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学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

2、中唐诗歌的主要内容
(1)大历十才子与大历诗风及边塞诗 (2)中唐山水田园诗 (3)韩孟诗派及李贺的创作 (4)白居易与新乐府诗潮
3、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
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 的第二次高潮; 的第二次高潮;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 (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 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 (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 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 韩孟诗派及刘禹锡、
3、孟郊 、
– – – – – – – (751~814) ) 字东野,武康(浙江德清)人。 字东野,武康(浙江德清) 一生沉沦下僚。 一生沉沦下僚。 孟东野诗集》 存诗五百余首。 有《孟东野诗集》,存诗五百余首。 孟郊诗以苦吟著称,注意造语炼字。 孟郊诗以苦吟著称,注意造语炼字。 写得最多的是充满幽僻、清冷、 写得最多的是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 受韩愈影响,写过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 受韩愈影响,写过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但 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古朴平易的《游子吟》 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古朴平易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节 中唐文学
绪论: 绪论:中唐诗歌概说
1、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上的“中唐” 文学上的 “ 中唐 ” , 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 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 历代、 文宗七朝, 71年 766年左右 年左右, 顺 、 宪 、 穆 、 敬 、 文宗七朝 , 共 71 年 。 766 年左右 , 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 李白(762) 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 高适( 765) 杜甫( 770) 岑参( 770) 高适 ( 765 ) 、 杜甫 ( 770 ) 、 岑参 ( 770 ) 等 , 盛 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 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 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 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 直到836年前后, 柳宗元( 819) 韩愈( 824) 836年前后 直到 836 年前后 , 柳宗元 ( 819 ) 、 韩愈 ( 824 ) 、 元稹( 831) 刘禹锡( 842) 白居易( 846) 元稹 ( 831 ) 、 刘禹锡 ( 842 ) 、 白居易 ( 846 ) 等 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唐代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唐代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第三节 韩孟诗派
• “荒国陊(duò)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 愁也;鲸呿(qū)鳌掷, 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 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 意。”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马端临《文献通考》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益: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 • 刘长卿: “五言长城” • 韦应物:中唐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二十年间万事同”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雄直劲健的豁达诗篇; • 精炼隽永的咏史怀古; • 清新平易的民歌风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节 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歌: •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
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 “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 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冷峭简淡的柳宗元诗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大致从唐代中期到晚期,约为8世纪到9世纪初。

这个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学家倡导回归古文,主张研究古代文献,提倡古文教育,以此来振兴当时的文学。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古人文化的传承:中唐文人们认为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他们主张研究古代文献,尊重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作品,以此来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

2. 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中唐文人们认为文学应该有教化的功能,能够引导人们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

他们主张通过古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3. 追求文学的精炼和纯粹:中唐文人们认为古代文人的作品非常精炼,具有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他们主张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技巧,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精炼和纯粹。

4.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中唐文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反思,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并试图通过文学来改善社会状况。

总之,中唐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运动的主张强调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追求文学的精炼和纯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这些主张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第八讲 中唐诗坛ppt课件

第八讲 中唐诗坛ppt课件
5
(一)刘长卿:秋风夕阳的诗人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是由盛唐入中唐的诗人,创 作高峰在其中后期,尤工五言律绝,自称为“五言长城”, 与钱起并称“钱刘”,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送灵澈上人》等。有《刘随州集》十一卷,存诗500多 首。
由于身逢衰乱的时代,再加上自身仕途的坎坷,刘长 卿诗中虽然也有激昂慷慨的报国之志,但更多的是对国家 命运的悲叹,对唐政权的失望,对自身命运坎坷、孤寂无 援的哀伤和无奈,充满冷落凄凉情调。其诗往往以寒水、 夕阳、孤舟、荒村等荒寒意象与冷寂、杳暗、寥落等语词 来呈现荒疏萧瑟之景与悲凉哀愁之情,风格凄婉清切。
11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2
(三)“大历十才子”
指中唐大历年间群聚京洛、诗风相近并交游酬 唱而齐名的十位才子诗人。“十才子”之名,最初见 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 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除 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 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 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 调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擅长细腻雕 琢,以五言律为主,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卢 纶成就较高。
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其边塞诗常常在壮烈、
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虽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但
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5
中唐后期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
(一)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得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唐时期(618年-626年),以李白、王勃、杨炯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起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文学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主题,体裁以诗歌为主导。

