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脑是人体的主宰,与人体各部均有直接联系,并对全身内脏等进行调控。
在中医理论中,联系人体各部的是经络,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有效性已被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经络理论的正确性毋庸置疑。
因此,作为人体组成部分的经络,与脑也应有直接联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经络系统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脉只有5条,且在脑内的循行也极其简略,这与脑在全身的主宰作用不相符。
而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
因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及脑内经络概念。
现就这一论点分析如下。
1 脑内经脉循行极其简略经脉的循行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腧穴的主治,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同时,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也说明经脉循行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经脉循行,从古至今皆详于体表而略于体内,在脑内更是如此。
在头面躯干部,经脉循行路线十分具体,且分区明确。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在头部,前额为足阳明经,两侧为手足少阳经,脑后为足太阳经。
但在脑内,经脉循行则极其简略,几乎为空白。
在十二经脉中,直接与脑有线路联系的只有2条,分别是膀胱经、胃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灵枢·经脉》),“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灵枢·动输》)。
在奇经八脉中,督脉、阴跷、阳跷脉入脑。
“督脉者……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
寥寥数语,只能知道这些经脉到达了巅脑部,至于具体部位则不得而知。
由此可知,脑内经络循行的研究是极其匮乏的,实为经络理论的不足和遗憾。
2 针灸信息可传入脑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这为脑与经脉的直接联系提供了证据。
电生理技术可记录针刺腧穴时激发脑内各级神经元放电的情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百骸4.人气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四、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巢元方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安加甚10.辨证论治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3.基础动力主宰二、判断题1.×2.×3.√4.√5.√6.√7.√三、名词术词解释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经络理论研究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思路
中医 学 是 一 门独 立 的 具 有 原 创 性 的科 学 , 以 其 独 特 的 它 理 论 体 系在 世 界 上 独 树 一 帜 。 毛 泽 东 曾 经 说 过 : 中 国 对 人 “ 类有较大贡献 的, 医是 其 中一项 。18 中 ” 9 8年 , 学 森 在 《 钱 中 医 通 讯 》 指 出 : 中 医 的理 论 和 实践 , 们 真 正 理 解 了 , 结 上 “ 我 总 了 以后 , 影 响 整 个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 引 起 科 学 革 命 。 经 络 要 要 ”
与脑相关 。
原 始性 、 新 性 的 工作 , 创 是根 始 于 中国 , 影 响全 世 界 的 项 目。 可
2 经 脉 脏 腑 相 关研 究是 经 络 理论 的核 心 经 络 理 论 研 究 应 当从 经 络 的 功 能 人 手 。基 于 经 络 是 运
4 经 脉 脏 腑 相 关 与 脑 相 关 研 究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经连 接 组 学的功 能结构 基础 , 而继承 、 新 、 从 创 发展 中西 医结合 新理 论 。
[ 关键 词] 经络 ; 经脉 脏腑 相 关 ; ; 脑 边缘 系统 [ 中图分类 号]R 4 [ 2 5 文献标 志 码] I OI 1. 9 9jis . 0 02 1 . 0 0 0 . 2 A - ] 0 3 6 /.sn 1 0 ~2 9 2 1 . 5 0 5 D
脑 相 关 联 系研 究 , 分 子 生 物 学 和 大 脑 边 缘 一 丘 脑 自主 神 经 系 统 从 下
两方 面, 用系统生物学 、 应 高新 技 术 、 成像 技 术 和 中 枢 神 经 脑 电生 理 与脑 微 透 析 相 结 合 的 活 体 的 研 究 方 法 , 绕 “ 态 ” 围 稳 、 “ 激 ” 代 医学 与 经 络 一 经 多 脏 、 脏 多 经 、 里 经 和 膀 胱 应 现 一 表 经 等 核 心 理 念 , 学 科 、 途 径 、 层 次 等综 合 研 究 经 脉 脏 腑 多 多 多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2、脑病治络
根据《内经》理论,脑病治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 药物、物理等方法来调节经络气血,以改善脑部功能、缓解症状。例如,在药物 治疗方面,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在物理治疗方 面,可以采取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来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
3、络脉病变
3、络脉病变
结论
结论
《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其中的脏腑认识、经络理论和藏象理论等都 是中医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然而,《内经》中的这些理论并非单一,而是存 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在中医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 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思想和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对《内经》中的这些 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掘和应用中医宝藏。
