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课堂实录2

合集下载

海陆变迁课堂实录2

海陆变迁课堂实录2

青州市实验初中刘法利学习目标:. 认识地壳是变动地,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地结果,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地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地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地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地影响.学习重、难点: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地.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方式学习过程:一、引入:幽灵岛故事课件出示:“探险地中海”师:在风光优美地中海,有很多美丽地岛屿,她们像明珠一样洒落在海面上.但对于其中地一个岛屿,人们却谈岛色变,它有一个可怕地名字——“幽灵岛”,为什么它有这么个奇怪地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小资料难道真地是幽灵在作怪吗?幽灵岛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就会揭开幽灵岛地神秘面纱.课件出示:宇宙中地“地球”师:这颗美丽地星球就是我们生活地地球,它地表面分布着广袤地陆地和浩瀚地海洋,(出示海陆分布图)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地海陆分布状况,那过去和将来地海陆分布又是怎样地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陆变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板书题目——海陆变迁(出示)师:说起海陆变迁,使我想起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谁知道沧海桑田地含义呢?生:说含义师:对,沧海桑田地原意就是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地意思.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古代地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地仙女,自称曾经三次见到过东海变成桑田……,神话传说中沧海可以变成桑田,那现实中真地存在海洋和陆地地巨大变迁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新课学习(一)地表形态变化探究一:海陆变迁地实例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海陆变迁地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我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交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展示资料).小组交流.共同交流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地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陆变迁地事实,通过这些事实,我们也了解了,现实中真地存在海洋和陆地地巨大变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阶段小结)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地,既然海陆是可以变迁地,那我们就可以说:地表形态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五种地理现象,那些能证明地表形态是变化地?学生做题师:既然地表形态是变化地,海陆是可以互相转化地,贝贝有疑问了,我们去看看她有发现什么问题了:出示:玲玲贝贝对话贝贝:我就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看不出海洋和陆地地转化呢?师:大家能不能帮贝贝解释一下?玲玲:因为海陆变迁地速度非常缓慢.师:对.是地壳运动导致了海陆变迁,而大多数地壳地运动往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地过程,所以,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地表形态地变化,这种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地运动我们叫地壳地缓慢运动.那么是不是所有地地壳地运动都是缓慢地让人不易察觉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不是,地震、火山读书:请一个同学读课本第二段,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火山喷发和地震,读书地过程中,注意火山和火山活动地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火山和火山活动是不是一回事生:不是,火山是火山喷发地物质堆积地高地,火山活动是正在进行地一个过程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不是缓慢运动,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地视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地震火山视频师:地震、火山喷发是地壳急剧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师:正因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所以往往给我们人类带来危害.今年地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地灾难,大家看一组图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汶川地震图片如果我们能认识它们地活动规律,就可以加以防范,减少损失,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我们刚才看到地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为:地壳地急剧运动出示“学海拾贝”,阶段小结师:通过刚才我们地分析,可以看出,地壳地缓慢运动和急剧运动都能导致海陆变迁,这种强大地动力来自地球地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地力除了内力作用还有来自地球外部地外力作用,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承转: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庆期间贝贝在我国地西北地区地新发现,他发现了这样一种奇特地地貌,出示风蚀地貌地图片,师:你知道这种奇特地地貌是怎么行成地吗?生:风吹出来地.师:看来风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为外力作用.除了风力作用之外,还有其他地一些外力作用能改变地表形态,你知道有哪些吗?探究二:外力作用地实例生交流举例展示外力对地表影响地图片:风蚀蘑菇流水携带泥沙冲积成地平原冰川刨蚀地面师:这些影响地表形态地力量都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之为:外力作用.另外,我们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地需要,有些活动往往对地表产生较大地影响:如填海造陆,劈山修路人工开挖地河道,可见,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盘山公路荷兰地围海大坝但是人类在活动地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给一些地质灾害地发生埋下祸根,如滥垦森林滥挖矿石造成地泥石流、滑坡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师:前不久山西发生地溃坝事件,就是人类在活动地过程中,不遵循自然规律,留下地隐患:导致了人员地伤亡和经济地损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泥石流(山西泥石流)师:小结并且承转: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地变化也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下面请大家看屏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地表形态地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地结果.:出示课堂小结: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老师这里编了一段顺口溜也许能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地内容.地壳运动很缓慢,火山地震一瞬间;内力造出崎岖地,外力削高把低填;内力外力不停息,沧海桑田地形变师:现在,大家再来想想幽灵岛为什么会忽隐忽现呢?生:地壳地运动,而且是地壳地剧烈运动导致地.