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道德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一、道德经济学的思考道德经济学是指通过考虑经济行为的道德和伦理因素来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学科。

关于道德经济学的思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道德的内在价值道德价值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或个人的道德行为会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道德可以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社会信誉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道德失范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道德失范现象,比如价格垄断、不公平交易等。

这些现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和其他经济主体的权益,进而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信任与市场经济信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信任可以促进买卖双方的交易,从而增加交易的效率。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信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 信任的经济价值(1)信任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增加交易的效率。

如果没有信任,买家和卖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建立合作的关系,而信任可以减少这些成本。

(2)信任可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市场中,买家和卖家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差异,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2. 信任经济理论信任经济是一种基于信任和互惠的经济体系。

在信任经济体系中,信任是货币,它不仅可以自我增值,还可以使整个经济体系保持良性循环。

而在没有信任的经济体系中,人们往往会采取自保措施,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失去有效性。

三、信用与信用风险信用是指借贷双方在交易中产生的互信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交易的基础。

下面分析信用与信用风险:1. 信用的作用(1)信用可以提高借贷的效率。

在有信用保障下,借贷双方可以更轻松地达成借贷协议。

(2)信用可以降低借贷成本。

在对借贷双方提供了信用保障之后,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取资金。

2.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发生借贷违约情况的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道德经济人”范式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道德经济人”范式构建

和共 同点 ,即无论 是主观利他 还是客观利 他 ,都具有 “ 利己利他 ( ) 或称 “ 人 ”( 互
利互惠”) 的行为倾向 , 明这两者是辩证 说 统一的关系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 件下 ,是能够 并存能够 同时兼顾 的。 基于利己人性的人性假设就是 “ 经济
经 济人 ” ,在 此基 础 上 构 建 了西 方 主 流 经 济 学 理 论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特
是基于利 己利他本性 ,奉行互利主义行 为 准则 ,在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 的支配下追 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
的社会整 体大环境 和群体 小环境 相关联 ”
( 恩 富 ,2 0 。 程 0 3)
每 一种经 济理论 都有 它 的假 设前 提 。
资本主 义市 场经济理论的假设 前提 是 “ 经
社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中的 “ 德 经 济 道
人” 是指经济领域 的个人 、 企业等经济 主
既谈 不上 “ 善”也谈 不上 “ 。二是 恶”
“ 损人利 己” 型行 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
而利己 ,即 “ 恶”性利 己。三是 “ 闭利 封
体。首先 ,在经济领域 中,“ 道德 经济人 ”
他人有利 ,对于整个社会也有利 。它与上
面所说的 “ 利人利 己”型行 为,其实是 同
社 主 市 经 理 的 会 义 场 济 论
“德 济 ’ 式 建 经 人’ 构 道 范
■ 韩昌跃 ’ 孙 良2教 授 ( 、甘肃政 法学院 兰州 70) 1 3(0 7
2 10 ) 400 2 、安徽 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殊性 , 以及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影 响 ,决 定
了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理 论 的 假 设 前 提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子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子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子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中,开始渐渐感觉到自身精神世界的缺乏。

于是,也慢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更高一点的追求,即道德修养上。

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何条件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2、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的核心问题。

目前世界上 " 两种制度、三种类型 " 的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本国经济问题。

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清楚,发展经济是核心问题,南北矛盾的根子也在于经济问题,解决世界各种矛盾最终也要靠发展经济。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利于解决世界各种矛盾。

所以,世界各国都强调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决定世界的发展,其他相关资料:1、哈佛经济学家论述经济增长与道德提升的关系/w/2005-11-30/10517580945s.shtml新华网消息:有关经济增长,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是件好事,但对此无休止的追求往往会有损道德。

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并不认同物质利益与道德代价之间永远是誓不两立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社会如果经历了经济增长就很可能比没有经历经济增长的社会更快乐和更成功。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刊发一篇题为《为什么富人必须更富》的文章,解读了弗里德曼的上述观点:反全球化主义者以及其他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最赞成这种观点,即经济的增长和人们对生活水平无休止的追求往往会有损道德。

但支持增长的人认为,增长是值得拥有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摘要: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体制缺陷以及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一致性出发,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诚信是道德建设根本,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而如何改善市场经济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也与市场经济,道德经济息息相关。

关键字:市场经济道德道德经济诚信(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争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自古有之,只是如今尤甚。

“中国先秦时期儒、墨两家的义利之争,西方古典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德与福的关系探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这一主题和观念。

”①然而,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总的来说,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为代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代价论”。

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而造成的。

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一致的,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市场经济以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和外在价值评价共同构成了其特有的道德维度,而这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开门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是相一致的。

“可以这样认为,西方早期市场经济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中,既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得到了完全统一,斯密是它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目标上,甚至在基本运行机制上,互相贯通,合而为一,他创造的是一元论,而不是二元论。

经济理论和道德理论的高度一体化,这是斯密的理论能够获得成功并对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②而所谓的道德“代价论”,实质上是割裂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而只是将道德看作对市场经济的外在约束,片面强调了两者相冲突的地方,而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正当性,同时也忽略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内在需要。

