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胶海工业园规划
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策建议(精)
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策建议烟台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贾洪润2011年10月19日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对策建议烟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同时他的地位也是尤为重要的。
烟台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时体现出它独有的魅力和重要性。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截至2010年,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了69个,其中有13个是在2010年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行政中心区,于1994年与新成立的烟台市莱山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辖2镇、3个街道、120个村(居,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4.43万人。
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199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烟台高新区内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
2010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高新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国内来说还是有待发展的,身为国家重要的高新区我们应该有它的丰富的内涵建和它发展的领域。
我们美丽烟台高新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的要求:丰富的内涵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3、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5、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发展的领域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海洋工程技术;7、核应用技术;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9、环境保护新技术;10、现代农业技术;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9•【字号】青政字〔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9日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新形势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态,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15个攻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空间更加集中。
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同时引导各区(市)、经济功能区培育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更加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比较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特色服务业集群。
资源更加集合。
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耦合提升,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政策在集聚区先行先试。
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更加集成。
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青岛石化基地产业发展规划
青岛石化基地产业发展规划作为青岛市的重要工业基地,青岛石化基地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为了推动青岛石化基地的产业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青岛市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旨在促进石化基地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方向青岛石化基地的主要产业方向是石化、化工、炼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发展。
确定了以PX、PTA、ABS、PE、PP等为代表的PTA衍生品产业、以二甲苯、醇等为代表的芳烃化工产业、以乙烯、丙烯、苯乙烯生产为代表的大型石化生产企业的建设、以工业链分离和富氢、富氧气组合循环利用技术为代表的低碳化石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着力推动石化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二、布局规划青岛石化基地将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1+3+3"战略。
其中“1”指的就是青岛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的PTA及其衍生品产业,整体规划了原材料供应、绿色储运、精细生产、高效销售和高端利用等各个环节。
“3” 指的是发展芳烃、大型石化和低碳化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同时,青岛石化基地还将推动区域内工业结构调整、加强环保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工作,相应地,工业布局方面包括重点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燃气化工园、烟草产业园等,从而形成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布局格局。
三、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科技创新是关键。
青岛石化基地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高端创新载体,将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
通过加强基础研究、集成创新等方式推动实现石化基地的发展目标。
四、环保规划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青岛石化基地的环保规划极其重要。
基地将继续推进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废弃物、废气、废水的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将推动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以推动石化基地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来带动石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青岛石化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的文档,当前,青岛石化基地正朝着科技、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方向推进。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和延续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坚持“环湾布局、生态间隔”的规划理念,形成“三城联动”的空间组成架构。
依托以胶州湾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固化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北岸城区做高做新、西岸城区做大做强,构建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内生活力的海湾集合型中心城区。
青岛新闻网3月4日讯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
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城市主中心】:东岸浮山湾中心区、西岸唐岛湾中心区、北岸红岛湾中心区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业旅游服务中心。
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
范围为太行山路、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红岛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科技研发、旅游服务中心,由红岛的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中心,智力岛的科技研发中心,河套的商务会展、体育医疗中心共同组成,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青政办字〔2024〕21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到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
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群发展。
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批复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1•【字号】•【施行日期】2023.10.11•【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批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你局《关于呈请批复〈青岛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请示》(青自然资规呈〔2023〕16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青岛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对全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合力攻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
