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啥要吃糕_中国民间故事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在中国,重阳节是很传统的一个节日。
重阳节有很多饮食风俗,吃重阳糕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习俗。
那么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
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
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
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
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
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
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
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
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为什么重阳节流行吃“重阳糕”,大概有4种说法:一种是祛邪避灾。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
现在的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为“重阳糕”了。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doc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
你知道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吗?下面我就告诉你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一起看看吧!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
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
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重阳糕的简介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一说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
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
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
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
那么你知道重阳糕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
传说一说源于南朝。
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称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节,曾在项羽戏台骑马射箭,给战士发放一种糕点作为干粮,后称重阳糕。
刘裕登上大位之后,便规定每年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而重阳糕也成为应时名点流行起来。
一说源于明朝。
相传明朝有个状元名叫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完八月举行的乡试后,就一直卧病在长安,放榜后,官府差人日夜兼程将喜讯送到康海的故乡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还家,官差就一直守在他家里等他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到武功时,刚好是重阳节。
这时他给了报喜之人赏钱后,还蒸了一锅糕给报喜之人作回程的干粮,并分了一些糕给左邻右舍。
“糕”谐音“高”,意味登高,也意味科举高中。
于是,吃重阳糕的习俗就流传开来。
食用指南由于吃重阳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适合食用,节日的气氛未免有些被破坏,这时候,如果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
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食用忌禁肥胖由于重阳糕中有较多的淀粉、糖、甜豆沙、猪油和果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热量食物,肥胖者尽量不要吃。
糖尿病因糯米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与我们通常所食用的大米中含量较高的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更大,所以糯米是一种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机体在消化淀粉的过程中,长链碳水化合物变成了短链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也相应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重阳糕,尤其是糯米类的。
重阳节重阳糕传统美食的文化象征
重阳节重阳糕传统美食的文化象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
这一天,中国人民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品尝传统美食——重阳糕。
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特色食物,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更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与情感。
第一段:重阳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关于居住在流经长江的南山的一对老夫妇的故事。
传说这对老夫妇在重阳节时,发现了仰望不到自己山上的桃花岛,随后他们爬上附近山峰,并在九层数桃树道中发现了一位仙仙姑姑,此后仙仙便教了这对夫妇制作神奇的重阳糕。
由此,重阳糕成为了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并在中国各地传承至今。
第二段:重阳糕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选用上等糯米粉、新鲜的核桃、杏仁、花生等各种坚果作为原料。
首先,将核桃、杏仁和花生等坚果炒熟,然后研磨成粉末。
接下来,将糯米粉和坚果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最后蒸熟成糕。
制作好的重阳糕外形饱满、色泽金黄,非常诱人。
糕的口感柔软糯甜,坚果香浓,吃起来十分美味。
重阳糕的制作流程凝聚了默默付出与精心细致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糕点制作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除了独特的制作工艺,重阳糕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首先,重阳糕寓意着“长寿”。
在中国文化中,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长久和无穷。
因此,重阳糕的制作和食用都与长寿的愿望紧密相连。
其次,重阳糕还寄托着对亲情和家庭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很多中国人会乘坐船只或登高,以远离尘嚣,返乡与家人团聚。
在团圆的氛围中,亲朋好友会一起品尝重阳糕,象征着对家人健康与幸福的祝福。
最后,重阳糕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观念,注重与天地自然融合,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四段: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友情和健康的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饮食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重阳糕依然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如今,重阳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
重阳糕的寓意
重阳糕的寓意重阳糕的寓意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
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
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重阳糕来历重阳糕的来历之一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
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
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
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
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
