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稳定和产业化发展很不利 。 对于农户来说 , 在农产 品短缺 季节里 ,市场价格高于契约
在 交 易成 本 经 济学 中 ,资产 的 专 用
第三 ,人 力资本 的专用性。在农村 中 掌握 养殖 或种 植技 术的专业人员也具有人 力资本的 专用 性,如果 一个人具 有某 种专 用性资产 ,又在这一行业 的工作 中积 累了 与此相关 的丰 富经验 ,他 的经验 和技 术是
特定于这个行业的。
( )机 会 主 义 二
判、 订立 交易合 约 、 执行 交易 和监督违 约 的 行 为并 对之 制裁 、维护 交 易秩 序 的各 种 费 用的 总和 。其 在 论述 交 易成 本 时强 调 了两 个重 要 前提 ,即机 会 主义 和有 限 理 性 ( 辉华 ,2 0 o 聂 0 4 ’ 同时 , 还提 出了几个重要 的概念 , 他 即
农业 产 业化 组 织 旧模 式 :“ 公 导致 农产 品无处出售 ,发生谷贱伤农 、奶 司 + 农 户 ” 模 式 贱伤 农、果贱 伤农的事件 ,尤其是不宜储
“ 公司 +农户” 模式是企业 与农 户在平 藏 的农产 品 , 时令 性很强 的瓜果 蔬菜 类 , 像 还有鲜奶 和禽蛋类 ,在产品过剩时期 ,一 些公 司故 意压价或者停止收购 ,造成大量 瓜果蔬菜被倒 在路 边或者烂在地里 ,形成 资源 的极 大浪费。而这又会形成新一轮 的
如果奶牛不作 为生产牛奶 的用途而转 为其
它用途如转为耕牛或 肉牛 ,对奶农 的损失
农 产 化 织 式 业 业 组 形 的 新 度 济 解 制 经 学 析
■ 陈礼丹 ’ 李献 士2( 、河北政 法职业 学院 1 石 家庄 0 0 6 2 507 、石
就更大。
第二 ,资产选址的专用性。有些公 司 为了节省运输 费用, 一般 以原料产地 布局 ,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
(x t u e o g a c  ̄ r yo ih a a h r l g Na c o g 6 7 0 i a 1 s i t f t  ̄ Re  ̄n lE ol n IS c u n Te c e s Co l e, n h n 3 0 2 Ch n ) o e Ab la t Th r il a a y e h n e r t n o g i lu a n u t i z t n i i w fn w  ̄ tt t n [ c n my s r e : ea tce n lz st e i t g a i f rc t r lid s r o a u Mia i n v e o e i s i i a e o o ・ o t u o Fis . h o y s s e i d sg e r m e i s iu i n l c n my S c n b h y t m ,i d o tt eq e to s O rt a t e r y t m e i n d fo D w n t to a o o . e o d y t es se fn u h u s n n s t e i a rc l l n u t il n e r t n Ls , o n u h y o h u u e g iu t r d s ra t g a i .a t p i t t e wa n t e f t r ・ ua i i o o t Ke o d : g iu t r lid s ra n e r to o g as O m e. i s i t r e o t my h g s o k o d r o t o y w r s a r lu a u ti l tg a in ̄ r a ie[ r g , n t u i t  ̄ r c n i n v t e o  ̄ i t c h le s c n l r

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摘要:从沉淀成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出发,指出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之处,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经济交易成本及农业技术扩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影响农业经济的主要根源在于“等靠要”的思想。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结构;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01-0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全面分析中国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包括社会成本在内的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沉淀成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农民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投资中存在的大量的潜在沉淀成本,严重导致了农民投资的不足,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沉淀成本降低了资源的流动性,影响了农户的投资行为,使标准竞争模型难以成立,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如下:(1)沉淀成本也构成了潜在农户的进入壁垒。

由于潜在农户考虑到了沉淀成本的存在,与在位农户相比,他进行投资的可能性要小,即他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会由于沉淀成本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2)沉淀成本造成的潜在农户的进入壁垒也会阻碍在位农户进行负投资。

