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九年级下机器人教案 清华版
《第1课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使用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础操作,熟悉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根据问题描述设计简单的机器人运动路径。
二、作业内容1. 了解并熟悉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界面,掌握基本操作方法;2. 根据提供的示例问题,设计机器人运动路径,并保存为方案;3. 尝试解决其他示例问题,记录解决过程和结果;4. 尝试自己设计问题,让机器人去解决,记录设计思路和结果。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需保存为.oss文件,并上传至指定平台;2. 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寻求同学或老师帮助;3. 作业应按照要求完成,不得抄袭,如发现抄袭行为,将纳入平时成绩;4. 鼓励创新,对于优秀的作业,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将根据提交的方案进行,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方案的完整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操作是否正确等;2. 学生需对每组提交的方案进行讲解,阐述设计的思路和遇到的问题;3. 老师将根据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成绩,并反馈评价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将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反馈,对于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指导应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2. 老师将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案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各个功能模块。
同时,学生们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们应积极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们还应注重作业的反馈,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并熟练使用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2. 了解并掌握使用仿真系统进行机器人运动的编程;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器人运动规律的理解。
机器人教案教案
机器人教案教案标题:机器人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并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和开发创意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机器人比赛,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器人的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学习编程基础知识并应用到机器人控制中。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参与机器人比赛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编程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3. 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的概念。
2. 在团队中有效地合作解决问题。
3.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机器人比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确保课堂环境安全并提前测试机器人设备。
b.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活动。
2. 学生准备:a. 提前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
b. 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编程。
四、教学流程:课时一:机器人基础概念与组成部分1. 导入:与学生讨论机器人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2. 介绍机器人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猜测。
4.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当天的内容并布置阅读相关的资料。
课时二:编程基础知识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顾并讨论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2. 介绍编程语言和常用的编程软件。
3. 编程实践:学生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如控制机器人的移动。
4.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练习任务。
课时三: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的编程实践经验。
2. 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3.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探索机器人的不同功能并解决相关问题。
4.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合作项目任务。
课时四:机器人比赛准备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的团队合作实践经验。
机器人教案(多应用)
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掌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二、教学内容1.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的分类与应用领域3.编程基础4.编程实践三、教学安排1.第1课时: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第2课时:的分类与应用领域3.第3课时:编程基础4.第4课时:编程实践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的兴趣。
2.讲解:讲解的定义,以及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第2课时:的分类与应用领域1.讲解:讲解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2.展示: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的适合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3课时:编程基础1.讲解:讲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
2.演示:演示如何使用编程工具进行编程,展示一些简单的编程示例。
3.练习: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编程练习,熟悉编程工具和编程方法。
第4课时:编程实践1.任务布置:布置一个简单的编程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编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程实践,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进行相互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编程实践:评估学生在编程实践中的表现,包括编程的正确性、创新性和完成时间。
3.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展示的清晰度、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准备一些有趣的视频,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物或模型: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演示。
3.编程工具:准备一些常用的编程工具,供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机器人教案(15篇)
机器人教案机器人教案(15篇)机器人教案1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这个读本,能欣赏故事出乎意料的结局。
2、能发现并理解故事中科学家和机器人的表情、动作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能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文字内容。
