考夫强调隐喻存在于方方面面,不但出现在语言中,同时也隐藏于思维中,存在于人们的概念体系之中,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他将隐喻概括为“跨概念域的映射”。
换种说法,隐喻是人们把特定领域的经验用于理解或说明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类认知活动,是产生新语言意义的源头,本质上讲,隐喻就是借助另一种事物来解释某类事物,它是将不同概念有效联系起来的思维与认知方式,这 就是所谓的隐喻的认知现象。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隐喻解读
牡 丹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M UDANJ ANG I CO1L EGE OF EDUCATI ON
N O.2, 01 2 1
S ra O 2 e ilN .1 6
基 于 认 知 语 境 的 英 语 隐 喻 解 读
这 两 个 概 念 域 的 经验 , 果 对 这 两 个 概 念 域 缺 乏 了解 或 缺 如
隐喻 作 为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知 现 象 及 思 维 方式 , 认 长期 以 来 一直 受 到 学 者 们 的 关 注 。以亚 里 士 多 德 学 派 为 代 表 的 传 统 隐 喻理 论 认 为 隐 喻 是 指将 属 于 另一 事 物 的名 称 用 来 指 称
[ 键词 ] 隐喻 ; 知 语 境 ; 关 认 隐喻 解 读
[ 图分 类号 ] H3 9 中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3 3 2 1 ) 20 4~2 文 0 92 2 (0 10 —0 00
一
、
隐 喻
用 某 一 领 域 的经 验 来 体 验 或 理 解 另 一领 域 的经 验 。在 解读 隐 喻 时 , 喻 者对 始 源 域 和 目标 域 应 具 备 类 似 于 施 喻 者 对 受
起 到 了重 要 的桥 梁 作 用 。隐 喻 能 使 人 们 正 确理 解 抽 象 概 念 域 ,能使 人 们 的 知 识 扩展 到新 的 领 域 ,能 为 人 们 理 解 某 些
事 物 提 供 新 的 视角 , 使人 们 对 事物 有 新 的 理 解 和 发 现 。因 此 , 喻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交 际 功 能 ,在 各 个 领 域 被 广 泛 地 应 隐 用 。隐 喻性 表 达 的组 织 和 实 施 思 维 的 认 知 功 能 、 词 意 义 语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雷克弗尔德(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上。
他们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基础,语言中的隐喻是通过我们感知、思考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和理解现实世界的。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观念或理念的语言现象。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将其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具体感官经验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理解深层含义和非字面意义。
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心灵手巧”,这个隐喻将“心灵”(抽象)与“手巧”(具体)联系在一起,来形容一个具备技能或才华的人。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将语言中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类型。
结构隐喻是通过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来呈现的,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金钱”这个具体的经济资源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时间的可贵和宝贵。
概念隐喻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映射来呈现的,例如“情感是温度”,这个隐喻将“情感”与“温度”联系在一起,来表达情感的热度或冷静。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构建现实世界,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我们常常用“上升”来表达“进步”,这个隐喻影响了我们对进步的理解,将进步看作是沿着一个竖直方向的上升运动。
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最大贡献是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思维和思考的基础。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联系起来,扩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隐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隐喻被广泛运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情感隐喻系统性研究
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情感隐喻系统性研究摘要:当今世界,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各国的外语学习者也大多把英语作为首选的第二语言来学习。
而为了学好英语,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作者通过对大量英语情感隐喻的研究发现情感隐喻具有系统性和内部关联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情感隐喻的物态系统、温度系统、空间方位系统及其关联性。
关键词:认知理论英语情感隐喻系统性关联性引言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任何形式的文化都能在语言运用中得到最佳展现。
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国家的语言进行一番研究。
当今世界,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
全世界的外语学习者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学好英语,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英语语言学的过程中,学习者不难发现英语隐喻在英语语言中被广泛应用。
