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物质文化》书评
西夏史料:俄罗斯西夏论著大全
解译唐古特文书 索弗罗诺夫《古代文书秘密的解译问题》,莫斯科,1976年。
西夏语的主动结构 克平1979
西夏语的唯被动结构克平《亚非语言研究》第11期1979
西夏语的主动格和主语成分 克平1979
西夏语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石滨纯太郎、聂历山合著,《MAYURA》1933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汉文写本非佛教部分概述 K·K·弗鲁格《东方书目》第7卷,莫斯科,1934年。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汉文古佛教写本简明目录 弗鲁格《东方书目》第8卷,莫斯科,1936年。
西夏语简介 伊凤阁,《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通报》第6集3卷12~18号,圣彼得堡1909年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夏汉对译) 伊凤阁 圣彼得堡,1916年;沙畹法文注译载《通报》第12期,1911;
西夏国书说 伊凤阁 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1期,1923年12月。
春秋中文社区西藏文字对照西夏文字抄览 聂历山 日本《亚细亚研究》第4号,大阪东洋学会,1926年;又见《西夏语文学·聂历山著作目录》卷1,1960年。
《西夏语文学-研究论文和字典》(二卷),聂历山遗著, 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特设委员会监印,东方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60年。曾获苏联最高学术奖-列宁文学奖金。
《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藏西夏文写本和刊本已考定者目录》(简称《西夏文写本和刊本目录》,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合编 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1963年;白滨、黄振华汉译校载《民族史译文集》第3集,1978。
唐古特语的推进结构 克平《东方民族文化史的文献与问题》(《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分所学术会议简报》),1973年9月。
西夏王陵观后感
西夏王陵观后感
西夏王陵观后感
今天,我参观了西夏王陵。
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次旅行,让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
首先,我对西夏王陵的建筑结构感到惊叹不已。
这里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的特色,令人折服。
这里的建筑还融合了西夏文化,使它显得更加可爱。
其次,我体验了西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里应有尽有,从王室地质到文物博物馆,以及古老的古墓和古代建筑,都能为我们展现出西夏历史文化的浓厚气息。
这里的文物让我对西夏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西夏王陵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机会。
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它,以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通过参观西夏王陵,我收获了很多,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文化,更加珍惜我们传统的文化和历史,努力去保护它的完整性。
- 1 -。
初探西夏饮食文化的成因
一
、
自然《 山之名义》 记载 :夏国 “ 三大 山……有贺兰山 、 积雪 山 、 焉支山I。此外 , 3” ] 西
夏 境 内还 有圣 化 德 山 、 土 宝 山 、 西 沙洲 神 山 、 高 沙 西
山、 天都 大 山以及众 多 的林地 、 谷坡 、 草原 等 , 为野 生 动 物 的生存提 供 了适宜 的场所 。西夏文 献 《 圣立 义
系统 的探 索 。
党项族向西北迁徙的过程中, 逐渐受到汉族的影响 , 其 生产 方式 和生活 方式 发生 了显著 变化 。但 是 肉食
仍 然是其 主要 食 物之一 。李元 昊 就 曾 自豪 地说 :衣 “ 皮毛 , 事畜 牧 , 蕃性 所便 。这 离不 开西 夏 境 内特殊 ” 的 自然环 境 。 俗话说 靠 山吃 山 , 靠水 吃水 。 一方 面 , 西
所谓“ 、 鹿 、 , 虎 豹、 獐 挡风蔽 ], ’西夏境 内的野生 , 猎 物 主要 有狼 、 、 豹 黄羊 、 狐 、 、 、 驴 等 。 野 鹿 兔 野 另一
方 面 , 夏境 内 的畜 牧业 发达 。 西 党项 羌原 本就是 游牧 民族 , 建 国后尤其 是攻 取河 西走廊 以后 , 夏的 畜 在 西 牧业 更是 有 了长足 的发 展 。 载西 夏 :其 地初有 夏 、 史 “
初探西夏饮食文化的成因
和 宁职
字既 学 报
2 1 年第 l 卷第 2 02 7 期
2 2 Vo .7 01 11 No2 .
