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脱的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穴位 升压点1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升压点1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升压点1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升压点1耳穴,耳穴名。

位于耳垂前面、耳垂第1区内,屏间切迹下方中点,目1与目2穴之间。

主治低血压、虚脱、头晕、头昏、神经衰弱等。

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

1.名称升压点1耳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耳穴5.位置耳垂前面、耳垂第1区内,屏间切迹下方中点,目1与目2穴之间6.主治低血压、虚脱、头晕、头昏、神经衰弱等7.功能益气升阳。

8.操作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耳垂前面、耳垂第1区内,屏间切迹下方中点,目 1与目 2穴之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益气升阳。

14.详细主治低血压、虚脱、头晕、头昏、神经衰弱等。

15.详细操作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

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配肾上腺、脑垂体、内分泌,辅以心、肝两穴治低血压等。

18.附注1、本穴与升压沟穴,穴性同属阳,都能治疗低血压,但本穴偏于益心气,升清阳,可以治疗低血压和虚脱症;而升压沟穴偏于益气养阴,升清利窍,可以治疗低血压和头目眩晕症。

2、升压点2耳穴,位于对耳屏部,在平喘穴稍下方,太阳穴上方,耳软骨突起小丘处,在脑点穴与腮腺穴连线的中间处。

用于治疗硬脊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和低血压病等。

有升压作用。

3、另有手针穴名升压点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相当于三焦经阳池穴。

主治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压下降、头晕。

按手针常规针法操作。

亦可用按摩法,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尖按压此穴,至穴位变红变热。

19.相关论述《耳针》:“升压点在目 1、目 2之间。

”。

虚脱晕厥四穴救急

虚脱晕厥四穴救急

虚脱晕厥四穴救急在发生晕厥、虚脱及各种休克时如何急救,我们曾为大家介绍过“掐人中、素髎、合谷,掐寒筋,咬大钟(统称‘醒神开噤’组合)”的方法,除此外,还可以运用以下“回阳固脱”组合,此组合是抢救厥脱的首选。

病案一位18岁女孩在逛超市时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头发及衣襟湿透、四肢厥冷、脉搏气息微弱,唤起问之,满脸漠然,尚能睁眼,却无力气说话,未及测血压和听诊,笔者急以按摩应急施救。

先掐人中、合谷,次掐寒筋开四关以醒神,然后按内关、合谷、涌泉、复溜四穴回阳固脱。

看看脸转红润、脉搏增强,已能说话,四肢变暖,汗渐收。

半小时后,女孩步行离去,已无大碍。

穴位:内关、合谷、涌泉、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

适应症:痧证、中暑、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及不明病因引起的突发性汗脱证,包括中医亡阳证、亡阴证,以及医学上的急性循环衰竭。

其脉象是沉微或虚数,皆可使用,但脉实而大汗淋漓者不适宜该组合。

操作方法:内关——拇指指腹按压,中度刺激,指尖向上,按压时要力透筋膜,使穴内有酸胀感,视情形缓急揉按10-30次,危急少按,势缓多按。

合谷——拇指指腹按压三四遍,中等刺激,最后一次强刺激;或曲屈拇指第二关节按压,昏迷者重刺激。

涌泉——拇指向上抵按三遍。

复溜——此穴为治汗证的要穴,以指腹揉按1-2分钟,中等刺激。

合谷、复溜既能止汗,又能发汗,发生虚脱时按此二穴,可固汗止脱、回阳救逆。

注:内关、合谷、涌泉,用于强心升压,合谷、复溜用于止汗固脱,如心跳急速、心音微弱者,先按合谷、内关、涌泉三穴,待好转后,再按复溜。

过敏性休克,按内关、合谷、涌泉双侧,第一遍时间不超过60秒钟,可重复,无大汗亡阳者,不按复溜。

体会:笔者曾分别用内关、合谷、素髎、人中等穴相配抢救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效果总不太满意。

