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测试题
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测试题

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测试题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综合练习本课程综合练习共分3次,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这3次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练习,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
本次是集合论部分的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若集合A={a,b},B={ a,b,{ a,b }},则().A.A⊂B,且A∈B B.A∈B,但A⊄BC.A⊂B,但A∉B D.A⊄B,且A∉B2.若集合A={2,a,{ a },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 a }}∈A B.{ a }⊆AC.{2}∈A D.∅∈A3.若集合A={ a,{a},{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a}}∈A B.{2}⊆AC.{a}⊆A D.∅∈A4.若集合A={a,b,{1,2 }},B={1,2},则().A.B⊂ A,且B∈A B.B∈ A,但B⊄AC.B ⊂ A,但B∉A D.B⊄ A,且B∉A5.设集合A = {1, a },则P(A) = ( ).A.{{1}, {a}} B.{∅,{1}, {a}}C.{∅,{1}, {a}, {1, a }} D.{{1}, {a}, {1, a }}6.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A.1024 B.10 C.100 D.17.集合A={1, 2, 3, 4, 5, 6, 7, 8}上的关系R={<x,y>|x+y=10且x, y∈A},则R 的性质为().A.自反的B.对称的C.传递且对称的D.反自反且传递的8.设集合A = {1,2,3,4,5,6 }上的二元关系R ={<a , b>⎢a , b∈A , 且a +b = 8},则R具有的性质为().A.自反的B.对称的C.对称和传递的D.反自反和传递的9.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个.A.0 B.2 C.1 D.310.设集合A={1 , 2 , 3 , 4}上的二元关系R = {<1 , 1>,<2 , 2>,<2 , 3>,<4 , 4>},9.设A ={a ,b ,c },B ={1,2},作f :A →B ,则不同的函数个数为 .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设A 、B 、C 为任意的三个集合,如果A ∪B =A ∪C ,判断结论B =C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R 1和R 2是A 上的自反关系,判断结论:“R -11、R 1∪R 2、R 1⋂R 2是自反的”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 若偏序集<A ,R >的哈斯图如图一所示,则集合A 的最大元为a ,最小元不存在. 4.若偏序集<A ,R >的哈斯图如图二所示,则集合A 的最大元为a ,最小元不存在.5.设N 、R 分别为自然数集与实数集,f :N→R ,f (x )=x +6,则f 是单射.四、计算题 1.设集合A ={a , b , c },B ={b , d , e },求(1)B ⋂A ; (2)A ⋃B ; (3)A -B ; (4)B ⊕A .2.设A ={{a , b }, 1, 2},B ={ a , b , {1}, 1},试计算(1)(A -B ) (2)(A ∪B ) (3)(A ∪B )-(A ∩B ).3.设集合A ={{1},{2},1,2},B ={1,2,{1,2}},试计算(1)(A -B ); (2)(A ∩B ); (3)A ×B .4.设A ={0,1,2,3,4},R ={<x ,y >|x ∈A ,y ∈A 且x +y <0},S ={<x ,y >|x ∈A ,y ∈A 且x +y ≤3},试求R ,S ,R •S ,R -1,S -1,r (R ).5.设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B ={2, 4, 6}.(1)写出关系R 的表示式; (2)画出关系R 的哈斯图;(3)求出集合B 的最大元、最小元.6.设集合A ={a , b , c , d }上的二元关系R 的关系图 如图三所示.(1)写出R 的表达式;(2)写出R 的关系矩阵;(3)求出R 2. 7.设集合A ={1,2,3,4},R ={<x , y >|x , y ∈A ;|x -y |=1或x -y =0},试(1)写出R 的有序对表示; (2)画出R 的关系图;(3)说明R 满足自反性,不满足传递性.五、证明题1.试证明集合等式:A ⋃ (B ⋂C )=(A ⋃B ) ⋂ (A ⋃C ).2.