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哲学生活考点

合集下载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涉及人生、价值、真理等深刻问题的学科,它对人类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意义,理解人类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下面是哲学生活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础知识:1. 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是对普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解释的学科。

它具有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经过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自然哲学、人文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不同学派和思潮。

3. 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包括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和人类自由问题等。

4.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采用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同时也需要运用直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生活与价值观:1.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引导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和追寻真理的真正重要。

2. 伦理学的道德观念:伦理学讨论人类行为的好坏、正确与错误,以及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对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3. 心灵哲学与人的自我认知:哲学思考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过程,指导人们理解、掌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4. 美学的审美观念:美学研究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审美经验,指导人们欣赏艺术和自然界的美,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真理与认识问题:1. 哲学思考真理与知识: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相对应的思想表达,知识是对现实世界的正确反映。

2. 唯心主义与唯实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第一位的,认识过程是由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唯实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认识过程是由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刺激和感知。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源泉是人的理性和思维能力;经验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是通过感观经验和感知获得的。

4.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与人的经验和观点相关的,没有绝对真理;绝对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绝对真理,它超越了个人和观点的局限。

哲学 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 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一、生活中的哲学知识点总结1.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和决策,而这些选择和决策的背后,往往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思考。

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涉及到究竟什么是好的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等等。

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2. 价值观和道德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持的观念和信念,它们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哲学对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从而更加明智地生活和行动。

3. 真理和知识真理和知识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它们涉及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理,怎样才能获得真知,从而更加明智地看待世界和对待知识。

4. 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对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的思考,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灵水平,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内在丰富。

5. 社会和政治社会和政治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领域,也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对象。

通过哲学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的运行规律,从而更明智地参与到社会和政治的生活中。

6. 生命的意义和结束生命的意义和结束是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它涉及到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认识。

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积极地面对生命的结束。

以上是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知识点的总结,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加明智地面对生活的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的质量。

二、生活中的哲学知识点的应用1. 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对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良等问题的思考,找到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做出更加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选择。

《生活与哲学》客观题定时训练(一)

《生活与哲学》客观题定时训练(一)

《生活与哲学》客观题定时训练(一)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12·贵州龙盘中学)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旨在强调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3.(2012·厦门一中期中)“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4.2011年11月11日,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黄石举行。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配B.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优秀文化能培养健全的人格5.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因为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C.先进的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D.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新课标全国卷主观题(生活与哲学部分)

新课标全国卷主观题(生活与哲学部分)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哲学生活)历年主观题1.(2011·全国卷39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2.(2012·全国卷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3.(2013·全国卷Ⅰ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哲学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考知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⑴哲学的起源和功能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⑵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⑶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和知识本质的学科,它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对哲学生活知识点的简要总结:1.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认为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 认识论:认识论关注知识的本质、起源、范围和限制。

它探讨我们如何获取知识,以及我们对知识的信任度。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判断,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做出道德上的决定。

4.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探讨政府、法律和权力的本质,以及它们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5. 美学: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研究,它探讨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体验和评价美。

6. 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理的规则和原则,它帮助我们区分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

7.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探讨最基本、最普遍的存在问题,如宇宙的本质、时间和空间的性质。

8. 宗教哲学:宗教哲学研究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合理性,以及它们与哲学问题的关系。

9. 语言哲学:语言哲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功能和使用,它探讨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世界观。

10. 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知识的性质、科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科学理论的意义和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哲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例如,存在主义鼓励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和责任;伦理学指导我们做出道德决策;政治哲学让我们思考公民的角色和政府的责任;而逻辑学则帮助我们批判性地分析论点。

哲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考,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个人的生活选择、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哲学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世界观。