后来想到抢救休克、虚脱,不但要强心,且还要固脱止汗保津。

因此,想到在四肢上取穴,借助手足的贮藏蓄势能量,其强心力度更大,在按压波的带动下,四肢血的回心力也会更快。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1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1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1. 下列腧穴只能平刺的是( )A.膻中B.三阴交C.风池D.中脘E.承泣2. 合谷在调汗方面的作用常与何穴配伍( )A.大椎B.陶道C.太溪D.复溜E.曲池3.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经》B.《针灸甲乙经》C.《针灸大全》D.《十四经发挥》E.《针灸大成》4.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 )A.曲泽B.少海C.尺泽D.小海E.曲池5. 治疗盗汗常选配( )A.灵道B.通里C.阴郄D.神门E.少府6. 前头痛属于( )A.少阳经头痛B.太阳经头痛C.阳明经头痛D.厥阴经头痛E.少阴经头痛7. 穴位注射在做面部注射时,每穴的用药剂量( )A.0.1~0.2ml B.0.2~0.3mlC.0.3~0.5mlD.0.5~0.6mlE.0.6~0.7ml8. 可选用化脓灸的是( )A.糖尿病患者B.支气管哮喘缓解期C.肠道激惹综合征D.孕妇E.慢性浅表陛胃炎9. 内关治疗心、胸、胃病时常配下列何穴( )A.足三里B.中脘C.公孙D.神门E.膻中10. 关于承泣穴,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位于眼眶内B.可治疗目疾C.是足阳明经的起始穴D.轻推眼球向下固定后进针E.出针后要压迫针孔片刻11. 治疗痔疾以下何者为佳( )A.大肠俞B.上巨虚C.承山D.飞扬E.委中12. 常用于治疗虚脱的灸法是( )A.隔姜灸B.隔盐灸C.隔附子灸D.隔蒜灸E.白芥子灸13. 凡阳证、虚证、新病,宜( )A.浅刺B.深刺C.速刺D.不予刺E.点刺14. 腹部的经脉由任脉向外排列的顺序依次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脾经、肾经、胃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胃经、脾经、肾经E.任脉、胃经、肾经、脾经15. 灸隐白主要用于( )A.止崩B.止带C.调经D.安胎E.止痛16. 申脉穴对侧相应的穴位是( )A.大钟B.水泉C.照海D.交信E.太溪17. 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可选( )A.梁丘B.三阴交C.曲泉D.太冲E.足三里18. 以下哪些现象不属于得气的临床表现( )A.酸麻胀重B.针下沉重紧涩C.热凉痒痛D.畏寒发热E.抽搐、蚁行感19. 提插补泻法的泻法是(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B.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C.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D.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E.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慢20. 艾炷灸可分为( )A.明灸和着肤灸B.化脓灸和非化脓灸C.间隔灸与悬灸D.着肤灸和间隔灸E.直接灸与实按灸21. 可以治疗血证的通用穴位是( )A.委中B.心俞C.脾俞D.膈俞E.肝俞22. 五输穴分布在( )A.腕踝关节附近B.腕踝关节上下C.肘膝关节附近D.肘膝关节以下E.肘膝关节以上23. 位于任脉上的八会穴的个数为( )A.1 B.2C.3D.4E.524. 太渊穴主治下列何种病证( )A.惊风B.癫狂C.瘰疬D.无脉症E.尿血25. 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为( )A.9寸B.12寸C.13寸D.16寸E.19寸26. 痰疾多首选( )A.中府B.尺泽C.梁门D.丰隆E.风门27. 艾灸至阴穴最常用于治疗( )A.难产B.目痛C.鼻衄D.胎位不正E.头痛28. 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29. 翳风位于( )A.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B.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C.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D.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人发际处E.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30. 下列属于俞募配穴法的是( )A.膀胱俞、中极B.日月、肝俞C.肾俞、关元D.心俞、膻中E.肺俞、云门31. 有肺脏疾患的病人常在何穴处出现压痛( )A.太渊B.鱼际C.列缺D.尺泽E.中府32. 神门与通里两穴之间骨度分寸是( )A.0.5寸B.1寸C.1.5寸D.2寸E.3寸33. 外感热病宜选用下列何穴治疗( )A.大椎B.二间C.内庭D.鱼际E.后溪34. 位于腓骨前缘的穴位是( )A.阳交、光明、阳辅B.外丘、光明、阳交C.外丘、光明、悬钟D.阳交、阳辅、悬钟E.以上都不是35. 以下何项不是滞针的处理方法( )A.迅速出针B.延长留针时间C.用循摄弹刮的手法D.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E.滞针附近加刺一针36. 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穴位是( )A.商丘B.解溪C.大钟D.昆仑E.太溪37. 耳前的耳门、听宫、听会三个穴位,归经由上而下分别是( )A.三焦经,小肠经,胆经B.小肠经,胆经,三焦经C.胆经,三焦经,小肠经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E.小肠经,三焦经,胆经38. “开四关”中的“四关”指的是( )A.曲泽、委中B.外关、内关C.合谷、太冲D.膝关、膝阳关E.上关、下关39. 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稍上方的耳穴是( )A.角窝上B.角窝中C.神门D.内生殖器E.盆腔40. 下列腧穴中孕妇应该禁针的是( )A.曲池B.肩井C.肩贞D.大椎E.足三里41. 常用于治疗胁痛、便秘的腧穴是( )A.关冲B.阳池C.外关D.支沟E.液门42. 太阳位于( )A.眉梢向后0.5寸的凹陷中B.眉梢向后1寸的凹陷中C.眉梢向后1.5寸的凹陷中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E.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2寸的凹陷中43. 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E.隐白44. 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是( )A.十二经穴、天应穴、阿是穴B.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C.十四经穴、不定穴、阿是穴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E.不定穴、天应穴、阿是穴45. 以喉结为水平线,颈部经脉从前向后排列的顺序依次是( )A.任脉、大肠经、胃经、小肠经B.任脉、胃经、小肠经、大肠经C.任脉、大肠经、小肠经、胃经D.任脉、胃经、大肠经、小肠经E.任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46. 在耳穴分区中,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布在( )A.耳轮脚周围B.耳舟C.耳甲D.对耳轮E.耳垂47. 风池穴操作错误者为( )A.向前直刺B.向对侧风池刺C.可灸D.针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斜刺0.8~1.2寸E.针尖微向前下方,朝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48. 根据经络理论,下列穴位中,治疗下牙痛常选用( )A.商阳B.合谷C.少商D.迎香E.列缺49. 针刺睛明穴时,下列哪项操作不可应用( )A.眼球向外固定B.提插C.出针后按压针孔D.禁灸E.闭眼50. 为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针灸资生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

