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_徐小龙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虚拟社区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虚拟社区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络虚拟社区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的主场所。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虚拟社区,以及其对我们生活和认知的影响。
一、虚拟社区的概念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以网络为媒介,将感兴趣或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虚拟社区的特点是高度自治和互联互通。
这种社区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吸引了大量的人们在其中交流、分享和互动。
二、虚拟社区的发展历程虚拟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美国的邮件列表、聊天室、新闻组等空间为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虚拟社区的形态也得到逐渐完善,截至目前,虚拟社区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流行的网络社交形式之一。
三、虚拟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虚拟社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也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动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虚拟社区可以为人们提供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提供的精神安慰和情感支持。
对于商业公司而言,虚拟社区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广告宣传和营销手段。
四、大数据时代下的虚拟社区虚拟社区在大数据时代下也开始了从简单的虚拟聊天空间到一个可以支持海量数据接入、存储、分析和展示的大型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系统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社区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为我们了解社会发展和民意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虚拟社区对我们的影响虚拟社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可以让人们与世界任何角落的人们随时相互交流和联系。
虚拟社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社会资讯和商业信息,提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效率和精准度。
六、虚拟社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虚拟社区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虚拟社区的营销价值形成机理研究
总 第 1 2期 2
科学 ・ 经济 ・ 会 社
SCI ENC E -ECo N OM Y ・SO CI ETY
Vo . 9。S m . 2 12 u No 1 2
N o 1,2 1 . 01
21 0 1年
第1 期
虚 拟 社 区 的 营 销 价 值 形 成 机 理 研 究
徐 小龙
( 海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 海 上 上 摘 2 10 ) 0 29
要: 阐述 了虚 拟 社 区的 营 销 价值 , 析 了虚 拟 社 区营销 价值 的 形 成机 理 。指 出虚 拟 社 区的 营销 价值 来 自互动 、 剖
信 息 、 系 、 任 和 认 同等 五 个 关 键 要 素 的 作 用 , 中互 动 是 核 心 要 素 。 这 五 个要 素 改 变 了 消 费 者 与 企 业 之 间 的 传 关 信 其 统 关 系 , 消 费者 行 为模 式 产 生 深刻 的影 响 。 对
在 wb. e2 0技 术 的推 动下 , 联 网迈人 虚拟 社 区时 代。 互
根据 21 0 0年 7月 中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 心 ( N I ) 布 的 统 C NC 发 计 报 告 显 示 , 国 有 2 9万 家 网 站 。 从 门 户 到 行 业 网 站 , 中 7 … 8 % 以上 的 网站 均 拥 有 虚 拟 社 区 。早 期 的虚 拟 社 区 不 涉 及 0
mak t g v le o ita o r ei au fvr lc mmu i st e a t n r s l o v e lme t ,i e n e a t n,if r t n,r lt n,t s n u n t i h c i e u t f ie k y ee n s . .it r ci y o f o n o mai o ea i o r t u a die ty n d n i .Amo g t e t n m,i tr cin i e c r lme t.T ef e k yee nsc a g h r dt n r lt n b t e e h n e a t st oe ee n s h i e lme t h n et eta i o eai ewe n t o h v i o h c n u r n h n ep i s a d i f e c o s me e a ir mo e p o o n l . o s me s a d t e e tr rs n n u n e c n u rb h v o d r f u d y e l
浅谈我国虚拟社区的现实管控
个较 长期存 在的客体对象而 形成 的虚 拟社区 , 如校 园的 B S 名 B、
人博客等 ;短期性虚拟社 区则是 指围绕着短 时间或是 临时出现 的事物 而一 时兴起 的虚拟社 区。第三 , 据进入社 区的“ 根 限制程
度” 将其 分成 3类 : 一类如 校友录 、 企业 T M群 , 对于 区外 网民进
成员 在线信 息 、 即时传 送信息 、 即时交谈 、 即时发送 文件和传 送
语音 网址 等 ; 即时 眭虚拟社 区如 B S 博客 等 , 非 B、 并非 需要立 即
中培育 出共 同意识 和情 感的社会共 同体 。随着信息通信( T技 I ) C
术 的兴起 , 多元 化的社会学学科衍 生出了一个新 的分支 “ 网络社 会学 ” 由此 “ , 虚拟社 区” 的概念及其研究领 域也应运 而生 。 但虚拟社 区的概念并不是社会学 家所提 出 , 而是 网络技术开 发商在使用社会学“ 社区 ” 念时提出并被 网络使用 者所 接受 的 , 概
大学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专业 , 助理工程 师 , 中国煤炭科 工集 团太 ( 责任编辑 : 李 敏)
原研究院 , 山西省太原 市 ,30 6 000.