藏象是《内经》中重要的医学概念,指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反映。在 《内经》中,藏象包括五脏、六腑、经络等多个方面。
2、不同藏象理论的特点和差异
2、不同藏象理论的特点和差异
在《内经》中,藏象理论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如对于心的小肠的生理功 能,有“心与小肠相表里”和“心火下移小肠”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强调心与 小肠的相互关系,后者则更注重心火对小肠的影响。此外,对于肝的生理功能, 有“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更强调肝调节气机的作用, 后者则注重肝血的作用。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 识
01 引言
03 现代意义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概述 04 详细论述
引言
引言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脑与经络的关系一直备受。事实上,《内经》作为中医 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脑与经络的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体现在概念解释 上,还涉及到认识来源、现代意义以及详细论述等方面。本次演示将全面探讨 《内经》中关于脑与经络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影 响。
中医经络学与神经系统健康促进大脑功能与神经传导的方法
中医经络学与神经系统健康促进大脑功能与神经传导的方法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并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理论延续至今。
经络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它贯通全身各个部位,包括了经络、穴位等结构,具有调节和维护身体健康的功能。
而神经系统是控制全身的重要系统,它与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学与神经系统健康促进大脑功能与神经传导的方法。
一、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经络是人体内连接脏腑、肌肉、骨骼等组织的通道,通过经络的流通,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从而维护身体的健康。
而神经系统是负责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活动的重要系统,它与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经络学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中医经络学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经络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当经络受阻时,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而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和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进而改善大脑的功能。
比如,按摩太冲穴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耳,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三、中医经络学对神经传导的影响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传递和反应过程,它对于机体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的流通与神经传导密切相关。
当经络受阻时,会影响神经传导的顺畅,从而导致各种身体不适。
而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经络的流通,进而促进神经传导的正常进行。
四、中医经络学促进大脑功能与神经传导的方法1. 经络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适当运动,保持体内气血畅通;注意饮食调理,摄入适当的营养物质。
2. 穴位刺激:通过按摩、按压、拔罐、针灸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经络的流通,增强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的顺畅。
3. 药物调理:中医药物具有调理经络和益气血的作用,可以通过中草药的内服或外敷使用,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的改善。
经络学说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 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 部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 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 因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 及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 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
后肢太阳与后肢少阴,前肢太阳与前肢少阴, 后肢少阳与后肢厥阴,前肢少阳与前肢厥阴, 后肢阳明与后肢太阴,前肢阳明与前肢太阴。
表里关系的两经循行特点是:
都在四肢末端交接; 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 都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脏腑。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 脏。
抗御外邪,护卫机表。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经络之所 以能够抗御外邪是因为经络中的十二皮部是一个抗御外邪的屏障, 如果经络之气(正气 卫气)不足或不利,则皮部抗邪的屏障作 用减弱,就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而发病。
经络系统
经脉:正经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经别 十二皮部
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跷、阳跷、阴维、阳 维
络脉:别络
浮络 孙络
经络的系统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又可 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