初唐的文学艺术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鲜活泼上。

李白是初唐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质朴而直接,把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融为一体。

王勃是初唐的第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被称为“诗史第一篇”,以峻峭雄浑的文风和真正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盛唐时期(627年-750年),以杜甫、杜牧、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誉为“盛世文学”。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不仅作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也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

盛唐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

杜甫的诗歌以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怀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登高》、《丽人行》等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

杜牧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和对平凡人生的细腻描写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则是盛唐文学中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欢乐和无奈,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中唐时期(751年-821年),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安史之乱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的兴起等。

中唐文学的特点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韩愈是中唐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以雄辩的辞章和强烈的思想意识而著称。

他的作品《师说》、《进学解》等充满了对士人风气的批判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柳宗元则以他的散文作品《陋室铭》、《答陆羽》等为代表,他对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和文学路线。

中唐文学

中唐文学
韩孟诗派各位诗人虽然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不够开阔,取 材偏于蹇涩,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 回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
(1)孟郊
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变 通而处处碰壁,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一 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苦、疾病、羁旅、失子、 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清人叶燮说:“近或有以钱、刘为标榜者,举世从风,以 刘长卿为正派。究其实不过以钱、刘浅利轻圆,易于模 仿。”(《原诗》)
王士禛:“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3、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 候审。
孟郊诗的风格是奇崛、冷峻、苦涩。
在体式上弃近体而致力于古风 意象避免程式化而追求个人色彩 语言力求生新
《赠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 谁谓天地宽。 《长安羁旅行》: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长安旅情》: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 《上达奚舍人》: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答友人赠炭》(卷九):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闻夜啼赠刘正元》:愁人独有夜烛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夜感自遣》: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古文运动”。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后世的文学风格、文学思想和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唐代是一个开放、多元、繁荣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然而,随着唐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到来,这种繁荣也走向了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学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价值观,倡导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强调文学的实用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即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2. 推崇自然之美:中唐古文运动强调自然之美,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以自然为素材,表现出自然的清新、自然的美好。

3. 推崇古文传统:中唐古文运动推崇古文传统,即推崇唐代之前的传统文学,反对明清小说等新兴的文学形式。

4. 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5. 推崇思想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思想性,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唐古文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思想
和文学流派。

中唐古文运动所提倡的文学实用性、自然之美、古文传统、个性化和思想性等特征,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与风格变革

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与风格变革

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与风格变革背景介绍中唐时期指的是公元8世纪至9世纪初,也就是唐朝盛世中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一段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创作和风格变革,并对传统文学进行创新。

文艺复兴与古文运动在中唐时期,文艺复兴和古文运动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使得文人们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研究、模仿和吸收先贤们的作品。

同时,古文运动强调以古为鉴,追求语言简练和表达精确,在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和用字做出了重要调整。

新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中唐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风格,即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强调平民化、大众化的审美观念,诗歌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艺术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

这种风格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的专属领域,使得广大民众也能享受到高雅诗歌的乐趣。

诗人形象与创作主题多样化在中唐时期,诗人们体现了更为鲜明的个性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

他们以自我表达为目标,追求真实感觉和情感抒发。

一方面有了塑造个人形象的小令派诗人,例如杜牧、裴度等,他们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到诗歌当中;另一方面还有探索大气和哲理题材的较尚派诗人,如元稹、李白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豪放奔放和宏大恢弘的艺术风格。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变革在中唐时期,随着唐朝与西方世界之间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主题选择上,并且促使了中国诗歌的进一步变革和开放。

结语中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创作风格与之前的盛唐时期有明显差异。

这个时期的诗歌不仅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和形式,还在内容、风格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变革。

中唐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塑造了自我形象,表达了个人情感,同时也接纳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融合。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被称为“韩、柳、欧阳、司马、李”等五家文学流派的兴起时期。

在唐朝中期时,由于诗歌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且唐代的文学已经趋于成熟,于是有些文人便开始转向古文的创作和研究。

中唐古文运动主要是指唐代中期,从安史之乱后到后晋、后汉时期之间的文学活动。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古文为主,涵盖了诗、文、史、传、经、论等多种文体,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古文作品和理论研究。

中唐古文运动的特点是主张“文以载道”,即注重文学作品的表达思想、宣扬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一般以简练、明了、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所以文风比较朴素,不拘泥于华丽的修辞和花哨的文辞。

