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认知与表达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万世先师”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七十多人特别贤能。
学生子夏曾问孔子对各人的看法,孔子说:“我不及子贡聪明,不及颜回守信,不及子路勇敢,不及子张严谨。
”子夏迷惑不解:“他们比您了不起,为什么还要跟您学呢?”“颜回缺少变通,子路缺少宽厚,子张缺少平和,子贡缺少谦虚。
”子夏若有所悟:“这也是老师在教育自己吧。
”班级计划举行“认识自我”主题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变思维模式的两个方法是学会认识自己的内心以及学会检验自己的想法。
——吉莉恩·巴特勒我追。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
我追。
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追风筝的人》若想改变人生,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而改变我们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来自网络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我们都需要完成这三件事,这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对这三者,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是在他人的目光中生活的,人无法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法)萨特】材料二:课余时间,他人都在休息,自己背单词补作业会不会被认为太“卷”?周末与同学外出,装扮随意,会不会被认为是不懂时尚、老派落伍?大家共同在追的剧,好像只有自己觉得拍得不好,是不是给人留下太“装”的印象?别人都在玩的游戏,我根本提不起兴趣,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不少同学会有的这些焦虑与不适,往往源于对他人目光的想象、关于自我形象的心理暗示,会过度关注“别人会如何看我”,而非“我究竟是什么样”。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材料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满分作文赏析案例:2003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喝茶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
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
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
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
“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
刚一进门,就是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请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边。
老李打心眼里高兴。
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她呀,看书呢。
”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
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
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
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
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
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老李一下子明白了。
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了的大兰。
高中生话题作文精选范文5篇
高中生话题作文精选范文高中生话题作文精选范文精选5篇〔一〕高中生活是青春最美妙的光阴,不仅有学业的压力,还有各种社交互动和情感纠葛。
在这样一个繁忙而充实的时期,高中生的话题也自然而然地涉及到自我认识、人生规划、友谊和爱情等方面。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优秀的高中生话题作文,探究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1.《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篇探究人生意义和自我认识的作文,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质疑和考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价值,应该珍惜生命、追求梦想。
这篇作文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将来的期许,对高中生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独立考虑和追求自我的作文,作者认为高中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从别人,更不要屈从于外界的压力。
他以自己在学校课堂上发出的异议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这篇作文呼吁高中生树立自信、拥有自我意识,不断探究和超越自我。
1.《人生需要规划》这是一篇对人生规划的考虑和建议,作者认为高中生应该在这个时期开场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不要被眼前的短暂快乐冲昏头脑。
他提出了“明确目的、制定方案、积极行动”三个方面的详细建议,并以自己的奋斗故事为例,给予了同龄人积极的启示和鼓励。
这篇作文呼吁高中生要把握时机,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航线,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
2.《南郊大学,我梦想的此岸》高中生人生规划的个人志愿语文作文,作者表达了对南郊大学的向往和对将来的向往。
他通过选科、自我评价、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介绍,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南郊大学的认知和兴趣。
这篇作文不仅具有对将来的美妙憧憬,还可以激发读者对自己将来的期许和努力。
1.《等待》友谊和成长的小说,讲述了两个好朋友的故事。
在一次意外的事情后,他们彼此间的____了一些变化,但最终仍然可以用真心相待、磨合自己的情感。
这篇作文提醒了青春期友谊成长的困难和美妙,呼吁广阔青年朋友要互相包容、理解,珍惜好友,给予真挚的情感支持。
高考仿真模拟材料作文:“ 认识自我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仿真模拟材料作文:“认识自我”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名人名言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世说新语·品鉴》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在所有缺點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蒙田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犹太谚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参考论点1.正确认识自己;2.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3.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4.做最好的自己;5.距离产生美;6.要社交,更要独处。
必备佳段1.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
”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
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晋爵,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及这些。
当我们像剥茧一样打开他心灵之门时,才被他的这种自我认知打动。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名声显赫,可以争取物质生活的充裕,然而正是他认清自我,才不至于迷失自己,总能找到属于他内心的安静。
2.“我是谁”是人类思考的永恒问题,“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写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成为苏格拉底以及后世众多思想家难以回避的话题。
“我是谁?”姓名只是我的一个代号,撇去代号我又是谁?职业只是我的一个身份,撇去身份我又是谁?《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这样阐释:“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
