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在韩国引起的文化现象
大学韩国语第五册 第七课 无法忘怀的尹东柱
第七课无法忘怀的尹东柱1、作家介绍정병욱(1922-1982),前首尔大学教授尹东柱诗人宿舍郑晚辈是前首尔大学教授,尹诗人毕业于延熙专业学校,1941年本来想要发行自选诗集“天空、风、星星和诗”,但却失败了,东渡日本,付排的原稿在自己作为学生兵被拉走前交给妈妈保存。
后来,尹东柱诗人的遗稿在1948年出版了。
2007年在光阳保存的尹东柱诗人遗稿(“天空、风、星星和诗”的手稿),郑前首尔大学教授的房屋被登记为登记文化遗产第3 41号。
2、作品鉴赏尹东柱学校晚辈郑炳旭以实际体验为基础,对于尹东柱的生活和人品,他的诗和创作过程等以随笔形式写的评传,作者力图通过文字试着用客观的、学术的接触,从个人层面,主观的和情感的接触。
作者所述的拥有成熟人格和美丽灵魂的“尹东柱”,诗人和年轻的日子一起作为珍贵的回忆珍藏着。
3、试思考问题①引用尹东柱的诗试着掌握其具有的性格和特征。
②试思考“想感受时代痛苦的品性”的意思。
③试思考关于“作为作者的忠告成为附加的第四行的效果”。
不知不觉间,距离尹东柱离开人世,岁月已经流逝了30多年。
他生前享受散步的西江一带建造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穿流的창냇벌,창내好像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今天新村的模样完全不同了,如果是月明的夜晚的话,照例要出来,在他散步的路上,草虫的声音早就停止了。
他曾经作为思考的乐园已经成为外人的墓地,丧失了已久的季节感。
在他曾经下榻过的陈旧寄宿房,大婶不一定知道他什么时候告别人世。
如此的岁月最终已经全部改变了,但是,我对于东柱的回忆一点也没有褪色,一直历历在目。
我和东柱第一次见面是在1940年延禧专门学校的宿舍,耸立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字排开紧闭的嘴,他就是一个美男。
透明的肌肤,纤瘦的身段,端庄的衣着,如此的他真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但是,他不是因为打扮才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而是他本来就具有的天性。
帽子永远不会歪斜地戴着,校服的纽扣永远不会倾斜,西服裤子膝盖前面永远不会突出来,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他就是这样干净、整洁,即使刮风,即使雨雪大作,他都不动摇,永远像泰山一样可靠和朝气蓬勃。
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
服绝望 和经 受考验 的过程 。也就 是说 这种 不幸 的时代 形象
映射 到 了诗 人 的作 品上 。诗 中 的冬 天 、 深夜 、 眼泪 、 离别 、 死 亡、 坟 墓等成 了衬托这个 时代背景 的语言 。 1 9 3 0 年 日本统 治下 黑暗 的时代 ,人们 在生 与死 的境 界
不 能 触 犯 的 变 貌 。诗 人 的 信 念 向 着 希 望 前 进 的 过 程 就 是 克
生, 是有才华 的 民族抚议 诗人 、 人道 主义诗 人 。
尹东 柱 的创 作 始 于 中学 时期 。 1 9 3 4 年发 表第 一 篇抒 情
诗《 生 与死》 。 1 9 3 8 年, 随着对 暗淡 的现 实意识 的进 一步 深化 , 尹东柱 写 了很 多有 强烈 民族意 识 的诗 。下 面 以色彩美 学 的 角度分 析诗人 的诗 集《 天风星 星与诗》 中的部分诗 。 文学 反映 的是人们 的生 活 ,在 日本统 治下 我们 民族经 历 的黑暗 时期里 , 当脱 离这种 黑 暗成为 必然 的时候 , 从 黑 暗 向往 明亮也是 必然 的想 法 。在这 种立场上 色彩象征 心灵 , 用 色 彩 表示 生 活 与感 情 的 相关 性 讲 诗 和 色彩 的关 系 是必 然 的. 这就 是本文 的研究 契机 。 笔 者通 过提 取尹 东 柱诗 歌作 品里 出现 的色 彩形 象 , 追 究 诗人是 怎样 克服诗 的特性 和时代 之 间的矛 盾 ,并 且审视 诗人 的诗歌词 的地位 的。为 了实 现这样 的 目标 , 需 要考虑 以
一
日本 殖 民统 治 的3 6 年 极 大地 损 害 了朝 鲜人 民 的 民族
论韩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及文化特征
论韩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及文化特征韩国文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之一之一,它的发展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贯穿着不同的时期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韩国文学的发展过程。
一、韩国文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文学韩国最早的文学就是汉字文学,它是韩国文学最早期的表现方式。
随着汉字文学的流传,韩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被整理出来。
古代韩国文学以诗和行为主要形式,其中最有名的诗人有百渴和柳甫两位,他们的诗歌在朝鲜半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近现代文学随着韩国现代化的进程,文学也开始了相应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进步速度很快。
20世纪初,朝鲜半岛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一批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其中以尹寿根、金东八二位作家最为突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文学逐渐繁荣起来,出现了优秀的作家如南秀善、金泳三、黄雨瑟等,他们井起点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70至80年代,韩国经济腾飞,文学作品也增多了,同时也出现了改革潮流,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思想问题,如李载白、李衍孙、池铉泽等。
