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合集下载

在职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在职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作业版::1.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经验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

在这一严整的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居于核心地位。

①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看,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看,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实质所在。

③从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作用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现实、更密切。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多年的社会发展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答案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固有矛盾日益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宏观可能性。

(二)无产阶级独立运动的兴起。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公开化了,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这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

19世纪前半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客观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为辩证唯物论的创立提供了接掌依据。

社会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人相比,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有强烈的实践愿望,正是在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二:(1)、西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为人们认识和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

( 2)、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政治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课重点思考题汇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版,吼吼)

科学社会主义课重点思考题汇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版,吼吼)

科学社会主义课重点思考题汇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版,吼吼)[P154]1. 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答:(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列宁提议的一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到1924年货币制度改革完成,表明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基本完成。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用粮食税制度取代了余粮征集制。

允许农民缴纳粮食税之后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其实就恢复了商品和市场关系。

第二,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企业的存在,在国营企业恢复了计件工资和奖金制,改变了在工业方面的全盘国有化政策。

第三,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

第四,对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用渐进的合作社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时期。

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回复,使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战前水平。

1926年,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上最高的1913年的水平。

2. 论述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答:1922年到1913年,列宁重病卧床。

在这期间他口授了一系列重要书信和文章,对十月革命后俄国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是列宁思想中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基础上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第二,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和文化工作上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第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

第四,国有化不等于生产的社会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科社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已整理)

科社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已整理)

1、如何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P22 -27历史贡献:(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

(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具有辩证法和唯物论因素历史局限:(一)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得不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始终没有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

历史条件p29-33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政治条件:无产阶级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思想文化条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理论基石p34-36(一)唯物史观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第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4、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8条基本原理p43-45)(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四)无产阶级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五)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七)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的。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中华民族遭压迫、中国人民受剥削的境遇,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统治秩序,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境遇,是要解放和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任务在继续并发生变化:解放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变成了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

中国人民仍在为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继续努力: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当前,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当合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1
义的发展前景作何估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为什么说 2.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有何联系和区别 2.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 列宁的 ? 3.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主要理论?怎样正确评价斯大 3.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主要理论? 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主要理论 林模式? 林模式? 4.你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4.你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你认为苏联解体 5.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5.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哪些特征 6.为什么说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起于毛(泽东)成于 6.为什么说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起于毛(泽东) 为什么说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小平) 7.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说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 7.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事求是。 事求是。 8.试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的同 8.试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试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异点。 异点。 9.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你对世界社会主 9.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绪论一、名词科学社会主义:按照广义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按照狭义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领导下,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论述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规律的科学。

2、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核心?(1)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2)重要性:科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点和实质之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斗争:科学社会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锐利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与一切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3)作用(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科学,是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胜利的旗帜。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思想来源。

社会历史条件:(1)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是其产生的经济条件;(2)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是其产生的阶级基础。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及其局限。

主要贡献:(1)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2)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3)其历史观包含着向历史唯物主义趋进的合理因素。

局限:(1)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

(2)只把无产阶级当做受苦最深值得同情和可怜的阶级,而不把其当做埋葬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伟大社会力量。

(3)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妄图依靠单纯宣传教育、实例示范以及向有产者呼吁使之发善心可怜无产阶级,以实现其所幻想的未来的美好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1、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原因:1,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2,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看着省略吧。

)2、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作为这两个历史进程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

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社会主义”一词包含哪三方面含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社会主义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个要点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途径。

这个要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社会区别开来。

第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这三个要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新)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新)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新)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它研究的对象、性质是什么?2、“社会主义”一词包含哪些方面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当前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1、近代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代表思想、及主要特点?2、人们称英国思想家托马斯. 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鼻祖,那么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会首先在16世纪的英国出现?3、你认为《乌托邦》空想表现在哪些方面?4、你觉得《太阳城》里描述的理想生活会实现吗?为什么?5、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为社会主义的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6、怎样认识乌托邦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为社会主义的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8、摩莱里的《自然法典》提出了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看法,这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有何借鉴?9、恩格斯称18世纪法国的马布利和摩莱里有“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10、你如何看待马布利所倡导的“需求越小,幸福越多;道德评价越高,社会头衔和财富越少”的观点?11、19世纪初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顶峰的原因是什么?12、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社会主义鼻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以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13、如何认识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14、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5、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16、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的诞生?17、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哪些伟大意义?18、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各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二章: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意义何在?2、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有哪些重大历史贡献?3、如何理解马克思在论述俄国革命问题时对“通过卡夫丁峡谷”典故引用的深刻意蕴及其重大意义?4、如何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5、你觉得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完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6、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腐而不朽、垂而不死?7、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理论根据是什么?该理论的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8、不发达国家为什么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何说这没有违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9、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次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从余粮征集制,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保卫苏维埃政权所起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说明:根据老师课件整理,不确保完全正确。