脾胃虚弱如何针灸

脾胃虚弱如何针灸

脾胃虚弱如何针灸文章目录*一、脾胃虚弱如何针灸*二、脾胃虚弱吃什么好*三、脾胃虚弱调理食疗粥脾胃虚弱如何针灸1、脾胃虚弱如何针灸1.1、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1.2、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1.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1.4、艾灸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脾胃虚弱的类型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2.1、脾胃气虚: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

2.2、脾阳虚: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等。

2.3、胃阴虚: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3、脾胃虚弱的症状3.1、脸色发黄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3.2、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3.3、口唇无血色、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

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针灸学位

针灸学位
30、枕神经痛穴:风池。操作:刺2寸,提插补泻,泻法。
31、前头痛穴:中脘。操作:直刺1.5寸,泻法。
32、偏头痛穴:太冲。操作: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33、后头痛穴:至阴。操作:刺0.3寸,
34、失眠I穴:大陵。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111、耳鸣穴:听会。操作:患或双侧刺1寸,平,虚补实泻。肾虚者可配:肾俞或太溪。
112、座疮穴:大椎。
113、荨麻疹穴:神阙。
114、过敏穴:神阙。
115、冻疮穴:阿是。
116、鸡眼穴:阿是。
117、寻常疣穴:阿是。
118、跖疣穴:昆仑。
119、带疹穴: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
120、丹毒穴:四缝。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38、疟疾穴:疟门。操作:刺入1寸,捻转泻法,可加身柱穴点刺出血。