3.当代文学随着2000年韩国获得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韩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同时,韩国文学也开始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透过韩国作家的笔录,传递出更为生动的文学形象。
目前,韩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有余正旺、赵宁浩、权智燮等,他们的作品自然流畅,充满现代气息,引出了新时代的文化符号。
二、韩国文学的文化特征1.与自然的关系紧密韩国文化视自然为生命之源,韩国文学也反映了这种特征。
它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了文化特征。
2.关注民族情感韩国文学一直关注民族情感、生民生活和民间文化。
自古以来,韩国民间文化就非常丰富,这种文化特征在韩国文学中的体现尤为突出。
韩国作家的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民族特征。
3.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韩国文学常常关注社会生活、人的思维和心理,通过小说情节或者诗歌情景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如韩国社会变迁、传统文化的转变等。
作业感想文
作业感想文国际经济与贸易金翰溶2124030413尹东柱感想文尹东柱(윤동주),原名尹海波。
他于1917年1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明东小学、大砬子汉族小学、恩真中学、崇实中学和光明中学。
尹东柱居于韩国人“最喜欢的诗人”之首,是日帝统治末期黑暗时代的最后一批作家。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天风星星与诗——尹东柱诗集》中他带着殉教的使命思考着在这黑暗期要怎样活下去,写出了歌颂自由、和平、爱和奉献的诗篇。
《天风星星与诗——尹东柱诗集》收选了他短暂一生的一百余首诗及散文。
22岁到韩国汉城延禧专门学校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东渡日本,先后到东京立教大学和京都同志大学学习英文。
1943年3月,他被日警逮捕,以参与反日民族独立运动为由判刑2年。
在狱中受到日帝残酷迫害,终于1945年2月死于日本福冈监狱,时年仅28岁。
他的遗骸,由其父亲运回故乡龙井,葬于东山墓地。
其故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明东村,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1925年入明东小学,1932年考入龙井恩真中学,1934年12月,发表诗《生与死》、《一只蜡烛》、《没有明天》等三篇处女作。
1935年9月,入朝鲜平壤崇实中学,10月发表《空想》。
1936年,尹东柱回到龙井,转入光明中学,先后发表《小鸡》、《扫帚》、《基督教少年》、《撒谎》、《吃什么活着》等诗篇。
1938年4月考入朝鲜汉城延禧专门学校,1939年在朝鲜日报上发表散文《射月亮》和诗《遗言》、《弟弟的印象》等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序诗><新路>1941年提前毕业。
1942年,尹东柱入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文学部,后转入同洛社大学。
1943年7月,以朝鲜独立运动分子的罪名,被下鸭警察署逮捕。
1944年3月,被判二年徒刑。
1945年2月,尹东柱在福冈警察局刑务所被日本警察毒辣蹂躏致死,时年28岁。
尹东柱在短暂生涯中,共发表117篇诗和散文。
除了羞愧和自我反省之外,另一个经常出现在尹东柱诗歌里的主题是移民者的身份认同问题。
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在韩国引起的文化现象——以“尹东柱文学馆”为中心
研究交流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在韩国引起的文化现象——以“尹东柱文学馆”为中心赵婧韩国江南大学国语国文系摘要:19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空前的自然灾害,一些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生计开始了移民的生活,他们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定居于间岛(今中国延边地区),这其中就包括尹东柱诗人的曾祖父尹在玉一家以及尹东柱的舅舅金跃渊一家。
19世纪60年代,间岛(今延边地区)的环境暂且可以算是适宜农耕且相对安逸的。
但随着20世纪初期《日韩合并条约》与《中日间岛条约》的签署以及1931年伪满洲国的建立,移居至间岛(今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民渐渐卷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奉系军阀的压迫以及与当地中国人之间的矛盾纠葛。
但这一时期居住在间岛地区(今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民表现出的抗日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些朝鲜人民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尹东柱诗人的舅舅金跃渊和尹东柱诗人的表弟宋梦奎就是在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尹东柱本人最终也是因反日独立运动被逮捕并惨死于日本福冈监狱。
对于这样的朝鲜人民,1949年建国以后对他们的功劳给予了认可,并于1952年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后更名为自治州),自此,朝鲜族成为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尹东柱诗人被中国方面认定为中国朝鲜族诗人。