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
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
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
约自宋代起,重阳节食“重阳糕”的习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粱录》卷五记临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
”其后如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载北京重九之俗:“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
”这种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迄今不改。
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用意则仍在避祸。
重阳糕的来历之二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一些地方的一种节日习俗,那么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糕的简介
重阳糕又 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 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 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送糕、迎宁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
步步高升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祛邪避灾。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为何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为何要吃重阳糕重阳节为何要吃重阳糕步步高升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
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
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送糕、迎宁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是什么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
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
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渊鉴类函。
岁时。
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
重阳节的介绍“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明代张岱着《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重阳节需要做什么1、登高登高是重阳节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之一,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登高还有两个说法,一是人们对山岳的尊崇欧冠,二是源于恒景登高避灾杀瘟神一说。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还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重阳节的习俗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节的习俗——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习俗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糕点,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味,成为人们在重阳节时与亲友分享的美食。
本文将从重阳糕的起源、制作过程、象征意义等角度,探究吃重阳糕的习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糕的起源。
重阳糕起源于中国古代,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这天就要品尝这款美食。
它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屈原故事的传说。
相传屈原精神附魂在重阳节这一天,农民为了祈求屈原的保佑、祭奠著名诗人屈原,所以会做一种特殊的糕点纪念他。
这便是重阳糕的由来。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糕的制作过程。
重阳糕的制作过程繁琐而细致,需要许多材料和工序。
首先,取糯米浸泡数小时,然后蒸熟;其次,用鲜花或山草制成的配料泡水,提取出花草的精华;接着,将精华与甜糯米搅拌均匀,再放入模具中压实,最后蒸熟即可。
制作重阳糕需要许多人合力完成,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和耐心的工作。
糕点制作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把握,才能制作出口感鲜美、外观精致的重阳糕。
再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糕的象征意义。
重阳糕的外形通常是圆形的,寓意着圆满和团聚。
吃重阳糕成为人们团聚亲友的时刻,也是向长辈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
此外,重阳糕与祈福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为重阳节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食用重阳糕可以驱邪避邪,传统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和福气。
此外,重阳糕的制作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合作和努力,象征着人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和智慧。
因此,吃重阳糕也是对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一种赞赏和呼唤。
最后,重阳糕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改变和创新。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化,重阳糕的款式和口味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甜味糕点,现在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口味,如咸味、鲜肉味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重阳糕的习俗也逐渐兴起。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_历史由来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_历史由来说到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很多人想到要吃重阳糕,重阳糕也叫花糕,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重阳糕怎么做好吃?下面宝岛小编为你解答。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历史由来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
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
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
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
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
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
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
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
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为什么重阳节流行吃重阳糕,大概有4种说法:一种是祛邪避灾。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
现在的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为重阳糕了。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
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
