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
2、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
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审批:
主备
授课
学生
班级
题目: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自学交流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
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
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
是故自强自反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展示点评案
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二、 Nhomakorabea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学案

《虽有嘉肴》学案

《虽有嘉肴》学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结合重点字词,翻译文章,理解课文大意。

4.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初步学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嘉肴.()fú()食不知其旨.()然后能自fǎn()也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三、深化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仿照示例,用“/”给文段划出朗读节奏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弗: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相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3.翻译句子(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四、内容研讨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2.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五、巩固练习默写:虽有佳肴,__________________;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_________。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2.《礼记》二则课题《礼记》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写作背景《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作zhà),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动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读准字音嘉肴.(yáo)弗.食(fú)自强.(qiǎnɡ)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xiào)学.(xué)半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矜.(ɡuā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ɡ)通假字《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è”)选贤与.能(同“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指老而无妻)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文言句式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学案松山五中张秀丽【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欣赏文中精彩语句,疏通文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文章说理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相关背景: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礼记》是战国到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划线字的读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虽有至道()⑤不知其善()也⑥教然后知困()⑦然后能自反()也⑧教学相长()⑨学学半()3、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活动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道理。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要阐明教与学的关系,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我的收获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姓名:班级: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二、划出朗读节奏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字词归纳:通假字:兑.命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2)、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3)、然后能自强.。

古义:;今义:一词多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弗学,不知其.善也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学学学.半“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1)留:即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补:即增补法。

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

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如:“可以为师矣”(3)删:即删削法。

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4)换:即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如:“岁征民间”(《促织》)(5)调:即调整法。

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虽有佳肴导学案

虽有佳肴导学案
4、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旨()
至道()是故()
知困()自反()
自强()兑命()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学相长()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认真读文,结合注释翻译,划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2。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
(一)疏通文意
1、虽.(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尝),不知其旨.(甘美)也;
其词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
5、文言句式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判断句)
⑵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前置)
四、当堂训练
《课时练》71页1----8题
五、总结反思
译文:
(二)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了和的关系。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①②③④⑤
(3)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词句归类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傅说)
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地诵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
1、文常填空。
节选自《》(《礼记集解》)。《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的选集。相传为西汉编撰。《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
七年级语文《虽有佳肴》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主任:学生姓名:编号:
课题
《虽有佳肴》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虽有嘉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虽有嘉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虽有嘉肴》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虽有嘉肴》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 理解《虽有嘉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掌握《虽有嘉肴》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虽有嘉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袁枚的作品,袁枚(1716-1797),字伯村,号东篱,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袁枚是清代闻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含蓄精致而著称。

《虽有嘉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作品背景《虽有嘉肴》是袁枚的一篇散文随笔,描写了一场宴会上的场景,通过对宴会上的人物和事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现实的理解。

三、主题和中心思想《虽有嘉肴》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在宴会上,人们尽情享受美食和美酒,但作者却感到心里的空虚和孤独。

通过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四、基本内容和结构《虽有嘉肴》以一场宴会为背景,描写了宴会上的人物和事物。

文章通过对宴会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美食和美酒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逐渐展现了作者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导学问题:1. 《虽有嘉肴》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文学家?2. 《虽有嘉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现?3. 《虽有嘉肴》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以宴会为背景?4. 你对《虽有嘉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有什么理解?拓展阅读:1. 你还知道哪些袁枚的作品?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2. 你认为《虽有嘉肴》这篇文章对当代社会有何启迪?导学活动:1. 阅读《虽有嘉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考作者的意图和感慨。

2. 分组讨论《虽有嘉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虽有嘉肴》的看法和感受,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点评: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虽有嘉肴》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2020-04-26《虽有嘉肴》导学案一、资料小引(寄语:占有资料,实际上是壮大自己)《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他们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阅读以上资料,用列举关键词的方法,筛选出有关《礼记》的'重点信息。

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寄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教学相长()2、弗食,不知其旨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兑命》曰:“学学半”。

()()()三、根据课下注释,运用知识积累迁移的方法,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寄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不知其善也()5、教然后知困。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学学半。

()四、自主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标出,课堂上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

(寄语:自主、合作、交流是我们学业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当堂达标测试设计者:汪培一、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农安五中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师用)
课题
虽有嘉肴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
理解文章的类比写作手法、品味对偶的句式特点
《兑命》曰:“ _____。 ”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相传为__ ___时期__ ___编纂的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环节二】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借助关联词,读出层次(找出关联词,给文章划分层次)
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根据“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根据“故”(因此的意思)将文章分开二三层。
2.读出美感,注意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故曰” 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特立独行 先人后己 心不在焉 移风易俗 谨言慎行
美轮美奂 温文尔雅 一成不变 明辨是非 瑕不掩瑜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虽有嘉肴 导学案

虽有嘉肴  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2、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请在课文或者注释中勾画出来)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4.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试》20课《虽有嘉肴》“优效预习”部分(见《同步解析与测评》p49)三.互学·导学(一).检查预习.1.交流预习导学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结合教材P105注释①和预习提示内容明确强调。

)2.检查预习导学第3题正确认读字音。

指导学生读读。

(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结合教材P106“研讨与练习一”划分全文节奏。

)方法指导:简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全文节奏划分】(3)、诵读展示。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对着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培养学生敢于放声读的能力,及仔细听别人朗读的习惯)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结合书本注解,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虽有嘉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虽有嘉肴》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虽有嘉肴》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虽有嘉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分析《虽有嘉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探讨《虽有嘉肴》对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二、导学内容:1.背景介绍《虽有嘉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宴会上的丰盛食物,以食物为载体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闻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而著称。

