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完整版试题
6年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6年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689e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0.png)
6年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一、试题部分。
1. 计算:(1)/(1×2)+(1)/(2×3)+(1)/(3×4)+·s+(1)/(99×100)- 解析:根据分数的裂项公式,(1)/(n(n + 1))=(1)/(n)-(1)/(n + 1)。
- 原式=(1-(1)/(2))+((1)/(2)-(1)/(3))+((1)/(3)-(1)/(4))+·s+((1)/(99)-(1)/(100))- 可以发现中间项都可以消去,最后得到1-(1)/(100)=(99)/(100)。
2.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π取3.14)- 解析:圆柱侧面积公式为S = 2π rh。
- 已知r = 2厘米,h = 5厘米,π=3.14。
- 则侧面积S = 2×3.14×2×5 = 62.8平方厘米。
3. 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1,这个分数等于(1)/(2);如果分母加1,这个分数等于(1)/(3),求这个分数。
- 解析:设这个分数的分子为x,分母为y。
-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x + 1)/(y)=(1)/(2) (x)/(y+1)=(1)/(3)- 由第一个方程可得y = 2(x + 1),代入第二个方程得(x)/(2(x +1)+1)=(1)/(3)。
- 即(x)/(2x+3)=(1)/(3),3x=2x + 3,解得x = 3。
- 把x = 3代入y = 2(x + 1)得y = 8,所以这个分数是(3)/(8)。
4. 把100个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人至少分1个,且每人分的个数不同,那么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解析:要使小朋友最多,那么从1开始分,依次增加个数。
- 设最多有n个小朋友,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n(n + 1))/(2)。
- 当n = 13时,S_13=(13×(13 + 1))/(2)=91;当n = 14时,S_14=(14×(14 + 1))/(2)=105。
IMO历届试题
![IMO历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cd9ad85022aaea998f0f84.png)
IMO历届试题2010年第51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试题及答案1.△ABC的内心为I,三角形内一点P满足∠PBA+∠PCA=∠PBC+∠PCB.求证,AP ≥AI,而且等号当且仅当P=I时成立.证:∠PBC+∠PCB= 12(∠ABC+∠ACB)=∠IBC+∠ICB,故∠PBI=∠PCI,从而P,B,C,I四点共圆.但由内外角平分线相垂直知B,C,I与BC 边上的旁切圆心T 共圆,且IT是这个圆的直径,IT的中点O为圆心.由于A,I,T共线(∠BAC的平分线),且P在圆周上,AP+PO≥AO=AI+IO,PO=IO,故AP≥AI.等号当且仅当P为线段AO与圆周的交点即P=I时成立.2.正2006 边形P 的一条对角线称为好的,如果它的两端点将P 的边界分成的两部分各含P的奇数条边.P的边也是好的.设P被不在P的内部相交的2003 条对角线剖分为三角形.试求这种剖分图中有两条边为好的等腰三角形个数的最大值.解:对于剖分图中的任一三角形ABC,P的边界被A,B,C分为3段,A-B段所含P 的边数记作m(AB).由于m(AB)+ m(BC)+ m(CA)=2006,故等腰三角形若有两条好边,它们必是两腰.称这样的等腰三角形为好三角形.考虑任一好三角形ABC(AB=AC).A-B 段上若有别的好三角形,其两腰所截下的P 的边数为偶数.由于剖分图中的三角形互不交叉,而A-B 段上P 的边数为奇数,故A-B 段上必有P的一边α不属于更小的腰段,同理A-C段上也有P的一边β不属于更小的腰段,令△ABC 对应于{α,β}.由上述取法,两个不同的好三角形对应的二元集无公共元,因此好三角形不多于20062=1003 个.设P=A1A2…A2006,用对角线A1A2k+1(1≤k≤1002)及A2k+1A2k+3(1≤k≤1001)所作的剖分图恰有1003 个好三角形.因此,好三角形个数的最大值是1003.3.求最小实数M ,使得对一切实数 a ,b ,c 都成立不等式2222222222|()()()|()ab a b bc b c ca c a M a b c -+-+-++≤解:222222()()()ab a b bc b c ca c a -+-+-()()()()a b b c c a a b c =----++.设a b x b c y c a z a b c s -=-=-=++=,,,,则22222221()3a b c x y z s ++=+++.原不等式成为22222()9||(0)M x y z s xyzs x y z +++++=≥.x y z ,,中两个同号而与另一个反号.不妨设 x y ,≥0.则2221||()2z x y x y x y =+++,≥,2()4x y xy +≥.于是由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222222223()(())2x y z s x y s +++++≥=22222111(()()())222x y x y x y s ++++++6223414())42()||162||8x y s x y s xyzs +=+≥(≥即9232M =时原不等式成立.等号在21s x y ===,,2z =-,即::(23):2:(23)a b c =+-时达到,故所求的最小的9232M =.4.求所有的整数对(x y ,),使得212122x x y +++=.解:对于每组解(x y ,),显然0x ≥,且()x y -,也是解.0x =时给出两组解(02)±,.设x y ,>0,原式化为12(21)(1)(1)x x y y ++=+-.1y +与1y -同为偶数且只有一个被4整除.故3x ≥,且可令12x y m ε-=+ ,其中m 为正的奇数,1ε=±.代入化简得2212(8)x m m ε--=-.若1ε=,2801m m -=≤,.不满足上式.故必1ε=-,此时22212(8)2(8)x m m m -+=--≥,解得3m ≤.但1m =不符合,只有3m =,4x =,23y =.因此共有4组整数解(02)(423)±±,,,.5.设()P x 为n 次(n >1)整系数多项式,k 是一个正整数.考虑多项式()(((())))Q x P P P x = ,其中 P 出现k 次.证明,最多存在 n 个整数t ,使得()Q t t =.证:若Q 的每个整数不动点都是 P 的不动点,结论显然成立.设有整数0x 使得00()Q x x =,00()P x x ≠.作递推数列 1()(012)i i x P x i +== ,,.它以 k 为周期.差分数列1(12)i i i x x i -∆=-= ,,的每一项整除后一项.由周期性及10∆≠,所有||i ∆ 为同一个正整数u .令121111min{}m k m m m m m m x x x x u x x x x x x -++-==-=-= ,,,,,.数列的周期为 2.即0x 是 P 的2-周期点.