Ju a fN n igP ltc nc o r l a nn oye h i n o
初 西饮 文 的 因 探 夏 食化 成
王 守权
( 南京师 范大 学
[ 摘
社会发 展学 院 ,江苏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ppt课件
元曲 (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
话本 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思考:文学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有哪些联系?
多民族政权并立 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文学特点:多元、繁荣、平民化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 2.艺术
书法 特点: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4619
表格中,宋朝的工商业收入大增说明了什么?
4.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有何表现? ①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 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领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 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右图宋代农业主产区、手工业发达区和商业城 市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现象?
农业和手工业成就突出 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
门第观念变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
程朱理学
文学艺术 (多元、繁荣、平民化) 文化
科技领先
少数民族文字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少数民族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一.经济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表现 ①制瓷业 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五大名窑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②矿冶业
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③印刷业
宋朝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 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④印刷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经营盐铺
材料二 仁宗朝,商人、佃
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 齐,等也。无有贵贱, 谓之齐民。
木活字印刷:穿越千年 墨香犹存
木活字印刷: 穿越千年 墨香犹存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千人组成的方阵用汉字演绎了各种“和”字,向世界展现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那一幕惊艳了世界,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门濒临灭绝的技艺。
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世传奇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被称为“文明之母”。
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墨拓石刻和使用印章受到启发而发明的。
最早的雕版印刷出现在隋末唐初。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其科学实用,使印刷书籍的速度加快,成为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曾为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毕昇的发明一直没有相应的印本佐证,胶泥活字及其汉字印本并未见大范围流传。
以致有人对毕昇的发明提出异议,活字印刷术发明权之争几乎成为中韩、中欧之间的学术公案。
1990年,盗墓分子炸毁了宁夏一座存有大量文物的方塔,考古专家意外地从废墟中发现了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记录参加活字印刷书籍的人名及其工作分工的文献资料。
后经专家鉴定,这部佛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活字版印本之一,这一发现直接改写了木活字发明和使用的历史,以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
始于北宋,兴盛于西夏的活字印刷,成为西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填补了中国活字及其印刷版本的空白,受到了国内外文物界、印刷界、语言文字界以及西夏文化研究领域等方面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可。
宁夏不少西夏学研究专家指出,在中国发现的古文献印刷品中,西夏文献占有重要地位,是宁夏古代文化建设的亮点。
所以专家学者们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对西夏活字印刷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在发明印刷术方面的贡献。
通过研究传承西夏活字印刷技艺,让中国传统印刷文化世代相传。
2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种着名古迹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种著名古迹第一节:远古、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与著名古迹一、远古时期:约至今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80万年前的陕西南田人、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母系氏族公社,证实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国家,这也证明长江下游也是中国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3、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半坡村,1958年在此建立我国第一个遗址性半坡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人面鱼纹彩陶、种植黍粟等谷物,证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196