师:我们知道了幽灵岛因何而来,因何而去,小岛为什么会多次地出现和消失呢?也就是说为什么此地地壳如此活跃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个伟大地假说,这个假说能给我们一个合理地解释.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大陆漂移假说出示海陆分布图片、世界地图、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图小组活动:仔细观察这两副图,你有什么惊奇地发现吗?(非洲和南美洲能拼合到一起)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地非洲和南美洲地轮廓图,先请大家用小剪刀把这两个大洲地轮廓图剪出来,然后大家试着拼一下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活动师:这一奇特地现象会使你联想到什么呢?同位讨论.(南美洲和非洲有可能原来连在一起,)师:通过拼图,大家想到南美洲和非洲有可能原先是一块大陆,这个猜想早在世纪初就被德国地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了,并由此提出了一个伟大地假说:大陆漂移假说(板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朗读课本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一次偶然地发现,加上不懈地努力,才创造了这个伟大地假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陆漂移假说地基本观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演示大陆漂移假说并讲解:介绍“大陆漂移说” 地基本观点原先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它地周围是一片汪洋.亿年前这块大陆开始破裂、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地基本布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面同学们看一下课本页最后一段,详细地了解这个假说师:现在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地大陆漂移假说地内容,但是,这个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谬地,遭到了地质界反对,我们一起来帮助魏格纳寻找证据好不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探究三:寻找大陆漂移假说地证据出示两张撕开地报纸师:请大家观察我手中地这两张报纸碎片,他们是不是同一张报纸撕开地呢?(是)你是怎么看出地?(轮廓吻合图片和文字能连起来)师:撕开地报纸具有文字和图片地连贯性,如果两块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那也应该具有某种连续性,那这种连续性会是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组内交流共同交流师生总结出示图片:大陆漂移地证据.大陆拼合图.相似地物种.南美洲和非洲古生物类型图.南美洲和非洲古地层分布图师: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魏格纳独自前往北极地区地格陵兰岛考察,在他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并不是每个人看到世界地图都会提出这样地假说,魏格纳给人类留下地不仅仅是一个假说,更是一笔巨大地精神财富.虽然他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地生命,但他善于观察、敢于创新地精神却广为流传,魏格纳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观察生活中地现象,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不能空想,大胆实践,)师生总结: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发现、不懈努力地人,所以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陆漂移假说这部分知识地学习过程:首先我们通过观察图,发现了一个什么奇特地现象?:大西洋两岸地非洲西海岸遥对地南美洲地东海岸轮廓比较吻合,由此同学们进行了大胆地猜想: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地,接着我们为这猜想寻找了证据:南美洲和非洲相同地古生物和古地层,最后归结到魏格纳地大陆漂移假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利用这个假说解释一些现象、探南极: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地大陆,而现在却在南极洲发现了煤,你知道煤是怎样形成地吗?(请同学说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煤是古代森林经过高温高压形成地)而从南极洲现在地位置来看,这里气候寒冷,会有大片地森林吗?所以这里根本不具备煤形成地条件,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大家觉得这种解释合理吗)师:刚才我们利用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了南极发现煤地现象,大陆漂移假说也解答了许多原来无法解释地自然之谜,但魏格纳对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没能做出合理地解释,也就是他不能解释大陆漂移地动力,所以并没有被当时被学术界认可,可是人类思考得脚步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歇,直到世纪年代,随着新地探测、观测技术地应用,在大陆漂移假说地基础上,形成了现在普便被认可地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部分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深入探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课堂小结:今天,由一个小小地岛屿开启了我们地探索、发现之旅,一个忽隐忽现地幽灵岛,让我们明白了沧海桑田地巨变.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地“幽灵岛”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像魏格纳一样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示学习提纲,互相交流本节课收获.四:课堂练习:、学采展示、挑战擂台五:拓展思考:若干年以后,海陆分布将发生什么变化?把你地想法画下来,小组交流.课后反思:本节课在备课地时候不再是对教材内容地简单诠释、教学过程地简单安排、教学方法地简单展示,而是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地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这样就防止学生地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互相激励:学生通过互相激励,鼓励彼此努力学习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气候变化与海陆变迁:
-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人类活动与海陆变迁: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填海造陆、河流改道等实例分析
(2)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气候变化与海陆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举例: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为例,让学生分析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人类活动与海陆变迁之间的关联。
举例:以填海造陆为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表形态,进而影响海陆变迁。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海陆变迁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4)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如马尔代夫的海平面上升问题。
举例:分析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壳运动涉及板块运动、地震、火山等现象,学生难以理解其内在联系。
举例:通过动画演示地球板块的运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地球板块运动示意图、气候变化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图表、填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片等。这些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