针灸学习题含答案

针灸学习题含答案

针灸学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不宜久留针或不留针的病症是()A、里证B、表证C、阴证D、寒证E、以上不均可正确答案:B2、虚脱的治疗以A、任脉、督脉穴为主,针用补法B、任脉穴为主,针用泻法C、任脉穴为主,针用补法D、任脉、督脉穴为主,针用泻法E、督脉穴为主,针用泻法正确答案:A3、遗尿兼有多梦的配用A、百会神门B、肺俞脾俞C、膀胱俞大椎D、脾俞足三里E、肾俞命门正确答案:A4、尺泽配列缺属( )A、前后配穴B、上下配穴C、本经配穴D、表里经配穴E、左右配穴正确答案:C5、两侧头痛宜取A、率谷、角孙、外关、中渚B、四神聪、印堂、合谷、后溪C、百会、通天、太冲、行间D、上星、头维、合谷、内庭E、风府、大椎、昆仑、申脉正确答案:A6、络穴是:A、合谷B、曲池C、偏历D、商阳E、阳溪正确答案:C7、被称为“血海”、“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A、带脉B、任脉C、督脉D、冲脉E、足阳明胃经正确答案:D8、灸法选择陈艾,是因为()A、灸时火力太弱B、所含挥发油太少C、生硬不易团聚D、温和持久的热度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9、头针中归属于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刺激线是()A、额旁3线B、额旁2线C、枕上旁线D、顶旁2线E、顶旁1线正确答案:A10、胆的募穴是:A、京门B、日月D、率谷E、期门正确答案:B11、胎位不正治疗,如果患者兼有神疲乏力,纳差,需加用A、太溪昆仑B、关元命门C、足三里三阴交D、中脘建里E、肾俞太溪正确答案:C12、针刺曲池穴的进针方法是()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3、六腑与下合穴相配,不正确的是A、足阳明合于足三里B、手阳明合于上巨虚C、手太阳合于下巨虚D、手阳明合于下巨虚E、足少阳合于阳陵泉正确答案:D14、治疗实证鼻渊宜选用A、太溪、照海、鱼际、廉泉B、少商、合谷、曲池、内庭、列缺C、下关、太溪、大迎、行间D、颊车、内庭、二间、合谷E、合谷、迎香、上迎香、列缺、印堂正确答案:E15、天灸又称为()A、实按灸C、间隔灸D、发泡灸E、化脓灸正确答案:D16、腰部扭伤痛在督脉可远端取A、昆仑京骨B、内庭厉兑C、人中后溪D、隐白公孙E、合谷手三里正确答案:C17、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A、仰靠坐位B、俯伏坐位C、侧俯坐位D、仰卧位E、俯卧位正确答案:C18、治疗眩晕用风池是A、益气养血B、平肝化痰C、定眩治标D、镇肝熄风E、柔肝缓急正确答案:C19、脾胃虚弱型痿证宜选A、华佗夹脊穴、手足阳明胃经(上、下肢)排针、关元、太溪、肾俞、三阴交B、华佗夹脊穴、气海、血海、委中、三阴交C、华佗夹脊穴、足阳明胃经(下肢)排针、大椎、合谷、阴陵泉D、华佗夹脊穴、足阳明胃经(下肢)排针、气海、阴陵泉E、华佗夹脊穴、曲池、太渊、上下巨虚正确答案:D20、中风闭证,取丰隆穴,其作用是A、开闭泄热B、清心泄热C、平肝熄风D、蠲化浊痰E、调和经脉,疏通气血正确答案:D21、太渊是:A、合穴B、郄穴C、络穴D、募穴E、原穴正确答案:E22、曲泽位于:A、腕横纹上3寸B、手掌心C、肘横纹下7寸D、腕掌横纹的中点E、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的尺侧缘正确答案:E23、治疗哮喘以调补何脏之气为主:A、肝肾B、脾胃C、肺肾D、心肺E、肺脾正确答案:C24、血枯经闭兼有盗汗者加A、内关B、中脘C、太溪D、肝俞E、足三里正确答案:C25、头穴线“颞前线”的定位是()A、自强间穴至脑户穴连线B、自百会穴至曲鬓穴连线C、自颔厌穴至悬厘穴连线D、自前神聪穴至悬厘穴连线E、自率谷穴至曲鬓穴连线正确答案:C26、下列经脉中,除哪一条外均联系到肩部:A、手少阳三焦经B、足少阳胆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少阴心经正确答案:E27、治疗半身不遂取井穴刺出血,其意在A、接续经气B、扶助正气C、驱邪外出D、阴病取阳E、阳病取阴正确答案:A28、男性 21岁鼻衄 2天,量少鲜红,鼻燥口干,咽喉干燥,每次少量衄血可自止,或时有身热,咳嗽痰少。