正经
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及其附属部分 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是前肢三阳经和前肢三阴经以及后 肢三阳经和后肢三阴经,这十二条经脉是机体气 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纵行分支,有 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 分,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 的部分,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
中医神经外科试题答案
中医神经外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神经外科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哪些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针灸甲乙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神经外科常用的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经络检测C. 脑电图D. 脉诊答案:C3. 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采用哪些治疗手段?A. 草药B. 针灸C. 推拿按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这一理论出自哪部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本草纲目》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中医认为,哪种因素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A. 情志内伤B. 饮食不节C. 外感风邪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医神经外科中,_________是判断疾病性质的关键,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等来综合判断。
答案:辨证论治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_被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经络之一,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督脉3. 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常常会使用_________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答案:草药方剂4. _________是中医神经外科中常用的一种外治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功能。
答案:针灸5.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_________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答案:心脏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神经外科的基本治疗原则。
答:中医神经外科的治疗原则主要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治疗时,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旨在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2. 论述中医对脑功能的认识。
答:中医对脑功能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
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因此脑的功能与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四)
一、A1
1、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3、精的本始含义是指
A、脏腑之精
B、基本物质
C、血液津液
D、水谷之精
E、生殖之精
4、精的功能包括
A、濡养脏腑
B、化血
C、化气
D、化神
E、以上皆是
5、“身之本”指的是
A、心
B、肺
C、肾
D、精
E、气
6、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血
D、津能载气
E、津血同源
8、津液的丢失必然会导致气的损耗,说明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生气
D、津能载气
E、气能摄津
9、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0、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1、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脉外
B、三焦
C、心脉。
经脉(穴)与脏腑相关效应规律的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 ・
经脉( 与脏腑相关效应规律 的研究进展 穴)
沈 菁 指导 严 洁
( 南 中 医药 大 学 20 湖 0 5级博 士 研 究 生班 , 南 长沙 4 00 ) 湖 10 7
[ 键 词 】 经脉 ; 穴 ; 腑 ; 究进 展 关 经 脏 研 [ 中图 分 类号 】 24 R 2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64 0 0 2 0 )l 0 7— 2 17 — 7 X(08 O 一 0 6 0
( C nvr t o u a,C a gh ,H n n 4 0 0 , hn ) T M U i sy fH n n h n sa u a 10 7 C ia e i
( y wo d ]me d n ;au p it itra ogn ;porse Ke r s r i s c- on; nen l ra s rgess ia
维普资讯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7 6 、
20 0 8年 2月第 2 8卷 第 1 期
F b 0 8 V0 . 8 N . e .2 o 1 2 o 1
J u n lo o r a f TCM i.o n n Un v fHu a
穴 位 前 后 左 心 室 内 压 峰 值 、 力 环 面 积 等 指 标 发 现 , 同 心 不
1经 穴功 能 与 脏腑 效 应 的 特 异 性
经 穴与非 经穴 、 穴之 间在 功 能作用 上 存在 差异 , 经 即 某些经 穴对某脏 病或某 系统疾病 具有 明显疗 效 。 11 经 穴与非经 穴功能作 用的差 异 .