九月九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九月九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我国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而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吃的就是重阳糕了,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_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文化,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
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南朝时已有。
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返回目录重阳节为何要吃重阳糕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
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
也有人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用意则仍在避祸。
重阳节吃糕,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时节令食品。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从民俗意义上看,“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万事皆高”之说。
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意义独特。
据史籍载,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也被用于馈赠,颇具礼俗意义。
<<<返回目录重阳节的茱萸是什么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山茱萸又叫山萸肉、山芋肉,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
在民间,关于山茱萸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糕点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糕点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其中,吃糕点就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传统。
那么,为什么在重阳节要吃糕点呢?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寓意。
首先,糕点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
在重阳节吃糕点,象征着吉祥如意、生活美满。
糕点的外形通常精致美观,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人们希望通过送上美味的糕点,为长辈们带来幸福和安康的祝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的重阳节正值秋收之后,是一个庆祝丰收的时节。
人们在这个时候会用新收获的粮食制作糕点,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是对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的一种享受。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过去,糕点是一种难得的美味,重阳节吃糕点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再者,重阳节吃糕点也与养生观念有关。
秋季气候干燥,而糕点中的一些食材,如糯米、红枣、芝麻等,具有滋补身体、润燥润肺的功效。
在这个时节食用,有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红枣能养血安神、滋补脾胃;芝麻富含油脂,能够润肠通便、滋养肝肾。
这些食材制作而成的糕点,不仅美味可口,还对身体有益。
此外,重阳节吃糕点还有着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长辈们会亲手制作糕点,并将制作的技艺传授给晚辈。
这一过程不仅传递了美食的制作方法,更传承了家族的情感和文化记忆。
通过共同制作和品尝糕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家族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在不同的地区,重阳节的糕点种类和口味也各有特色。
比如,在江南地区,重阳糕是常见的节日美食。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多样,有的会在糕面上撒上红绿丝、果仁等,色彩鲜艳,诱人食欲。
而在北方,可能会有以红枣、核桃为主要原料的糕点。
这些不同地域的糕点,都反映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
而且,重阳节吃糕点也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人们会将制作好的糕点送给亲朋好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邻里之间,分享糕点也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融洽。
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
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这个节日源自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至今仍在中国及一些东亚国家庆祝。
重阳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吃菊花糕。
一、菊花糕的由来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传说。
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钟离春的老人,他患有一种蛇咬症。
每逢重阳节,他必须攀登高山才能痊愈。
在他家乡的一次登山中,他得到了一位神仙的教诲,告诉他在重阳节吃菊花糕能够驱邪消灾,所以他终身坚持吃菊花糕。
慢慢地,这个习俗就传承下来,并演变成全国各地人们庆祝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二、菊花糕的制作菊花糕是一种特制的糕点,以菊花为主要原料。
制作菊花糕需要选用鲜艳而开放的菊花,将菊花放入糯米粉中拌匀,再加入适量的水和糖拌匀。
制作好的糊状物会被倒入蒸锅中蒸熟,然后用刀切割成小块。
制作完成后,菊花糕呈现出黄色的外观,上面还会洒上一些碎菊花作为装饰。
三、菊花糕的寓意重阳节吃菊花糕不仅仅是为了迎合重阳节的气氛,它也有着丰富的寓意。
菊花代表着坚强和宜人的品质,而糕点则寓意着美好与吉祥。
因此,吃菊花糕也被视为祈祷幸福与长寿的象征。
此外,菊花糕制作的过程中,糯米粉会与菊花完全融合在一起,象征着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菊花糕的地区特色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特色表现。
比如在广东地区,人们制作的菊花糕往往呈现出扁平的形状,上面还会涂抹一层芝麻油,增加香气和口感。
在湖北地区,人们会在菊花糕里加入桂花糖,使其口味更加独特。
各地的风味各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敬意和热爱。
五、菊花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这一习俗将人们对美好和祝福的向往融入到了日常的糕点制作中。
同时,菊花糕的寓意也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理念。
总结: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为何重阳节要吃菊花糕传统美食背后的故事
为何重阳节要吃菊花糕传统美食背后的故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定为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吃菊花糕。
那么,为何重阳节要吃菊花糕呢?这个美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重阳节吃菊花糕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记载,古时候的重阳节被视为一种驱邪的日子,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害人之邪魔鬼怪会最为猖獗。
据说,菊花有“解毒”的功效,可以驱邪保平安。
因此,人们开始在重阳节时将菊花制成糕点,供奉祭祀和食用。
菊花糕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独特。
首先,选用新鲜的菊花,经过筛选、洗净、蒸煮等一系列加工步骤,制成菊花糕的原料。
然后,将原料与糯米粉、红枣、白糖等混合,再放入模具中蒸煮而成。
菊花糕的外形常见的有方形、圆形或菊花形状,色彩鲜艳,香甜可口。
除了驱邪的寓意外,重阳节吃菊花糕背后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内涵。
首先,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毅和忍耐,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
重阳节吃菊花糕,也是人们向菊花致敬,借此表达对优秀品质的追求。
其次,糕点作为传统的食物之一,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象征。
重阳节吃菊花糕,也是希望家人团聚、幸福美满。