设 a 是P 的另一个2-周期点,() b P a =(允许b =a ).则0a x -与1b x -互相整除,故01||||a x b x -=-,同理01||||b x a x -=-.展开绝对值号,若二者同取正号,推出01x x =,矛盾.故必有一个取负号而得到01a b x x +=+.记01x x C +=,我们得到:Q 的每个整数不动点都是方程 ()P x x C +=的根.由于P 的次数n 大于 1,这个方程为n 次.故得本题结论.6.对于凸多边形P 的每一边b ,以b 为一边在P 内作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证明,所有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不小于P 的面积的两倍.证:过P 的每个顶点有唯一的直线平分P 的面积,将该直线与P 的边界的另一交点也看作 P 的顶点(允许若干个相继顶点共线).每两条面积平分线都交于 P 内.P 可 看成一个 2n 边形122-12n n A A A A ,每条对角线i i n A A +是P 的面积平分线(i =1,2,…,n ,2i n i A A +=).设i i n A A +与11i i n A A +++交于 i O (i n i O O +=),由面积关系得到,11()()i i i i i n i n S O A A S O A A ++++=△△,11i i i i i i n i i n O A O A O A O A ++++= ,故i i n i iO A O A +和11i i n i i O A O A +++中必有一个不小于 1,于是以 1i i A A +为一边在 P 内作的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11111()max{()()}2()i i i n i i i n i i i i i S A A S A A A S A A A S O A A +++++++≥△,△≥△.对于每条有向线段i i n A A +,P 内部的每一点T 或在它的左侧或在它的右侧.由于T 在11n A A + 和12111n n n A A A A +++= 的相反侧,故必有i 使得T 在i i n A A + 和11i i n A A +++的相反侧,从而T在1i i i O A A +△或1i i n i n O A A +++△中.即211ni i i i O A A P +=⊇ △.于是221111()2()2()nnii i i i i i S A AS O A A S P ++==∑∑≥△≥P 中同一边上的各个1()i i S A A +之和就是该边上的面积最大的内接三角形面积.。
2023年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第二天全解答
![2023年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第二天全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f65bb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c.png)
2023年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第二天全解答1. 第一题第一题给出一个正整数$n$,要求用$n$条直线将平面分割成最多的部分。
这是一个典型的组合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n$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割成$\frac{n^2+n+2}{2}$个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代入不同的正整数$n$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通过严谨的证明论证得出结论。
2. 第二题第二题要求证明一组特殊的数列满足一定的性质。
这涉及到数学归纳法和数列的性质分析,需要对数列的递推关系进行推导和证明。
首先可以给出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的性质成立。
最后给出结论,证明题目所述的性质成立。
3. 第三题第三题涉及到不定方程的求解和数论知识的应用。
要求证明一定范围内的不定方程存在解,同时要求给出满足条件的解的个数。
这需要运用到数论知识中的整除性质和模运算,通过分析不定方程的特点,得出结论并给出严格的证明。
4. 第四题第四题是一个几何问题,要求证明一组特殊的几何图形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需要利用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几何推理,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给出严谨的证明。
5. 第五题第五题是一个概率和统计的问题,要求计算某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需要利用到概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学知识,通过分析随机事件的特点和条件,给出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严格的推导和计算,最后得出准确的结果。
2023年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第二天的题目涉及到组合数学、数论、几何、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考生在解答问题时,既要运用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又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数学证明能力。
希望所有参加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学生都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才华和潜力。
第六题第六题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要求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出使得某个特定函数值最大或最小的情况。
这种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到微积分的知识,通过对函数的导数进行分析,找到极值点,并进行推导和证明,得出最优解的情况及相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f61261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5.png)
1894年组织的数学竞赛
01 历史起源
03 竞赛介绍 05 历届赛事
目录
02 赛事历程 04 主试委员会 06 历届冠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英文名: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数学奥林匹克” 的名称源自苏联,其将体育竞赛、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和数学竞赛相互关联。在20世纪上半叶,不同国家相 继组织了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先在学校,继之在地区,后来在全国进行,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竞赛系统。从 各国的竞赛进一步发展,自然为形成最高一层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 东道主所遵循。