”人是天地间特有的价值存在,当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候,当他发现自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时,人的思想就产生了。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攀登台阶,无论在哪一层,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
有人认为,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也有人认为,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才是从容淡定的自己。
2024届高考上海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认可度”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写作(7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上海卷的题目独具特色,不少人称之为轻思辨,也就是,给出一个结构简单的论断,让考生从中生发议论或者感悟。
由于没有规定文体,也没有规定文章的读者群体以及应用场景。
这样的题目最容易导出所谓的哲理散文,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其规定性很弱,评价标准也很难统一。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好奇上海阅卷者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
但从给予考生写作自由度的角度来讲,其宽度和可能达到的深度可能比较理想,或许上海的高中生们在这一舞台上可以尽情发挥。
上海卷的题目出发点常常是生活中的一个认知判断。
这次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依据认可度来评价事物。
命题者应该是故意没有指明“认可度”是谁的认可度,通常,人们会首先根据自己的认可度,比如,这个菜吃起来有点辣,不太能接受,就不好吃;这个人长得有点怪,嗯,就是不好看;这个想法太毁三观,不能接受,等等。
这就是把评判的标准建立在自我感受上。
但其实,根据其他人的认可度来判断的也非常常见,比如,上电商平台买东西要先看好评率,交朋友要先打听周围人的看法,去旅行前要看各种游记等等,这就是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他人的感受上。
如果能跳出这个日常思维的限制,可以考虑认可度的“度”是精确还是模糊等等,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就能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范文展示警惕“认可度”背后的陷阱生活中,人们常常依据“认可度”来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而这种获得大众许可和承认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人们或机构的普遍看法、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认可度与其品质及可靠性往往成正比。
其实,“认可度”背后也有陷阱,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引论:概述材料,解说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认可度”代表了主流价值观,具有广泛的导向作用。
高考作文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华文化长寿,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原因 导写(附解题及范文)
高考作文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华文化长寿,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原因导写(附解题及范文)一、原题再现: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
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 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1. 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 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 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1.审出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引用了余秋雨和罗素对中华文化的评论。
话题“中华文化”是热点。
余秋雨谈的是“特殊生命力”,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跟其他文化相比,最长寿,最有生命力;罗素预言中国人将会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文明的优点,创造出伟大的新文明。
两则材料同一话题,观点各异,情境相同,都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2.审出写作任务:三个作文任务如下:向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写成演讲稿;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议,写成倡议书;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文化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写成书信。
3.审出考生写作的情境要求考生身份限制。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27:“认知自己,敬畏世界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认知自己,敬畏世界”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雨季时,黄河河道变宽,水势浩大,于是河种很得意,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水势最大的。
河神随黄河水流到了大海,看见大海无边无际,这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对海神说:“以前我不相信有人比孔仲尼还知识丰富,有人比伯夷还道义崇高,现在看见你,我相信了。
惭愧惭愧!”以上材料在认识自己、认知世界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命题分析】这是一道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用白话文改编《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这则寓言故事。
河神一开始自以为大,而后遇到海神,望洋兴叹,自知面惭愧。
(明显的用意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认知世界,而从思想上讲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
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
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
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最优解的探寻与思考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最优解的探寻与思考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
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核心思想,从而根据核心思想进行立意。
本题的核心思想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
可以从“最优选择”的定义和标准来立意。
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优选择?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需求的吗?还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可以从“我们未必做了最优选择”的原因来立意。
为什么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做出最优选择?是因为我们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还是因为我们害怕承担责任、追求安逸?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可以从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角度来立意。
