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消失了吗-——基于上市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研究

合集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中国企业生存分析:来自工商登记数据的证据

中国企业生存分析:来自工商登记数据的证据

中国企业生存分析:来自工商登记数据的证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中国企业生存概况 (5)1. 企业数量增长趋势 (6)2. 行业分布状况 (7)3. 地域差异分析 (8)三、企业生存周期分析 (9)1. 盈利能力分析 (11)2. 市场份额变化 (12)3. 技术创新与升级 (13)四、企业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14)1. 宏观经济环境 (15)2. 政策法规影响 (16)3. 市场竞争状况 (17)4. 企业内部因素 (19)五、企业生存与创新关系分析 (20)1. 创新能力与企业生存 (22)2. 创新投入与产出 (23)3. 创新成果转化 (24)六、结论与建议 (25)1. 研究结论总结 (27)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28)3. 对企业经营者的启示 (29)一、内容描述本文通过对中国工商登记数据的深入挖掘,对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涵盖了2010年至年的企业注册信息,包括企业类型、注册资本、成立时间、经营范围等关键指标。

在分析过程中,本文首先对企业生存的时间趋势进行了描绘。

通过计算不同年份新注册企业的数量,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繁荣,也体现了企业注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对企业的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等)的注册数量和注册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揭示了各类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还关注了不同所有制类型(如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它们在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在探讨企业生存的地理分布时,本文发现中国企业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策优惠等因素,成为了企业注册的热点区域。

2018-2019-购买旗杆申请报告-范文模板 (7页)

2018-2019-购买旗杆申请报告-范文模板 (7页)
一 环境和生态现状 ............................................................................................................... 93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94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 104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 106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 69
一 产业政策分析 ................................................................................................................... 69
三 社会评价结论 ................................................................................................................. 109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摘要:进入信息时代,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动力来源,因此我国下一步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必需要围绕着智能制造方向展开相关建设。

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新兴数字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智能化控制生产领域的各个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辽宁省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全面赋能传统产业是辽宁省实现制造强省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

首先分析辽宁省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分析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的内在机理与现存困境,着力分析产业转型所面临的困境,需求点及破题的对策经验,最后从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育等多个维度给出智能制造助力辽宁省传统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在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逐步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善辽宁省制造业发展活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可以以发展智能制造为抓手,从而实质性地改革原有产业模式和创新技术体系。

进入信息时代,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科技战略领域来部署。

纵观世界大势,我国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辽宁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深化,建立完备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

一、辽宁省智能制造发展状况与现存问题分析(一)面临全球经济竞争与买方市场到来的双重压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商品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生产厂家的竞争激烈。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企业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生产人员整体素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带动,在这一过程中,辽宁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国外生产者的冲击。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企业被私人化所带来的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

毛泽东曾经说过,“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命脉,必须加以保护。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取消改制可以保护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国有企业员工的权益。

国有企业的员工是国家的劳动力,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

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失业和权益受损。

因此,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员工的就业和生活稳定。

再者,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避免垄断行业被私人垄断,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被私人垄断,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取消国有企业改制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我们应该保护国有企业,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曾经有名人说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成功经验,国有企业改制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改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取消改制会限制企业发展的空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者,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改制,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

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企特殊论”可以休矣

“国企特殊论”可以休矣

“国企特殊论”可以休矣作者:来源:《小康》2018年第32期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接连发布了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天津房地产集团董事长邸达、广州珠江实业集团董事长郑暑平等多位国企高管“落马”的消息。

国企领域反腐“重拳”频频,既是反腐败一以贯之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体现,也是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管党治党须臾不可放松的警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看得清、摸得准,猛药去疴、祛病疗伤,揪出了一大批潜伏于国企中的“硕鼠”“蛀虫”。

值得关注的是,从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反馈情况以及今年以来查处的国企腐败案件来看,仍有一些国企领导人员不收敛、不收手,利用国有企业的资源谋取私利。

有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利,搞“小圈子”,选人用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与不法商人一个鼻孔出气,通过内外勾结搞利益输送、损公肥私;有的特权思想严重,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国家财产,违规组织公款宴请,频繁出入私人会所,公款打高尔夫球;有的违规决策、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破坏所任职的国有企业政治生态。