P o eno I E tr r e nomainP ra) n rb t P( nep i fr t ot1 a d i E sI o
浅谈我 国虚拟社 区的现实管控
孙博 宇 , 刘希若 , 朱 佳
( 中国人 民公 安大学公 安情 报系 , 北京 ,0 0 8 10 3 )
摘
要 : 对我 国虚拟社 区管控现状 , 针 从协调各 部 门、 加强 法政规 制、 建立舆论危机 应
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与互动研究
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与互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虚拟社区也成为了人们社交、学习、娱乐等方面的重要平台。
如今,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其中的社会行为和互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和互动是虚拟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和互动,对于建设健康、稳定、发展的虚拟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概述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为包括了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共享、游戏等活动。
虚拟社区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体系,成员的社会行为也是极为复杂的。
社会行为的特点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基本的人际交往,如互动、合作、分享、竞争,也包括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仰、态度、个性、行为方式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虚拟社区发展的因素。
1、虚拟社区中互动的特征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包括实时互动和非实时互动。
非实时互动是指虚拟社区中成员间在不同的时间内发送信息的行为,如留言、发帖、私信等。
而实时互动是指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同时在线,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互动。
不同于现实社区中的面对面接触,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因此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虚拟社区的成员身份不一,这也导致了互动的机会和方式不一。
其次,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信息大量,各种各样的话题、信息、内容等使虚拟社区成为一个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集散地。
再者,虚拟社区的成员互动是随时随地的。
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也使得虚拟社区成员的互动更加方便。
2、虚拟社区中合作的特征虚拟社区中的合作主要是指成员之间通过共同的利益、价值等来实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行为。
虚拟社区中的合作也非常常见,比如一些职业玩家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够完成游戏的任务,随之而来的是更好的游戏体验和更高的游戏收益等。
虚拟社区中的合作具有一些特征。
首先,虚拟社区中的成员主要是靠网络交流,而不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合作。
其次,虚拟社区中的合作主要依赖于虚拟社区提供的资源,比如游戏中的道具、任务等,社区管理员也需要加强监管,通过特定的规则来引导和促进合作。
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网商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对于自身丰富知识和提升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研究模型,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互动联系、共同愿景和信任等方面,对网商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网商是指持续运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负责人、商人、个体经营者和业务操作者[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商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商规模已经突破6500万人[2]。
近年来,网商之间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共享知识和经验的现象较为常见。
调研显示,60.6%的网商经常与其他网商共享知识和经验[2]。
参考徐小龙、王方华、Bieber等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理解[3~4],结合网商们的知识共享实践,本文所研究的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要指网商与网商之间在虚拟社区自愿传递和交流知识。
1 网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理论基础1.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最基本的模型是三方互惠决定模型,认为个人的行为、个体认知和其他因素,以及环境影响三者相互影响[5]。
其中,个体认知主要包括两部分: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
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身能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结果预期是个人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判断[6]。
自我效能被引入知识共享研究,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即知识共享自我效能,指个人对自身共享知识能力的肯定。
知识共享能力包括知识表达能力、知识交流能力等。
研究发现,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具有正向作用[7~8],一方面,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知识共享自我效能通过作用于结果预期对知识共享行为间接产生正向影响[9]。
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
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深化,虚拟社区作为网络空间中人们基于共同兴趣、目标或身份自发聚集、交流互动的数字化平台,其形态、功能与影响日益凸显,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虚拟社区的研究前沿进行探析,旨在揭示其在技术演进、用户行为、社会关系构建、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其对现实世界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理论进展与实践动态,为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现象、引导虚拟社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智慧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技术驱动的社区形态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虚拟社区的架构、交互方式与用户体验。
例如,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带动了沉浸式、多感官交互的3D虚拟社区的探索,而区块链技术则为构建去中心化、用户自主权强化的社区生态提供了可能。
研究前沿关注这些技术如何革新社区的功能边界、用户参与模式以及数据治理机制。
用户行为与心理研究的深化:在虚拟社区中,用户的行为模式、心理动机、身份认同、社会资本积累以及在线社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受到广泛关注。
