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教学设计(夏玉琴)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基本信息•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名称:《长城赞》•授课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长城赞》这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文字。

并能就特定问题对文章进行分析。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写成短文。

3.学生能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各自对文章和写作的感受,提高团队合作和思想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结构。

2.学生能理解并运用一些常用句型。

3.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写成短文。

教学难点1.探讨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写成一篇有可读性的文章。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向学生介绍本课文章《长城赞》。

2.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思考或讨论哪些地方令自己印象深刻。

3.学生就印象深刻的地方或场景进行分享、交流。

讲授环节1.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即从“回忆现场”、“述古怀今”和“展望未来”的角度来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并理解文章中的一些常用句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和“万里长城永不倒”,并能造句加以应用。

3.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精彩语言,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导入感悟文学之美的主题。

4.通过思考、讨论、分享,引导学生震撼感悟伟大爱国情怀的力量,了解到中国长城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连续性,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实践环节1.带领学生阅读对比《长城赞》二分之一的《游园惊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即以明显的对比和鲜明的对比,凸显出《长城赞》的浑然一体、短而中肯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将对长城的思考和感受,写成短文。

总结环节1.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展示。

2.教师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好文章、认真观察生活、听取别人意见、积极思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文学敏锐的读者和有思想、有情感的读者。

课堂作业1.将阅读中的思考和感受写成一篇短文。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2 遗迹·长城赞【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2、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

3、积累优美词句。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交流资料1、同学们,我国的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观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大家对长城有什么了解?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同学们有一位古建筑专家以长城为题材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长城的情感。

说起对联你有什么了解?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二、初读课文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指读课文,正音。

3、质疑三、精读课文,感受雄伟。

以“课文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为切入点,统领学习。

1、指名读课文的上联,思考: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从长城上你看到了什么?3、有感情朗读上联4、指名读下联,思考:读了下联,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具体理解“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

6、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四、美读成诵,深切体味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1、指导学生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正确断句。

2、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板书课题后交流资料:如长城的长度、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查资料时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长城赞》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长城赞》

《长城赞》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少教多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课堂营造成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

(2)主题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遗迹”,以了解长城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文学形式了解不同的古迹,激发学生通过语文的方式了解祖国历史遗迹的浓厚兴趣。

(3)读悟结合:充分把握文本长联的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梯度,读出韵味,通过诵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将诵读和感悟有效结合。

3、教材解析:《长称赞》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写的一副长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角度出发,赞美了长城的历史悠久和雄伟壮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本文用对联的形式赞美长城可谓独具匠心,文本句式长短不一,富有节奏和韵味的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内容上又彼此联系、前后照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了解长城这一历史遗迹,进而理解将其称为“丰碑”和“奇观”的重要意义。

4、生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能够独立识字、自主朗读,能够联系上下文及相关资料理解文本,较为清晰和完整地表述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信息来源广泛,对于历史遗迹有较多的了解,能够有效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和补充,懂得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学习能力较强,对于开放型学习内容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些4个生字,重点学习“黎”的书写。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运用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联系背景资料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赞美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雄伟壮观。

3、通过学习文本,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关注历史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联系资料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

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优秀教学设计2 遗迹·长城赞【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2、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

3、积累优美词句。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交流资料1、同学们,我国的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观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大家对长城有什么了解?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同学们有一位古建筑专家以长城为题材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长城的情感。

说起对联你有什么了解?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二、初读课文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指读课文,正音。

蒙古,时而遨游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穿行于戈壁莽原上,时而又休憩在沙浪翻滚的沙漠之中。

让学生结合下联后面的语句感受到这条象征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跨越了中国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纵横十万余里,起伏奔腾,其实壮丽磅礴,确实是人类的一大奇观。

学生练习,然后以同位互读,男、女声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背诵此文。

作业设计1、熟读成诵。

2、交流长城资料,小组合办手抄报。

3、查找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课文二、交流资料1.交流有关歌咏长城的诗词。

2.交流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三、默写课文在背诵的基础上,检查默写课文的情况。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1)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1)

2 遗迹长城赞1.了解对联的常识,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体会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对联形式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和素材的能力。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句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了解对联常识,认识长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教学素材】1.长城的图片。