国企腐败问题缘何多发?一方面,与国企领导人员权力过度集中密切相关。

国企领导人员手握企业巨量资金、资源、资产的管理处置大权,正所谓“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尤其是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争相“围猎”的对象。

另一方面,对国企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仍然存在短板。

有的国企一把手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違背党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家天下”,用人一句话、用钱一支笔,一把手变成“一霸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形同虚设。

一旦监督制约“缺位”“乏力”,国企领导人员很容易“滑倒”。

而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劣币驱逐良币”,形成政治生态的“局部灾害”。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数字文化产业概述 (6)1. 数字文化产业的定义 (7)2.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7)3. 数字文化产业的特点 (8)三、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10)1.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模 (11)2.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速度 (12)3.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 (12)4.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4)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6)1. 资源配置不均衡 (17)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8)3. 人才短缺与流失 (19)4. 盈利模式单一 (21)5. 法律法规滞后 (21)6. 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融合不足 (22)7. 国际化程度不高 (24)五、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5)1. 加强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26)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7)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29)4. 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 (30)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6. 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融合 (32)7. 提升国际化水平 (34)8.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圈 (35)9.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6)六、结论与建议 (37)1. 研究结论 (39)2. 对策建议 (39)3. 研究展望 (40)一、内容描述本文档的核心议题围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展开。

数字文化产业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正在迅速崛起并持续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这份文档致力于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同时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其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发展不平衡:尽管数字文化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某些领域,技术发展仍然不平衡,技术短板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调研

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调研

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调研2018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2016〕4号)明确,从2016年3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可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即国有及国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业可面向企业重要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股权激励方式或实施项目收益分红等激励方式。

《暂行办法》明确了国有大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5%,中型企业不超过10%,小微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0%,且单个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不得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

(注:企业的类型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 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确定在中关村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此后,试点政策陆续推广至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安徽合芜蚌等创新示范区及改革试验区。

《暂行办法》明确了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适用范围、激励对象、激励方式和实施条件等内容。

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是当前国有企业推进骨干持股的主要文件之一。

《意见》提出了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方式开展员工持股,并保证国有资本处于控股地位;要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入股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意见》规定了严格试点条件,只有符合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营业收入和利润90% 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等条件的商业类国有控股企业才能使用该文件;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1% ;《意见》还对试点企业数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分别选择5-10户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可从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选择10户企业,开展首批试点。

国企基于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的中长期激励

国企基于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的中长期激励

国企基于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的中长期激励作者:黄洁琦来源:《现代企业》2024年第01期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推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是其中一项核心工作。

对于激励机制的改革应坚持一企一策,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企业实际。

超额利润分享作为一种现金类中长期激励工具,适用于更多国企的价值分配,对于激发国企活力、提升内生动力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2021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更是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助力。

本文以K公司为例,基于超额利润分享设计该国企中长期激励模式的各要素,总结成一套成熟的经验样板。

一、利润分享计划的理论渊源近几年来群体绩效奖励计划作为一种绩效奖励计划被广泛应用,主要分为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成功分享计划、群体奖励计划。

其中,利润分享制是一种组织所有者和员工共享组织纯利润的薪酬分配方式,最早为1794年阿尔伯特·盖莱汀在自己的工厂里实施,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流行,70年代在西方快速发展。

按分配形式可将按利润分享计划分为现金分配和股份配置两种类型;按照时间性可将利润分享计划分为现金或当期分配、信托或递延分配、当期和递延分配的组合三种类型。

实行利润分享计划有利于协调所有者与员工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激励员工的努力程度,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操作指引”中明确的超额利润分享制作为一种企业与相关利益贡献者共享超额利润的激励方式,可以说是一种采用获利界限法计算的利润分享计划,适用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优点是保障公司利益,但不体现公司资产价值增长,与直接的利润分享计划相比激励力度有所下降。

(一)分享经济理论分享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提出的,是一种旨在调整企业内部劳资权益关系的理论。