如何通过中医针灸调理阴虚和阳虚

如何通过中医针灸调理阴虚和阳虚

如何通过中医针灸调理阴虚和阳虚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阴虚和阳虚是两种常见的身体失衡状态。

阴虚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从而出现一系列虚热的症状;阳虚则是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导致虚寒的表现。

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理阴虚和阳虚具有独特的作用。

阴虚的表现通常包括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舌红少苔等。

造成阴虚的原因可能有久病伤阴、情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

对于阴虚的调理,针灸主要通过滋阴降火、清热润燥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在选穴方面,常用的穴位有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肾阴的作用。

针刺太溪穴时,一般采用补法,以增强其滋阴的效果。

此外,三阴交穴也是调理阴虚的常用穴位之一。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能够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的阴液。

除了上述穴位,还可以选择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具有滋肾阴、清虚热的功效。

在针刺操作时,手法宜轻柔,留针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 20 30 分钟左右。

阳虚的症状则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等。

导致阳虚的因素可能有先天禀赋不足、久病损伤阳气、年老体衰、房劳过度等。

针灸调理阳虚,重在温阳散寒、益气补虚。

关元穴是调理阳虚的重要穴位之一。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为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针刺关元穴时,多采用补法,并可配合艾灸,以增强温阳的作用。

另外,命门穴也是常用穴位之一。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足三里穴在调理阳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是保健要穴,具有补中益气、温阳散寒的功效。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经常艾灸足三里穴,以改善阳虚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调理阴虚和阳虚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经络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与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答案:得气:亦称“针感”。

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

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针灸治疗学Z》辅导资料

《针灸治疗学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A型题:1. 治疗半身不遂取井穴刺出血,其意在A.接续经气2. 治疗胃痛取中脘、足三里,所采用的取穴原则是:C.远近结合取穴为主3. 下合穴总共有几个E.64. 中风脱证以哪组穴位相配最为适宜C.关元神阙5. 热病中见有高热、神志昏迷,兼见小腹胀满,小便闭阻时,应该:A.急则治其标6. 遗精的发生主要责之于:B.心肝肾7. 男患67岁。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

宜选穴: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8. 阳经五输穴与其表里经的同名五输穴所属五行属性的关系是:B.我尅9. 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C.肾俞,太溪,三阴交10. 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11. 和眩晕的病因病机关系最小的是:B.心神不宁12. 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13. 面瘫的发病是由于E.以上均是14. 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肝经的实热症,当泻E.少府15. 治疗哮喘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A.虚则补其母16. 治疗实热证的咽喉肿痛宜选用E.手太阴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17. 治疗痔疮应取那条经脉的穴位为主D.足太阳经18. 治疗乳痈取肩井穴,是由于肩井穴为D.交会穴19. 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效穴是C.四缝20. 主客配穴法中的“主”是指:C. 主病经的原穴21. 气血不足头痛可取合谷、足三里,二穴相配可以:C.舍标从本22. 下列各穴,即是脾之募穴,又是脏的会穴的是:B.章门23. 八脉交会穴中与任脉跷脉相通的穴位是:C.照海24. 哮喘的病位在:D.肺脾肾25.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狂病的主证特征:A.神情呆滞26. 下列哪项不是腰痛的病因病机:E.饮食不节27. 治疗肠痈以下列哪组穴位为佳:D.地机,阑尾,上巨虚,天枢28. 脚气病临床一般分为B.湿脚气与干脚气29. 治疗滞产宜取下列哪条经脉为主:E.手阳明经和足太阴经30. 近视的治疗主要以:E.调养眼部经气31. 男患67岁。