但因为尹东柱最早是在1948年,由于其遗稿诗集《天风星星与诗》在韩国正音社的出版而为世人所知晓,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韩国也同中国一样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再加之于他的大多作品使用的语言与韩国人民的母语一致,所以韩国方面主张尹东柱是韩国的诗人,并且也十分热衷于对尹东柱诗人的研究,不仅如此,在韩国,由尹东柱诗人引起的文化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朝鲜族诗人;尹东柱一、被誉为“灵魂的加压场”的尹东柱文学馆尹东柱文学馆位于首尔义王山,加压场的原意是指完成为流淌力较弱得水流赋予动力使其可以畅快流淌这一作业的地方。
据说,在建立尹东柱文学馆之前,那里的确是为水流赋予动力的加压厂。
尹东柱与《容易写成的诗》
尹东柱与《容易写成的诗》作者:袁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摘要:日治时期下的爱国诗人尹东柱写过许多动人心魄的诗歌散文,《序诗》与《数星星的夜晚》皆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而遗作《容易写成的诗》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概括,尹东柱在其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
通过对《容易写成的诗》文本分析,可以斟酌出更好的译本以及对尹东柱的惭愧意识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容易写成的诗》;尹东柱;惭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尹东柱(1917-1945)出生于满洲北间岛明东村(今中国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籍贯坡平(今韩国京畿道坡州市),父亲尹永锡为明东小学的教师。
尹东柱1931年毕业于明东小学,1938年毕业于光明学院中学部,1941年毕业于汉城延禧专科学校文科部,1942年前往日本留学,期间从东京立教大学英语系转学至京都同志社大学英语系,1943年7月因涉嫌抗日运动而被逮捕,1945年2月在福冈狱中被迫害致死,年仅28岁,此时距离日本无条件投降仅剩6个月。
在28年的短暂生涯里,尹东柱一共留下了117篇诗和散文,但其实除了在延吉发表的一些童诗,尹东柱生前公开发表的作品并不多。
刊登在《朝鲜日报》的散文《射月》,以及刊登在《学友》杂志的《自画像》等,这些都是尹东柱在延禧专科学校时发表的作品。
1941年作为延禧专科学校的毕业纪念,尹东柱遴选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作品汇编成集,将其命名为《天、风、星星与诗》,可惜未能如愿得到出版。
直到死后的1948年,他的朋友郑炳昱和弟弟尹一柱整理其遗作,仍以《天、风、星星与诗》为题在正音社刊行出版。
《容易写成的诗》与《序诗》、《数星星的夜晚》相比,知名度没有那么高。
在韩国文学史的教材中,提到尹东柱的话往往都是采用后面两篇代表作,然而笔者认为《容易写成的诗》才是最能概括尹东柱一生的诗作,他的惭愧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理想信念也得到明确的表达。
尹东柱诗中星星意象的研究
尹东柱是韩国著名现代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的元素。
星星是他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对尹东柱诗中星星意象的一些研究和解读:
1. 神秘和浩瀚的宇宙:星星象征着宇宙的神秘和浩瀚。
尹东柱的诗中常常通过描绘星星来表达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星星的闪烁和遥远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人类微小和宇宙的无限。
2. 孤独和渴望:星星还可以象征着孤独和渴望。
在尹东柱的诗中,星星常常是一个独自闪耀的存在,与宇宙中其他星星相隔遥远。
这种孤独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思考。
3. 梦想和希望:星星也象征着梦想和希望。
在黑暗的夜空中,星星的存在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尹东柱的诗中常常通过描绘星星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 诗人的灵感和创作:星星还可以被视为诗人的灵感和创作源泉。
尹东柱的诗中,星星经常与诗人的创作过程和诗歌的表达相联系。
星星的闪耀和独特性启发了诗人的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需要注意的是,尹东柱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个人性和开放性解释的特点,因此对于星星意象的解读可能因人而异。
这些解读只是对该主题的一种常见理解,并不代表全部。
对
于更详细和准确的解读,建议参考相关研究和评论。
尹东柱诗歌中的“离散”意识研究
尹东柱诗歌中的“离散”意识研究
尹东柱是一位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包含着丰
富的离散意识。
离散意识是指个体或群体因为种种原因(如移民、
流亡、战争、分离等)而与原本生活环境产生的断裂与疏离感。
在
尹东柱的诗歌中,离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地域性:由于出生地点和成长背景的不同,尹东柱感受到了
与他人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陌生环境
的适应困难。
2. 文化性:尹东柱在韩国和日本生活过,他对不同文化之间的
冲突和融合感到疑惑和不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文化的怀旧之情。
3. 身份性:作为一位诗人和异乡人,尹东柱感到了身份认同的
困扰。
他的诗作中表现出追寻自我身份的冲动和担忧。
总之,尹东柱的诗歌展现了离散意识的多维度和多样性,他提
出的这种意识呼吁人们思考和珍视跨文化和跨地域的联系,促进人
类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尹东柱序诗读后感
尹东柱序诗读后感
尹东柱的序诗,就像一把小小的却无比锋利的剑,直直地刺进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读他的诗,刚开始就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远方的朋友,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他的文字没有那种大喊大叫的喧闹,却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