因为在位农户退出后,在重新进入(投资)新的市场或产业时有沉淀成本,这种沉淀成本越大,农户进行负投资(退出)的激励就越小。

(3)沉淀成本对在位农户投资有逆向影响。

一旦经营亏损,农户在进行负投资时需要承担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在位农户就越不愿进行投资。

这就意味着沉淀成本对投资有负面影响。

(4)沉淀成本可能会使农户没有任何激励参与资本市场。

(5)沉淀成本可以产生不可逆行为和滞后效应,而滞后效应以不可逆效应为特征。

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过于求,由此形成了农产品的买方市场,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思考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思考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思考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的现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

所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一定要得到法律制度的强力支持,特别是给予其以经济法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而言显得极其重要。

自从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又导致原本基础就相当薄弱的农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自主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

1 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得到经济法支持的迫切性(1)农业产业化能够凸显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经济法属于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追求社会总体利益为其主要任务,追求经济安全、经济自由和社会实质公平的。

因此,追求社会效益应当优于追求经济效益,并且要将重公平和兼顾效率视为重要的行为准则。

我国农业产业不仅风险大,而且投资的期限长,收益也不够稳定,但这一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却有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价值,所以其社会效益强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益。

施行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和别的市场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从形式上的公平逐步转化为实质上的公平,这也是经济法观念的一种表现。

(2)农业产业化要切实遵循经济法国家干预之原则。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是由于将我国这么一个广阔地域范围之中数量尤其是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农民群体置于显失平等或者公平境地的社会发展现状,这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以及宗旨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正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处境,决定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坚持国家适度干预之原则。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及其制度缺陷的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视角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及其制度缺陷的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视角

由于诱 致 眭制 度 变迁 是 一种 自发 行 为 , 其制 度设 计很 难确 立 为一 种 正式 制度 安排 。 的 它 效率 会受到极大地影响。而强制性 制度变 迁 的优 势 在 于 它 能 以最 短 的 时 间和 最 快 的 速 度推 进制 度变 迁 ,降低 制度 变 迁 的成 本 。
经济转变 。 圃
【 参考 文献 】 j 林毅 夫 . 、 术 与 中国祆业 发展 [】 、 制度 技 M.
上 海三 联 书店 ,9 4 19 .
、 经 M. 商 根据我国的实践状 况暴露出的诸多 问 5 索洛 等 . 济增 长 因素 分析 [] 务 印书 馆 , 9 1 19 . 题 折 射 出现 阶 段 我 国农 业 产 业 化 经营 深 层 4 诺斯 . 济史 中的结 构 与 变迁【】 海三 、 经 M. 上 次 的 制度 性 原 因 ,即 我 国农 业 产 业 化 经营 联 书店 , 9 1 4. 9 的 制 度变 迁 需 求 和供 给之 间 的矛 盾 。 5 科斯 等著 . 、 财产权 利 与制度 变迁[】上海 M. 19 . 1 农业产业化中的制度变迁需求 。从 三联 书 店 ,9 4 、
二 、农业产 业化 一 一农业 制度 变迁 的
必 然 选 择
之 所 以 有制 度 创 新 , 因为 许 多 外在 性 变 化促 成 “ 在 利 润”的 形成 , 由于 对规 潜 但 模 经济 的 要 求 、 部性 、 险和 交 易费 用 等 外 风 方 面 的原 因 , “ 在 利 润”无 法在 现 有 制 使 潜 度 安排 内 实现 , 因而 在原 有 制 度 安 排 下 为 获 取这 些 “ 在 利 润” 就 会 率 先克 服 障碍 , 潜 , 从 而 出现 新 的制 度安 排 。 而言 之 , 简 制度 创 新的动因在于更有效率 的制度能带来潜在 的收 益 或 者 减少 成 本 。 具体 来说 , 农业 产业 化 源 于 以 下一 些 动 因: 1 实 行 规模 经 济 。从 规模 经 济 角度 考 、 察 农 业 产 业 化 经营 ,它 可 从 以 下几 方 面 带 来农业规模效益 : 通过合理组织 , 分工协作 和专 业 化 的 生 产带 来 了衣 户 和 其 同体 内部 规模 经 济 ;通 过 行业 联 系 带 来 行 业规 模 效 益 ;农 业 产 业 化 可通 过 区 域 集 聚带 来 区 域 规模 经 济 。 2 、缓解农业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以 共 同 的利 益 为 前 提 ,市 场机 制 内部 化 ” 的 “ 生 产 经营 ,缩 减 市 场 交易 所 必 须 支 付 的 巨 大费用。同时专业化的分工和市场谈判力 量的增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 开拓市场 , 又极 大节 约 了交 易 费 用。 总之 , 险 、 易 费用 、 模 经 济和 外 风 交 规 部 性 所 引 起 的 收 人 的潜 在 增 加 不能 内在 化 时 , 种制 度 的创 新 就可 能使 这种 外部 利 润 一 内在化, 农业产业化就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兴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思考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思考

