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请全班学生阅读古诗,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全体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请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阐述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阅读教材找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生读图并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西北地区图说出并指出。
学生归纳整理。
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优势。
2.精讲点拨: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过渡:(拓张延伸)干旱自然环境的优势。
三、西北地区的资源
1.自主学习:西北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指出主要的矿产地及名称。“西气东输”工程简单介绍。
2.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意义。
四、西北地区的交通
1.拓展延伸:
⑴金昔对比说变化。
⑵西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干线。
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阅读课本P13-16教材内容,结合图5-25,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⑵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西北地域的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幻灯片展示《使至塞上》等古诗。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我国哪个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板书:西北地区
出示学习目标。一、自然概况源自1.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简单介绍西北地区的大致方位。
2.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3.自主学习: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西北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

西北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

西北地区一、课标关于本课时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有分区的特色感知,西北地区是在学习了北方和南方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更有利些。

三、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能据图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深居内陆、东西跨经度最大),范围和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及本区民族特点,2、能据图表说出草场分布、牧业基地和畜产品的经济地位及护草治沙的原因,能指图说出本区矿产资源及矿产地名称,并能说出能源基地的建设意义,能在图上准确填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和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自绘示意图(三山夹两盆、本区特征示意图)、剖面图(沿42°N)训练绘图能力;通过量算练习(呼市、喀市到海的距离)训练量算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重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概括区域特征课前预习任务一:区域概况(读p54完成下列问题)完成p14活动1、3找出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

据行政区划图说出2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及其行政中心)西北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

汉族占全区人口的,少数民族有等。

气候任务二: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读图5-25,完成p14活动2,找出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阿尔泰山、河套平原等,据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②认识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认识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④知道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材料中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

②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是网上授课,师生互动环节较少,以视频、图片等加强学习的效果。

授课过程:【导入】一个法国朋友想看大草原,吃哈密瓜,还要晴天多,介绍哪里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晴天多。

【干旱的西北地区】一、观看视频,了解西北地区的概况二、读图: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地形等。

三、设计路线(一)看大草原:学习西北地区的农牧业(二)农业观光:学习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三)矿区之旅:学习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四、小结五、课堂小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主要是()①高原②盆地③平原④丘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⑤温带⑥寒带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⑦C.②③⑥⑧D.①④⑥⑧3、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A.林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4、图中A处水草肥美,业发达,该处主要民族为,传统民居为。

图中D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初中地理_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认识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2、明确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能够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二、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难点: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欣赏,询问学生视频播放的是我国是哪个地区?你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了解学情,学生在学习前对西北地区有哪些认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体验西北风情,感悟区域发展。

了解一个区域我们一般从地理位置(在哪里)、自然特征(有什么)、人文状况(怎么样)这些方面,还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出示本节的学习攻略。

(回顾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思路)模块一自主学习明确位置活动一: 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2、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让学生读图获取范围信息,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活动二:看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学法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三个方面描述。

【学生活动】思考: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比较,海陆位置上主要有什么差异?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位置的差异,加深对西北地区位置的理解,由此,感知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位置气候)模块二了解自然体验风情1、地形特征【学生活动】(1)读图圈出图5-25中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2)小结:西北地区地形以和类型为主。

(通过学生读图圈画主要地形区,总结西北地区地形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新疆地形区分布。

出示真有趣,让学生对照新疆的“疆”字感受新疆的特色地形,激发学生读图认知的积极性。

)2、气候特征【学生活动】(1)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2)对照中国降水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

《西北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

《西北地区》教学分析一、教材概述《西北地区》是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地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等内容。

该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和进修。

二、教材内容分析1. 地形地貌:《西北地区》教材详细介绍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包括祁连山、阿尔金山、戈壁滩等地理景观。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势升沉和地貌特征。

2. 气候特点:教材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干旱少雨、温差大等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3. 资源分布:教材展示了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现状,培养对资源珍爱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4. 人文地理: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少数民族、宗教崇奉、传统文化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了解西北地区的多元文化和民俗风情,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分析1. 图文结合:《西北地区》教材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

2. 案例分析:教材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例如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资源开发等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 互动设计:教材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思考题、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稳固进修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判《西北地区》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修地理知识的热情。

通过进修该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教材是一套优质的地理教材,内容丰富详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第2课时)【教学设想】1.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

2.地理教学必须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

在《青藏地区》一节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投影、幻灯和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农业区、能源和矿产、交通路线的分布。