试证明集合等式A ⋂ (B ⋃C )=(A ⋂B ) ⋃ (A ⋂C ).图一 图二a dbc 图三3.设R 是集合A 上的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试证明:若对任意a ∈A ,存在b ∈A ,使得<a , b >∈R ,则R 是等价关系.4.若非空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R 和S 是偏序关系,试证明:S R ⋂也是A 上的偏序关系.参考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B 5.C 6.A 7.B 8.B 9.B 10.C 11.C 12.B 13.B二、填空题1.2n2.{∅,{a ,b },{a },{b }}3.{<2, 2>,<2, 3>,<3, 2>},<3, 3>4.⎥⎥⎥⎦⎤⎢⎢⎢⎣⎡011000011 5.{<a . c >, <b , c >}6.反自反的7.{<1, 1>, <2, 2>}8.{<1, a >, <2, b >},{<1, b >, <2, a >}9.8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解:错.设A ={1, 2},B ={1},C ={2},则A ∪B =A ∪C ,但B ≠C .2.解:成立.因为R 1和R 2是A 上的自反关系,即I A ⊆R 1,I A ⊆R 2。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集合论中,下列哪个选项表示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A. A ∩ BB. A ∪ BC. A - BD. A × B答案:B2. 命题逻辑中,下列哪个符号表示逻辑非?A. ∧B. ∨C. ¬D. →答案:C3. 在有向图中,如果存在一条从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那么称顶点v为顶点u的:A. 祖先B. 后代C. 邻居D. 连接点答案:B二、填空题1. 一个命题函数P(x)表示为“x是偶数”,那么其否定形式为________。
答案:x是奇数2. 在关系R上,如果对于所有的a和b,如果(a, b)∈R且(b, a)∈R,则称R为________。
答案:自反的三、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等价关系,并给出其三个基本性质。
答案: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指每个元素都与自身相关;对称性指如果a与b相关,则b也与a相关;传递性指如果a与b相关,b与c相关,则a与c也相关。
2. 解释什么是图的连通分量,并给出如何判断一个图是否是连通图。
答案:连通分量是指图中最大的连通子图,即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路径。
判断一个图是否是连通图,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整个图,如果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则图是连通的。
四、计算题1. 给定命题公式P:((p → q) ∧ (r → ¬p)) → (q ∨ ¬r),证明P是一个重言式。
答案:通过使用命题逻辑的等价规则和真值表,可以证明P在所有可能的p, q, r的真值组合下都为真,因此P是一个重言式。
2. 给定一个有向图G,顶点集合V(G)={1, 2, 3, 4},边集合E(G)={(1, 2), (2, 3), (3, 4), (4, 1), (2, 4)}。
找出所有强连通分量。
答案:通过Kosaraju算法或Tarjan算法,可以找到图G的强连通分量,结果为{1, 4}和{2, 3}。
离散数学集合论练习题

、选择题1设B = { {2}, 3, 4, 2},那么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 {2} BC. {2} B2. 若集合A={ a, b, { 1, 2 }} , B={A. B A,且BAC. B A,但B A3. 设集合A = {1, a },则P(A)=(A . {{1}, { a}}C. { ,{1}, { a}, {1, a }}4•已知A B={1,2,3}, A C={2,3,4},若2A. 1 CB. 2 C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 .B .6.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 .x {x}-{{ x}}C .A {x} x ,则x A且x A7. A, B 是集合,P(A),I P (B)为其幕集,且A .B .{ }C .8. 空集的幕集P()的基数;是(A . 0B .1C . 3B,U()C . 3 CD .4 CC .{ }D . { }B .{x} {x} {{ x}}D .A B A BA B ,则P(A) P(B)() {{ }} D.{ ,{ }})D . 49. 设集合A = {1 , 2, 3, 4, 5, 6 }上的二元关系R ={ a , b 具有的性质为().A.自反的C.