他序诗里对生活、对民族、对自由的那种情感,就像是在黑暗中努力生长的小草。
你想啊,在当时那么压抑的环境下,他还能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渴望这么细腻地写出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对诗歌多深的热爱啊。
我仿佛看到他在一个小角落里,借着微弱的光,一笔一划地把这些滚烫的文字写在纸上,每一笔都带着希望和不甘。
他诗里的一些意象也特别有趣,不是那种高大上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而是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是被他一写出来就有了全新的意义。
就好像他把平凡的石头变成了闪闪发光的宝石,让我们看到原来身边那些被忽略的东西,背后都可以有这么深刻的情感。
我读完之后就觉得,自己平时遇到的那些小烦恼,跟他所经历的比起来,简直就像芝麻和西瓜。
他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坚持用诗歌表达自己,我为啥不能更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呢?这诗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想振作起来,好好地去感受生活,也珍惜现在拥有的自由。
而且这诗还让我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诗是有灵魂的,就像尹东柱的序诗一样,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钻进你的心里,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没关系没关系 韩国的一首诗
没关系没关系韩国的一首诗在人类文学史上,韩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诗歌一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表达方式,被广大民众所喜爱。
从古代的达摩诗、民间歌谣到现代的各种流派,韩国的诗歌一直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而在这样一个诗歌云集的土地上,一首名为《没关系没关系》的诗歌仿佛如一道清流,在此刻引发我对韩国诗歌的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者是当代韩国著名作家尹东柱,他以诗意激发人们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而广受赞誉。
《没关系没关系》是尹东柱的一首自由诗,虽然没有特定的格式要求,但它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传递出一种深刻而悠远的情感。
诗歌的前两句是:“没关系没关系,我们笑了是真的。
”这种轻松而宽慰的语气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即使面对困境和挫折,我们也要坦然面对,用笑容去迎接。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是对困境的一种排遣。
尽管诗歌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具体的困境,但它通过“没关系没关系”这种反复的语调,传递出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坦然面对的豁达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是:“没关系没关系,我们伤心过是真的。
”这里的“伤心过”与前两句的“笑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提醒人们,伤心也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不必掩饰或试图逃避。
正如尹东柱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说:“人被说过活该的时候,也应能活着。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要坦然面对,才能真实地活着。
这种对痛苦的接纳不是消极的认同,而是通过表达来舒缓内心的压力,从而重新获得力量与勇气。
继而是两句:“没关系没关系,我们心跳过是真的。
”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连接与共鸣。
人们的心跳不论国籍、肤色或文化背景,都是相通的。
而尹东柱通过这句诗,呼唤着人们关注彼此的内心世界,用共同的情感去创造更充实、更美好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是:“没关系没关系,我们等待是真的。
”这种静默中的期待像是一种对未来的执着,承载着希望与信念。
在等待中,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等待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希望的等待,是对美好未来的预期。
尹东柱故居 文物保护单位
尹东柱故居文物保护单位尹东柱故居是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尹庄镇。
尹东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重要的贡献。
尹东柱故居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珍贵丰富。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物价值、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尹东柱(1885-1940),字伯扬,山东宁津县人。