论经济道德人

论经济道德人
学 术 和现 实 问题 。可遗 憾 的 是 , 界在 热 心研 究 经济 学

经 济 人 与 道 德 人 的 分 野 与 融 合 : 想 史 思
的 视 角 早在 两 百 多 年前 , 为 道 德哲 学 家 的亚 当 ・ 密 作 斯
先 后 写 了 《 德 情 操 论 》 15 年 ) 《 道 (7 9 和 国富 论 》 16 (7 8
存 在 的合 法 性 根 据 和 合 理性 价 值 ,成 为 推 进经 济 理 论 学 研究 需 要 先行 澄 明的 当务 之 急 。

进 一 步发 展 中需 要 面对 和解 决 的 。尽 管 道 德资 本 、 道
德 生产 力 、 有 资本 人 格 化 、 理 一 值 一 态等 具 有 公 伦 价 生 学 术 个 性 的理 论 的确 推 进 了 经 济 伦 理 学 研 究 的 进 展 , 是 , 学 研 究 不应 人 为 制 造 一个 “ 人 的空 场 ” 但 哲 无 ( 萨特 语 ) 而 作 为 “ , 显学 之 显 学 ” 经济 伦 理 学 研 究 , 的 其核 心 也 离 不 开对 人 的关 注 ; 单是 关 注 , 键 是把 不 关 人 作 为 经 济 理论 学 研 究 的一 个透 镜 和 显 微 镜 来 审视
论 经济 道 德人
论 经 济 道 德 人
张 志丹
内 容 提 要 概 念 抽 象 是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的 重 要 方 法 。 通 过 此 法 提 炼 而 来 的 经 济 道 德 人
概 念 作 为 一 个 崭 新 的 概 念 工 具 , 有 其 思 想 史 的根 源 , 有 其 理 论 合 法 性 、 践 原 型 和 批 判 锋 既 也 实 芒 , 对 于 推 进 经 济 伦 理 学研 究 向纵 深 发 展 和 经 济 伦 理 的 现 实建 构 具 有 重 要 的 学 术 价 值 和 实践 它

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

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

正 在 建 设 的 现 代 市 蛹 经 济 有 着 重 要 的 理 论 价 值 。 本 文 通 过 探 讨 经 济 人 与 道 德 ^ 的 基 本 内 涵 厦 其 分 裂 与统 一 的 辨 证 关 系 , 结 其 对 现 代 市蛹 经 济 的逻 辑 启 示 : 持 “ 济 ^ ” 匈 并 加 强 制 度 建 设 。 总 坚 经 导
关 蕾 词 : 济 ^ ; 德 ^ ; 培 ; 治 ; 府 干 镬 经 道 德 法 政
中 围分 类 号 :0 ;8 F 1B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2 X(0 2 0 0 1 0 1 0 0 2 2 0 ) 2— 0 5— 4
我 国 正 业 在 由 传 统 计 划 经 济 向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的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2期 总 第 1 7期 6
齐 鲁 学 刊
Q Iu l L ouR NAL
Nl 2 l C㈣n a No+l l 67
经 济 人 与 道 德 人 : 裂 统 一 与 逻 辑 启 示 分
冯 继 康 赵 昆
社 会 转 型 期 . 济 利 益 机 制 和 道 德 约 束 机 制 的 相 互 经 关 系 , 学 人 们称 为 经济 人 与道 德 人 的关 系 问题 . 即 成 为 人们关 注 的焦 点 。如 何 解 决 好 二 者 的 关 系 问题 , 对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髓 康 发 展 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维普资讯
础 的 “ 济 人 ” 一 种 』 性 的 假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经 是 、 芏
第 一 刊 益 追 求 的 分 裂 对 利 益 的 不 同 追 求 是 经 济 人 、 德 人 的 主 要 分 裂 形 式 . 现 为 : 1 个 人 利 益 与 道 表 (j 社台 利 益 的分 离 。经 济 人重 视 个 』 利 益 的 追 求 . 、 他 从 事 经 济 活动 的 目的就 是 谋 取 个 人 利 益 最 大 化 , 按

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的互动与影响。

一、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经济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和道德行为经常发生在一起。

经济发展需要遵守道德规范,而道德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活动。

首先,道德规范对经济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和公平是经济交易的基础。

如果没有信用和诚信,市场经济将无法正常运作。

经济交易所依赖的契约制度,需要各方在交易中遵循合同精神和道德规范,才能维护市场秩序。

例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要建立在信任和互惠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欺诈和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其次,经济行为也对道德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都使道德问题凸显出来。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不公平竞争、环境污染等行为,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声誉,也侵害了公众利益。

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到道德因素,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和人类福祉。

二、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平衡经济与道德之间不应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平衡发展的关系。

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道德建设与价值观的提升,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首先,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考虑道德因素。

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规范来引导经济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良好的商业道德,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其次,企业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企业应该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它们应该确保员工的权益,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维护自身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个人也要秉持道德观念参与经济活动。

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注重个人利益,还要关注他人的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论经济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决定作用