因此,为了学好语言学,更好地把握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律,对英语隐喻进行一定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语隐喻中的情感隐喻是传递人类情感的有效工具,对情感隐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隐喻,还能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民族个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量的英语情感隐喻的研究,笔者发现这些隐喻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英语情感隐喻具有系统性和内部关联性。
而研究和掌握其系统性和关联性必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为恰当合理地运用这些隐喻。
以下笔者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情感隐喻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进行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情感隐喻隐喻研究的历史悠久。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说:“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把隐喻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至认知语言学的诞生,人们对隐喻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与翻译——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
知模 式。人 类 通过 隐喻 来认识 、 了解世 界 。 隐喻 的英 汉 对 比研 究有 助 于 揭 示 英 汉 两种 语 言 的本 质 。 本 文从 认 知 语 言 学和 文化 的 角
度 来做 英 汉 隐喻 对 比的基 本研 究 , 以便使 我 们 对英 汉 隐喻 形 成更 全 面 的认 识 。
英 汉 隐 喻 对 比研 究 与翻 译
一
从 认 知 语 言 学 和 文 化 的 角 度
李跃 璧
6 10 四 川省都 江堰 市成 都 东软 信 息技 术 学 院 180
【 摘
要】 认知语言学指 出, 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隐喻 它不仅是一种语 言的修辞手段 ,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
了有关 “ 生 ” 下 列 说 法 : 生 是 舞 台人 生 是 一 场 戏/ 生 是 人 的 人 人
、
英 汉认 知隐喻简介
G ao 提 出 的当 代隐 喻 理论 引 发 了新 的隐 喻 研 究 热 潮 , .Lkf
使 隐 喻 研 究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变 革 ,其 标 志 是 18 90年 Lkf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 发域 ) 结构 直接 映射 到另 一概念 域 ( 始 的 目标 域 ) 隐 喻 。 的 (ono :9 1 隐 喻意 义 的理 解实 际 上 就是 将 始 发 域 的经 验 映 Jhsn 18 ) 射 到 目标域 , 而 达 到 重 新 认 识 目标 域 特 征 的 目的 。例 如 : r 从 A—
T ee a f s i h r o e她说话 的声音冷冰冰的。 hr w s r tn e i . o v c
H r y s eer nn a . 泪 如雨 下 o e e r a i t r 她 e w i ge s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摘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来看,隐喻是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不同语言在隐喻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给隐喻的翻译带来困难。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探讨隐喻的认知性、可翻译性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隐喻认知翻译1 引言人们大量的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近年来,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活跃,许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到具体的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
随着对隐喻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翻译当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2 隐喻的认知性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著作是Lakoff &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新途径。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也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前者往往是已知或熟悉的具体事物,后者是陌生或不太熟悉的抽象事物。
通过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
隐喻是中介,它帮助我们在来源于我们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
我们知道隐喻的基础就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
许多重要的概念多来源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人们使用隐喻一是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
3 隐喻的可翻译性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其论点是:语义是概念化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反应,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
认知语言学强调经验和认知对语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产物,包括隐喻语言在内的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有据的,即可以从人们的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释。