结合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旅游资源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祖国边疆的雄心壮志。

围绕地理图表展开教学,使琐碎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和填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挂图]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地势分为哪几级阶梯?[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过渡]学习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板书]青藏地区一、基本概况[思考]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有哪些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投影]放“青藏地区位置和地形图”投影片。

[回答]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讲评。

[讲述]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本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区,青海省东部汉族较多。

本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 1%,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过渡]为什么本区地广人稀呢?首先从本区的自然环境分析说明。

[板书]二、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1.高寒的自然特征[读图]提示学生读《中国地形图》。

[提问]从图上分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为多少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的规律,本区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相差多少度?[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北京中图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

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北京中图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
老师:内蒙古的地形特点是?
学生: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阴山,并填图。
老师:内蒙古的气候特征是?
学生::说出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结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多大风天气。
老师:内蒙古有没有外流河?内流河呢?
内外流河的界限?
河流主要发源于?
河流的主要水源是?
学生:通过地图册,找出内蒙古的主要山脉河流,然后思考总结出该区域河流的水量变化特点和河流特征。
同时,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内蒙古为例,可以较好的凸显西北地区的典型特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同时也较为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2.学习目标确定
1.能够从图中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2.能够结合具体实例,说出内蒙古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可以分析出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他们穿的特色服装叫?
为什么穿这种服装呢?和自然地理情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出蒙古袍的御寒和便于骑行的特点。
老师:关于畜牧业,大家对这里的饮食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小组合作思考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内蒙古和唐县进行经济合作的原因。总结出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老师:他们居住的特色民居叫?
7、复兴之路
老师:说起交通,当地人原先有句歌谣叫,勒勒车,慢悠悠,何时才能回故乡。
而现在,我们去内蒙古,已经有很多的交通方式,例如?
学生:说出高铁、飞机等多种运输方式。对这里交通条件的改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老师:我们来看这幅图,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线路,有一条要从北京修到兰州,那么大家看
选择哪一条线路呢?为什么呢?
1、播放多媒体素材——大美内蒙古

第三课 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 (4)

第三课 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 (4)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歌曲民歌导入课间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音乐渲染草原气氛。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耳熟能详的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PPT:放映诗歌《敕勒川》师:同学们,这首诗歌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哪里的风情?生:内蒙古草原风情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诗歌描述的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景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的草原是否独具风情。

活动2【讲授】寻找草原的位置PPT: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师: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来阅读书本60-62页的内容。

师:接下来,开始我们此次的内蒙古草原之旅。

第一篇,寻找草原的位置。

PPT:呈现图6-66《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的位置》师:根据这张位置图,分析内蒙古在中国的位置。

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北温带活动3【讲授】探寻草原环境PPT:第二篇探寻草原环境师:根据老师PPT上给出的这张中国地形图,分析内蒙古的地形?生:内蒙古高原,所以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的53页,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展示中国气候图,分析内蒙古的气候?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教师:干旱的环境还影响到人们生产。农业可是用水大户,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农业?与我们相比,有哪些特色呢?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西北农业。
四、探究西北:
展示探究问题:
教师:看探究题目,1.2.3组重点探究第一个问题,4.5.6组重点探究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P19—21内容,时间4分钟。抓紧!
1、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这个组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吗?有补充吗?新疆牧区降水那么少,水源来自于哪儿呢?对,有冰雪融水。还提到了内蒙古牧区降水多,那为什么不发展种植业呢?对,多也是在400mm以下。上学期学过,400mm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西北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那么种植业呢,这里能发展吗?如何发展呢?请4、5、6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2、受降水量影响,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景观类型依次为: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很到位。受降水影响,植被也有差异。
(五)图说西北(河流)
1、在图中找出 塔里木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指河流时,关注到了河流流向,很不错。
2、西北地区干旱,地表河流______,多为____(内流河/外流河),其中代表性河流为____河。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教师:同学们自学很专注,有疑问吗?提出来。
教师:哦,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通过图说西北展示你的自学效果。请每组的5号位回答问题,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
(第1课时)
本课目标
了解掌握西北地区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