此外,中唐古文运动还重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要求语言具有音韵、韵律和节奏美,以及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中唐古文运动最出色的代表作品包括柳宗元的《三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在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唐诗歌的特点

中唐诗歌的特点

中唐诗歌的特点中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盛况时期,也是中国文言文文学和白话文文学的金鼎时期,其中唐诗歌尤其是突出的体现。

中唐诗歌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的流畅与灵动,表现形式极其丰富,风格纤巧,节奏优美,思想精辟,深远。

一、灵动通畅的语言中唐诗歌的灵动通畅,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古代文学的流畅,多转而不细,略去繁杂,精炼精到,五言古诗的朴素和清流,七言古诗的抒发和幽情,深晓其说,而不致形色,既可以表现个人心情,又能够传达时代生活。

唐代诗歌里,隐喻、暗示也格外清晰明快,此外,还结合了色彩指代语,使文章充满艺术性,可谓神妙绝伦。

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中唐诗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形式上唐诗既有抒情性质的叙事诗,又有讽刺类型的讽刺诗,有高雅的离骚,有婉约的赋,有动人的咏叹,也有热腾澎湃的楚辞,全盘涵盖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的各种形式。

诗歌的内容多样,有关怀友人的关怀,有表达抒发情怀的情调,有写自然风景的描写,有抒发和安慰的抒写,有极具视觉的艺术效果。

三、优美的节奏抑扬顿挫中唐诗歌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深刻共鸣,这也要归功于它流畅优美的节奏,抑扬顿挫,变换自如,环环相扣,恰如其分。

节奏细腻,意境沉郁,韵律安排得宜,在凝聚读者情绪的同时,又在意境之中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配合诗歌做到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赋予了诗歌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深远的思想中唐诗歌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它所传达的深远的思想,它的思想可以说是宏大的,既然充满着王国理念,也充分展示了人文主义的理念,也包含了宋明时期自由主义、追求自由思想的内容,其中有清新、憧憬,有抒情、欢腾,都构成了中唐诗歌的思想层面,它把深刻的思想灌注于文字之中,把许多精美的思想描述出来,令人叹服不已。

总之,中唐诗歌的特点就是其灵动通畅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优美的节奏抑扬顿挫和深远思想的表达,这些唐代诗歌特有的特点,使中唐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名垂青史,直至今日仍为读者所津津乐道。

哪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哪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自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为诗歌的中唐时期,在约70年间出现了众多的诗人,诗歌数量最多,诗歌流派也最多。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政局相对稳定。

但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都使社会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此时的政治经济整体呈现衰颓的局面,大历年间,出现了追慕盛唐的“大历十才子”,但已没有盛唐那种气象。

但中唐在另一方面却有新的发展。

新乐府是与古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它始创于杜甫。

中唐时期,元结(公元719—772年)首先提出文学为政治而服务,文学的任务是帮助皇帝了解下情,以改良政治,他的《贫妇词》、《去乡悲》都反映了农民的生活。

顾况(公元727—815年)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新乐府,《公子行》、《弃妇词》都是其中的佳作。

此后,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元稹(公元779—831年)、张籍(公元766?—830?年)、王建(公元766?─?年)等人目睹政治腐败,也继承杜诗传统,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元稹和白居易,是诗歌唱和的好友,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物,世称“元白”,其主张和创作深深影响当时的诗人。

韩愈(公元768—824年)、孟郊(公元751—814年)等人,常常抒写个人不幸的遭遇,也揭示社会弊病,风格深险怪僻,别树一帜。

韩愈部分的诗反映了社会政治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戳的情况,《华山女》讽刺社会的不良风气。

此外,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风光的好诗,如《山石》写还山寺的幽雅和恬静。

韩愈的特点是深险怪癖,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

他善于捕捉怪奇形象,展现新奇想像,气势雄伟。

孟郊很为韩愈所称道,他认为诗歌应该“下笔证兴亡,陈辞备风骨”。

他和贾岛皆以苦吟著名,用意深刻,造语奇警,然而古拙中见凝炼,奇险中见平易。

刘长卿(公元726?—?年)和韦应物(公元737—?年)是中唐前期的人,他们对中唐的腐败现实有所不满,对人民也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和关切,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写得很好。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1、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

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

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

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2、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

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3、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刘禹锡、李益;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柳宗元。