前沿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心理学模型等方法,揭示线上社交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后果,如信息传播规律、网络舆情演化、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等问题,为提升用户福祉、优化社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社交网络效应与社会影响力研究:虚拟社区作为大规模社会化协作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其社交网络结构、信息扩散动力学、意见领袖作用、群体极化与共识形成等现象成为研究焦点。
前沿学者探究网络结构如何塑造信息流动与知识创新,以及个体和群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如何生成、传递与调控,以期理解并引导网络舆论走向,防范虚假信息传播与社会风险。
社区治理与法规政策应对:面对虚拟社区中涌现的新型挑战,如内容审核难题、隐私保护、版权争议、网络欺凌、算法公平性等,研究前沿积极探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社区治理机制与法规政策框架。
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研究初探
37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研究初探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KYXL2016077)。
作者简介:谢佳佳,安徽大学哲学系15级学生;陈栈,安徽大学哲学系14级学生;赵闪,安徽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研究。
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研究初探谢佳佳 陈栈 赵闪(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 合肥 230039)摘要:虚拟社区感是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
本研究以32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虚拟社区感的影响力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对虚拟社区的投入程度在虚拟社区感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 社区心理 虚拟社区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37-02社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兴起的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心理学的研究。
社区感的获得是社区心理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课题,国内学者对于社区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一、虚拟社区感的概念界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社区感的研究已逐渐扩大到依靠互联网搭建起来的虚拟社区上。
研究者发现即使虚拟社区与传统面对面交流与互动形式的社区差异很大,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仍然存在着与社区感相类似的感知和评价,即在虚拟社区环境下,社区感仍然存在。
虚拟社区感是虚拟社区成员所拥有的一种归属感,是成员对彼此、对整个社区都能够产生影响的一种感觉。
虚拟社区感是个体对某个特定社区产生的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成员们所拥有的成员感、影响力、沉浸感直接影响到社区成员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成员们的行为和整个社区的发展。
虚拟社区打破了以往人们面对面交流所受的时间同步性、物理接近性和空间凝聚力等限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如淘宝、豆瓣、QQ 群、微信群等都可归于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社区的兴起,知识共享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虚拟社区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流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共享自己知识和交流经验的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影响因素、困境和前景五个方面,探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一、定义虚拟社区是指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在线社交平台,旨在促进用户的交流、分享、讨论和学习。
而知识共享行为则是指在虚拟社区中,用户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等分享给他人、交流给他人,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的行为。
二、特点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交流的多样性。
虚拟社区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
2. 交流的实时性。
虚拟社区的交流是即时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社区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交流的匿名性。
虚拟社区中用户可以匿名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匿名性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 交流的群体性。
虚拟社区中用户可以和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这种群体性让学习和交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三、影响因素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1. 社区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的虚拟社区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文化和价值观会影响用户对知识共享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2. 知识质量和可信度。
虚拟社区中知识的质量和可信度会影响用户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信任和参与。
3. 社区规则和管理。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和管理,能够影响用户对知识共享行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权威认可和激励机制。
虚拟社区中的权威认可和激励机制,可以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和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四、困境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虽然有很多优点和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困境:1. 知识质量难以保证。
浅析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