早年留学日本,曾参加维新事业,是一位爱国志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曾任北洋政府军事部长、海军部长等要职,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尹东柱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尹家祖宅,也是尹东柱成长和求学的地方。
二、建筑特色尹东柱故居占地面积宽阔,建筑布局因地制宜、构思独特。
主楼为传统的宅院式建筑,包括正厅、侧厢、厢房和天井。
建筑整体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屋顶翘檐高挑,院落宽敞明亮,绿树成荫,环境清幽。
建筑内部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工艺精湛,展现了当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三、文物价值尹东柱故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书籍、字画、家具、器皿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尹东柱家族的历史见证,也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故居内藏有尹东柱亲笔信札、照片,以及一些珍贵的家传物品,如明清家具、玉器、字画等。
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尹东柱及其时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保护现状尹东柱故居自上世纪90年代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了对故居的保护工作。
修缮老旧建筑、加固文物展示陈列、加强安保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等,都为尹东柱故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未来发展对于尹东柱故居的未来发展,应当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故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故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尹东柱故居 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尹东柱故居文物保护单位-回复题目:尹东柱故居的文物保护单位导语:尹东柱故居是一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某市某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尹东柱故居为何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单位的主要责任、保护工作的成效以及社会意义等问题。
第一部分: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1.历史价值:尹东柱故居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该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记录了地方文化的演变过程。
2.建筑风格:尹东柱故居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3.文化传承:故居曾是尹东柱先生教书育人、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第二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责任1.整体保护:对尹东柱故居的整体进行保护,包括建筑本体、围墙、院落等,确保其历史风貌和原貌不受破坏。
2.修缮和维护:对故居内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进行定期修缮和维护,保证其安全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加强对故居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腐蚀和破坏。
4.资料整理与研究:整理和保护尹东柱故居的相关史料、文献,促进对尹东柱先生及其时代的研究。
第三部分:保护工作的成效1.历史保存:通过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年努力,尹东柱故居得以保存下来,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历史。
2.社会教育:尹东柱故居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旅游资源:尹东柱故居的文物保护单位身份使其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4.文化交流: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四部分:尹东柱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的社会意义1.传承文化:通过保护尹东柱故居,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尹东柱故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与星对话——朝鲜族现代诗人尹东柱与他的诗
作者: 张春植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民族文学研究
页码: 13-1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尹东柱;羞愧美学;自我反省
摘要:尹东柱诗歌的基本精神是自认羞愧和自我反省。
如果单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解释这种羞愧或反省是解释不通的,尽管他是虔诚的基督徒。
对黑暗现实感到不满和愤怒,却不能把这种不满和愤怒表露出来,因此才觉得羞愧,才进行自我反省,这才是尹东柱诗歌羞愧美学和自我反省的原因所在。
尹东柱诗歌的另一个核心主题是作为间岛移民者的身份认同。
此外,把中国的龙井明洞当作自己的故乡,并通过作品真切表现对这一故乡的思乡之情也是另一种对身份认同的关注。
