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
方法。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
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
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和掌握菱
教学目标 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
辑推理能力,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 教学策略选
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 择与设计
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
历知识的形成,而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世界,探究一下菱形有什么特点?由此导入新课。(通
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体会到数学中的和
谐美,为探究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
(三)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 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 的定义 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 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 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 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

菱形的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菱形的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8.2.2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P55
容县六王中学李东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会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让学生读一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二、菱形的定义
三、生活中的菱形
(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菱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动手做一个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参与)
四、认识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讨论,让学生对菱形有全面的认识,分小组回答并打分,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回答,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展示答案
五、菱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教师图示和引导,如何证明这两个命题,通常证明边和角相等的方法是?
提示学生讲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展示答案,要求学生证明规范和严谨。

六、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提升到对角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四边形的面积,由特殊到一般过渡,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和归纳规律。

七、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八、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每小题分别让两名学生板书,对比发现错误。

让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上来修改,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九、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十、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
十一、作业布置P60 第5题 P61 第11题。

初中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初中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初中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1. 观课背景这次观课是初二数学课,主要内容是讲解菱形的性质。

菱形是初中阶段的几何形体之一,其性质虽然简单,但是涵盖了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次观课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观课过程2.1 教学设计教师先通过幻灯片简要介绍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通过多个例题引出正解。

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菱形的理解和记忆。

在引出正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菱形的性质。

2.2 教学实践首先,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菱形,并指出其基本性质:四条边长度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接下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了多个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性质,例如:•例题1:已知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求菱形的周长。

•例题2:在菱形ABCD中,∠A=70°,连AD交BC于点E,求∠BEC。

•例题3:在菱形ABCD中,∠A=60°,AB=3√3,求菱形的面积和对角线长度。

通过这些例题,让学生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题,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菱形的相关知识点。

3.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感受,本次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们通过多个例题和讨论,加深了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相关知识点。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中存在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讲解和辅导;•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存在对结论的过度引导,导致学生在发现性质时出现了一定的被动;•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演示的速度较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4. 总结菱形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几何形体之一,具有简单的性质但是涵盖了几何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次观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菱形的性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感受,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菱形 ABCD 中,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 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 AC、BD 的长。
4.大显身手 如图,菱形花坛 ABCD 的周长为 20m,∠ABC=60 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 AC 和 BD,求两 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2 位)和花坛的面积(结 果保留小数点后 1 位)。 (有关菱形问题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 形的问题来解决。)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定义: 2.性质: 菱形常利用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和说理。 3.面积:S 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小结时强调解答与菱形有关的题常用的思路,特 别是利用对角线垂直的性质。) 五、课外作业 1.菱形 ABCD 在坐标系中位置如图所示,A(0,3), B(-4,0),则 C 点的坐标(),D 点的坐标是(), 边 AD 的长是()。 2.如上图,菱形 ABCD 中,若∠ABO=30°,AO=3, 则 AB=(),BO=(),BD=(),∠BAD=()°。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课例研究综 3.情境—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

的手段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
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献力,树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
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
师。
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
活动二:探究菱形的性质 按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原则,按照学 生从“直观操作——直觉猜想——合情推理”的认知规 律来设置问题情境。 三、应用新知,体会美妙 1.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 点 O.(1)图中相等的线段有,相等的角有; (2)图中等腰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有; (3)两条对角线 AC、BD 的特定位置关系是. (设计这个题目,让学生尽快熟悉菱形的特征,知 道由菱形这个条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有利于学生 进行推理。)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6cm 和 8cm,求 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由上面的题目得出菱形的面积公式。 (让学生自己探究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以致用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 12cm,那么它的边长 是 (2)菱形 ABCD 中,∠ABC=60 度,则∠BAC= _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教案与反思)