了研究 . 虽然取得 了很大成绩 ,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 虚拟学习社区 的研究者也认识到 了不足 . 开始探索问题 的解决办法 。随着研究 的进 步深 入 , 虚拟学习社区 的理论基 础会更加完善 , 教育 学 、 心理学 、 社 会学等相关理论会进一步融人其中 ; 研究方法 、 方式也会多样 化; 更多 的人群 : 如教师 、 社会教育人员等会广泛的参 与进来 。 3 . 2 V L C交互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社 区成员之 间通过交互可以更好 的形成归属感 . 也能更好 的提高 学 习效率 。 在虚拟学 习社 区中, 交互研究会越来越得 到重视 。 知识 的构 建是在学习者与 同伴 、 学习资源和教师之 间的交互 中完成的 We b技 术发展 日 新月异 , 成员之间的交互更 加方便 . 体验越来越丰富 。总之 . V L C 交互研究会 随着虚拟学 习社 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操作交互 、 资 源交互 、 概念交互会进一步融合。 3 . 3 三维虚拟学习社 区时代 的到来 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框架基本上都是基于 B / S架构的 . 这 种二维的社区在交互 、 视觉呈现方 面等都存在着不足 随着 网络技术 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发展 . 三维虚拟社 区得到 了有效 的发展 三维 学习社 区采用虚拟现实 技术 . 在信息呈 现 、 交互环境等方 面有 独特的 优势 . 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和动机 3 . 4 移动虚拟学习社 区研究将会是一个新趋势 随着 无线通信技术 的快 速发展 . 无线 网络技术的成熟 . 移 动虚拟 学习社区随之出现和发展 移动虚拟学习社 区是通过移动学习方式而 建 立起来 的学习共 同体 它突破 了时空 的限制 . 人们可以不受地点时 间的限制 . 随时随地 的学 习; 在学 习和交流过程 中, 人们 可以有效的提 高学 习效 能. 增进友谊 。 随着技术的展 . 移动 虚拟学 习社区将会是虚拟
虚拟社区的影响
虚拟社区的影响:一个营销视角徐小龙2010-11-17摘要:虚拟社区改变了市场交换方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购物和交易平台,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消费者的讨价还价力量,增强了消费者的相互影响。
虚拟社区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信息源,也是一种有效的分销渠道,虚拟社区使企业歧视定价难度加大,并且直接影响企业的促销效果。
企业既要从战略上审视虚拟社区的价值,又要从战术上挖掘和利用虚拟社区的营销功能。
关键词:虚拟社区,消费者行为,企业营销,营销功能一、前言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以聊天室、公告栏为主要形式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迅速发展。
虚拟社区具有匿名性和互动性的交流特点,可以满足个性化的思想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而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网民,成为互联网上网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风云人物”的殊荣授予“YOU(你)”,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由“YOU(你)”所主导的虚拟社区时代。
近年来,我国虚拟社区的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网络社区中,39%成立于2009年,30 010成立于2008年,12. 6%成立于2007年,近三年成立的社区网站累计占社区网站总数的81.6%。
从门户到行业网站,从地区门户到个人站点,80%以上网站均拥有独立社区。
我国使用虚拟社区的网民不断增加。
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有31.5%的网民经常使用论坛和BBS等形式的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用户规模达到1.323亿人。
显然,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Armstrong和Hagel是最早关注虚拟社区商业性应用的学者,为了“让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企业家知道虚拟社区在联机市场上创造价值的能力”,他们在1996年出版了《网络利益》一书,声称“是讲述这种商业潜力的时候了”。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虚拟社区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虚拟社区行为研究虚拟社区行为研究: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探索在当今许多人日常生活中,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虚拟社区提供了人们分享信息、交流互动的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中。
针对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对于虚拟社区的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虚拟社区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虚拟社区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匿名性。
在虚拟社区中,用户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用化名来进行互动。
这种匿名性的存在对虚拟社区的发展和用户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相比真实身份的互动,匿名身份更容易引发用户之间的攻击行为。
匿名身份中的用户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敌对的行为,言辞更加激烈,并且更倾向于追随大多数人的意见。
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即在匿名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个体会更容易追随他人的行为和意见。
其次,虚拟社区中的用户也会受到媒体效应的影响。
这是指个体在虚拟社区中接收到的信息对其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对用户的认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当用户面临不同的信息来源时,他们更容易选择与自己原有观点相符的信息进行接纳,而对于相反的观点则存在认知偏见。
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滤气泡效应”,即个体会选择吸收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信息,形成一种信息筛选的过滤机制,从而加剧了意见的分歧。
此外,虚拟社区行为的研究也关注网络欺凌和道德行为。
网络欺凌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虚拟社区的匿名性使得网络欺凌行为更加容易发生。
研究发现,网络欺凌者可能产生一种“道德漂移”的现象。
所谓道德漂移是指人们在众人未作为的情况下,容易偏离常规道德标准。
在虚拟社区中,由于身份匿名,个体往往感受不到行为的道德约束,因此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或者道德破坏行为。
这对于虚拟社区的管理和用户行为的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社会心理学也关注虚拟社区中的群体动态。
研究表明,虚拟社区中的用户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内部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偏好。
虚拟社区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
虚拟社区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作者:徐小龙来源:《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年第11期在网络经济时代,谁抓住了虚拟社区中高速增长的消费者,谁就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那么,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的行为特点有哪些?虚拟社区如何影响网民的消费行为?2010年7月CNNIC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有31.5%的网民经常使用论坛和BBS等形式的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用户规模达到1.323亿人。
消费和购物话题已经成为网民在虚拟社区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分享购物经验和消费体验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利用虚拟社区以匿名的方式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互通信息,互动情感。