《海陆的变迁》示范教案.doc

《海陆的变迁》示范教案.doc

《海陆的变迁》示范教案;第#二$教0育4资D源1网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要求: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准备:师:课件、图片、挂图生:剪刀、白纸课时安排:1课时。

一、海陆是变迁的师:出示大连星海湾新旧图片。

这两张图片反映的是大连哪一个旅游景点呢?生:星海广场。

师:新旧对比这里发生什么变化?生:海湾由人工填成了陆地。

师: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变化呢?出示材料(台湾海峡海底发现煤矿、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生动物化石)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也存在海陆变化。

师:确实海陆是变迁的。

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

(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生:(观察、分析、讨论)变迁方式有三种:1 •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

(最好出示资料片)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生:上前演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一、内容分析从地球上存在海陆变迁的事实入手,上升到全球尺度,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的。

内在逻辑严密,涉及内容广且理论性强,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特别是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基本内容事实和观点即可;课本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因其理论性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以此理念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时,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依据课程目标,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安排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

初一学生还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理性思维,好奇、好胜心切,于是,我(教师)变成了国家地质馆的讲解员,正在接待学生参观,并让他们竞猜问题,答对有奖。

这样设计,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在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实录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罗老师)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实录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罗老师)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建议)
中山市永宁中学罗萍波
一、适用教育对象及使用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适用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处的普通中学,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知识面狭窄。

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不少拓展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建议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

二、适用教学条件及调整建议:
由于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所以教室需要具备多媒体设备。

如果不具备多媒体设备,可以采用活动幻灯片或模型演示,再加上板图和自制的南美洲和非洲洲轮廓拼图配合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突破难点的教学建议:
利用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活学活用,加深感受和理解。

四、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议:
本课容量较大,拓展性知识多,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建议教师在课前先把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让学生课前先对主要学习内容和拓展性材料有所了解,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减轻课堂的学习负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第 1 页(共 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实录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罗老师)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实录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罗老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实录)小榄镇永宁中学李育钦师说:(复习,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老师先考一考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教师指图,学生回答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师说;(导入)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课件展示“固定论”与“活动论”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讨论。

)生答:我认为地球“活动论”是对的。

师问:你认为地球“活动”的表现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生答:火山和地震。

师说:不错。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剧烈活动的表现。

那么火山、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哪里?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些地球的奥秘。

(课件展示课题“海陆的变迁”)。

师问: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它的原意是什么?生答:海陆变迁。

师问: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生答: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师说:正确。

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一共有3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这两种原因会造成大规模的海陆变迁,不过我们很难感受得到,因为它的过程十分缓漫。

人类活动引起的海陆变迁规模相对小得多,但我们可以看得到。

下面请大家讨论一下教材图2.10——图2.12 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师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生答: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

师问:为什么在台湾海峡的海底会发现古森林的遗迹?生答: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或者海平面上升,使陆地变成了海洋。

师问: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国土是从大海中取得的,它通过什么途径从大海中取得土地?生答:填海造陆。

师说:(承转)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海陆的变迁。

(七年级地理教案)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

(七年级地理教案)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

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七年级地理教案课前展示今日格言:昨天我虽然做的不是最好的,但这节课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