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
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论文关键词:英汉时间认知隐喻文化论文摘要:作为抽象的时间,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最有效手法。
隐喻的使用说明了其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也很受到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将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语义域概念映现或投射于抽象的无形的概念。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手段,它实际上表达了两个不相似或不同领域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它存在于人的广泛的认知系统里。
Lakoff和Johnson(1980,1999)强调指出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系统的大部分都是由隐喻性的关系构成的。
时间概念隐喻是用隐喻的方法来表达时间的。
由于时间具有着很强的抽象性,所以人们在认识、表述时间时就得用一些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来代替表达,即借助于另一个语义范畴里的某个相关概念、表述来表达时间,如“时间就是金钱”、“时光飞转”等。
当然如若文化不同,那么对于时间的概念隐喻也就不同了;即使时间概念隐喻相同,和这些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也有差异。
英汉文化中均有“时间是实体”、“时间是空间”的概念隐喻,但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全都相同。
Lakoff和Johnson的研究表明,“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和经验。
”隐喻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达不可表达的事物和思想。
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列举的隐喻大致分为三类: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其结构的基本形式为“A是B”:A是被描写的对象,即目标;B是用来描写对象的项,即喻源。
概念隐喻是将喻源域的结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上,投射实现的依据是意象图式。
一、英汉语中时间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由于人类在概念形成上具有相似性,很多语言都有着类似的隐喻表达,英汉有很多时间隐喻同时为两种文化都共有的,即反映出相同的认知方式。
认知视角下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及效果的实证研究
Absr c : The s u ho s t att n e v e e c nii e c m pe e e ofm e a ori o , c pa e t ta t t dy s w h hei t r i we s og tv o t nc t ph s lw om r d wih t i gls a ua edii her En i h l ng g o t nc ha he g e t d s e a is a ng i vdua e r r s e i y e s ;a ll a ne s e m ngl xit nd t tfv a t r nfue e t og tv fe t T h ut r a l s s a d i e pr t he fnd n ha i e f c o s i l nc he c niie e f c . e a ho na y e n nt r e st i i gs,pu tng f w a d t i or r s m et a hi ug s ins f r t o e c ng s ge to o he TEFI. Ke r : ea y wo ds m t pho r;c gn ton; i ov ton;t nki o ii nn a i hi ng; u nde s a i r t ndng
指 向 ,那 么 隐喻 自然也 就不 能发 挥其应 有 的认 知功 能 和概 念 化 作用 ,不 可能 产 生 真 正 的隐 喻效 应 _ , 7 ] 其结 果势 必影 响语 言学 习者 的 隐喻思 维 的构建 和 隐喻语 言 的有 效运 用及 能力 发展 。为 此 ,本研 究首 先
浅析认知语言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以someone like you古风翻译为例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析认知语言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以someone like you古风翻译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金桥【摘要】隐喻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翻译也有这十分重要的应用。
本文以认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为理论基础,研究的是《someone like you》一个广为流传的古风译本,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与隐喻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隐喻翻译 《someone like you》一、引言阿黛尔的一首《someone like you 》唱得无数人肝肠寸断,一时间各路译者大显身手,以中文的魅力诠释这首歌的缱绻深情。
其中又有一个文言译本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雅致凝练的笔墨脱颖而出,惊艳四座。
这篇译作不但彰显了中文功底的深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在翻译中隐喻的运用有所思考。
二、认知隐喻学的内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的翻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映,并由一般的神经过程所控制。
根据这一观点,各种认知之间是一个连续体,而语言不是人的心灵和大脑中独立的“模块”。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即把一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
这就是为什么想象机制的隐喻和转喻会成为认知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
Lakoff 和Johnson 合写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