仅供参考。

因无第四讲课件,故无第四讲思考题。

导论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也是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变成现实之前,只是理论推理,还不可能十分圆满、完备,切忌把有待实践验证的理论神圣化、教条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一、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1.“社会主义”最早是由德国的神学家、历史学家、天主教教士德辛在1753年提出来的,不过他指的是人的社会性,与后来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经过朱利阿尼、爱因斯坦等人的发展,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概念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首先使用;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卡巴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所造就的工人阶级及其争取解放的运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

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是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四者地有机体。

2.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论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

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使用,是不断要后人家一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的;具有阶级性,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着重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一起运行规律。

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物质学说,具体讲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他是集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思考题1.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明确的是指理论、制度、运动和目标。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这一革命的理论体系是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理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和破坏一切旧关系的运动,也就是破坏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于我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恩全集》第3卷,第40页。

]这个消灭现状的现实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无产阶级没有掌握政权之前主要是夺取政权;其二,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完成建立公有制,消灭阶级的任务。

(3)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结果。

1887年,恩格斯在《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马恩全集》第21卷,第57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公有制。

(4)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的奋斗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运动和制度服务于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即是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成为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主人。

科学社会主义的这四层含义是有机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割裂地理解。

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政治经济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政治经济条件主要有.1.必须是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2.必须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实践和变革.3.必须是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参与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不断持续发展经济.4.必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社会分配.5.必须坚持以法治囯.以人为本.逐步缩小贫富差矩.达到全民共同富裕.3.如何评价列宁晚年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职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在职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作业版::1.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经验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

在这一严整的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居于核心地位。

①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看,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看,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实质所在。

③从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作用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现实、更密切。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多年的社会发展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答案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固有矛盾日益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宏观可能性。

(二)无产阶级独立运动的兴起。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公开化了,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这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

19世纪前半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客观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为辩证唯物论的创立提供了接掌依据。

社会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人相比,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有强烈的实践愿望,正是在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二:(1)、西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为人们认识和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

(2)、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政治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破解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次新飞跃。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上,从最高层次上解决了长期没有搞清楚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为突破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一大基石。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提出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并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和经济体制的问题上,认为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互相排斥的矛盾,在探索中,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

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是要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和其他各项具体制度;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五,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上,认为二者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联系、协作的一面,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实行对外开放,主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不应当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在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允许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保留若干资本主义地区。

第六,在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上,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长久历史过程,将经历若干发展阶段,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经历100年。

第七,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认为在一个很长时期内,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社会,并且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思考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而得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

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统治;⑶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⑷必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⑸经过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来改造整个社会,并培育一代新人,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⑺达到两个文明极大提高,实现城乡、工农、脑体三大差别的基本消灭,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一、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第一次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形成了1917—1923年风起云涌的欧洲革命浪潮。

尔后除俄国外,其余均被国内外反动势力所绞杀,革命运动随即转入低潮。

第二次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形成了1945—1959年汹涌澎湃的欧亚革命浪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出现了一个堪与资本主义抗衡的国际社会主义体系。

从60年代以后,高潮逐渐转入低潮。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苏东剧变之后,西方某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弹冠相庆、欣喜若狂,以为“21世纪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然而他们搞错了。

苏联的解体只是宣告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的破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就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就不会改变。

不管历史的发展会出现多大的曲折、反复,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当代世界的种种变化充分证明:“在卡尔·马克思逝世113年以后,资本主义再度驶入这位革命的经济学家为他那个时代所正确描述的那个方向上。

”(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第1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20世纪末苏联解体造成的大波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和体制的失败,即过度集中、管得过死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美国)大卫·科茨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

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思考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思考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列宁主义?什么是斯大林主义?2、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历史局限性,3、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4、简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成因、主要特征、弊病与历史成就5、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二、填空题:1、1916年,列宁出版()一书,指出:帝国主义就是()阶段。

帝国主义具有()个基本特征。

2、()年()月()日,全俄工兵代表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决定成立(),即人民委员会管理国家,()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3、()三年间,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4、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战胜了三个党内反对派,他们是()、()和()。

5、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开展了()、()和()三大运动。

6、在()年苏共20大的“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提出批评。

7、战后苏联错过三次改革机遇,它们分别发生在斯大林执政后期、()时期和()时期。

8、1988年,苏联把()体制改革“放在首位”,提出并推行(“”)思想路线,把( )、()和(),并列为苏共的三个“革命性倡议”,苏共提出:()。

从法律上取消关于共产党是苏维埃社会的领导和指导力量的规定;准备实行()和()。

苏联改革的方向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9、()年被称为“东欧年”。

10、()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职务,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决议,决定终止共产党中在全联盟范围内的活动。

这样,执政七十多年的苏联共产党就完全丧失了()的地位。

11、1991年12月21日,()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抛开中央,集会于阿拉木图,正式宣告()成立,(月日),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辞去()职务。