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夏商周时期:启继承父亲大禹位,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商朝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发明、金属工具的制造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1、殷墟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殷墟有着中国最早的宫殿和王陵,出士4500个单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最早遗址,是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1961年入选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中兴场(今南兴镇),填补了中国考古学,商周青铜文化和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它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葵丘会盟遗址:位于河南民权县,“盟台夕照”为旧城八景之一2、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位于山东曲阜市,孔庙是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园,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子孙居住地,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最大的府地。
“三孔”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秘的西夏观后感
神秘的西夏观后感西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而又独特的王朝,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游览过西夏文化遗址后,我对这个灿烂而又神秘的古代王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西夏文化的独特性令人惊叹。
早在公元1038年,西夏王朝就在今天的宁夏地区建立起来,影响了整个西北地区长达两百多年。
而西夏文化,是以汉文化为基础,融合了藏、蒙、回等多个民族文化的综合体。
在西夏时期,西夏王朝不仅在政治上独立于中原,还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
其次,西夏的佛教文化是我最为着迷的。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西夏佛教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兴期、盛期和衰落期。
尤其是西夏的盛期,其佛教寺院建筑宏伟壮丽,艺术精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曾游览过几处西夏时期的佛教遗址,比如海东青海塔、大通单城冷城窟等,无不展示出西夏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遗址中,最令我着迷的是青海塔。
它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南,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这座塔是以砖石为材料,由多层楼阁组成。
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绝伦的佛像和纹饰,凸显了西夏时期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座塔是为了纪念西夏第一位皇帝李元昊而建。
在登上青海塔的一瞬间,我仿佛穿越到了西夏时期,感受着那个辉煌而神秘的时代。
此外,西夏的文化艺术也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在西夏时期,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西夏的壁画和石窟,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宁夏灵州西夏石窟。
这是西夏时期建造的一座巨型岩石艺术瑰宝,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主题丰富,内容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等。
无论是绘画技法还是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每一幅壁画都仿佛一本发黄的历史书,向人们展示了西夏王朝的辉煌瞬间。
然而,正是由于其神秘性,西夏文化尚有许多未解之谜。
历史学家们对西夏王朝的起源、灭亡以及其王室文化等问题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夏时期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章节,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
悠悠百世功砣砣当年苦——记李范文先生的西夏学研究历程
打了一座小土炕。尽管窑洞只有 4米长 ,1 . 5 米宽 ,但我却感到像 ‘ 天堂 ’一样温暖,因为周 围 的群 众 对我 的爱戴 使 我终 身难 忘 。 ” [ 2 ] 6 3 2
民调查研 究以来,取 得 了诸多重要学术成就 ,成为海 内外学界公认 的西夏 学专 家。 关键词 :李范文;西夏学;西夏学研究 作者简 介 :孙广 文 ( 1 9 7 8 一) ,男,宁夏盐池人,宁夏社会 科 学院西夏研 究院助理 研 究员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西 夏 历 史 与 文 化 。
因之一 。
1 9 5 6年 ,考 入 中央 民族学 院 民族学 研 究 生 班 的李 范 文 与西 夏 文 的接 触 多 了 起来 ,逐 渐 萌生
研究 西 夏史 的志 向。 于是 ,他 向 当 时 的院 领 导 提 出学 习西 夏 文 的 想 法 ,遭 到 拒 绝 。1 9 5 9年 1 0
的时候 ,更流下 了热泪。 ” _ 3 傅斯年先生在 《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 旨趣》一 文中指 出: “ 凡能
直 接研 究材料 ,便进 步 ” ;“ 凡 一种 学 问能扩 张它 研究 的材 料便 进 步 ,不 能 的便 退 步 ” ;“ 一 分 材 料 出一 分货 ,十 分材料 出十分货 ,没有 材料 便不 出货 ” 。 _ 4 从 这 个 意 义来 讲 ,要 想 将 西 夏学 研 究
一
1 1 6 —
1 9 6 2年 ,李 范文 被调往 刚 刚成 立 的宁 夏 民族 历史 研 究 室 ( 宁 夏社 会 科 学 院 的前 身 )工 作 ,
从西夏剑寻踪神秘西夏王朝
从西夏剑寻踪神秘西夏王朝作者:***来源:《收藏·拍卖》2023年第05期若论西夏兵器,西夏剑首屈一指。
西夏剑曾受到当时两宋文豪苏东坡、陆游大力称赞,就连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也十分喜爱。
据传为南宋太平老人的《袖中锦》一书中罗列了各种“天下第一”,名单中就有“夏国剑”。
西夏剑果真是兵器中的“天下第一”吗?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中原西北建立的政权,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史称西夏。