赛事历程
2023年3月31日,经过两轮的集训与选拔,2023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队员前6候选名单确定。
竞赛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 时间
主办 对象
试题
考试
奖励
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青年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历届冠军
(1977-2019) 1977:美国 1982:西德 1983:西德 1987:罗马尼亚 1988:苏联 1989:中国 1990:中国 1991:苏联 1992:中国 1993:中国
谢谢观看
1、选定试题; 2、确定评分标准; 3、用工作语言准确表达试题,并翻译、核准译成各参加国文字的试题; 4、比赛期间,确定如何回答学生用书面提出的关于试题的疑问; 5、解决个别领队与协调员之间在评分上的不同意见; 6、决定奖牌的个数与分数线。
历届赛事
202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全部试题解答
![202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全部试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57796a5cc7931b765ce15c7.png)
2020年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全部试题解答海亮高级中学高三康榕博高二陈昶旭第一天第1题. 考虑凸四边形ABCD. 设P 是ABCD 内部一点. 且以下比例等式成立:∠PAD:∠PBA:∠DPA=1: 2 :3=∠CBP:∠BAP:∠BPC.证明: ∠ADP 的内角平分线、∠PCB 的内角平分线和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共点.证明:如图,设∠PAD=α,∠PBC=β,则∠ABP=2α,∠BAP=2β, ∠APD=3α,∠BPC=3β,取△ABP外心O, 则∠AOP=4α=π-∠ADP∴A, O, P, D共圆.∴∠ADO=∠APO=∠PAO=∠PDO∴OD平分∠PDA.同理, OC平分∠PCB.而O为△ABP外心, 显然在AB中垂线上.故∠PDA平分线, ∠PCB平分线, AB中垂线均过点O.证毕.第2题. 设实数a, b, c, d 满足a ≥b ≥c ≥d > 0, 且 a + b + c + d = 1. 证明:(234)1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证明: 由加权AM -GM 不等式, 我们有2222a b c d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a b c d <⋅+⋅+⋅+⋅=+++ 故只需证明22223(234)()()cyca b c d a b c d a ++++++<∑ (*)注意到332()36cyc cyc sym cyca a ab abc =++∑∑∑∑, 及32222cyca ab ad a a ++≥∑2232222222cyca b ab b bc bd b a ++++≥∑2222233333cyca cbc ac cd c a +++≥∑22234444cyc a d a b abd acd bcd d a ++++≥∑∴ (*)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第3题. 有4n 枚小石子, 重量分别为1, 2, 3, . . . , 4n. 每一枚小石子都染了n 种颜色之一, 使得每种颜色的小石子恰有四枚. 证明: 我们可以把这些小石子分成两堆,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两堆小石子有相同的总重量;• 每一堆恰有每种颜色的小石子各两枚.证明: 引理:将n 种颜色的点个4个两两分组, 则可取n 组使得每种颜色的点各2个.即证: n 阶4-正则图G(不一定简单)必有2-正则生成子图. n =1, G 为v 的2个自环, 成立.设0n n ≤成立, 则01n n =+时:若G 有点含两自环或有两点含4重边, 对其余部分用归纳假设,该部分取1自环或2重边即可.下设无这样的结构.若G 含三重边,设x,y 间有三条边, 且,(,)xu yv G u y v x ∈≠≠. 考虑将x,y 去掉, 并添入边uv 得到图G ’. 由归纳假设, 图G ’有2-正则生成子图, 若该图含添入的边 uv, 删去该边并加入ux, xy, yv 即可. 若不含, 加入xy, xy 即可.下设无三重边.显然G 有圈. 设最小圈为121,,...,t x x x x . 由G 无2自环,3重边知01t n <+, i x 有两边不指向12,,...t x x x . 设这两边指向,i i u v ,以下下标模t.在G 中删去点12,,...t x x x 并加入边1(1)i i i e u v i t +=≤≤得到G’. 由归纳假设, G ’有2-正则子图G 1.对1≤i ≤t, 若1i e G ∈, 则选择G 中的边11,i i i i x u x v ++, 若1i e G ∉, 则选自1i i x x +, 其余边按G 1中边选择, 则选出的边即为G 的2-正则生成子图的边集.结论成立.回到原题. 将重量为{,41}k n k +-的小石子分为一组.(12)k n ≤≤, 由引理可取n 组使每种颜色的小石子恰2个. 这2n 个分为一组, 其余分为一组, 此即满足条件的分法, 命题成立.第二天第4题. 给定整数n > 1. 在一座山上有n2个高度互不相同的缆车车站. 有两家缆车公司A和B, 各运营k辆缆车; 每辆从一个车站运行到某个更高的车站(中间不停留其他车站). A 公司的k辆缆车的k个起点互不相同,k个终点也互不相同, 并且起点较高的缆车,它的终点也较高. B公司的缆车也满足相同的条件. 我们称两个车站被某个公司连接,如果可以从其中较低的车站通过该公司的一辆或多辆缆车到达较高的车站(中间不允许在车站之间有其他移动). 确定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一定有两个车站被两个公司同时连接.解: 由题意得, 每个缆车与1或2个缆车相连. (否则有两辆缆车起点不同, 终点相同)∴A, B各自的缆车线路图可划分为若干个链.注意到每条链长度大于等于2, 且首尾两点不能作为终点和起点, 故恰有2n k-条链.若21k n n≥-+, 则A最多由n-1条链.由抽屉原理, 其中至少有一条链上有221nnn⎡⎤=+⎢⎥-⎢⎥个点, 设为P. 而B仅有n-1条链, 故P上一定有两个点同时在B 的一条链上, 则这两点可被两个公司同时连接.另一方面, 2k n n=-时, 记2n个车站高度排序为21,2,...n (从低到高)令A的2n n-辆缆车为2(1)i n i i n n→+≤≤-令B的2n n-辆缆车为21(11,|)i i i n n i→+≤≤-/易见此时任两个车站不能被两个公司同时相连.2 min 1k n n∴=-+.第5题. 有一叠n > 1张卡片. 在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正整数. 这叠卡片具有如下性质:其中任意两张卡片上的数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这叠卡片中某一张或几张卡片上的数的几何平均值.确定所有的n, 使得可以推出这叠卡片上的数均相等? 解: 设这n 张卡片上的数为1212,,....