各区(市)政府要依据《规划》,高质量编制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相关配套政策,抓好《规划》落地实施。
三、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以我市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为契机,重点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4个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举措,逐步建立健全要素联动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
在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共利益优先,统筹居住、产业、公服等项目协同布局,确保公益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优先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优化产业用地空间布局,鼓励低效空间复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保障产业项目空间需求和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四、你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工作,将《规划》纳入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进行动态更新维护。
要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3年10月11日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网上咨询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青政发[2000]034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青政发[2000]03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1999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1999]491号文件批复同意《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现印发给你们。
为切实做好《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执行。
《总体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
各级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
要始终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的方针,切实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土地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把《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人员,增强计划的协调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实行目标责任制,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搞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紧编制修订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保总体规划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
城乡规划建设及各类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布局和规模都要符合《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和有关规定审批用地。
三、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修订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落实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和各级控制性指标,建立健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监控体系和土地利用调控体系,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青岛市战略规划
青岛市战略规划青岛市战略规划⼀、青岛市经济发展的背景⾃然条件与城市历史:位于胶东半岛的南端,三⾯环海⼀⾯靠⼭,地域相对窄⼩,属典型的海洋性⽓候。
青岛的农业社会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如⼤汶⼝⽂化和龙⼭⽂化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只有⼀百多年,经历过德国和⽇本的侵略。
解放前的发展特点:是⼀座单纯的商业城市,具有零星⼯业。
计划经济下的发展特点:青岛成为国内重要的轻⼯业基地,城市功能单⼀。
⼯业中形成四⼤⽀柱⾏业:纺织、机械、化⼯和⾷品。
纺织业素有“上青天”之美誉,“三⼤件”和轻⼯产品深受群众欢迎。
⼆、青岛市的⼈⼝结构根据《青岛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为871.51万⼈。
其中,男性为439.18万⼈,占总⼈⼝的50.39%;⼥性为432.33万⼈,占总⼈⼝的49.61%。
总⼈⼝性别⽐(以⼥性为100,男性对⼥性的⽐例)为101.58;0-14岁的⼈⼝为117.17万⼈,占13.44%;15-64岁的⼈⼝为664.95万⼈,占76.30%;65岁及以上的⼈⼝为89.39万⼈,占10.26%;具有⼤学(指⼤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129.54万⼈;具有⾼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50.82万⼈;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34.22万⼈;具有⼩学受教育程度的为170.77万⼈(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肄业⽣和在校⽣)。
三、青岛市⽬前发展状况据数据显⽰,“⼗⼀五”前四年,青岛经济年均增长14%。
2005年,全市实现GDP为2695.5亿元。
“⼗⼀五”第⼀年的2006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达到3183.18亿元。
2008年,全市GDP跨越4000亿元⼤关,2009年达到4853.87亿元,进⼊全国⼤中城市10强⾏列。
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是⼭东省最⼤的⼯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
⼯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油化⼯、钢铁、橡胶、家⽤电器、啤酒、卷烟等。
青岛海西经济新区规划
青岛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力争增长10%、大力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昨日上午,青岛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2011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并研究部署2012年发展和改革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我市今年发展的总基调为“稳中求进”,并发布了我市今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其中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左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左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左右,全年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一区一谷建设全面启动会议指出,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重点抓好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大沽河高效生态经济区、世园生态都市新区等经济功能板块建设。
其中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包括黄岛区及胶南市全域,陆域规划面积为2096平方公里,海域约为5000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39万人,今年将重点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重点园区建设,其中新区核心区将建设新区行政、金融、商务、文化、科教中心,依托唐岛湾、灵山湾的滨海岸线,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业,构建人文新区。
此外还将推进董家口港区建设,加快青钢搬迁改造工程进度,加快建设国际生态园区、保税功能扩展区以及西海岸旅游度假区等。
“我们力争在不到十年时间内,打造一个创新开放的海洋新区,争取再造一个新青岛。
”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今年将启动1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建设。
“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总长约50公里,今年将加快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落户,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同时引进海洋科研领域领军人物。
“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今年将重点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人才特区,使之成为我市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支撑区。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摘要:青岛高新区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