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4、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
(3)韩诗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八月十五日赠张功曹》、《谒衡 岳遂宿岳寺题门楼》、《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等.
• 韩愈《山石》
•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 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 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 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 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 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 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四、刘禹锡及其诗歌(772—842)
1、生平与思想:永贞革新—谪居朗州十 年—再贬连州五年—夔州和州、苏州、汝 州、同州刺史—官至太子宾客(世称“刘 宾客”)
2、诗歌内容
(1)政治讽刺之作,《聚蚊谣》、《元 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 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 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落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 来)等;
(2)身世感慨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P175、《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
(3)咏史怀古之作,《西塞山怀古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
(4)民歌、情歌,《竹枝词》二首(其 一“杨柳青青江水来”P172)、《竹枝词》 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P172)、 《踏歌词》四首、《浪陶沙》九首、《杨 柳枝词》、《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
一、中唐诗歌概说
1、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 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 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 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 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 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 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 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 (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 (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 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中唐文学的特点与文化影响评析

中唐文学的特点与文化影响评析

中唐文学的特点与文化影响评析一、背景介绍中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朝中期的一个重要时段,公元780年至860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及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二、中唐文学的特点1.诗歌成就:中唐时期出现了杜牧、韩愈、柳宗元等许多重要的诗人。

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人体验。

2.散文兴盛:中唐散文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

韩愈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之一,他倡导在文章中加入作者的思考与评论,并追求文章的逻辑性与言辞的精确性。

3.史传资源丰富:大量优秀的史书和传记在此时问世,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如《旧唐书》、《新唐书》等编纂完善了历代文学家及作品的资料,《五代史》通过详细记载五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中唐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启发诗歌创作: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真实和情感表达,开创了后来的"写实主义"风格,并影响到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2.深化散文写作:韩愈所倡导的新散文思潮,对后来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文章逻辑清晰、语言精确,并成为十一世纪以来散文发展的重要基石。

3.宝贵历史资料:中唐时期出版的大量史书和传记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素材,对于后来时期的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小说等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中唐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地位,其特点体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

该时期形成的诗歌和散文风格对于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书和传记等历史著作也丰富了后世的研究资料。

中唐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欣赏。

中唐诗歌的特点

中唐诗歌的特点

中唐诗歌的特点
中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中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唐诗歌,它以其独特而精美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首先,中唐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多变的题材吸引了众多诗人。

中唐诗歌以传统诗词的结构为基础,结合当代语言,抒发许多关于社会生活的感受。

诗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嘲讽和讽刺。

此外,中唐诗歌的题材多样,从政治和历史到自然风景,从爱情到人性,都是中唐诗歌的集体特点。

其次,中唐诗歌的语言精炼,文字富有表现力。

中唐诗歌的语言流畅,文字精辟,借助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歌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此外,中唐诗歌还以优美的文字勾勒出各种景色,以及相关的心理和情感,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中唐诗歌以古籍的格调和神妙的诗句表达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中唐诗歌以唐诗的神韵和吟诵的古韵,勾勒出自然的美景,抒发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思念和景物之美的赞叹。

此外,中唐诗歌还结合传统典故,运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尊崇。

总之,中唐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多变的题材,以及语言精炼、文字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尊崇和对社会的思考,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文化成就。

- 1 -。

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

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

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在唐朝中期的中唐时期,文学更是诞生了不少新的流派和风格,使唐代文学更加博大精深。

本文将介绍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探讨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中唐时期,是唐朝盛衰之际,玄宗朝后期至宣宗初年(约公元760年至810年),这是唐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都比一开始的唐朝更加稳定,因此这段时期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唐朝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诸如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人,他们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文学形式变革1. 新乐府乐府诗是唐代的一种民歌诗体,它源于汉代的乐府,表现出中国古代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在中唐时期,诗歌形式发生了变革。

新乐府是中唐时期一种新的乐府体,它有别于传统的乐府,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和设计。

新乐府是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其形式上极为灵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温庭筠的《杨柳枝》、元稹的《离思》等。

新乐府代表了唐代文学从山水诗向现实主义诗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2.骈文骈文有别于前朝的文学,是指对称式文体创作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是对语言讲究并强调对文辞的修辞训练,同时注重词藻,继承了古文风骨。

在中唐时期,骈文的创作历史上有两位文化名士卓尔不群: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创作的骈文征服了一代人,成了他们文学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如韩愈的《师说》、《原道》和柳宗元的《赤壁怀古》都展示了骈文技巧的精湛和辞藻的优美。