西夏在对宋辽数场战争中能以少胜多,与战略战术、尚武精神有关,更与装备武器有关。
西夏冶铁技术的来源西夏无史,现有对西夏的研究都是从宋、辽、元史料中搜集,部分史料是从西夏文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所得。
党项羌定难军时代,器甲尚难以自给,虽然寇掠中原,但是器甲不精。
“元和时复置宥州,护党项。
至大和中寝强,数寇掠。
然器械钝苦,畏唐兵精,则以善马购铠,善羊贸弓矢。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党项用自己特产的马、羊购买甲胄、弓矢。
这时期的党项周围的政权除了唐朝,还有吐蕃,所以其器甲有两个方向的来源。
中原王朝历来禁止军器、铁器对外的输出,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禁令,党项、蒙古、女真崛起的过程中都遇到军器无法自主生产的问题。
唐朝政府对边境互市中的贸易品做了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目的是羁縻周边的少数民族,所以限制的商品中大都为少数民族所需的物品。
铁作为军器生产的必需原料是严禁交易的。
《唐律疏议》中“卫禁律”载:“锦、绫、罗、縠、紬、绵、绢、丝、布、牦牛尾、真珠、金、银、铁,并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及至缘边诸州兴易。
……若将度西边、北边诸关,计赃减坐赃罪三等”。
“越度缘边关塞,将禁兵器私与化外人者,绞。
”开元二年,发布了《禁与诸蕃互市敕》:“金铁之物,亦不得将度西北诸关。
”(《唐会要》卷八十六)唐文宗时期,党项羌多次寇掠边境,“鄜坊道军粮使李石表禁商人不得以旗帜、甲胄、五兵入部落,告者,举罪人财畀之。
文物背后的历史中国读后感
文物背后的历史中国读后感《文物背后的历史中国》这本书带我踏上了一段令人陶醉的历史之旅。
书中通过介绍各种珍贵的文物,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内涵。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被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所深深触动。
首先,这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
作者以文物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和文化发展。
无论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是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能够窥探到当时的生活场景、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其次,通过对文物的深入解读,我逐渐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通过书中对于陶器的介绍,我了解到陶器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另外,书中也涉及了儒家思想、佛教的传入、文人雅士的墨宝等等,这些内容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物是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物正面临着遭受破坏、流失甚至失传的危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这些宝贵的文物遗产,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历史记录,更是为了让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物背后蕴含着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智慧,它们是我们了解自身历史和文化身份的重要窗口。
在读完《文物背后的历史中国》后,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物不仅仅是石头、陶器或字画,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中国史话西夏王朝观后感
中国史话西夏王朝观后感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其中一个鲜为人知但却非常有特色的王朝就是西夏王朝。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关于西夏王朝的一部纪录片,对这个王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衰落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我观看纪录片时的所思所感,谈一谈对西夏王朝的观后感。
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西夏王朝位于今天中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11世纪至13世纪间存在。
这个王朝由鲜卑族与汉族混血建立,尽管其版图并不大,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西夏王朝的历史背景非常有意思。
纪录片中提到,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在西藏唐朝时期,当地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产生的结果。
这一点与其他中国古代王朝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这种文化融合也使得西夏王朝在文化上拥有独特的特点。
其次,西夏王朝的文化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纪录片中展示了西夏王朝统治时期的一些文化遗产,如石窟艺术和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西夏文化特色,既有鲜卑族的原始风格,又融入了汉族的传统艺术元素。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西夏的壁画中出现了鲜明的色彩和奇特的形象,这与其他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文化特点不仅展示了西夏王朝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艺术风格。
另外,西夏王朝的衰落原因也是我观看纪录片时深感惋惜的地方。
据纪录片中的介绍,西夏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内部的贵族腐败和统治者个人能力的乏缺。
西夏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不重视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导致了统治阶层的堕落和国家治理的混乱。
同时,这个王朝也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尤其是金朝的入侵。
缺乏统一战线和强大的军力,使得西夏王朝很难抵抗金朝的侵略行动。
通过这次观看纪录片,我对中国史话西夏王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个王朝虽然历史上并不显赫,但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却不可忽视。