威茨曼认为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导致了欧美国家经济滞胀并非宏观政治,工人与雇主共享企业利润即是分享经济。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因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一一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主要着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一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一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一一拜占庭经济史》、《希腊古代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等。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GDP同比增长%。

这是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达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定下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对此,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今年会比去年好。

因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且数量也是惊人的。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从7%下降至%,直到以后长期保持5%-6%就行了。

他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短板行业的投资。

短板行业如果不加强投资,则创新无从谈起,政策层面应该为创新者提供帮助,比如税收减免、提供空间等。

但是,供给侧调控不可能短期就见效,结构调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短板行业要扶植起来,产能过剩行业关停并转。

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国际经验与改革导向——基于米德社会分红理论的视角

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国际经验与改革导向——基于米德社会分红理论的视角

分 红 数额 的 唯一标 准 。红利 分配 需考 虑 以下 两点 :一 是提 供给每 一位 成 员基本 、等 量 、无条 件 的收入 , 来 实现 分 配 的公平 化 ;二是 在此 基础 上 ,提供 一 部分 与劳 动力 市场无 关 的收入 ,提 供基 础 的社会 保障 , 用 以减少 风 险 同时促进 就业 。
1 、社 会分 红 的构想 与功 能 。早 在 上世 纪 3 0年代 ,国民生产 总值 ( G NP )计算 法 的创始 人之 一 ,英
国经 济学家 詹姆 斯・ 米德 ( J a me s Me a d e )就提 出社 会分 红 的概念 ,后 来许 多经 济学 家称之 为 基本 收入 ,
额的 5 %一 1 5 %上缴 至 国家 财政 部 门 。这 标志 着建 立 国有 资本经 营预 算制度 的正式 启动 。值得 注 意 的是 , 虽然 在政 策层 面解 决 了 国企红 利上 缴 的必要 性 问题 ,但是 对利 润上 缴 的主体 、比例 以及使用 去 向等 实践 层 面 的问题仍 然存 在较 大 的争 论和 分歧 。本 文将 从西 方社 会分 红理 论适 用性 的视 角 ,在总 结西 方 国企 利
3 5
即共 同体 定期 向其每 个成 员无 条件支 付等额 的货 币福 利 。
按照 米德 的观 点 ,公共 资源 的所 有 者是公 民,那 么通过社 会分 红 能够做 到兼顾 公平 与效率 ,从而成 为 公 民经 济权 利 的重 要来源 。公共 资源作 为投 资所获 得 的利润 一部分应 作 为积 累基金 ,一 部分作 为红利 分 给公 民 。随着 积累 基金 的增加 ,公 民分得 的红利 也逐渐 增加 。此外 ,米德还 认 为 , “ 社会 分红 ”政 策 比有条件 的 “ 失业救 济 ”更能 促进就 业 。 “ 有 条件 ” 的 “ 失业救 济 ”是指 只有在 失业 的 时候 并且 能够证 明 自己在 不 断寻找工 作 ,才 能领取 救济 金 。而 “ 社会分 红 ”相 对 于有条 件 的失业救 济 ,则 是无条 件地提 供 给所有 公 民等量 的基本 收入 ,与 是否 就业无 关 ,每个 人均 可 以获得 “ 社会 分红 ” ,这 就调 动 了公 民接 受低 收入 工作 的积极 性 。从直观 上看 , “ 社会 分红 ” 的无 条件相 比 “ 失业救 济 ”的有条 件似 乎更 加削 弱 了公 民接 受低 薪工作 的热情 。事实 上 , “ 社 会分 红 ”是提供 一种社 会保 障 ,并非 取得社 会分 红后 就无所 事 事 。假 如按 照传统 的 “ 失业 救济 ”办法 ,失业 者领取 “ 失业救 济 ”的额度 是 5 0元 ,那 么 ,任 何收入 小于 5 0元 的工作机 会都不 值得 该失业 者争 取 ;但如 果把 5 0元 的 “ 失业 救济 ”换成 无条件 的社会 分红 4 0