多年来,高新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就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发展背景、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背景青岛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是青岛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自成立以来,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和培育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重构。
二、总体规划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发展,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规划。
首先,高新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其次,高新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
三、产业布局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中心是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其中包括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孵化器等,旨在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孵化服务。
科技服务中心则是高新区的功能性区域,主要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持,包括产业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
四、政策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的发展,政府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创新项目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政府将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政府还将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024年胶州工作计划
2024年胶州工作计划一、综述2024年是胶州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新时代、新起点的引领下,胶州市各级政府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城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胶州市2024年的工作计划,以期有效引导经济社会发展。
二、经济发展1.制定并执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产业,推动胶州市在产业升级和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和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
3.深化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来胶州市发展。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政策和贷款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5.加强对外合作与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扩大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三、城市建设1.继续推进胶州现代化新城的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2.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提升老旧小区和建筑物的改造和重建水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3.优化交通规划,加快地铁和公共交通的建设,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4.大力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打造具有胶州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5.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四、民生改善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3.继续推进农村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4.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确保脱贫攻坚目标按时完成,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5.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环境保护1.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2.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8.02•【字号】青政办字〔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8月2日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投入创新的积极性,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制定如下政策。
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分类别合理设置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研发项目对企业联动投入要求。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按年研发投入总量或增量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基础研究投入可按2倍计入)。
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3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5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150万元;研发投入在5000万元(含)-1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3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研发投入在1亿元(含)-10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15%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2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对研发投入10亿元(含)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8%及以上的企业,单个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补。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序言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
高新区应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产学研合作发展基地和自主创新技术孵化基地,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水平发展,合理产业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依据市十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代会、市委有关会议决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
规划范围为海玉盐场(不含女姑养殖区)、东风盐场东半场,面积41.4平方公里(简称高新区一期),包括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扩区面积9.9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
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2年。
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一、宏观背景(一)我国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高新区更高水平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进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坚持“六项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做到“四个提升”〔1〕,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
我市昨发布《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鳌山卫、温泉两镇核心区常住10万人主城区至蓝色硅谷规划轨道交通建我国北方数据中心打造“数字蓝色硅谷”根据规划,青岛蓝色硅谷将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原则,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
“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
《规划》中,核心区将重点实现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两大主体功能。
“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
崂山区范围内规划陆域面积70平方公里,将沿滨海大道集中布局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服务平台,重点抓好崂山科技城和土寨河成果孵化基地建设。
其中,崂山科技城西起劲松七路,东至崂山风景区,南起辽阳东路,北至崂山与李沧区界,规划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作为蓝色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该区域将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涉海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与信息三个新兴产业功能区。
