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苇岸
论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意识
论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意识苇岸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绝妙的创作形式,它将精巧的语言表达与精确而细致的观察相结合,引人入胜地反映出自然环境中的景象和景观。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篇描写江湖风情的短篇散文,可
以说是一种生态意识的典型体现。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大地上河流、江河、植物、野兽以及种类繁多的小动物等的描写十分细致,可谓无微不至。
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大地上的景色,紧跟自然界变化的节奏。
无论是那行行河水,碧绿草坪,挺秀的垂柳,空谷中的野兽,还是飞翔在江河上的小鸟,穿过田野间的蚁群等,都成为了文章中生态意识体现的最佳素材。
在文章中,作者也进一步深入地描写了这种生态意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思想。
他提到一个有价值的概念: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意义,而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作者用一幅幅充满节奏感的画面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尚,以及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
生活在大地上,我们要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大自然资源,保护好大自然,正如《大地上的事情》中作者提到的,要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法则,让大地上的一切都处于一种和谐与美丽的共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完美的世界,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
当我们回想起《大地上的事情》这篇苇岸散文时,其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便更加清晰可见,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一个和谐的大自然,那就必须重视并尊重大自然,而不能无视或破坏其和谐的节奏与景象,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让大地上的一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高一读书札记现代的孩子读后感
高一读书札记《现代的孩子》读后感高一读书札记《现代的孩子》读后感星期五的那节班会课给我的心灵洗礼还是有的。
班主任和我们说了好多的话令我有所思考。
真的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幸福的令我们失去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当然有得必有失这个道理我还是懂得。
我觉得现在这个生活我们真的要珍惜。
并且我们要给自己人生寻找一些“不幸”。
现代的孩子都在温室长大。
毫不抵抗力、简直不堪一击,生活稍微有点起落就像天塌了一样。
当然有些父母还是不错的。
就算家庭不错,也会让自己的孩子适当的受苦。
让我们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懂得人生的道理。
现代的孩子啊不要再躲藏在父母的怀抱里软弱得哭着,我们要擦干泪坚强的自己站起来。
现代的孩子啊不要再指望要父母的安排中稳步得走着,我们要放开手勇敢的自己跑起来下面是现代的孩子>的全文。
作家苇岸先生给我心灵震撼真的很大。
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吧。
现代的孩子吃精制食物,娇弱的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
现代的孩子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
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
现代的孩子出门要乘车,闲置起造物主为行走而赋予人类的双足。
现代的孩子懂得哪个级别的官大,哪种牌子的产品好;不懂什么是蒲公英,什么是布谷鸟。
现代的孩子每天能看到汽车,看到钱;看不到日出与日落,看不到地平线。
现代的孩子天天听机械的声音,听人类放声叫卖的声音;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的籁响。
现代的孩子可以在商店买到各种糖果,但无处可以摘下悬挂在树上的果实。
现代的孩子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星斑天牛或金龟子。
现代的孩子按图示会精巧地垒起积木,再也不会造出一把木枪或苇笛。
现代的孩子注意看大人的脸色,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季节的颜色。
现代的孩子一切事会由家里给做,他们为家里做的唯一的事是给大人增添一些乐趣。
现代的孩子时常生病,每个家庭都有许多药片,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医院。
《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散文》2015 9(整理精校版)
《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散文》2015高考模拟9走在天上0316 07:55::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抱着他的书,飞上万米高空。
第一次这么系统地读他。
读一个“被一块黄金(文学)绊倒在贫穷中”的人。
当我意外发现在云朵之上读他具有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时,我开始争分夺秒地读他,我要在重新踏上他所挚爱的大地之前,从他那里获取最多的心灵启迪。
苇岸——一个发誓要与大地荣辱与共的赤子,一个来不及将24节气从“立春”爱到“大寒”的“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就像一个刚刚睁开眼睛打量世界的婴孩,他把大地上的万物看出了那么浓郁的诗意。