国企向政府分红须走出误区

国企向政府分红须走出误区

国企向政府分红须走出误区作者:段炳德来源:《新财经》2007年第02期企业向股东分配红利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中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各方争论之下,国企向政府分红亟待统筹性的法规出台2006年1~11月,160多户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887.7亿元,同比增长18.9%。

2005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413亿元。

2004年,这个数字为4000亿元。

国企连年高速、大额的利润增长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

其中,“国企是否应向政府分红?如何分红?”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

可以说,此前的讨论并没有厘清国企分红的本质。

国企分红并非纯财务问题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各级政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大股东,而企业向股东分红,本身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只需根据《公司法》进行利润分配就可以了。

《公司法》对于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的分配是这样规定的: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如此一来便简单了,企业只需把剩余的税后利润按股东持股股份进行红利分配就可以了,也不会有此次关于国企分红的争论、试探、决策等等复杂程序了。

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并非是普通的市场经济意义下的企业,而政府也不是普通的股东。

长期以来,厘清国企与政府的关系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政府的产权改革问题。

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经过艰苦努力,大多数国企逐步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

但“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在国资委成立之前,有多个职能部门对国有公司进行管理。

谁都有权管,但又都对企业经营后果不负责。

没有人能真正维护国家这个大股东的权益。

直至2003年国资委正式成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开始步入正轨。

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国企向政府分红的问题没有成为一个普通的财务问题,必须等到重新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决。

国企分红影响国家财政了解我国财政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过两次“利改税”。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比较研究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比较研究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经营效率和经济绩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探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差异,并分析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研究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

以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为例,这些企业通常在重要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享有多种优惠政策和资源配置优势。

然而,由于其体制特点,国有企业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官僚主义、管理不规范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提高其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改革措施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引入市场化机制等。

这些改革举措逐渐推动了一些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高了它们的经济绩效。

然而,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经济绩效方面展现出一些独特特点。

由于非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通常是创业者或投资者,他们更加注重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非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

在市场竞争中,非国有企业通常更加灵活快速地适应变化,更具有应变能力。

这也是非国有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也可能存在经营风险较高、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比较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投资回报率。

研究发现,在某些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其内部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导致的。

同样的,非国有企业在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中具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其灵活性和市场敏感性导致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在所有方面都落后于非国有企业。

在某些行业中,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国有企业依然具有竞争优势。

除了所有制的差异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差异。

例如,企业规模和行业特征等因素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相同规模和行业条件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绩效差异较小。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了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关键因素、管理模式以及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和障碍,其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提出了有效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不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对研究所得进行了结论总结,为国有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借鉴。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关键因素、管理模式、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趋势、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科技型企业是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研究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背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目前,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人才队伍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受阻,影响了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效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及探讨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为未来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有效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不同企业的案例分析,探讨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模式,为提升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购的现状 (3)二、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理论基础 (4)2.1 并购的概念与类型 (5)2.2 风险管理理论 (6)2.3 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优势 (7)三、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 (9)3.1 政治风险 (11)3.2 法律风险 (12)3.3 财务风险 (13)3.4 经营风险 (14)3.5 文化风险 (15)四、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 (16)4.1 定性分析方法 (17)4.2 定量分析方法 (18)五、国有企业在并购民营企业中的防范策略 (20)5.1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并购顺利进行 (21)5.2 加强尽职调查,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状况 (22)5.3 充分评估风险,制定合理并购方案 (23)5.4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融合 (24)5.5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25)六、案例分析 (27)6.1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成功案例 (28)6.2 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失败案例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 (31)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1)一、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其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这种跨所有制的并购不仅涉及到企业财务、战略、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深层次风险。