三、文学思想变革1.“以史为鉴”“以史为鉴”是中唐时期的重要文化思想。

史书是中唐时期人们对过去的认识与回顾,是他们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反省,也是中唐人民十分关注制度、政治规范的反映。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制度和规范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譬如历史学家司马扩的《资治通鉴》便成为继史记、汉书之后,史学传统的又一个里程碑。

2.禅宗文化的兴起中唐时期,禅宗文化开始兴起,禅宗思想对唐代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文学第五章节中唐诗坛

古代文学第五章节中唐诗坛

中唐诗坛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
中唐诗歌作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价值。
审美教育
中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 深邃的意境,能够启迪 人们的心灵,提高审美
素养。
社会反思
中唐诗歌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矛盾和问题,对当 代社会具有反思和启示
作用。
国际交流
中唐诗歌作为世界文学 的瑰宝,能够促进国际 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
韩愈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韩愈的诗歌以雄奇奔放、气势磅礴为 主要特点,语言新颖、意境深远。他 的诗歌常常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 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
思想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主 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 他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 义道德,提倡孝道和忠诚。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语言简练 明快,富有节奏感。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思想
刘禹锡的思想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天人合一、自 然与人的和谐。他主张独立思考,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开放 包容的文化心态。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跨学科研究
运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多角度地解读中唐诗 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比较研究
将中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进行比 较,探究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唐诗人的情感世 界和创作心理,揭示其诗歌中的深层 情感和心理动机。
中唐诗坛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实证研究
跨文化研究
这一时期,儒学复兴,古文运动兴起 ,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反映社会现 实。这些思潮对中唐诗坛产生了深远 影响。

中唐文学与盛唐文学的差异分析

中唐文学与盛唐文学的差异分析

中唐文学与盛唐文学的差异分析概述中唐是指唐朝的中期,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750年至850年。

盛唐则是指唐朝的鼎盛时期,主要在公元650年到750年间。

中唐和盛唐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二者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唐文学和盛唐文学进行比较与分析。

政治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唐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与重建。

政权相对稳定,国家逐渐恢复繁荣和强盛。

这种相对稳定的政治背景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而在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最繁华、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这种极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使得盛唐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文风特点中唐文学中唐文学主要体现了“筋骨峻秀”的风格特点。

在诗歌方面,杜牧、白居易等人擅长写作豪放而深沉的诗篇,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情为主题,并且常常带有浓郁的忧愁色彩。

在散文方面,中唐的散文特点是平实质朴、明晰简洁。

韩愈和刘禹锡等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社会问题和个人感受,对社会现象进行批评与思考。

盛唐文学盛唐文学则更加注重表现形式上的华美与细腻。

唐代凌云志称“盛开者谓之盛”,可见盛唐文学追求辞章艳丽、形式华美,并且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和对偶结构。

在诗歌方面,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宫体诗,形式规范、音律优美,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传世之作。

王之涣、杜甫等人奠定了盛唐时期诗歌的高峰。

而在散文方面,盛唐时期兴起了赋序之风。

赋序即将大篇幅的文章分节写成不同段落,各段之间具有独立性。

同时,盛唐时期的散文追求辞章华丽、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作者美好的想象力。

主题与内容中唐文学主题与内容中唐文学主要关注个体情感和社会现实。

杜牧、白居易等人的作品多涉及友谊、离愁、历史沉思等主题,展示了对人生境遇和命运的反思。

中唐散文则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现象,如韩愈的《师说》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道德败坏的现象,《进学解》则详细阐述了科举制度并提出了相应改革方案。

盛唐文学主题与内容盛唐文学则更加广泛地涉及了社交、宴会、山水风景等多个领域。

中唐诗歌发展变化的内外成因

中唐诗歌发展变化的内外成因

中唐诗歌发展变化的内外成因
中唐时期(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诗人和诗歌作品。

中唐诗歌的发展变化受到了内外多方面的成因影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中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繁荣,造就了宽松的文化氛围。

这种稳定和繁荣为诗人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表达情感。

文化交流和艺术融合:中唐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多才多艺,他们通常受到儒家经典和佛教禅宗等思想的熏陶,兼学多艺。

这种文化交流和艺术融合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诗人个性的表达:中唐诗人开始注重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他们追求真实、直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对传统文人的塑造有一定影响,并推动了诗歌形式和题材的多样化发展。