虚拟社区对人们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的过程中,虚拟社区将如何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呢?虚拟社区具有匿名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个性化的思想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成为网民传播言论的有效载体,为素不相识的网民进行社会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平台。
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的行为特征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的特有行为方式使得虚拟社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广泛而持久,其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以文本形式为主的开放式互动消费者在虚拟社区中的交流主要采用口头语和文本相结合的方式。
交流过程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参与,没有限制。
针对一个话题,参与者越多,越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文本形式互动留下的记录可以供任何消费者在任何时间浏览和阅读。
虚拟社区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持续的,凡是浏览过该交流记录和参与讨论过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种互动方式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效果。
2.以虚拟身份匿名地参与交流消费者一般都采用注册的虚拟身份参与,以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者之间并不了解彼此的真实身份、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等特征。
一个人甚至可能穿着“马甲”以多种身份出现。
在非面对面方式的交流中,互动者不受人的衣着打扮、面部表情、身材高矮或者胖瘦等可能形成个人好恶印象的因素的影响。
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_徐小龙
10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9卷第9期)第29卷第9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 l .29No .92007年9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Sep .2007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徐小龙,王方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收稿日期:2007-07-10作者简介:徐小龙(1971-),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方华(1947-),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虚拟社区的基本内涵,对虚拟社区与真实社区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虚拟社区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虚拟社区;真实社区;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7)09-0010-07一、虚拟社区的内涵 自虚拟社区产生以来,学者们就赋予它以不同的名称。
国外分别有“virtual comm unity ”、“online com munity ”、“electronic com munity ”、“cyberspace community ”、“co mputer -mediated comm unity ”和“Web com munity ”等名称,而我国则有“在线社区”、“网上社区”、“网络社区”、“虚拟社区”、“虚拟社群”等不同叫法。
国外有学者交替使用“online comm unity ”和“electro nic comm unity ”[1],或者“online com -m unity ”和“virtual com munity ”[2];而我国有学者把“虚拟社会”视同“虚拟社区”(陈劲松,2001),或者把“网上社区”等同于“虚拟社区”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外学者已开始趋同于采用虚拟社区研究先驱莱茵戈德(Rheing old )1993年率先提出的叫法(即“虚拟社区”)(参见表1)。
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研究
文章编号:1∞l一148X(2012l07—0039—07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研究徐小龙(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201209)摘要:本文以消费性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的研究假设.构建了多维动机模型,运用因予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受信息性动机、社交性动机、经济性动机、预期互惠动机、娱乐性动机和地位获取动机等维度的动机驱使。
其中信息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是最主要的动机。
关键词:消费者;虚拟社区;动机;因子分析中圈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BPearo(2004)在研究综合性虚拟社区时发现,成一,引富员参与的个体动机包括目标性价值、自我发现价虚拟社区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值、保持人际联络价值、社会强化价值和娱乐性价限制的交流平台。
根据交流话题,虚拟社区可分为值。
金立印(2007)以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对象。
消费性虚拟社区(virt ual c o m m u n i t i e s o f coesump-提出消费者参与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获取财务价值、tion)和非消费性虚拟社区。
前者以购物和消费社交价值、形象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
1铀话题为主要交流内容,参与者以消费者身份为主和W u(2007)研究了以政治话题为主的虚拟社体,后者基本上与购物和消费话题无关,参与者主区,发现成员出于民主和政治动机参与虚拟社区。
体不是出于消费或购物目的的消费者,而是广泛这些研究表明,成员参与虚拟社区的动机比较复意义的网民。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杂。
既然成员的参与动机因虚拟社区的性质不同。
商业价值的实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成那么,当他们作为消费者,参与消费性虚拟社区出员规模是虚拟社区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
虚拟社于哪些动机,这个问题对虚拟社区网站运营和利区商业价值的实现以消费者参与为前提忙]。
用虚拟社区开展深度营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
第10卷第4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0No14 2010年7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J ul12010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徐小龙(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1209)摘 要: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了虚拟社区商业价值的创造机理,揭示了虚拟社区商业模式困境的根源,提出了“基于社区营销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解决思路,构建了虚拟社区商业价值实现模型。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从根本上来源于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所产生的影响力。
保持一定的成员规模,是虚拟社区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策略为,虚拟社区为企业构建营销平台,提供深度营销机会,企业利用虚拟社区开展社区营销,虚拟社区分享企业所创造的营销价值。