本论文将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案例,揭示并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并从风险识别、评估到控制与防范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并购效率,降低潜在风险,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探析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探析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探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3)1. 外部环境因素 (4)1.1 政策法规的影响 (6)1.2 市场竞争的推动 (6)1.3 技术发展的支持 (7)2. 内部因素 (9)2.1 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10)2.2 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11)2.3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影响 (13)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14)1. 审计理念的重塑与更新 (15)2. 数字化转型基础架构建设 (17)2.1 硬件设备设施的完善 (18)2.2 软件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19)3. 数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0)4.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22)四、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23)1. 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概述 (25)2. 案例分析 (26)五、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解析 (27)1. 技术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28)2. 人员培训与组织架构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0)3.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建议 (31)六、结论与展望 (33)1. 研究结论总结与观点汇总 (33)2. 对未来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展望与建议 (34)一、内容概括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目标,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升级,更关乎审计理念、组织结构、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文章详细讨论了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包括信息化水平、组织架构、人才队伍、数据安全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谈国有大中型合企业摆脱困境出路:本标结合治本为主

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谈国有大中型合企业摆脱困境出路:本标结合治本为主

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谈国有大中型合企业摆脱困境出路:本标结
合治本为主
千百度
【期刊名称】《改革与理论》
【年(卷),期】1994(000)007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千百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1
【相关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我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2.大中型企业的出路何在?——论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J], 陈银泉;陈葳
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项治本之策——中国科协大中型企业创造教育研讨会高度评价沈阳市科协创造力开发活动 [J], 杜顺成;孔庆华
4.江西东风制药厂厂长李仁曼谈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J], 李仁曼;陈强;吴赣英
5.国有企业:难点与出路——西南财大“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讨”综述 [J], 赵磊;江林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想优缺点

联想优缺点

一激励机制(一到三阶段)(对员工)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

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支付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是通过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

1. 股票激励模式的优点:(1)、它实质上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除此之外,不再享有其他权利,因此,股票的发放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股本结构。

(2)、股票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

股票的持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营管理好企业,使企业不断地盈利,进而取得更多的分红收益,公司的业绩越好,其收益越多。

(3)、股票激励模式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因为获得分红收益的前提是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并且收益是在未来实现的。

2、股票激励模式的缺点:(1)、激励对象可能因考虑分红,减少甚至于不实行企业资本公积金的积累,而过分地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

(2)、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分红意愿强烈,导致公司的现金支付压力比较大。

长期以来,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薄弱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对国企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承包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委托代理制等形式发展到1994年开始在国企中推行的年薪制。

但从各种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来看,都没有切实地将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真正的捆绑在一起,激励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以上市公司的年薪制为例,1998年年报出来后,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情况显示,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平均年薪不到5万元,此外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业绩脱节。