活动准备:机器人玩具、大书。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猜谜语:我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叫人不是人,干活样样行。
不吃也不喝,能唱又能说)2、揭晓谜底:谜底是什么?(出示机器人玩具)3、提问:机器人有哪些本领?机器人和人有什么不同?看来小朋友对机器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我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和机器人有关的故事。
二、初次阅读图画(遮住文字部分)1、观察封面: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上面都有谁?仔细看看老爷爷,他身上穿着什么?他在做什么?老爷爷是做什么工作的?(判断身份)发明机器人的这位老爷爷就是科学家。
这幅图上除了科学家,还有谁呢?它在做什么?小朋友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
可是机器人这本书里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吧!2、第1页:仔细看图,机器人在做什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科学家在做什么?表情是什么样?大家猜猜他的心情怎么样?原来,科学家发明制作的机器人会走路了,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3、第2页:仔细看图,机器人还能做什么?脸上的表情什么样?它在说什么?科学家呢,他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科学家真聪明,他发明制作的机器人会走路,还会说话了,机器人还能干什么?让我们往下看……4、第3页:看看这回机器人还能做什么?脸上的表情什么样?看看科学家,他在做什么?心情什么样?机器人还有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仔仔细细地观察。
5、第4页:机器人还会做什么?脸上的表情什么样?科学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6、第5页:机器人还有什么本领,表情什么样?(重点观察眉毛)科学家在干什么,猜猜他的心情怎么样?(期待)7、分析机器人从高兴—生气的原因,并预测故事结果。
看到这,请问小朋友这么多事情做完了机器人为什么越来越不高兴了?科学家为什么越来越高兴了?大家猜猜故事的结果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8、第6页:机器人怎么了?它的表情什么样?它为什么又很高兴了呢?科学家呢?脸上的表情什么样?(失望)他为什么不高兴?猜猜科学家在想什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办?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阅读《机器人》这本故事书。
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参考教案)第一课走进机器人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定义,以及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再通过讨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教师归纳总结。
再以丰富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教学机器人。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前准备]计算机机房、互联网、机器人器材五[教学步骤]六[课后反思]1、对于前面机器人定义和分类的学习,是采用自主探索和互动的形式完成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时间的把握,避免冲淡本节内容主题-教学机器人的介绍。
2、教学中所采用的视频要精简,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达到深人浅出的效果。
3、上机指导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特别要留意那些完成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尽量抽他们起来回答问题。
比如:图片的下载,就要关注那些学生图片下载的较全,分类较多,这样便于讲解。
(参考教案)第二课机器人的编程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人与机器人是怎样进行交流的,认识纳英特和乐高机器人的编程平台2、过程与方法以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演示操作相结合,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授课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机器人的编程平台,知道人与机器人是如何通讯的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熟练的完成打开编程软件---录入指令----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三、[课前准备]网络教室、乐高纳英特编程软件、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人的大脑)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步骤]1、课前引入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比如我叫大家打开电脑,你们马上就可以完成这个动作。
《机器人》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机器人》教学设计(通用14篇)《机器人》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于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科学的欲望。
教学准备:1、有关智能机器人图文资料。
2、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一、猜,导入新课。
(师出谜面)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
能开汽车会下棋,干活听话负责人。
(谜底:机器人)老师随着学生的谜底(板书:机器人)你们喜欢机器人吗?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生汇报资料)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果园机器人(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想说点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罢工帮手收获特殊指挥充电(2)、指名读课文(5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1)、对照插图,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趣?(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自学情况。
2、汇报交流。
(1)、课文写机器人是怎样的?哪儿些地方有趣?(果园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农活。
有趣;水果丰收,它可以搬运水果,可以自我充电,还可以“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进行充电。
)(2)、想一想,果园机器人与果园生产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吗?(水果丰收,农民们在果园中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机器人可以来帮忙,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一定得经济效益。
)(3)、果园机器人一开始就适应果园生产地需要吗?(根据果园生产地需要,对果园机器人进行了再创造,如如人们考虑到机器人要充电工作,而带着电线在果园工作工作很不很不方便,想到用换电池的办法。
但人们又发现如果电池没电,它又会“饿倒”,人们不能马上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去找它,这样又带来麻烦。
人们又想到让它自己充电,这样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效益。
《第1课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掌握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软件、创建新项目、添加机器人组件、设置机器人运动轨迹等。
2. 完成一份简单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任务,要求机器人能够按照指定的路径行走,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走速度和方向。
3. 在仿真环境中观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整参数和组件设置来解决。
4. 完成一份作业报告,包括机器人运动控制任务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机器人仿真系统的理解和感受等。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允许抄袭和代写。
2. 作业报告应字迹工整、语言简练、内容完整,不得过于简略或夸大其词。
3. 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不予评价。