春天,他眼中的麦苗是婴儿般的,柳芽是鸟舌状的,杨树的花蕾仿佛幼鹿初萌的角,连片的青草似报纸的头条,整个田野像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万物在他眼中都罩上了一层柔美光泽。
正因为如此,他深情地号召人们: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走走。
他自己率先垂范———这个自觉将自己时刻接通着“地气”的作家啊!他走到任何一片喧嚣了亿万年的土地,只要那里用宁静迓迎他,他就会天真地以为那里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
清澈的心,接纳了清澈的风景。
他孩子般地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深怀苦楚,也要微笑,托河流将自己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惊喜地在水中发现这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因而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与遐想。
读到这些文字时,眼睛有些酸涩,瞟一眼舷窗之外,恰有一条缎带般的河流飘过,由不得痴痴地想,当年苇岸君纯洁的微笑可曾感染过这条河?如果是,我愿用灵异的目光拾起其中某一片微笑,夹进手头这部灿烂的书中,充当只我一人能辨识的书签。
听到鸟鸣,他会用20倍的望远镜搜寻,直到发现那忘情歌唱的精灵;他观察麻雀的步态,发现警觉时它蹦跳着走,而放松时则迈步前行;1991年元旦,他在旷野上偶遇了迁徙的鸟群,竟高兴得像个孩子,声称自己是得了神助的人;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轻盈的鸟,他会很自卑;他赞美燕子间涌动的融融亲情——任何一只出巢的雏燕,在野外都会受到陌生成燕的悉心照顾;他购买了《中国鸟类图谱》,兴致勃勃地辨认旅鸟和漂鸟,辨别鸣啭和叙鸣;他不喜欢人们将那些捕鸟人用以诱骗同类上当的鸟叫做鸟奸,他愤怒地指出:人类制造的任何词语,都仅在它自己身上适用。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在阅读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之后,我深深被这部作品所打动。
这本书以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状态的独到见解。
在这部作品中,苇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伟大。
他笔下的自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大地的呼吸,看到万物的生长与凋零。
苇岸在书中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他认为,人类应该谦卑地对待自然,珍惜自然资源,而不是无度地索取和破坏。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苇岸在书中还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哲学思考,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地上的事情》中包含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经典语句。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语句的解读:“大地伦理,是我们人类对大地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地伦理的重视。
大地伦理强调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自然的美,是永恒的。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美的永恒性。
自然的美是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类意志所影响的,它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的美,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使之得以永存。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也是人类的老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自然不仅是人类的起源,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们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延续,我们在大地上生活,应该像其他生物一样,对大地保持敬畏之心。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应该对大地保持敬畏之心。
大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应当像其他生物一样珍惜和保护它。
这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在美好的大地上延续。
“人类对大地的破坏,无异于对母亲身体的切割。
大地上的事情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地上的事情的心得体会大地上的事情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地上的事情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地上的事情的心得体会1苇岸对世界的要求并不多。
他住在乡下,对物质的需求几乎降至最低——就像他所崇拜的梭罗;他吃素食,粗茶淡饭,朋友也不多;他的节俭甚至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他读得多而写得少,谨于言而慎于行,这么多年,我只读到过他一本散文集子,就是199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印行的《大地上的事情》。
几乎没有人关注他的存在,如同没有人在意原野上一只羚羊的存在。
可上帝还是收走了他。
上帝是多么刻薄。
我是关注他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
几年中我们只通过有限的几次电话。
1997年1月24日,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表示希望有机会与我坐在一起交谈。
但是他住得太远,我这个人又一向比较懒,一直没去找他,想必他也不善交际,故而我也从未在圈子里某一次小聚时碰到他。