对称和传递的B .对称的D .反自反和传递的集合论练习题B . {2, {2}, 3, 4} BD. {2, {2}} B1, 2},则( ).B . B A,但B AD . B A,且B A).B . { ,{1}, { a}}D . {{1}, { a}, {1, a }}a ,b A ,且a +b = 8},贝U R10. 设集合A={1 , 2,3,4}上的二元关系则S 是R 的( )闭包.12. 非空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 R ,满足(A .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C .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13. 设集合A={a, b },则A 上的二元关系A .是等价关系但不是偏序关系 C .既是等价关系又是偏序关系 14. 设R 和S 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则 A .一定成立B .不一定成立15. 整数集合Z 上“V”关系的自反闭包是A . =B .工C .>16. 关系R 的传递闭包t(R)可由( A . t(R)是包含R 的二元关系 C . t(R)是包含R 的一个传递关系17. 设R 是集合A 上的偏序关系, ),则称R 是等价关系.B .反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D .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R={< a, a>, <b, b>}是 A 上的()关B .是偏序关系但不是等价关系 D .不是等价关系也不是偏序关系 R U S 的对称性( )C . 一定不成立D .不可能成立( )关系D . <A . R 1 ={<1 , 1>, <1, 2>, <2, 1>, <2 , 2>, <3,3>}B . R 2 ={<1 , 1>, <1, 3>, <2, 2>, <3, 3>, <4, 4>}C. R 3 ={<1 , 1>, <1, 3>, <2, 2>, <3, 1>, <3, 3>, <4, 4>}D . R 4 ={<1 , 1>, <1, 3>, <2, 2>, <3, 2>, <4, 4>},2, 3, 4},下列关系中为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设A、B、C为三个集合,下列哪个式子是成立的?A) \(A \cup (B \cap C) = (A \cup B) \cap (A \cup C)\)B) \(A \cap (B \cup C) = (A \cap B) \cup (A \cap C)\)C) \(A \cup (B \cup C) = (A \cup B) \cup (A \cup C)\)答案:B2. 对于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S,S的幂集中包含多少个元素?A) \(n\)B) \(2^n\)C) \(2 \times n\)答案:B二、判断题1. 对于两个关系R和S,若S是自反的,则R ∩ S也是自反的。
答案:错误2. 若一个关系R是反对称的,则R一定是反自反的。
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 有一个集合A,其中包含元素1、2、3、4和5,求集合A的幂集的大小。
答案:322. 设a和b是实数,若a \(\neq\) b,则a和b之间的关系是\(\__\_\)关系。
答案:不等四、解答题1. 证明:如果关系R是自反且传递的,则R一定是反自反的。
解答:假设关系R是自反的且传递的,即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x,都有(x, x) ∈ R,并且当(x, y) ∈ R和(y, z) ∈ R时,(x, z) ∈ R。
反证法:假设R不是反自反的,即存在一个元素a∈A,使得(a, a) ∉ R。
由于R是自反的,所以(a, a) ∈ R,与假设矛盾。
因此,R一定是反自反的。
答案完整证明了该结论。
2. 已知集合A={1, 2, 3},集合B={2, 3, 4},求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
解答: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定义为{(a, b) | a∈A,b∈B}。
所以,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为{(1, 2), (1, 3), (1, 4), (2, 2), (2, 3), (2, 4), (3, 2), (3, 3), (3, 4)}。
离散数学集合论练习题