经 脉 、 位 与脏 腑 相关 , 穴 或称 体 表 与 内脏 相 关 . 是经 络 学说 的核 心 内容 之一 .是经 络学 说对 人 体表 各部 位 与 内 脏 器 官 之 问 柑 互 联 系 、 枉J 影 响 作 用 规 律 的 全 面 揭 示 互 和 系 统 总 结 。内脏 器 官 生 理 或 病 理 性 的 改 变 . 在 体 表 有 可 所 反应 ; 反之 , 外界 环境 改变或 人为 地刺 激 体表 某些 部位 或穴位 , 也能 引起相 关 内脏功 能 的改 变 . 而起 到治 疗 和 从 调整作用 。经络是经脉 和络脉 的总称 , 其实 质构 成是各有 所属 的穴位 , 通过 对穴位 的刺激 , 起到疏 通气 血 、 调整脏 腑 功能 的作用 。现代研究 表明 , 穴是通 过躯体 神 经联系 体 经 表 . 过 自主神经 联系 内脏 , 通 在体 液因 素的参 与下 . 起到 联 系脏腑 、 五官 、 九窍 等组织 器官的 作用I l 1 。随着研 究的进 一 步深入 , 穴一 经 脏腑 丰 关 理论 已成 为经 络研 究 的重 点和核 ¨ 心 。经穴一 腑剌哭 不是 脱离经 络而 独立 存 在 的 . 脏 它包 含 r两 方皿 的内容 。 综述如下 。 孤束核 及迷走 神经背 运动核 中 的表 达 .发现非 经穴 c ls —o 表 达 与 正 常 组 无 差 异 . 足 三 里 、 巨 虚 的 表 达 则 有 不 同 而 上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A.《伤寒杂病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论》1.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正确答案:D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正确答案:B解析:《伤寒杂病论》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辨证求因与审求论证B.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C.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D.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E.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正确答案:C解析: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这属于A.因人制宜B.虚则补之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审因论治正确答案:D解析: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谓异病同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中医之“证”的含义说的是A.症状和体征的总称B.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确立的证候C.选择适当的治疗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D.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E.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E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论古典经络理论中脑的地位与影响
论古典经络理论中脑的地位与影响在中医经络系统理论中,脑是重要的领导核心,阳经与脑直接相连,阴经通过十二经别与脑间接相连,奇经通过任督循环与脑密切相连。
经络与脑的重要关系,是古典经络理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是经络理论对脏腑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经络临床应用的价值所在。
标签:经络;脑;理论研究《黄帝内经》时期经络理论建立,其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经络与脏腑的内在联系,经络“内属于腑藏,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使经络能够借用脏腑理论来表达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应用脏腑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关系,解释经络系统的表里关系及其五行属性,使经络从《帛书》、《脉经》时代简单的肢体分布,上升为以脏腑关系为中心的经络系统理论;将经络治疗肢体经络病症,提升到治疗脏腑疾病的更高水平。
因此,《黄帝内经》时期的经络理论是脏腑核心论,是围绕五脏来表达经络气血循环的思维方法,在这个核心中,五脏是纲领、心是“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可以认为是“以心为主”构建的气血循环模式。
但是,“以心为主”的气血循环模式,并不能完全解释经络系统,其中手三阳经的向头走行、足三阳经的从头下行,都是明确表达经络与头直接相连的重要概念,表达脑是经络系统领导核心的重要观点。
但由于脑学说研究水平与脏腑理论研究水平的巨大差异,使脑对经络系统的主导作用无法成为经络体系的构建核心,而只能在经络循行线路上进行表达,脑对经络系统的主导作用也一直处于被动和附属的地位,使经络系统功能的表达有所失真。
明清时期,“脑主神明”逐渐发展起来,而传统的“心主神明”开始受到质疑[1],但最终无法改变经络的主体框架。
是否应该重新认识脑在中医经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影响,笔者试述如下:1 阳经与脑直接相连“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灵枢·海论》),形成了脏腑经络气血循环体系。
其中,阴经“胸走手而足走胸”、“阴经与阴经相交于胸中”,构建了以心为主的经络模式;而阳经“手走头而头走足” 、“阳经与阳经相交于头”,则明确表达出阳经与头的重要关系。
中医归经的名词解释
中医归经的名词解释中医归经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学中,归经是指将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病理变化、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归纳总结,形成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一、脏腑归经脏腑归经是中医学中研究人体脏腑器官功能的基础。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脏腑归经包括五脏六腑的归属以及其相互关系。
脏腑的归经主要通过对五脏和六腑的经络联系的研究,探索人体内脏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发生时对应脏腑的变化。
例如,肝主疏泄,其经络与目、筋、舌等有关;心主血脉,其经络与舌、面部、舌、眼等有关;肾主水液代谢,其经络与骨、脑、耳等有关。
通过对脏腑归经的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疾病所累及的脏腑,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经络归经经络归经是中医学中对人体经脉的研究归纳总结。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脉、八脉、奇经八脉等,而经络归经则是对这些经脉的起始、路径、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和总结。