今年新生代散文界在楼肇明先生的策动下搞了一个散文朗诵会,我当时只因贪心看一场球赛,便没有参加,不知苇岸去了没有——我想他是应该去的。
总之我不知道自己和苇岸之间算不算是朋友,但这种不需时时提起却又彼此挂记的淡淡的情感却令我感到温暖。
苇岸在那封信中还说:“你具有一种我不具备的(亦是令我钦慕的)快速运用文字的能力,这与思维的敏捷相关。
我则迟讷得多,故我有些反现代(它的效率和竞争)。
”他说得不无道理。
上帝为我们安排了不同的生命形式。
在我奔忙的岁月中,效率成为我保持创作状态的惟一途径,如果不及时抓住思想的吉光片羽,那末它们就将弃我而去,永不回头;而在苇岸那里,时光则从容悠缓得多。
所以他的文章很浓稠——要过很长时间,才从身体里榨出一滴汁液。
这是他作品的价值所在。
他热爱他的文字,仿佛上帝热爱他所创造的世界。
静静的苇岸散文
静静的苇岸散文静静的苇岸散文我是岸,我是渔港,我伸展着手臂,等待穷孩子的小船,载回一盏盏灯光。
——北岛《岸》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写起,但总觉得应该为苇岸写些什么。
苇岸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想打扰他的灵魂,那就让我的思想泛起一点涟漪,随着他逝去的灵魂,一起倾听他大地上的事情吧!有人说苇岸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圣徒,我知道他的崇高,他的圣洁,他是上帝之子,就像他的名字,静静的小河,静静的苇岸。
他扎根于河中,享受着轻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月光的眷顾,他只是在那安静的河里,静静地思索着他挚爱着的大地。
他朴实,坚韧,博爱,无所不包。
他是大地的儿子,与其说他是一位诗人,一位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个赤脚的农夫,从他身上你丝毫找不到太浓的书卷气息。
有人说,苇岸和和陶渊明很像,那是他们不了解苇岸。
陶渊明的品行固然高尚,但他更乐意的是过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他希望生活在幻想之中,没有烦恼。
苇岸是不回避现实的,他知道他改变不了世界,但他也不希望世界改变自己。
但他还是可以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关注那些我们内心需要但却失去已久的东西。
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死后却是我们唯一归宿的土地。
我知道苇岸受梭罗影响很深,他生活在梭罗和托尔斯泰的阴影下,而托尔斯泰同样是梭罗的追随者。
他和梭罗一样,摒弃了奢华,追逐着朴实。
梭罗说:爱就是让梦想中的世界变成现实,而且他也毕生这样努力着,他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世人。
苇岸也这样,他喜欢旅行,对一切所遇到的幸运表示感激,他用一颗博爱的心来观察着这个世界。
他虽然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合理,但即使是批判,那也是充满爱意的。
我知道,他不允许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慢慢滋长。
叶赛宁在《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中说:这是一颗充实的种子,但我怀疑他一直在阴郁里生长,虽然内心布满阳光。
苇岸的文章是美丽的,质朴的美丽。
《大地上的事情》,短小而充满哲理和智慧,读他的作品,你的心灵很容易受到洗涤,就像在浊世里的一股清新的甘泉,从我们的心头淋过,来抚慰那早已干裂的创伤。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赏析(2篇)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赏析(2篇)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当他发现世界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因此,他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考。
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
文章所谓的“大地上的事情”,比如蚂蚁窝的样子、熊蜂的尸体、一只飞翔的鸽子、空地上的孩子、黎明时鸟的叫声、五月的麦田、阳台上的两只麻雀等,都是一些往往被人群忽略的事物。
但文章的描述方式,却使我们仿佛第一次看到这些事物,兴致盎然地去观察虽微小却蕴涵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
注意体味每一段落中白描——以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的行状,取喻——采用拟人或比喻,议论——从普通事物中挖掘出意义,这三者的融合,从而使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性片段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季节的怀念:“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
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
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里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
”苇岸自称“观察者”。
他仔细耐心地观察大自然中季节的转换,对古老的时问有一种敏感。
而他所掌握的时间,总是同播种、劳动、繁殖联系在一起的,直到生命终结,他仍然系念着与农事有关的甘四节气。
没有形而上学的时间。
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胡蜂和各种蜂类,蝴蝶,麻雀,其它飞鸟,林木以及鸟巢……在《我的邻居胡蜂》中,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极其悲壮的告别场景。
苇岸的三月解读作文
苇岸的三月解读作文
苇岸的三月小谈。
三月的苇岸,风那个吹啊,真是有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苇
叶轻轻摇啊摇,仿佛在跟你打招呼,说,“嗨,春天来了哦!”。
太阳照得那个暖洋洋,苇丛都披上了一层金色。
你瞅瞅,那些
苇子都乐得跟什么似的,在阳光底下扭啊扭的。
河水清澈透亮,跟镜子似的。
偶尔有条小船划过,水面就皱起
了眉头,但马上又恢复了平静,继续照映着蓝天白云。
鸟儿们可忙了,叽叽喳喳地在苇丛里找虫子吃。
那声音,简直
就像在开演唱会,可热闹了!