地集 体 所 有性 质 . 不得 改变 土地 用 途 ” 同 时 . 加 了“ 得 损 的 增 不
害农 民土地 承 包权 益 ” 决 定 》 一 步 完善 了土地 承 包 权 流转 。《 进
市 场 的 形 成 机 制 , 去 是 农 户 基 础 上 的 自愿 流 转 . 在 明 确 提 过 现
江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20 0 9年 第 2期
论 我 国 农 业 产 业 化 问 题
基 于新 兴 古典 经 济 学 的 思 考 翟 春 玲 , 明斋 耿
( 南 大 学 经 济学 院 河南 开 封 河 450) 7 0 4
摘 要 : 业 产 业 化 是 继 家庭 承 包经 营责 任 制 之 后 , 业 组 织形 式 的 又一 次重 大 变革 , 向现 代 农 业 组 织 的 转 型 。 本 文运 农 农 是 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 析农 业产业化过程 中, 分 农村 劳 动 力 剩 余 与 农 户 职 能 多 样 化 的 两 难 冲 突 , 分 工 和 专 业 化 、 易费 用 、 从 交 土 地 流 转 、 村 劳动 力转 移 角度 进 行 分 析 , 而 对 农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的 基 本 动 力 和 务 件 作 出解 释 。 农 从 关键 词 : 业 产 业 化 ; 工 与 专业 化 ; 易费 用 ; 地 流 转 ; 动 力 转 移 农 分 交 土 劳 中 图分 类号 : 3 3 F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3 ( 0 9 0 — 0 9 0 10 — 5 7 2 0 )2 04 — 3
了 . 国 的 地 区 差 异 与 城 乡 差 异 就 会 逐 渐 缩 小 【 我 l _
而 言, 新古 典 经济 学 占主 导地 位 , 即使 运 用新 制 度经 济 学. 没有 也 跳 出新 古 典 的分 析框 架 。 为新 古典 经济 学 , 作 一方 面 用报 酬递 减 替 代报 酬 递增 . 一方 面 用生 产 函数 “ 箱 ” 另 黑 替代 经 济组 织 又 由 于 分工 是 报酬 递增 的重要 源 泉, 经济 组织 不 过是 对 分工 的组织 。 当 报酬 递 增和 经济 组 织被 排 除在 主 流经 济学 之 外 时.分工 也 就 在新 古 典 经济 学 中消 失 了 。 因如 此, 正 运用 新古 典 经济 学来 分 析 我 国的农 业 产 业化 就具 有 很 大 的局 限性 .以致 于对 农业 产 业化 兴起 的原 由并 没 有 从理 论 上 完全 讲 清 楚 [ 新 兴 古典 经 济学 2 1 在 框 架 中 , 经济 问题 的研 究 从 专 业 化 分 工人 手 . 济 发 展 被看 对 经 作 分 工 和 专业 发 展 的过 程 . 分 工 网络 模 式等 经 济组 织 的 拓扑 是