2.对联的资料。

3.罗哲文的简介。

4.有关长城的名言。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2.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长城。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及资料)3.有一位古建筑学家写了一副对联表达了对长城的情感。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对联的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纵横锦绣烽垛隘口峻岭荒原点缀增添将帅吏卒黎庶百工巍峨丰碑。

重点提示:垛隘(课件出示词语)(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指名读并评议。

三、再读课文,小组质疑。

1.教师范读对联。

2.学生分组读对联。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小组质疑。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说说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问题)四、汇报交流,感情诵读。

1. 研读上联。

(课件出示上联)(1)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2023最新-《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

《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城赞》精选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绍长城的知识;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1、对联的常识;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四、学习新知: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长城赞》(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

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六年级语文《长城赞》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认真领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

之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师深情总结归纳:(见教学导案后)万里长城的宏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抵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XXXX字的位置以到达XXXX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雷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雷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雷同的位置上。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长城赞》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PPT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件,朗读课文。

思考:1 上下两联各有几句话,各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2 读了对联,你有怎样的感受?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三、细品课文1、哪些语句体现了长城修建的时间长?“起”“历”“及”“至”什么意思?出示PPT(历代长城修筑历史示意图)2、从第二句体会到什么?“移山心力”让你想到什么?3、从第三句中读懂了什么?这座“巍峨丰碑”指什么?是谁留下的?为什么称长城为“巍峨丰碑”?出示PPT(修筑原因、历史意义及价值)4、下联又是怎样书写长城的呢?它修筑在怎样的地方?出示PPT(各段具有代表性的长城的图片)5、第二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你能体会到吗?6、你感受到长城的壮丽和神奇了嘛?自由交流。

四、指导背诵。

五、了解对联写作特点六、拓展1、出示《长城赞》的原文。

2、出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七、板书设计历史(时间)上下两千年巍峨丰碑长城赞长度(空间)纵横十万里壮丽奇观。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诗歌内容。

2. 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对长城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

(2)提问:你们对长城有什么了解?长城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并会运用。

(2)讲解课文内容,带领学生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赞美长城?(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人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欣赏古典诗词的心得。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风景名胜,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意义和诗歌的赞美之情。

7. 课后作业(1)背诵《长城赞》。

(2)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爱环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通过讲述长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学习。此外,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情感特点,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人,以境育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长城赞》中出现的生僻字、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文章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模仿;
-学生对长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搜集、整理长城相关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6.组织学生参加班级长城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为竞赛做好准备。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学生在欣赏长城壮丽景色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学生在探讨长城文化的同时,学会尊重、包容、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长城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充满好奇。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长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长城赞》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长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文学素养。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四)作业。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Chángchéng)赞》教学设计教学(jiāo xué)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zhìhuì)、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mínzú)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bù fen)、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jiāo xué)过程:一、启发(qǐfā)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wǒ men)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

(展示一些(yīxiē)长城的图片)师深情总结: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kèwén)的学习,当一回好汉吧!二、介绍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

三、检查预习。

吏卒黎庶巍峨丰碑瀚海烽垛隘口点缀四、介绍对联。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tèdiǎn):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长城赞》Microsoft Word 文档

《长城赞》Microsoft Word 文档

董家河乡双冢中心小学__六语__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第___一____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___两____课时《长城赞》导读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_ 设计者:岳芳琴[资料介绍]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

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

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以游牧为主的匈奴为邻,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和匈奴的骚扰各自都修建了长城。

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

后来经历了历代增建,直到明朝,就修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12600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

[作者介绍]罗哲文,1924年生,四川宜宾人。

主要作品有《长城》《中国古塔》《中华名楼》《中国古园林》《中国帝王陵》。

[导学]一、小组反复自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1、生字:2、新词:二、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讲什么内容?2、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巩固:诵读全文,有感情、有技巧地练习背诵。

四、为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隘口(yi , ai )烽垛(duo , duo)点缀(zhui , zui)士卒(zu , zhu)血汗(xue , xie)黎庶(shu , zhe)自评——————同学评——————家长评———————《长城赞》拓展训练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_ 设计者:岳芳琴一、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卒()________ 庶()________瀚()________ 隘()________烽()________ 缀()________吏()________ 巍()________二、辨字组词。