关于隐喻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 mark)。
他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文中(2001:106 -113),根据隐喻语义转移的程度,从大到小,把隐喻分成了六种:dead metaphor, cliche metaphor, stock metaphor, adopted metaphor, recent metaphor, original metaphor,并在另一著作《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2001:84-96)中,他又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翻译隐喻的7种方法。
认知角度下的英语隐喻
的 一 种 表 征 。 然 我 们 在 使 用 语 言 中 并 无 标 域从 而 得 到 理 解 。 域 图 式 中 的 空 缺 、 虽 源 关 和 客 观 注 意 的 第 三 条 导 论 , 就 是 体 验 哲 那 他 经 系 、 征 、 识 都 可 以 映 射 到 目标 域 上 。 学 观 。 们 认 为 , 验 主 义哲 学 观 摒 弃 了客 特 知
知 能 力 的 体 现 , 以 隐 喻 通 过 语 言表 达 人 所 们 对 事物 的认 知 。 此 , 对 认知 语 言 学 从 认 知
假 设 。 认 为 隐 喻 并 不 是 把 两 个 系 统 简 单 他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 是 构 建 、 发 和 限 制 概 而 激 念 , 到 一个 语 言 隐喻 时 , 储 在 人 们 长 期 遇 存
认知 , 语语 言的 关 系。 英
关键 词 : 隐嗡 认知语 言学 大学英语 中图分 类号 : 4 G6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1 0 () 0 - 2 1 — 7 5 2 1 )8 a一 1 0 7 3 2
认 首 我 隐喻在希腊文 中原来指转换 , 因此 , 隐 体 系 中 。 们 的 思 维 和 行 为 实 质上 都 是 隐 式 的 功 能 。 知 视 角下 的 隐 喻 研 究 , 先 不 得 不 说 的 是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 的 哲 学 基 础 它 喻 在 英 文 中就 有 其 隐 喻 式 的 意 涵 , 指 “ 暗 将 喻 的 。 统 的 语 言 学 开 始 从 语 义 学 和 修 辞 传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
词 意 指 修 辞 格 。 传 统 语 言 学 将 隐 喻 看作 是 修 饰 语 言 的手 段 , 是
可 有 可 无 的 语 言 的 非 正 常 现 象 , 减 了 隐 喻 的 内 涵 。 随 着 语 言 学 删 研 究 的 迅 速 深 入 发 展 , 者 们 不 单从 语 言 学 角 度 而 且 从 认 知 心 理 学
2基 于 隐喻理论 的英语 词 汇学 习
词 汇 是语 言 的基 本 材 料 ,反 映 了使 用 这 种 语 言 的 民 族 的 思 维 模 式 和 文 化价 值 观 。英 语 多 义词 的辅 义 作 为 中 心 意 思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许 多都 是 有 理 据 的 , 多 词 的 中心 意 思 也 源 于 隐 喻 , 是 由于 频 许 只 繁使 用 。 人 们 才 渐 渐 淡 忘 了其 隐喻 意 义 , 而 使 其 变 成 了普 通 词 使 从 汇 根 据 L kf和 Jh sn的调 查 , 大 多 数 的 喻体 词不 仅 是 实 体 ao o no 绝
“
件 事 或 经 验 来 理 解 和 经 历 一 件 事 或 经 验 , 从 一 个 概 念 域 或 认 是
知 域 向另 一 个 概 念 域 或 认 知 域 的 结 构 映射 ( a pn ) , 认 知 机 m p i ”此 g 制 是 用 源 域 中人 们 较熟 悉 的 、 体 的 经 验 或 概 念 的语 义 特 征 映 射 具
喻 性 的 。 人 类 认 知 体 系是 一 个 隐喻 性 结 构 系 统 。 了 深 刻 认 识 并 “ 为 理 解 周 围 世界 , 们 本 能 地 寻 求 不 同 概 念 之 间 的相 似 点 , 而 创 人 从 造 隐 喻 , 展 语 言 。所 以 , 喻 不 仅 仅 是 语 言 的 装 饰 , 基 本 的 是 发 隐 更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发布时间:2021-03-03T15:17:20.0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作者:张羽华[导读] 隐喻作为一类较为含蓄的比喻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意思去表达另一种意思,其既广泛的应用在中文中,在英文中也十分常见张羽华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隐喻作为一类较为含蓄的比喻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意思去表达另一种意思,其既广泛的应用在中文中,在英文中也十分常见。
英语中,语法和词汇也均有隐喻存在。
其类型可分为明显与不明显型、复杂型和简单型。
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隐喻翻译思路的构建,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前言:隐喻作为一类修辞手段,属于比喻的范畴,可把它看作为一个特殊的明喻,仅表现方式更委婉些,且因存在文化差异,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困难。
基于这一问题,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隐喻翻译,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语言,并对隐喻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并可以精准进行翻译,切实实现语言能力的良好培养。
1认知语言学对英语隐喻翻译产生的影响随着英语语言学的持续发展,英语词汇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隐喻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英语既可表达出原有的意思,同时也增加了更加丰富的新含义。
比如,“blue”既能用来表示蓝色,又可用于形容心情糟糕的状态。
而英语隐喻翻译,需要参考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而对英语隐喻方法和内容进行深刻了解,进而帮助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尤其对汉语中俗语和成语的翻译而言,隐喻已然成了其应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然而,翻译过程中也十分困难。
如果在进行翻译时,仅根据英语语法与词汇开展翻译,则会因为同我国汉语习惯不一致进而影响到翻译效果。