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正阳路以南、河东路以北、祥茂河两侧区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涉海高端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正阳路以北、祥茂河以东、洪江河以西区域,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建设中欧生态科技园,突出海洋仪器装备和智能装备特色,建设海洋声学技术与装备、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腐蚀与防护、海上风力发电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新一代电子与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智力岛西南、火炬路两侧区域,规划面积约6.9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和软件设计产业园。
西海岸新区最新规划框架
[导读]记者从评审会上获悉,到2020年,新区人口发展规模将达到2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GDP将达到5000亿元。
到2030年,新区GDP将突破10000亿元。
昨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
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吴志强教授领衔的全国11名权威专家到新区现场把脉,在现场实地查看的基础上,对新区总体规划展开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记者从评审会上获悉,到2020年,新区人口发展规模将达到2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GDP将达到5000亿元。
到2030年,新区GDP将突破10000亿元。
专家把脉新区规划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沿岸分布自然港湾23处。
201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2%,一跃成为17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过省内五个地级市;聚集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经济增加值占青岛市三分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综合实力雄厚、发展空间广阔。
昨日上午,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吴志强教授领衔的全国11名权威专家到新区现场把脉,共同就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互动交流,与会专家对该规划进行了认真评审,并提出了完善意见。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最先着手的就是一系列顶层设计的筹备和建设,首先把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摆到优先位置,积极在空间上谋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布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海洋高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九大功能区,全面推进新区的建设发展,充分实现空间、土地、岸线等资源利用最优化。
到2020年人口240万西海岸新区早在批复之初,就按照国务院赋予的使命定位,迅速启动一系列顶层设计的筹备和建设,并把新区总体规划摆到优先位置,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高水平实施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历经反复调整论证,力求最优方案。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08•【字号】青政字[2010]18号•【施行日期】2010.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青政字〔2010〕18号)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国科发火〔2008〕273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进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工作,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意义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世界科技园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将青岛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型科技园区,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是青岛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要支撑。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举全市之力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青发〔2008〕12号),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青岛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战略定位是:青岛市新一代创新基核、山东半岛标志性创新战略平台、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区域性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日期】2020.04.11•【字号】青自然资规(规)字〔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各区(市)自然资源局,各派出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9〕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产业项目健康发展,支持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筹新型产业规划布局(一)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装备研发、物联网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研发、文化创意、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
新型产业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请区(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部门认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加中类“新型产业用地(M0)”;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工矿仓储用地(06)”一级类下,增加二级类“新型产业用地(0600)”。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明确新型产业用地布局和结构,引导新型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分布,新型产业用地重点选址布局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区域。
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块范围进一步明确:东岸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零星工业区块可不限制新型产业用地布局,重点选择在城区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园区、功能区、示范园区等区域安排;北岸城区的工业区块内的新型产业用地原则上不大于辖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60%。
50亩地科技园区设计规划
50亩地科技园区设计规划
建设用地约50亩,建筑总面积约16.3万平方米。
项目由XX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打造集聚创新、研发、加速、生产、体验、贸易等功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项目总体规划引进海洋生物、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三大支柱产业,入驻的重点产业类型包含电子通讯类5G、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根据产业特点和产业实际需求,项目将进行楼层面积分割,分割面积从100多平米到1000多平米不等,入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进行组合。
建成后的青岛浩大海洋科技产业园将着力于园区运营管理和平台服务,以“赋能、集聚、共享、共赢”为理念,通过全方位运营服务平台筑造新兴产业聚集创新高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二、产业发展定位 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以高附加值、低耗能加工工业为 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1、高新技术产业:以无污染、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为主,如精细 化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技术、通讯产品等 ; 2、现代加工制造业: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环保设备、食品加工、 纺织服装、新材料制造等 。 3、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 ●专业市场; ●旅游休闲业 ; ●房地产业 。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三、产业发展 策略 综合产业发展定位以及现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策