集合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设B = { {2}, 3, 4, 2},那么下列命题中错误的就是( ).A.{2}∈BB.{2, {2}, 3, 4}⊂BC.{2}⊂BD.{2, {2}}⊂B2.若集合A ={a ,b ,{ 1,2 }},B ={ 1,2},则( ).A.B ⊂ A ,且B ∈AB.B ∈ A ,但B ⊄AC.B ⊂ A ,但B ∉AD.B ⊄ A ,且B ∉A3.设集合A = {1, a },则P (A ) = ( ).A.{{1}, {a }}B.{∅,{1}, {a }}C.{∅,{1}, {a }, {1, a }}D.{{1}, {a }, {1, a }}4、已知A ⊕B ={1,2,3}, A ⊕C ={2,3,4},若2∈ B,则( )A. 1∈CB.2∈CC.3∈CD.4∈C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就是( )A. ∅⊆∅B. ∅∈∅C. {}∅⊆∅D.{}∅∈∅6、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就是( )A. x ∈{x }-{{x }}B.{}{}{{}}x x x ⊆-C.{}A x x =⋃,则x ∈A 且x A ⊆D. A B A B -=∅⇔=7、 A , B 就是集合,P (A ),P (B )为其幂集,且A B ⋂=∅,则()()P A P B ⋂=( )A. ∅B. {}∅C. {{}}∅D.{,{}}∅∅8、 空集∅的幂集()P ∅的基数就是( )A. 0B.1C.3D.49.设集合A = {1,2,3,4,5,6 }上的二元关系R ={<a , b >⎢a , b ∈A , 且a +b = 8},则R 具有的性质为( ).A.自反的B.对称的C.对称与传递的D.反自反与传递的10、 设集合A ={1 , 2 , 3 , 4}上的二元关系R = {<1 , 1>,<2 , 2>,<2 , 3>,<4 , 4>},S = {<1 , 1>,<2 , 2>,<2 , 3>,<3 , 2>,<4 , 4>},则S就是R的( )闭包.A.自反B.传递C.对称D.以上都不对11、设A={1,2,3,4},下列关系中为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习题集(十五套含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与答案试卷一一、填空20% (每小题2分)1.设}7|{)},5()(|{<∈=<∈=+xExxBxNxxA且且(+=⋃BA{0,1,2,3,4,6} 。
2.A,B,C表示三个集合,文图中阴影部分的集合表达式为。
3R,S的真值为1,则)()))(((SRPRQP⌝∨→⌝∧→∨⌝的真值= 1 。
4.公式PRSRP⌝∨∧∨∧)()(的主合取范式为)()(RSPRSP∨⌝∨⌝∧∨∨⌝。
5.若解释I的论域D仅包含一个元素,则)()(xxPxxP∀→∃在I下真值为1 。
6.设A={1,2,3,4},A上关系图为则R2 = {<a.b>,<a,c>,<a,d>,<b,d>,<c,d> 。
7.设A={a,b,c,d},其上偏序关系R的哈斯图为则R= {<a.b>,<a,c>,<a,d>,<b,d>,<c,d>} I A。
8.图的补图为9.设A={a,b,c,d} ,A上二元运算如下:那么代数系统<A,*>的幺元是 a ,有逆元的元素为a , b , c ,d,它们的逆元分别为 a , d , c , d 。
10.下图所示的偏序集中,是格的为 c 。
二、选择20% (每小题2分)1、下列是真命题的有(CD)A.}}{{}{aa⊆;B.}}{,{}}{{ΦΦ∈Φ;C.}},{{ΦΦ∈Φ;D.}}{{}{Φ∈Φ。
2、下列集合中相等的有(BC )A.{4,3}Φ⋃;B.{Φ,3,4};C.{4,Φ,3,3};D.{3,4}。
3、设A={1,2,3},则A上的二元关系有( C )个。
A.23 ;B.32 ;C.332⨯;D.223⨯。
4、设R,S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若R,S 是自反的,则SR 是自反的;B.若R,S 是反自反的,则SR 是反自反的;C .若R ,S 是对称的, 则S R是对称的;D .若R ,S 是传递的, 则S R 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习题集(十五套)---答案.docx

离散数学试题与答案试卷一一、填空20%(每小题 2 分)1.设A{ x | ( x N )且 ( x5)}, B{ x | x E 且 x7}( N:自然数集, E+正偶数)则 A B。
2.A ,B , C 表示三个集合,文图中阴影部分的集合表达式为A B。
C 3.设 P,Q 的真值为0,R, S 的真值为1,则(P(Q(R P)))( R S)的真值 =。
4.公式( PR)(S R)P的主合取范式为。
5.若解释 I 的论域 D 仅包含一个元素,则xP( x)xP( x)在 I 下真值为。
6.设 A={1 ,2, 3, 4} , A 上关系图为则 R2 =。
7.设 A={a , b,c, d} ,其上偏序关系R 的哈斯图为则 R=。
8.图的补图为。
9.设 A={a , b,c, d},A上二元运算如下:*a b c da abc db bcd ac cd a bd d a b c那么代数系统<A ,*> 的幺元是,有逆元的元素为,它们的逆元分别为。
10.下图所示的偏序集中,是格的为。
二、选择20%(每小题 2 分)1、下列是真命题的有()A .{ a}{{ a}};B .{{}}{ ,{ }};C.{{},} ;D.{ }{{}} 。
2、下列集合中相等的有()A . {4 , 3}; B. {,3, 4} ;C. {4 ,, 3,3} ;D . {3 , 4} 。
3、设 A={1 ,2, 3} ,则 A 上的二元关系有()个。
A . 23;B . 32;C. 23 3;D.32 2。