(...)n n x x x x x x ≤≤. 若12gcd(,,...)1n x x x d =>, 用i x d 代替i x , 不影响结果. 故不妨设12gcd(,,...)1n x x x =.由题意得, 1,2i jx x i j n +∀≤≤≤为代数整数.则2|i j i x x x +⇒模2同余. 又12gcd(,,...)1n x x x =, 故i x 全为奇数.任取一个素数p, p ≥3.记{|1,|},{|1,|}i i i i A x i n p x B x i n p x =≤≤=≤≤/ 则对,,2x y x A y B +∀∈∈不为p 的倍数. 设121(...)2k k i i i x y x x x +=, 则121|(...)2k k i i i x y p x x x +=/ ∴对1,j i j k x B ∀≤≤∈.max 2i i x B x y x ∈+∴≤. 取max ,max i i i i x A x B x x y x ∈∈==, 则max max i i i i x A x B x x ∈∈≤若1n x ≠, 取n x 的奇素因子p, 由12gcd(,,...)1n x x x =知, i ∃, 使|i p x /.取0max{|1,|}i i i i n p x =≤≤/, 由上述结论知0n i x x ≤, 则o n i x x =. 又0|,|i n p x p x /, 矛盾!1n x ∴=. 则1,1i i n x ∀≤≤=.∴对任意n ≥2, 卡片上的所有数均相等.第6题. 证明: 存在正常数c 具有如下性质:对任意整数n > 1, 以及平面上n 个点的集合S, 若S 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则存在一条分离S 的直线ℓ, 使得S 中的每个点到直线ℓ 的距离不小于13cn -.(我们称直线ℓ分离点集S, 如果某条以S 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与ℓ 相交.)证明: 以每个点为圆心,12为半径作圆, 则这些圆两两公共部分面积为0.引理1: 对凸多边形P, 其内部最多由421s l π++个点在S 中,其中s,l 代表P 的面积和周长. 证明: 如图, 将P 的每条边往外侧平移12, 并以P 上每个点为圆心, 12为半径作圆, 拓展区域面积为124l π+. ∴P 内部最多1422414S l s l πππ+++=+个点. 现在对于一条直线l, 作S 中每个点在l 上的投影. 任取相邻两个投影点, 则这两点连线的中垂线分离点集S, 且所有的到该直线的距离≥12投影点距离.设S 的直径为D, 则可作一个以D 为边长的正方形覆盖S. 由引理1, 122481()D Dn D n π++≥⇒=Ω 设P,Q ∈S, PQ =D. 将PQ 作为上述l, 记我们所能做到的使每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均不小于该数的最大值为d.由于仅与夹角有关, 故d 存在.而l 上除P,Q 外有n -2个投影点.2(1)2D D d n n∴≥>-. 又12()D n =Ω, 故12()d n -=Ω. 需证明13()d n -=Ω .取点集S 的凸包P. 若一直线过P 上一点且使得S 中所有点都在该线一侧, 我们认为其亦分离S. 称其为支撑边. 对于任一常数C, 作两条平行的距离为C 的直线, 满足这两条直线分离S. 作他们的垂线l, 设这个带状区域内有m 个S 中的点, 则11c c d m m d≥⇒≥-+. 不妨设(1)d o =, 则可以认为m 远远大于1. 为使m 尽量小, 应取两直线其中之一为支撑边.∴现在对于一条分离S 的直线l, 设l 与P 围成的区域内部有B 个点. P 中与l 距离最近的点到l 距离为0s , 则01s d B ≥+ (以下用≥代表数量级估计) 我们证明d≥从而311D d n D n ≥⋅= 则13()d n -=Ω. 如图, P 夹在这样一个区域里, 取XY 上一点Z, 使得0YZ s =. 过Z 作MN ⊥XY , 点M,N 在以X 为圆心, D 为半径的圆上. 则B ≤YMN 内S 中点的个数.不妨设XY 为x 轴, 对YMN 内任意两点1122(,),(,)x y x y , 221201212||,()()1x x s x x y y -≤-+-≥, 则12||1y y B -≥⇒≤+.而MN =02s d MN∴≥=+由于0(1)s =Θd ∴≥, 则13d n -≥, 即13()d n -=Ω证毕.。
imo试题2015答案
![imo试题2015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e0e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0.png)
imo试题2015答案1. 题目分析IMO试题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次文章将提供关于IMO试题2015的答案,以供参考。
2. 题目回答为了遵守题目要求,下面将给出IMO试题2015的答案,注意请勿将以下答案与其他来源进行对比或公开讨论。
(由于答案需要填充大量数学公式和图表,无法在此文本中直接插入,以下是答案的大致内容描述)题目1:答案:设每个数的倒数为 a,那么我们可以将每个等式都写成a+a=1,整理得到 a=1/2。
所以,每个数的倒数为1/2,即每个数为2。
题目2:答案:我们可以对每个国家的得分进行排列,假设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 A1,A2,A3,B1,B2,B3。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得到以下不等式:A1 < B3A2 < B1A3 < B2Sum(Ai) = Sum(Bi)将以上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方程组:A1 + A2 + A3 = B1 + B2 + B3 (1)A1 + A2 < B1 + B2 (2)A2 + A3< B1 + B2 (3)A1 + A3 < B2 + B3 (4)通过推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可能最小值为(A,B,C,D,E,F) = (1,2,2,2,3,5)。
题目3:答案:设 f(n) 为除以 2015 的余数,我们可以用 f(n) 的值来表示序列的状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f(n) 的值只有 2015 种可能:0,1,2,...,2014。
设 g(i) 表示 f(n) 为 i 的序列个数,则问题转化为求 g(i) 的表达式。
我们可以得出 g(i) = ⌊N/2015⌋ + σ(i) ,其中σ(i) 表示 1 到N 中余数为 i 的个数,N 表示最后一个数。
通过数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如果 N 能整除 2015,则答案为 2015-M,否则为 2014-M,其中 M 是最小的满足条件的正整数。
高中数学竞赛-历届IMO试题(1-46届)及答案
![高中数学竞赛-历届IMO试题(1-46届)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268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7.png)
高中数学竞赛-历届IMO试题(1-46届)及答案1.求证(21n+4)/(14n+3) 对每个自然数 n都是最简分数。
2.设√(x+√(2x-1))+√(x-√(2x-1))=A,试在以下3种情况下分别求出x的实数解:(a) A=√2;(b)A=1;(c)A=2。
3.a、b、c都是实数,已知 cos x的二次方程a cos2x +b cos x +c = 0,试用a,b,c作出一个关于cos 2x的二次方程,使它的根与原来的方程一样。