说起三月,哎,这真是个充满希望的月份。
你往苇岸那么一站,满眼都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等到晚上,星星多得数不清。
月光下,苇岸简直美得像幅画。
你要是坐在那里,仰望星空,准能感觉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宁静。
苇岸的三月解读作文
苇岸的三月解读作文
哎呀,苇岸的三月,风啊,简直就是个自由自在的诗人。
你闻闻,它都带着泥土的香味,跑来跑去,像是在给土地挠痒痒。
这风啊,既不是北方的那种硬汉风格,也不是南方的那种软妹子,它有
它自己的调调,就像一首老歌,轻轻地告诉你春天来啦。
河边那些柳树啊,一夜之间全绿了,像穿上了新衣服似的。
它
们摇啊摇,跟风跳起舞来,又像是在给太阳敬礼。
阳光从云缝里漏
出来,照在河面上,闪啊闪的,就像一大堆钻石在跳舞,亮得让人
眼睛都花了。
农田那边,农民伯伯们都在忙着种庄稼。
看他们笑得那么开心,肯定是心里充满了希望。
那些种子啊,现在就在土里睡觉,等着春
天来叫醒它们,让它们长出小绿芽,开出美丽的花。
大地的事情读后感
大地的事情读后感苇岸这人可真细致,他眼里的大地处处都是宝。
那些普普通通的麻雀、蚂蚁,在他笔下就像一群小精灵,各有各的生活小剧场。
比如说那麻雀吧,叽叽喳喳的,我们平时可能就觉得它们吵吵闹闹的,但是在苇岸这儿,麻雀的每一声啼叫,每一次跳跃,都像是在演奏一曲大地的交响乐中的音符。
他能盯着麻雀看老半天,看它们怎么觅食,怎么在树枝间嬉戏,就像看一场精彩的演出。
我就想啊,我平时咋就没发现麻雀这么有趣呢?看来是我少了一双像苇岸那样善于发现的眼睛。
还有那些蚂蚁,在苇岸的描述里,蚂蚁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迷你版的人类社会。
它们忙忙碌碌地搬运食物,建造巢穴,那小细腿跑得可带劲了。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这蚂蚁虽然小得不起眼,可人家过得可有秩序了,哪像我们人类有时候还乱糟糟的。
而且苇岸把蚂蚁描写得特别生动,感觉那些蚂蚁就像一群小小的勇士,在大地上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着。
书里描写的那些田野景色也特别迷人。
我仿佛能看到那随风摇曳的麦浪,一片金黄,就像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
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光芒,好像每一根麦秆都在欢快地唱歌。
还有那路边的野花野草,虽然不起眼,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我平常走在路上的时候,可能都不会多看它们一眼,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就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多美景。
下次再出门,我可得好好瞅瞅这些大自然的小宝贝们。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写大地的事情,更像是在告诉我们人类,大地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我们在城市里忙忙碌碌,有时候都忘记了大自然的存在。
但是苇岸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者,他用他的文字把我们拉回到大地的怀抱。
他让我明白,我们其实和大地上的这些生灵都是平等的,都在这片土地上共享阳光雨露。
做一株有思想的苇草高考满分作文
做一株有思想的苇草高考满分作文以思想的苇草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在如今,科技的革命俨然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打开电视,铺天盖地地涌来热烈的讨论、报纸上长篇累牍地报道、自媒体近乎疯狂地传播,而他们的观点,都不约而同地对准了“人工智能”——这个在十年前鲜为人知的名词。
于是有人引起警觉、有人坐立不安、有人甚至断言,“人工智能”这一“毒草”地发展必须被遏制!随即他们又搬出人工智能将会挤压工作岗位云云。
显然,他们把焦虑投射在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影响上,我倒认为这似乎有些杞人忧天,类似的情况在工业革命时也再三出现,总会有新的生产关系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真正无可取代的是人类的思想,其蕴含的价值观、同情心的内核恰恰是除去物质以外的生而为人的根本。
人类就如同一根苇草,在自然面前不值一提,但人类拥有的思想,是超越自然乃至一切的,也只有人类的思想,诡谲而卓越,能让我们做到站在生物界的顶端。
如果我们最为宝贵的思想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变得不再具有革新意识、情感变化,而是只能像机器一般机械地运动。
那我们仅凭孱弱的四肢、空空如也的头脑,将会轻易被自然的任何一场细小的风暴折断。
人类将在斩断自己思想的苇草的同时,也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脚步。
加缪曾在《局外人》中描绘过小职员默尔索的形象,他善良、老实却没有上进心,凡事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却在周遭环境的作用下走向悲剧,而这一环境便是冷漠的环境、就是将他抛弃视作“局外人”的环境,也就是一个人性泯灭、价值观与同情心缺失的世界。
默尔索在其中的角色并不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反而更像是一个与_众不同的齿轮——人能够愤世嫉俗、远离俗世,齿轮能远离机器吗?不能!这就是人类的思想如果如同苇草一样被腰斩的后果——每个人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每个人就会变成社会中的齿轮,丧失人的身份。
用“被抛”来形容其最终结局,可谓妥帖恰当。
加缪去世已经六十年了,他不可能有机会一窥人工智能,可他却洞察到了人类的这一思想趋势。
这一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到达了顶峰。
湖南省浏阳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大地上的事情》课件2 新人教版
在他的文字中,你找不到任何谩骂的字 眼。也找不到现代商业文明的浮躁心态。他 就是那样平平静静,温文尔雅,然而,他又 不是毫无忧思,对现代文明背离土地,背 弃 心灵,它有着切肤之痛,但他并没有起而怒 骂,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从不自视为征讨 者,他 更在乎的是每个人内心对土地应有的 亲切之情,他的文章重在唤起人们心底最善 良的温情,用爱和感激来重建人们与土地的 联系。在文坛一片刀光剑影的征讨声中, 突 然出现了这么一条清澈的小溪,实在令人欣 喜。
苇岸
苇岸
作者介绍
苇 岸——谦卑的大地的倾听者
北京昌平人,1960年1月7日出生在一个叫小 营村的村庄,19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月19日因病辞世。
生活中的苇岸,时时都在实现着对灵魂的承诺。 他热爱大地上一切的生 命,哪怕是一只蚂蚁, 一只胡蜂,他说他是一个眼里无历史,心中无怨 恨的人。每天,无论遇到谁,都把他看作刚刚来 到这个世界的人。 苇岸人生的兴趣一个是走向 自 然,一个是走进散文。自然既是他精神资源 的重要源泉,又是他散文表述的重要内容。苇岸 是朴素的永恒的自然的孩子,因而苇岸也是朴素 的、永恒的。