【转】靳三针疗法

【转】靳三针疗法

【转】靳三针疗法靳三针疗法共分六大类,简述如下:一、益智清神类(4、14、19、、29、30、31、32、33、34)二、急救类(1)三、肢体类(13、15、16、17、18、20、21、22、24、27、28)四、五官类(35、36、37、38)五、脏腑类(2、3、7、8、9、10、23)六、其它类(5、6、11、12、25)1、闭三针与脱三针:闭三针:十宣、涌泉、人中(开窍醒神)脱三针:百会(悬灸)、神阙(隔盐或姜灸)、人中。

2、阳三针:气海、关元、肾俞,主治男性疾病,针后加灸或针附近。

3、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主治妇科病。

4、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有时加四神5、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腋下平脐取穴,4寸以上针)6、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不加电。

7、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主治泌尿系统疾病,针前排空,虚可加灸。

8、胆三针:期门、日月、阳陵泉,主治胆腑病,期门、日月选右边的,不选左边的,在肋间进针,于肋下缘向上斜刺。

9、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虚(或足三里),主治肠道病,虚加灸。

10、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主治胃部病、有时加梁丘丘、公孙。

11、乳三针:乳根、膻中、肩井,主治乳房疾病,但恶性肿瘤除外;乳根在肋间进针,在肋下缘向外斜刺;膻中向下斜刺;肩井向肩前斜刺0.5-0.8寸。

12、褐三针:颧髎、太阳、下关,主治面部褐斑,包括黄黑褐斑均可治,太阳直刺,颧髎向上斜刺。

13、痿三针:上肢:曲池、合谷、尺泽;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主治痿症,治痿独取阳明,以补为主,尺泽泻肺热,早期宜用。

14、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主治自闭症,完全不说话、孤僻、哑不能言。

泉中为指与跟的中点,其内侧1寸为泉中内,涌泉向太冲斜刺,劳宫向合谷斜刺,名为“四关”穴,泉中、泉中内直刺,如泻法,泉中内向涌泉刺;如补法,向足内侧刺,中风偏瘫的人会觉得整个下肢有热流走动,泉中即足心,在涌泉的下边约1寸。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针灸学Z》第4次作业

《针灸学Z》第4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 [1分]D.病在肺卫2. 皮肤针叩刺法主要应用: [1分]D.腕力3. 治疗哮喘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 [1分]A.虚则补其母4. 遗精的发生主要责之于: [1分]C.心脾肾5. 艾条灸不包括哪种灸法: [1分]B.隔蒜灸6. 带下病治疗时应取下列哪组穴: [1分]B.带脉.白环俞.三阴交.气海7. 发病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手中体突然落下;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两目直视,呆直不动,呼之不应,数秒钟既恢复正常。

本人对发病完全不知。

应考虑: [1分]B.痫病8. 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1分]C.肾俞,太溪,三阴交9. 拔罐法最早称为: [1分]A.角法10. 实邪内阻的腹痛,脘腹胀满,痛处拒按,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实。

选下列哪组穴位为佳: [1分]D.中脘.天枢.太冲11. 治疗乳房疾病以什么配穴方式最为常用: [1分]C.远近配穴12. 临床上以多长.多粗的毫针最为常用: [1分]A.长25─75mm 粗28─32号13. 女患,46岁。

素体不健,近日因劳累头晕目眩,失眠,纳少乏力,动则心悸,面白少泽。

舌淡脉弱。

治宜以: [1分]D.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为主14. 治疗肠痈以下列哪组穴位为佳: [1分]D.地机,阑尾,上巨虚,天枢15. 应用三棱针泻血法时应注意切勿刺伤: [1分]B.深部大动脉16. 胃痛的脾胃虚寒型以取下列哪组穴为宜: [1分]B.章门.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17. 高热邪毒在表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1分]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18. 捻转补泻法中的泻法是: [1分]B.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19. 脑源性疾病的首选: [1分]D.头针疗法20. 积滞.伤食.疳疾三者的因果关系是: [1分]D.伤食→积滞→疳疾21. 行痹.痛痹.着痹三者与热痹的主要不同病因是: [1分]B.素体阳气偏盛偏衰22. 下述哪种灸法属艾条灸: [1分]C.太乙针灸23. 近视的治疗主要以: [1分]E.调养眼部经气24. 肥胖的治疗以取阳明.太阳经为主治疗,脾虚痰壅时应加: [1分]B.丰隆.内关25. 胁痛的虚证治疗应该以取下列何经为佳? [1分]D. 背俞穴.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26. 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1分]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27. 男患,56岁。