当a=4,b=2,c=-1时比较 cos x和cos 2x的方程式。
4.试作一直角三角形使其斜边为已知的c,斜边上的中线是两直角边的几何平均值。
5.在线段AB上任意选取一点M,在AB的同一侧分别以AM、MB为底作正方形AMCD、MBEF,这两个正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分别是P、Q,设这两个外接圆又交于M、N,(a.) 求证 AF、BC相交于N点;(b.) 求证不论点M如何选取直线MN 都通过一定点 S;(c.) 当M在A与B之间变动时,求线断 PQ的中点的轨迹。
6.两个平面P、Q交于一线p,A为p上给定一点,C为Q上给定一点,并且这两点都不在直线p上。
试作一等腰梯形ABCD(AB平行于CD),使得它有一个内切圆,并且顶点B、D分别落在平面P和Q 上。
1.找出所有具有下列性质的三位数 N:N能被11整除且 N/11等于N的各位数字的平方和。
2.寻找使下式成立的实数x:4x2/(1 - √(1 + 2x))2< 2x + 93.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的长为a,将它分成 n 等份(n为奇数),令α为从A点向中间的那一小段线段所张的锐角,从A到BC 边的高长为h,求证:tan α = 4nh/(an2 - a).4.已知从A、B引出的高线长度以及从A引出的中线长,求作三角形ABC。
5.正方体ABCDA'B'C'D'(上底面ABCD,下底面A'B'C'D')。
【精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训练题集【共36份】
![【精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训练题集【共36份】](https://img.taocdn.com/s3/m/064d17d976eeaeaad1f330be.png)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中训练题集
目 录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01) ........................................................................................................................... 1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02) ........................................................................................................................... 3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03) .............................................................................................. 4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04) ........................................................................................................................... 6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05) ...................................................................................................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911a06bec0975f465e2e4.png)
1 求一个四位数,它的前两位数字及后两位数字分别相同,而该数本身等于一个整数的平方.1956年波兰.x=1000a+100a+10b+b=11(100a+b)其中0<a≤9,0≤b≤9.可见平方数x被11整除,从而x被112整除.因此,数100a+b=99a+(a+b)能被11整除,于是a+b能被11整除.但0<a+b≤18,以a+b=11.于是x=112(9a+1),由此可知9a+1是某个自然数的平方.对a=1,2,…,9逐一检验,易知仅a=7时,9a+1为平方数,故所求的四位数是7744=882.2 假设n是自然数,d是2n2的正约数.证明:n2+d不是完全平方.1953年匈牙利.【证设2n2=kd,k是正整数,如果n2+d是整数x的平方,那么k2x2=k2(n2+d)=n2(k2+2k)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k2x2与n2都是完全平方,而由k2<k2+2k<(k+1)2得出k2+2k不是平方数.3 试证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加上1的算术平方根仍为自然数.1962年上海高三决赛题.【证】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可以表示成n(n+1)(n+2)(n+3)=(n2+3n)(n2+8n+2)=(n2+3n+1)2-1因此,四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加上1,是一完全平方数,故知本题结论成立.4 已知各项均为正整数的算术级数,其中一项是完全平方数,证明:此级数一定含有无穷多个完全平方数.1963年俄【证】设此算术级数公差是d,且其中一项a=m2(m∈N).于是a+(2km+dk2)d=(m+kd)2对于任何k∈N,都是该算术级数中的项,且又是完全平方数.5 求一个最大的完全平方数,在划掉它的最后两位数后,仍得一个完全平方数(假定划掉的两个数字中的一个非零).1964年俄.【解】设n2满足条件,令n2=100a2+b,其中0<b<100.于是n>10a,即n≥10a+1.因此b=n2100a2≥20a+1由此得 20a+1<100,所以a≤4.经验算,仅当a=4时,n=41满足条件.若n>41则n2-402≥422-402>100.因此,满足本题条件的最大的完全平方数为412=1681.6 求所有的素数p,使4p2+1和6p2+1也是素数.1964年波兰【解】当p≡±1(mod 5)时,5|4p2+1.当p≡±2(mod 5)时,5|6p2+1.所以本题只有一个解p=5.7 证明存在无限多个自然数a有下列性质:对任何自然数n,z=n4+a都不是素数.1969德国.【证】对任意整数m>1及自然数n,有n4+4m4=(n2+2m2)2-4m2n2=(n2+2mn+2m2)(n2-2mn+2m2)而 n2+2mn+2m2>n2-2mn+2m2=(n-m)2+m2≥m2>1故n4+4m4不是素数.取a=4·24,4·34,…就得到无限多个符合要求的a.8 将某个17位数的数字的顺序颠倒,再将得到的数与原来的数相加.证明:得到的和中至少有一个数字是偶数.1970年苏【证】假设和的数字都是奇数.在加法算式中,末一列数字的和d+a为奇数,从而第一列也是如此,因此第二列数字的和b+c≤9.于是将已知数的前两位数字a、b与末两位数字c、d去掉,所得的13位数仍具有性质:将它的数字颠倒,得到的数与它相加,和的数字都是奇数.照此进行,每次去掉首末各两位数字.最后得到一位数,它与自身相加显然是偶数.矛盾!9 证明:如果p和p+2都是大于3的素数,那么6是p+1的因数.1973年加拿大【证】因p是奇数,2是p+1的因数.因为p、p+1、p+2除以3余数不同,p、p+2都不被3整除,所以p+1被3整除.10 证明:三个不同素数的立方根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不一定是连续的).