例如,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的气海,沿着手臂内侧通过手腕,最终延伸至食指的末端。
通过对经脉的研究,中医可以了解到经脉与脏腑的相互联系,进而判断疾病的发生和病变范围。
三、气血归经气血归经是关于气和血的运行路径以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的研究。
中医理论认为,气和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两种物质,气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来源,血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运输者。
气血的运行路径和疾病变化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例如,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气机。
当气机调畅时,能保证气血畅通;而气机不畅,则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通过对气血归经的研究,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判断疾病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手段。
四、病因病机归经病因病机归经是中医发病机制的理论总结。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在的病因有关,病程变化与病机有关。
病因病机归经通过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和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疾病变化规律。
例如,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是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因,感冒初期的病机是风寒侵袭肺脏,导致了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三基中医考试三(答案)
中医院三基考试试题三(中医专业用)一、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1、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在血流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是( A )A、心与脾B、心与肺C、心与肾D、心与肝E、肝与脾2、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在饮食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归藏两方面关系的是( E )A、心与脾B、心与肺C、心与肾D、心与肝E、肝与脾3、称为“中精之府”的是( B )A、胃B、胆C、脉D、脑E、心包4、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互根互用关系的是(B)A、心与肝B、心与肺C、脾与肾D、肺与肾E、肾与肝5、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的关系是( C )A、心与肝B、肝与肺C、肺与脾D、肺与肾E、肾与肝6、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的是( A )A、心与肝B、肝与肺C、肺与脾D、肺与肾E、肾与肝7、与大肠相表里的是( B )A、脾B、肺C、肝D、肾E、心8、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不包括( E )A、血B、津液C、气D、精E、水谷精微9、既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的是( A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0、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的气是( D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不包括( D )A、说明人体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生理活动C、说明人体病理变化D、说明人体五脏六腑的相对平衡E、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12、面色黄,其特点不包括( E )A、主湿、寒、黄疸B、黄色鲜明属湿热C、面色黄而虚胖为湿邪内阻D、黄色晦暗属寒湿E、面色萎黄多为营血不足13、中医学的治疗法则不包括( D )A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B、整体观念、辩证治疗 C、调整阴阳D、调整脏腑功能E、调整气血关系,相因制宜14、六淫致病特点不包括( C )A、与季节气候有关B、与居住环境有关C、六淫不能互相转化D、六淫可以单独使人致病E、六淫可多种邪气致病15、对阴阳偏衰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D )A、寒者寒之B、热者寒之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阴阳互补16、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 B )A、邪气致病B、正气虚弱C、生活环境D、症状E、病性17、异病之所以可以同治,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C )A、病位B、证侯C、病机D、病性E、症状18、“面色黑”的特点,不包括( C )A、属肾虚B、属水饮C、属湿热D、属瘀血E、属阳虚火衰19、中医“红舌”的特点不包括( D )A、舌色较正常深B、主热证C、舌红而干为热盛伤津D、苔黑滑润为阳虚寒盛E、舌红无苔为阴虚火旺20、水肿患者如出现腹大如鼓,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二便不利,此时宜( E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同治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21、称“罢极之本”的是( ) BA.肺 B.肝 C.心 D.肾22、气之主是()AA.肺 B.肝 C.心 D.肾23、喜燥恶湿是指( )CA.肺 B.肝 C.脾 D.肾24、“元神之府”指的是( ) BA.胆 B.脑 C.脉 D.骨25、巅顶痛属于()D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26、前额及眉棱骨痛属于()B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27、头晕,目赤肿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者,多为( )CA.痰湿内阻B.肝阳上亢C.肝火上炎D.瘀阻脉络28、头晕空痛,腰膝酸软者,多因( )CA.痰湿内阻B.气血不足C.肾精亏虚D.肝阳上亢29、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B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阴黄30、患者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无力。