18.2.2菱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了解菱形的定义,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能运用菱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观察、探究、推理、应用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在探索菱形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的证明.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是用四根木条搭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平移木条A′B′至AB,使得AB=AD,这时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征?说说看,并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感受由平行四边形演变成菱形的过程,体会到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图形,如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移动门等,你还能举出一些菱形图案的实例吗?探究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两次,然后沿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线段或角相等?【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按图中方法自己动手剪出一个菱形,再根据它的轴对称性,观察其中相等的线段或角,猜想菱形四条边相等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对角线平分对角等性质.然后让学生证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折矩形是否规范,对所剪出的菱形是否能积极主动探索它的性质,是否有合作交流意识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看一看(1)如图所示的是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看看它们的对角线将各自分成的四个三角形的什么特征?(2)对于图中的菱形ABCD,如果知道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想法.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菱形的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如图所示),∠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面积.【分析】∵∠ABC=60°,又AB=BC,故△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20m.由菱形性质可知,AC⊥BD,AO=OC=10m,∠ABO=12∠ABC=30°.∴OB=OD=103m,即BD=203m;故S菱形ABCD=12AC·BD=2003m2.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D,BD=6cm,易得菱形边长AB=5cm.又D).【教学说明】本题的解答过程应在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对仍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和BD的长.2.如图,菱形ABCD的内角∠ABC=120°,AB=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对菱形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答案】1.解:由菱形的性质知:BD⊥AC,AC=2AO=8cm,BD=2BO.在Rt△AOB 中,BO22AB AO-2254-故两条对角线AC长为8cm,BD长为6cm.2.解:设菱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由菱形性质及∠ABC=120°知:∠ABO=60°,∠AOB=90°,∴∠OAB=90°-60°=30°.又∵AB=4cm,∴OB=2cm,AO22AB OB-2cm.∴S菱形ABCD=123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菱形的性质有哪些?你有何心得体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8.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课时涉及有关菱形性质的问题,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其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一组邻边相等.同样本课时教学可以先从日常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回忆身边的菱形物体,然后再用木条、纸片等实物进行演示,并鼓励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两个组的学生,让他们作为代表总结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再予以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初中数学_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定义及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性质的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菱形的性质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平形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四、教学过程活动1:操作感知、引入菱形1、动手操作:1)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如果内角特殊成直角,平行四边形成为矩形,复习矩形的性质。

2)如果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改变边的长度,使得短边和长边相等,这时的平行四边形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图形-----菱形。

(引入课题)3)再次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请学生们尝试定义菱形。

4)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定义既是判定也是性质。

3、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学生回答,并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设计意图】:教具展示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体会图形的特殊性,从生活实际出发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2:制作菱形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

(1)为什么得到的图形是菱形,你能解释吗?ACB【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同时为性质的探究做准备。

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活动3:菱形性质的探究(1)类比矩形的性质,结合制作的菱形纸片,完成菱形性质的猜想和证明。

自主探究:(2)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进行概括归纳。

(3)小组展示:学生代表讲解证明过程,其他小组倾听并补充。

(4)师生共同归纳性质,并根据性质找出图形中的基本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容易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根据图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在组内交流.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了解、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并及时的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同时,学生可能想不到研究其面积,学生探究完成其他性质后教师提出该问题。

探索菱形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应用

探索菱形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应用

探索菱形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应用探索菱形: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应用菱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它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其形状上,还表现在几何性质和实际应用中。

本文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菱形的性质菱形有几个重要的几何性质,我们来逐一探索。

1.菱形的定义菱形是一个具有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它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

2.菱形对角线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

这意味着菱形的对角线能够平分彼此,并且它们的交点是菱形的中心。

3.角的性质菱形的内角都是直角(90度),这意味着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90度。

4.菱形的周长和面积菱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菱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面积 = 1/2 ×对角线1 ×对角线2菱形的应用菱形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图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钻石钻石是菱形的一种变体,它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晶体。

钻石因为其硬度和光学特性而被广泛用作珠宝和工业用途。

2.棋盘棋盘是由多个相互垂直的菱形网格组成的。

这种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方向选择,使得棋子在上面移动更加灵活。

3.纺锤形物体一些日常用品,如纺锤、篮球、橄榄等物体的形状接近于菱形。

它们在运动和工艺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菱形常被用作装饰物、立面设计以及成比例切割构件等。

菱形的形状可以给建筑物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5.数学和科学领域菱形在数学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几何学中,菱形常常被用来解决角度和长度的相关问题。

在晶体学中,菱形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也备受关注。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菱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它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图形,而是一个具有丰富性质和广泛应用的形状。

总结本文探索了菱形的性质和应用。

我们了解到菱形具有两组对边相等、对角线垂直相等、内角为直角等特点。

菱形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珠宝、棋盘、建筑设计、科学研究等领域。

【课后反思】菱形的定义与性质_数学_初中

【课后反思】菱形的定义与性质_数学_初中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反思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是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说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方法。

本节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菱形图案的图片,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得出菱形定义,在掌握定义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剪出的菱形探索菱形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尝试证明菱形的性质,最后学习菱形性质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题型变换,及学生自己出题总结规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培养灵活思维的同时注意解题“通法”这一不变因素,强化学生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角决几何计算问题,用解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特殊菱形问题。