品 读 课 文
思考讨论题
描绘了大地上的哪些图景?(提示 请逐段概括)
思考讨论题
选喜欢的一幅图景来谈谈 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提示可 抓住一些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来 谈)
第 一次读苇岸的书就是《大地上的事情》, 我不禁感动于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真诚地关注着 大自然的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展现 了久已被忙碌的现代人遗忘大自 然的美好景观: 蚂蚁的营巢的三种方式;神圣的雪;辽阔大地 上整齐摆着麦田;日出日落的时间和速度…… 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生命的活动以及平常的自 然景观在作者看来都是最美好的。通过这一篇 篇简短而非常精美的文章,作者给人们看到大 地的美。作者对大地怀着极深的眷恋和热爱, 他把很多赞美的文字都给了大地。
论苇岸散文中的生态意识
论苇岸散文中的生态意识作者:张悦康洁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摘要】作为中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人物,苇岸是“人类的增光者”,他终其一生探索大地上的事情,真正做到了亲近自然与记录自然,同时反思人类在大地上的的所作所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最真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他瞬目又璀璨的一生中,写作仿佛是他作为大地之子的使命,本文将深入探究苇岸的生态写作特点,挖掘他用文字为万物发声的使命感。
【关键词】苇岸;散文;生态意识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24-02苇岸,北京昌平人,代表作有诗歌《秋分》、散文集《太阳升起以后》《大地上的事情》《上帝之子》。
苇岸作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先行者,强调生态整体伦理观,突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看作自然的公民而不是主宰,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意识,苇岸对自然的深切责任感在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学里并不多见,反而与俄国作家使命感传统十分相似。
本文将探讨他生前发表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从苇岸的生态整体观出发,联系由此生发的责任感,整体分析把握苇岸的生态使命感。
一、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态整体观苇岸作为生态散文作家,在生态意识上与其他将目光只聚焦于生态危机的生态作家们相比不同,他不把人类当作自然的主宰,突破了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大卫·爱登堡,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他不是作家却秉持着和苇岸相似的生态观,他的纪录片“不同于人文纪录片亦或是社会纪录片中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由“征服自然”到“亲近自然”的创作主题。
”[1]大卫·爱登堡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环境,依然坚定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可见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应夜郎自大。
苇岸认为自然是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人类在自然中只是普通的一员,与其他生物地位平等,人类必须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自然将会持续爆发危机直至人类自身难保。
惊蛰苇岸阅读感想
惊蛰苇岸阅读感想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
而苇岸,则是惊蛰节气中春天特有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
读完《惊蛰苇岸》,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用文字描绘出的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不禁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文章一开始,就以“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为引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世界。
作者通过描绘苇岸的景象,让我仿佛看到了春风拂过苇叶的柔软,听到了蛙鸣声在耳边回荡。
苇岸是春天的摇篮,是春天的象征,它的出现标志着大自然的复苏,它的细腻和柔软给人以安慰和温暖。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苇岸的美丽。
苇岸是一片绿洲,是春天的绿色画布。
苇叶婆娑,如绿色的波浪一般,随风舞动,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而苇岸上的花朵更是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这些花朵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绽放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憧憬。
接下来,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苇岸的生态环境。
苇岸是一个繁忙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小鸟在苇叶之间筑巢,给苇岸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给苇岸增添了一份优雅和美丽。
苇岸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各种生物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圈。
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苇岸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苇岸是一个宁静和平的地方,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在苇岸上散步,可以让人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苇岸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宁和舒适。
