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案 长春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

2. 讲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包括邹忌和齐王的背景信息。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章:故事讲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教学活动:1.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详细讲解故事情节,注意强调故事的细节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探讨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 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第四章:寓意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反思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反思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教学内容:1. 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进行拓展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和启示。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来设喻,从而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2、邹忌运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学生展示,师补充)《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八年级语文上册1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

18.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观点的方式。

教学重点文中显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情形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可完成。

教学方式启发式提问法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看过《封神榜》的确信明白,在殷商时期,有一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如此凄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可是,各朝各代仍有很多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期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如此一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请大伙儿把讲义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着重号内容板书)二.相关知识介绍1.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式委婉地劝戒。

纳是同意、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确实是邹忌委婉地劝戒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

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纪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明白得其内容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进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zhāo 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áo 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áo 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古义是两个词:土地址圆修修建(动词)地址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以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4.句式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低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1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长版

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1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长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窥镜而自视”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学会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期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学习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总结学习心得。

3. 深入了解课文背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案例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案例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设计案例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领会课文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讽谏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讽谏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讽谏技巧训练(1)教师给出讽谏情景,学生运用所学讽谏技巧进行表演。

(2)教师点评学生表演,引导学生掌握讽谏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讽谏与纳谏的文章。

3. 深入了解古代讽谏文化,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案西闫一中周伟云教学目标:1、巩固重点词句;2、学习邹忌设喻进谏的技巧;3、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

学习重点:1、文言知识2、类比推理和设喻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万里。

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温故知新1、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的,共策,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与《史记》和《左传》比较一下)2、词语通(1)一字多义朝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孰吾孰与徐公美谁,哪一个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通假字)(2)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3)解释下列斜体字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闻寡人之耳者()④、王之蔽甚矣()3、重点句子翻译: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学——展(一)独学——展示你从课文题目里得到了哪些信息?1、课文的内容是写邹忌向齐王进谏,齐王采纳了谏言。

2、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邹忌和齐王。

3、邹忌是采用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让齐王接受了谏言的。

(二)对学————展示自读课文,找找课文故事情节的六个“三”。

同桌交流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归纳: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三)群学————展示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2、邹忌是怎样劝谏齐威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全文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7.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7.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2).doc

一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人们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既能达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婉言劝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

这位智者就是邹忌,同学们打开书第17课,让我们一起去拜访邹忌。

二、解释文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几件事?如何解释“讽”和“谏”?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其中,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通过积累中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策》由谁整理的?——刘向。

哪个时代?——西汉。

内容包括哪些?——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哪些成语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查字典积累它的含义。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是什么?——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三、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2017长春版八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word教案

2017长春版八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word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云峰中学吴志武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落实本文的字文句,掌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二、朗诵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委婉劝说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二、培育学生委婉劝说他人的能力。

教学方式:练习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检查文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题目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一、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式委婉地劝戒。

二、谏,这里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本文,说一说如何朗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诵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一、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二、邹忌是如何成功说服齐王的?3、讨论:邹忌和齐王别离是个如何的人?为何?四、拓展延伸提问:邹忌的劝说方式对咱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迪?五、学一学劝说语境1: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假设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窗写给自己的信,假设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钟爱狩猎,超级喜欢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妥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公堂,如何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二。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九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九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2)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3) 威王除蔽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4)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2)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王之蔽甚矣
威王除蔽----三赏三变
面刺→上赏
三 上书→中赏
赏 谤讥→下赏
令 初 下→ 门庭若市
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变 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
燕 赵 四国 韩 朝于齐 战胜于朝廷 魏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 讽 齐王 纳 谏
讽: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 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
纳: 接受。 谏: 臣子向国君提意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 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与徐公孰美?
我确实不如徐公美,为什么我的 妻、妾、客都说我比徐公美呢?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3) 威王除蔽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4)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比美---忌三思
问妻:“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穿山河学校童中英【教学目标】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了解类比的特点。

2、通过人物形象特点,领悟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唐太宗的名言导入。

二、温故而知新:复习一下本课的基本知识。

三、解题。

四、品读课文1、邹忌讽齐王,是从哪一自然段开始的呢?那第一自然段又写什么?(多媒体:邹忌比美)他问了哪几个人,他们各自是怎样回答的呢?这三句话有什么区别没有?(从句式上进行分析)……感叹+反问感叹陈述那么,结合三人的身份,哪位同学说一说,妻子会用什么语气来回答邹忌呢?(学生答)2、邹忌是一位政治家,三个人的回答,语气差别很大,这也就更加引发了他的思考。

那么,他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赞美的?(学生答)邹忌并没有沉醉于他们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

3、他由家事想到了国事,齐王也受到了蒙蔽。

他又该怎样去劝谏齐王呢?4、先请所有的男同学当一回能言善辩的邹忌,看看你们的朗诵是不是一样也够打动齐王呢?(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5、问:邹忌是怎样劝谏齐王呢?(学生答)从自己身边三个人回答联想到齐王身边人。

6、重难点突破:类比推理。

先从自己的家事说起,由我在家里,我的妻子偏爱我,使我受到了蒙蔽;那齐王呢,齐王在宫里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您的,那您一定也受到了蒙蔽。

同样,由妾联想到了什么?那由客联想到了什么呢?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板书:邹忌由自己受到了蒙蔽,想到齐王受到了蒙蔽,但是不好直说,或是不敢说,而是采用一种委婉的形式说出来,这种说理的方法我们叫----类比推理。

(多媒体:类比推理的定义)7、大家觉得邹忌讲得好不好啊?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这种方法好呢?①“善”,那么,齐王发布命令时的语气如何呢?②马上采取了措施三赏三变③最终的结果呢?(多媒体)五、拓展:谈谈你从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多角度)六、背诵文章(多媒体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
与方

1、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教材分析教学
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
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
纳谏》。

重点要关注实词和虚词的使
用。

探疑互动
一、(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生使用工具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
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
(二)词类活用:(三)一词多义见。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学生交流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学生查找小组讨论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
(四)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
齐王纳谏》早晨(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
葛亮:《出师表》确实、的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
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学生交流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
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解疑归类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
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
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
定句式。

“与……孰”是由“孰与”
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
表比较。

“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
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
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
“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查疑落实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
“门可罗雀”区别)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宾语前置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