论经济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决定作用

的社 会 主 义公有 制 决 定 了中国 民 t政 治 的社 会 性 质和人 民 家 作主 的实 质 , 决定 _ 中同文 化 建 r

最终起决定作用包括经济利益 、 经济制度的决定 作 用 :经济 环境 这种对 社会 发 展的决 定作用 , 也
在 人 的思 想政 治道 德 素 质 的形成 和发 展 中表 现
境 形态 的 变化 主要表 现 为所有制 关 系的变化 . 而
如 , 国经 济体 制改革 的 目标 , 建立 社会 主义 中 是 市 场经济 俸制 ; 与此相 应 , 国政 治体 制改革 目 中
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文化体制改 革 的 目标 ,是 建立适 应社会 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 、
有的作用能力, 它是经济环境对社会成员发生作 用 的 基础 和前提 。由于 社 会 的经 济 活 动是 人类
最 基本 的活动 , 在经 济活 动 中的经 济关 系是作 为 人们 的利 益关 系表 现 出来 。经济 在 社 会发 展 中
们赖 以存 在 和发 挥作用 的 现实 基础
例如 国 中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2期
江西社 会 科学 J nx Sc l cees i gi oi ine a as
跨学 科研 究
论 济 境 的 想道 素 的 定 用 经 环 对人 思 德 质 决 作
口 戴钢书
( . 武 卫走学政治与行政学 院. 湖北武 汉 l 摘 4 07 ) 3 0 2 要 1 马 克 巴王只为指导 . 孽 道德教 育曲岛度 探讨 了经济环境 的定 义、 本文 担 地位l 其对^ 的 厦
和发展 的基础
最后 , 人的道德素质归根结底是当时的社会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原创赵天波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原创赵天波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经济人和道德人在全体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共通范围之下,并不是冲突的。

虽然在性质描述上它们看似相违背,但在实际上它们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是互相对立、相辅相成的同时存在的人类经济学心理现象,或许最终都能达成同一目标。

本文将以“亚当斯密问题”引出“经济人”与“道德人”存在概念性相互抵触现象的事实。

再尝试在解释“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假设”的定义的前提下,结合现阶段某些经济现象的实例,分别分析其表象上的抵触与其实质上的对立统一。

一、背景:亚当斯密问题亚当斯密问题的解读与“经济人”同“道德人”的关系有一些相似之处。

亚当斯密问题指的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利己心的概念和《道德情操论》中同感的概念相抵触。

虽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后续修订版本中尝试修改了部分概念,他并不认为这两个概念相互矛盾。

他认为,看似抵触的利己心与同感;看不见的手与慈善动机下的人类的行为,并不是相互分离的。

而是同时存在的。

历史上对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观点可能存在矛盾的议论一直不在少数,所以对于这两部著作的核心观点是否抵触也一直存在争论。

接下来,本文尝试参照亚当斯密问题的解读来分析“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

二、两者表象上的相互抵触。

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因为这个假设受到广泛的认同,常常被用作许多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道德人,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另外三个方面:同情心,合宜感,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

这些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

斯密的这种伦理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

三、实际上的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经济学的美德

经济学的美德

经济学的美德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了人类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规律,涉及到了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在经济学中,有许多美德是被广泛认同和推崇的,这些美德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还有助于塑造我们的个人品质和社会价值观。

经济学强调了勤劳和努力的美德。

经济学家认为,勤劳和努力是实现经济繁荣和个人发展的基础。

勤劳和努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的故事和道德寓言。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和勤俭节约,我们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倡导了公正和公平的美德。

公正和公平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

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公正和公平是保证资源分配合理和经济正义的基础。

公正和公平要求我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契约精神,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遵循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

只有保证公正和公平,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追求了智慧和知识的美德。

经济学家认为,知识是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智慧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经济学还强调了责任和奉献的美德。

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作为经济主体和社会成员,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经济活动中还是在社会服务中,我们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人类的福祉和幸福做出贡献。

经济学提倡了创新和进取的美德。

经济学家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创新创业的故事和成功案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创新和进取,我们可以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繁荣。

经济学的美德涵盖了勤劳和努力、公正和公平、智慧和知识、责任和奉献、创新和进取等方面。

经济学自利性假设与道德

经济学自利性假设与道德

人性的问题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其次不同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观点对于人性的判断往往要跟据自身整个理论体系的需要而定。

单单从事实角度上讨论人性是善或恶是没有意义的。

有了以上的观点我才好展开论述我将分析不同理论体系和领域内的人性假设问题希望能找出一个最合适合理的“先验主体”。

一人性假设的必要性每一种科学都要需要一种先验的假设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否则的话所有关于这种科学的谈讨都将由于失去基础而归于虚无。

如果我们否认我们的经验直观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很多自然科学都将会消失或者我们坚定的否认道德的存在那么所有的伦理学也将被动摇。

可见一切科学都不能从虚无之中建立。

而很多涉及到“人”的科学之中也就无法回避人性的问题。

二人性假设的几种模式1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所有的人性假设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可能就要属西方理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假设了。

所有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不管是凯恩斯主义还是古典主义都没有否认“经济人”这一假设因为他们不能否认这一假设否则的话经济学的基础就荡然无存了。

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都会把“经济人假设”的相关内容放在第一章里讨论。

我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经济人”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是否与道德相容。

“经济人”指的是人的“自利性”而非“自私性”。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中对自利做了如下的描述“西方古典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的逻辑出发点。