如何才能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我们需要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会权衡利弊、把握时机,以及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面对自己的选择。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最优选择”的定义和标准、没有做出最优选择的原因、如何做出最优选择三个方面来立意,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最优选择的思考和认识。
佳作赏析【佳作赏析】:寻觅最优解的思考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无数的选择,而往往倾向于追求那个看似最优的答案。
然而,在探寻最优解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找到了心中所期待的完美结局?也许,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面对人生的抉择,我们总会试图寻找那个最优解,仿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2024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参考(精选15篇)
2024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参考(精选15篇)2024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参考【篇1】信息时代的双刃剑:问题减少还是深化?在浩瀚的宇宙里,人类总是以不懈的求知精神探索未知,问题便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强大动力。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能够快速解答问题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的问题是否真的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少呢?我们必须承认,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崛起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只需轻轻一点,我们就能获取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是学术研究、生活常识还是娱乐八卦,都如同指尖上的繁星,触手可及。
这种便捷的获取方式,无疑使我们能够更快地解答疑惑,减少了一些基础性和常识性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正在减少。
相反,随着知识的迅速积累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
一方面,我们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价值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网络安全的挑战等。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涉及伦理、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更进一步地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正在丧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快速获取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可能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过度依赖网络和智能工具,也可能使我们变得懒惰和缺乏创新精神,不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和领域。
在面对时代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热爱,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盲目接受现有的答案和观点,而是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关注新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下面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9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不到850字,45分以下给分;48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试题来源】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期初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范文选录: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我非常赞同嘉宾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
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进行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认识一致与见解独到”
2024届广东汕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认识一致与见解独到”解析+立意+名句+范文3篇【原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生活中,人们总强调认识一致,又推崇见解独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本次作文材料简短却意蕴深厚,提出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的两种思维态度:“认识一致”与“见解独到”。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则构成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两个重要维度,引发了关于集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认识一致”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社会或群体内,人们对于某个问题或现象形成共识,持有相似或相同的看法。
这种一致性是社会稳定和集体行动的基础,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推动集体向前发展。
然而,过度强调一致性也可能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创新的缺乏。
“见解独到”则强调个体在思考和判断时展现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它鼓励人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到的见解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过分追求独特性而忽视共性也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隔阂。
材料核心旨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集体共识的同时,保持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我们需要与他人达成共识,以便协同行动、实现共同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不愿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集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我们需要在尊重和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立意参考】1、探讨认识一致与见解独到的辩证关系,分析二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价值及其相互关系,阐述如何在保持共识的基础上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2024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32篇)
2024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32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1《坦诚相待,方得真遇》每个人的一生,都无可避免地要与他人相处。
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我们或欣喜相逢,或擦肩而过,或携手同行,或分道扬镳。
而在相处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便是如何表达自己。
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常常选择沉默,将自己的想法深埋心底。
我们害怕意见不合引发的争执,担忧坦诚后的不被理解,于是宁愿选择妥协与退让,以求表面的风平浪静。