至此,一个存在近七十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是如何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答:运用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分析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必然性: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

基本特征: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科学的规定了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哲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我国原来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

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6分)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和历史的科学工具。

我们应该正确总结经验,更好地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为我们的时代作出贡献。

一、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说明什么?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里,试图依靠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思想改造、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其结果已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胜利。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直接、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经验。

这个经验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从正反两面说明唯物史观是科学理论。

正确总结这个经验,有利于消除我们对唯物史观认识上的混乱。

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历史研究中出现过的问题,不是唯物史观造成的。

例如:( 一)50年代后期提出要把“厚古薄今”作为研究历史的方针,60年代中期进行的李秀成问题讨论,70年代中期掀起的批儒评法运动,实际都是政治运动,是政治运动在史学界的表现,或者叫以研究历史的面目出现的政治运动。

政治问题,原因不在理论,不在唯物史观。

(二)历史研究中存在泛政治化和政治至上的问题。

用阶级斗争概括几千年的历史,过分拔高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都是这样的问题。

泛政治化和政治至上倾向曾经被作为历史唯物论宣扬,而其本质恰恰是唯心史观。

(三)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争论最久,分歧最多,成果不大,也可以算是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与唯物史观没有必然联系,最多只可以说与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不确切有关。

三、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含义和意义。

(一)一些人赋予唯物史观过多的、它本来所没有的含义,另一些人又因为怀疑某些唯物史观本来没有的含义而怀疑唯物史观。

必须剥除人们赋予的多余的含义,才能够确切理解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含义只有两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在这两个基本观点之下可能出现的不同见解都是唯物史观可以涵盖的。

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几种生产方式,以及划分为一些什么样的生产方式,都是唯物史观允许讨论而不排斥的。

(二)我们仍然同意这样的看法: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使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有可能变为科学。

我们认为,历史上和现在所有的各种历史理论中,唯物史观是科学水平最高的,理论认识最深刻的,对于历史研究具有任何别的理论不能代替的意义,但这不等于说唯物史观的意义是无限的。

它主要是对历史作宏观解释,研究相对具体的历史现象,还是需要适合所研究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同时,唯物史观研究历史问题有它的独特视角,并不排除运用别的方法从别的视角进行研究。

犹如从日地关系研究季节变化是根本的,因为地球上季节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日地关系决定的。

但是在研究具体地区、具体年份季节变化时,并不排除同时从地形、人类活动等诸多角度进行研究,而且承认其他角度的研究是必须的。

四、运用唯物史观创造性地研究历史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

白寿彝先生曾对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本书出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阶段性的标志。

白寿彝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他认为这本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古代社会的理论,把古代社会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规律统一起来,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出版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我们看到顾准研究希腊城邦制度的著作,其中同样发现了希腊与中国古代社会互不相同的特点。

顾准的书里没有提到侯外庐,他通过独立研究得到了与侯外庐一致的结论。

这件事情再次证明侯外庐先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取得的成果的科学性和持久生命力,同时也证明研究历史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必要性。

3.如何看待资本的本质?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世界?答:资本主义新时期的新面貌具体是指当今世界,高福利、高技术的发达国家全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客观事实。

资本主义国家比其他形式的国家更富有,更民主是不争的事实。

5如何处理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答:民族和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民族内部普遍存在着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民族并不是政治利益完全一致的整体,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

要消灭民族压迫,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

要实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

民族和阶级又是不同的社会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族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由于自然、社会、历史及经济等方面原因而出现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阶级则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形成的社会集团。

由于人们在生产资料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使得自己所支配的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即阶级。

由此可见,民族和阶级产生的基本原因不尽相同。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更广泛和复杂。

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具有全民族的性质,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6《共产党宣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启示?答:[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人们以往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一本阶级斗争的教科书。

其实,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直接使用和肯定“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深入挖掘这方面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和谐社会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

《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和社会主义社会胜利的必然性。

这部著作从它诞生起时就鼓舞和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最近,我再次重新研读《宣言》,却发现《宣言》不仅直接使用和肯定“社会和谐”[1]的命题,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

我认为,与其说《宣言》的发表敲响了旧世界的丧钟,不如说《宣言》的发表昭示了未来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宣言》不仅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而且明晰地指出实现共产主义、达到和谐社会的正确路径。

深入挖掘《宣言》中所蕴藏的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描述的和谐思想和谐是人类始终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而和谐社会更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为之殚精竭虑,勾画出无数令人神往的蓝图。

然而,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所有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和理论都流于幻想或空想之中。

而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现和谐社会已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

对于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方面。

《共产党宣言》中说,这些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著作,“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2]。

《共产党宣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尖锐矛盾的各种表现,指出这些矛盾的尖锐化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

我们看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批判有史以来的社会矛盾,实际上都是以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来进行对照分析的,这个理想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的模式。

二、《共产党宣言》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不和谐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这种代替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不仅要有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且要有正确的途径。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