略: 1、统筹规划、整体发展 把规划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融入青岛都市区的发展框架中,以生产力 布局为重点,超前制定统一的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全局性, 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行合理安排。保护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生态湿 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发和建设。 2、多元开发、创新发展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发展各 类投资主体,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的合资合 作,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基地型、龙头 型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
第二部分
发展条件分析
发展条件分析 1、胶州市概况
胶州市位于山东半 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岸。东 邻即墨、崂山,西接诸城、 高密,南靠胶南,北依平度。 市域东南隅隔水与青岛市区 相望,海岸线长25.5公里。 近几年,胶州市综 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经济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217亿元,实现地方财 政收入7.2亿元, 2004年度 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 列第58位,2005年度列第30 位。
大 沽 河 生 态 带
湾工业园内。
州 环胶生态带
洋河生态带 湾
胶
发展条件分析 规划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规划区域进行综合分
析。
优势 (Strenghs)
1、区位优势: ●位于山东半岛 城市群地区两大产业带的 交汇处,具有较强的发展 优势。
发展条件分析
本规划区域位 于胶州湾西海岸,与青 岛隔海相望,与黄岛相 毗连,区位优势明显。 ●东距青岛市中 心直线距离20公里,距 青岛国际机场直线距离 38公里,南距黄岛前湾 港直线距离1发展
提高开发的集中度,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密度,提高项目的产出率。
4、有序开发、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提高整个产业区的生态质 量。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自然风貌,做到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推动产业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 续发展之路。 5、协调推进、联动发展 制定实施统一的政策,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采取对接、互补、错 位竞争策略,融入青岛,在产业发展方面与青岛、黄岛开展合作,在基础 设施建设方面实行与青、黄对接,与胶州城区对接,同时加强与其它周边 城市的协作。
●
发展条件分析
规划区域位于胶州市 东南部,处于胶州市南北发展 轴和生态轴的交汇处,同时作 为胶州市唯一的临海区域,地 理位置十分重要。
●
行政中心 国际社区
东湖
营海
九龙
发展条件分析
规划区域内有胶州 市行政中心区、东湖新区以 及国际社区等多处重要的城 市功能区。
●
行政中心 东湖新区
国际社区
营海
九龙
发展条件分析
据《青岛市出口加工区及配套产业区防 洪治涝和抗风暴潮规划》,重点防护岸 段规划高程应大于4米)
发展条件分析 机遇( Opportunities )
1、青岛都市区变 跨海发展为拥湾发展,将 制造业延伸到胶黄方向, 成为本规划区域发展的动 力源; 2、规划区域处于 青岛市环胶产业带的中部, 受青岛、黄岛经济辐射显 著;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
青岛市西海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高新技术产 业为核心,集生活居住、商贸服务、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 态型滨海新区 。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职能构成: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综合服务:行政办公、商务金融、会展交易、信息交流; 科研:创业中心、孵化器、中试基地; 居住:居住区、公寓、高档居住; 旅游:海滨观光、假日休闲、海上运动。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道路用地 绿化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
用地面积(万平方米)
1463 306 1283 182 558 358 4150
用地比例(%)
35.3 7.4 30.9 4.4 13.4 8.6 100.0
发展规模预期 人口规模
1、就业岗位推算:
工业产出率分析: 2004年胶州市的工业增加值112.7亿元,工业用地18.6平方公里,工业用 2 2 地产出率6.1亿元/KM 。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岛平均产出率为5.14亿元/KM ,上海金 桥出口加工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漕河经新兴技术开发区是目前已进入成熟期 2 的工业区,三区平均产出率达到了29.3亿元/KM ,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来看,其 2 相应值大约在40-50亿元/KM 。考虑到胶州市以及本规划区域的发展态势和产业定 2 位,按本区域工业用地产出率约15-20亿元/KM 计,则本区域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200-260亿元。 根据国内外各类工业园区产出现状,参考引资项目类型及项目规模,按每 公顷工业用地可提供就业岗位40-60个计,确定本区域可提供就业岗位5.1-7.7万 个。 根据就业弹性系数法,按每亿元GDP可创造0.064万个就业岗位推算,则可 创造就业岗位12.8-16.6万个。 由于本区域内产业主要以外向型、高科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较小,因此工业园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左右。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产业定位
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产业比较单一 规划区域内的产业以机械、纺织等加工工业居多,新兴产业所占比 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迟缓。 (2)产业结构不够完善 现状企业的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规模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难 以形成产业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 (3)产业发展缺乏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自然因素让位于智力因素, 创新能力愈益成为城市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现有企业多为一般加工制 造业,附加值不够高,技术含量低,缺乏智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青岛高新区胶海工业园规划
(提 纲)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六年四月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发展条件分析
规划依据与理念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发展规模预期 用地规划布局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南部产业区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1、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半岛城市群应充分发挥胶 济铁路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建设胶济沿线制 造业隆起带,这需要发挥青岛的对外门户地位,努力拓展青岛的腹地。 胶州市作为半岛城市群和青岛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担负着 重要职能。 2、青岛产业发展逐渐由目前的市区-黄岛跨海发展转向拥湾发 展,其制造业将向胶州等周边城市延伸。因此,胶州应强化与青岛对 接,融入大青岛发展布局中,其产业南移成为发展趋势。 3、胶州市北部仓储物流区、东部经济开发区用地基本已经饱 和,城市空间向南拓展已成必然。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生态环境定位:
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特别是自然山体、湿地、河道、生态走廊, 组团发展采用集约模式,节约用地,工业项目确保低污染或无污染,塑 造水萦绿绕、组团相间、海陆畅达的生态型产业区。
第五部分
发展规模预期
发展规模预期 用地规模
规划南部产业区总建设用地415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1283 万平方米,居住用地1463万平方米。
●
发展条件分析
多条城市干道从 规划区域内穿过,使本区域 与城市及周边地区联系密切。
●
东外环 环胶州湾高速
南外环
204国道
济青复线
发展条件分析
3、环境优势 规划区域内有丰富的 自然生态资源,地形地貌多 样,植被覆盖率高,自然景 观优美。 规划区域东侧为大沽 河生态间隔带,西侧为山地 生态区,洋河生态廊道从规 划区域南侧穿过,生态条件 优越。
山地生态区
大 沽 河 生 态 带
胶
州 环胶生态带
洋河生态带 湾
发展条件分析 劣势( Weakness )
1、受高速公路和铁路的 影响,规划区域内部交通联系 不畅; 2、高速公路、铁路以及 河道造成土地被分割,可利用 空间较少; 3、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 薄弱,在北部行政中心区和营 海镇驻地有部分基础设施,但 难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4、东南侧滩涂地势低洼, 用于城市建设土方量较大。(依
发展条件分析
3、胶州市“大制造” 发展提出山东半岛枢纽、国际 制造新城的发展战略,为本规 划区域带来发展机遇; 4、东湖新区的建设进 入实施阶段,胶州市东南部区 域环境的改善为规划区域的发 展提供契机; 5、胶州市城区产业用 地不足,必须向南扩展,寻求 更大发展空间。
主城区
发展条件分析 挑战( Threats )
发展条件分析 2、规划范围
规划区域位于胶州湾西 海岸,胶州市东南,东起大沽河, 西至204国道,北始行政中心和东 湖新区,南到洋河,总面积约110 平方公里。
发展条件分析 3、用地组成
规划范围内:西北部是 胶州市行政中心和国际社区,东 北部是东湖新区,东南部是滩涂 湿地,西部是低山丘陵。 规划区域东南侧部分滩涂 湿地已经平整,面积12.62平方公 里。
2、交通优势:
环胶州湾高速、 204国道、胶黄铁路、 同三高速等多条快速道 路从规划区域内及外围 通过,环胶州湾高速在 规划区域北侧设有出入 口,南距环胶州湾高速 红石崖出口6公里,交 通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