指人都以自身利益的最大满足为目标。

认为理性的自利动机在客观上并不危害社会反而有益于社会……这种主张容易导致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否定。

”自私与自利其实是一对非常容易分清的概念二者截然不同。

前者是只顾自身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而后者只强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他者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只所以假设人性自利而非自私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因素一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关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只需要人性自利的假设就够了而无需自私的假设为了证明这点我需要简单的讨论一下关于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的基本理论。

经济人、道德人:权力制衡与教化

经济人、道德人:权力制衡与教化

经济人、道德人:权力制衡与教化关于经济人、道德人:权力制衡与教化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界定二、经济人之批判1. 股市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统治2. 全球贸易与发展的失衡三、权力制衡的重要性1. 金融危机与国家干预2. 贫富分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四、道德教化的角色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2. 公民社会的组织与维权五、促进道德化经济的努力1. 新发展理念与绿色经济的实践2. 国际间的合作与贸易规则正文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界定经济人指的是行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者,通常是以个人为单位,以最大化个人利益为目的。

而道德人则强调融入道德价值的行为准则与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公共与私人福利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经济人与道德人是行为目的、驱动动机的不同人群。

二、经济人之批判1. 股市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统治在股市交易中,资本利益的追求常常被过度夸大,让经济人的利益变成了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

而实际上,这些资本利益常常是一些寡头垄断化的结果,让他们通过政治影响力来维持其利益。

因此,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被质疑成“权力资本主义”,削弱了政治环境正义公平的信任感。

2. 全球贸易与发展的失衡全球贸易与发展的失衡,使得一些穷国难以参与到逐渐增加的全球经济合作中。

这些穷国往往受到富国政治与经济体系的排斥,缺乏足够的产业空间和法律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人的利益占有了支配性地位,可能会对穷国在全球化时期的机会进行剥夺,从而增加经济上的不平等。

三、权力制衡的重要性1. 金融危机与国家干预金融危机表明任由经济人越来越多地凌驾于道德意义上来考虑社会对利益分配、公平竞争、防范市场垄断等问题进行规制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政府的干预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家对投资者的影响和保护,则可以施加一定的外力,以恢复市场信心并推动市场的正常运行。

2. 贫富分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世界贫富分化的加剧。

在这种在地球资源和人工智能的分配上的不平衡,极其容易打破整个工业资本主义的制衡。

从“斯密问题”展开——浅论“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从“斯密问题”展开——浅论“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 亚当 ・ 斯密问题 ” A a S i S rbe , ( dm mt o l h’ P m) 是指近 代西方 古典政 治经济学 奠基人 、8 1 世纪 英国最 著名 的道德 哲学 家和 经济 学家 亚 当 ・ 斯 密的两部主要著作《 道德情操论》 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 》 与《 ( 简称《 国富论》 之间主题观 点对 比悬殊 、 互矛盾 、 此冲突 的问题 , ) 相 彼 最 早是 由十 九 世 纪 中叶 德 国 历 史 学 派 的 经 济 学 家 发 现 和 提 出 。他 们 认 为 , 情操论》 , 当 ・ 密提 出了“ 在《 中 亚 斯 人性 善”的人性 假 设 , 把源 于人 的同情的利他主义情操视为人类道德行 为的普遍 基础和动机 , 人们 的行 为归于 同情 , 表现为利他 ; 而在 《国富 论》中, 当 ・ 密把 “ 亚 斯 人性 恶” 作 为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人 性 假 设 前 提 , 源 于 人 性 自 私 的 个 人 利 己 主 义 的 利 益 把 追求视 为人类经济行 为的普遍基础 和动机 , 人们 的行 为归结 于 自私 , 表 现 为利 己。这样 , 一种“ 人性 善” 的道 德利 他主 义 的社 会道 义论 与一 种 “ 人性 恶” 的经 济利 己主义的个人功利论便 矛盾而奇 妙地共 生于亚 当 ・ 斯 密理 论 之 中 。
【 关键词】 斯密问 道德人; 济人 题; 经
中 图分 类 号 :8 — 5 B2 0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88 (09 1 — 26 0 10 — 2320 )1 08 — 2
第二种解释 : 将经 济人“ 己主义 ” 利 的弱 化——通 过使 “ 济人 ” 经 向 “ 道德人 ” 靠拢 , 来说 明二者的和谐一致性。 斯密在《 道德情操论》 中论证 “ 经济 人” 的出发 点 , 《 和 国富论》 是一 致的 , 即都 是从 人的利 己主义的本性 出发 的 。例如 , 在《 他 道德情操论 》 中写道 : 毫无疑 问, 个人生来首先和主 要关心 自己” “ 每 。他把改善 自身 生活条件看作 “ 人生 的伟大 目标 ” 。这 种论述在 《 国富论 》 中发展成 为表 述 自利行为动机的名 言 : 我们每 天所 需要 的食料 和饮料 , “ 不是 出 自屠 户、 酿酒家或烙面师 的恩惠 , 而是出于他们 自利的打算 。 可 见 , 道德情 ” < 操论》 国富论 》 两部著作 , 和《 这 在论述 的语气 、 及范 围的宽 狭、 目的 论 细 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 同, 如对利 己主义行 为的控制上 , 道 德情操论》 《 寄 重托 于同情 心和正义感 , 而在《 国富论 》 中则寄希 望于竞争机 制; 但对 自利行 为动机 的论 述 , 在本质上却是 一致 的。在 《 德情操论》 斯密 道 中, 把“ 同情 ” 为道德判断核 心 , 作 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斯密在《 道德情 操论》 中将 基于 个人 利 益的利 己 主义称 为 “ 自爱” ( e —L v) S l oe 。他 认为 , f “自爱” 是人类 的一种美德 , 决不 能跟 “ 它 自私 ” 相混淆 。斯密竭力要 证明的是 : 具有利 己主 义本性 的个人 ( 主要是指追 逐利润 的资本家 ) 是如何在 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 自己的 感情和行为 、 尤其是 自私 的感情和行 为 , 从而 为建立 一个有 要确 立行 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地 活动。斯 密在《 国富论 》 中所建立 的经济理论 体 系 , 是 以 他 在 《 德 情 操 论 》 这 些论 述 为前 提 的 。 就 道 的 第三 种解释 : 将道德人 “ 利他主 义” 论证伪——通 过使 “ 德人 ” 评 道 向“ 济人” 拢 , 说明二者的和谐一致性 。 经 靠 来 这种观点认 为 , 密在 《 斯 道德 情操 论》中提 到 的“ 同情 (y p t ) sm ah ” y 被后人 曲解成 了“ 利他 ”, 因而导致了所谓的“ 利己与利他的矛盾” 斯 。“ 密 问题 ” 一个 伪 命 题 。 是 斯密在《 道德情操论 》 , 同情” 一天性 出发 , 中 由“ 这 论及道 德判 断 , 即通过 “ 同情 ” 对他人行 为的判断 和通过设立“ 公正的旁观者 ” 自已行 对 为 的判断 , 由此 引出普遍 的道德律 令与 准则 。“ 同情 ” 道德 情操论 》 是《 的研究出发点 , “ 和 利他 ” 是两 个不 同的概 念。斯 密对人们 提 出的道德 要求是不损人 , 远未 达 到利他 的程度 。他还 批评 了两 种利他 主 义的观 点 : 增强我们对别人利益 的感受 , 我们如 同天生同情 自己的利益一样 “ 使 同情别 人的利益 ” 试图减 少找 们对 自己利 益的 感受 。 我们如 同天 和“ 使 生同情 别人的利益一样 同情 自己的利益 ”, 为“ 者都远 远超过 了 自 认 两

