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测试》优课导学案_2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课前预习(一)全等形1.定义:能够完全_____的两个图形.2.特点:_____和_____完全相同.二、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_____的两个三角形.2.对应元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有如下对应元素(1)对应顶点:_____的顶点.(2)对应边:_____的边.(3)对应角:_____的角.3.表示方法:(1)表示:△ABC和△DEF全等,记作△ABC___△DEF.(2)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位置上.4.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相等.思维诊断(打“√”或“×”)(1)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 )(2)比例尺相同的两张中国地图是全等形.( )(3)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形.()(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5)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两个三角形中最长的边是对应边. ()二、课内探究知识点 1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例1】如图所示,△ABC≌△EDA,∠BAC与∠DEA是对应角,AB与ED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解题探究】1.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由∠BAC与∠DEA是对应角可得的一组对应边是什么?2.AB与ED是一组对应边,那么另一组对应边是什么?3.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知这两个三角形中未知的两组对应角是什么?【互动探究】此题还有另外的方法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吗?提示:可以根据所给字母的顺序确定对应关系.【总结提升】确定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确定对应边的“三种方法”①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公共边,则公共边是对应边.②若已知对应角或对应顶点,则对应角或对应顶点所对的边为对应边.③若已知全等三角形中有最长(或最短)边,则一对最长(或最短)边是对应边.(2)确定对应角的“四种方法”①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②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对顶角,则对顶角为对应角.③若已知全等形的对应顶点,则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为对应角.④若已知全等三角形中有最大(或最小)角,则一组最大(或最小)角是对应角.知识点 2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已知△ABD≌△ACE,AD=6 cm,AC=4 cm,∠ABD=50°,∠E=30°,求BE的长及∠COD的度数.【思路点拨】△ABD≌△ACE→求AE,AB的长→BE的长;根据∠ABD和∠E的大小→∠BOE的大小→∠COD的大小【总结提升】全等三角形性质的两点应用(1)求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以直接确定对应边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等.(2)求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直接确定对应角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角的大小等.三、限时练习1.一个图形经过下列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不全等的是( )A.平移B.旋转C.翻折D.放大2.下列四个图形中,与图1全等的是( )3.如图所示,△ABC≌△CDA,且AB与CD是对应边,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与∠2是对应角B.∠B与∠D是对应角C.BC与AC是对应边D.AC与CA是对应边3题4题5题6题4.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B.QPC.MOD.MQ5.如图所示,沿直线AC对折,△ABC与△ADC重合,则△ABC≌______,AB的对应边是_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BCA的对应角是______.6.如图,△ABC≌△ADE,写出其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7.△ABC与△DEF的边长均为整数,且△ABC≌△DEF,若AB=2,BC=4,△DEF的周长为奇数,则DF的取值为( )A.3B.4C.3或5D.3或4或58.如图,△ABC绕点A旋转到△A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与DE是对应边B. △ABC≌△ADEC. ∠BAD=∠CAED. AC=AE9.如图,△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 )A.5B.4C.3D.210.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处,如果AD=9 cm,DE=2.4 cm,∠BAF=60°,则AF=________cm,EF=________cm, ∠DAE=________.8题9题10题11题11.如图所示,将△ABC沿直线BC平移到点D,使BC=CD.(1)相等的边有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2)∠ACE=∠E吗?为什么?四、自助练习1.如果∆ABC ≌∆ADC ,AB=AD ,∠B=70°,BC=3cm,那么∠D=____,DC=____cm.2.如果 ∆ABC ≌∆DEF,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A,B 分别与D,E 对应, AB=30 cm,DF=25 cm,则BC 的长为( )A.45 cmB.55 cmC.30 cmD. 25 cm3.如图,矩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如果 AD=7cm,DM=5cm,则AN=___cm,NM=___cm.4.如图所示,已知△ABD ≌△ACE ,AD=6 cm ,AC=4 cm ,∠ABD=50°, ∠E=30°,求BE 的长及∠COD 的度数.5.如图,△ABD ≌△EBC ,AB=2 cm,BC=5 cm,求DE 的长.6、【想一想错在哪?】如图,△ABC ≌△DEF ,则此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M DNBC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SSS一、课前预习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已知:△ABC.画△A ′B ′C ′,使A ′B ′=AB,B ′C ′=BC,A ′C ′=AC. 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步骤画△A ′B ′C ′. (1)画B ′C ′=___.(2)分别以B ′,C ′为圆心,线段___,___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A ′.(3)连接线段_______,_______,得△A ′B ′C ′. 请同学们把画得的△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 观察可发现△A ′B ′C ′与△ABC_________,即 △A ′B ′C ′___△ABC.【归纳】(1)判定方法: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_______或____)(2)应用格式:在△ABC 和△A ′B ′C ′中,∴△ABC ≌△A ′B ′C ′(____).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 .(打“√”或“×”)(1)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中有两个条件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 (2)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中有三个条件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可能全等.( ) (3)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 ( ) (4)两个三角形中,只要三条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AB A B ,BC B C ,AC A C ,=''⎧⎪=''⎨⎪=''⎩∵二、课内探究知识点1 应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点B,C,D,F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EC, AD=EF,BC=DF,探索AB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先判定AB与EC的位置关系,由BC=DF先证出BD=CF,再由SSS证出△ABD与△ECF全等,得出∠B=∠ECF,从而得出答案.【总结提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及寻找边相等的方法(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四个步骤”①准备条件:未知的条件要先证明(公共边相等可以直接应用,不必推理说明).②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③列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④写出全等结论.(2)寻找边相等的“三种方法”①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②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说明边相等.③多条线段共线时,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证明边相等.知识点2 “SSS”的实际应用【例2】如图是工人师傅自己设计的测量垂直的仪器.仪器中的AB=AC,D是BC的中点,让BC平行于地面,当铅锤经过D点时,工人师傅就断定AD垂直于地面.工人师傅的判断有道理吗?你能说明理由吗?【思路点拨】证△ABD≌△ACD→∠ADB=∠ADC→∠ADB=90°→AD⊥BC→BC∥地面→结论【总结提升】利用“SSS”解决实际问题“三步法”(1)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两个三角形.(2)证明: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应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说明线段或角的大小关系.三、限时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④有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B.2C.3D.42.如图,已知AB=AC,BD=DC,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ACDB.∠ADB=90°C.∠BAD是∠B的一半D.AD平分∠BAC3.如图,在△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判定( )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2题3题4题5题4.如图,若AB=AC,AD=AE,则需要______条件就可根据“SSS”判断△ABE≌△ACD.5.如图,AC=DF,BC=EF,AD=BE,∠BAC=72°,∠F=32°,则∠ABC=__________.6.如图,已知AB=DC,DB=AC,(1)求证:∠ABD=∠DCA.(注:证明过程要求给出每一步结论成立的依据.)(2)在(1)的证明过程中,需要作辅助线,它的目的是什么?7为稳固电线杆,从A处拉了两根等长的铁丝AC,AD,且C,D到杆脚B的距离相等,则有( )A.∠1>∠2B.∠1<∠2C.∠1=∠2D.∠1与∠2大小不能确定8.小明用四根竹棒扎成如图所示的风筝框架,已知AB=CD,AD=CB,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CB.∠ABC=∠CDAC.∠ABD=∠CDBD.∠ABD=∠C9.长为3 cm,4 cm,6 cm,8 cm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 cm和4 cm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一个人取6 cm的木条,一个人取8 cm的木条B.两人都取6 cm的木条C.两人都取8 cm的木条D. B,C中的两种取法都可以10.如图为一三角形钢架(AB=AC),为使钢架更坚固,需在点A和BC间做一个支架,且使AD⊥BC于D,但只有一把可测长度的皮尺,应如何确定点D的位置.7题8题10题四、自助练习1、如图,D ,F 是线段BC 上的两点,AB=EC ,AF=ED ,要使△ABF ≌△ECD, 还需要条件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则∠A=∠C ,请说明理由。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一、本章地位中学阶段重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和相似,本章以三角形为例研究全等.对全等三角形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将为后面相似的学习提供思路,而且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本章还借助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主要包括用分析法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格式,以及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由于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角等基本几何元素相等,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后面将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二、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边角边”和“角边角”)和定理(“角角边”),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一些结论.