西夏王朝的建立与文化融合,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特点。
而其衰落原因则给我们提供了深思。
历史是一面镜子,西夏王朝的兴衰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重视统治者的作为和国家的发展。
神秘的西夏600字作文
神秘的西夏600字作文范文1:神秘的西夏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西夏这个民族充满了神秘感。
他们的文化与汉文化大不相同,因此也比较难以理解。
然而,这也是西夏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要点分析:1. 引入。
使用“历史爱好者”自认身份,通过表达对西夏充满神秘感的态度,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
2. 重点1:西夏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写作过程可以从书籍、文物、考古等方面逐一展开,将两者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呈现出来。
3. 重点2:西夏的独特魅力。
强调西夏历史的价值,让读者意识到认识西夏文化、了解西夏历史的意义,同时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4. 结尾。
结合开头的自我认同,进一步概括了人们对西夏的好奇心和畏惧感。
用词分析:1. 神秘感、好奇心、想象力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汇,体现了作者对西夏的主观情感和价值认同。
2. “不同”,“相同”,“独特魅力”等词具体描述和概括西夏的历史文化,表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
范文2:追寻西夏文化的足迹记得那次去甘肃游玩,路过一个叫做宕昌的小村庄,我看到了一座神秘的塔,上面还刻着西夏文字。
从那一刻开始,我对西夏文化的兴趣爆发了。
要点分析:1. 开场。
以阅览旅游时的趣事开始,用情境描写的形式引出文章主题。
2. 重点1:寻找西夏文化。
提出“追寻西夏文化的足迹”这一行动性词汇,引导读者了解如何获取正确并丰富的西夏文化知识。
3. 重点2:西夏文化的价值。
剖析西夏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让读者对西夏文化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4. 结尾。
与开头呼应,以谈及自己的收获,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追寻西夏文化的决心。
用词分析:1. “足迹”,“逐一探寻”,等创造性词汇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探索性,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行动力。
2. “精髓”,“博大深厚”,等词汇描述了西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度,是文章表现力的关键词汇。
3. 用过程描述具体论述思路,用形象语言表达心理状态,剖析阅读西夏文化时的态度和心境,突出了主观情感和体验式的阅读过程。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读后感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读后感第一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读后感茶酒飘香千年远——读《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有感这学期是大学里完成分流后的第一个学期,老师推荐我们阅读许多的专业书籍,于是我就在诸多的书目中选定了孙机先生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进行了一些阅读,有了一些感悟。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顾名思义,也就是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各种物什,诸如农业膳食,茶酒糖烟,交通工具等,以及它们在数百甚至上千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只是一部讲述“小物”的“小书”,但在我看来却不然。
一者此书所涉甚广,基本已包括古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只局限于部分人的生活,足可谓博大精深。
二者此书语言平实精炼,晓畅通顺,读来易懂。
三者书中所讲虽多为粗略简介,但却包含了多年的积累与心血,适合初学者阅读学习。
更有一项,这书中所讲,大抵是为常识,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可以说许多人对这书中所讲是不了解不知道的,甚至是许多学习历史的学生,因为学校里课本上大多只讲政治,制度史,而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涉猎甚少,所以造成了一些历史剧或图片等经常出现“关公战秦琼”式的错误。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局面是不应该出现的,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有关物质文化类的课程是有必要的,而作为普及读物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其实也是具备了教科书性质的,期待它能够早日走进课堂。
在这本书中所讲的诸多物什中,有几样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项便是酒,酒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饮品史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它除了最基本的饮用之外,还有作祭祀用,佐药用等诸多用途。
喜庆时喝它,悲伤时也喝它,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喝它用它,可以说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古人也像汉字那样给酿酒找了个祖先——杜康。
《世本》有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
”说的就是杜康是酿酒的祖先。
当然,以上只是我国古人的传说,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所述,不用曲的自然发酵之果酒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出现,人类就是通过它第一次接触到酒精,而《淮南子·说林》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西夏王朝观后感
西夏王朝观后感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虽然其存在时间不长,但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西夏王朝的遗址和博物馆,对于这段历史我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令我深感敬佩。
西夏王朝的建立可追溯至11世纪初,由李元昊领导的党项族建立起来。