总之,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是多维度的,它涉及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理解美和艺术、以及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并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追问和对世界思考3)、哲学总自觉或自觉地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哲学关于世界观学问;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哲学又关于方法论学问.句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统3、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区别:世界观人们对整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社会和思维某领域规律和奥秘;哲学对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抽象出整世界般本质和普遍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哲学基础具体科学进步推动哲学发展2).哲学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5、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有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何者第性问题2)思维和存否有同性问题6、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物质世界本原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派生唯心主义认意识世界本原意识第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7、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问题8、真正哲学社会变革先导1)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批判更新人观念解放人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变革社会巨大物质力量9、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第四课探索世界本质1、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界物质;人类社会物质意识物质派生因此世界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性于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2、物质物质依赖于人意识并能人意识所反映客观实(概括了宇宙间切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而指某具体物质形态)3、物质和运动关系:(1)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物质根本属性和存方式(2)运动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承担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错误4、运动和静止关系:1)区别:运动指宇宙间切事物、现象变化和过程绝对、无条件、永恒静止:运动种特殊形式相对、有条件、暂时(2)联系:动有静静有动世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l 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固有本质、必、稳定联系l 规律客观性:规律人意志转移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l 规律普遍性:自界、人类社会、人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规律惩罚6、规律认识和利用人们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奥妙1、意识本质(意识)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人脑机能;客观存主观映象2、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l 意识活动具有目性和计划性(○1、○2)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认识之物(2)人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东西变成现实东西创造出没有人参与永远也能出现东西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方面都错误和有害(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利条件创造新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4、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区别: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P4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联系:(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内要求和前提(2)实事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目标和归宿方法论:面对激烈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了国家和民族振兴我们必须做: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首要问题7、样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P41)第六课求索真理历程1、实践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切物质性活动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认识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认识来源2)实践认识发展动力3)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唯标准4)认识目和归宿3、真理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含义: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反映2)人们对同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同认识其只能有种正确认识即只能有真理真理与谬误界线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具体有条件1)真理有条件: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了条件和范围真理会变成谬误2)真理具体:任何真理都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都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统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怕怕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反复性:人们对事物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认识、从认识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无限性: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过程3)从实践认识、从认识实践循环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分单元)

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分单元)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部分:要求记忆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对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2、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通过对、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特征之一是:它实现了主义与法的有机统一;特征之二是: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和唯物辩证的的有机统一;特征之三是:它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性和性的统一。

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其中最新成果包括哪些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和;其中最新成果包括、和。

第二部分:要求理解部分1、哲学产生于人们的,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它能指导人们和世界。

2、哲学是关于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以及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

第三部分:要求简单运用部分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先有后有,物质意识。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和。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本原,先有后有物质,意识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第四部分:要求综合运用部分(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部分:要求记忆部分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唯一特性是性。

世界的物质性指什么?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是的(客观的)。

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性。

6、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012高考《哲学生活》常考点整理

2012高考《哲学生活》常考点整理

2012年高考哲学常识66个考点与分析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联系:①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论则体现了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类自身的关系。

联系:①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2012高考题及答案

2012高考题及答案

2012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哲学生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选择题(12天津卷)9.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

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2上海卷)17. 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12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12课标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安徽卷)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

古浪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政治命题范围:1—4单元命题人:朱其福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4小题,共51分。

请把本题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

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

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消灭规律、趋利避害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5.绿豆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这是真理,但说绿豆能包治百病,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2012届高三政治试题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精选

2012届高三政治试题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精选

1、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1/10。

问题:有人认为,提高扶贫标准,导致贫困人口数量增加,有损国家形象,没有必要。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对这一说法加以评析。

2、某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对此颇感兴趣,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围绕“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的主题进行探究。

第一小组的同学了解到,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

解放后,他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并成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

他从事的是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驾驶员等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省吃俭用捐助受灾群众;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扶老携幼;出差时,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

1962年,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问题:该班学生探究的主题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材料中雷锋的成长足迹对你有何辩证法启示?3、“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这是当下农民的普遍愿望。

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问题: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总数已达18694个。

有人认为政务微博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新渠道。

但也有人认为,政务微博不宜提倡。

理由在于:①微博的关注者主要是青少年,社会影响力不如主流媒体。

2012哲学一轮复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2哲学一轮复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题】(2009·广东单科,多项)下列选项蕴
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解析 A项中的“阴”与“阳”,C项中的“亡” 与“存”、“死”与“生”,D项中的“损”与 “益”蕴涵的哲理是矛盾的同一性,B项不符合题 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蕴涵的哲理是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故选A、C、D。 答案 ACD
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 倾向和趋势。
合理认识矛盾与差异
(1)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对立即斗争性,是指差别 和对立,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矛盾除了差别和对立之外还 有其同一性,故不能说矛盾就是差异。 (2)差异也并非都是矛盾。差异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作为矛盾 内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构成矛盾。二是作为复杂的、多变 的、外在的差异,它们之间尽管有显著的区别,却没有直接的 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而是各自独立的。如桌子和椅子 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构成一对矛盾。 (3)差异和矛盾的斗争性是两个重要的范畴,我们不能简单地 认为任何差异都是矛盾的对立,也不能认为任何差异都不是矛 盾的对立。
思维拓展 1.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
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 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 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 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 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 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 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新课标全国卷主观题(生活与哲学部分)