比如,按照字面意思解释“practicemakes perfect”,可将其翻译成为熟练方能达到完美,尽管此种翻译不管语法或意思均是正确的,然而,若把它通过认知语言学来分析,则就可以翻译为“熟能生巧”,这样一来便可达到最理想的翻译效果。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隐喻问题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h ct nvr  ̄o S i c a d eh ooy ( oi c n e E io ) ora o C  ̄g h mU i s f c n e n T cn l ei e g S c l i cs dt n aS e i
生活摸索 中 , 通过人类 的认 知来 探求其隐喻 的实际 内涵及本
质
一
、
隐 喻在 交际 中的作 用
在 人际交往 中 , 对于 一般性 的隐喻而言 , 是很 容易 被人
二 、 究隐 喻 研
隐喻这一话 题历 史悠久 。往往对 于问题是 否能够 成功 地解决 和研 究所 投入 的时 间没有决定 性 因素 。然而对 于我 们语言特定 的本 质因素来讲 必定会 出现新 的隐喻 。这样 就 需要 我们 不断地跟进研究 的进展情况 。 有 关 目标域 和源域的映射 关系早在 1 8 年初起就 已经 90
别人 去认知 它 、 解它 。往 往在一些 复杂 的情形 下 , 理 隐喻 的 使用 为交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此 , 在交际 中运用 隐喻不 是很重 要的事情 。对于跨 文化交 际使 用的隐喻 , 同时作 为文 化 翻译 形式之一 的隐喻 , 就需 要在交际 中恰 当地运用它 。它
的存在 。然 而 , 它们都是 隐喻的结果。而且在我们生 活的各 个角落 中都有 这样那样隐喻 的存在 , 人们在交际 中都会利 用
Vo .5 No7 1 2 .
J 1 01 u. 2 2
认 知 语 言 学 理 论 视 角 下 的 英语 隐 喻 问题 研 究
陈 晖
(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 50 ) 1 1 4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创建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创建一、引言隐喻属于语言比喻方法的一种,与明喻相比,隐喻的内涵更为含蓄且隐晦。
汉语读者与英语读者之间因为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理解也存在较大偏差。
这种情况下,对英语隐喻的翻译难度明显增加。
如何在保证留有原文实际含义、减少翻译痕迹并保留原文原有意境的前提下展开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认知语言学可称之为是一种语言的哲学,在其视角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基于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上构建英语隐喻翻译思路,对提高翻译质量,加强读者对含有隐喻的文本理解,获取跨文化信息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隐喻的内涵挖掘对隐喻这种语言现象的探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古希腊时期的隐喻语言在诗歌、神话中较为多见。
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人物,其古典主义理念对后世的西方隐喻语言研究奠定了理念基础。
20 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现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目前来说,隐喻从“修辞学”研究深化到“认知手段”研究后,其基本类型可分为四种:并列隐喻、修饰隐喻、注释隐喻、复指隐喻。
从语义形式层面上来说,隐喻的一般形式为“A”代表“B”。
即通过言语修辞手法实现某一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这种角度上可将隐喻称之为一种暗示性语言逻辑关系,具体可表现为语言、心理以及文化[1]。
从结构上来看,隐喻包含本体、喻体和喻底三部分。
我国汉语文化中许多成语、谚语、诗词、文章等都具有强烈的隐喻性,甚至可以说隐喻是汉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语文学中“隐喻”这一手法的存在性也较强,这种“含而不露”的语言表达形式具备丰富的意象特征。
这种特征使其在文学领域内具备几乎不可替代的感染力渲染以及文学情感表现能力。
卡西尔对隐喻的理解较为深刻,在亚里士多德的解释“通过将属于另一个事物的名称,用于某一事物的构成,这种转换可以是从种到属,或者从属到种”的基础上,将隐喻划分为广义隐喻以及狭义隐喻,为不同文化的隐喻翻译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语言即世界——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英相关隐喻
Language Is World --A cognitive look at relevant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作者: 刘鹏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4-12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语言;世界;隐喻
摘要: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本质在于将熟悉或具体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或抽象的认知域中,产生新的概念,借以把握陌生或抽象的事物。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
考察了隐喻“语言即世界”在汉英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发现汉、英民族基于类似的生活体验,常常将语言视为空间、物质和人,将语言视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具体事物的隐喻尤其丰富,这些隐喻反映出汉英两个民族基本一致的语言认知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隐喻研究
作者:陈泳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5期
摘要:目前隐喻研究已超越了语言学范围,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建立了不同的隐喻理论。
隐喻即人类通过一个概念域的事体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个概念域事体的方式,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这种映合对人们的日常思维、推理和想象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隐喻拥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隐喻产生于认知,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最佳关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08-01