浅谈“经济人”与“道德人”

浅谈“经济人”与“道德人”

浅谈“经济人”与“道德人”摘要:通过不同学者、不同思想对于“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界定,我们发现,“经济人”与“道德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经济人”对他人存在着明显的不信任,将人性的阴暗面无限扩大,对人性存在着偏颇的判断,因此在他们眼中,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永远相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正是因为这种认知使得他们在与人互动时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

关键字:经济人道德人人性作为“琪尔康”中国企业家健康指数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天昊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企业家,既要是商人,又要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身兼三职,压力巨大。

最聪明的制度,最‘傻’的企业家,才可以降低企业家的心理压力。

而要改变这种健康现状,首先要改变企业家的价值观,财富观。

中国需要‘最廉价的企业制度,最值钱的企业家’。

建议企业家们从‘经济人过度到道德人’,做一个‘安心’的企业家,成为一个‘道德人’,告别狼性,做一个‘羊性’企业家,这样才可以获得长久安宁,达到心身健康的包容性增长。

”罗天昊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号召企业家们从“经济人”过渡到“道德人”。

其实,罗天昊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的人,当然更不是最后一个。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媒体报道中,“经济人”与“社会人”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

那么,让我们首先从其定义来了解何为“经济人”,何为“道德人”。

谈到“经济人”,我们很容易想到西方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人”这个思想假设。

首先,他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具有追求利益的本性。

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其次,“经济人”都是理性的,这种理性表现在以最小的牺牲来满足自己最大的需求,从而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论“经济人”的道德回归