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轻松入境。

导入:师: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一节地理课,我们这节课来做一次环球探秘。

历史上麦哲伦做过一次环球航行,他是为了证实地圆之说,而我们今天来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直接展示幻灯片海陆的分布(多媒体展示课题)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2页,第三单元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我们来一起揭开七大洲的神秘面纱。

(用意: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题一:关于海陆的分布创设问题情景情景一:(慧眼识图,我来比一比)出示多媒体课件,南北、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从整体来看南北两个半球哪个半球陆地更集中?生:北半球。

师:两个半球分开来看,它们的海陆分布状况是怎样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生1: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2: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3:(从数据上归纳)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大家看的很准确!继续观察,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从东西两个半球来看哪个半球的陆地更为集中?生:西半球。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两个半球分开来看,它们的海陆分布状况又是怎样的?(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生1: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2:西半球的海洋面积也大于陆地面积。

生3: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咱们大家回答的很正确,那么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全体给予热烈掌声。

出示多媒体课件总结)情景二:出示多媒体,小小辩论赛:水球?地球?图片。

师:(过渡)我们发现的这一状况被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所证实,他在太空中看到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说我们是不是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她应该叫“水球”,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回答导入问
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
2.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3. 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通过反复观察板块示意图,让学生掌握六大板块的分布及特)
教师再次设问:图中:“→←”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归纳: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乘电
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板块中的(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度洋板块
是全球板块分布和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免费下载】海陆变迁课堂实录2

【免费下载】海陆变迁课堂实录2
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既然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我们就可以说: 地表形态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五种地理现象,那些能证明地表形态是变化的? 学生做题
师:既然地表形态是变化的,海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贝贝有疑问了,我们去看看她有 发现什么问题了:
出示:玲玲贝贝对话 贝贝:我就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看不出海洋和陆地的转化呢? 师:大家能不能帮贝贝解释一下? 玲玲:因为海陆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 师:对。是地壳运动导致了海陆变迁,而大多数地壳的运动往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 程,所以,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地表形态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人们察觉的运动我们 叫地壳的缓慢运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壳的运动都是缓慢的让人不易察觉呢? 生:不是,地震、火山 读书:请一个同学读课本第二段,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火山喷发和地震,读书的过程中, 注意火山和火山活动的区别。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火山和火山活动是不是一回事 生:不是,火山是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的高地,火山活动是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 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不是缓慢运动,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 表形态,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视频 出示地震火山视频
师:地震、火山喷发是地壳急剧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师:正因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所以往往给我们人类带 来危害。今年 5.12 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大家看一组图片: 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如果我们能认识它们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加以防范,减少损失,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 下节课学习 我们刚才看到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为:地壳的急剧运动 出示“学海拾贝”,阶段小结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壳的缓慢运动和急剧运动都能导致海陆变迁, 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地球的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内力作 用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承转: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庆期间贝贝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新发现,他发现了这样一种奇 特的地貌, 出示风蚀地貌的图片, 师:你知道这种奇特的地貌是怎么行成的吗? 生:风吹出来的。 师:看来风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为外力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海陆的变迁〔1〕缘由: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是形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

〔2〕实际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2.思想目的:培育先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求肉体。

3.重点、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观念,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散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络。

教学辅佐教具:1.小黑板,正反面区分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表示草图〞〔不画板块界限〕。

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

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洁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

教学方法:教员提问,先生活动、讨论、剖析。

教员再解说、总结、归结法。

教学进程设计:〔1课时〕一、温习第1节〝大洋和大洲〞,导入新课:展现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表示草图〞,让先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称号,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提问:同窗们如今看到的陆地、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作过变迁?先生讨论。

一种说法是不会发作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时变迁。

教员讲授:同窗们的讨论得出两种一模一样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天文学科迷信史上已争议很久了,那么接上去,我们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先生活动:看图2.10〝喜马拉雅山上的陆地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址〞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用迷信研讨实例证明海陆变迁是不变的理想,先生边看边讨论,再由教员解说〝沧海沧海〞的意思,使先生从理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看法:地球外表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时变迁的。