人们在苇岸上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重新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阅读《惊蛰苇岸》,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苇岸的出现带给了大地一份生机,给人们一份期待和憧憬。
苇岸是春天的摇篮,是春天的象征,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阅读《惊蛰苇岸》,让我对春天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和宝贵。
苇岸:去看白桦树
苇岸:去看白桦树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并且把它作为我生活的一个准则: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我去看白桦林时,是在秋天。
秋天旅行是一种幸福,木草丰盈,色彩斑斓,大地的颜色仿佛在为行者呈现。
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
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
黎明和黄昏比白昼与黑夜妩媚,春天和秋天比夏天与冬天灿烂。
当我试图描述所见的一角山隅或一片滩地,我感到了人类语言的虚弱和简单。
俄国诗人蒲宁说:"诗人不善于描写秋天,因为他们不常描绘色彩和天空。
"可供诗人选择的文字仍然有限,许多词汇还有待我们创造出来。
我平生没有实地见过白桦林。
但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在白桦与我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亲缘关系,无论在影视或图片上看到它们,我都会激动不已。
我相信,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
秋天到白桦林中漫步,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
我可以想象,纷纷的落叶像一只只鸟,飞翔在我的身旁,不时落在我的头顶和肩上。
我体验这时的白桦林,本身便是一群栖落在大地上的鸟,在一年一度的换羽季节,抖下自己金色的羽毛。
我是走了几个地方后,在围场北部的"坝上"找到它们的。
这里的节气远远早于北京地区,使我感到遗憾的是,白桦林的叶子已经脱尽。
尽管我面对的是萧瑟凄凉的景象,我也没有必要为白桦林悲伤。
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
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在落满叶子的林间走动,脚下响着一种动听的声音,像马车轧碎空旷街道上的积水,当我伸手触摸白桦树光洁的躯干,如同初次触摸黄河那样,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温暖。
我深信它们与我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体内同样有血液在流动。
散文丨苇岸:地上的事情
散文丨苇岸:地上的事情1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丟,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2这是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
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
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
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
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木、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
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
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
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3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
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
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
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预言过的野兔:“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
看到兔子和鹧鸪跑掉的时候,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飒飒的树叶一样。
不管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兔子和鹧鸪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
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
4在生命世界,一般来讲,智慧、计谋、骗术大多出自弱者。
它们或出于防卫,或出于猎取。
假死是许多逃避无望的昆虫及其他一些弱小动物灾难当头拯救自己的唯一办法。
地巢鸟至少都要具备两种自卫本领:一是能使自身及卵的颜色随季节变化而改变;二是会巧设骗局引开走近己巢的强敌。
惊蛰苇岸阅读感想
惊蛰苇岸阅读感想引言《惊蛰苇岸》是一部集诗歌和散文于一体的作品,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描写苇岸上的变化,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
阅读此文让我深感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类命运的独到见解与理解,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
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1. 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通过对苇岸的描绘,揭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之美。
他运用充满情感的词语和形象化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苇岸之中,细细品味其中的美景。
例如,文章中”苇岸肃穆,灵舟在其中起舞”,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苇岸间的恢弘与壮丽。