隐喻的本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所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隐喻更多地是作为横跨心理学、哲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多维性研究课题。
从古希腊Aris-totle以来,修辞学都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来进行研究,认为隐喻能够给文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
Richards等人对隐喻的研究当然要比Aristotle的认识深刻和全面得多,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能回避的:无论是Aristotle的“类比理论”,还是Richards的“相互作用理论”,都始终把研究的视角和层次放在语言本身,没有能够深刻地揭示隐喻的本质问题。
认知语言学家立足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则,在人们经验感知的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认知机制的实质和特点。
一、隐喻研究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是“旧得不能再旧的题目”(叶子南,2008)。
但是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是取决于研究所投入的时间的。
而且语言的创造性本质决定了新的隐喻必定会不断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也要不断跟进。
Lakeoff和Johnson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隐喻意义的实质是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关系。
在其二人的著作Metahpors We Live By中,他们这样来描述隐喻:
We have found,on the contrary,that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ife,not j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
Our 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in terms of which we both think and act,is fundamentally metaphorical in nature。
Lakeoff和Johnson认为不仅仅语言是隐喻的,而且就连人类思维和行动究其本质都是隐喻的。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隐喻观和传统隐喻观的一个区别。
Lakoff和Johnson将隐喻分成了三种: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将一个域中的概念转化到另一个域中,比如“Argument is a war”。
方位隐喻是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表达空间方位的概念来组织另外一种概念系统。
“I’m falling asleep”、“he dropped dead”及“You are under my control”
此类隐喻提供了人类主体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之间的一种空间关系。
本体隐喻指的是用实体词来表达一些非物质性的概念,比如感情、活动和想法,从而对其进行分类、量化和引用。
二、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
1.隐喻的关联性解释的依据
关联理论之所以能对隐喻做出阐释,笔者认为要基于它对隐喻的两点认识:其一,隐喻是一种更广阔的语境出现的话语现象;其二,在隐喻中,说话人的意义是间接表达的,因此作者真实的交际意图需借助于相关性推理才能获得。
Sperber和Wilson(1986:237)认为,隐喻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它是语言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
关联理论将隐喻归入一般话语,因而也就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此外,用关联理论解释隐喻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是在实施一种行为,它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属于间接的言语行为,其命题形式和命题态度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种“关联”需要听话人借助于语境进行语用推理才能获得。
2.关联理论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的阐述
隐喻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联理论认为,在语言交际时,发言者总是遵守关联原则,寻求对其思想的最佳关联表达,既让话语具有足够的语境效应又尽量节省听者的处理努力。
但是最佳关联表达并非总是精确的表达,这时候取而代之的是模糊表达。
隐喻正是人们使用模糊表达法的产物,表达了用语言的字面意义无法表达的意义。
这种表达需要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相似联想,而人认知能力的共性使人们趋向于对同一事物有着相似的联想。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显示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一种认知方式。
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各个国家的隐喻也互不相同。
隐喻的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互换,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词语转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语言中的隐喻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相对等的隐喻。
因此,译者在翻译隐喻的时候就需要将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文化和历史。
最后,笔者建议了三种处理隐喻的翻译方法,即直译、等值翻译和意译。
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于莹.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