(4)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三、本章知识结构图四、课时安排:共安排11课时(仅供参考)12.1 全等三角形 1课时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课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2课时五、教学建议1.用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穿本章的教学学生在前面的几何学习中研究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对于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本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思想方法,用几何思想贯穿全章的教学.2.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本章在编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思路和分阶段的探究活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在明确探究目标、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按计划逐步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章在编排中将画图与探究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结合起来,既有用尺规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又有用技术手段根据已知数据画三角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探索画图方法的过程对形成结论的价值,让学生自主探索画图的步骤、创设多种画法、解释作图依据等,在活动中发现结论.3.重视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本章是初中阶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教学中要在学生已有推理论证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按照整套教科书对推理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目标,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书写严谨的证明格式,对于以文字形式给出的几何命题,从具体问题的证明中总结出证明的一般步骤.六、具体内容 12.1 全等三角形【教学重点】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3.初步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 【参考例题】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如图1,△ADC ≌△AEB ,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3.如图2,△EFG ≌△NMH ,∠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 =2.1㎝,EH =1.1㎝,HN =3.3㎝.求线段MN 及线段HG 的长度.4.如图3,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已知 ∠A ′DC =90°,则∠A = .o OB ACD AB C D AB CDCA B DC A BD O A BC D C BDDA B C D C A B D B C AD FE AB CD E图1 图2图3N B C A D M D F EA B C 练习:1.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2.若△ABC ≌△DEF ,则∠B = ,∠BAC = ,BC = , AC = . 3.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 ) 4.找一找① 若△AOC ≌△BOD ,AC =_______ ∠A =______ ② ②若△ABD ≌△ACE ,BD = ∠BDA =③若△ABC ≌△CDA ,AB = ∠BAC =_____ 5.拼一拼请你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画出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或公共角的图形. 有公共边: 有公共点: 6.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 、N 的距离,如果△PQO ≌△NMO ,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 .POB .PQC .MOD .MQ7.如图,长方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AD =7cm ,DM =5cm ,∠DAM =39°,则△ABC ≌△ EFD AN =___cm , NM =___cm , ∠NAB =___. 8.△ABC ≌△FED(1)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2)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CA DBO B AC D E AD BCB HAD CA DBC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重点】1.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简单的证明.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第二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 【参考例题】1.如图,AB =AC ,BD =CD ,BH =CH ,图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已知AB =CD ,BC =DA .你能说明△ABC 与△CDA 全等吗.你能说明AB ∥CD ,AD ∥BC 吗.为什么.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求证:∠B =∠D . 2.如图,已知点A ,D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BC =EF ,要使△ABC ≌△DEF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 .∠BCA =∠F B. AD =CF C.BC ∥EF D. ∠A =∠EDF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点M 是AD 的中点,且MB =MC ,若AD =4,AB =6,BC =8,则梯形ABCD 的周长为A .22B .24C .26D .28 4. (202X 广西玉林)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先判断得出结论: ,然后证明你的结论(不要求写已知、求证)ABCDEFDFOE 第三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二) 【课堂练习】练习一 :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并把它们用线连起来.【例题】1.如图,AC =BD ,∠CAB = ∠DBA ,你能判断∠C =∠D 吗.说明理由. 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练习:1.如图CE =CB ,CD =CA ,∠DCA =∠ECB ,求证:DE =AB .2.如图,AB =AE ,AD =AC ,∠BAD =∠EAC ,BC 、 DE 交于点O . 求证:∠ABC =∠AED .Ⅰر30º8 cm9 cmⅥ30º8 cm8 cmⅣ Ⅳ8cm5 cmⅡ30ºر8cm5 cmⅤ3xm8 cmⅧ8 cm5 cmر30º8cm9 cmⅦⅢر30º8cm8cmⅢ OEDCBAA BCD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求证:(1)△ABD ≌△ACD ,(2)BE =CE4.小明用六根竹签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 =FD ,HE =HF .小明不测量就能知道EO =FO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想的.5. (202X 杭州)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平分∠BAC ,点M 、N 分别在AB 、AC 边上,AM =2MB ,AN =2NC ,求证:DM =DN6.(202X 燕山毕业)如图,点E ,F 在线段AC 上,AB ∥CD ,AB =CD ,AE =CF . 求证:BE =DF .7. (202X 丰台一模)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 一条直线上,BF =CE ,AC =DF ,且AC ∥DF . 求证:∠B =∠E .8. (202X 平谷一模)如图,AB =AD ,AC =AE ,∠CAD =∠EAB .求证:BC =DE .C BN M AA B C D E F F D E CB AMDECBA第四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三) 【参考例题】 1.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AB =AC ,∠B =∠C , 求证:BD =CE . 2.在Rt △ABC 中,∠ACB =90°,BC =2cm ,CD ⊥AB ,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 =BC ,过点E 作EF ⊥AC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若EF =5cm ,则AE = cm .3.如图,点A 、B 、D 、E 在同一直线上,AD =EB ,BC ∥DF ,∠C =∠F ,求证:AC =EF .练习:1.如图,在△AEC 和△DFB 中,∠E =∠F ,点A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E ∥DF ,②AB =CD ,③CE =BF .(1)请用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命题(用序号写出命题书写形式:“如果,,那么”) ,(2)选择(1)中你写出的一个命题,说明它正确的理由.2.如图,在△ABC 中,o90C ∠=,点D 是AB 边上一点,DM AB ⊥且DM AC =,过点M 作ME ⊥BC ,交AB 于点E .求证:△ABC ≌△MED .3. (202X 永州)如图,在△ABC 中,已知∠1=∠2,BE =CD ,AB =5,AE =2,则CE = .4. (202X 通辽)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点在AD 上,其中∠BAE =∠BCE =∠ACD =90°,且BC =CE ,求证:△ABC 与△DEC 全等.DB E AOCFDCBAE5.(202X 海淀一模)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C ,∠A =∠F ,∠EBC =∠FCB . 求证: BE=CD .6. (202X 门头沟一模)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BE ∥DF ,∠A =∠F ,AB =FD .求证:AE =FC .7. 如图,点O 是直线l 上一点,点A 、B 位于直线l 的两侧,且∠AOB =90°,OA =OB ,分别过A 、B 两点作AC ⊥l ,交直线l 于点C ,BD ⊥l ,交直线l 于点D .求证:AC =OD .8. (202X 西城一模)如图,∠C =∠E ,∠EAC =∠DAB ,AB=AD .求证:BC=DE .9. (202X 昌平二模)如图,AB AD ⊥,AE AC ⊥,E C ∠=∠,DE BC =. 求证:AD AB =10. (202X 海淀二模)如图,已知∠BAC =∠BCA ,∠BAE =∠BCD =90°, BE=BD .求证:∠E =∠D .11. (202X 朝阳二模)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AC=BC ,BE ⊥CE 于点E ,AD ⊥CE 于点D . 求证:BE=CD .EA DFB C E D C B ADA C.,,AD BC BD AC AD BD BC AC ==⊥⊥求证:如图,例第五课时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 HL 【参考例题】练习:1.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 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 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 AC 与右边滑梯水 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如图6,A ,F 和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F ⊥AB 于 F , AF =FH , CF =FB .求证: BE ⊥AC . 第六课时:全等三角形的习题课 【复习小结】全等的常见图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CAD E D ABEFAC BDEA B OD CABODCAE FCDABED C BACD O F BCADB DCAEBAEDBEACD【练习】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2.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求AE.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BE=CD.4.如图,点B在射线AE上,∠CAE=∠DAE,∠CBE=∠DBE.求证:AC=AD.5.如图,点A、B、D、E在同一直线上,AD=EB,BC∥DF,∠C=∠F.求证:AC=EF.6.(202X宜昌)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重点】1.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 【参考例题】1.如图1,AB =AC ,BD =C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2.如图2,D 、E 、F 分别是△ABC 的三边上的点,CE =BF ,△DCE 和△DBF 的面积相等. 求证:AD 平分∠BAC . 练习:1.已知△ABC 中,∠A =80°,∠B 和∠C 的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BOC = .2.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 和CD ,及另一直线EF .如果要在EF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方法是 ,这样的点至少有 个,最多有 个.3.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AB =6 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9 cmB .5 cmC .6 cmD .不能确定4.如图,AB //CD ,CE 平分∠ACD ,若∠1=250,那么∠2的度数 是 . 5.