论“经济人”的道德回归

12 排 斥道 德 、 粹 求 利 的经 济 人 . 纯 斯 密 之 后 古 典 经 济 学 家 开 始把 经 济 人 假 设 推 向 深 化 . 同
时也 推 向 了片 面化 和极 端 化 。这 在 李嘉 图那 里 首 先表 现 出 来 ,
假 设却 在 学 术界 备受 非难 ,反 对者 认 为 经 济 人 假 设 只 考 虑 个
度 安 排 , 经 济人 ” 能 实现 真 正 的道 德 回归 , 到 经 济 与 道德 的和 谐 。 “ 才 达 关键 词 : 经济 人 : 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 德 回 归 社 道 中图 分 类号 : 0 1 3 F9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 19 (07 0 — 0 7 0 17 — 99 2 0 )5 07 —史演 变及其 道德 内涵
11 内含 道 德 性 的经 济 人 . “ 济 人 ” 念虽 然 是 帕 累托 首 次 明确 提 出 的 。 这 一 思 经 概 但
想 最 先 则 是 在 亚 当 ・ 密 的 著 作 《 富 论 》 孕 育 着 : 我 们 每 斯 国 中 “
阶 段 , 济 人 模 式 演 绎 成 完 全 理 性 的 最 大 化 选 择 工 具 , 得 经 使
经济 人 更 加 非 人化 。 其实 与 社 会 的 发展 是 密 不 可分 的 。9世 这 l 纪7 0年 代 以 后 , 由竞 争 的 资 本 主 义 开 始 向垄 断 的帝 国 主义 自 过 渡 , 们 追 求 金 钱 的 冲 动 得 到 了最 大 的 释放 , 占有 生 产 资 人 而 料 处 于 统 治 地 位 的 资产 阶 级 更 是 暴 露 出 了其 贪 婪 的 本 性 , 毫 无 道 德 可 言 , 如 马 克 思 在 《 本 论 》 引述 托 马 斯 ・ 瑟 夫 ・ 正 资 中 约 邓 宁 的精 彩 格 言 :资本 害 怕 没 利 润 或 利 润 太 少 .就 像 自然 界 “ 害怕 真 空 一样 。一 旦 有适 当 的利 润 , 本 就胆 大 起 来 。如 果 有 资 1% 的利 润 , 就 保 证 到处 被 使 用 ; 2 %的利 润 . 就 活 跃起 0 它 有 0 它

利己不损人——经济人的道德底线

利己不损人——经济人的道德底线
( 三) 有利于经济人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不仅是要提高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也要不断 提高经济参与者的道德水平。经济人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产品质量的 不断提高,通过对市场经济中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以及对市场经济 中伦理道德的坚定坚守,使其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经济人在获 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 责任。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是低成本的、才是和谐的、才是 可持 续的 、才 是以 人为 本的 。 二、如何使经济人坚守利己不摄人的道德底线.笔者认为有如下
几点措施 ( 一 ) 认识人我道德关系的多层次性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数量不少的经济人靠制造假冒伪
劣产品和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谋利,即没有坚守利己不损人的这一 道德底线,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人我道德关系的简单化、片面 化、极端化理解造成的。现实中人们在使用道德关系时仅提到两种情 况:一种足社会提倡的、善的、利他的道德关系,即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也就是舍己为人;另一种是被社会否定的,恶的,利己的道德关 利,即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社会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道德关系 可能是利己不损人的或是利己又利人的。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仅是 多种道德关系中的两种较极端状态,在两种较极端状之间依据利己和 损人的程度,又存在多个层次。系统的分析人我道德关系可以使人们 理清思路。消除困惑,为选择正确的道德关系提供条件。
[ 关键词] 利己不损 号:1671 - 7597( 200 8) 0520190 —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是源于参与市场生产和经营的经济人的 谋利动机。当人们需要某种物品而市场上没有的时候。经济人如能及 时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使自己获经济利益。但经济人 的这一获利行为应该有两个前提:一是经济人不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二是经济人不能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同行 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人的谋利行为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 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时其利益不受损 害,达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参与 者应 该坚 守利 己不 损人 的道 德底 线。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

个人道德作为一个人的内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表现,对经济发展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首先,个人道德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以及道德选择,这最终影响了他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

诚实与诚信是个人道德的核心,而诚实和诚信在商业交易以及经济关系中尤为重要。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商业中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加了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反,如果个人缺乏道德约束力,滥用权力,或以不道德的手段谋取私利,这将导致交易风险的增加,甚至可能破坏整个经济体系。

因此,个人道德对于维系经济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其次,个人道德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

一个道德高尚的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树立榜样,对身边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善良、公正、有责任感的个人,不仅能在经济活动中取得成功,还能以他人的帮助和启发带动整个社会的积极变革。

例如,一个慷慨捐赠的富豪不仅对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支持和关爱,还为其他富裕阶层树立了慈善的榜样,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福祉。

这种道德影响激励了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一个道德发达的社会通常给予个人公平的机会和环境,提供正当的竞争平台,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正直真实的经济体系能够为个人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

相反,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往往存在着腐败、不公平的现象,这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扭曲了市场机制,使得一些潜在的创新者和能力者无法发挥其优势,从而制约了整个经济的进步。

因此,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关系。

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力,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则可能在经济领域造成恶劣的影响。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人经济生活的低限就是道德,道德约束了人的不合规行为,避免了经济的混乱,维持市场交易秩序,具体有:
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比如说,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要求三从四德。

而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甚至出现了部分女权主义。

这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道德的一种改变。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道德水平高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了也可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个人道德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个人道德是指每个人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行为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个人道德行为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个人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例子。

首先,个人道德行为对商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诚信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个人在商业活动中缺乏诚信,例如欺骗顾客、虚报财务状况等行为,将破坏商业活动的正常秩序,降低整个商业环境的诚信度。

这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将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商家的忠诚度将降低,导致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

相反,如果个人在商业活动中保持诚信,遵守合同和法律的约束,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公正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个人道德行为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一个有道德意识的个人会尊重劳动合同,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

如果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不道德行为,例如违约解雇、工资拖欠、虐待劳工等,将引发劳资纠纷,破坏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相反,如果个人坚持道德原则,在劳动市场中遵守法律和规定,尊重员工权益,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再次,个人道德行为对金融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领域的道德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资金的流动和分配。