4. 鼓励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报告的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主动向教师反映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也可提出自己对课程和作业设计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
2. 教师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调整课程和作业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家长反馈:家长应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作业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1课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机器人的基本运动规律,为后续编程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移动指令,要求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在仿真环境中移动指定的距离和方向。
2. 尝试使用不同的移动指令,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观察机器人的运动规律。
3. 尝试使用传感器模拟器,观察传感器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如红外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等。
4. 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基础上,尝试编写简单的传感器程序,如红外避障传感器程序。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作业完成后提交至学习平台,并注明班级、姓名和学号。
3. 作业中应包含对机器人运动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对程序设计的思考和总结。
四、作业评价1. 学习平台将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回答和讨论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
2. 评价将作为课程成绩的参考之一。
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关注学习平台的反馈信息,如有问题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对课程、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五、总结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机器人的基本运动规律,为后续编程打下基础。
通过完成简单的移动指令和传感器模拟任务,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熟悉软件操作和机器人运动规律,为后续编程做好准备。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们将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使用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机器人的移动、避障、颜色识别等功能的实现。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教学计划
乐高学习优势课程学生积极搭建、探索、调查、质询和相互沟通的过程可以发展各种技能,如:科学调查速度、探索摩擦力的作用,调查研究简单的机器,发展科学测试的技能,有目的的质询,预测和测量,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
技术设计、搭建、测试和评估模型解决方案,适应实际需要。
选择恰当的材料和步骤:使用二维手册开发对技术的理解;识别技术元件,创造三维操作模型;给机器人编程执行任务;团队合作。
工程调查研究和测试变量时使用工程设计的步骤。
数学在科技领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距离、时间和质量;计算速度、重量和功效;使用图表做媒介呈现预测和测量结果,画表格解释数据;用不正式的方法计算比率。
读写能力调查研究、书写和描述技能是调查设计中所有的元素。
机器人协会培养方案机器人借条由于教学需用,徐保毅老师于2012年1月10日,从机器人实验室王月明老师处借走4套机器人(包括基本配件)。
徐保毅2012-1-10 机器人借条由于教学需用,徐保毅老师于2012年2月28日,从机器人实验室王月明老师处借走4套机器人(包括基本配件),连同2012年1月10日借走4套,总共借走8套。
徐保毅2012-2-28篇二:2012年暑期机器人教学计划□□市少年宫年暑期机器人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师□□□班级. 篇三:机器人教育教学计划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计划进度表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计划进度表篇四:2013春季机器人教学计划□□市少年宫2013春季机器人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师□□□班级2013年2月23日篇五:九年级机器人教学计划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flash、photoshop等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第1课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编程的初步概念、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等,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操作方法。
重点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逻辑和仿真系统的界面操作。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熟悉仿真系统的界面,了解如何创建机器人、编写简单程序、进行模拟测试等基本操作。
3. 任务挑战: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仿真系统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任务,如“自动寻路”、“物体搬运”等,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反思总结:完成实践操作后,学生需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学习笔记,以备查阅。
2. 上机操作时,要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3. 在完成机器人任务时,要积极与小组成员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4. 任务完成后,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提交作业,包括任务完成过程记录、程序代码、模拟测试结果等。
5. 反思总结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完成过程记录、程序代码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九年级下机器人教案清华版
第1课人类伙伴(一)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由来。
2.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分类。
3.通过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逐步学会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新载体,会给学生带来神秘和好奇的感觉,建议教师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了解机器人发展的视频资料短片,让学生观看,有条件的话用真实机器人为学生简单介绍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在结合能力风暴真实机器人结构时,要体现信息的处理过程,建议对照表1.1结合机器人讲解。
(一)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由来。
2.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分类。
3.通过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逐步学会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新载体,会给学生带来神秘和好奇的感觉,建议教师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了解机器人发展的视频资料短片,让学生观看,有条件的话用真实机器人为学生简单介绍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在结合能力风暴真实机器人结构时,要体现信息的处理过程,建议对照表1.1结合机器人讲解。
我们知道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的结晶,而机器人处理信息的装置就是完成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与机器人的装置有以下关系:各环节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中的4项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通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的体现如图1.1所示。