除了寓意和文化内涵外,菊花糕还有着一定的营养价值。
菊花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等,可以起到抗氧化、美容养颜的作用。
而糯米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因此,重阳节吃菊花糕,也是为了保健养生,让人们在节日中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虽然菊花糕在现代人的餐桌上越来越少见,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乡村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们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习俗。
他们会在重阳节时,亲手制作菊花糕,或者购买现成的糕点,与家人一起品尝。
这不仅是一种纪念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一种亲情和情感的表达。
总而言之,重阳节吃菊花糕是一项古老而美好的传统。
这道美食背后蕴含着驱邪、崇高品质、团圆和保健养生的意义。
重阳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让我们能够从繁忙的生活中抽身,与家人共度欢乐的时光。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及寓意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及寓意传统节日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演化,重阳节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一局部。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及寓意,欢送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发给士兵的干粮重阳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篡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
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
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
据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蒸糕赏送报喜之人另一种传闻那么流传于陕西旁边。
传闻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与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愿走,必须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为由于种种缘由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的一种特殊设计。
因为“高”和“糕”同音,用吃糕来代替登高,这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据说效果一样。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
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
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
据传闻,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闻那么流传于陕西旁边。
传闻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与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愿走,必须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重阳节为何要吃糕点
重阳节为何要吃糕点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除了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传统习俗外,吃糕点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那么,重阳节为何要吃糕点呢?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
首先,糕点在重阳节中具有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在传统文化中,糕点往往被视为幸福、团圆和长寿的象征。
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用制作精美的糕点来庆祝丰收,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糕点的形状和装饰也常常蕴含着吉祥的元素,比如圆形代表团圆,花朵图案象征着美好和繁荣。
通过食用糕点,人们希望能够迎来好运,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其次,吃糕点与重阳节的敬老传统密切相关。
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尊老敬老是这一节日的核心主题。
在古代,晚辈会在这一天为长辈准备糕点,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和祝福。
糕点的香甜口感能够给长辈带来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传递着晚辈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愿。
这种传统的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也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再者,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重阳节时吃糕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而糕点中的一些食材,如糯米、红枣、芝麻等,具有滋补润燥的功效。
糯米能够健脾暖胃,红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芝麻则富含油脂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滋润肌肤和润肠通便。
在这个季节食用糕点,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此外,糕点的制作和分享也是一种社交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在重阳节前夕,家人往往会一起动手制作糕点,这不仅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了传统的糕点制作工艺。
邻里之间也会互相赠送糕点,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重阳节的文化传统得以在社区和社会中传承和延续。
在不同的地区,重阳节的糕点种类和制作方法也各有特色。
比如在江南地区,重阳糕是常见的美食。
重阳糕通常以糯米粉、粳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红枣、果仁、糖等辅料,蒸制而成。
重阳节食糕的习俗_重阳节
重阳节食糕的习俗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
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
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
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
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
这也就是後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
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
”(《隋书.五行志上》)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述九月九日,“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订,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
由於糕面有多种装饰,重阳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称为“花糕”。
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
1936年《山阴县志》记重阳节俗有:重阳登高,蒸米为五色糕,剪彩旗供小儿娱戏。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乾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乾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糕在汉语中谐音“高”,糕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徵。
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作三声”(吕原明《岁时杂记》)。
糕不仅谐音“高”,而且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