2. 自然景色对人情的引发苇岸的美景不仅仅是一种观赏对象,它也会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苇岸上的变化,表达了人的情感在自然美面前的激荡。
例如,文中提到”红尘归归云影间,江山悠悠落日除,“这样的描述,将人们的情感与景色的变化紧密相连,使人对苇岸的美景产生共鸣。
3. 自然之美对心灵的滋养自然之美可以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帮助人们摆脱束缚与纷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作者通过对苇岸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这样的观点。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人们常常在忙碌与繁琐中迷失自己,而自然的美景却能帮助人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正如文中所言:“秀丽的苇岸,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深入内心,远离繁忙,追寻自我。
”自然与人的关系1. 自然为人提供生活必需品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空气等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忽视了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
作者提醒人们,我们要时刻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资源。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持续地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
2. 自然可以引发人的情感共鸣自然之美对人的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苇岸的美景给予了作者启示,让他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答案。
而对于每一个阅读《惊蛰苇岸》的读者来说,也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描述,沉浸其中,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人——苇草——思想
人——苇草——思想(一)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
桐树下,飘零的落叶打着卷儿,是花开花谢;仰望天空,蓝天白云,是云卷云舒。
万物均有其生命,尽管,茫茫宇宙,生命是何其渺小,然而,就个体而言,生命即是一切,存在即是前提。
人,世界的主宰者,凭着何种特质掌管着宇宙,一个又一个世纪?(二)思想!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帕思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诠释人呢?用政治语言来说,人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条件是人具有意识。
意识,即为思想。
它能将脆弱的人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
思想,造就了语言这种东西,它使得一切的交流成为可能,使得一切的沟通变得绘声绘色。
思想,造就了音乐这种东西,一种可以在瞬间让你哭笑,让你经历喜怒哀乐的声音;可以让你在感受刺骨寒冷的同时被滚滚热流淹没的;可以让你感受海纳百川的包容,感受无垠草原的粗犷,感受自由蓝天的空灵。
思想,造就了情无私的亲情、真挚的友情和浪漫的爱情。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让人心动的词,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思想,造就了美学。
大自然的美,处处存在着,然而宇宙一无所知,是思想挖掘出了它。
没有思想,不会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没有思想,不会有维纳斯的断臂;没有思想,一切的美丽只是虚幻!没有思想,不会有建筑,耸立于天地之间,提供着人们的所居,在宇宙之内又建立起一个新的家园,在那里,人们的思想愈加净化、升华。
(三)人类的思想改造了原始世界,使其成为如今的现代,如今的繁华。
宇宙是一张白纸,是人类用画笔在上面绘画出了片片绚丽,没有人类,它只是一张白纸;宇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钻石,暗淡无光,是人类灵巧的双手使它焕发夺目的光辉,没有人类,它与石头毫无区别;宇宙是一匹被埋没的千里马,是人类将它挖掘,使其驰骋天地之间,没有人类,它只是一头牲畜。
所以,是人类,确切的说,是有思想的人类发挥了宇宙的优势。
(四)人,是脆弱的生命,少一口气、缺一滴水已足以使其丧命;而现实让我们知道人是如何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苇岸的惊蛰赏析
苇岸的惊蛰赏析《苇岸的惊蛰》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正如标题所示,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值惊蛰时节,而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一时节展开的。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江南小村庄的农家,描绘了一个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家庭。
男主人公苇岸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他每天辛勤劳作,过着朴素的生活。
然而,苇岸的妻子患病多年,需要长期服药,而药费却是家庭的重担。
故事的开头,正是惊蛰时节。
在这一天,苇岸无意中捡到了一只落水的小鸟,他将它捡回家并喂养起来。
这只小鸟成为了苇岸生活中的一份希望和快乐,它的存在让苇岸感到生活的乏味与疲惫都得到了一丝安慰。
然而,苇岸的妻子对于养鸟的事情持有不同意见。
她认为养鸟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和麻烦,而且家里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这只小鸟。
夫妻之间因此产生了争执和矛盾。
在这一过程中,苇岸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他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自己对于家庭的贡献是否被理解和肯定。
正是在这个时候,苇岸的妻子突然在争吵中突发病情恶化。
苇岸慌忙将妻子送往医院,可是医生却表示已经无能为力。
苇岸无助地站在妻子的床前,回忆着妻子曾经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他感到万分的心疼和内疚。
在这一关键时刻,苇岸看到了窗外那只曾经被他救助的小鸟,它坚持不懈地展翅高飞。
苇岸突然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即使在绝望中,也要坚持希望,勇往直前。