没有积极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导致国有企业在活力、效率上比不上非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有企业无论从吸引人才还是激发经营者创造力方面都与非国有企业有很大的落差。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总结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总结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总结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目录一、DEA的起源与发展(参考网络等相关文献)......................二、基本概念...................................................1.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2.生产可能集(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PPS)............3.生产前沿面(Production Frontier)........................4.效率(Efficiency).......................................三、模型......................................................./doc/8016806524.html,R模型..................................................2.BBC模型..................................................3.FG模型...................................................4.ST模型...................................................5.加性模型(additive model,简称ADD)........................6.基于松弛变量的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简称SBM)7.其他模型.................................................四、指标选取...................................................五、DEA的步骤(参考于网络)....................................六、优缺点(参考一篇博客).....................................七、非期望产出.................................................1.非期望产出的处理方法:...................................2.非期望产出的性质:.......................................八、DEA几个注意点..............................................九、DEA相关文献的总结..........................................1.能源环境效率.............................................2.碳减排与经济增长.........................................3.关于工业、制造业、产业的DEA..............................4.关于企业的DEA............................................5.其他.....................................................一、DEA的起源与发展(参考网络等相关文献)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常用的效率评估的方法,用以评价一组具有多个投入、多个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s)之间的相对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荣凯1 , 尹㊀ 博2 , 侯军利3
摘㊀ 要: 本文运用分层线性方程模型, 借助 2010
究发现, 国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依然存在, 其传导机制趋向复杂化㊂ 值得注意的是, 国有企业资产外部 性加强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 却削弱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创新水平的提升, 这可能源于 国企与非国企间合作的加深对非国企创新的挤出作用㊂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技术红利; 资产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 F062������ 4㊀ 文献标识码: A
[ 5]
1993 年) ㊂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 ㊂
等要素优势消失的影响, 中国经济由 长步入
以技术㊁ 管理人员派遣等方式帮助集体企业㊁ 国 有企业等构筑生产能力, 是这一阶段国企技术红 利现象的特征㊂ ② 完全市场经济下的国企技术转 移 ( 1994 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在随后的两 权分离㊁ 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有企业战略布局调 2000 年 ) ㊂ 1992 年的南方谈话标志 中
多重压力, 国有企业依托与政府的密切关系, 能 够快速㊁ 高效引进技术, 实现由技术到产品生产 的整合过程 [ 6 - 7] , 并承载着创新孵化器的功能 [ 8] , 通过承担不确定程度较高和外部性较高的创新活 动 [ 9] 和相应的外部性传导机制, 构筑以大中型国 有企业为核心的生产㊁ 创新体系, 实现由全球产 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和升级㊂ 此阶段的 国企技 术 红 利 主 要 表 现 为 以 协 作 为 目 的 的 技 术 溢出㊂ 第一至第二阶段的技术红利现象源于经济体 制的转变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共同作用 ㊂ 第二至第 三阶段的技术红利现象源于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 业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 ㊂ 预算软约束使得国企 拥有充 足 的 资 金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㊁ 技 术 引 进 和 研 发, 形 成 国 有 企 业 的 技 术 优 势㊂ 相 比 非 国 有 企 业 , 国有企业 技 术 溢 出 的 数 量 更 大 ㊁ 范 围 更 广 ㊁ 科技含量更高 ㊂ 因缺乏有效的积极激励机制 , 所 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国有企业存在道德风险 [ 10 ] , 国企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通过或明或暗方法实现向 非国企的技术流动 ㊂ 国有企业 技术红利 的三 阶段转变过程 , 是国有企业知识 ㊁ 技术等差异化 的外部 性 途 径 与 非 国 有 企 业 等 潜 在 使 用 者 对 知 识 ㊁ 技术等内部化的不同方式 , 交互作用 ㊁ 共同 促进本地生产 ㊁ 创新体系的结构演化与非国有企 业的创新成长 ㊁ 与协作关联的过程 , 构成了国有 企业控制力 ㊁ 非国有企业成长以及产业动态发展 的主线 ㊂ 2012 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人口红利 高速 增 中速 发展的新常态㊂ 加之, 改革开放
域目标以 及 国 家 层 面 投 资 收 益 回 报 的 实 施 载 体, ㊂
整阶段性国企改革 ( 1994 ) 的共同作用下, 国有 企业和集体企业通过产权转化㊁ 转包㊁ 分解经营 等方式将技术㊁ 资产等 扩散中心 年为 技术
民营企业㊂ 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已承担起
经过几十年的深化改革过程,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 社会福利 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和
) ㊂ 加入 WTO 后, 面临经营㊁ 治理和技术的
1㊀ 理论基础