本节课结束后,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大演草和本节课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一般,出现了一些不足。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总结以下几点,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

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

亮点二:探索性质时,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中下等的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不足与措施:1、对学生的情况个人估计过高。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练习复杂,导致预设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圆满完成,需要在自习课进一步学习。

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点合理分类,严格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的形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形成构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在教学中“自主达标”等新课标元素运用不是太好。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画图和写出证明过程是很浪费时间的,为了使课堂的容量增加,今后多采用让学生口述的方式。

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多做练习。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是很充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

今后课堂应采用多种形式,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同学都能有紧张感,加强知识的记忆。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第一篇: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在此次远程研修观评课环节,远程听取了李老师的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观察结果分析:李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是一堂成功的授课。

(一)总体评价:总体上看,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值得学习。

(二)主要优点: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表现真实形象。

(2)所利用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课堂气氛营造(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菱形的性质)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菱形的性质)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文世琼
学员单位
精河县初级中学
观察时间段
2013.5
观察对象
学生
授课内容
菱形的性质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规范自己的几何语言,在这一环节中,忽略了用符合语言叙述定义。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在典型分析和练习中,小组为单位,找到解题思路,与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达成共识,巩固知识点。
优点:学生分享能说出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在理解中识记概念、定理。
缺点;整节课没有及时评价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练习的设计应多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利用剪纸活动,让学生利用剪出的菱形研究菱形的性质,学生合作学习愉快。
优点: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利用折、量、说理得出菱形的性质。
缺点:合作探究应明确从边、角、对角线探究,会省时间。
学生用几何说理时,应让学生板演,而且多找几个学生,形成对比,找到不足,引起学生注意。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整节课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和预设的情况差不多,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解题的方法有我没预测到的。
优点:整节:整节课没有及时评价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些评价、激励语言,效果会更好。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菱形的性质不仅是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研究菱形的性质,教材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殊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对四边形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性质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要适当降低难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及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与反思《《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其次,经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章三角形”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的学习,通过推理训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

再次,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菱形1》观课报告

《菱形1》观课报告

菱形1观课报告1. 观课背景本次观课老师为在某区域著名小学任教的肖老师,肖老师是该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一名语文教师。

本次观课的内容是初一语文,主要课程内容为菱形句。

本次观课的目的是了解菱形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菱形句的教学,在菱形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融合了多媒体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菱形句,并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落笔能力。

2.1 菱形句概述菱形句是一种名言警句,它的主要特点是将一个抽象的思想或感受通过形象、鲜明的细节表现出来,使读者 / 听众能够更明确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2 教学过程2.2.1. 引入活动老师在上课前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多组名言警句,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深刻含义。

例如,以下是其中一组名言警句:战场是虎狼之地,不属于懦夫。

在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该名言后,老师便带领学生进入了正式的教学环节。

2.2.2. 教学重点老师首先介绍了菱形句的概念和结构,并通过许多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设计一组“假的菱形句”和“正确的菱形句”,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正确的菱形句,并进行讲解。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2.2.3. 多媒体教学老师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起听读了一些经典的菱形句,如古文名句《离骚》和现代名句《梦见》,并通过举例子,向学生展示菱形句的魅力。

2.2.4. 写作练习最后,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落笔能力和创作能力。

这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菱形句的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3.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观课,我感受到了肖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效果,他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他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更有信心和主动性地学习。

此外,菱形句的教学是一场“征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落笔能力。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菱形的定义菱形是指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其中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因为两条对角线相等,所以也称为菱形。

菱形的性质1. 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这是因为菱形的定义是四边相等和相邻两边垂直,而对角线连接两个不相邻的顶点,所以它们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这一性质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推导出其他菱形性质的基础。

2. 对角线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这是因为菱形的定义是四边相等,所以对角线之间的距离也必须相等。

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一性质,即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垂直段的长度都相等。

3. 对角线平分角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平分相对的角。

这是因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它们将菱形分成了四个直角三角形。

每个直角三角形中,对角线是斜边,所以它们平分了相对的角。

这一性质也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4. 相邻角互补菱形的相邻角互补。

这是因为对角线平分相对角,每个相邻角都是两个平分角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加起来等于直角或180度。

5. 所有角都是锐角菱形的所有角都是锐角。

这是因为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任何一条线段都不能超过45度。

如果一个角超过45度,那么它的相对角就必须小于45度,这与对角线相等的性质相矛盾。

想法和总结通过观察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菱形模型和老师的讲解,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菱形的性质。