4、设 R,S 是集合 A 上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 R, S 是自反的,则RS 是自反的;B .若 R, S 是反自反的,则 R S 是反自反的;C.若 R, S 是对称的,则RS 是对称的;D .若 R, S 是传递的,则RS 是传递的。
5、设 A={1 ,2, 3, 4} , P( A )(A 的幂集)上规定二元系如下R{s,t| s,t p( A)(| s || t |}则 P(A ) / R=()A . A; B. P(A) ; C. {{{1}} , {{1 , 2}} , {{1 ,2, 3}} , {{1 , 2, 3, 4}}} ;D. {{} ,{2}, {2 ,3} , {{2 , 3, 4}} , {A}}6、设 A={, {1} , {1 , 3} , {1 , 2, 3}} 则 A上包含关系“”的哈斯图为()7、下列函数是双射的为()A . f : I E , f (x) = 2x;B. f : N N N, f (n) = <n , n+1> ;C. f : R I , f (x) = [x]; D . f :I N, f (x)= | x | 。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在集合{1,2,3,4}中,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A. 4B. 8C. 16D. 32答案:B解析: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可以通过组合数公式C(n, k) = n! / [k!(n-k)!]来计算,其中n为集合的元素个数,k为子集中的元素个数。
在本题中,n=4,k=3,所以C(4, 3) = 4! / [3!(4-3)!] = 4。
2. 下列哪个命题是真命题?A. 所有偶数都是整数。
B. 所有整数都是偶数。
C. 所有整数都是奇数。
D. 所有奇数都是整数。
答案:A解析: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整数,因此所有偶数都是整数,选项A是真命题。
选项B、C和D都是错误的,因为并非所有整数都是偶数或奇数。
二、填空题1. 逻辑运算符“非”(NOT)的真值表是:当输入为真时,输出为______;当输入为假时,输出为真。
答案:假解析:逻辑运算符“非”(NOT)是一元运算符,它将输入的真值取反。
如果输入为真,则输出为假;如果输入为假,则输出为真。
2. 命题逻辑中,合取词“与”(AND)的真值表是:当两个命题都为真时,输出为真;否则输出为______。
答案:假解析:合取词“与”(AND)是二元运算符,只有当两个命题都为真时,输出才为真;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命题为假,则输出为假。
三、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等价关系,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等价关系是定义在集合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例如,考虑整数集合上的“同余”关系。
对于任意整数a,b,如果a和b除以同一个正整数n后余数相同,则称a和b模n同余。
这个关系是自反的(a同余a),对称的(如果a同余b,则b同余a),并且是传递的(如果a同余b且b同余c,则a同余c)。
2. 什么是图的连通性?一个图是连通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答案:图的连通性是指在无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径。
一个图是连通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图中的任意两个顶点v和w,都可以通过图中的边相互到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综合练习本课程综合练习共分3次,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这3次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练习,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
本次是集合论部分的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若集合A={a,b},B={ a,b,{ a,b }},则().A.A⊂B,且A∈B B.A∈B,但A⊄BC.A⊂B,但A∉B D.A⊄B,且A∉B2.若集合A={2,a,{ a },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 a }}∈A B.{ a }⊆AC.{2}∈A D.∅∈A3.若集合A={ a,{a},{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a}}∈A B.{2}⊆AC.{a}⊆A D.∅∈A4.