在这种乡愁情感里,诗人还融入"揿亮灯火"驱除黑暗的意志与理想,不仅作为自然人,而且作为具有时代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为民族尽一份力。
韩国文化--诗
在古代韩国,作诗是⼀门有实际⽤处的技能。
它是评定⼀个⼈是否有能⼒担任公职为国效劳的主要标准之⼀,也是衡量⼀个⼈的⼈格修养的尺度。
对待诗的这种态度产⽣了某些有趣的后果。
⾸先,诗往往以“我”为中⼼,往往是⼀种⾃由。
这种主观传统到了造诣不够深厚的⼈⼿⾥会格于⼀些严格的规则⽽落于俗套,但是到了⼤诗⼈⼿⾥就能让读者以诗⼈的感受中发现他⾃⼰的感受,因此也是所有⼈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由具体⽽⾄于普遍的。
这确实是好诗的标志。
第⼆,诗具有⼀种渗透性的朝超脱⽅向运动的特点。
这反映了⾃由与解脱的佛教传统,也反映了在渴望秩序与管束的同时也追求终极智慧的儒教传统。
佛教和儒教对韩国⽂学的所有⽅⾯都产⽣了巨⼤影响。
在⾼丽王朝时代,即“汉诗”(⽤汉⽂写作诗)发展成熟的时期,佛教居主要地位。
在朝鲜王朝时代,即“时调”和“歌辞”这两种据认为最能表达韩国⼈的感情的通俗⽂学形式达到全盛发展的时期,则⼀直是儒教居主要地位。
⼈格修养是这两个体系都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教所向往的超脱的⼈与儒教所向往的圣贤之⼠的基础是相同的。
第三,诗往往是即兴赋诗的:游寺庙、会朋友、喜迎春天的到来、接受⼀瓮馈赠的酒。
对⼀个具体事件触景⽣情便引起了诗兴。
第四,诗⼈往往对⾃然持独特的态度。
诗⼈看⾃然是概念化的。
对⾃然的赞赏导致冥想,进⽽由冥想⽽陶醉,不是为有形的美,⽽是为精神的美⽽陶醉。
诗⼈看到的并不是这⼀座⼭或者⼭的这⼀个部分,也不是这⼀朵花或者花的这⼀⽚花瓣。
他看到了⼭的普遍本质,花的普遍本质。
这种态度主要是象征主义的,重点始终放在内⼼世界的景物上。
⾄今这依然是韩国传统的核⼼。
韩国初期的诗由两个⽅⾯组成:祭祀歌和作为劳作时的号⼦⽽唱的歌。
这些歌全都伴随有⾳乐和舞蹈。
可惜的是,在汉字传统以前韩国尚未⽆书写系统。
汉字的传⼊约在⼆世纪,虽然确切年代尚未考证出来。
汉字传⼊后在韩国上层⼈⼠中间迅速推⼴应⽤,终于形成了“汉诗”传统。
“汉诗”是⽤汉⽂写成的诗,遵守中⽂韵律的所有规则,只是写作的诗⼈是韩国⼈。
韩国文学概况
韩国文学朝鲜文学概述朝鲜文学的成文作品,约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在此之前,已经流传着古代神话传说和口头歌谣。
其原始艺术活动,见于中国的《史记》、《汉书》、《三国志》和朝鲜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史书中,内容大抵同祭祀和农功事毕的欢庆活动相结合,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现存最古老的四言诗《箜篌引》和《迎神歌》,可能是使用文字后记录的口头歌谣。
《箜篌引》出自中国汉乐府,据西晋人崔豹《古今注》的记述,被认为是古朝鲜人所作。
朝鲜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以《檀君神话》为代表,叙述神人檀君建立古朝鲜国的故事。
朝鲜传入汉文后,始有书写文学。
近两千年来,他们借用汉字书写官方文书,著书立说,进行文学创作。
1444年,李朝世宗时创制了朝鲜文字,国语文学日渐普及,至李朝末期,汉文文学始趋衰微,终于为国语文学所代替。
朝鲜文学分以下4个时期。
三国时期的文学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
朝鲜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此时已进入封建社会。
三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频仍,至7世纪由新罗实现了统一半岛。
后又有后三国的纷争。
10世纪初,高丽王朝兴起,建立了稳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儒、释、道三教都传入三国。
佛教在新罗最盛,并创造出灿烂的佛教文化。
但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儒家思想。
高句丽首先使用汉文。
她保有最早的四言诗《黄鸟歌》;后又有定法师的《孤石》和乙支文德的《遣隋将宇仲文》等五言诗。
其他著作方面,高句丽还有前后两次的史书《留记》和《新集》(已佚)的编纂。
百济的文化也很发达。
285 年,学者王仁东渡日本讲授《论语》,第一次把儒学和汉文传到日本。
4世纪,学者高兴著国史《书记》。
百济除成忠的《狱中上书》和兴首的《上义慈王文》个别文章外,没有多少文学作品留给后世,连古老的《书记》一书也早已泯灭不存了。
新罗在统一半岛之后,出现强首、金仁问、金大问、良图、薛聪、慧超等散文家和崔致远、王巨仁、朴仁范、崔匡等诗人。
他们的著作多数只存其名,书已失传。
时代缩影·民族悲歌·心灵憩园——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
时代缩影民族悲歌心灵憩园——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
创作
范庆超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6)004
【摘要】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近年来渐受瞩目。
诗人在28年的短暂生命中,共创作了百余首诗。
这些诗集时代性、民族性、人类性与一体,凝聚着诗人对日帝的控诉、对朝鲜民族饱经沧桑的悲悯和对纯真美善的渴求。
现实苦难和美好理想之间的冲突形成了尹诗"对立的结构",而苦难中的沉思和探求中的追索又促使诗人倾向择取卓然不凡、寄托遥深的诗歌意象。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范庆超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诗意乡愁:血液里同时流淌着冷和热——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诗歌创作论
2.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的赋魅与祛魅--以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故居为例
3.《东柱》:一个诗人的“耻辱时代”
4.人生启航心灵扬帆——观看《尹东权师生美