如图,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E F B C A D 图1AB C D FE 图2APA .PA PB = B .PO 平分APB ∠C .OA OB =D .AB 垂直平分OP6. (202X •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A 和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点P 使得S △P AB =S △PCD ,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 ) A .有且只有1个 B .有且只有2个 C .组成∠E 的角平分线D .组成∠E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 点除外) 角平分线的性质(二)【复习】1.如图所示,在△ABC 中,∠A =90°,BD 平分∠ABC ,AD =2 cm ,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如图,在△ABC 中,∠C =900,BC =4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3.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CD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由D 出发,作点D 到BC 、AC 和AB 的垂线DE 、DF 和DG ,垂足分别为E 、F 、G ,则DE 、DF 、DG 的关系是 . 4.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自D 向AB 、AC 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 、F ,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DE =DF B .AE =AF C .BD =CD D .∠ADE =∠ADF5.如图,已知AB ∥CD ,O 为∠A 、∠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 ⊥AC3题图 DCBA于E ,且OE =2,则两平行线间AB 、CD 的距离等于 . 6.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例题】1.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CD 过点E ,则AB 与AC +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在△ABC 中,∠B =60°,∠A ,∠C 的角平分线AE ,CF 相交于点O , (1)如图1,若AB =BC ,求证:OE =OF ;(2)如图2,若AB ≠BC ,试判断线段OE 与OF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练习:1.如图,已知BD ⊥AE 于B ,DC ⊥AF 于C ,且DB =DC ,∠BAC =40o,∠ADG =130o,则∠DGF =_________(1题图) (2题图) (3题图) 2.如图,在△ABC 中,∠C =90o,AM 是∠CAB 的平分线,CM =20cm ,那么M 到AB 的距离为 .3.如图,∠B =∠C =90o,M 是BC 上一点,且∠AMD =90o,DM 平分∠ADC , 求证:AM 平分∠DAB .DCABEABCD EFGM CB AMD CBAEDFCBAFED CBAABCDEONMP CBA DCBA4.如图,BD =CD ,BF ⊥AC ,CE ⊥AB .求证:D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4题图) (5题图) (6题图) 5.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o,AC =BC ,AD 为∠BAC 的平分线,AE =BC ,DE ⊥AB 垂足为E ,求证△DBE 的周长等于AB .6.如图,已知P A ⊥ON 于A ,PB ⊥OM 于B ,且P A =PB .∠MON =50o,∠OPC =30o,求∠PCA的大小.专题练习1:常见辅助线 1.倍长中线法【例1】如图,△ABC 中,AD 为中线.(1)求证:AB +AC >2AD ;(2)若AB =5,AC =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 +CF 与EF 的大小.练习: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B =AE , AC =AF ,∠BAE =∠F AC =90°.试探究线段AD 与EF 数量和位置关系.提示:F2.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 提示:交AD 于F ,且AE =EF .求证:AC =BF2. 截长补短法【例1】如图,AD ∥BC ,EA ,EB 分别平分∠DAB ,∠ABC ,CD 过点E .求证:AB =AD +BC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AD =CD ,BD 平分ABC ∠,求证: 180A C ︒∠+∠=.练习:1. 已知: 如图,在△ABC 中,AB = AC ,D 为△ABC 外一点, ∠ABD = 60︒,∠ADB = 90︒ -12∠BDC . 求证: AB = BD + DC提示:ABCDEFGAB CE FDDEOEDCBA3.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例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60°,△ABC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 =OD【例2】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 .(1) 说明BE =CF 的理由;(2)如果AB =a ,AC =b ,求AE 、BE 的长. 练习:1.已知△ABC 中,∠B =2∠A ,AB =2BC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提示:4.三垂直问题 基本图形:E DGFCBAA B CB 【例1】如图,∠ABC =90°,AB =BC ,D 为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求证:△ABE ≌△CBF练习:如图,已知AC ⊥AB ,DB ⊥AB ,AC =BE ,AE =BD ,试猜想线段CE 与DE 的大小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共顶点的两个特殊的图形(手拉手) 基本图形【例1】 已知:如图,ABC ∆中,AB =BC ,90ABC ∠=︒,点D 在 AC 上,90DBE ∠=︒ ,BE =BD .求证:CD =AE .【例2】 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 =AB ,AF =AC .求证:(1)EC =BF ,(2)EC ⊥BF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结BE 、EC .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A C ED B ∠1=∠2⇒∠AOC=∠BODA EB M CFAB C D E 21ODCBA七、与中考链接 (一) 基础题1.(06北京) 已知:如图,AB ∥ED ,点F 、点C 在AD 上,AB =DE ,AF =DC . 求证:BC =EF .2. (07北京)已知:如图,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3.(08北京) 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 点A 、D 分别在BE 两侧,AB ∥ED ,AB =CE ,BC =ED . 求证:AC =CD .4.(09北京)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FC .5.(10北京) 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EA AD ⊥,FD AD ⊥,AE DF =,AB DC =.求证:ACE DBF ∠=∠.6.(11北京) 已知:如图,点A 、C 、B 、D 在同一条直线上,BE //DF ,A F ∠=∠,AB FD =.求证:AE FC =.7. (12北京) 已知:如图,点E ,A ,C 在同一直线上,AB // CD ,AB CE =,AC CD =.BC F EDAEB ACO D P求证:BC ED =.8. (13北京) 已知:如图,D 是AC 上一点,AB =DA ,DE ∥ AB ,B DAE ∠=∠.求证:BC =AE .9. (14北京) 已知: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BC DE ∥,AB ED =,BC DB =.求证:A E ∠=∠.10.(15北京)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E AC ⊥于点E .求证:CBE BAD ∠=∠.AB C D E。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重点难点】1、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如右图所示,把△ABC 绕点A 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问题探究】这个图形中有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为什么? 【解析】相等的线段:AB 和AD ,AC 和AE ,BC 和DE ,相等的角:∠B 和∠D ,∠C 和∠E .∠BAC 和∠DAE ,∠DAB 和∠EAC .教材精华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 ≌△A ′B ′C ′.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性质规律方法小结在全等三角形中找出对应角和对应边,关键是先找出对应顶点,然后按对应顶点的字母顺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再按顺序写出对应边和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但是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有平移型、旋转型和翻折型.(1)平移型:如图11-2和11-3所示,△ABC向右平移,得到△DEF,则△ABC≌△DEF.(2)旋转型:如图11-4所示的两对三角形的全等属于旋转型,图形的特点是:图11-4(1)的旋转中心为点A,有公共部分∠1;图11-4(2)的旋转中心为点O,有一对对顶角∠1和∠2.(3)翻折型:如图11-5所示,两对三角形的全等属于翻折型,其中图11-5(1)中有公共边AB,图11-5(2)中有公共角∠A.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拓展(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我们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常用依据.(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及对应角的平分线也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规律方法小结在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常用的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4)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如图11-6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若按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应写为△ABC≌;(2)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AB=,BC=,CA=,∠ABC=,∠ACB=,∠BAC=.基础知识应用题2、如图11-9所示,已知△ABD≌△ACE.试说明BE=CD,∠DCO=∠EBO.综合应用题3、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4、如图所示,△ADF≌△CBE,且点E,B,D,F在一条直线上.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探索创新题5、如图所示,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30°后,得到△AEF.(1)△ABC与△AEF的关系如何?(2)求∠EAB的度数;(3)△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AEF的顶点F和△ABC的顶点C和A 在同一条直线上?体验中考1、如图11-18所示,AC,BD是长方形ABCD的对角线,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则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11-19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A.20°B.30°C.35°D.40°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以及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答案:(1)△CDA(2)CD DA AC∠CDA∠CAD∠DCA【解题策略】(1)对于全等三角形的书写,要注意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再根据顶点的对应关系写对应边或对应角.(2)表示角时一般用三个大写字母.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解:∵△ABD≌△ACE(已知).∴AD=AE,AB=AC,∠D=∠E(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D-AC=AE-AB(等式的性质),即DC=BE.又∵∠DCO=∠A+∠E,∠EBO=∠A+∠D(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DCO=∠EBO.规律·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5)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角的平分线也分别相等.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B≌△EDB≌△EDC,∴∠ABD=∠EBD=∠C,∠A=∠BED=∠DEC.又∵∠BED+∠DEC=180°,∴∠BED=∠DEC=90°,∴∠A=90°.在△ABC中,∠ABD+∠DBE+∠C=90°,∴3∠C=90°,∴∠C=30°.故选D.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平行线的综合应用.由图形可以初步判断AD和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欲说明AD∥BC,需说明∠3=∠4,要说明∠3=∠4,需要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AD∥BC.理由如下:∵△ADF≌△CBE(已知),∴∠1=∠2,∠F=∠E.又∵点E,B,D,F在一条直线上,∴∠3=∠1+∠F,∠4=∠2+∠E(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灵活应用.解:(1)∵△AEF是由△ABC绕其顶点A旋转形成的,∴△ABC≌△AEF(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ABC≌△AEF(已证),∴∠BAC=∠EAF(全等三角形的性质).