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频繁的战乱和政权更迭的背景下形成的。
李元昊为了便于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决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他积极进行军事和政治扩张,逐渐巩固了地位。
不久后,西夏王朝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政权之一。
西夏王朝的建立,不仅体现了李元昊的智谋和决心,更显示了党项族群体的团结和勇气。
其次,西夏王朝在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令我深感惊叹。
在政治方面,西夏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了健全的政府机构,并对内加强了统一管理,对外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李元昊实行了农田整理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西夏王朝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
在军事方面,西夏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强大,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西夏王朝的灭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西夏王朝在13世纪被蒙古帝国侵灭,其灭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军事力量的不足和政治体制上的弊端。
西夏王朝在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时,军事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无法与蒙古帝国抗衡。
而政治体制上的弊端,如封建等制度的束缚,使得西夏王朝在政治战略上缺乏灵活性。
西夏王朝在与蒙古帝国的战争中,最终被彻底摧毁,留下了人们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悲剧深深的反思。
参观西夏王朝的遗址和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并对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西夏王朝的存在和灭亡,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孔子的名言:“知古之者智,知今者明”。
文化论读后感精选8篇
文化论读后感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化论读后感精选8篇读后感是对书中情感和人性有所体悟和领悟,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写一篇读后感,以便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文化论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西夏钱币中的中华文化视觉表达
西夏钱币中的中华文化视觉表达
刘宇心;陈刚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
【摘要】辽宋夏金货币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货币成为经济交往的重要纽带。
在民族融合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西夏钱币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纪录之一。
西夏钱币效仿中原货币制度,宋夏文化的交融推动了西夏货币经济制度走向成熟。
西夏钱币的艺术设计,借鉴吸收了中原货币的文化观念及其形式,实现了货币在经济制度和视觉形象层面的有效融合。
西夏钱币艺术所表征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与审美情感,使宋夏文化在钱币铸造中实现了文化与艺术交融,见证了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化,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总页数】11页(P166-176)
【作者】刘宇心;陈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6
【相关文献】
1.古钱币在金融系统展柜设计中的创意表达
2.静态素材动态化视觉资料听觉化r——以《中华文化探源》节目为例,探讨历史文化类节目的声音表达
3.西夏钱币中的
对钱4.艺术交融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觉表达——以白族民居彩绘艺术为例5.台剧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觉表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物质文化》书评
作者:商明惠
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0期
[摘要]前苏联学者捷连吉耶夫—卡基斯坦的《西夏物质文化》一书,重点叙述了西夏的服装、武器、工具、器物、食品和建筑等。
在撰写过程中,作者除了参考汉文史料的记载以外,还运用了大量的西夏原始材料——辞书和图片等。
全书通过解读西夏文献来研究西夏物质文化,极有说服力。
该书把西夏的物质文化放到广阔的时空中来研究,充分考虑了文化的空间渗透性和时间继承性,论证材料丰富翔实,既可供文化史专家及民族学家参考和研究,也可作为通俗读物供大众阅读和了解,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西夏物质文化》;西夏文献;西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45-02
前苏联学者捷连吉耶夫—卡基斯坦的《西夏物质文化》一书,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
该书对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9~13世纪)的物质文化进行了描述,重点叙述了西夏的服装、武器、工具、器物、食品和建筑等。
在撰写过程中,作者除了参考汉文史料的记载以外,还运用了大量的西夏原始材料,如画像、壁画、艺术品等,既可供文化史专家及民族学家参考和研究,也可作为通俗读物供大众阅读和了解。
本书作者安纳多里•帕夫洛维奇•捷连吉耶夫—卡基斯坦是前苏联西夏艺术及书籍史学研究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写稿部收藏的西夏文写本与刊本书籍的研究工作,有数十篇研究论文和六部专著,其中以《西夏书籍业》(1981年)、《从西方到东方:8~13世纪中亚国家的书籍印刷史》(1990年)、《西夏物质文化》(1993年)等较为著名。
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终生献身于西夏文化研究,并深深地为其所吸引,这在《西夏物质文化》中清晰可见。
西夏建于1038年,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在内的多民族地方政权,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1227年为蒙古所灭。