关键词:虚拟社区;电子商务;商业价值中图分类号:F713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169(2010)0420106206 虚拟社区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并被IT业界广为推崇。
但如何挖掘其商业价值,获取投资回报,却成为虚拟社区经营的核心问题。
当前,我国IT业界对此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对于社区论坛从业者来说,尽管不愁流量,似乎也不缺少资金,但盈利模式单一和乏力的现状给整个行业的前途投下阴影”[1]。
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社区大会上,“社区网站的商业价值发现”成为重要讨论主题之一。
可见,虚拟社区商业价值实现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一、虚拟社区商业模式的困境根源(一)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形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虚拟社区通过收取会员费、内容服务费、广告费、交易费及向外部厂商出售成员资料获得收益[2](P24)。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服务价值、广告价值和交易价值(如图1所示)。
商业价值服务价值:会员费、内容服务费广告价值:广告费交易价值:交易信息费、交易佣金图1 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形式服务价值是虚拟社区为成员提供了某种差异化的服务而获得的收益,包括会员费和内容服务费。
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社区研究
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社区研究当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想法和感情。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今天的社群已经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虚拟社区汇集了一群兴趣相投的人,他们可以在社区内自由交换信息并且表达想法。
这个现象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得益于人们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望。
虚拟社区是什么?虚拟社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社区,汇集了一群兴趣相投的人,他们可以在社区内自由交换信息、交流并且表达想法。
虚拟社区唯一的要求就是用户必须具备一台联网的设备。
虚拟社区常见的形式包括游戏社区、论坛、QQ群等等,它们都集合了互联网内的用户,并且提供了这些用户便捷的沟通途径。
虚拟社区通过将用户分成不同的小组,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信仰、喜好和生活方式,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群之中。
互联网技术与虚拟社区的关系虚拟社区的诞生和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对于社区内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准确。
通过数千万和数亿的用户,虚拟社区可以汇集更加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从而反馈到我们自身的生活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社区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虚拟社区的优点虚拟社区作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具有着众多优点。
首先,虚拟社区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虚拟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自由的空间比现实更加广阔,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集体讨论,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达成一种共识。
其次,虚拟社区提供了更丰富、更有趣的互动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到网络的乐趣。
虚拟社区中的很多平台都提供有趣的小游戏和互动环节,这些互动往往可以让人们更加我行我素地表达自己。
这种自由的氛围可以让大家更加尊重对方,更加理解对方的想法。
再次,虚拟社区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身边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互联网技术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且让我们能够进一步地了解身边的不同文化。
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杭州市智能小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杭州市智能小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虚拟社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也可带来很多便利和乐趣。
而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之一,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对于理解城市的运行规律和完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小区成为了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新形式。
智能小区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并且也可以带来更加高效的管理。
杭州市作为一个典型的智能城市,智能小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因此,以杭州市智能小区为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杭州市智能小区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虚拟社区的概念和特点,探究虚拟社区对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2. 分析智能小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探究智能小区的特点和功能,并分析智能小区如何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3. 探究虚拟社区对智能小区居住空间的影响,包括虚拟社区对智能小区居民社交、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影响;4. 探究虚拟社区对智能小区管理的影响,包括虚拟社区在智能小区安全、保洁、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已有的关于虚拟社区和智能小区的研究成果。
其次,选取杭州市的智能小区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分析虚拟社区对智能小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智能小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和虚拟社区的使用情况,探究虚拟社区对智能小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程度。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运行规律和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态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一种对等社区网络多层次可靠访问控制机制