∴∠BAC-∠BAF=∠EAF-∠BAF(等式的性质),即∠FAC=∠EAB.又∵∠FAC=30°(已知),∴∠EAB=30°(等量代换).(3)当△AEF的顶点F和△ABC的顶点A和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BC应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180°.体验中考1、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共有4个,分别为△CDA,△DCB,△DCE,△BAD.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ACB≌△A′CB′,得∠BCA=∠B′CA′,∴∠ACA′=∠BCB′=30°.故选B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2、掌握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3、掌握用SAS 的判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4、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体会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2、用SAS 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与平行及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知识概览图 新课导引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的三组对应边、三组对应角分别相等. 那么,如果两个三角形△ABC 和△A ’B ’C ’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 ’B ’,AC=A ’C ’,BC=B ’C ’,∠A=∠A ’,∠B=∠B ’,∠C=∠C ’这六个条件,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能)提问: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学生讨论各种情况,并加以总结)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性质A A'1、满足一个条件⎩⎨⎧一角对应相等一边对应相等)2()1(2、满足两个条件⎪⎪⎪⎩⎪⎪⎪⎨⎧⎩⎨⎧角对应相等②一边及这条边所对的一个角对应相等①一边及与这边相邻的一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相等)3()2()1(3、满足三个条件⎪⎪⎪⎪⎩⎪⎪⎪⎪⎨⎧⎩⎨⎧⎩⎨⎧对边对应相等②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应相等①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角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等①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相等)4()3()2()1( 列出一种情况,就通过画图讨论是否成立.教材精华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SS ).注意:1.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 2. 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应写在对应位置上.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SAS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AS ).② 反例: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公共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ASA ).AC D E注: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角相等,或用“等量代换”证明垂直关系.说明:(1)连结公共边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线;(2)原则是尽量不拆分待证元素.知识点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AAS知识点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HL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HL)[强调] 1. HL只对直角三角形适用.2.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SS,SAS,ASA,AAS,HL.首选HL,再选其它方法.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4)若AB=DE ,BC=EF ,AC=DF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证明:∵D 是BC 中点(已知) …… (1)准备条件 ∴BD=CD (中点定义)在△ABD 和△ACD 中, …… (2)指明范围⎪⎩⎪⎨⎧===(公共边)(已证)(已知)AD AD CD BD AC AB …… (3)列齐条件∴ △ABD ≌△ACD (SSS )…… (4)得出结论提问:此题还能得到哪些结论?① 三组角对应相等;② AD 平分∠BAC ;③ AD ⊥BC. 注意:1.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 2. 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应写在对应位置上. 例2、如图,AC=EF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求证:∠C=∠E证明:∵AD=FB (已知) …… (1)准备条件 ∴AD+DB=FB+DB 即AB=FD在△ABC 和△FDE 中, …… (2)指明范围⎪⎩⎪⎨⎧===(已证)(已知)(已知)FD AB DE BC EF AC …… (3)列齐条件ABFECD ACD∴△ABC ≌△FDE (SSS ) …… (4)得出结论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提问:此题还能得到哪些结论?① 另两组角对应相等;② AC ∥EF ;③BC ∥DE.小结: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例2、如图,AD=AE ,点D 、E 在BC 上,BD=CE ,∠1=∠2. 求证:∠B=∠C分析:先看∠B 、∠C 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再证那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1、(证△ABE ≌△ACD ,过程略) 方法2、(证△ABD ≌△ACE ) ∵D 、E 在BC 上∴∠1+∠3=180º,∠2+∠4=180º(邻补角定义) ∵∠1=∠2(已知)∴∠3=∠4(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D 和△ACE 中⎪⎩⎪⎨⎧=∠=∠=(已知)(已证)(已知)CE BD 43AE AD ∴△ABD ≌△ACE(SAS)∴∠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提问:此题还能得到哪些结论?①AB=AC ;②∠BAD=∠CAE ;③∠BAE=∠CAD.例1、如图,AC ⊥BC ,BD ⊥AD ,AC=BD. 求证:BC=AD.证明:∵AC ⊥BC ,BD ⊥AD (已知)∴∠C=∠D=90º(垂直定义) 在Rt △ABC 和Rt △BAD 中,3421BADEADC⎩⎨⎧==(已知)(公共边)BD AC BA AB∴ Rt △ABC ≌Rt △BAD (HL ) ∴ B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已知: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CB=∠A ’C ’B ’,CD 和C ’D ’都是高,且AC=A ’C ’,CD=C ’D ’. 求证:△ABC ≌△A ’B ’C ’ 证明:∵CD 和C ’D ’是高 ∴∠ADC=∠A ’D ’C ’=90º 在Rt △ADC 和Rt △A ’D ’C ’中⎩⎨⎧==(已知)(已知)'D'C CD 'C 'A AC∴ Rt △ADC ≌Rt △A ’D ’C ’(HL ) ∴∠A=∠A ’ 在△ABC 和△A ’B ’C ’中⎪⎩⎪⎨⎧∠=∠=∠=∠'A A 'C 'A AC 'B 'C 'A ACB∴△ABC ≌△A ’B ’C ’ (ASA )综合应用题1、已知:如图,AD =BE ,AC =BC ,CD =CE. 求证:△AEC ≌△BDC证明:AD BE = AD DE BE DE ∴+=+ 即AE BD =在AEC ∆和BDC ∆中AE BD AC BC CE CD =⎧⎪=⎨⎪=⎩ AEC BDC ∴∆≅∆ (SSS ) *还能得到什么结论(相等关系)? 2、已知:如图,AB=DC ,AD=BC. 求证:(1)∠A=∠C ;CABABCDA'B'C'D'D CB A(2) AB ∥CD ,AD ∥BC .分析:连BD (或AC )证三角形全等即可,只需证明ABD CDB ∆≅∆ (SSS ) 即可得A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说明:(1)连结公共边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线;(2)原则是尽量不拆分待证元素.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 为什么?分析:要证AB=DE ,只需证△ABC ≌△DEC. 在△ABC 和△DEC 中,已知CA=CD ,CB=CE ,又隐含了∠1=∠2,故全等条件具备,可证. 证明:在△ABC 和△DEC 中,⎪⎩⎪⎨⎧=∠=∠=(已知)(对顶角相等)(已知)CE CB 21CD CA ∴ △ABC ≌△DEC (SAS )∴ AB=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提问:此题还能得到哪些结论?①另两组角对应相等;②AB ∥DE.小结:1、SAS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 大括号中的条件应按SAS 的顺序书写.2、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3、在实际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把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移到”可以直接度量的位置上来度量.例2、如图,AD=AE ,点D 、E 在BC 上,BD=CE ,∠1=∠2. 求证:∠B=∠C分析:先看∠B 、∠C 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再证那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1、(证△ABE ≌△ACD ,过程略) 方法2、(证△ABD ≌△ACE )BA21C3421ACDE∵D 、E 在BC 上∴∠1+∠3=180º,∠2+∠4=180º(邻补角定义) ∵∠1=∠2(已知)∴∠3=∠4(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D 和△ACE 中⎪⎩⎪⎨⎧=∠=∠=(已知)(已证)(已知)CE BD 43AE AD ∴△ABD ≌△ACE(SAS)∴∠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提问:此题还能得到哪些结论?①AB=AC ;②∠BAD=∠CAE ;③∠BAE=∠CAD.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答: 理由:∵ AF ⊥BC ,DE ⊥BC (已知)∴ ∠AFB=∠DEC= °(垂直的定义) 在Rt △ 和Rt △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中@#国教育出~&版*网]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3、如图,线段AC 、BD 交于点O ,AB=CD ,BF ⊥AC 于F ,DE ⊥AC 于E ,AE=CF.求证:BO=OD 证明:(以图1为例)∵BF ⊥AC ,DE ⊥AC (已知)∴∠1=∠2=90º(垂直定义)AFBE CO 4321∵AE=CF (已知) ∴AE+EF=CF+EF 即AF=CE在Rt △ABF 和Rt △CDE 中,⎩⎨⎧==(已证)(已知)CE AF CD AB∴ Rt △ABF ≌Rt △CDE (HL ) ∴ BF=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BFO 和△DEO 中,⎪⎩⎪⎨⎧=∠=∠∠=∠(已证)(对顶角相等)(已证)DE BF 4321 ∴ △BFO ≌△DEO (AAS ) ∴ BO=D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1、如图,DC=EA ,EC=BA ,DC ⊥AC ,BA ⊥AC ,垂足分别是C 、A. 求证:BE ⊥DE.证明:∵DC ⊥AC ,BA ⊥AC (已知)∴∠A=∠C=90º(垂直定义) 在△AEB 和△CDE 中⎪⎩⎪⎨⎧=∠=∠=(已知)(已证)(已知)DC EA C A EC BA ∴△AEB ≌△CDE(SAS)∴∠B=∠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 =90º ∴∠B+∠1=90º ∵∠B=∠2(已证) ∴∠1+∠2=90º(等量代换) ∵∠AEC=180º ∴∠BED=90º∴BE ⊥DE (垂直定义)例2、如图,在Rt △ABC 中,AB=AC ,∠BAC=90º,AN 是过A 的任一条直线,BD ⊥AN 于D ,CE ⊥AN 于E. 求证:DE=BD -CE. 证明:∵BD ⊥ANAFBECDO 653421图1图2AD32AEDBC21∴∠ADB =90º(垂直定义) ∴∠1+∠2=90º ∵∠BAC=90º∴∠2+∠3=90º∴∠1=∠3(同角的余角相等) ∵BD ⊥AN ,CE ⊥AN∴∠ADB=∠CEA=90º(垂直定义) 在△ABD 和△CAE 中⎪⎩⎪⎨⎧=∠=∠∠=∠(已知)(已证)(已证)C A B A EA C DB A 31 ∴△ABD ≌△CAE (AAS)∴AE=BD ,CE=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E=AE -AD∴DE=BD -CE (等量代换)注: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角相等,或用“等量代换”证明垂直关系.例3、如图,两条直线AC 、BD 相交于O ,AB ∥CD ,AB=CD ,直线EF 过点O 且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求证:OE=OF 证明:∵AB ∥CD (已知)∴∠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O 和△CDO 中,⎪⎩⎪⎨⎧=∠=∠∠=∠(已知)(对顶角相等)(已证)CD AB COD AOB D B∴ △ABO ≌△CDO (AAS )∴ BO=D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在△EBO 和△FDO 中,EBD AFOC21⎪⎩⎪⎨⎧∠=∠=∠=∠(对顶角相等)(已证)(已证)21DO BO D B∴△EBO ≌△FDO (ASA )∴OE=O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4、如图,AB=CD ,AD=BC ,DE=BF. 