唐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中唐时期,文学理论逐渐成熟,并有一定影响力。

例如,韩愈提倡“气寒”的写作风格,柳宗元主张“摩诘”诗风。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讨论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中唐时期社会发生了一些变革,
例如土地兼并、劳动力市场膨胀等。

这些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化影响了诗歌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使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增加。

宫廷文化和文人官僚:中唐时期,宫廷内外的文人官僚活动频繁,政治和文学成为一体。

皇帝和贵族对文学的关注和赞赏,以及文人官僚的追逐官位和地位的动力,对于诗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骚赋
《惩咎赋》 《闵生赋》 《梦归赋》 《囚山赋》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 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 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 家为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 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 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 集》十卷,《师说》等等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28岁)
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30岁)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31岁) 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34岁) 撰《策林》75篇,授县尉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35岁)
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38岁)
白居易生平
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39岁) 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44岁)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46岁) 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48岁) 于长庆二年(822年),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50岁)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55岁) 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70岁)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
传记
《段太尉逸事状》 《梓人传》 《河间传》 《捕蛇者说》 《宋清传》 《种树郭橐驼传》 《童区寄传》。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寓言文
《三戒》 《永某氏之鼠》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杂文
《答问》 《起废答》 《愚溪对》 《憎王孙文》 《骂尸虫文》 《斩曲几文》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 1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 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贞元元 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之后柳宗元随父亲 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 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 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 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 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建中四 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 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 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出仕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 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 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 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 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 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 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 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 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 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 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 神是非常可贵的。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 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 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 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 南永州市)司马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 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 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 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 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 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 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 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 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 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 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 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 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中唐的历史背景
中唐,约70年,分两个时期。代宗大历 中到德宗贞元中为转折时期,此后直到穆宗 长庆末为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也是唐诗的 第二次繁荣。诗歌数量丰富,风格流派繁多, 个性得到发展。 唐代由盛唐到中唐发生的转折是“安 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为 了避难离开长安,逃到四川。安史之乱的发 生是唐代由盛到衰的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长恨歌》
《长相思》
Hale Waihona Puke 《琵琶行》 《题岳阳楼》 《卖炭翁》 《观刈麦》 《宫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直中书省》 《暮江吟》 《池上》 《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 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 (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 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 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 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 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 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 《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 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诩、钱起、司 空曙、苗发、崔峒、耿炜、夏侯审唱和,号十 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流 派,他们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言, 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 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 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流派。
中唐的历史背景
概况
一.白居易生平及代表作品 二.柳宗元生平及代表作品 三.韩愈生平及代表作品 四.中唐诗歌流派 五.其他中唐诗人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 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 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 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 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 峰。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贞元、元和时期(785-820年),围绕在韩愈周 围的孟郊、张籍、李翱、卢仝、李贺、马异、刘 叉、贾岛、皇甫湜等人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 成了奇崛险怪诗歌风格,以韩愈、孟郊的成就最 高,故称为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 (2)“笔补造化”; (3)崇尚怪异之美。
韩愈生平
生平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 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 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 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 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 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 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 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 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 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 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 至京师,官四门博士。
韦应物(737~792),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 州集》、两卷本《韦 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集》。散文 仅存一篇。因出任过 苏州刺史,世称“韦 苏州”。诗风恬淡高 远,以善于写景和描 写隐逸生活著称。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 浙江德清)人,祖籍 平昌(今山东临邑东 北),先世居洛阳 (今属河南)。唐代 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多首,以短篇的 五言古诗最多,代表 作有《游子吟》。有 “诗囚”之称,又与 贾岛齐名,人称“郊 寒岛瘦”。元和九年, 在阌乡(今河南灵宝) 因病去世。张籍私谥 为贞曜先生。
韩愈生平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 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 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 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 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 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 一直不得志。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 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 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 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 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 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 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 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 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 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 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 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 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 要人物。同名名人有1940年出生 的当代英语教授等。
•刘长卿(726?~790),字文 房,籍贯有宣城、河间、彭城 三说。他早年寓居洛阳,故自 视为洛阳人。至德二年(757) 前后登进士第,释褐长洲县尉, 摄海盐县令,随后两遭贬谪。 建中二年(781),迁任随州刺 史。晚年在杜亚淮南节度使幕 任职。现存《刘随州集》十卷, 《补遗》一卷,主要有《四部 丛刊》影印明正德间刻本;清 康熙年间席启寓琴川书屋刻 《唐人百家诗》本。今人储仲 君撰《刘长卿诗编年笺注》, 中华书局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