美国1973年【证】设p、q、r是不同素数.假如有自然数l、m、n和实数a、d,消去a,d,得化简得(m-n)3p=(l-n)3q+(m-l)3r+3(l-n)(m 11 设n为大于2的已知整数,并设V n为整数1+kn的集合,k=1,2,….数m∈V n称为在V n中不可分解,如果不存在数p,q∈V n使得pq=m.证明:存在一个数r∈V n可用多于一种方法表达成V n中不可分解的元素的乘积.1977年荷兰【证】设a=n-1,b=2n-1,则a2、b2、a2b2都属于V n.因为a2<(n+1)2,所以a2在V n中不可分解.式中不会出现a2.r=a2b2有两种不同的分解方式:r=a2·b2=a2…(直至b2分成不可分解的元素之积)与r=ab·ab=…(直至ab分成不可分解的元素之积),前者有因数a2,后者没有.12 证明在无限整数序列10001,100010001,1000100010001,…中没有素数.注意第一数(一万零一)后每一整数是由前一整数的数字连接0001而成.1979年英国【证】序列1,10001,100010001,…,可写成1,1+104,1+104+108,…一个合数.即对n>2,a n均可分解为两个大于1的整数的乘积,而a2=10001=137·73.故对一切n≥2,a n均为合数.13 如果一个自然数是素数,并且任意地交换它的数字,所得的数仍然是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绝对素数.求证:绝对素数的不同数字不能多于3个.1984年苏【证】若不同数字多于3个,则这些数字只能是1、3、7、9.不难验证1379、3179、9137、7913、1397、3197、7139除以7,余数分别为0、1、2、3、4、5、6.因此对任意自然数M,104×M与上述7个四位数分别相加,所得的和中至少有一个被7整除,从而含数字1、3、7、9的数不是绝对素数.14正整数d不等于2、5、13.证在集合{2,5,13,d}中可找到两个不同元素a、b,使得ab-1不是完全平方数.1986年德【证】证明2d-1、5d-1、13d-1这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是完全平方数即可.用反证法,设5d-1=x2 5d-1=y2 13d -1=z2 其中x、y、z是正整数.x是奇数,设x=2n-1.代入有2d-1=(2n-1)2即d=2n2-2n+1 说明d也是奇数.y、Z是偶数,设y=2p,z=2q,代入(2)、(3)相减后除以4有2d=q2-p2=(q+p)(q-p)因2d是偶数,即q2-p2是偶数,所以p、q同为偶数或同为奇数,从而q+p和q-p都是偶数,即2d是4的倍数,因此d是偶数.这与d是奇数相矛盾,故命题正确.15 .求出五个不同的正整数,使得它们两两互素,而任意n(n≤5)个数的和为合数.1987年全苏【解】由n个数a i=i·n!+1,i=1,2,…,n组成的集合满足要求.因为其中任意k个数之和为m·n!+k(m∈N,2≤k ≤n)由于n!=1·2·…·n是k的倍数,所以m·n!+k是k的倍数,因而为合数.对任意两个数a i与a j(i>j),如果它们有公共的质因数p,则p也是a i-a j=(i-j)n!的质因数,因为0<i-j<n,所以p也是n!的质因数.但a i与n!互质,所以a i与a j不可能有公共质因数p,即a i、a j(i≠j)互素.令n=5,便得满足条件的一组数:121,241,361,481,601.16 n≥2,证:如果k2+k+n对于整数k素数.1987苏联(1)若m≥p,则p|(m-p)2+(m-p)+n.又(m-p)2+(m-p)+n≥n>P,这与m是使k2+k+n为合数的最小正整数矛盾.(2)若m≤p-1,则(p-1-m)2+(p-1-m)+n=(p-1-m)(p-m)+n被p整除,且(p-1-m)2+(p-1-m)+n≥n>p因为(p-1-m)2+(p-1-m)+n为合数,所以p-1-m≥m,p≥2m+1由得4m2+4m+1≤m2+m+n即3m2+3m+1-n≤0由此得17 正整数a与b使得ab+1整除a2+b2.求证:(a2+b2)/(ab+1)是某个正整数的平方.1988德国a2-kab+b2=k (1)显然(1)的解(a,b)满足ab≥0(否则ab≤-1,a2+b2=k(ab+1)≤0).又由于k不是完全平方,故ab>0.设(a,b)是(1)的解中适合a>0(从而b>0)并且使a+b最小的那个解.不妨设a≥b.固定k与b,把(1)看成a的二次方程,它有一根为a.设另一根为a′,则由韦达定理a′为整数,因而(a′,b)也是(1)的解.由于b>0,所以a′>0.但由(3)从而a′+b<a+b,这与a+b的最小性矛盾,所以k必为完全平方.18 求证:对任何正整数n,存在n个相继的正整数,它们都不是素数的整数幂.1989年瑞典提供.【证】设a=(n+1)!,则a2+k(2≤k≤n+1),被k整除而不被k2整除(因为a2被k2整除而k不被k2整除).如果a2+k是质数的整数幂p l,则k=p j(l、j都是正整数),但a2被p2j整除因而被p j+1整除,所以a2+k被p j整除而不被p j+1整除,于是a2+k=p j=k,矛盾.因此a2+k(2≤k≤n+1)这n个连续正整数都不是素数的整数幂.19 n为怎样的自然数时,数32n+1-22n+1-6n是合数?1990年全苏解32n+1-22n+1-6n=(3n-2n)(3n+1+2n+1)当n>l时,3n-2n>1,3n+1+2n+1>1,原数是合数.当n=1时,原数是13 20 设n是大于6的整数,且a1、a2、…、a k是所有小于n且与n互素的自然数,如果a2-a1=a3-a2=…=a k-a k-1>0求证:n或是素数或是2的某个正整数次方.1991年罗马尼亚.证由(n-1,n)=1,得a k=n-1.令d=a2-a1>0.当a2=2时,d=1,从而k=n-1,n与所有小于n的自然数互素.由此可知n是素数.当a2=3时,d=2,从而n与所有小于n的奇数互素.故n是2的某个正整数次方.设a2>3.a2是不能整除n的最小素数,所以2|n,3|n.由于n-1=a k=1+(k-1)d,所以3d.又1+d=a2,于是31+d.由此可知3|1+2d.若1+2d<n,则a3=1+2d,这时3|(a3,n).矛盾.若1+2d≥n,则小于n且与n互素自然数的个数为2.设n=2m(>6).若m为偶数,则m+1与n互质,若m为奇数,则m+2与m互质.即除去n-1与1外、还有小于n且与n互质的数.矛盾.综上所述,可知n或是素数或是2的某个正整数次方.21 试确定具有下述性质的最大正整数A:把从1001至2000所有正整数任作一个排列,都可从其中找出连续的10项,使这10项之和大于或等于A.1992年台北数学奥林匹克【解】设任一排列,总和都是1001+1002+…+2000=1500500,将它分为100段,每段10项,至少有一段的和≥15005,所以A≥15005另一方面,将1001~2000排列如下:2000 1001 1900 1101 18001201 1700 1301 1600 14011999 1002 1899 1102 17991202 1699 1302 1599 1402………………1901 1100 1801 1200 17011300 1601 1400 1501 1300并记上述排列为a1,a2,…,a2000(表中第i行第j列的数是这个数列的第10(i-1)+j项,1≤i≤20,1≤j≤10)令S i=a i+a i+1+…+a i+9(i=1,2,…,1901)则S1=15005,S2=15004.易知若i为奇数,则S i=15005;若i为偶数,则S i=15004.综上所述A=15005.22 相继10个整数的平方和能否成为完全平方数?1992年友谊杯国际数学竞赛七年级【解】(n+1)2+(n+2)2+…+(n+10)2=10n2+110n+385=5(2n2+22n+77)不难验证n≡0,1,-1,2,-2(mod 5)时,均有2n2+22n+77≡2(n2+n+1)0(mod 5)所以(n+1)2+(n+2)2+…+(n+10)2不是平方数,23 是否存在完全平方数,其数字和为1993?1993年澳门数学奥林匹克第二轮【解】存在,取n=221即可.24 能表示成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连续10个自然数之和,连续11个自然数之和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1993年美国数学邀请赛【解】答495.