2.重点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此任务本身虽然简单,但是体现了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揭开操控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以较好地完成教学设计:(1)进入仿真系统。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进入仿真编辑环境;检查机器人的型号设置,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设置,退出系统后,重新进入系统后新的设置生效。
智能机器人信息技术教案
智能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智能的基本组成和核心技术。
3. 培养学生对智能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智能的应用领域3. 智能的基本组成4. 智能的核心技术5. 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智能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智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智能的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2. 准备智能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制作智能的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智能的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和核心技术。
3. 案例分析:分析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家庭、医疗、工业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智能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和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智能发展趋势和前景的认识。
3.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展览或相关的科研机构,加深对智能的了解。
2. 邀请智能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行业最新动态。
3. 开展智能创新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实践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教学计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机器人课程教案完整版
课程教案完整版教案: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编程与设计》教材的第五章节,主要介绍编程中的逻辑控制。
具体内容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逻辑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进行简单的编程。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编程任务,并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编程软件、教学。
2. 学具:学生个人电脑、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现有的智能设备,如扫地、无人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进行逻辑控制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示例代码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进行编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指定的编程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定义和示例代码。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条件语句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判断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答案:if (num % 2 == 0) {console.log("偶数");} else {console.log("奇数");}2. 请用循环语句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输出1到100的所有整数。
答案:for (let i = 1; i <= 100; i++) {console.log(i);}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初中机器人课程教案
初中机器人课程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的重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校开设了机器人课程。
本课程以初中学生为对象,通过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编程和操控,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和应用领域。
2. 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编程技巧。
3. 学会操控机器人,进行简单的任务执行。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机器人编程语言: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编程技巧,为学生后续操控机器人打下基础。
3. 机器人操控:学会操控机器人,进行简单的任务执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新实践: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器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控机器人,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和操控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机器人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机器人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课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机器人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控机器人,进行简单的任务执行。
4. 编程: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编程技巧。
5. 创新: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机器人操控任务和创新实践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1课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系统操作流程,并能够运用仿真系统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和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操作实践:学生需在仿真系统中完成至少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模型搭建,并学会使用系统提供的编程工具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典型的机器人仿真系统应用案例,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和优势。
4. 总结反思:学生需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理论学习部分需结合教材内容,认真阅读并理解相关知识点。
3. 操作实践部分需按照教师提供的指导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4. 案例分析部分需结合实际,分析案例的详细内容和应用效果。
5. 总结反思部分需真实反映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在仿真系统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其实践能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4. 教师将综合考虑学生的总结反思内容,评价其学习态度和自我反思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教师将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 教师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7课 昂首阔步——红外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障行走》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
