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文以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描述了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教育的一些弊端。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童趣,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 教育效果:学生的被动接受与主动探索。
④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关键词和短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如用图标表示百草园的乐事和三味书屋的枯燥。
- 用色彩突出主题和重点,如用蓝色表示自由和快乐,用红色表示束缚和枯燥。
-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主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基本概念、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以及景物描写的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和景物描写的手法。对于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通用2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通用2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
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
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
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
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2我家前面原来有一大片旧的房宅,早已经没了人住,却迟迟未拆。
只有地上的路没有了,换上了一片泥土。
这么大一片空地上,也只有这么三五座小平房而已。
现在早已拆除,换上了一片高大的楼房。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泥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旧宅的有趣,土地的宽广,也不必说蟋蟀的琴声,夏蝉的鸣叫。
单是土地中的一些杂草,就有无限趣味。
白天里,那些草贪婪地不断地吸收着天地精华,吸收着仅仅属于它们的阳光和雨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3
(1)百草园是童年鲁迅心灵的家园,长大后的鲁迅在字里行 间重拾的是孩童的天性,因此百草园里有: A .热爱自然 的本性; B .探索、冒险的勇气; C .渴寻神秘而又陷入 惊惧的矛盾心理; D .认真尝试、虚心求教的朴实和单纯。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我读到的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谈 谈你的依据。备选词语:快乐 严谨 勤奋 枯燥 严厉 荒诞 我选的词是: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题目、理清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在百草园游 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 二 部 分 ( 第 9—24 段 ) : 回 忆 在 三 味 书 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初读课文
【作者名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我读到的是(A)。喜欢、细 心观察,才能用如此真挚的情感来形容它们。
我读到的是(C)。因为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小鲁迅不敢看 墙上,却又希望得到一盒飞蜈蚣,而且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
(2)我选的词是:快乐 因为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 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玩耍, 被发现后回屋受罚,趁老师读书入迷"做戏""画画儿"等细节描 写,传递的是与成年人渐行渐远的单纯的快乐。
[示例一] ①不合常理处:作者用了含义相反的词。"确凿"是不容置疑的肯定, "似乎"却是含糊、犹疑的判断。 合乎情理处:"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写实,和后文的"荒园"相呼应, 是成年人的视角;"似乎只有一些野草"是写实,更是写意,在童年鲁 迅的观察与感觉中,野草丛里还有别的生命,别的乐趣。 [示例二] ②不合常理处:" Ade "一词是德语,这显然不是小鲁迅能喊出的, 而是作者以成年鲁迅的身份强势介人童年语境。 合乎情理处:文章写的是回忆,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未必完全就是当时 真实的生活,用德语既是情感爆发的"口不择言",也使笔下的文字轻 松、有趣、舒展、自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2023最新-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3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本文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连上)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
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屏显第9段探究:这一段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为什么?提示:1、注意文段中两组句子的形式和内容。
“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排比句,猜测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时回顾百草园中种种儿戏,推进情感,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第2段中找一个词概括该段内容给作者的
感受。
无限乐趣
②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 景物?作者如何将这些景物联系在一起? 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
dǐng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Liǎn dòu
jué
pǒ
敛
窦
厥
叵
初步感知
1、你从题目上了解了哪些信息?
1)文章按空间变换为顺序进行记叙。 2)本文记叙了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 屋。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 屋”两部分各落在哪些段落?
一、(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单是 就有
油蛉
低唱
蟋蟀 蜈蚣 斑蝥
翻 按
弹琴 声音
拍
动 物
喷 动作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拔 摘
缠络
像莲房 臃肿 像小球
形状
又酸又甜 味道
中
间
结
合
叙
写
人
的
植 物
活 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整体 写作顺序
“单是……”
︷局部
先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9)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10-24)
后园觅乐 读书之乐 见机找乐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木莲
黄蜂
桑葚
3、“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 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2)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3)共性:都是静物。
4、“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 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1)鸣蝉、黄蜂、叫天子。
(2)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 (3)共性:都是动物。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 9)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 (10—尾)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8):叙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美好:百草园的景物美。 神奇:美女蛇故事。 有趣:冬天雪地捕鸟。
7、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 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 乐趣,表现出儿童的好奇、 天真、求知的心理特征。
8、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 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9、找出第7段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 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
撒、系、牵、看、拉”
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 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 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 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10、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 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 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 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鲁迅
资料链接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重点】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
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主旨探究
本文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 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 趣;一个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 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4.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明确】①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②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 去,拗过去”。③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 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 他的态度如何?