虚脱的针灸治疗

虚脱的针灸治疗
古代医家认为,虚脱是由于人体的气血虚弱、阴阳失调所致 ,需要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 作用。
现代应用
现代医学对虚脱的认识不断深入,已从单纯的中医理论逐 渐融入了西医理念。
针灸治疗虚脱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慢性 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如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
治疗效果与风险
刺激强度与频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
针灸与中药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虚脱,中药可选用补益 气血、温阳固脱的药物。
VS
针灸与西药
针灸配合西药治疗虚脱,西药可选用调节 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
04
针灸治疗虚脱的效果评估 与案例分析
临床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针灸治疗虚脱的临床效果评估 主要从症状缓解程度、恢复时 间、复发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针灸学的脏腑经络理论
针灸治疗虚脱还基于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以及与外界环 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沟通内外,从而治疗虚脱。
现代医学解释
神经调节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神经调节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虚脱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虚脱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对针灸治疗效果 具有影响,一般来说,病程越短、病情越轻 ,针灸治疗效果越好。
患者的身体状况
治疗时机与依从性
患者的身体状况对针灸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
治疗时机和治疗依从性也是影响针灸治疗效 果的因素,及时治疗和坚持治疗可以提高治 疗效果。
内分泌调节
针灸还可以刺激内分泌腺体,调节激素分泌,从而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对虚脱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虚脱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虚脱
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及治法:
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
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

什么是虚脱_虚脱的针灸疗法

什么是虚脱_虚脱的针灸疗法

什么是虚脱_虚脱的针灸疗法
虚脱是以面色苍白、虚汗淋漓、头昏眼花等为特征的内科急症。

那么你对虚脱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虚脱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虚脱
虚脱是以面色苍白、虚汗淋漓、头昏眼花、肢冷汗出、二便失禁、神情淡漠或烦躁甚则不省人事、脉微欲绝等为特征的内科急症。

虚脱病因病机
虚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突然,病情复杂,可由大量失血,大汗大吐大泻;或因六淫邪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久病虚衰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致脏腑气血失调,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甚至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虚脱的分型
1、亡阳
兼见神情淡漠,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苔白舌淡,脉微欲绝。

2、亡阴
兼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或沉微欲绝。

3、阴阳俱脱
此为虚脱之重症,神志不清转入昏迷,气少息促,心音低钝,周身俱冷,脉微欲绝,为危候。

虚脱的临床表现
虚脱是一种急性症候群,临床可见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冷,少气乏力,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芤大无力。

虚脱的针灸疗法
发现虚脱患者,应立即安置平卧休息。

给予温热茶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

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患者。

1、刺灸法
选穴:素髎、水沟、内关。

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俱灸。

毫针刺,补法,并灸。

2、耳针法
选穴:肾上腺、皮质下、心。

3、艾灸法
选穴:百会、膻中、神阙、关元、气海。

“虚脱的针灸治疗穴位”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虚脱的针灸治疗穴位”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虚脱的针灸治疗穴位”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我们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虚脱的针灸治疗穴位”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点,详情如下:虚脱是以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甚则昏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危重证候。

属于中医的“脱证”范畴。

虚脱常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一)辨证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神情迟钝,四肢逆冷,少尿或二便失禁,甚则昏迷,或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若兼见呼吸微弱,冷汗淋漓,神情淡漠,口唇紫绀,舌淡胖润,脉微欲绝,为亡阳;若兼见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气促息弱,口渴,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为亡阴;若病情恶化,出现神志昏迷,目张口开,瞳仁散大,喉中痰鸣,气少息促,汗出如油,舌卷囊缩,手撒,周身俱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则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二)治疗1.体针疗法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以督脉、任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素髎、水沟、神阙、关元、内关。