求证:BE=DF 分析:可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 证明:连接DB在△ABD 和△CDB 中⎪⎩⎪⎨⎧===(公共边)(已知)(已知)BD DB CD AB CB AD∴△ABD ≌△CDB (SSS )∴∠ADB=∠CB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DB+∠EDB=180°,∠CBD+∠FBD=180° ∴∠EDB=∠FBD (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EDB 和△FBD 中⎪⎩⎪⎨⎧=∠=∠=(公共边)(已证)(已知)BD DB FBD EDB BF DE∴△EDB ≌△FBD (SAS )∴BE=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注: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是一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探索创新题2、已知:如图,AB=AC ,AD=AE ,∠1=∠2.A B21CBADEF求证:△ABD ≌△ACE(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图形挖掘“公共角”的隐含条件,为证明全等提供依据)3、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2AB AC AD +>.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AD =. 则有ADC EDB ∆≅∆ (SAS ) BE AC ∴=在ABE ∆中,AB BE AE +>,即2AB AC AD +>例2、求证: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P27 12)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C=B ’C ’,AD 、A ’D ’分别是BC 、B ’C ’边上的中线,AD=A ’D ’.求证:△ABC ≌△A ’B ’C ’证明:∵AD 、A ’D ’分别是BC 、B ’C ’边上的中线∴BD=21BC ,B ’D ’=21B ’C ’∵BC=B ’C ’ ∴BD=B ’D ’在△ABD 和△A ’B ’D ’中⎪⎩⎪⎨⎧===(已知)(已证)(已知)'D 'A AD 'D 'B BD 'B 'A AB ∴△ABD ≌△A ’B ’D ’(SSS )∴∠B=∠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BC 和△A ’B ’C ’中ADC BEABCDA'B'C'D'⎪⎩⎪⎨⎧=∠=∠=(已知)(已证)(已知)'C 'B BC 'B B 'B 'A AB ∴△ABC ≌△A ’B ’C ’(SAS ) 小结:证明几何命题的的一般步骤:(P21)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的过程.例3、已知如图,ΔABC 中,D 是BC 中点,DE ⊥DF ,试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有中点,就有等长的线段, 故可通过旋转180°构造全等.结论:BE +CF>EF证明:延长FD 至点G ,使DG=DF ,连接EG 、BG. ∵D 是BC 中点∴BD=DC在△BGD 和△CFD 中⎪⎩⎪⎨⎧=∠=∠=DF DG CDF BDG CD BD ∴△BGD ≌△CFD (SAS) ∴BG=CF∵DE ⊥DF ∴∠EDG=∠EDF=90° 在△EDG 和△EDF 中⎪⎩⎪⎨⎧=∠=∠=DF DG EDF EDG EDED∴△EDG ≌△EDF ∴EG=EFFDAC EHF D ABCE∵在△EBG中,BE+BG>EG ∴BE+CF>EF 注:有中点、中线时,可通过旋转180°构造全等体验中考学后反思12.3等腰三角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如右图所示,在海上A ,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 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 =∠B ,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问题探究】 若想判断能否同时到达出事地点,就是要判断OA 与OB 是否相等,如何判断OA 与OB 的大小呢?【解析】 如右图所示,过点O 作OC ⊥AB ,C 为垂足,则在△AOC 与△BOC 中,⎪⎩⎪⎨⎧=∠=∠∠=∠,,,OC OC BCO ACO B A 故△AOC ≌△BOC (AAS),故AD =BO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教材精华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拓展(1)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90°时,则此等腰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相等,两个锐角都是45°.(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3)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垂直或角相等.(4)另外,等腰三角形还有以下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拓展(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定义.②判定定理.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边对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有边相等,进而得出角相等.“等角对等边”是判定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先有角相等,进而得出边相等,即为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成立.(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4)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知识点4 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判定:(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拓展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不相同,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四种方法要灵活选用.知识点5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拓展此性质的大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即使有30°角,结论也不成立.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20°B.120°C.20°或120°D.36°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60°,则∠A=.综合应用题3、如图12-74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 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 于点F.(1)求证∠CAE=∠CBF;(2)求证AE=BF;(3)以线段AE,BF和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点E与点F重合于点G).记△ABC和△ABG的面积分别为S△ABC 和S△ABG,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S△ABC=S△ABG,求∠ACB的取值范围.探索创新题4、如图12-78所示,在△ABC中,∠ACB=90°,BD=BC,AE=AC.判断∠DCE的大小是否与∠A有关.如果有关,说明理由;如果无关,求∠DCE的度数.体验中考1、如图所示,△ABC中,AB=AC=x,BC=6,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 )A.0<x<3 B.x>3C.3<x<6 D.x>62、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C .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D .内角和等于180°3、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CE =CD .求证BD =DE .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分析 此题应分两种情况:当顶角与底角度数之比为1∶4时,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4∶4,因此三个内角分别为180°×91=20°,180°×94=80°,180°×94=80°.当顶角与底角度数之比为4∶1时,同理可求得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120°,30°,30°.因此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或20°.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可用排除法,因为有两种情况,所以可直接选C .2、分析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因为AB =AC ,所以∠B =∠C =60°,因为∠A =180°-∠B -∠C ,所以∠A =180°-60°-60°=60°.故填60°.3、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第(3)问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证明:(1)∵△ABC 是等腰三角形,CH 是底边上的高线, ∴AC =BC ,∠ACP =∠BCP .又∵CP =CP ,∴△ACP ≌△BCP , ∴∠CAP =∠CBP ,即∠CAE =∠CBF .(2)∵∠ACE =∠BCF ,∠CAE =∠CBF ,AC =BC , ∴△ACE ≌△BCF ,∴AE =BF .解:(3)由(2)知△ABG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S △ABC =S △ABG 等价于AE =AC .①当∠ACB 为直角或钝角时,在△ACE 中,不论点P 在CH 何处,均有AE >AC ,∴结论不成立.②当∠ACB 为锐角时,∠BAC =90°-21∠ACB ,而∠CAE <∠BAC , 要使AE =AC ,只需使∠ACB =∠CEA , 此时,∠CAE =180°-2∠ACB , 只需180°-2∠ACB <90°-21∠ACB , 解得60°<∠ACB <90°.4、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问题的能力. 解:∠DCE 的大小与∠A 无关,∠DCE =45°.理由如下: ∵BD =BC ,∴∠BDC =∠BCD . ∴∠BDC =21 (180°-∠B )=90°-21∠B . 又∵AE =AC ,∴∠AEC =∠ACE .∴∠AEC =21 (180°-∠A )=90°-21∠A . ∴∠AEC +∠BDC =(90°-21∠A )+(90°-21∠B )=180°-21(∠A +∠B ). 又∵∠ACB =90°,∴∠BDC +∠AEC =180°-21×90°=135°. ∴∠DCE =45°.体验中考1、分析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由底边BC =6,两腰长为x 可知2x >6,所以x >3.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特有的“三线合一”的性质,选项A 和选项D 是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的;选项C 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选项B 是等腰三角形独有的.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ABC =∠ACB =60°. ∵D 是AC 的中点,∴BD 平分∠ABC .∴∠CBD =21∠ABC =21×60°=30°. ∵CD =CE ,∴∠E =∠CDE .又∵∠E +∠CDE =∠ACB =60°,∴∠E =30°.∴∠CBD =∠E .∴BD =DE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2、能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尺规作角平分线的原理.3、掌握几种基本的三角形作图.【重点难点】1、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如右图所示,需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使集贸市场离公路与铁路交叉点A 处500米.则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问题探究】要使集贸市场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则可连接S 区与公路、铁路的交叉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找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找到集贸市场的位置,可证出连接集贸市场与公路、铁路交叉点A 的直线平分公路与铁路的夹角,问题可求.【解析】作出公路与铁路夹角的平分线,以其顶点为端点,作出一条长为2.5厘米的线段,则这条线段的另一端点即为所求.教材精华知识点1 角平分线的作法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M ,交OB 于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21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点C .(3)画射线OC ,射线OC 即为∠AOB 的平分线.拓展 (1)这是最常见的尺规作图,也是最基本的作图之一,必须掌握.(条件) 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结论) (结论) 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条件)判定性质。
部编版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最新精品优秀打印版整章导学案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优秀学案(全章完整版)B AC 前言:该学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学案)12.1 全等三角形一.学习目的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对应边和对应角的认识。
第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构建新知1.阅读教材31~32页(1)观察比较图(1)和图(2)①发现这两个图形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同。
②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等。
(2)△ABC________△EDF 。
(3)右图,在△ABC 和△EFD 中,①AB 的对应边______,BC 的对应边______, CA 的对应边______; ②∠A 的对应角______,∠B 的对应角______, ∠C 的对应角______; ③E 的对应点______,D 的对应点______, F 的对应点______;(二)合作学习1.如图,在四边形A BCD 中,若△ABC ≌△CDA 。