学习流程
1、情景导入
当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诗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位诗人用凝练笔墨,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之景,请你从诗中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2、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93-96页整体感知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并完成课本93页3个活动题,阅读教材,从文字上整体感受西北地区,并总结:
(1)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①位置:
②范围:
③面积:
④人口:
⑤民族:
(2)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①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②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③太阳辐射强
④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3)农业和牧业:
①主要牧业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
(4)矿产资源:
①稀土矿:
②镍矿:
③煤炭:
④石油:
3、小组讨论,归纳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完成下页表格)
4、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
5、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主要是开发西部的什么?
6、"骆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7、延伸拓展:
(1)搜集蒙古人民的传统的体育娱乐节目。

(2)天然气有什么优点?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是指什么?
8、达标反馈:
完成97-98的活动题。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6.3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记图,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概况的认识;通过视频及微课的讲解,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的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看到本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填图、演示法、微课视频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学案等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雄起了我的国——三北防护林》教师提问导入:这个视频让我们对西北耳目一新的认识,为什么国家要花70年的时间去整治三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西北地区。

二、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一:区域概况,学生阅读书本P20页,结合书本图文信息,自主学习完成。

记图填图:(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1、位置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 - - 以北。

(用红笔在下图相应位置描出这些山脉)(2)主要包括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等省。

(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2)新疆地形结构特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概况,并小结: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过渡:一直以来我们对西北地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它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视频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吧!在观看视频前,我们尝试着先把学案活动二完成。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生:想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用实例说明该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位置、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区域概况。

2.读图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的学习,说明自然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对西北生态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区域地理,能抓住区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理区域,培养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感受西北的壮美景观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分析干旱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西北地区优秀教案

西北地区优秀教案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2.掌握本区降水少对植被、河湖、农田、城镇的特点和分布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重要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区域地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综合分析法。

二.教学重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牧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综合归纳分析法四.学生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复习了中国总论部分的政区,中国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也复习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在区域中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西北地区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范围:新、内蒙古、宁、甘肃西北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地表多沙漠、戈壁植被:从东向西: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流湖农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内蒙古煤矿产资源石油优势自然资源天然气(西气东输:原因、意义)稀土草场资源广布光照条件好人口,城镇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和点状分布;沿河分布;分布在山麓水源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原因,治理措施)铁路: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图3托克逊 吐鲁番图例 现代约0.6万年前 约1.1万年前 0 5 10km -100m -150m N2012届区域地理练习题---西北地区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①B.②C.③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 读图4,完成3~5题。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北地区》教案设计《西北地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问答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用电脑出示“西北地区”景观图及其问题,让学 生看图思考回答
复习降水规律
看图思考回答
复习降水规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我们国家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西部。请问哪个同学有将来去西北部发展的志向?
8.1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上邑中学 张 彪)
授课章节
第八章第一节
课 题
西北地区
授课课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记住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原因和地表植被变化规律。
2.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3.记住西北主要的牧区及优良畜种及其主要农业区。
能力目标:
1.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
学生观看,加深对干旱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
了解植被变化规律。
?
?
?练习巩固
学生比较草原牧场、山地牧场?,说出各牧区的优良蓄品种。
?
学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找出西北灌溉农业区有哪四个,并分析水源
?
?
?学生看图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自由发言。
?
2.了解西北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建设大西北的积极情感及正确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1、2、3
能力目标1、3
教学难点
同重点。
矿产资源:
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资源与工业
实践活动探究:
1.你知道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
2.读古诗《敕勒歌》,思考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地区,现在成为沙尘的源地,你认为现在环境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
总结并板书
学生:互相交流,可用海陆位置、地形、季风、降水等方面的知识来解释。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干旱的原因,注意运用旧有知识。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电脑出示风蚀地貌图片──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
出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图。先编好序号,从左到右1、2、3,指出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排列出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即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让学生看西北地区地形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介绍面积、人口、民族。
用电脑出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后描述一下图上重要的地理事物,并在空白公鸡图上标出。
小结: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脉多分布在边缘地带,西部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
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这两个特写是为了证明什么?
学生举手示意。
?
?
?
?
学生:看西北地区地形图,观察,分析位置、范围。
?识记面积、人口、民族。
学生主动描述,标出。
学生总结新疆地形特征。
?
?
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
?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
?
?
?
?
?
?
?
?
?
?
?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
?
?
?




二、探究:西北地区为什么这样干旱?
出示练习,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电脑出示“主要牧区”图,让学生说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及其优良蓄品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等
2.农业区:
西北气候干旱,它的灌溉农业区在哪里?
教师:这些地区是如何进行灌溉的?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可以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