二 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或听音频朗诵),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扫清字词障碍。 3.请学生说说听读后的感受。 4.自由朗读课文,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写三味书屋的情形。
三 精读研习(百草园的生活)
1.自由朗读第1—8段,请以“一个____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这几 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如“一个金色的童年”“一个快乐的童 年”……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是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齐读第1段,说说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 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
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B.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C.作者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所以对他很尊敬。
D.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确凿”使用矛盾,是因为当时白话文文字不规范。
【答案】D【解析】“似乎”“确凿”看起来矛盾。
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作者是在晚年时回忆童年的事,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似乎”表现作者记忆的模糊,“确凿”表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深刻。
故D项错误。
2.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B.系放牵拉支罩C.支撤牵拉支罩D.支撒系牵拉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的掌握,这是鲁迅的一段话,词语搭配要结合语境,选好后再通过短文,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查字典有误的是组序号字应查部首笔画应查音序字母音节A觅4M miB凿业7Z zaoC鼎目7D dingD罕3H han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部首、笔画、音序、音节认知的能力。
D、罕,笔画:7画。
4.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A、斑蝥。
C、绣像。
D、质朴。
5.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故事时候晚间古庙B.长妈妈院子里读书人纳凉C.先前曾经院子人D.听到用功我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词性的认知能力。
七上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七上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主题涉及到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人生观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得到的启示来谈谈这个主题。
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主人公小园悟出了“以百草为家”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开放的心态,欣赏和包容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这样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百草园的启示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百草园的含义。
百草园不仅是小园绘画的题材,更是一种人生观。
百草园中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它们各自独立,但是它们又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告诉我们,要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让不同的人生共同构成美丽的世界。
这种包容与尊重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三、三味书屋的启示在文章中,我们看到小园最终建起了三味书屋。
在这个书屋里,小园收藏了很多书籍和文房四宝,也有自己的作品。
这个书屋不仅是小园的学习和创作空间,更是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的展示。
对我们来说,三味书屋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学习,通过创作表达,通过共享交流,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也呼应了文中“以百草为家”的人生态度,即通过学习和表达来给自己找一个温暖的家。
四、对于中学生的启发在中学阶段,学习是主要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态度。
从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学到包容与尊重的精神,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人和事。
我们还可以学到用心去读书,用心去创作,用心去表达。
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个人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寓言故事,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⑤那会儿,我特别喜欢在操场上写字和画画。先用削铅笔的小刀 在泥地上画一堆方格,再随手捡一截小木棍,一笔一画地在格子里写 刚学过的生字;或者画一只麻雀、一只长尾巴的小松鼠。认真、专注、 兴致勃勃,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⑥雨后的操场会变得松软,野花野草也被洗得更加水灵。赶上周 末,我会借口去捡蘑菇而跑到操场。然后,独自面对大大的操场,像 一个设计师般聚精会神地思考,琢磨着该在哪里画座村庄,在哪里安 排房屋、石桥、小溪、柳树、打谷场和麦秸垛……构好蓝图,便开始 动手创作,拿一把捡来的粗细不均的木棍,调换着“建”房屋。
“低唱”、蟋蟀的“弹琴”,突出它们叫声的和谐悦耳;从味觉的角度描
写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又酸又甜”,突出其独特的滋味C.。
但到了冬天,百草园则显得人声鼎沸,鲁迅只能在鸟雀们无处觅食的
时候抓一只鸟,聊以慰jièD.。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或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wā cuān 宵
⑦等到耐心画好村口那棵老柳树,画美了小石桥,还有流淌的溪 水和几缕上升的炊烟,墙根儿里草间的那些小蘑菇也正好长成了堆 儿……我肆意地涂抹着自己的想象,湿湿的泥地如一块上好的画布, 将我欢喜的画作妥妥地收藏。
⑧当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可爱的家乡》,我刚写下标题,后面的 句子,便仿佛在脑海里存储了许久的泉水听到了流淌的召唤,倾泻而 出,只一会儿工夫,已流成一条欢快的文字小溪。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_不__能__。__“__窜___”__字__写__出___了__叫__天__子__飞___的__速__度__之___快__,__行__动__之___突__然__。__“___飞”字 _则__无__法__表__达___出__这__种__意__思。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一句 三
“不知道”
个字,表明了去三
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
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
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
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
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