板书:一、沧海沧海提问:陆地、陆地是如何变迁的?先生带着效果阅读〝课文阅读资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展现小黑板上〝南美洲、非洲轮廓图〞,要求同窗们观察它们的轮廓,并参照课本2.14图〝难道是巧合吗?〞、图2.16〝拼合大陆几种新鲜地层的相似性〞和图2.17〝陆地、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散布〞等图,看看两大洲的凸凹局部有什么特点。

海陆变迁听课记录

海陆变迁听课记录

海陆变迁听课记录
以下是海陆变迁的听课记录:
日期:2023 年 2 月 18 日
时间:上午 9:00-11:00
课程主题:海陆变迁
授课教师:张老师
课程内容:
- 海陆变迁的定义: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形态和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它是地球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地球内部结构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陨石撞击、火山喷发等等。

- 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板块运动、地幔对流、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等等。

- 海陆变迁的影响:海陆变迁对地球的气候、环境、生命演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导致了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发生变化,影响了地球的水资源和气候系统,也影响了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和分布。

- 海陆变迁的例子:地球上的海陆变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比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中海的消失、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等等。

同时,也有一些事件导致了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发生变化,比如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事件。

作业:
- 请简要概括海陆变迁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 请列出地球上发生的一些重要的海陆变迁事件,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影响。

- 请思考海陆变迁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重要性,并简要列出一些结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海陆的变迁(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2.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3.重点、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辅助教具:1.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示意草图”(不画板块界线)。

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

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干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再讲解、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第1节“大洋和大洲”,导入新课: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提问: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学生讨论。

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

教师讲授: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地理学科科学史上已争议很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活动:看图2.13“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用科学研究实例证明海陆变迁是不变的事实,学生边看边讨论,再由老师讲解“沧海桑田"的意思,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迁的。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doc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doc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课堂教学实录黄金清007导入新课:师问: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等而南极大陆表面冰雪覆盖,并无茂密的森林,可是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大陆曾有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有谁能解释其原因吗?好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海陆的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看屏幕上几个问题思考: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谁能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回答——海洋变成陆地)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谁能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回答——陆地变成海洋)3、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为了扩大陆地面积利用围海大坝填海造陆,谁能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回答——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海洋变成陆地);除了上面的实例,同学们还能举出更多吗?拓展延伸,如P33的活动题;黄河三角洲每年都向海洋推进;珠峰增高等。

学生归纳小结: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的变化有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需要很短的时间,如火山、地震。

承转过渡:地表形态,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海陆之间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二、大陆漂移假说师:(介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故事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有一天正望着世界地图出神,突然发现非洲凹进的地方和南美洲凸出地方非常吻合。

他不由得猜想,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的呢?--------那么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什么呢?1、点击动画“2亿年前”,问2亿年前地球上有几块大陆?(学生回答)2、点击动画“6500年前”,师问这块大陆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3、点击动画“现在”,师问地球表面海陆变化成怎么样呢?(学生回答)承转:大陆漂移假说有没有科学根据的呢?1、学生活动:P34的活动题“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并问:这两块大陆漂移后形成什么大洋?(学生回答——大西洋)2、海牛和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师适当解释说明)请同学们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呢?3、你还能举出其它证据吗?——如南极洲发现丰富的煤炭等(与引言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课堂实录
青州市实验初中刘法利
学习目标: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
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方式
学习过程:
一、引入:幽灵岛故事
课件出示:“探险地中海”
师:在风光优美地中海,有很多美丽的岛屿,她们像明珠一样洒落在海面上。

但对于其中的一个岛屿,人们却谈岛色变,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幽灵岛”,为什么它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出示小资料
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幽灵岛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就会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课件出示:宇宙中的“地球”
师:这颗美丽的星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表面分布着广袤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出示海陆分布图)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那过去和将来的海陆分布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陆变迁》
板书题目——海陆变迁(出示)
师:说起海陆变迁,使我想起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谁知道沧海桑田的含义呢?
生:说含义
师:对,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的意思。

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见到过东海变成桑田……,神话传说中沧海可以变成桑田,那现实中真的存在海洋和陆地的巨大变迁吗?:
二、新课学习
(一)地表形态变化
探究一:海陆变迁的实例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我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交流
(展示资料)
1.小组交流
2.共同交流
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陆变迁的事实,通过这些事实,我们也了解了,现实中真的存在海洋和陆地的巨大变迁。