配穴:亡阳配气海、足三里。

亡阴配太溪、涌泉。

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

汗出多配合谷、复溜。

汗出肢冷配大椎、命门、三阴交。

操作:素髎、水沟用毫针强刺激,泻法;内关用补法;神阙、关元重灸;中冲、涌泉用点刺法;余穴常规针刺,补法。

方义:任脉维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取任、督脉经穴为主,可调节阴阳,以防离决。

素属督脉穴,有升阳救逆,开窍醒神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

神阙、关元属于任脉,重灸有回阳固脱复脉的作用。

内关属心包经穴,可调补心气,助气血之运行以养神窍。

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2.艾灸疗法取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用艾条温和灸30~60分钟,至神醒脉复;或重灸“五心”穴(百会、双劳宫、双涌泉),至神醒脉复。

3.耳针疗法取肾上腺、心、皮质下、枕、神门。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

针灸穴位 气海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气海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气海穴说明指导书总述气海,经穴名。

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

别名盲原、脖胦、下盲、丹田。

属任脉。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等。

为保健常用穴。

直刺1-1.5寸。

1.名称气海穴2.别名盲原、脖胦、下盲、丹田3.出处《灵枢·九针十二原》4.隶属任脉5.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6.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7.功能温补脾肾,利水通淋,调经止带。

8.操作直刺1-1.5寸9.主要配伍配血海穴治五淋10.定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11.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深部为小肠。

12.名词释义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主治“脏气虚备,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差”,故名气海。

13.功能作用温补脾肾,利水通淋,调经止带。

14.详细主治1、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

2、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

3、小便不利、遗尿等前阴病。

4、遗精、阳痿。

5、疝气、少腹痛。

6、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

7、保健灸常用穴。

15.详细操作仰卧,先取关元,当脐中于关元连线之中点处是穴。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

孕妇慎用。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虚脱、高血压、神经衰弱、疝气、慢性阑尾炎、肠炎、肠麻痹、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膀胱炎等。

2、现代研究,气海穴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针刺气海穴可使急慢性肠炎、菌痢、泄泻、便秘等各种症状减轻,存活率提高,康复加快,提示对肠功能具有良好调整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脱(基本治疗)
治则: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处方:素髎 水沟 内关 方义:素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 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这苏厥救 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 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随证配穴;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 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俱灸。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虚脱(概述)
虚脱,类似今之休克。发病急暴、证候凶险。 多由大汗不止、大吐、大泻、大量失血,或 温热之邪久留,严重损伤气血津液;有因元阳 素亏,寒邪深重,以致正不胜邪,阳气虚陷。 两者均可导致阴阳的衰竭本病多由大量失血,大吐大泻;或因六淫邪 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久病虚衰 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致脏腑阴阳失调,气 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甚者导致阴阳衰竭, 出现亡阴亡阳危候。
虚脱(辩证)
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或 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 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 1.亡阳 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绀,舌质胖,脉 细无力。 2.亡阴 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 数无力。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微弱,心音低 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虚脱(参考文献)
张从道应用针刺治疗休克150例,其中心原源性休克30例,感染性休 克1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0例,过敏性休克15例,创伤性休克50例, 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出虚汗,肢端发绀,脉沉细数,血 压下降至可诊断休克范围,取穴:主穴取人中、涌泉、合谷、内关、 足三里、百会;配穴:呼吸困难配孔最、列缺,剧疼配阿是穴,耳穴 交感;腹痛配中脘;烦躁不安配神门;尿少尿闭配照海、太冲、肾俞; 肢冷配内庭、阴陵泉。方法:进针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每5min 1次, 留针30min,1日1次或1日2次,待病情稳定,再按常规1日1次,巩 固疗效,1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l50例中显效96例(64%),有效44 例(29.3%)。无效10例(6.7%),总有效率93.3%。(张从 道,针刺治疗休克1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39(4) :22)
虚脱(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穴;肾上腺 皮质下 心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 60-120min。 3.艾灸法 选穴:百会 膻中 神阙 关元 气海 方法:艾炷直接灸,每次选2-3穴,用中 等艾炷灸至脉回汗收为止。
虚脱(附注)
虚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突然,病情复 杂,须针对原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作为抢救 措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