若集合A={a,b,{1,2 }},B={1,2},则().A.B⊂ A,且B∈A B.B∈ A,但B⊄AC.B ⊂ A,但B∉A D.B⊄ A,且B∉A5.设集合A = {1, a },则P(A) = ( ).A.{{1}, {a}} B.{∅,{1}, {a}} C.{∅,{1}, {a}, {1, a }} D.{{1}, {a}, {1, a }}6.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A.1024 B.10 C.100 D.1 7.集合A={1, 2, 3, 4, 5, 6, 7, 8}上的关系R={<x,y>|x+y=10且x, y∈A},则R的性质为().A.自反的 B.对称的C.传递且对称的 D.反自反且传递的8.设集合A= {1,2,3,4,5,6 }上的二元关系R ={<a, b>⎢a, b∈A, 且a +b = 8},则R具有的性质为().A.自反的 B.对称的C.对称和传递的 D.反自反和传递的9.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个.A.0 B.2 C.1 D.310.设集合A={1 , 2 , 3 , 4}上的二元关系R = {<1 , 1>,<2 , 2>,<2 , 3>,<4 , 4>},S = {<1 , 1>,<2 , 2>,<2 , 3>,<3 , 2>,<4 , 4>},则S 是R 的( )闭包.A .自反B .传递C .对称D .以上都不对11.设集合A = {1 , 2 , 3 , 4 , 5}上的偏序关系 的哈斯图如图一所示,若A 的子集B = {3 , 4 , 5},则元素3为B 的( ).A .下界B .最大下界C .最小上界D .以上答案都不对12.设A ={1, 2, 3, 4, 5, 6, 7, 8},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B ={2, 4, 6},则集合B 的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依次为 ( ).A .8、2、8、2B .无、2、无、2C .6、2、6、2D .8、1、6、113.设A ={a , b },B ={1, 2},R 1,R 2,R 3是A 到B 的二元关系,且R 1={<a ,2>, <b ,2>},R 2={<a ,1>, <a ,2>, <b ,1>},R 3={<a ,1>, <b ,2>},则( )不是从A 到B 的函数.A .R 1和R 2B .R 2C .R 3D .R 1和R 3二、填空题1.设集合A 有n 个元素,那么A 的幂集合P (A )的元素个数为 .2.设集合A ={a ,b },那么集合A 的幂集是 . 应该填写:{∅,{a ,b },{a },{b }}3.设集合A ={0, 1, 2, 3},B ={2, 3, 4, 5},R 是A 到B 的二元关系, },,{B A y x B y A x y x R ⋂∈∈∈><=且且则R 的有序对集合为 .4.设集合A ={0, 1, 2},B ={0, 2, 4},R 是A 到B 的二元关系,},,{B A y x B y A x y x R ⋂∈∈∈><=且且则R 的关系矩阵M R =.5.设集合A ={a ,b ,c },A 上的二元关系R ={<a , b >,<c . a >},S ={<a , a >,<a , b >,<c , c >}则(R •S )-1= .6.设集合A ={a ,b ,c },A 上的二元关系R ={<a , b >, <b , a >, <b , c >, <c , d >},则二元关系R 具有的性质是 .7.若A ={1,2},R ={<x , y >|x ∈A , y ∈A , x +y =10},则R 的自反闭包为 .8.设集合A ={1, 2},B ={a , b },那么集合A 到B 的双射函数是 .5 图一9.设A ={a ,b ,c },B ={1,2},作f :A →B ,则不同的函数个数为 .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设A 、B 、C 为任意的三个集合,如果A ∪B =A ∪C ,判断结论B =C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R 1和R 2是A 上的自反关系,判断结论:“R -11、R 1∪R2、R 1⋂R 2是自反的”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 若偏序集<A ,R >的哈斯图如图一所示,则集合A 的最大元为a ,最小元不存在.4.若偏序集<A ,R >的哈斯图如图二所示,则集合A 的最大元为a ,最小元不存在.5.设N 、R 分别为自然数集与实数集,f :N→R ,f (x )=x +6,则f 是单射.四、计算题 1.设集合A ={a , b , c },B ={b , d , e },求(1)B ⋂A ; (2)A ⋃B ; (3)A -B ; (4)B ⊕A .2.设A ={{a , b }, 1, 2},B ={ a , b , {1}, 1},试计算(1)(A -B ) (2)(A ∪B ) (3)(A ∪B )-(A ∩B ).3.设集合A ={{1},{2},1,2},B ={1,2,{1,2}},试计算(1)(A -B ); (2)(A ∩B ); (3)A ×B .4.设A ={0,1,2,3,4},R ={<x ,y >|x ∈A ,y ∈A 且x +y <0},S ={<x ,y >|x ∈A ,y ∈A 且x +y ≤3},试求R ,S ,R •S ,R -1,S -1,r (R ).5.