(出示阶段小结)
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既然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我们就可以说:地表形态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五种地理现象,那些能证明地表形态是变化的?
学生做题
师:既然地表形态是变化的,海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贝贝有疑问了,我们去看看她有发现什么问题了:
出示:玲玲贝贝对话
贝贝:我就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看不出海洋和陆地的转化呢?
师:大家能不能帮贝贝解释一下?
玲玲:因为海陆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

师:对。

是地壳运动导致了海陆变迁,而大多数地壳的运动往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地表形态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人们察觉的运动我们叫地壳的缓慢运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壳的运动都是缓慢的让人不易察觉呢?
生:不是,地震、火山
读书:请一个同学读课本第二段,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火山喷发和地震,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火山和火山活动的区别。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火山和火山活动是不是一回事
生:不是,火山是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的高地,火山活动是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
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不是缓慢运动,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视频
出示地震火山视频
师:地震、火山喷发是地壳急剧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师:正因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所以往往给我们人类带来危害。

今年5.12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大家看一组图片: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如果我们能认识它们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加以防范,减少损失,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我们刚才看到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为:地壳的急剧运动出示“学海拾贝”,阶段小结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壳的缓慢运动和急剧运动都能导致海陆变迁,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地球的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作用。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内力作用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承转: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庆期间贝贝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新发现,他发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地貌,
出示风蚀地貌的图片,
师:你知道这种奇特的地貌是怎么行成的吗?
生:风吹出来的。

师:看来风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为外力作用。

除了风力作用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外力作用能改变地表形态,你知道有哪些吗?
探究二:外力作用的实例
生交流举例
展示外力对地表影响的图片:风蚀蘑菇流水携带泥沙冲积成的平原冰川刨蚀地面师:这些影响地表形态的力量都是来自地球外部。

我们称之为:外力作用。

另外,我们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些活动往往对地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填海造陆,劈山修
路人工开挖的河道,可见,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作用。

出示:盘山公路荷兰的围海大坝
但是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给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祸根,如滥垦森林滥挖矿石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等
师:前不久山西发生的溃坝事件,就是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遵循自然规律,留下的隐患:导致了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出示:泥石流(山西泥石流)
师:小结并且承转: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变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请大家看屏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示两张撕开的报纸
师:请大家观察我手中的这两张报纸碎片,他们是不是同一张报纸撕开的呢?(是)你是怎么看出的?
(轮廓吻合图片和文字能连起来)
师:撕开的报纸具有文字和图片的连贯性,如果两块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那也应该具有某种连续性,那这种连续性会是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小组内交流
共同交流
师生总结
出示图片: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拼合图
2.相似的物种
3.南美洲和非洲古生物类型图
4.南美洲和非洲古地层分布图
师: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魏格纳独自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

并不是每个人看到世界地图都会提出这样的假说,魏格纳给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假说,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虽然他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却广为流传,魏格纳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不能空想,大胆实践,)师生总结: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发现、不懈努力的人,所以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陆漂移假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我们通过观察图,发现了一个什么奇特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的非洲西海岸遥对的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比较吻合,由此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接着我们为这猜想寻找了证据:南美洲和非洲相同的古生物和古地层,最后归结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下面我们就来利用这个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1、探南极: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而现在却在南极洲发现了煤,你知道煤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同学说说)
(煤是古代森林经过高温高压形成的)
而从南极洲现在的位置来看,这里气候寒冷,会有大片的森林吗?所以这里根本不具备煤形成的条件,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大家觉得这种解释合理吗)
师:刚才我们利用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了南极发现煤的现象,大陆漂移假说也解答了许多原来无法解释的自然之谜,但魏格纳对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就是他不能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所以并没有被当时被学术界认可,可是人类思考得脚步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歇,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的探测、观测技术的应用,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普便被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

这一部分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深入探讨。

三:课堂小结:
今天,由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启了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岛,让我们明白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幽灵岛”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希望同学们能像魏格纳一样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出示学习提纲,互相交流本节课收获。

四:课堂练习:
1、学采展示
2、挑战擂台
五:拓展思考:若干年以后,海陆分布将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小组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的时候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是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这样就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