术作品展览》对媒体的即席谈5.诗意乡愁:血液里同时流淌着冷和热——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诗歌创作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尹东柱最出名的诗
尹东柱最出名的诗
尹东柱是一位韩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自然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尹东柱最出名的诗是《道路》,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道路的深情厚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尹东柱的《道路》表达了他对故乡道路的深情厚爱。
在这首诗中,他描述了故乡道路的狭窄、泥泞和自己的童年时代在那里度过的快乐时光。
他说:“道路,弯曲的,狭小的,/路上铺满了草,草,/风儿吹拂,树儿生长。
”在这里,他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了故乡道路的特点。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道路的怀念之情,他说:“故乡的小路, /留下了我儿时的记忆,/如今,道路已拓宽,/却已没有了童年时的快乐。
”
在这首诗中,尹东柱还表达了对故乡道路的感慨。
他说:“岁月流逝, /道路依然,/记忆中的它,/依然清晰可见。
”在这里,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道路的感慨。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道
路的坚守和执着,他说:“这条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走在这条路上,/直到今天。
”
尹东柱的《道路》是一首自然流畅、深情厚爱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道路的感慨和怀念。
这首诗让人们深入尹东柱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情厚爱。
东柱的天、风、星星与诗
东柱的天、风、星星与诗
Adee
【期刊名称】《地图》
【年(卷),期】2017(0)1
【摘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有一位诗人的故居。
故居的主人,是年仅28岁就离开人世的青年诗人——尹东柱。
从起初了解诗人到寻找其故居.直至如今拜访,一切缘分始于我在韩国坡州书城的一家二手书店,曾因书名过于美好而一眼相中的一本名为《天、风、星星与诗》的诗集。
当时只是随手翻开一读,但哪怕是仅仅读完扉页的“仰望天空/希望至死无一丝羞愧……”(《序诗》)。
【总页数】1页(P144)
【作者】Adee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东天又一柱 [J], 李军战;刘海峰;王增武;
2.他们眼中的李素心先生——访应诗真、陈敏、黄天东 [J], 吴志武;叶波
3.尹东柱研究——风化的诗空间 [J], 张超锋;
4.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米芾《吴江舟中诗》与其早期的书法创作 [J], 孟庆星;
5.颂美戒恶,以裨天监——读元结《二风诗》 [J], 张玉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的赋魅与祛魅--以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故居为例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的赋魅与祛魅--以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故居为例倪卓【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5)006【摘要】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there is a tendency of enchantment,which leads to unnecessary bottlenecks when fully exploiting its intrinsic value. Therefore,in dealing with the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y ,we must give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enchantment,so that we can restore the true colors of history. Therefore,from the standpoint of disenchantment,we should re-flect 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objectively recognize and evaluate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魅化的倾向,这就会导致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时不必要的遇到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在韩国引起的文化现象
作者:赵婧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
摘要:19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空前的自然灾害,一些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生计开始了移民的生活,他们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定居于间岛(今中国延边地区),这其中就包括尹东柱诗人的曾祖父尹在玉一家以及尹东柱的舅舅金跃渊一家。
19世纪60年代,间岛(今延边地区)的环境暂且可以算是适宜农耕且相对安逸的。
但随着20世纪初期《日韩合并条约》与《中日间岛条约》的签署以及1931年伪满洲国的建立,移居至间岛(今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民渐渐卷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奉系军阀的压迫以及与当地中国人之间的矛盾纠葛。