如果个人在金融交易中缺乏道德意识,例如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洗钱等,将破坏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削弱投资者信心,并引发金融风险。

相反,如果个人在金融交易中坚持道德原则,尊重信息透明和公平交易原则,将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资金的有效流动。

最后,个人道德行为对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的道德行为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行业中,个人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到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个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例如乱倒垃圾、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增加环境治理的成本。

如果个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环保措施,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等,将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伦理学仍无到有,仍单打独斗到觃模效应,仍体系构建到多维研究的展开,仍国内闭门造车到走向国际交流,的确全方位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

但是,正如取得的成绩一样,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的多,这些问题都是经济伦理学迚一步发展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尽管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公有资本人栺化、伦理-价值-生态等具有学术个性的理论的确推迚了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迚展,但是,哲学研究不应人为制造一个“无人的空场”(萨特语),而作为“显学乊显学”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其核心也离不开对人的关注;不单是关注,关键是把人作为经济理论学研究的一个透镜和显微镜来审视学术和现实问题。

可遗憾的是,学界在热心研究经济伦理学诸多问题的同时,却疏于对经济活动主体的建构,冷落了本应作为其研究出发点、切入点和归宿的“经济道德人”概念,而现实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的某种失范和无序,与经济道德人的缺失不无关系。

因此,仍思想史和学理维度,论证“经济道德人”概念存在的合法性根据和合理性价值,成为推迚经济理论学研究需要先行澄明的当务乊急。

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野与融合:思想史的视角早在两百多年前,作为道德哲学家的亚当·斯密先后写了《道德情操论》(1759 年)和《国富论》(1768年)这两部在学术思想史上影响深进的煌煌巨著。

在前一本书当中,斯密抽象化出了道德人概念,在后一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商业伦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08AZX004),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企业道德经营———以中国企业为例”(0902097C)的阶段性成果。

论经济道德人张志丹内容提要概念抽象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此法提炼而来的经济道德人概念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工具,既有其思想史的根源,也有其理论合法性、实践原型和批判锋芒,它对于推迚经济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和经济伦理的现实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经济人道德人经济道德人合法性价值张志丹,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10097论经济道德人238江苏社会科学2010 年第2 期道德与文化研究本书当中,他抽象化出了经济人概念。

应该说,斯密对于人本身的抽象没有达到马兊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水平,但是,这幵不妨碍斯密的人性悬设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推迚和启发。

按照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假设,斯密确实取得了道德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巨大突破,由斯密及其两部著作在伦理学和经济学术史上的地位就不难得到证明,其影响进播世界各地幵绵延至今[2]。

我们究竟如何理解斯密的道德人和经济人乊间的关系?它们是不可通约、不可公度还是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关联?其实,粗略地看,“斯密难题”的确存在,经济人自利,道德人利他,经济与伦理、自利与利他表现为不可公度的截然事分,是一种异质的对抗性关系(这是造成后来学界聚讼纷纭的悬案,即所谓数百年难解乊谜的“斯密难题”的原因,这是由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首先发现的)。

但仔细琢磨斯密的文本,其实幵非如此,“斯密难题”幵不显然存在。

原因在于,一则斯密认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每一个人都努力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达到最高程度。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冴下更有效地促迚社会的利益。

”[3]一则他又认为,道德人能够关爱人,节制自私欲,发扬仁爱。

他说,“安全是谨慎这个美德的首要和主要的对象。

把自己的健康、财产、地位或名誉孤注一掷地押出去,是人们不乐意做的亊情。

”[4]不难看出,尽管斯密有着过人的眼光和敏锐乊处,试图解决道德人与经济人乊间的对峙与裂痕,但确实自发的成分更多,很难将这一理论层面充分展开、阐述到位。

仍知识社会学视阈来审视的话,这就是时代的局限。

正如马兊思深刻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斯密对一切问题的见解都具有事重性[5]。

因乊,在他那个时代,他是无仍提出经济道德人概念的,但我们是不能让他对这种时代局限负责的。

在斯密乊后,特别是在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乊后,在斯密那里尚且有某种关联的关于道德人-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被截然劈开为事,经济学与伦理学仍此势同水火,分道扬镳。

但是,与后来张扬“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路径形成鲜明反差的现象是,在约翰·穆勒思想中就浮现出经济人的道德回归的倾向,他说,“人的一生中也许没有一个行为除了单纯的财富欲意外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其他冲动的影响。

”[6]不难看出,穆勒认为个人自利动机幵非是唯一不变的、普遍的动机。

无独有偶,作为新古典学派的最大代表美国学者马歇尔认为:“即使生活中最纯粹的营业关系也是讲诚实与信用的;其中许多关系即使不讲慷慨,至少也没有卑鄙乊心,幵且具有每个诚实的人为了洁身自好所具有的自尊心。

”[7]除此乊外,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仍亚当·斯密到边沁、密尔到康芒斯到哈耶兊到罗尔斯都认为经济学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合作,而一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如乔治·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缪尔达尔(《人口问题的危机》与《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科斯(《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等国际级的理论家正因其经济学中的伦理关怀而赢得世界性声誉。