峻()秦()烽()俊()奏()峰()碑()峨()荒()脾()鹅()慌()啤()俄()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其中两个各造一个句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城赞》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城赞》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城赞》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长城赞》是一篇长对联,叙述了长城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情分析“长城”之象,于学生,图片多见而亲临者少;“长城伟质(长),仅晓概念而感会浅,更莫说成因和意义了。

因此标定如下……教学目标深刻认识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坚立长城之志,,增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难点1.深刻认识长城伟质和成因.2.立长城之志,感华夏之恩。

教学处理第一课时:介绍长城和对联知识并感读课文。

(略而不述)第二课时:全力教铸“重难之点”,以达目标。

(案程详下)教学准备1.手绘地图两件2.地球仪一个3.临长城老照片一张4.类长城青砖数块5.有关诗词故事歌曲等数篇首教学过程导入并感读:前一课我们感读了《长城赞》一文,对长城感知不深。

因此,加深理解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显得重要。

全课统设四大要点1.感长城之伟质(惊长城之奇最)2.掘长城之成因(叹民族之伟大)3.展华夏今长城(赞祖国之发展)4.论“不到长城非好汉”(立志)【一】长城之伟质总发:一字概括长城的基本特征。

弥合:(师生切磋)统曰为“长”。

一谓时间之长——“上下两千年”;一谓空间之长——“纵横十万里”。

(1)具解长城之长“两千年”.设疑:“两千年”是怎样的概念?弥合:1.历史观:须经20个朝代;500多个皇帝;82个诸侯国。

2.生命观:人的寿命至长者百年。

3.建筑观:一般的楼宇过百年则颓。

(师启学发)4.昔照观(老照片)。

插说:1.“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语于“生命观”之后。

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语于“建筑观”之后。

3.“万岁,万岁,万万岁”语于皇龄之后。

4.“人生易老天难老”语于“老照片”之后。

段结:我们的长城之长——“万寿无疆”(《诗经》);继往开来;与天地同在。

(2)具解长城之长“十万里”.设疑:“十万里”数从何来?弥合:1.纵横说:我国东西两条线(复线);南北数条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本课前我鼓励同学们查找关于长城的资料进行预习课文。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离长城太遥远,至于亲临长城那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呈现网络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认识长城。

在课初让学生观看长城的视频资源,对长城有一个感性认识。

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

在亲近文本,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在研讨课后习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习的《长江之歌》一文来解决问题。

这两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副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

上联从时间角度,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远历史、现实意义。

下联从空间角度,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地位。

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黎庶、巍峨、丰碑、瀚海、起伏奔腾、飞舞盘旋、点缀、烽垛、隘口”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长城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士卒.()烽垛
..()()隘.口()
2.辨字组词。

帅()黧()纵()锈()锦()竣()
师()黎()丛()绣()绵()峻()
3.理解词语。

巍峨:
点缀:
瀚海:
黎庶:
丰碑:
隘口: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对长城了解比较多给大家介绍介绍。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赞》这篇课文的学习,饱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播放长城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走进文本,朗读感悟,品读赏析。

1.形式多样的朗读课文。

(个人读、教师范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


2.探究问题:这篇课文是一副长联,上下联分别从什么角度赞美长城的?(温馨提示:可联系上学期所学课文《长江之歌》一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两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对照理解这一问题。


3.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学生将本文与传统课文《长城》对照读,体会对联不是介绍长城的知识,而是对这一伟大工程的歌颂,歌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歌颂这伟大工程彰显的伟大气魄。

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

(温馨提示: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四、巩固练习。

1.上联共有()句话,分别从()和()两方面赞美了长城();下联共有()句话,分别从()和()两方面赞美了长城()。

2.对对联。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补充下联)
五、知识拓展。

对联的定义、规则:
(一)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二)基本规则如下:
1.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3.结构相同。

4.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口诀是“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5.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也认识了一些有名的对联,掌握了对联的规则,下面我们也来试写一副对联,长短不限,各尽其能。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时间巍峨丰碑
聪明才智坚强毅力
长城
长城长
空间伟大奇迹
巍峨雄姿壮丽奇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