《昂首阔步——红外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障行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红外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障行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机器人避障中的应用,掌握机器人的基本行走控制技术,为后续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理解红外传感器在机器人避障中的作用及工作方式。
3. 掌握利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实现避障行走的步骤。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完成度:评价学生完成红外传感器与机器人避障行走项目的情况,包括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完整性。
3. 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对编程和机器人硬件连接等技能的掌握情况。
4. 反思总结:学生完成课后学后反思的认真程度及反思内容的深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避障行走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在机器人避障中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讲解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器人避障中的应用。
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理论知识。
3. 操作实践:提供实际操作平台,让学生进行红外传感器的硬件连接及简单编程控制,初步体验机器人避障行走的步骤。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机器人的避障算法。
5.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避障行走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红外传感器在机器人避障中的重要性及机器人的基本行走控制技术。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红外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避障行走方案,并撰写详细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9年级下1.2探秘机器人系统 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秘机器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程的内容是给机器人编程,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机器人相关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过度到编程环节。
本课主要学习了机器人的构成,理解流程图,认识rc诺宝编程软件,了解制作机器人过程。
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学习“探秘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
由于这是学生新学习内容,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首次了解机器人的构成。
(2)理解并掌握流程图。
(3)认识Rc编程软件和制作机器人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机器人的构成、制作机器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编程,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流程图,制作机器人。
教学难点:给机器人编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好的,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探秘机器人”(板书)兴趣,将学生引入“认识机器人”的主题。
二认识机器人1.机器人构成师:(展示一些机器人与其他物品的图片)那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里面有哪些是机器人,哪些不是呢?生:指出机器人师:那么我们来看看机器人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呢?生:回答通过图片的展示,并通过讨论让学生们理解机器人。
2.理解并掌握流程图师: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是不是要先想想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呢?要不要先构思一下呢?生:对!师:比如说,去图书馆借书怎么去上学跳绳一百次生:回答师: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智能风扇应该如何设计流程图呢?生:回答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流程图。
3.认识Rc编程软件和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师:我们已经设计好了流程图,那么我们介绍一下编程软件RC诺宝编辑器师:接下来我们来给智能风扇编程培养学生编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人类伙伴(一)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由来。
2.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分类。
3.通过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逐步学会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新载体,会给学生带来神秘和好奇的感觉,建议教师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了解机器人发展的视频资料短片,让学生观看,有条件的话用真实机器人为学生简单介绍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在结合能力风暴真实机器人结构时,要体现信息的处理过程,建议对照表1.1结合机器人讲解。
(一)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由来。
2.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分类。
3.通过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逐步学会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新载体,会给学生带来神秘和好奇的感觉,建议教师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了解机器人发展的视频资料短片,让学生观看,有条件的话用真实机器人为学生简单介绍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在结合能力风暴真实机器人结构时,要体现信息的处理过程,建议对照表1.1结合机器人讲解。
我们知道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的结晶,而机器人处理信息的装置就是完成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与机器人的装置有以下关系: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中的4项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通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的体现如图1.1所示。
2.重点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此任务本身虽然简单,但是体现了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揭开操控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以较好地完成教学设计:(1)进入仿真系统。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进入仿真编辑环境;检查机器人的型号设置,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设置,退出系统后,重新进入系统后新的设置生效。
(2)了解编程环境。
在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了解编辑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利用以往知识的迁移掌握程序的存储方法。
(3)了解仿真环境。
在调试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学会仿真环境的进入、程序的运行、行走轨迹的设置、初始角度的设置和仿真环境的退出。
(4)了解模块编辑的一般方法。
通过调试机器人的行走距离和行走速度了解利用鼠标右键进入模块编辑窗口的方法,学会“直行”模块的编辑方法。
3.难点内容分析(1)流程图模块拖入编辑区时流程线要与上一模块连接。