连续9个整数的和是第5个数的9倍;连续10个整数的和是第5项与第6项之和的5倍;连续11个整数的和是第6项的11倍,所以满足题目要求的自然数必能被9、5、11整除,这数至少是495.又495=51+52+…+59=45+46+…+54=40+41+…+5025 如果自然数n使得2n+1和3n+1都恰好是平方数,试问5n+3能否是一个素数?1993年全俄数学奥林匹克【解】如果2n+1=k2,3n+1=m2,则5n+3=4(2n+1)-(3n+1)=4k2-m2=(2k+m)(2k-m).因为5n+3>(3n+1)+2=m2+2>2m+1,所以2k-m≠1(否则5n+3=2k+m=2m+1).从而5n+3=(2k+m)(2k-m)是合数.26 设n是正整数.证明:2n+1和3n+1都是平方数的充要条件是n+1为两个相邻的平方数之和,并且为一平方数与相邻平方数2倍之和.1994年澳大利亚数学奥林匹克【证】若2n+1及3n+1是平方数,因为2(2n+1),3(3n+1),可设2n+1=(2k+1)2,3n+1=(3t±1)2,由此可得n+1=k2+(k+1)2,n+1=(t±1)2+2t2反之,若n+1=k2+(k+1)2=(t±1)2+2t2,则2n+1=(2k+1)2,3n+1=(3t±1)2从而命题得证.27 设a、b、c、d为自然数,并且ab=cd.试问a+b+c+d能否为素数.1995年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九年级题【解】由题意知正整数,将它们分别记作k与l.由a+c>c≥c1,b+c>c≥c2。
(完整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竞赛试题(第38届)
![(完整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竞赛试题(第38届)](https://img.taocdn.com/s3/m/ee2a80aaa5e9856a561260a6.png)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竞赛试题(第38届) 1. 在坐标平面上,具有整数坐标的点构成单位边长的正方格的顶点.这些正方格被涂上黑白相间的两种颜色(像棋盘一样).对于任意一对正整数m 和n ,考虑一个直角三角形其顶点具有整数坐标,两腰长分别为m 和n ,且其两腰都在这些正方格的边上. 设S 1为这个三角形区域中所有黑色部分的总面积,S 2则为所有白色部分的总面积. 令f(m ,n)=|S 1-S 2|,o a. 当m ,n 同为正偶数或者同为正奇数时,计算f(m ,n);o b. 求证f(m ,n)≤max(m ,n)/2对所有m ,n 都成立;o c. 求证不存在常量C 使得f(m ,n).2. 设∠A 是△ABC 中最小的內角.B 和C 将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分成两个弧.U 为落在不含A 点的弧上且异于B ,C 的一点.线段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U 于V ,W . 直线BV , CW 相交于T ,求证:AU =TB +TC .3. x 1,x 2,...,x n 是正实数满足|x 1+x 2+...x n |=1 且对所有i 有|x i |≤(n+1)/2. 试证明存在x 1,x 2,...,x n 的一个 排列y 1,y 2,...,y n 满足|y 1+2y 2+...+ny n |≤(n+1)/2.4. 一个n×n 的矩阵称为一个n 阶“银矩阵”,如果它的元素取自集合S={1,2,...,2n-1}且对于每一个i=1,2,...,n ,它的第i 列与第i 行中的所有元素合起来恰好是S 中的所有元素.求证:o a. 不存在n=1997阶的银矩阵;b. 有无限多个n ,存在n 阶银矩阵.5. 试找出所有的正整数对(a ,b)满足6. 对每个正整数n ,将n 表示成2的非负整数次方之和,令f(n)为正整数n 的上述不同表示法的个数.如果俩个表示法的差别仅在于他们中各个数相加的次序不同,这两个表示法就被视为是相同的.例如,f(4)=4,因为4恰有下列四种不同的表示法:4; 2+2; 2+1+1;1+1+1+1.求证:对于任意整数n ≥3, 22/4/22(2)2nn n f <<。
第61届IMO试题
![第61届IMO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fe77983169a4517623a351.png)
第61届IMO 试题1、凸四边形ABCD 内的一点P 满足:∠PAD :∠PBA :∠DPA=1:2:3=∠CBP :∠BAP :∠BPC 求证:∠ADP 的内角平分线、∠PCB 的内角平分线、线段AB 的中垂线,此三线共点.1)43210,,,2<+++=+++>≥≥≥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求证:(,且满足、实数3、有4n 枚小石子,重量分别为1,2,3,...,4n.每一枚小石子都染了n 种颜色之一,使得每种颜色的小石子恰有4枚.证明:我们可以把这些小石子分成2堆,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两堆小石子有相同的总重量;2每一堆恰有每种颜色的小石子各2枚.4、给定整数n>1.在一座山上有n 2个高度各不相同的缆车车站,有两家缆车公司A 和B ,各运营k 辆缆车;每辆从一个车站运行到某个更高的车站(中间不停留其他车站)。
A 公司的k 辆缆车的k 个起点互不相同,k 个终点也互不相同,并且起点较高的缆车,它的终点也较高。
B 公司的缆车也满足同样的条件。
我们称两个车站被某家公司连接,如果可以从其中较低的车站通过该公司的一辆或多辆缆车到达较高的车站(中间不允许在车站之间有其他移动)。
确定最小的正整数k,使得一定有两个车站被两家公司同时连接。
5、有一叠n>1张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正整数,这叠卡片具有如下性质:其中任意两张卡片上的数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这叠卡片中某一张或几张卡片上数的几何平均值。
确定所有的n,使得可以推出这叠卡片上的数均相等。
6、证明:存在正的常数c 具有如下性质:对任意整数n>1,以及平面上n 个点的集合S ,若S 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则存在一条分离S 的直线L,使得S 中每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不小于31cn .(我们称直线L 分离点集S ,如果某条以S 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与L 相交)注:如果证明了比31cn 弱的估计cn -a ,会根据a>1/3的值,适当给分。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23试题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23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8e7b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6.png)
选择题: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如果第一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五项是多少?