通过《苇岸的惊蛰》,老舍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对生活的反思。
他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故事中的苇岸不仅是一个普通农民,更是一个象征着坚持和希望的象征。
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苇岸的惊蛰》通过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展示了人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持和勇气。
它不仅揭示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更呼唤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勇气。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发,使得这个故事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为什么需要苇岸
2015-05-12 06:41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师生共读】
我们为什么需要苇岸
——阅读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
今天,谁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选择阅读书目?读些什么呢?能读懂什么呢?我们开设这个栏目,就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仅是推荐好书,更是砥砺思想的沃土。
当下,我们正一步步远离土地。
苇岸说,“在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这怎么可能呢?然而,我还是陷入沉思。
当年,我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是多么自豪,因为我的身心紧贴着大地的心跳;然而今天,我也要快变成“从未踏上土地”的人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确实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他们出生在高楼里,生长在大厦间。
他们的将来,还要从一个写字楼跨越到另一个写字楼,即便在蓝天下,他们也是坐在铁盒子里打盹。
他们从出生起,就开始使用电子语言,他们不知道大地还有更神秘的语言。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
可能你会说,你说的是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学生还是有土地的。
是吗?我认为不一定。
现在农村的孩子,从开始记事起,就生活在分数和试卷中,他们用一张张试卷铺路,把自己送往城市,然后,就开始逃离土地的故乡。
一群生长在分数和试卷中、活跃在楼群和钢铁森林里、用电子语言交流的人,会是怎样的人?
我不敢说。
我也绝没有反对城市文明的意思。
但我敢说,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就是一群无根的生物。
没有土地,我们哪儿有根?没有土地,我们枝头上的语言就可能是奇葩。
2014年高考北京卷出了一道生活熟语的题目,许多学生就是在“按下葫芦起了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词语面前愁眉不展,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一套电子语言系统中,对于这种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鲜花,已经完全不认识了。
所以,苇岸的重现——我指的是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2014年5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重新出版),就是一座灯盏,它必然会照亮我们许多学生僵化的脸庞;当然或许还有教师。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跟学生聊聊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是不同的,日出前,它们的叫声是“鸟、鸟、鸟”,日出后,它们的叫声是“喳、喳、喳”。
我们需要跟学生一起探究“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苇岸为什么不说把“麦子”搬走,而要说“把麦田搬走”?我们需要跟学生一起分享苇岸谦卑到骨子里的那种和善,苇岸称胡蜂为邻居,把野兔看作是土地的灵魂。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许多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约定俗成,如果你没有精细地观察的话,例如苇岸说,“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大雪大都是零乱的”。
我们会跟学生讲,你们应该读一读苇岸,因为他简直就是一个痛苦的先知,是一个干净的圣灵。
在好多年前,苇岸——这个土地的儿子就这样说过,“在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多的今天……鸟巢与土地、植被、大气、水,有着同一莫测的命运……”这些先知先觉,现在正一一地在应验。
好在我们总不缺少眼光独到的人,他们不仅欣赏苇岸,推崇他,而且一定要把苇岸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感受苇岸的可爱可亲。
所以,有不少苇岸的文章被选进教材、读本和试卷。
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因为我们只是在“利用”苇岸,只是把苇岸打扮成一个亲近自然的“作者”。
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苇岸的单纯和善良对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深刻意义。
今天,像苇岸那样心地单纯、眼光明澈、与一切为善的风景,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吗?
苇岸感谢与他相濡以沫的亲朋好友,感谢一切动物和植物,甚至感谢每一场大雪。
他把他之前来过的所有生命和之后将要来过的所有生命,都看作是一种“亲缘”,这种博大的爱、无私的心灵,几人能做到?苇岸的单纯和善良,绝不是那种浅水微浪的泛起,苇岸的清澈是深刻的,是静水深流的。
苇岸通过长期地观察、阅读和思考,发现“在生命世界,一般来讲,智慧、计谋、骗术大多出自弱者。
它们或出自防卫,或出自猎取。
”这种见识是多么深刻而一针见血,它具有深刻的当下意义,类似这样的创见在苇岸那里遍地都是。
苇岸是单纯的、向善的、无心机的;他似乎也是这个高速时代的敌人,因为苇岸是“慢”的;然而他是我们的同道,是我们能够并肩前行的兄弟。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何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