(2)右击模块进入模块编辑窗口后,通过改变功率大小和时间体会参数变化与机器人所走直线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整个操作过程,这一操作过程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教学补充在创作天地中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该活动需要增加“转向”模块完成,这与第2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反思:给他们演示了走直线时修改“速度和时间“可以处长走直线的长度,速度*时间值越大,走的越长。
结果有些学生做走图形时加两个”直行“模块让机器人走的更长些,哈哈第2课方圆之间(一)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转向”模块,会调整转向角度。
2.学会使用“多次循环”控制模块,理解循环的作用。
3.通过活动项目进一步体会仿真机器人的操作过程。
4.观察程序代码与流程图模块的对应关系,逐步学会从程序代码中了解模块参数设置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本课是在第1课创作天地的基础上展开的,建议教师在让学生讨论第1课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按照以下环节实施教学过程:(1)完成机器人走正方形一条边的程序设计。
该活动包括走直线和转直角两个动作,需要在走直线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转向”模块,经过反复调试找到合适的机器人转90度的时间和速度。
(2)在“单边”程序的基础上引入机器人走正方形的任务。
通过四个重复动作的需求引入循环控制的含义,从而导入“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
(3)通过增加边数引入正多边形任务。
通过讨论正多边形的特点引入机器人走正多边形需求,分析正多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与外角的关系,通过反复调试让机器人走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正多边形。
随着边数的增加体会正多边形与圆形的关系。
2.重点内容分析(1)学会使用“转向”模块。
(2)学会使用“多次循环”模块。
(3)对循环控制功能理解。
3.难点内容分析(1)转角的调试。
转角大小的设置与转角的速度和时间有关,所以需要通过讨论、反复调试摸索总结出比较好的转角调试方法,建议方法:•确定转速,调试转角时间。
•利用二分法测算转角时间,逼近最佳调试角度。
•利用估算法测算转角时间,逼近最佳调试角度。
(2)使学生理解循环的控制。
让学生理解循环的判断,即当循环次数小于控制次数(设置的次数)时执行循环,否则退出循环。
(3)熟悉代码与模块的对应关系。
用正四边形的流程图程序和正六边形的流程图程序比较发现它们的外观是一样的,此时如果有代码显示窗口显示代码就可以不进入模块编辑状态看出模块的设置。
(三)教学补充图2.1是“正六边形”的参考流程图程序。
教学反思:让学生做让机器人转90度的流程图,他们很聪明,很快发现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当速度*时间约等于25时就可以转90度了,结果让他们做机器人走三角形,他们每个直行模块都改速度和时间,改的数值都不一样,有些同学还知道直行和转弯用一样的参数,看他们试的很开心也就没管他们,如果下节课讲循环时告诉他们只能是一样的参数,他们可能也会高兴自己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的,有时学生的行为不会按计划来走,这才是挖掘他们的能力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走四边形时,速度*时间的值约为25。
走三角形时,速度*时间的值约为32。
走五角形时,速度*时间的值约为40。
走五边形时,速度*时间的值约为20。
走六边形时,速度*时间的值约为16。
第3课美图设计(一)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机器人走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循环嵌套的控制。
2.在设计图形程序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分析对程序设计的意义。
3. 逐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挥想像力编写出多种走图形的程序。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分析(1)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的图形,并结合走正方形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①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的图形,可以考虑把正方形的程序循环8次实现。
②运行后观察结果会发现8个正方形重合为一个正方形。
分析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每次循环前若先让机器人转一个45度角再让机器人走正方形,就会得到项目要求的效果了。
(2)建议引导学生分析“一大三小的正三角形”的图形特点。
①图形轨迹是由一个大的正三角形和与三个顶点相连的三个小正三角形组成。
②可以采取循环三次,每循环一次机器人走一个小三角形,接着走大三角形的一个边。
本活动的实施方案不止一个,建议同学们自己分析,并采用自己的方法完成活动项目,然后讨论、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点内容分析在分析图形行走的算法时,建议采用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方法。
所谓粗,就是由问题引入循环嵌套的结构,如描述第一个活动为循环8次,每循环一次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而每个正方形又是由一个边和转角90度循环4次得到的,所以采用循环嵌套结构。
所谓细,就是分析添加每次循环的转角。
逐步求精主要体现在分解调试,如单边、直角的调试、正方形的调试、添加的转角45度的调试。
(三)教学补充图3.1是“一大三小的正三角形”的参考流程图程序。
图3.2是创作天地的“一大六小的正六边形”的参考流程图程序。
教学反思:要求参照书上第15页的流程图,学生自己尝试让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有些同学“直行模块”的参数修改不到位或“左转模块”的参数修改不到位造成走出“荷花样”的图形和“带角的多边形”图形,看上去也很可爱呢,学生自已尝试的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第4课绕标比赛(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停止电机”模块。
2.能力目标:学习在仿真环境下用设置障碍物、和图带。
学习在仿真环境下保场地和加载场地。
3. 情感目标:通过相关的、由易到难的活动体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2.教学难点:使用“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三)教学设计本课由相互关联的3个活动项目构成:(1)单标绕标。
机器人绕标的半径由两标的距离决定,两标的距离为60公分时,机器人绕标的半径为30公分。
引导学生分析两轮速度与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即两轮速度之差越小转弯半径越大;两轮速度之差越大,转弯半径越小。
绕标时起点和终点要求重合,为双标绕标做一个铺垫,因为机器人绕标一圈所用时间的一半,是机器人绕双标时走半圆所用的时间。
单标绕标调试的成功是后面活动的基础。
(2)双标绕标。
结合单标绕标,引导学生分析双标绕标的方法。
即从起点出发先走一个顺时针的半圆,绕过一个标再走一个逆时针的半圆,到达终点。
另外绕标的方法不止一个,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方法。
由于机器人行走时各种因素产生的误差,可能需要反复调试才能达到理想的绕标结果,从按照解决问题的方法编成到反复调试达到成功,也是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过程。
在此活动中要注意比赛场地的建立、保存和加载的学习和使用。
(3)三标绕标。
由于前面的铺垫三标绕标的实施将是水到渠成的。
(四)小结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是本课的重点。
在使用以上三个模块时要注意仅有“启动电机”模块而没有延时等待模块的配合使用,机器人是不会停下的,建议运行图4.1、图4.2和图4.3所示的程序体会以上三个模块的功能。
(五)上机练习1.设计并编写机器人绕三个标的程序。
(六)教学反思本课学生较感兴趣,在编写绕双标程序时都能顺利完成,有个别同学对于电机功率的设置值还不能很好的把握,所以费时较多。
第5课歌声嘹亮(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用“发音”模块编写简单的乐曲,让机器人唱歌。
了解子程序与主程序的关系,体会子程序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用“设置眼睛”模块,为机器人设置闪烁的眼睛。
学习子程序的新建、编辑和存储。
3. 情感目标:培养自主创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新建子程序2.教学难点:子程序的新建,子程序与主程序的关系(三)教学设计机器人的发声装置是机器人的执行器之一。
建议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短曲,并以循环控制多次吟唱的方式唱歌,逐步引入子程序调用的方法完成让机器人唱歌的任务,并同过要求机器人能够一边唱歌一边眨眼,在唱歌程序中加入“设置眼睛”模块。
子程序是本课的重要学习内容,要使学生学会子程序的新建,建议学生观察子程序新建操作前后程序模块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