2.文本赏析《虽有嘉肴》开头写道:“虽有嘉肴,不如早回。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享乐的淡然态度,认为回归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接着描述了宴会上的各种美味佳肴,但诗人却感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反映出人生追求的是心里的精神满足,而非物质享受。

最后以“何时是归期”作结,表达了对于生命终结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

3.意象与修辞手法在《虽有嘉肴》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鸡肋”、“脍细”等,通过对食物的描绘来抒发心里的情感。

同时,他还借助食物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使诗作更加富有深意。

4.启迪与思考《虽有嘉肴》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虚荣与空洞,呼唤人们回归心里的深处,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诗中对于生命的短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三、导学方法:1.朗读诗文,感受诗人情感;2.分组讨论,交流对于诗作的理解;3.撰写读后感,表达个人对于诗作的感悟;4.结合诗文背景,深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四、课后作业:1.背诵《虽有嘉肴》部分诗句;2.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于诗作的理解和感悟;3.结合自身经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4.钻研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虽有嘉肴》的进修,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于虚荣的反思,引发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珍惜。

同时,通过对于诗作的赏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虽有嘉肴》导学预案

《虽有嘉肴》导学预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教法
指导法点拨法
难点
记住课下重点词语的含义,翻译课文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记忆法
关键
熟练朗读,根据语感和语义
教具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与时间预设
教师行为预设
期望学生行为
二次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我校正在实行有效教学,就是注重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其实古人早在《礼记》上就有教学相长的论述,让我们走进《学记》中的《虽有佳肴》一起来体会这个道理吧。
3、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标记疑难。
组内交流(7')1、巡视,来自注学困生的参与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提示。
1、组内成员积极参与交流,相互帮助,对学习目标形成共识
2、组长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确定发言人。
组间交流,
师生交流
(10')
1、师巡视并深入个别组点拨
2、倾听小组交流,并引导
3、重点讲解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笔记
1、组内交流后,组间
交流(选择本小组要参
与交流的问题)
2、提出本组的疑难
3、关注本小组提交问
题的解决情况
4、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结强化(8')
要求学生记忆重点词语含义
强化重点,加深印象,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
课堂达标检测(10')
要求学生完成训练单,巡视,了解学情
激发起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
解读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齐读目标
走进文本自主学习(8')
1、要求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回顾导学单内容,尝试解决预习疑难并对仍未解决的疑难做标记

20.《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20.《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意义。

3.注意课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4.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体会本课文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体会本课文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知识链接】【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步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论著。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比如节选的这篇课文所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上看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值得重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题目解析】课文节选的部分,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

【自主学习】一.熟读课文,读准生字,理解词义,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17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17

时间:2020年8月29日主备人:张晓葵审核人:初一语文组课题:《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检测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记录等的问答,记述。

2.给下列红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探究案】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5.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6.概括文章的主题小结【我的收获】时间:2020年8月29日主备人:张晓葵审核人:初一语文组课题:《虽有嘉肴》《训练案》一.字词句归纳《兑命》曰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2、不能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教学相长也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四、一词多义学其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2.倒装句积累:1.学习过程五步骤:2.学者有四失:3.教育教学九原则【我的收获】。

虽有嘉肴导学案两套最新

虽有嘉肴导学案两套最新

20 虽有嘉肴【预习导学】(自习15分钟)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自主积累:将重点文言词汇摘抄至摘抄本上并加以记忆。

自我感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节奏。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词汇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了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原则。

【探究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兑、虽、旨、困”等。

熟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文句,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

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资料助读】《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预习检测】(课件展示)【整体感知】2.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研自探导学】一1、通假字《兑命》曰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B、不能知其旨也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也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B、不知其善也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学学半其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5、文言句式其此之谓乎?二、.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三、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当堂检测】(课件展示)【日清过关】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虽有嘉肴》预习学案

《虽有嘉肴》预习学案

22《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面)3、读课文4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用铅笔划在书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一、整体感知1、《礼记》又叫《______》。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

《学记》选自《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的论著。

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嘉肴()弗()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虽有至道()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6、教然后知困()7、然后能自反也() 8、教学相长也()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五、主旨理解。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三、初步探究,把握内容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2、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我的疑难】:122《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
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学习难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学法、研讨法。

学习准备:了解初中议论文中的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中的类比认证和比喻认证。

学习课时: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记得学《〈论语〉十二章》时老师给你们提过的四书是指哪些书籍吗?请同学们回忆出来。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二. 走进新课
1.请你介绍《学记》《礼记》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弗.(fú)自强.(qiǎng )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
2.学习课文
(一)读
(1)听录音,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朗读:练-试—评。

(二)译
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味道甘美)(2)至道
..(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好处)
(4)是故
..(自..(因此)(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
我反省)(7)自强
..(自我勉励)(8)教学相长.(促进)(9)学.学半(教学)
②准确翻译课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研讨
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点句?)
故曰:教学相长也。

2.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试背全文
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同学们,刚才我们明白了《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自身的“学”和“教”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使得教师不断进步。

那同学们想想看,“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否也可以针对我们自己而言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积累了本课的重点词语,也疏通了文意。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至道”类比,引入对“教”和“学”的关系的推理,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层次十分清晰谨严,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检测
一,填空
编撰。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佳肴.(yao )兑.命(yue )学.学半(xiao )自强.(qiang )教学相长.(zhang )
三、正确使用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
1,通假字
兑命
2,一词多义
不知其.旨也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学学.半
3,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的词语。

①虽有佳肴虽,佳肴②弗食弗
③不知其旨旨④虽有至道至道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⑥教然后知困困
⑦然后能自反也自反⑧然后能自强也自强
⑨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⑩学学半学
⑾其此之谓乎其
四,翻译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五,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六、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七、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duó)(量)(2)吾忘持度(dù)(尺寸\尺码)
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