从肺与脑关联探讨经脉脏腑脑相关的研究思路
从肺与脑关联探讨经脉脏腑脑相关的研究思路
马佳;周美启;孙叶晗;陈友谋;解明然;祝永福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23(35)2
【摘要】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在经络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经脉循行分布与生理病理的关系,既对临床治疗有理论指导,对于阐发古代医学思想,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脉脏腑与脑的有关研究,是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一个突破口。
“肺脑轴”的发现,开启了神经免疫系疾病发展和治疗的新篇章。
【总页数】5页(P201-205)
【作者】马佳;周美启;孙叶晗;陈友谋;解明然;祝永福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国俊传承人才培养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5
【相关文献】
1.关于经络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深入探讨
2.心经经脉与相应脏腑相关的研究--电针心经对家兔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的影响
3.脑的经脉联系与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针灸治疗思路探讨
4.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
5.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8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5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6亿元。
1. 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1.1.1名老中医特色方法技术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研究内容:对100名以上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国家评选公布的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批全国师承指导导师)临床诊疗案例进行系统的收集,在统一规范术语、统一数据采集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循证医学以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与技术,对每位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现代难治病对不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治疗方法、方药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100位名老中医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传承要点、疗效评价的系统研究,提交每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研究报告;系统采集每位名老中医不少于500份的完整诊疗病例。
每份病历包括最少3个诊次以上诊疗记录以及疗效评估与离院随访的记录;每位名老中医形成系统研究报告一份,并提炼不少于一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有效方药或特色诊疗技术,录制成可推广应用的视频资料;建立网络化的开放式的现代传承服务平台,并在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不少于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不少于1000名中医医务人员进行推广使用;完成10种以上疾病不同名老中医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
四)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四)
一、A1
1、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3、精的本始含义是指
A、脏腑之精
B、基本物质
C、血液津液
D、水谷之精
E、生殖之精
4、精的功能包括
A、濡养脏腑
B、化血
C、化气
D、化神
E、以上皆是
5、“身之本”指的是
B、肺
C、肾
D、精
E、气
6、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血
D、津能载气
E、津血同源
8、津液的丢失必然会导致气的损耗,说明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生气
D、津能载气
E、气能摄津
9、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0、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1、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脉外
B、三焦
C、心脉。
(新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新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新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一、单选题1.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A、阳气B、地气C、精气D、阴阳E、天气答案:C 解析: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
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2.气机失调,气上冲逆,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称为() A、气虚证B、气逆证C、气脱证D、气闭证E、气滞证答案:B 3.男性,49 岁。
失眠日久,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应配取A、心俞脾俞厥阴俞B、心俞肾俞太溪C、心俞胆俞丘墟D、心俞肝俞太冲E、心俞胃俞足三里答案:B 解析:从患者的症状可辨证为失眠(心肾不交型),治疗除取主穴外应加补肾阴,清心火的穴位。
选项 B 中的肾俞、太溪能补益肾阴,心俞可清心降火。