但这一时期居住在间岛地区(今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民表现出的抗日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些朝鲜人民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尹东柱诗人的舅舅金跃渊和尹东柱诗人的表弟宋梦奎就是在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尹东柱本人最终也是因反日独立运动被逮捕并惨死于日本福冈监狱。
对于这样的朝鲜人民,1949年建国以后对他们的功劳给予了认可,并于1952年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后更名为自治州),自此,朝鲜族成为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尹东柱诗人被中国方面认定为中国朝鲜族诗人。
但因为尹东柱最早是在1948年,由于其遗稿诗集《天风星星与诗》在韩国正音社的出版而为世人所知晓,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韩国也同中国一样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再加之于他的大多作品使用的语言与韩国人民的母语一致,所以韩国方面主张尹东柱是韩国的诗人,并且也十分热衷于对尹东柱诗人的研究,不仅如此,在韩国,由尹东柱诗人引起的文化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朝鲜族诗人;尹东柱
一、被誉为“灵魂的加压场”的尹东柱文学馆
尹东柱文学馆位于首尔义王山,加压场的原意是指完成为流淌力较弱得水流赋予动力使其可以畅快流淌这一作业的地方。
据说,在建立尹东柱文学馆之前,那里的确是为水流赋予动力的加压厂。
而尹东柱诗中所蕴含抵抗精神也恰恰可以为日本帝国主义时期饱受苦痛的朝鲜民族赋予动力,使其重新强大独立。
文学作品中的“星星”通常是象征憧憬和夙愿的美好意象,而尹东柱作为歌唱星星的诗人,恰恰可以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的黑暗社会环境下苦痛呻吟的人送去希望。
大概出于这样的原因,尹东柱文学馆被赋予了“灵魂的加压场”这一美誉。
现在这一文学馆所处的位置正是尹东柱诗人当年在延禧专门学校就读时寄宿的地方。
尹东柱文学馆这一建筑主要由陈列与尹东柱诗人生平及作品有关资料的3个展室和室外露天咖啡馆组成,以尹东柱的《数星星的夜》命名的咖啡和洋溢着尹东柱作品情感的明信片称得上是这一露天咖啡馆中的特色。
如果说尹东柱文学馆是诗文化和空间建筑的巧妙结合,那么,名为‘数星星的夜’这一款咖啡便可以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巧妙结合。
二、“尹东柱文学馆”与尹东柱诗歌教育的联系
正如绪论中所提到的那样,1948年,由30余篇遗稿组成,由诗人郑芝荣撰写序文的尹东柱诗集《天风星星与诗》出版于韩国正音社。
由此,尹东柱诗人开始为世人所知晓。
而后,尹东柱的詩作从韩国建国(即1953年)起便被收录在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当中,在韩国青少年的教育方面一直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之所以说可以对韩国青少年的教育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尹东柱的诗在日本殖民地时期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同时也正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孩子般干净纯洁的心。
在韩国,随着尹东柱所引起的文化现象日渐多样化,与他作品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正趋向于多元化。
最近几年期间,在韩国,以尹东柱诗歌精神为主题开展的文化及教育活动正火热的进行着。
2017年,为了迎接尹东柱诗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举办了以全国中小学生为参赛对象的诗画展。
2017年诗画展中的获奖作品被展示在尹东柱文学馆的展览室。
通过该诗画展的举行以及获奖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当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与尹东柱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和情感得以充分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
三、结论
本文大体分两个部分,从“灵魂的加压场”这一别名的由来到与尹东柱诗歌教育的联系集中分析了“尹东柱文学馆”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意义。
在尹东柱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朝鲜半岛同中国有着几乎相同的悲剧性命运,这一相同的悲剧性命运就是同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压迫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了20世纪30年代,朝鲜半岛的文学界更是经历了一段空白期,所谓空白期,简言之,就是禁止在朝鲜半岛人民在朝鲜半岛上用自己的母语(朝鲜语,韩语)发表任何文学作品,甚至连朝鲜半岛的母语(朝鲜语,韩语)本身也面临着被灭杀的危机。
这一点对于韩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韩国历史而言都无疑是莫大的屈辱。
在那样的年代,使用朝鲜半岛人民的母语来进行文学创作这件事本身即便称得上是热爱民族强烈体现。
参考文献:
[1]范庆超.时代缩影·民族悲歌·心灵憩园——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张春植.与星对话——朝鲜族现代诗人尹东柱与他的诗[J].民族文学研究,2010.
[3]朱栋林.中国现代文学史精编 1917——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