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
情。
。
预习提示
1、阅读“三味书屋”部分,划出文章描 写三味书屋环境和描写先生的语句。
小组讨论第二节:
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 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 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整体 写作顺序
“单是……”
︷局部
先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后植物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3、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
你说我说: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哪些地 方应该改革?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 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 心理,同时也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 建教育表示不满。
百草园的景物 美 女 蛇 故 事
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 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
园 听乐闻:美女 增添神秘色彩
蛇的故事
赏乐事: 拍雪人
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 围绕着一个“乐” 字——乐于观察百草 园的景物,乐于听美 女蛇的故事,乐衷捕 鸟活动,表现了儿童 热爱大自然,喜欢自 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资料图片,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
2.对百草园景物多角度描写以及百草园生活的描述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给学生出示“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皂荚树的图片。
(出示课件1、2、3)教师:(出示课件4)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年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示课件5)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7)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学习的乐趣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ân)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lào)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敛.(liǎn)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窦.(dîu) 厥.土(juã) 拗.(ǎo)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 盔.甲(kuī)锡箔..(xī bï)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拗:弯曲,弯转。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
轻捷:轻快,敏捷。
相宜:适宜。
方正:正派。
博学:学问丰富。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敛:收拢,收缩。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沸,水开。
系:打结。
消释:溶解。
长吟:长声鸣叫。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交流点拨】(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其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深层探究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交流点拨】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是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时候的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时候的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四、板书设计赏美好景物百草园“乐园”听神奇传说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捕雪地之鸟询问怪哉后园玩耍三味书屋批判封建教育师生读书课中偷乐五、拓展延伸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
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交流】小时候,我们干过许多“傻”事、“蠢”事、好笑的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记得有一年的春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风筝,十分漂亮,我爱不释手。
风筝成长方形,上面画着一只凤凰,翩翩起舞,姿态十分优雅。
我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拿着风筝来到公园放。
进入公园,来到了一个宽阔的草坪上,我迫不及待地在风筝上固定好绳线,开始放风筝。
我一手托着风筝,另一手握着风筝线。
我向前方奋力地一跑,风筝直飞向天空。
风筝越飞越高,我停下了脚步,心里像夏日的冰淇淋一样,甜滋滋的。
突然,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越过,顿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丝灵感,心想:飞机从机场飞走后,绕了世界一圈,又会飞回来的。
那风筝呢?风筝飞走了以后,会不会再飞回来呢?我趁妈妈一不注意,拿出剪刀“咔嚓”一声,把风筝一剪剪断了。
风筝随着风越飞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等了好久。
咦?风筝怎么还没有飞回来?我哭丧着脸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妈妈说了一遍。
妈妈听了,哭笑不得,说:“飞机是有人驾驶的,行动才能来去自如,可风筝……”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五年了,但我时时会想起来,每次都会捧腹大笑。
这件快乐的事,也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了解和不认识的事,不要莽撞的去做。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分析人物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
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
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交流点拨】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
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反映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而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二)语言品析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交流点拨】“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画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3.仔细阅读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话,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
【交流点拨】“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再如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昆虫鸣声的悦耳。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