新课标全国卷主观题(生活与哲学部分)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哲学生活)历年主观题1.(2011·全国卷39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省市境)。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同胞、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2.(2012·全国卷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法论建议(4分)3.(2013·全国卷Ⅰ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哲学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中哲学生活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问题)第一课美妙生活的向导考点1、生活到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考点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确定的自然学问、社会学问和思维学问,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4、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

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探讨应当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行知论。

考点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

2012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哲学生活

2012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哲学生活

2012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哲学生活1、【2012高考江苏卷16题】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①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③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2012高考江苏卷25题】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3、【2012高考江苏卷26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2高考江苏卷27题】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5、【2012高考江苏卷28题】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6、【2012高考江苏卷29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2012高考江苏卷30题】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高考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考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考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高考哲学与生活知识点的归纳: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它关注存在的本质、知识的可能性、价值的根源等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

哲学的主要分支:哲学可以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分支。

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质;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起源;伦理学讨论道德和价值;美学则研究美的本质和艺术。

哲学的发展历程: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的哲学大师。

随后,哲学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等。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考,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情感和价值观,以及我们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哲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哲学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哲学的实际应用:哲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指导我们的政治决策、教育实践、艺术创作等。

例如,伦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行为的对错,美学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哲学的高考备考策略:在高考备考中,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历史发展。

同时,通过阅读经典哲学著作、参与哲学讨论和写作哲学论文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结束语:哲学是一门让人深思的学科,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更加明智地做出选择。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哲学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智慧的光芒。

哲学生活高考知识点

哲学生活高考知识点

哲学生活高考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们都开始认真备战各科目的考试,包括哲学。

作为一门涉及思维和人类存在本质的学科,哲学的考试内容与其他科目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哲学生活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哲学考试。

一、哲学史知识点1. 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心学、法家等学派,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西方古代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主要内容,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2. 现代哲学- 18世纪启蒙运动引发了现代哲学的兴起,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0世纪的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潮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基础;-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注重实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是与西方哲学不同之处。

二、哲学思维方法知识点1.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发展的无限性;- 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等不同形式。

2.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另一种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常出现在思维是否实事求是的判断中。

3.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验观察和实证才能产生真知,强调科学的实证方法;- 常用于科学的理论验证和知识的获取。

三、哲学核心问题知识点1. 存在与本质- 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事物的存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人类而言,存在(存在于世界上)与本质(人的特定属性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哲学讨论的主要课题之一。

2. 自由意志与必然性- 自由意志与必然性的关系也是哲学研究的焦点;- 哲学家们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是自由的还是受外部因果关系的影响。

3. 知识与经验- 哲学探讨知识的源头和可靠性,尤其是与经验的关系;- 除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还有道德、艺术等非科学领域的知识需要进行哲学思考。

四、伦理学知识点1. 人类价值观- 伦理学研究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关注的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如何判断善恶以及人类如何在社会中相互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政治《哲学与生活》考点解读专题一、哲学的相关概念1.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说明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3.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⑤【错误说法】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所有哲学都是正确的学说。

4.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6.阐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7.明确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明确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第一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9.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10.知道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1.了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3.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4.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5.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也具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专题二、唯物论相关知识15.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也具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18.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错误倾向1】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错误倾向2】夸大了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专题三辩证法相关考点知识19.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0.明确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懂得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利用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22.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3.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4.阐释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5.阐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26.评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及要求【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7.理解实践及其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8.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9.知道什么是真理以及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0.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1.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32.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3.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辩证的统一34.理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6.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7.领会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切忌主观随意性。

38.领会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9.阐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①整体决定部分:【原理】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②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40.阐释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的方法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42.理解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3.阐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4.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①量变原理:【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质变原理:【原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5.理解矛盾概念【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46.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7.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8.比较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

49.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50.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52.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②每一矛盾中的两个各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