设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B ={2, 4, 6}.(1)写出关系R 的表示式; (2)画出关系R 的哈斯图;(3)求出集合B 的最大元、最小元.6.设集合A ={a , b , c , d }上的二元关系R 的关系图 如图三所示.(1)写出R 的表达式; (2)写出R 的关系矩阵; (3)求出R 2.7.设集合A ={1,2,3,4},R ={<x , y >|x , y ∈A ;|x -y |=1或x -y =0},试(1)写出R 的有序对表示; (2)画出R 的关系图;(3)说明R 满足自反性,不满足传递性.五、证明题图一 图二a d bc 图三1.试证明集合等式:A ⋃ (B ⋂C )=(A ⋃B ) ⋂ (A ⋃C ).2.试证明集合等式A ⋂ (B ⋃C )=(A ⋂B ) ⋃ (A ⋂C ).3.设R 是集合A 上的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试证明:若对任意a ∈A ,存在b ∈A ,使得<a , b >∈R ,则R 是等价关系.4.若非空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R 和S 是偏序关系,试证明:S R ⋂也是A 上的偏序关系.参考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B 5.C 6.A 7.B 8.B9.B 10.C 11.C 12.B 13.B二、填空题1.2n2.{∅,{a ,b },{a },{b }}3.{<2, 2>,<2, 3>,<3, 2>},<3, 3>4.⎥⎥⎥⎦⎤⎢⎢⎢⎣⎡0110000115.{<a . c >, <b , c >}6.反自反的7.{<1, 1>, <2, 2>}8.{<1, a >, <2, b >},{<1, b >, <2, a >}9.8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解:错.设A ={1, 2},B ={1},C ={2},则A ∪B =A ∪C ,但B ≠C .2.解:成立.因为R 1和R 2是A 上的自反关系,即I A ⊆R 1,I A ⊆R 2。
由逆关系定义和I A ⊆R 1,得I A ⊆ R 1-1;由I A ⊆R 1,I A ⊆R 2,得I A ⊆ R 1∪R 2,I A ⊆ R 1⋂R 2。
所以,R 1-1、R 1∪R 2、R 1⋂R 2是自反的。
3.解:正确.对于集合A 的任意元素x ,均有<x , a >∈R(或xRa ),所以a 是集合A 中的最大元.按照最小元的定义,在集合A 中不存在最小元.4.解:错误.集合A 的最大元不存在,a 是极大元.5.解:正确.设x 1,x 2为自然数且x 1≠x 2,则有f (x 1)= x 1+6≠ x 2+6= f (x 2),故f 为单射.四、计算题1.解:(1)B ⋂A ={a , b , c }⋂{b , d , e }={ b }(2)A ⋃B ={a , b , c }⋃{b , d , e }={a , b , c , d , e }(3)A -B ={a , b , c }-{b , d , e }={a , c }(4)B ⊕A = A ⋃B -B ⋂A ={a , b , c , d , e }-{ b }={a , c , d , e }2.解:(1)(A -B )={{a , b }, 2}(2)(A ∪B )={{a , b }, 1, 2, a , b , {1}}(3)(A ∪B )-(A ∩B )={{a , b }, 2, a , b , {1}}3.解:(1)A -B ={{1},{2}}(2)A ∩B ={1,2}(3)A ×B={<{1},1>,<{1},2>,<{1},{1,2}>,<{2},1>,<{2},2>,<{2},{1,2}>,<1,1>,<1,2>,<1, {1,2}>,<2,1>,<2,2>,<2, {1,2}>}4.解:R =∅,S ={<0,0>,<0,1>,<0,2>,<0,3>,<1,0>,<1,1>,<1,2>,<2,0>,<2,1>,<3,0>} R •S =∅,R -1=∅,S -1= S , r (R )=I A .5.解:(1)R =I ⋃{<1,2>, <1,3>, …, <1,12> ,<3,12>, <4,8>, <4,12>, <5,10>, <6,12>}(2)关系R 的哈斯图如图四 (3)集合B 没有最大元,最小元是:2 6.解:R ={<a , a >, <a , c >, <b , c >, <d ,d >} ⎥⎥⎥⎥⎦⎤⎢⎢⎢⎢⎣⎡=1000000001000101R M R 2 = {<a , a >, <a , c >, <b , c >, <d , d >}•{<a , a >, <a , c >, <b , c >, <d , d >}={<a , a >, <a , c >, <d ,d >}7.解:(1)R ={<1,1>,<2,2>,<3,3>,<4,4>,<1,2>,<2,1>,<2,3>,<3,2>,<3,4>,<4,3>}(2)关系图如图五(3)因为<1,1>,<2,2>,<3,3>,<4,4>均属于R ,11 图四:关系R 的哈斯图︒︒ ︒ ︒ 1 2 3 4即A的每个元素构成的有序对均在R中,故R在A上是自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