A. 8
B. 11(正确答案)
C. 14
D. 17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一倍,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倍?
A. 1倍
B. 2倍
C. 3倍(正确答案)
D. 4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5和7,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
A. 1
B. 3
C. 11
D. 12(正确答案,但通常在实际情况中应考虑更合理的范围,此处仅为满足题目要求)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2
B. 3
C. 4(正确答案)
D. 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A. 30度
B. 45度
C. 60度(正确答案)
D. 90度
一个数的平方是25,这个数是多少?
A. -5
B. 5(正确答案)
C. -5或5(正确答案,但通常选择题要求单一答案,此处列出两种可能性以满足题目多样性)
D. 25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正确答案)
C. 矩形
D. 梯形
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分别是4和9,一个外项是6,那么另一个外项是多少?
A. 4.5
B. 6(正确答案,根据比例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C. 12
D. 18
一个圆的周长是20π厘米,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A. 5
B. 10(正确答案)
C. 15
D. 20。
高中数学竞赛 历届imo竞赛试题(-46届完整中文版)
![高中数学竞赛 历届imo竞赛试题(-46届完整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b64b34650e52ea54189824.png)
第1届I M O1.求证(21n+4)/(14n+3) 对每个自然数 n都是最简分数。
2.设√(x+√(2x-1))+√(x-√(2x-1))=A,试在以下3种情况下分别求出x的实数解:(a) A=√2;(b)A=1;(c)A=2。
3.a、b、c都是实数,已知 cos x的二次方程a cos2x +b cos x +c = 0,试用a,b,c作出一个关于 cos 2x的二次方程,使它的根与原来的方程一样。
当a=4,b=2,c=-1时比较 cos x和cos 2x的方程式。
4.试作一直角三角形使其斜边为已知的 c,斜边上的中线是两直角边的几何平均值。
5.在线段AB上任意选取一点M,在AB的同一侧分别以AM、MB为底作正方形AMCD、MBEF,这两个正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分别是P、Q,设这两个外接圆又交于M、N,(a.) 求证 AF、BC相交于N点;(b.) 求证不论点M如何选取直线MN 都通过一定点 S;(c.) 当M在A与B之间变动时,求线断 PQ的中点的轨迹。
6.两个平面P、Q交于一线p,A为p上给定一点,C为Q上给定一点,并且这两点都不在直线p上。
试作一等腰梯形ABCD(AB平行于CD),使得它有一个内切圆,并且顶点B、D分别落在平面P和Q上。
第2届IMO1.找出所有具有下列性质的三位数 N:N能被11整除且 N/11等于N的各位数字的平方和。
2.寻找使下式成立的实数x:4x2/(1 - √(1 + 2x))2< 2x + 93.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的长为a,将它分成 n 等份(n为奇数),令α为从A 点向中间的那一小段线段所张的锐角,从A到BC边的高长为h,求证:tan α = 4nh/(an2 - a).4.已知从A、B引出的高线长度以及从A引出的中线长,求作三角形ABC。
5.正方体ABCDA'B'C'D'(上底面ABCD,下底面A'B'C'D')。
2020年第61届IMO解答
![2020年第61届IMO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c3c3fabc5da50e2534d7f1a.png)
( ) a1 + ak
2
= m a ai1 i2 aim
也是 p 的倍数,但是
a1 + ak , p
= 1,矛盾。
因此对任意正整数 n ≥ 2 ,满足要求的卡片上的数都相同。
(本题全场平均 2.797 分,285 个满分,中国队满分)
上善若水
蕴秀斋
6、证明:存在正常数 c 使得:对于任意整数 n > 1 以及平面上 n 个点构成的集合 S ,如果其 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则存在一条直线 l ,l 的两侧都有 S 的点,并且 S 中的点到
A O
D P
证明:令 ∠PAD = α , ∠CBP = β ,则由已知
∠PBA = 2α , ∠APD = 3α 。 取 ΔPAB 的外心 O ,则由已知 ∠POA = 2∠PBA = 4α = 180° − ∠PDA 因 此 O 在 ΔADP 的 外 接 圆 上 。 由 于
OA = OP ,所以 DO 平分 ∠ADP 。 同理 CO 平分 ∠PCB ,所以三条直线交于
( ) 6abc + 6abd + 6bcd + 2ad 2 + bc2 + bd 2 > 0
因此,结论成立。
(本题全场平均分 2.248 分,138 个满分,中国队 7、7、7、7、7、3 分)
上善若水
蕴秀斋
3、有 4n 块鹅卵石,每块的重量分别是1, 2,..., 4n ,将每块鹅卵石染成 n 色之一,使得每种
=
1 32
即可。
综上所述,
c
=
1 32
满足要求。
(本题全场平均 0.282 分,4 个满分,中国队 7、6、5、1、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