一种对等社区网络多层次可靠访问控制机制徐小龙;窦孝晨【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年(卷),期】2011(21)4【摘要】在P2P计算环境中进行资源的可靠共享需要解决分散于各个节点上的资源的访问控制问题.当前的各种访问控制模型及策略不能很好地适用于P2P计算环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等社区网络的多层次可靠访问控制机制,可根据节点间关系、资源类别和自身当前策略等因素来灵活设置符合当前需要的访问权限,从而更可靠地实现P2P计算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详细描述了对等社区网络多层次可靠访问控制机制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实验系统.文中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更加可靠的P2P软件平台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Sharing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 in P2P computing environment reliably, the issue of access control needs to be solved firstly,because the current access control models and strategies are not well applied to P2P computing environment.A new multi-level secure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is proposed for P2P community networks, which can set required access rights, according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des, resource types and peer' s own strategy, etc. , the multi-level secure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helps to share resources fully. Describe the architecture, function modules, workflow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system of this mechanism. The study result of this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designing more reliable P2P software platforms and applications.【总页数】4页(P44-47)【作者】徐小龙;窦孝晨【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相关文献】1.一种面向云存储的动态授权访问控制机制 [J], 王晶;黄传河;王金海2.一种多层次特权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J], 沈晴霓;卿斯汉;李丽萍3.一种面向发布订阅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 [J], 王启旭;丁哲;陈大江;秦臻;秦志光4.一种新型在线社交网络协作访问控制机制 [J], 李航;闫庆祥;殷守林;赵楚5.一种独立于系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J], 何晓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9卷第9期)第29卷第9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 l .29No .92007年9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Sep .2007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徐小龙,王方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收稿日期:2007-07-10作者简介:徐小龙(1971-),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方华(1947-),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虚拟社区的基本内涵,对虚拟社区与真实社区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虚拟社区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虚拟社区;真实社区;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7)09-0010-07一、虚拟社区的内涵 自虚拟社区产生以来,学者们就赋予它以不同的名称。
国外分别有“virtual comm unity ”、“online com munity ”、“electronic com munity ”、“cyberspace community ”、“co mputer -mediated comm unity ”和“Web com munity ”等名称,而我国则有“在线社区”、“网上社区”、“网络社区”、“虚拟社区”、“虚拟社群”等不同叫法。
国外有学者交替使用“online comm unity ”和“electro nic comm unity ”[1],或者“online com -m unity ”和“virtual com munity ”[2];而我国有学者把“虚拟社会”视同“虚拟社区”(陈劲松,2001),或者把“网上社区”等同于“虚拟社区”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外学者已开始趋同于采用虚拟社区研究先驱莱茵戈德(Rheing old )1993年率先提出的叫法(即“虚拟社区”)(参见表1)。
表1虚拟社区的定义研究视角研究者定义社会学Rheingo ld (1994)一群通过计算机公告栏和网络交谈和交流思想、可能相互见面也可能不见面的人,经常在电脑空间里相遇而形成的文化集合Bag ozzi 和Dholakia (2002)群体主要通过不断交流的过程形成并维持的可调节社会空间Plant (2004)在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兴趣领域,通过电子媒介暂时或永久地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的各种群体或组织管理学Hag el Ⅲ和A rmstro ng (1997)具有共同兴趣和需要的人在网络上聚集而成的群体Schube rt (1999)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的个人或组织在共享的语义空间里通过电子媒体交流而形成的联合体Williams 和Co thr el (2000)具有共同兴趣的多个对多个在线相互交流的群体P reece (2001)人们为了获取和提供信息或支持,为了学习或寻找陪伴而聚集在一起的虚拟社交空间Ko h 和K im (2003)以网络空间交流为主的具有相同兴趣或目标的群体Gupta 和K im (2004)素不相识而有相似目的的人以网络空间互动沟通为主要手段建立关系、分享知识、享受乐趣或进行经济交易而形成的群体情报学Lee 等(2002)一种得到技术支持,以参与者交流和互动为中心建立关系的网络空间经济学Balasubramanian 和M ahajan (2001)具有下列特征的任何组织:(1)一群人;(2)成员理性;(3)不见面交流;(4)进行社会交往;(5)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交流 资料来源:根据本文参考文献[3]~[11]整理。
在学者们给“社区”下定义的时候,人类社会还处在工业技术时代,尚未进入信息技术时代,而虚拟社区也还没有问世。
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虚拟社区中的群体是一种关系群体,不同于传统社区见面接触而形成的群体。
虚拟社区是人们形成和维持社会和经济关系的虚拟空间。
关系是指虚拟社区成员结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成员关系。
虚拟社区围绕诸如娱乐、幻想、信息和知识共享、建立关系和交易之类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目标而形成。
虚拟社区是一个跨学科概念,上述研究者分别从不同学科出发界定了虚拟社区的定义。
视角不同,对虚拟社区的理解也不同。
根据上述研究者的定义和理解,我们不难归纳出构成虚拟社区的关键要素(参见表2)。
表2虚拟社区的构成要素研究者群体关系相互交流网络空间共同目标政策文化/价值观Rheing o ld(1994)√√√√Hag elⅢ和A rmstro ng(1997)√√√Schube rt(1999)√√√√√Williams和Cothrel(2000)√√√√Preece(2001)√√√√Balasubramanian和M ahajan(2001)√√√Lee等(2002)√√√√Bag ozzi和Dholakia(2002)√√√Ko h和Kim(2003)√√√√G upta和Kim(2004)√√√√√Plant(2004)√√√√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从表2看,虚拟社区的关键要素是群体、相互交流、网络空间和共同目标。