今天国内学术界对西夏文化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史金波的《西夏文化》,介绍了西夏的语言、宗教、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生动描述了西夏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及其曲折的发展过程。
张迎胜主编的《西夏文化概论》以近19万字篇幅对西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教育科技等,进行了系统化的全面概述。
但是总体来看,关于西夏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仍较少,俄罗斯西夏学专家克恰诺夫在他的学术专著《西夏国史纲》第三章中,对西夏物质文化作了一定分析和研究,但他主要是依据汉文史料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而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的《西夏物质文化》,则以科兹洛夫在黑水城探险时所发现的西夏文百科辞书等资料作为基本参考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解读,
把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些有关西夏物质文化方面的资料都尽可能地罗列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西夏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独特而鲜明的画面。
该书充分利用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手稿部所收藏的西夏文文献资料,通过解读西夏文文献来研究西夏物质文化,极有说服力。
著作从服饰、武器、用具、食物、建
筑六方面来描述西夏的物质文化,每一方面又分若干小节,介绍得非常全面具体。
尤其对服饰的介绍,从制作服装的衣料、男装、女装、童装、头饰、鞋类、特殊服饰、奢华饰品、卫生用
品、发饰十个方面详细叙述,条理清晰。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认为服饰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方
面的重要体现,研究服饰变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民族服饰是民族特性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特征和艺术欣赏习惯的展现;第二,服饰外表款式的差别,与它在劳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第三,服饰作为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揭示了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①正是鉴于以上原因,作者对《服饰》这一章倾注了很多笔墨。
另外,也可能这方面的材料较多,所以,《服饰》一章是六章中篇幅最长、内容最详实的一章。
该书的另一大特色是把西夏的物质文化放到广阔的时空中来研究,这也是捷连吉耶夫—卡
坦斯基著作的一个特点。
这一点在他的《西夏书籍业》中已有体现,当时作者要研究西夏的书
籍印刷,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西夏印刷术这个框架中,他试图将西夏印刷术研究列入中央亚细亚研究的一部分。
他不仅描述与西夏比邻的各民族,而且还描述远东的其他一些民族的印刷术。
而在研究西夏物质文化过程中,作者的目光也没有局限在西夏一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者注意了文化的渗透性,研究过程中参考了西夏邻近地区生活的各民族的文化材料。
从比较学的角度看,临近各民族的物质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西夏周围生活着汉族、回鹘、契丹、吐蕃等,党项族从这些民族的文化中吸取了一定的养分。
那么,西夏文化应该可以和周围民族的文化互相印证,互相参照。
所以,作者在研究西夏人的毛皮服装时,就与中亚地区壁画上朝拜圣地的游牧民的服装,如伯孜克里克壁画和克孜尔壁画、森姆森姆壁画、中国新
疆壁画上游牧民的人物服装进行了比较。
另一方面,注意了文化的继承性。
一种文化在渊源上可能很久远,在影响上可能涉及后世。
如党项族受汉族、回鹘、契丹、吐蕃等民族文化影响,而这些民族又有可能从古代伊朗和希腊
各民族的文化中吸取养分,而西夏党项文化也会对比自己更年轻发展相对较晚的蒙古等民族产
生一定影响。
因此,某些在西夏文档中仅残留名称的事物,可能会在以上民族的形象艺术和日常生活习俗中保存下来。
所以,作者把西夏特藏第320号、馆册第71、83号插图与佛教著作《金光明最胜王经》中所附插图以及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收藏的第8100号版画、金代画家张氏画中人物服装比较后,得出这么一段结论:“经过对中亚地区与党项人相邻近民族的服装研究表明,这些民族在服装上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他们都有产生这些相同服装的共同条件,这些条件对服装的影响要更甚于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对服装的影响。
但是也不能排除以上各民族间的文化联系,因为古代民族对党项人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②
该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作者把科兹洛夫在黑水城探险时所发现的西夏文百科辞书等资料,作为基本的参考文献。
此外,还引用了苏俄西夏学研究奠基
人聂历山的辞典,参考了现居丹麦哥本哈根的英国西夏学家格林斯坦德的西夏文辞典著作《西夏文字分析》,克恰诺夫翻译的西夏文文学作品《对联、格言新集》。
除了把黑水城出土的辞书、特藏版画作为基本材料外,作者还对大量壁画、名家观点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如在《服饰》一章,就分析了克孜尔、克里什、库姆吐拉、疏尔楚克、伯孜克里克、森姆森姆、中国新疆、敦煌莫高窟等地的壁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该书也适当引用其他名家的观点,如马克思•吉尔克、史金波、葛玛丽、克恰诺夫的一些看法。
但作者并不是无条件引用,而是非常谨慎,将多种材料互相对照,通过比较辨别真伪。
在该书第38页就指出:“史金波认为,榆林窟壁画上所绘的那些西夏人物全都是武将形象,但如果我们把它与上述版画中的形象做个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在该书最后,作者把书中出现的所有西夏文的字、词、句等,按照主题分作单字、双字词和多字组合以及整句的形式统一编在一起,作为附录呈现给读者,便于读者查阅。
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在研究西夏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文化的空间渗透性和时间上继承性,论证材料丰富翔实。
读完全书,读者不仅会对西夏的物质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而且会对西夏的阶级结构、军事力量、农牧经济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该书实在是一部研究或者了解西夏的难得佳作。
[注释]
①《西夏物质文化》序言第3页。
②《西夏物质文化》第一章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