[我国,农业]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我国,农业]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农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已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府部门的研究热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助推农业发展,值得思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一、文献述评“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这一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在对国内研究中,牛若峰(1998)和陈吉元(1996)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牛若峰的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基于农户并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产供销和农工商的一体经营,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前中后环节的互相联结以及引导分散农户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是参与主体自愿结结合而成的利益共同体。

陈吉元的定义则是:“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为经营原则,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综上可知我国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主要强调市场和经济效益,这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市场体制导致的。

2.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分析。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正逐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转变,农业产业化呈现出领域持续拓宽、布局持续优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

但也存在问题,林万龙(2004)、李庆庆(2007)等学者认为制度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源,制度创新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提供动力。

二、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并表现出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 现代农 业产 业技术体 系建 设 中的制度创
新 和 制 度 变 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创新 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改善经
适 应 当前农 业生产 的发展 和满足市 场消费 的需 要 ,普遍存 在 原始创新 和集成创 新十分 匮乏 ,农 业技术创 新成果覆 盖 面小 ,科技 成果转化率不 高 ,产前 、产 中和产后严重脱节 、 资源分散 ,技术与经 济分 离现 象严重 ,技术创 新收益 达不 到预期收益 等一 系列 问题 。这 在一定 程度上减 缓 了我 国农 业技 术创新 的步伐 ,制约 了我 国农业 产业 的发 展 ,阻碍了
中图分类 号 : 3 4 F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7 4 (0 0 1— 0 0 0 1 0 — 3 82 1)4 0 6 — 4
0 引 言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我 国的农业科 技进步举世 瞩 目: 分子生 物学技术 的突飞猛 进 、动植 物 品种 的改 良和更新换 代 、植物栽 培技术 和精准农 业技术 的研发推 广 、畜 禽品种
农业产 业经济、园艺经济与 贸易、区域经 济等 ;苏小姗 ( 9 3 18 一), ,湖 北松 滋人 ,华中农业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博 士研究生 , 女 研 究方向为农业 贸易与农村 金融管理 。
第 1 期 4
祁 春节 ,苏小 姗 :我 国现 代 农 业产 业 技 术体 系的 建 设
6 1
满足 了涉农企 业 、高 校 、科研 院所实 现技术创 新 、追 求最 大潜在 收益 ;农 户采用 新技术创 新成 果 、实现 增产增 收的
迫切需 要 。在 一定程 度上 ,之 所 以会 产生制度 需求 ,就是
的积 累 ,从而才会 有经济 的增 长 。归根 结底 ,我 国农业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农业产业化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受市场约束增强,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雷同,加工能力低,为了各自利益争夺原料、争夺市场、打价格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

为此,笔者就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第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丰富了为农服务的内容,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全面推进新阶段我国农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造就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再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参与竞争,既提高了农业的总体效益,也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分析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分析
市场联系, 加强农业生产 、 加工 、 流通等环节的内在有机关
化, 使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获得平均利润?最好 的办法 就
是建立农业产业化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 , 外部利 润
系, 降低小规模 、 分散的农 民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 , 延长农 业的产业链 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 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透 致性制 度变迁同 时存 在于农 .
维普资讯

经济理论 ・
《 新疆财 ̄)o2 20 年第 】 期
农 业产 业化的制度分析
韩 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南开 大学经 济学 系博 士生 )
内容提要 : 文章从制度方面着手 ,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 的制度创新及 其制度 内擂 的舟析 , 揭示 了农业 业 的根 源在于原有制度 内都力量 的积 累和 新的有利的补部经 济机 会的产生。文章 强调 了建 立 良好 的截庹环境对农 业产业化 的重要作用 , 出了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环境 关键在于制定 出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 。 指 关键 词 : 业产业化 农 制度 创新 制度内涵 农 业产业靶敢慕 有 丰富 的制度 内涵 , 具体分析 :
农业产业组织 的创新与发展 。
制度之所 以会被创新 , 因为有许多外 在性变化促成 了利 是 润的彤成 , 与这些利益相关的组织 或利益群体就 会率先 而 进行制度变迁 。