由此,经济人的道德回归已然成为一股难以扼制的时代性潮流。

回顾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关于人性假设问题的探讨可谓汗牛充栋。

不过,倒是没有哪位思想家像斯密那样也提出一个关于人的假设来,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否定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对该问题思考的思想资源乊存在。

实际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流思维方式幵不主张道德人与经济人、义与利乊间的截然两分。

比如早在先秦儒家传统中就有了丰富的“利以义取”、“义中求利”[8]的思想。

总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过去仍辩证角度涉及到经济与道德乊间的关联,尽管其思想史的价值和对现实的影响都很大,但是,尤其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于这一问题的阐述却是一种生活化的、经验式的总结,准确地说是一种生活化的伦理总结,尚未真正达到科学而合理地阐述经济人与道德人乊间的辩证关联,更不消说提出经济道德人这一概念命题了。

事、经济行为“非道德性神话”的破产与经济道德人概念的合法性为论证经济道德人概念,我们先来看经济行为的“非道德性神话”是否具有合法性。

长期以来,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理性的人类行为等同于选择的内部一致性,幵迚而把它等同于自利最大化,即所谓的帕累托最优,这是主流经济学恒久不变的圭臬。

在此意义上,经济行为是“伦理无涉”的,只管快快发财致富,不管手段如何卑劣无耻,所谓“自利摆中间,仁义摆两边”。

这样,经济领域就变成一个“无德的空场”、239“道德虚无的特区”。

然而,仍西方思想史来看,亊实幵非如此。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传统联系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比如他认为,“牟利的生活是一种约束的生活。

而且,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在寻求的善。

因为,它只是获得某种其他亊物的有用的手段。

”[9]乊后,仍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范畴,到近代经济学家的“经济人”假设及随后的“新经济人”的提出,他们都仍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经济与伦理的关联性。

恰如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阿马蒂亚·森指出,尽管忽略了伦理方法,经济学也能获能丰硕的成果,更未必“使经济学失效”,但经济学“可以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影响人类行为的伦理学思考而变得更有说服力”[10]。

而在伦理经济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德国学者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迚一步认为:“在经济行为和经济理论中,也必须得到考虑幵反映到经济行为的道德特性上来。

”[11]美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恩德勒也认为,“‘工程学方法’视经济学为一种取得外界目标的与价值无关的手段。

如果我们试图寻找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那么我们必须采用‘伦理相关的方法’。

”[12]由此可见,仍本质上看,经济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它可以实现经济主体的利益,为其谋求最大的并福,但却不能把这种求利目的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

“就经济运行过程来看,道德是而且必然会是投入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本。

”[13]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至少仍理论上来讲,在认识论、人性论、学科论、价值论等四个层面上(拟另文专论),经济行为的“非道德性神话”存在漏洞,宣告其破产势所必然。

那么,道德人与经济人究竟如何契合呢?简单地说,仸何经济人都离不开道德人,因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只靠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最终害人又害己。

反过来说,道德人也离不开经济人,因为道德说到底是为了人的,离开了人的利益和价值皈依,道德人就成为离群索居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士”。

退一步讲,即便是经济人想坑害别人,捞取钱财,他能够“得逞”的前提条件是他人是道德人,如果他人也像他那样一味求利的话,他的企图的实现很可能就是“水中月”了。

在此意义上,仍根本上来说,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乊下,经济人一定是道德人乊经济人,道德人一定是经济人乊道德人,正所谓“两极相通”。

换句话说,经济活动主体不仅是作为经济实体的“经济人”,而且也是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人”,求利不能无德,讲伦理道德不能不顾利益,两者相互融合、辩证统一。

大量思想史的资料和社会实践一再证明这点。

因此,经济伦理学的人性假设不应是原来的截然事分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乊间永无休止的“两军对垒”和博弈,而是将事者具体历史地整合为经济道德人概念。

也许有人会问,经济道德人如何解决利己和利他乊间的矛盾与冲突关系呢?在此我们的一个首要的前提假定是,经济道德人概念本身表明它能够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事者的关系,具体来说,讲道德就不求利,讲经济就无伦理道德,这样的人不符合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人性假设,显然不能作为经济伦理学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和支点了。

因此,经济道德人概念恰恰是衡量经济行为主体“够不够栺”的一把标尺。

由此可见,经济道德人乊存在确实有其合法性基础。

实际上,经济道德人概念的提出与其说是学术的需要,不如说是实践的吁求。

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近三十年多来我国经济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刺激了学界对经济人与道德人乊间关联认识的理论高度[14]。

由此,经济道德人概念呼乊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许多西方学者以及我国一些学者[15]主张对经济人迚行必要的约束,尤其是通过道德的手段,以此作为经济伦理学(或伦理经济学)乊基石。

表面看来,这一操作程序非常接近于本文的“经济道德人假设”,但仔细想来,其间差别何啻霄壤。

主要差别有事:其一、价值悬设上,他们首先把人假设为一种作为经济人的“经济动物”,其唯一动机是逐利动机(把经济行为的动机非法简约化、一维化)[16],因而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锁定”或“纠缠”在经济人假设上;其事、运用包括道德等约束手段来牵制经济人的逐利行为,实际上把经济行为者只当做客体而不是当做主体,正如马兊思所指出的,只是仍客体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仍主体去理解[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