4.下列除哪项处,均为里实热证的表现A、身发高热B、两颧潮红C、口渴饮冷D、冷汗不止E、脉象洪数答案:B 5.位于腕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的腧穴是A、少海B、通里C、阴郄D、神门E、极泉答案:D 解析: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6.“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A、阳虚B、阴盛C、阳盛D、阴阳两虚E、阴虚答案:A 解析: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7.对于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抑制月经周期首选的方法是A、雌孕激素序贯疗法B、雌孕激素合并疗法C、三合激素D、雌、雄激素合并法E、孕、雄激素合并法答案:A 8.诊断胃病按诊常用的腧穴是A、丰隆B、章门C、阳溪D、合谷E、足三里答案:E 9.下列几项中,不属于低分化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的是A、硬癌B、髓样癌C、浸润性癌D、胶样癌E、腺癌答案:C 10.既能清热化痰,又能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A、旋覆花B、陈皮C、贝母D、竹茹E、生姜答案:D 11.近年来,全国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成果得到体现的情况是() A、抗击quot;非典quot;的斗争B、医疗服务质量C、控制医药费用D、防病治病效果E、改善服务态度答案:A 12.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持续流血10 余天应首先考虑A、功血B、子宫复旧不全C、吸宫不全D、子宫内膜炎E、子宫穿孔答案:A 13.下列乳癌分型中属高分化乳腺癌的是() A、硬癌B、炎性乳腺癌C、导管癌D、髓样癌E、胶样癌答案:C14.肺之“门户”是A、口B、喉C、皮毛D、玄府E、鼻答案:B 解析: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体作 为一 个完整 的系统 加 以研究 。通 过 大规模 提 取各 类 生物 信息 , 入研 究 基 因组 信 息 与环 境 信 息 深 的相 互作 用 , 明发 病机 制 , 阐 研究 新 的诊 断 和治疗 技 术 , 而 引领 现代 医学进 入预 测性 、 防性和个 性化 从 预 的时代 。“ 系统 生物 医学 ” 已经 成 为生命 科学研 究 的 最前 沿 , 是最 有希 望解决 长 期 困扰 人类 的癌 症 、 也 糖 尿病 、 神经 精 神 疾 病 等慢 性 、 杂 性 重 大 疾 病 的预 复
基 金 项 目: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7 国 93计 划 ) 目 项
( 0 5 B 2 3 — ,0 5 B 2 3 — ) 国家 科 技 部 重 大 基 础 2 0 C 5 3 0 6 2 0 C 5 3 08 ;
周 逸 平 , 美启 , 克 明 , 周 汪 胡 玲 , 吴子 建 , 月 兰 , 王 陈业 农
( 安徽 中医学 院经 脉脏腑相关研究 中心 针 灸基础与技术 安徽省重 点实验室培育 基地 ,安徽 合肥 203) 30 8
摘 要 : 年 来 虽 然 一 直 在 强 调 中 西 医 结 合 , 何 结 合 却 是 困扰 广 大 医务 工 作 者 和 科 研 工作 者 的 难 题 。 经 近 如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1 7 期 20 0 8年 2月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AN HUITCM C0ILE GE
VO1 27 N o . .1 Fe b.2 08 0
・
理 论研 究 ・
经 脉脏 腑 与脑 相 关 研 究 是 中西 医理 论 结 合 的突破 口
脉 脏腑 与脑相 关体 现 了作 为整 体 的人 的功 能调控 途 径 。在 神 经科 学 高度发 展 的今 天 , 医学科 学语 言 阐释 用
传 统 中 国医学 , 经脉 脏 腑 与 脑 相 关研 究 无 疑 将 会 起 到 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经 脉 脏 腑 相 关 不 仅 是 经 络 理 论 研 究
的 核 心 , 可 能 是 中西 医 理 论 结 合 的 突破 口 。 更 。
关键 词 : 经脉脏 腑相 关 ; 子 生物 学 ; ; 分 脑 中西 医结 合
中图分类 号 : 2 5 文献标 识 码 : R4 A 文章编 号 :O 0 2 9 2 0 )1 0 1 7 1 O —2 1 ( 0 8 0 —0 0 —0 统 生 物 医学” 是系统 论 与 医学 在全 新 的技 术 背 景下 的结合 , 系统生 物学 强 调 了对 生命 现 象 要 从 系统 和
1 经 脉 脏 腑 与 脑 相 关 研 究 是 中 西 医 学 理 论 的 结 合
点 和 突破 口
合 作 , 用 系统 生物 医学 的 观点 和方 法 进行 白血 病 运 发病 机制 研 究 , 得显 著 的 进 展 。1 9 取 9 6年 , 国际 著 名学 术 刊 物 《 c n e 对 其 发 表 了 专 题 评 论 , 为 Si c》 e 认 “ 研究 者 应用 现代 生物 学 的最 新技 术 , 中医的思 想 对
防 、 断和 治疗 问题 , 诊 具有 突破性 意义 。美 国 系统 生 物 学研究 所 与我 国上 海瑞金 医院上海 血液 学研究 所
病 治病 的优势 提供 了平 台 , 中 医药 事 业 拓 展 了 发 为 展 空间 。中西 医结 合 之所 以具 有 强 大 的 生命 力 , 关 键在 于 它有效 地把 现 代 医学 的研 究 方 法 , 分 析 与 即 综合 相结合 的方 法引 入 中医理 、 、 、 的研 究 , 法 方 药 从
中医药 学博 大 精深 , 我们 不 可 能 期 望 几代 人 就 能把 它研究 清楚 , 中医 和 西 医是 两 个 不 同理 论 体 系 的 医学 , 千万 不要 先人 为主 , 不要 认定 凡 与西 医不 符
整 体 的层次 加 以研究 和把 握 , 一理 论 的提 出 , 这 标志 着 国际生命 科学 研究 从注 重分 析开 始走 向系统 和综 合, 将是 2 1世纪 医 学 和 生物 学 的 核 心 驱动 力 , 大 极
推 动生物 学 、 医学 的发 展L 。在 系统 理 论指导 下 , 1 把
的就不 科 学 。 中西 医结 合 应 充 分 利 用 现代 科 学 技
术 , 承和发 展 中医药精 粹 , 该从 中医学 和西 医学 继 应
各 自的优 势 出发 , 求异 存 同 , 异 促 同 , 生 新 的 结 求 产
进行 了科 学 的 阐释 ……将 中医药 学在肿 瘤治 疗方 面 的理 论 和 实 践体 系纳 入 到现 代 医 学科 学 的 主流 。
中西 医理 论结 合 , 要从 中 医 的 特 色理 论—— 经
脉脏 腑相关 理论 , 近代 发展迅 速 的脑科 学 、 经科 与 神
学相 结合 , 同开辟 医学理 论 的新天 地 。 共 19 9 9年 , 以美 国科 学 院 院士 L r yHo d教 授 eo o 为代表 的科 学家 提 出 了“ 系统 生 物 学 ” 的理 论 。“ 系
而超 越 中医和西 医 的思 维 局 限 和 理 论模 式 , 中西 使
医结 合产生 质 的飞跃 , 形成 一 种 先 进 的独具 特 色 的 新 医药学 。 中西 医结 合 的 目标 是 “ 造 我 国统 一 的 创
新 医学新药 学” 。中 医药 学如 能“ 与世 界双 向接 轨” , 走 自己的路 , 国医学 就会走 在世 界 的前列 。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