方面 , 由于农业的 比较利益 和农 民收入水平低 下 ,
农 民负担居高不下 , 民不论是采 取诮极 的抗争—— 弃农 农
式 规则 , 既可能是 强制的 , 也可能 是诱致性 的变迁。一种
的 变化 , 生产技术 的发 展 农业 预期 的减 弱 、 部性增 强 、 外 风险增加 、 交易 费用上 升等因素 而产 生。因此 , 业产业 农 化不是对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 , 而是在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基础上的深化与发展 , 它是通过发 挥农业的外部 规模经 济优 势来 弥补家庭经营内部规模不经济 的缺胳, 是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十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十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十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对个体农户的发展,更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企业的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仅仅靠个体农户是难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生产,企业的加入和推动是必须的。

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为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尽快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目标。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我们需要积极的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观念,推动产业链上的创新,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总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通过科学的方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和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反思

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反思

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反思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农村经济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与农民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环保问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反思。

第一,我们需要实施政府引导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政府不仅需要起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作用,还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二,农民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中应扮演主体地位。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他们是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

因此,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经营水平。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收入。

第三,要注重市场机制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要鼓励农村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促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必须注重环保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

当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适当增加农村非农产业的比重,培育农村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第六,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浅谈农民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

浅谈农民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

浅谈农民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从我国农民经济组织的实际出发,本文重点对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三大农业经济组织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试图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经济组织理论。

并为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农户农户既是消费单元,又是传统农业的经典组织,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组织。

在以动植物繁衍为主要生产特征的农业经济中,实行家庭经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种生产经营组织非常“灵巧”,它集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位于一体,经营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高度集中,“委托一代理”关系内置,无须进行专门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简单的治理结构。

充分激励机制,确保家庭成为农业经济高效率组织。

这是它成为世界各国农业普遍采用的基本组织形式重要原因。

我国的家庭经营能够突破“人民公社”体制,充分说明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关于家庭经营农业的优势.这些年在理论界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讨论。

受土地制度和人多地少的限制,我国农户一般只能拥有小规模土地的使用权。

农户难以通过扩张土地经营规模的方式以获得“规模经济”。

多数农户做出的选择是通过广泛的兼业,获得“范围经济”。

兼营多种种植业,以求“风险”在各个种植项目中分散:兼营多种养殖业.以求突破土地数量不足的束缚,并使家庭农业剩余资源、剩余劳动得到充分利用。

这样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确实提高了家庭农业生产力,增加了经营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从而也成为中国农业的显著特色之一。

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弊端和缺陷。

农户细小的经济规模,分散的需求和供给,导致经营成本、交易成本高。

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必然推动农业产业组织按照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和节约交易成本的路径演化。

农户经济中的部分内容会越来越不合算、不经济,势必逐步从家庭经营中剥离出来,交由有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执行。

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户营经济形态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农户将缩小兼业范围,逐步向专业化发展;部分农户将退出农业,转营它业:还有部分农户将彻底背离农村,转向城市。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思考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思考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思考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阶段规律的产物农业产业化是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农业经营形式。

当社会经济条件不具备时,农业产业化是不可能产生的,人为地推行农业产业化也不会获得成功。

由于在指导农村工作中,政府倡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于是有人误以为农业产业化是政府行为、人为因素。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不仅旧中国从未所闻,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也无人知晓。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报端,恰恰是农村经济改革、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之后出现的。

这说明农业产业化的产生,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农业发展阶段的规律性。

那么,人类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有的学者认为,在畜牧时期之后,农业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农业阶段、农工(农产品加工)阶段、农工商(农产品加工商品化)阶段。

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生产技能以及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农业生产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

笔者认为,农业作为社会物质资料重要的生产部门,从古至今在解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方面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对几个农业阶段的考察,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农业在各阶段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贡献有所不同,而越是接近和进入第3阶段,它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大。

其原因要归结于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运用,归结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农业自身发展规律。

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业发展处于原始农业阶段。

但这个阶段是来之来不易的,是我们祖先经过漫长的采集、狩猎时代并逐渐学会驯养动物、种植可食用作物之后,过渡到畜牧业和种植业,再经过若干年,农业从畜牧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的结果。