(1)点A 的对应点是________,点B 的对应点是________,点C 的对应点是________。
(2)AB 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AD 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
(3)∠DAC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ADC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 ∠ACD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
(三)课堂检查1. 如图,△ABD ≌△CBD ,若∠A=80°,∠ABC=70°,则∠ADC 的度数为________。
2. 如图,△ACB ≌△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全等三角形》优质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使用说明: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然后35分钟独立做完学案。
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10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明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全等图形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全等形。
回忆: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 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如图);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1)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转,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和 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转,旋转前后的图形 。
(2)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一定都相同吗?全等形的特征是 和 2、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如下图)。
1B 1CABA 1“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如上图记作△ABC ≌△A 1B 1C 1 叫对应顶点,A ←→A 1,B ←→B 1,C ←→C 1叫对应边,AB ←→A 1B 1,AC ←→ , ←→B 1C 1 叫对应角,∠A ←→∠A 1,∠B ←→∠ ,∠C ←→∠ 注意:书写全等式时要求把对应顶点字母放在 的位置上。
PABDC1B 1CABA 1FECABD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用符号表示为 ∵△ABC ≌△A 1B 1C 1∴ AB=A 1B 1, BC=B 1C 1, AC=A 1C 1 (全等三角形的 ) ∴ ∠ A= ∠ A 1, ∠ B= ∠B 1 ,∠ C= ∠C 1(全等三角形的 ) 二、合作探究1、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什么规律?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赛课导学案_0
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2.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三、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五、教具准备卡纸、剪刀1.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引言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从本节课开始,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常见图形。
问题1 观察下列图片,从中能否找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师生活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教师指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教师板书全等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知具体的全等形的特征,进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全等形的概念。
追问:你能举出一些全等形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举例,对全等形的本质特征进行再认识。
活动一把一块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按照图形把纸板裁下来。
师生活动:学生操作、展示。
教师指出,从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纸板和三角尺是全等形,它们又是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为全等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12.1 全等三角形问题2 你能类比全等形的概念给全等三角形下个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学生完成学案上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全等三角形是全等形的特例,从而让学生通过类比,自己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活动二 接下来我们只利用卡纸和剪刀,你能得到两张全等三角形的纸板吗?你是怎么操作的呢?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剪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纸板,然后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得到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全等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RJ)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3.能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一、知识链接1.已知△ABC.(1)画出△ABC向右平移1 cm后的△DEF.(2)△ABC和△DEF的形状______,大小_______;对应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知预习1.观察下列一组图片,思考问题.问题:图中有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试把它们指出来.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2.自主归纳:(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符号:________读作“全等于”.(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_____△A 1B 1C 1.点A 与A 1点是对应顶点,点B 与点___是对应顶点,点C 与点___是对应顶点;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 3.全等变换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自学自测如图,△OCA≌△OBD,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有 ;相等的角有 ; 有____个三角形,分别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DCABO C 1B 1CAB A 1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问题1: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问题2: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归纳总结:全等形定义:能够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_____和_____一定都相等.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全等形?要点归纳: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_______________.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图,点A和,点B和,点C和是对应顶点.AB和,BC和,AC和是对应边.∠A和,∠B和,∠C和是对应角.全等的表示方法:△ABC≌△FDE“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上.例1:如图,若△BOD≌△COE,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找一找下列全等图形的对应元素?要点归纳: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4.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5.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探究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想一想:把一个三角形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要点归纳:全等变化: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变化了,但和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几何语言:∵△ABC≌△FDE,∴AB=FD,AC=FE,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F,∠B=∠D,∠C=∠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如图,△ABC与△ADC全等,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相等的边和角.例2 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E的度数和CF的长.例3 如图,△EFG≌△NMH,EF=2.1 cm,EH=1.1 cm,NH=3.3 cm.(1)试写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3)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试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想一想: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1.如图,△ABC≌△BAD,如果AB=4 cm, BD=3 cm,AD=5 cm,那么BC 的长是()A.5 cm B.4 cm C.3 cm D.无法确定2.在上题中,∠CAB的对应角是()A.∠DAB B.∠DBA C.∠DBC D.∠CAD3.如图,已知△ABC≌△BAD请指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变式:如图:平移后△ABC≌△EFD,若AB=6,AE=2.你能求出AF的长吗?说说你的理由.解:∵△≌△,∴AB==,∴AB-=EF-.∴AF=EB=.4.如图,已知△ABC≌△AED,请指出图中对应边和对应角.变式:如图,已知△ABC≌△AED,若AB=6,AC=2,∠B=25°,你还能说出△ADE中其他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吗?5.如图,长方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AD=7 cm,DM=5 cm,∠DAM=35.5°,则△ANM≌△ADM,AN= cm,NM= cm,∠NAB=.6.如图△ABC≌△DEF,边AB和DE在同一条直线上,试说明图中有哪些线段平行,并说明理由.摆一摆:利用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所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组成各种各样新的图形,你还能拼出什么不同的造型吗?比一比看谁更有创意!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1)图略.(2)相同相等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AB和DE,BC和EF,AC和DF ∠A和∠D,∠B和∠E,∠C和∠F 二、新知预习1.略2.(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2)≌(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 B1 C1 AB和A1B1,BC和B1C1,AC和A1C1∠A和∠A1,∠B和∠B1,∠C和∠C13.平移翻折旋转三、自学自测AC和DB,OC和OB,OA和OD ∠A和∠D,∠C和∠B,∠AOC和∠DOB 两△OCA,△OBD课堂探究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问题1 每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等.问题2 它们不是全等图形,因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不相等.要点归纳完全重合形状大小找一找(2)和(7),(3)和(9),(5)和(12),(6)和(10)要点归纳全等三角形点D 点E 点F DE EF DF ∠D ∠E ∠F例1 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探究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要点归纳位置形状大小全等解:△ABC≌△ADC;相等的边为:AB=AD,AC=AC,BC=DC;相等的角为:∠BAC=∠DAC,∠B=∠D,∠ACB=∠ACD.例2 解:∵△ABC≌△DEF,∠A=70°,∠B=50°,BF=4,EF=7,∴∠E=∠B=50°,BC=EF=7,∴CF=BC-BF=7-4=3.例3 解:(1)对应边有EF和NM,FG和MH,EG和NH;对应角有∠E和∠N,∠F和∠M,∠EGF和∠NHM.(2)∵△EFG≌△NMH,∴NM=EF=2.1 cm,EG=NH=3.3 cm.∴HG=EG–EH=3.3-1.1=2.2(cm).(3)结论:EF∥NM.证明如下:∵△EFG≌△NMH,∴∠E=∠N.∴EF∥NM.