虚拟社区是一种群体关系,可以是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或者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群体关系是通过群体成员相互交流来形成和维系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结构。
虚拟社区存在于网络空间,网络是虚拟社区的载体,没有网络就无所谓虚拟社区。
群体必须依靠某种联系纽带来维系相互间的关系,这个纽带就是共同的目标。
人们加入虚拟社区是受共同目标的驱使,而共同目标可以是追求某种情感、兴趣或者利益。
由此,我们给虚拟社区定义如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网络空间中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关系总和。
虚拟社区与虚拟团队、网络化社区是不同的概念。
虚拟社区与虚拟团队虽然都存在于网络空间中,但虚拟团队一般是组织为了攻克某个难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有意识成立的,目标一旦实现,虚拟团队就会解散;而虚拟社区是人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自愿参与并形成的不同群体,关系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
网络化社区则是指安装了网络信息系统的传统社区,传统社区的成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相互交流,开展社区活动,网络化能提高传统社区的互动性,但不能改变传统社区的真实性质。
二、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与分类 关于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综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虚拟社区不同于传统社区最明显的特征是:(1)虚拟性。
虚拟社区成员一般都是采用匿名虚拟的身份,隐瞒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特征,而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虚拟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扮演着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角色,甚至是相反的角色。
虚拟性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凡是缺乏虚拟性的社区都不是虚拟社区。
(2)非地域性。
这里的非地域性有两层意思。
一是社区成员的来源是跨地域的,他们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二是他们聚集在某个网络空间进行交流,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
(3)非时间性。
虚拟社区中的文本交流方式克服了传统社区交流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性。
任何地点的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聚集在网络空1 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1间,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不间断的交流。
而且,交流可通过交流形成的文本不断延续下去。
(4)开放性。
任何对虚拟社区某个主题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社区,不受任何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自由加入或者退出虚拟社区。
学者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虚拟社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A rm stro ng和H agel III(1996)按社区成员的目的将虚拟社区分为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幻想社区和关系社区四种。
[1]交易社区主要旨在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并传递交易信息。
兴趣社区聚集相同兴趣的参与者就专门的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
幻想社区的成员为了某种幻想而聚集在一起。
而关系社区为具有一定生活经历的成员提供了进行深入联系的平台。
这四种社区并不互相排斥,一种社区可以满足多种需要。
Schubert和Ginsburg(2000)认为,可以从两个视角对虚拟社区进行分类。
[5]从虚拟社区的目的来看,虚拟社区都是由共同的兴趣促成的,是一种兴趣社区。
根据不同的兴趣,虚拟社区可以分为闲暇社区、研究社区和企业社区,业余爱好社区、关系社区和幻想社区都属于闲暇社区;而商务社区、交易社区和电子商店则属于企业社区。
从虚拟社区的承载媒体来看,虚拟社区是一种网状社区,使用互联网交流的互联网社区只是网状社区的一种形式。
Plant(2004)按营利性、开放性和管制程度三个维度把虚拟社区分为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非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非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以及营利性管制空间与非营利性管制空间交叠的社区。
[12]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对任何遵守社区管理规定的个人和团体开放,社区提供商对社区实施管制,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数据和信息被未经许可的外部人侵犯,提供聊天室、即时通信和子社区建设等服务,并按其商业模式对用户收费,eBay的拍卖社区即属此类。
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由利用网络开展B2B交易的组织建立,社区成员由具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组成,以保持成员间的快速反应能力、高度柔性和密切合作。
非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教育社区、医疗保健社区及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建立的对所有人开放的虚拟社区。
非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对无关的个人和组织开放,主要用于成员交流私人数据和信息,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的社区,参与者都是参与联盟项目的大学和联邦政府部门。
营利性管制空间与非营利性管制空间交叠的社区是指一个社区存在交叠的两个管制空间,一个空间只属于相关成员,另一个空间向公众开放。
Dho lakia等(2004)把虚拟社区分为网络型(netw o rk-based)虚拟社区和群体型(small g roup-based)虚拟社区。
[13]网络型虚拟社区是指以结构化、相对松散和动态的关系网络为基础,参与者具有共同关注焦点、地理上分散的专门化社区;群体型虚拟社区由具有密切关系的个体组成,各个体为了实现一系列共同构想的目标和维持现有关系而结成群体在线进行交流。
群体型虚拟社区与网络型虚拟社区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成员在加盟社区前互相认识,甚至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随着同一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和交流的深入,网络型虚拟社区可以演化成群体型虚拟社区。
Li按照互动是否同步将虚拟社区分为同步虚拟社区和异步虚拟社区。
[14]同步虚拟社区包括新闻组、邮件列表和公告栏;而异步虚拟社区则包括聊天室、网络游戏和聊天软件(如M SN和ICQ)。
表3虚拟社区分类研究者分类依据虚拟社区类型A r mstro ng和H agel III(1996)成员目的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幻想社区和关系社区Schuber t和Ginsburg(2000)兴趣闲暇社区(业余爱好社区、关系社区和幻想社区)、研究社区和企业社区(商务社区、交易社区和电子商店)P lant(2004)营利、开放、管制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非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非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营利性管制空间与非营利性管制空间交叠的社区Dho lakia等(2004)成员关系网络型虚拟社区和群体型虚拟社区Li(2004)互动时间同步虚拟社区和异步虚拟社区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