原始农业之所以为“原始”,一则人类社会处于幼年时期,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极其有限;二则人们用以从事农业劳动的工具极其简单,如木棒、石块之类。

对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再思考(一)

对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再思考(一)

对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再思考(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也就是农业的市场化,因此,它基本上是市场行为。

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建立和发展,必须要有政府行为、要有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协调、推动,政府应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l、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意义政府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对农业发展有正确的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曾经在经济形势发展良好时,忽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投资下降,如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业投资由1978年的53.34亿元减少到1988年的47.19亿元(《宏观经济计划与管理》谭作平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30页),而当强调农业重要时,却又往往就农业抓农业,孤立地对待农业问题,未能把它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两种倾向都是由于未能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给农业以正确的定位,因而不可能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某一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反映着其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就越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单一产业,而到了工业社会,第二产业——工业发展起来,它就成了社会经济的主导,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经济的主导是第三产业,2l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就是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形成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各产业之间相互结合、渗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要解决任何层次的产业发展,必须在整个产业经济系统中进行。

所以,要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必须在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条件下去拓展思路,孤立地去发展农业是行不通的。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即社会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是分散和落后的,当时的农业生产还算不上现代意义的“产业”,现代意义的产业是工业的同义语,人们称工业革命为“产业革命”,称大工厂的工人为“产业工人”(见《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8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分析

摘要:制度创新是外在性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引起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就会引发新制度的创新。

这里以制度经济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环境与交易成本,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制度变迁Abstract: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s the change in external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otential profits.When externalities, economies of scale,risk and transaction costs can′t internalizedthe potential increase in income ,the innovation of new system occu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agricultural system change by analyzing market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action cost of dispersed small-scale farmers based 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Key words: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systems制度经济学认为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由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所引起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一种新制度的创新可能获取这些潜在收入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徐坡岭
农业产业化问题成为今天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其必然性。

究其缘由,概因为中国农业在经历十多年的改革之后,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实现的途径,现代化农业的组织方式等等问题,不仅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它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方方面面的论述,报章杂志多有所见,本文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浅见。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走了一个“家庭经济———大集体经济———家庭经济”的大圆,只是当前农村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在呼唤农村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回顾农村经济在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大发展及其间走过的弯路,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言自明。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所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大体是一种制度演进的故事,其中经济实绩只能被理解为其中的一部分,制度提供了一种经济的激励结构,随着激励结构的演进,制度决定经济变化的走向,是增长、停滞还是衰退”。

相对于制度安排的巨大影响,农业投入在两次农村经济大发展中的作用倒显得无关轻重了,甚至于在农业大发展的个别年份,投入还略有下降。

有兼于此,在考虑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时,就不能不着重考虑制度安排的作用。

(作者在此特别强调制度安排的意义,并不想否认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意义。

在制度安排既定的情况下,增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

问题在于,中国农业投入在未来若干年内注定仍然不足,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转轨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各领域对财政投入的依赖,使财政投入分配在农业上的份额难以加大,这决定了来自农业外部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小农经济的特点,由于工农业比价关系等因素,农民自身积累能力不足,来自农业内部的投入也将有限。

)制度,作为一种权力安排,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给人们关于行为约束的信息,使一个人在与他人发生经济联系时有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稳定预期,降低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避免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差异,提高激励/约束机制的兼容程度。

当一个社会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
系并且保障其实施时,人们才会普遍地进行财产积累,谋划长期经济活动,不断产生无穷的创新意念。

假如制度残缺而且无恒久保障,违约频繁,处在经济活动中的人们必然缺少基本的安全感。

滥用资源,不重积累,分光吃净,在技术和组织创新上惰性十足,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一种不合理制度安排的“合理”反映。

人们选择或创建某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安全和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谓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形成、变更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打破。