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权利与市场㊁ 资本 与劳动㊁ 支配与治理交互连带㊁ 限制与转化的发 展过程 [ 5] , 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不断转变, 其主导型的生产㊁ 创新体系也在演变, 国有企业 的技术红利, 即来自国有企业的技术㊁ 知识㊁ 人 才等创新资源, 在特定的生产㊁ 创新体系中, 为 非国有企 业 等 潜 在 使 用 者 不 同 程 度 获 取 的 现 象, 亦在双轨制约束㊁ 完全市场经济和开放市场经济 三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① 双轨制约束下的国 企技术扩散 ( 1978 经济双轨运行阶段, 国有企业既依托计划经济行 政体制进行指令管理和资源调拨, 同时又扩大自 主权, 从生产㊁ 销售和定价方面探寻市场规律
发展㊂ ③ 开 放 市 场 下 的 国 企 技 术 溢 出 ( 2001
, 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
, 相比民营企业 ( 很多从国有企业㊁ 资源配置的功能 [ 3] , 推动中
集体企业演化而来 ) 和外资企业, 正在稳步实施 近似于 国社会经济由不发达的商品经济逐步形成较发达 的商品经济, 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作用越发成熟和突显 [ 4] ㊂ 然而, 国内外学者关 于国有企业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宏观功 能㊁ 微观效率以及技术创新外部性层面, 国有企 业的技术红利现象以及国有企业主导的生产㊁ 创 新体系协同演化尚未引起学者的关注㊂ 本文从国 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的成因㊁ 阶段特点和外部效 应入手, 构建国有企业创新水平通过技术红利传 导机制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㊁ 盈利能力的分 析框架, 并 运 用 分 层 线 性 方 程 模 型 进 行 分 析 和 探讨㊂
近 40 年, 国企技术红利的持续释放, 老一辈技术 人才相继退休, 新的中坚型人才断档, 上一轮国 企改革后积蓄十几年的政策性负担等, 国有企业 深陷低效 率㊁ 产 能 过 剩 与 僵 尸 企 业 的 问 题 困 局, 自身发展困境重重㊂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
50 ㊀
中国科技论坛
( 2016 年 12 月) 第 12 期
Feng Rongkai1 , Yin Bo2 , Hou Junli3
( 1������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 China; 2������ Liaon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enyang 110031 , China; 3������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and the data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0 to 2014 to do the re⁃ search������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echnology dividend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but its conduction mechanism is more complicated������ It������s im⁃ 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e assets externa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rengthen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from the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ability, and weakens improvement effect from the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the non⁃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 to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which maybe is the result of the crowding⁃out effect from the deepen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 Technology dividend; Asset externality
确提出, 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于创新过程的技术属性和知识市场特性 [ 14] ㊂ 而知 识㊁ 技术 作 为 经 济 社 会 产 物, 具 有 有 限 专 用 性㊁ 无竭尽性㊁ 有限排他性㊁ 不可分割性以及累积性 和互补性等特点 [ 11] ㊂ 知识㊁ 技术的特殊属性使得 创新主 体 无 法 获 取 知 识㊁ 技 术 所 产 生 的 全 部 收 益 [ 15] , 由此形成的溢出效应, 也即外部性会导致 市场资源配置失灵㊂ 补贴作为政府扮演 手 最直接的手段
第 12 期 ( 2016 年 12 月)
中国科技论坛
49 ㊀
㊀ 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政治战略㊁ 政策目标㊁ 区 既承担着社会一般性㊁ 公共性服务的稳定供给功 能; 又是自主经营㊁ 承担市场风险的企业主体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以及转型时期的 的提供者, 作为克服 的制度安排 和转变其
[ 2] [ 1]
48 ㊀
中国科技论坛
( 2016 年 12 月) 第 12 期
国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消失了吗 ?
基于上市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研究
( 1������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㊀ 沈阳㊀ 110870 ; 2������ 辽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辽宁㊀ 沈阳㊀ 110031 ; 3������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㊀ 沈阳㊀ 110136 )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非核心企业创新行为模式演化机理研究 技术红利
深化国有
面向东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企业
辽宁装备制造业配套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嵌入选择研究
( L15CJY012 ) ㊂
的非核心企业创新成长路径研究
( 16YJC790017 ) , 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
式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冯荣凯 ( 1983 - ) , 男, 辽宁沈阳人,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创新网络㊂
扶持之
, 能够弥补外部性给企业带
来的外溢损失, 激励企业创新 [ 17] ㊂ 带有公共品性 质的国有企业存在正外部性 [ 18] , 能够把技术投资 和技术发展作为 半公共品 提供给社会 [ 1] , 因 而无论在行业层面还是地区层面, 国有企业整体 上获得比民营企业更高的政府补贴 [ 19] ; 更加强化 了国有企 业 对 非 国 有 企 业 的 技 术㊁ 知 识 外 部 性㊂ 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使之对政府激励的 反应更为灵敏, 而民营企业决策 则 较 为 谨 慎 [ 20] ㊂ 因此, 政府透过国有企业的技术红利释放, 加强 政府对非国有企业补贴的激励效应㊂ 基于此, 形 成本文的假设 2a: 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加强政府补 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加强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盈 利能力的正向影响㊂ 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的 正 向 影 响; 假 设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