当堂检测1.A 2.B3.BA BD AD ∠ABD ∠BAD ∠D变式:ABC EFD EF 6 AE AE 6-2 44.AE AD ED ∠A ∠E ∠ADE变式:解:∵△ABC≌△AED,∴∠E=∠B=2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AC=2,AE=AB=6(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5.7 5 196.解:AC∥DF,BC∥EF.理由如下:∵△ABC≌△DEF,∴∠A=∠2,∠1=∠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C∥DF,BC∥EF.摆一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12.1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12.1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1~32,完成下列内容.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如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形是e与h、d与g.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对应顶点:点A与点D、点B 与点E、点C与点F;对应边: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A与∠D、∠B与∠E、∠C与∠F.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上图,△ABC≌△DEF,则AB=DE,AC=DF,BC=EF;∠A=∠D,∠B=∠E,∠C=∠F.例题讲解类型1 全等形的识别例1如图,在4个正方形图案中,与如图所示正方形图案全等的图案是(C)【方法归纳】判断全等形的方法:两个图形同时满足形状相同和大小相同才能称为全等形,并且全等形与它们的位置和方向无关.【跟踪训练1】在下列每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C)类型2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例2 如图,△ABC≌△DEF,点A与点D,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写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由△ABC≌△DEF可得AC的对应边是DF,BC的对应边是EF,AB的对应边是DE,∠ABC的对应角是∠DEF,∠A的对应角是∠D,∠ACB的对应角是∠DFE.【方法归纳】确定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三种方法:1.字母顺序法:根据书写规范,按照对应顶点确定对应边,对应角.如:△ABC≌△DEF,则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2.图形位置法:①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②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③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3.图形大小法: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跟踪训练2】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解:对应边:AN与AM,BN与CM;对应角:∠BAN与∠CAM,∠ANB与∠AMC.类型3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例3 如图所示,△ABC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DBE,且∠ABC=90°.(1)△ABC和△DBE是否全等?若全等,指出对应边和对应角;(2)直线CD,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1)∵△ABC绕着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BE,∴△ABC≌△DBE.∴∠BAC的对应角为∠BDE,∠ACB的对应角为∠DEB,∠ABC的对应角为∠DBE;AB的对应边为DB,BC的对应边为BE,AC的对应边为DE.(2)AC⊥DE.理由:延长AC,交DE于点F.∵∠ABC=90°,∴∠A+∠1=90°.又∵△ABC≌△DBE,∴∠D=∠A.又∵∠2=∠1,∴∠2+∠D=90°.∴AC⊥DE.【方法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用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相等⎩⎪⎨⎪⎧⎭⎪⎬⎪⎫证两角相等求某角的度数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边相等⎩⎪⎨⎪⎧证线段相等求线段的长度【跟踪训练3】 如图,把△ABC 沿直线BA 翻折至△ABD ,那么△ABC 和△ABD 是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若CB =5,则DB =5;若△ABC 的面积为10,则△ABD 的面积为10.巩固训练1.下列关于全等三角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 .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C .全等三角形的大小相等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如图,已知△ABC ≌△CDE ,其中AB =CD ,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C)A .AC =CEB .∠BAC =∠ECD C .∠ACB =∠ECDD .∠B =∠D3.如图,若△OAD ≌△OBC ,∠COD =65°,∠C =20°,则∠OAD 的度数为(D)A .65°B .75°C .85°D .95°4.已知△ABC≌△A′B′C′,点A与A′,点B与B′是对应点,△A′B′C′周长为9 cm,AB=3 cm,BC=4 cm,则A′C′=2__cm.5.如图,在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点A和D、点B和E是对应点.(1)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2)写出图中一组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解:(1)△ABC≌△DEF,AB=DE,BC=EF,AC=DF,AF=DC.(2)∵△ABC≌△DEF,∴∠A=∠D,∴AB∥DE.6.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DE与AC相交于点F.若DE=7,BC=4,∠D=35°,∠C=60°.(1)求线段AE的长;(2)求∠DFA的度数.解:(1)∵△ABC≌△DEB,∴DE=AB,BE=BC.∵AE=AB-BE,∴AE=DE-BC=7-4=3.(2)∵△ABC≌△DEB,∴∠A=∠D,∠C=∠DBE.∴∠DEA=∠D+∠DBE=95°.∴∠DFA=∠DEA+∠A=130°.课堂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表示方法:“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 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我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为主题,旨在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在全章复习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学习难点:会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书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一、自主预习课本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课前完成)二、通过预习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叫做全等三角形。
(2)当两个全等三角形时,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叫做对应角。
如图:△ABC≌△DEF,则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变换方式图形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BDABCDA AB BC DAB=ABAC=ADBC=BD∠BAC=∠C=∠ABC=∠ABD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得△DEFAB C DE F ABCAB=DEAC=BC=∠A=∠D∠B=∠ACB=AB C D EF将△ABC 绕点C 旋转180°,得△EDCABCEDA EBC AB= AC=EC BC= ∠A= ∠B=∠ACB=∠ECD四、学习小结:(回顾一下这一节所学的,你学会了吗?) 五、达标检测1. 如图所示,若△OAD ≌△OBC,∠O=65°,∠C=20°,则∠OAD= .ABC DOEC BEAD(1题图) (2题图)2. 如图:Rt △ABC 中,∠ A=90°,若△ADB ≌△EDB ≌△EDC ,则∠C=3. 如图4,若△ABC ≌△DEF ,回答下列问题:(1)若△ABC 的周长为17 cm ,BC=6 cm ,DE=5 cm ,则DF = cm (2)若∠A =50°,∠E=75°,则∠B=4. 如图,△AOB ≌△COD ,那么∠ABD 与∠CDB 相等吗?为什么?六、课后延伸:P33习题12.1图.4B DO A 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数学 导学案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导学案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能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回答课本思考问题,并完成下面填空: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课内探究全等三角形F EDABC定义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
表示 用 表示,左图记作:△ABC △DEF 读法读作:对应边全等三角形____的边,如左图,AB 与 __,BC 与 __,AC 与 __。
对应 顶点 全等三角形____的顶点,如左图, 点A 与 __,点B 与 __,点C 与 __。
对应角全等三角形____的角,∠A 与__, ∠B 与__,∠C 与∠__。
第(3)题图BACDE第(1)题图F DEC BAEFD C AB第(2)题图DACB ECABD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如图(1) (1)△ABC ≌△DEF ,B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BC = 。
∠A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A = 。
(2) 如图(2)△ABC ≌△DEF ,△ABC 的边A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AC = 。
(3) 如图(3)△ABC ≌△ ,∠ABC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4)如图(4)△ABC ≌△ ,△ABC 的∠BAC 的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5) △ABC ≌与△DEF ,AB =DE ,AC =DF ,BC =EF ,写出所有对应角相等的式子。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ABC ∆≌EBD ∆,求证:21∠=∠2、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οο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配套导学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复习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建立知识系统;2. 使学生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的方法、归纳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将所学知识科学地组织起来,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学习难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知识结构图:。
四、回顾与思考:1、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5、你能举例说明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吗?知识点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四点共线,,,,。
求证:。
思路分析:从结论入手,全等条件只有;由两边同时减去得到,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
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也可以是。
知识点二: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 如图,在中,是∠ABC的平分线,,垂足为。
求证:。
思路分析: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证明且。
也可以看成将“转移”到。
例3. 如图,在中,,。
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连接和。
求证:。
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
以线段为边的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而线段正好是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
知识点三:常见辅助线的作法1.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2. 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知识例5. 如图,分别是外角和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
求证:为的平分线。
思路分析:要证明“为的平分线”,可以利用点到的距离相等来证明,故应过点向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也需要作出点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ASA ”及“AAS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
2.能初步利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
学习难点:分析问题,确定适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三)学前准备
1.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SS ”和“SAS ”内容和作图方法.
