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课件 (共23张PPT)(2)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课件 (20张PPT)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台上住姬妾歌妓。曹氏父子曾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 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大乔
小乔
江东乔公的两个 女儿,东吴美女, 大乔嫁给了孙策, 小乔嫁给了周瑜。
读诗歌,解诗意
一读:一板一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 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 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 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 爽清丽。他的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 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的咏史名作——《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 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 策,小乔嫁周瑜。
赏诗歌,悟诗情
诗人由眼前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激烈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 史人物犹如真的浮现在眼前,现实和联想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宏大悠远 的意境,这两句借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 论史抒怀做铺垫。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
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 文集》。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 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 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是在湖北黄冈 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 矶。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以 地名为题,有感而发,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赋》完整版 ppt课件
活动
谐亲近
(体现出来的感情)
21
第三段
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感叹千古英雄尚如此,况我们这些有志 而无为者。
22
翻译与理解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 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 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 在哉?
12
翻译与理解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
少焉,月出于东 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
山之上,徘徊于 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 斗横牛江之,间水。光白接露天。处江乘漂面风荡是而,那行么,越浩不过瀚知茫啊道茫,将无船要边儿的飞象江向面何凌。方空;
纵一苇之所如,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 凌万顷之茫然。 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 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 其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危坐” 问客:“何为其然也?”
20
朗读第一、二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来 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怎样画?
景物 人物
内 容:月、水、风、舟
色 彩:淡雅朦胧
整体效果:人与自
外貌、神态
然之间是那样和
舷而歌之。歌曰:"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之《赤 壁》课件(共20张PPT).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 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郎: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 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 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 雀台了。
赏析诗句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从沉沙的折戟写起, 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为后文诗人对历史 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赏析诗句
“二乔”的身份地位象征着东吴的尊严。诗人 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 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 的结局。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知人论世
杜牧出身京兆杜氏,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代, 是宰相杜佑之孙,在祖父的熏陶之下,文史书画、 军政要略,杜牧无一不精。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启示
1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 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 的。 2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 握机遇,争取成功。 3 想要成功,必须执着,坚韧,百折不挠, 包羞忍辱是丈夫。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杜牧的《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 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 郁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2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 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 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诗文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诗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 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 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 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 好的铺垫。
作者介绍1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 清丽生动。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28页P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 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 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 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 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 的抑郁不平的怀才不遇之感。
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 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 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 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 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 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 其二,杜牧和曹操俱精研军事,推崇《孙子兵法》。 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杜牧非常同意,也敬 佩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可谓“心有灵犀一点 通”。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 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 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 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 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 的抑郁不平的怀才不遇之感。
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 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 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 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 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 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 其二,杜牧和曹操俱精研军事,推崇《孙子兵法》。 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杜牧非常同意,也敬 佩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可谓“心有灵犀一点 通”。
部 编 版 八 年 级上第 25课《 诗词五 首—— 赤壁》 (28页P PT)
高中语文《赤壁赋》ppt课件(共69页PPT)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景和豁达开 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部分,以明月江 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 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 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 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旌旗( jīng )
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 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1、关于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佛道思想在其身上 有体现。
•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艺全才”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赤壁赋》课件2(25张PPT)(苏教版必修1)
1、夜游之乐
写景 抒情 议论
“乐” “悲” “乐”
2、吊古伤今 3、阐述哲理
1、 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明确其意义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发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枫藉、 乐方既白 。 2、根据文赋对仗特点填写《赤壁赋》中的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 ,羽化而登仙。 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
枕藉
下课啦!
读第四段,思考: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 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 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 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 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 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 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读第二段,思考: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 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 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 之悲的?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存。体现作者借 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 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杜牧《赤壁》精品优秀实用ppt课件
无东风 无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20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敢于针砭本朝世事,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 亡的严重后果。“一骑红尘”、“妃子笑”、 “千峰”、“始”等词、字的使用,都无不显 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深厚的功力。
25
26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 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 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 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 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 争取成功。
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
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
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7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 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 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 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 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9
赤壁地理位置
10
11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12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27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20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敢于针砭本朝世事,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 亡的严重后果。“一骑红尘”、“妃子笑”、 “千峰”、“始”等词、字的使用,都无不显 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深厚的功力。
25
26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 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 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 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 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 争取成功。
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
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
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7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 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 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 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 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9
赤壁地理位置
10
11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12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27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22张PPT)
“人生如梦”是压抑之下的自我安慰之词。“ 还 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未酬的苦闷 。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 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 。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仰慕 诸葛亮、屈原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建功立 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仰慕老庄,在险恶的 政治逆境中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用“ 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 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
w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 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东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 词风的创始人。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与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 ☆“穿”: ☆“惊”: ☆“卷”: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涛声轰然雷鸣,惊心动魄。 ☆“卷”:浪花层层汹涌,速度极快,蔚为壮观。
在下片中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 象的?作者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在诗人笔下, 奔腾的长江, 千年的沧桑, 无数的英雄, 奔来眼底,一个壮阔奇伟的艺 术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赤壁古战场的雄奇 景色,年轻周瑜的勃勃英姿,历历在目。豪 迈之气,荡人心胸。
自题金山画像
苏 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著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名 《恨赋》》《别赋》 (南朝·梁)江淹
赋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 《采莲赋》 萧绎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赤 壁 赋苏
轼 湖 北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 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 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 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愀然 qiǎo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 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 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 世立业的壮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汉
末
年
周
瑜
大 败
赤壁之战:
曹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
操
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之
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
赤
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
壁
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发 自己的感慨。
2、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烽火硝烟。
3、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 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 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 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 风流儒雅
4、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 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 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 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 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4分)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 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 (2分)(以小见大, 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 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2分)
:
谢谢合作
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 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三读:品诗味
学生边齐读边思考:
1、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 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 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 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 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 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 国。
学习目标: 1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2、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 内涵美。 3、背诵默写诗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念涛拍奴岸娇,卷·起千赤堆壁雪。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宋杰]。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名片: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作家名片: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 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黄冈) 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人通过一 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 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 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件古 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无疑的。 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 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
这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敬策。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 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 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 的过程及其政治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 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翻出新意。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 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的来暗指曹、孙双方的是“势”与“运”,以小见 大,含蓄、形象又颇有风致。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 进行评判的句子是:_东__风__不_与__周__郎__便_, __铜__雀__春__深__锁_二__乔_______。
中考真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是指 _赤__壁__之__战__时__期__。。 (1分)
悟诗情: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兴感之由,颇具情致:折断的画戟 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 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 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 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 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 动作,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一个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 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 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 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 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
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二读:悟诗情
合作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 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影响, 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 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翻出新意。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 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 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 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 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 郁不平的怀才不遇之感。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感慨咏叹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
理解性背诵: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__戟__沉_沙__铁__未__销, _自__将__磨__洗_认__前__朝_ 。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 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 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_东_风__不__与__周__郎_便_, __铜_雀__春__深__锁__二_乔____。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 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 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 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 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 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 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 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 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