然而,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带来和谐的关系吗?或许短期内能维持一种虚假的平静,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在彼此之间筑起一道道无形的高墙,让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真正的相遇,需要坦诚交流。
坦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它让我们有机会展现真实的自我,让他人看到我们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我们不仅是在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因为只有敢于表达,我们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觅得真正懂我们、支持我们的伙伴。
坦诚交流,需要勇气。
它意味着我们要敢于面对可能的质疑与否定,敢于承担表达后的后果。
但正是这份勇气,让我们能够突破自我设限,打破人际间的隔阂。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友谊、深厚的情感,无不建立在坦诚之上。
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倘若没有蔺相如的坦诚相对与廉颇的幡然醒悟,又怎能成就一段千古佳话?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若不是他们之间毫无保留的思想交流与坦诚合作,又怎能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坦诚交流,也需要智慧。
并非所有的真话都适合直说,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
2024届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导写: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2024届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导写: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文题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佳作风采赏析超越认可,触摸真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小到短视频平台的点赞量,大到决定一个人地位的荣誉头衔,认可度似乎在当下越发成为价值判断的主流标准。
认可度,即人们对事物认同支持程度。
当下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因世界的丰富而多元,认可度高的事物代表了更多不同视角下的共同认可。
于是,在多种判断标准的交错重合下,人对事物的判别会相对渐近于真实。
在此之上,认可度成为有效判别事物好坏高下的工具。
然而,人们时时以认可度认识事物,却不可以事事依赖认可度。
认可作为人的价值判断,势必附有人主观的情感投射。
在群体共识的时代局限下,多数人的认可也可能偏离事物的实然。
不如说,本身人便难以接近世间真实,而在现代社会认可度大行其道的当下,这种标准以表面认可掩盖身体力行的实践探究,进一步催化了人们认知的错位:在古代表现为置苏格拉底于死地的多数人暴政,如今则是以哗众取宠的手段吸引眼球,越过世间真实而构筑了盲目认可的茧房。
此外,将“认可”以“度”量化,诚然是一种高效的为事物附上价值的手段。
然而,正如以分数量化能力,越是简略概括,越是背离人们从多角度评判事物的初衷,必须看到的是,点赞数、关注度……现代社会早将一切人心中的认可量化为数据,本身就是由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的退化。
在享受认可度便利的同时,人必须意识到,假若世上的所有价值都统一于一种理性,对事物以至于幸福等人生价值的评判将尽数变为功利主义下的加减计算。
并且,认可度大行其道不会发掘事物价值,反而会导向价值的埋没。
为了融入社会的评价体系,大多的人与事物割舍了本具的价值而与主流同化,将自身寄托于外在认可,成为博得认可的手段。
那些“少数”则陷入沉默的螺旋,逆行于时代潮流中而消亡。
现代社会正加剧了这一点:文旅景区的同质单一化,传统文化文创产品的盲目逐利性就是例证。
2023高考二元思辨作文思维支架与模板
2023高考二元思辨作文思维支架与模板修养濯环境,清流浣人间【适用话题:个人与环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孟母三迁笔山墨池的典故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但“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又告诉了我们自己修养可以改变环境。
而正在历史交汇处的我们,当以修身濯环境,如一股清流,去浣人间。
主体语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铸高山,仙成于高山。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环境不适合我,我就去改变环境。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吐深海,海出苍龙。
“闭门即是深山”。
一个人可以自己成一座深山,成一座大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心清净,自浣人间清净。
“喧闹任其喧闹,我自有我为之”。
结尾:“新的赶考路上,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必要乘时代之风,修自身才能,以修养濯环境,化清流浣人间!【段落速成模板】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古有孟母三迁见得清净环境对治学的重要性。
今有懊悔者因写作业时旁放手机沉溺网络花花世界而痛心疾首。
由此观之,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
今之青年,当寻寻觅觅一方“净土”,净心成长;当择善者而从之,提高修养。
对于“佛系躺平”“恶性内卷”等消耗心神的毒害之音避而远之,对危害成长之地心存警惕。
如此常寻良风,择山寻渊,便可为化玉成珠提供条件。
自我认知模板高中作文范文
自我认知模板高中作文范文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情绪、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首先,自我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
通过自我认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职业发展方向,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自我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动机。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各种情绪和压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通过自我认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自我认知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动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激情。
最后,自我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通过自我认知,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引。
综上所述,自我认知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动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
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作文题】2023年上海春考作文题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
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下水作文】重要的东西当我面对海量信息与知识才理解学习之重要时,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话语就回荡在耳边;当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汤川秀树提出介子说分别迈出人类征服疾病、了解世界的重要步子时,是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战国庄子的“混沌之说”中获取的灵感;当我们经历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的矛盾体会生命之重要时,果真有东晋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的感叹;当我们听闻社会事件深思人性本质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重要的有关“真善美”的话语在孟子“四端说”、墨子“兼爱说”、苏格拉底“真知必行”、王阳明“知行合一”等等学说里从人类文明初始就在不断被提及。
从个人的成长、情感的共鸣、思想的跃进到群体思维的提升、人性的思考、本源的探寻,这些“重要的东西”都建立在共同的人性基础上,那么众多人性共同作用的历史之中势必会找到它们被提及的记录。
《圣经》有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以,自然有人会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