2.阅读教材P39,学习通过“ASA ”条件作图
3.从问题2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四)学习过程
一、探究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
活动1:画图:已知ABC ∆,求作'''C B A ∆,使得B B A A AB B A ∠=∠∠=∠='
'',,' 画
图步骤: 活
动2:剪图形比较 探究1结论:
二、“ASA ”运用
例1.如图,AC AB =,C B ∠=∠, 求证:AE AD =.
件 ,使CD AB =,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DE AB //,DF AC //,CF BE =.求证:DEF ABC ∆≅∆
(四)学习小结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你学了哪些数学方法?
(五)学习延伸
1.如图,在ABC ∆中,B C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1,点E 在AB 边上,求证:CD AC AB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C 1B 1CABA 1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记住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自习自疑文】预习导航:阅读教材P31-32,完成以下练习1:你能发现这两个图形在形状和大小有什么特殊关系吗?2:同学们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吗?结论:1、 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3、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 __的字母写在__ ___上. 【预习评估】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自主探究文】活动一: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 得到△DBC ; 将△ABC 旋转180°得△AED .(指出对应关系)乙DCAB甲DCABF丙DC ABE 平移翻折旋转DCABO1、从上面的图形变化中,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还有哪些变化形式?结论:一个图形经过、、后,位置变化了,•但、都没有改变,所以、、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结论: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活动二: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自结自测文】1、填空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AOB绕O旋转180°,可以与△______重合,这说明△AOB≌△______.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与_____,OB与_____,BA与______;对应角是∠AOB与________,∠OBA与________,∠BAO与________.2、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A
A'
B
C
B'
C'
二、合作探究 1、例 1、如下图,D 在 AB 上,E 在 AC 上,AB=AC,∠B=∠C. 求证:AD=AE.
A
D
E
B
C
2.已知: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 BE⊥AC, CD⊥AB,AB=AC,求证:BD=CE
A
D B
E C
三、学以致用
3、如图,在△ABC 中,∠B=2∠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C,求证 AC=AB+CE
1、
2、
3、如图,是 D 上 AB 一点,DF 交 AC 于点 E,DE=DF,FC∥AB,AE 与 CE 是否相 等?证明你的结论。
4.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就能判定△ABC≌△DEF
()
A. AB=DE,BC=EF, ∠A=∠E;
B. AB=DE,BC=EF, ∠C=∠F
C. ∠A=∠E,AB=EF, ∠B=∠D;
,重合的
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表示,读作
。
。 “全 等 ”用
C B
4、如图所示,△OCA≌△OBD,
O
对应顶点有: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 A D
___;
对应角有: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对应边有:____和____, __ __和____,_____和_____.
3. 如图,△AOB≌△COD,那么∠ABD 与∠CDB 相等吗?为什么?
A
C
O
B
D
A D
C
E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思考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图形与图形之间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得到,体会三种图形变换的魅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利用图形的变式,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变换的思想和运动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中学数学的要求.本节的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复习》是初二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三种变换也是初三的重点内容,在初二复习中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内容,对于初三的学习起着渗透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图形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图形变换的兴趣,也巩固了全等的知识.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同时在三角形中初步接触一些简单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来研究的.
2、初二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能根据解题所需添加辅助线,提高识图能力.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重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解题
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题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中,我坚持启发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既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提出问题,复习巩固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课件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为后面的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发散思维
提出问题,小试牛刀:
1、如图1,若OB=OD,∠A=∠C,若AB=3cm,则CD=______ .
2、如图2,P是MN的中点,MQ=PR,PQ=NR,∠Q=32°则∠R=_____,PQ与R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如图3,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0,CD=5cm,则∠C=____,BE=_____cm.
4、如图4,∠A=∠D=90°,AC=BD,则( )
A、OA=OC
B、OB=OA
C、∠ABC=∠DOC
D、OB=OC
对这4道问题的思考,学生处于积极状态,并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三)能力提升,反馈交流
以摘星的形式激励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一星题:
1.如图,已知AB=AC ,AD=AE , ∠1=∠2, 证明:△ABD ≌△ACE
2.如图,AB ∥DC ,AD ∥BC ,证明:AB=DC .
(四)巩固应用,开放探究
摘星题中的两星题:
1.如图,要得到△ABC ≌△ADC ,除公共边AC 外,还需要增加两
个条件,小敏说她能找出5种不同的答案,你知道是哪5种答案吗?
2、点A.B.E 在同一直线上,∠ DBE=∠ CBE ,BC=BD ,
找出图中所有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摘星题中的三星题:
1、如图,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顶点C 在直线m 上,AD ⊥m ,BE ⊥m ,垂足分
本题学生得结论为:DE=AD+BE.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将图形中直线m 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问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线m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呢?
针对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在独立思考的条件下,小组交流,提出研究方法.对于图1的问题,学生对此还是很熟悉,抛开现象看本质,三角形的全等是不发生改变的.所以,学生研究热情很高,对于图2,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这一旋转过程中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利用课件观察不变性有哪些?对于这种方式,学生是又喜欢又惧怕.喜欢的是自己能探究新的结论,惧怕的是哪些结论是正确的呢?又如何证明呢?同时要适当的提醒学生首先观察图形,看DE等于什么,再从要证明的问题入手,找出要证的和可证的之间的关系.
这样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数学,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展示.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使用计算机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图形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直线m 都经过点C;(2)条件A D⊥m于D,B E⊥m于E始终没变.不同点:点A、B与直线m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1点A、B都在直线m的同一侧,图2、图3点A、B分别在直线m的两侧.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三幅图形的异同点,得出结论的规律.
2、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AE交BD于点F,DC交BE于点G,
(1)AE与DC相等吗?
(2)BF与BG相等吗?
类似的进行变式:
利用几何画板给出图形:当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1)和(2)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
由此可见,事物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变换的无限魅力,体会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链接生活:
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人碉堡隔河相望,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利用他头上的帽子就测出了我军阵地与敌人碉堡的距离.你知道他是怎样测的吗?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本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反思小结,师生共评
教学内容接近尾声,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交流,总结归纳这节课所研究的知识、思想、方法,个人收获,存在问题,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既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同时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进行自我教学评价,总结得失,使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发展.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试一试:
已知:A、B两点之间被一个池塘隔开,无法直接测量A、B间的距离,请给出一个适合可行的方案,画出设计图,说明依据.
经历创设情境,观察、猜想、论证、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静止到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数学,探索数学,会学数学.
七、本节的创新点:
本节课以摘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做例习题.从具体题目入手,以题带点,复习旧知识,回忆旧方法,然后对其进行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变式练习,从而很自然的
复习了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反馈交流环节,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 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数学,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