菱形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它却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我觉得,理解这些性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观察得到的菱形,思考:
教学过程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么?有几条对称轴?是什么? 2.菱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它
都满足:边: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角:菱形的对
角相等.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指导学生猜想菱形的性质,并用剪出的菱形进行初
步验证。简述菱形具备的平行四边形的共性从边的方面
边形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
教学目标 证明和计算.
3.通过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
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因为学生对推理能力稍差一些,本节除了严格规范
的证明方法外,还要采用探索式的证明方法;文字叙述
学生学习能 的证明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
力分析 这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无形增加了一定
的难度。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教学是一定要注意启发
和引导,使学生在熟悉“规范证明”的基础上,推理论
证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强调转化、化归及类比等数学
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未知化归为已
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引入菱形的定义,学生折纸、
教学策略选 剪纸,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动手验证,证明的过程自主
择与设计 探究出菱形的特殊性.类比法、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
线剪下,打开即可.
简述:得到的图形是菱形
四、性质:
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吗?”加强“图形的

初中菱形观课报告

初中菱形观课报告

初中菱形观课报告1. 观课背景本次观课是在某市某区一所初中进行的,观课班级为九年级八班,学科为数学。

本次观课的教学内容是菱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包括菱形的定义、判定、性质等。

2. 教学设计本节课共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探究、归纳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为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引出菱形的相关知识和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其次,老师通过映射法介绍了平行四边形与菱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了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第二环节为探究环节,老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份题目,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探究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等。

在探究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环节为归纳总结环节,老师先回顾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出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对角线平分角等。

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不仅强化了对菱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一个环节为作业布置环节,老师向学生布置了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练习、思考题、扩展题等,并给出了一些提示和建议。

通过作业的布置,老师巩固了学生对菱形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答题能力。

3. 教学评价本节课设计合理,安排严密,效果良好。

整节课紧扣菱形的相关知识和概念,通过导入、探究、总结和作业等环节,全面促进了学生对菱形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在探究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思考、自主发现和探究,增强了对菱形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地位,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4. 个人收获通过本次观课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菱形的判定》观课报告

《菱形的判定》观课报告

菱形的判定观课报告前言本次观课内容为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即菱形的判定。

本文将介绍菱形的概念及其判定方式,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菱形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菱形是一种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

它有两个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相等,每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有以下几种方式:1. 四边长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菱形。

2. 对角线长度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菱形。

3. 对角线相互垂直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的充分必要条件。

4.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有一组对边既平行又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的充分必要条件。

示例我们通过以下示例来进一步加深对菱形的认识:示例一给定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坐标为A(2,3),B(7,7),C(9,3),D(4,-1),判断该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分别为AB=5、BC=2√20、CD=5、DA=2√10,由此可知边长不全相等,因此该四边形不是菱形。

其次,该四边形的对角线AC的长度为2√20,对角线BD的长度也为2√20,因此符合对角线相等的判定方式,但要注意对角线相等只是充分条件,不能说明该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AB和CD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因此符合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判定方式,也符合该四边形是菱形的充分必要条件。

因此,可以证明该四边形是菱形。

示例二给定菱形ABCD,其对角线AC长为4,且该菱形的顶点B在对角线AC上,判断该菱形是否为正菱形(即内角均为直角的菱形)。

首先,安菱形ABCD的定义,我们可知对角线BD的长度也为4。

其次,由于顶点B在对角线AC上,因此AB=BC=AC/2=2,由此可知AB=BC。

最后,由勾股定理可知ABD和CBD是直角三角形,因此该菱形是正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是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菱形的概念及判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几何计算问题。

【效果分析 】菱形的性质_数学_初中_韦勇志

【效果分析 】菱形的性质_数学_初中_韦勇志

本节课是菱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性质的教学方面,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等环节,探究出菱形的性质。

性质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论证能力。

“探究新知”和“应用新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自我展示,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同时,学生在探究和展示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教学,加大思维密度,有力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优先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再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最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业布置分层次,加强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实现每位学生的最优发展。

本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去想、说、写、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的表现提供广阔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在此次远程研修观评课环节,远程听取了李老师的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结果分析:李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是一堂成功的授课。

(一)总体评价:总体上看,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值得学习。

(二)主要优点:
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表现真实形象。

(2)所利用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课堂气氛营造
(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大量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3、师生双边活动
(1)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实际情况。

(2)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等环节,逐步实现了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3)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4、学习方式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李教师分别采用了活动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
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

小组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

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通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

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

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过分强调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聋子”。

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就必须融入的海洋,跟上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能够使用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今后,我将通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