可只有牛顿从落下的苹果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重要定律,也只有笛卡尔在“我”的表述里确立了重要的“普遍怀疑”的终点,这些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到的现象与话语并非从被提及之时就重要,而是在牛顿结合了其他事物与天体运行的现象提出后、笛卡尔建立起认识哲学的思考里才成为了“重要的东西”——事物的“重要”乃是由人主观定义的,是只有在人特定的认知里才被赋予的意义。
如此,被生死与时代局限的“我”自然无法触及“所有”的范围,人人平等的主张不会在封建礼教的过去被提及,互相连通的重要不会在小国寡民的过去被理解,人的边界不会在基因、克隆、AI未曾诞生的过去被如此深入的探讨——这些“重要的东西”不会在过去被提及,因为它们是在人类的认知不断发展的当下才诞生,也只有在当下才有被理解并赋予其“重要”内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认知与表达
高考作文:认知与表达海城思想化作文
高考作文:认知与表达
文//吴炳忠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认知就是审题,表达就是写作。
1、认知:
(1)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认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认识、理解、思维(推理)等,从而获得关于感觉或理念的知识。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也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2)由此,对于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认知即审题,是写接收作文材料信息,运用知觉、记忆、想象、知识、思维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认识、加工、处理,获得理念的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审题这个认知过程有三步:
阅读作文材料,接收相关信息。
运用知觉、记忆、想象、知识、思维等,认识、加工、处理信息。
获得理念,即获得作文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确定作文的主题。
或说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内容、含意、主题等的概念、判断。
吴炳忠
到此,审题的认知过程结束,当然,为保证审题获得的概念、判断的正确,可以用因果法进行验证。
概念、判断为果,作文材料为因,构成因果关系,即为正确、合理。
(3)影响审题认知结果的主要因素有:
知识水平影响了我们认知事物的结果。
认知能力影响我们认知事物的结果。
认知策略(解题的思路、方法)影响我们认知事物的结果。
审题经验影响我们认知事物的结果。
吴炳忠
2、表达:
(1)表达,即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情感表示出来。
由此形成的能力为表达力。
表达是将认知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表达即写作、赋形。
表达是对认知结果的表达。
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
(2)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3)表达方式,即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
点。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使用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表达功能。
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重复对比、推理评价、分析综合、辩证批判等。
(4)论理性文体或说论述类文章写作在进行一种观点、思想、主张、理论的渲染、反衬、重复、对比,分析、综合。
它是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的,即,1、用一系列论据来证明和反衬自己的观点,2、用一系列逻辑因果分析来进行渲染、反衬自己的观点,3、用一系列构成分析概念、理论的内涵,渲染、说明自己的观点[马正平]。
(5)表达除了用语言表情达意、释事论理的技法,还有章法,即布局谋篇的方法。
文章的结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起承合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适用此法,它是赋形思维的最优模型。
吴炳忠
3、认知与表达
(1)写作是思维的语言实践过程,写作思维是驾驭知识和信息的活动,是人的智慧的体现。
智慧于思维,智慧是思维的结晶。
就写作而言,思维是对信息(作文材料、头脑中的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是信息无序向有序的过程。
有序度越高,文章就越好。
(2)审题、审题,就是认知出作文材料中的矛盾。
审,就是认知,就是仔细了解、知道,就是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了解。
题,是问题、矛盾、要求、任务等。
通过审题发现问题,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就有了论点。
这就是论点的来源与产生,或说这就是审题的目的。
离开对具体问题的思维,思维的内容是无法理解的。
问题是认知思维(审题)的动因,论点是认知思维的结果。
我们还可以把写作任务驱动看成是一个大问题,写作(表达)就是问题的解决,或解决问题。
完成写作任务就是解决问题。
(3)考试写作认知思维是由作文材料引起、发生、形成的,是建立在阅读作文材料、接收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写作认知思维的好坏决定了表现思维(赋形)的优劣,这也是大家特别注重审题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赋形就是表现。
表现写的认知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作文材料(新材料作文)一般是现象的描述,审题是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现象所蕴含的道理、本质、规律等。
或者说认知思维、审题是从形象到抽象。
抽象即逻辑抽象一一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过程。
审题就是问题的求解。
(4)认知思维是直接感知到抽象推理,是人的心理操作过程;表现思维是再现或重构认知活动过程,是思维的外化活动。
很显然,审题和表达是两个不同的活动过程。
同样,认知思维与表现思维也是两个不同的思维过程。
认知为了表达、表达是对认知的表达。
表达不仅仅是对作文材料(这一个)的认知的表达,而且是对类(这一类)的表达。
认知思维是对作文材料的感知体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活动过程,从感性到理性;表现思维是由理性到感性,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材料,充实、完善、赋形的过程[段建军、李伟]。
当然,表达的过程中,会对材料的有再认知,也会有新的材料加入进来(由个到类),
这样,写会从中生成新的思想,也会调整自己的原来的写作打算,这就表明认知思维和表现思维是有交织、融合的,相互作用的,好处是认知成果更加准确,表现内容更加丰富。
这就是学生常说的,写着写着,发现不对了;写着写着,觉得不好,想重写。
吴炳忠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有时候,认知思维并不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进行,并非有系统有规则的推导,即没有一个可察的明晰的形成过程,比如,直觉、灵感、顿悟等,也就是说认知思维是一回事,表现思维又是一回事,而写作却需要清晰有痕迹的表现你的认知过程、思维推进过程,这是表现思维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
又因为,在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审题时忽略认知形成过程,恨不得马上立刻得到中心论点,可是写作就是要求你必须清晰的表现认知的过程,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回头发现、寻找、梳理、组合认知的形成过程。
如果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像表现的时候那样严谨、系统、细致、逻辑化该有多好啊。
脱离题意、跑题的现象会大大的减少。
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我们发现审题时的认知思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说审题的思路、方法大致差不多,而表现的时候却因个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一是表现的形式,即自选的文体不同,二是所选用的材料不同,三是人的思维特点不同呈现的也不同,四是人的兴趣、态度、追求、语言习惯等等也不同,所以,认知成果差不多,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千差万别。
这也就使个性化写作成为可能。
吴炳忠
所以表现思维既基于认知思维,又不完全依赖认知思维,其思维范围大于认知思维[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