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禄糕。
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徵物,它们明白地表示著人们在秋收时节祈求子嗣的愿望。
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
”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意义有哪些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意义有哪些农历九⽉九⽇的时候是我们的传统节⽇重阳节,那么关于重阳为何要吃重阳糕的意义是什么?下⾯⼩编为⼤家收集整理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意义有哪些”,欢迎阅读与借鉴!重阳为何要吃重阳糕那是由于没有⼭的地⽅⽆⾼可登,有⼈就由登⾼想到了吃糕。
以吃糕代替登⾼,表⽰步步升⾼。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初九重阳节的节物。
也有⼈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的习俗。
度其原意,是⼀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的限制,欲登⾼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糕代替登⾼(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意则仍在避祸。
重阳节吃糕,如同中秋节吃⽉饼⼀样,都是应时节令⾷品。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称花糕、菊糕、五⾊糕,制⽆定法,较为随意。
从民俗意义上看,“糕”与“⾼”同⾳,古⼈相信“万事皆⾼”之说。
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意义独特。
据史籍载,重阳糕不仅⾃家⾷⽤,也被⽤于馈赠,颇具礼俗意义。
2020年10⽉25⽇重阳登⾼的说法登⾼辟邪⽓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阳”登勤之⽇,地⽓上升,天⽓下降的说法。
⽽古⼈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所以才在九九这⼀天登⾼以避邪⽓。
不过这⼀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
不过,九九⼀般正值秋⾼⽓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望远在时令上是⾮常适宜的。
登⾼⼭祈福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林川⾕丘陵,能出云,为风⾬,见怪物,皆⽈神。
”古代⼈的⽣活环境⽐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们的很多事物⼤都来⾃于才集合和狩猎,⽽⼭林中⽣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类⽣存和繁衍。
因此在古代,古⼈们对于⼭特别是⾼⼭是有崇拜的。
因此在舅舅这⼀天登⾼⼭也是⼀种表达⼈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种⾏为。
辞青⼤家应该都听说过春季的踏青⼀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说。
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谓之辞青。
”重阳节是怎样的节⽇呢:中国民间传统节⽇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盛于唐代以后,其主体部分传承⾄今。
重阳节手抄报:关于重阳糕的典故
后⼈在重阳节这⼀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
那是由于没有⼭的地⽅⽆⾼可登,有⼈就由登⾼想到了吃糕。
以吃糕代替登⾼,表⽰步步升⾼。
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唐时,因为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糕”字,以致重阳节⼜多了⼀个典故,叫做“题糕”。
《邵⽒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九⽇》诗,欲⽤‘糕’字,以《五经》中⽆之,辍不复为。
”这样,才被宋祁开玩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代豪。
” 古时,重阳糕⼗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
初起,风⼒正紧,⼜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
故⼈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
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
《礼记·⽉令》⾥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狩猎练武的制度。
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
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期。
相传,现在流⾏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兵的⼲粮演化⽽来的。
唐德宗时,曾规定以“⼆朔”、“上巳”、“九⽉九”为岁时三节令。
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
在重阳登⾼的同时,唐德宗还⿎励⼈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
此风⼀直沿袭到清代。
直⾄民国,当时曾衍⽤重阳登⾼习武的意义,定九⽉九⽇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回家过节,故⼜称“⼥⼉节”。
九⽉九⽇,正巧⼆九相逢,“九”⼜与长久的“久”同⾳,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把九⽉九⽇定为“⽼⼈节”,也称“敬⽼节”。
在我国,尊⽼敬⽼蔚然成风,尊敬⽼⼈,孝敬⽼⼈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俗中。
重阳的饮⾷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九⽇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作祭祀或在宴会上⾷⽤。
汉代⼜记有⿉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重阳糕的意义
重阳糕的意义大概有4种说法:一种是祛邪避灾。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
古代重阳节的习俗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潮汕重阳节的习俗1、祭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有一些潮汕乡村也将重阳当成祭祖的节日,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2、放风筝放风筝是潮汕群众性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为啥要吃糕
老上海人过重阳节,几乎家家要吃糕,这是为啥呢?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这事有名堂哩!
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一座高山下。
这户当家人手脚勤快,整天起早摸黑在地里忙碌,收成蛮好,日子过得还不错。
这个庄稼汉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的势利鬼,他为人忠厚,一副热心肠,谁家缺点啥,碰到啥难处,他总是慷慨相助,甚至从家用中挤点出来接济人家。
一天.天快黑了,他从地里歇工回家,路上遇见一个下卦模样的老先生,因为无处食宿,急得团团转,他上前问清了情况,就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请他一起吃晚饭,饭后又在外厢房里排个铺,安顿他休息。
那个过客也不客气,倒头便睡。
第二天一清早,过客上路了,临走,他对庄稼汉讲:“九月九,侬家里要遭灾。
”庄稼议听了,吓了一跳,说:“我没做啥坏事,怎么还要受难呢?”过客讲:“天有不测风云,好人难免受灾。
请不要急,在九月初九前,依要搬家,拣草水少的高地方搬,越高越好。
只要照我的话去做,就可避灾。
”
说完,过客就走了。
庄稼汉听了过客一席话,肚里搁了一桩心事,他屈指一算,还有两天就是九月九,越想,心中越感到不踏实,决计不管如何,先避避再说。
他就叫老婆孩子一起把家中可拿的东西都往屋外高山顶岩石上搬。
到了九月九清晨,东西搬得差不多了,他就领了老婆孩子离家往山顶上爬,刚爬到山顶岩石上,回
头一看,原住的房子火烧起来。
火越烧越大,山脚下、山腰中一片火海,幸亏山顶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火才没烧上来。
庄稼汉全家在九月初九爬山登高避灾一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到了第二年九月初九,一些人们唯恐灾难落到自己家里,老老少少,纷纷搬家,登高避灾。
可是,住在平原的一些人家,象浦东地区,没有山也没有高地,怎么登高避灾呢?另外,九月九年年有,一年搬一次家,庄户人家也折腾不起呀。
后来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九月九做糕吃,“糕”“高”同音,以吃糕表示登高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