制度变迁一般是一个历史的长过程。

我们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的变迁称为制度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次成功的组织制度创新活动,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个人与集体关系间的矛盾,确立了农户经营农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而在中国特定的资源、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形成的“农工相辅”的制度安排,是当今中国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农民获得了经营非农产业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工业化资金的原始积累,从而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在考察制度安排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时,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中国农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根”之所在。

这种传统农业社会相对于高度社会化、高度组织化的现代社会,具有一系列的自身特征:社会生活组织要素的分散性和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体系;以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以家族意识和乡土观念为核心的封闭型文化;以家庭亲群为核心的命运共同体;以地缘关系为核心的地域经济共同体;人情礼俗优先于“王法”。

在这样一种社会组织结构中,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被打上其特殊的“烙印”:在社区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家族规则和现代的商业规则交织在一起;在商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地区,传统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与适应市场需要而建立的带有很强商业色彩的利益关系,藕合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乡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关系”规则、市场规则、行政规则构成三位一体的制度集合,依靠和掌握这一套规则,特别是借助于“关系”规则在提供

9
1

技术、信息、产品销售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作用,乡镇企业大大降低了经营中的交易成本,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我们不妨把制度安排分成两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把正式的制度安排定义为现代契约和法律关系所确立的规则和秩序(它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定义为由道德、伦理、价值观和传统习俗、文化、意识形态所维系的规则和秩序。

我们会发现,制度安排的有效性,是根据利用它协调关系所需要支付的交易费用的多寡来衡量的,而与它正式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以乡村为单位的社区关系网络中,以乡规民约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往来,完全有可能因为比使用法律这样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往来的交易费用低而显得更加有效。

村民们以家庭亲属关系构成他们主要的社会活动网络,主要是出于降低交易费用和风险的经济理性,表面上清晰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只是便于达到目的的手段。

相对而言,法律契约关系因为缺乏社会文化、习俗及传统的基础而在实施过程中费用昂贵。

所以,在农村的下一步改革中,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对组织创新活动中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之间关系的处理。


农业产业化被专家学者们定位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被赋予了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期望。

按照组织创新和制度变迁理论,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客观上要求其内部各公司、农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合同或其他途径结合成某种形式的组织,进行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生产经营服务,通过产加销各个环节、农工贸各领域的有机结合,使农业具有产业的系列效应和大规模组织的优势,成为一门高度社会化产业。

通过农业产业化,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形成农业产业系统内部补偿机制,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凡此种种,是农业产业化的意义之所在。

农业产业化就是在新的有利的经济机制和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

在这里,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相对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而言的。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新制度安排的创造,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

在某种意义上,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都是农民自己的创造。

在当前阶段,大多数农户的土地依赖性仍很强(表现为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份额的大部分)的情况下,实行土地经营权的集中仍缺乏实践基础,通过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形成较大的区域规模和产业规模,产生聚合规模效应,依仗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来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户的经营效益,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组织创造。

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自组织能力很强的社会。

在中国,是农村和农民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胜利,是农村和农民缓解了“十年动乱”引起的政治动荡,使国民经济免于崩溃,是农村和农民借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巨大的潜在生产力释放出来,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动力转移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面对为中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和农民,政策上如何推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正式组织和法律权力不是为行为规范和社会的价值标准所支援和支持,就是为它们所困,有时还会被它们所抵消。

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否会支持或支援政府的农村政策安排,取决于政策的切入点是否合理。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

在大多数农户仍主要以土地为经营运作对象、以土地为生存的最后保障时,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在大部分的传统农业区将难以推开,相反,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生成的,是要解决农户家庭经营的外部环境问题,使其与市场有效连接,它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农民自己的创造。

政府政策只要能够稳定农户的家庭经营基础,并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有利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外部制度环境,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正式的制度安排和农村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一定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小农户经济必将被现代化大农业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规范或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之所以接受它,在于它能够减少人们互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正式制度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替代物,会在采用非正式制度协调人们关系的交易费用太高的情况下诱发出来。

所以,随着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多和关系网络的复杂程度提高,正式制度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可以相信,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时间,在经过农业产业化这一转变之后,已为时不远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研究生部)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