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为了达到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原则,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坚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1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软件产业不仅能创造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其强大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倍增器”。

然而,近年来中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并存。

具体表现在应届毕业生缺乏软件开发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人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工作。

毕业学生到软件开发工作岗位上要经历一个很长的适应期,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距。

其根本原因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软件市场发展所致。

2 项目开发实训课程体系概述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应把重点放在提升课程体系对于企业需求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不断推进和强化学校与软件企业间的合作,使我们培养的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学科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操作技能强,而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具备软件开发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

我院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软件工程专业植入项目开发实训课程体系,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标,以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为基础,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软件工程技术能力强、专业技能熟练、职业素质较高的实用性软件人才,实现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即能顺利就业的目标,走出一条适合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定位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介绍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愈发旺盛。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核评估。

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虽然传统模式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理论基础的完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核心。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深入研究行业需求,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进行优化,使之更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的设计核心课程的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锻炼为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鼓励学生在课程中进行项目实践,让他们真实地参与软件开发流程,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导师制度的建立导师制度的建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有实际开发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

导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可以提供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指导。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跨学科的合作软件工程专业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与设计、人机交互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驱动的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项目实践,学生需要在项目中学习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现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

创建“四位一体”实践模式,促进地方高师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建“四位一体”实践模式,促进地方高师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建“四位一体”实践模式,促进地方高师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摘要]提高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2005年起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对实践教学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探索。

在“以生为本,学用并举”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构建课程实验、两个一工程、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基地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7-0054-04一、课题提出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92年,经过20年的发展,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士、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2005年起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对实践教学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探索。

主要解决当前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第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重课堂实验和校外实践、轻课外实训和校内实践”的问题。

[1]第三,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存在“重验证性实验,轻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实验缺乏针对性训练的问题。

第四,校外实践缺乏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实习效果有限,影响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坚持“以生为本,学用并举”的教学理念,以校内实验资源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基础,以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不断提升和完善实验教学设备与实践环境,创建科学、完善、先进的课程实验、“两个一”工程、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基地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

创建基本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设计训练、综合开发训练的“四训练、五能力”课程实验模式,注重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实验教材、实验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平台等软件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创建开发一个软件系统、组建一个网站的“两个一工程”校内实践模式;创建以科研项目形式推进和管理的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模式;拓展学生校内和课余实践空间,构建以项目驱动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校园实践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设计开发能力的形成,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背景介绍1. 软件工程专业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到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目前,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这种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教材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软件开发实践、软件测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些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实习教育在大三或大四暑假期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且了解企业中具体的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要求。

4. 综合设计在综合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多个课程进行整合,并结合一些真实场景进行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育和综合设计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构建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

构建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

构建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摘要:我院建立了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提出了构建“官、产、学、生”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对研究型大学如何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是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本文介绍了我院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精英教育;官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软件工程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12月,国家批准建立了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一大批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即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软件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在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2008年1月,教育部张尧学司长在北京大学软微学院调研时提出:“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定位是精英式工程教育,是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

我们培养的这些人才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要在某一领域起到领导作用,要能较好地与国际交流,要能预测软件工程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这就明确了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种类型的人才也恰恰是企业急需的中高端软件人才。

目前,软件企业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国际化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中级人才;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和操作员,人才需求模型呈“金字塔”型。

据IDC公司2008年数据分析,中国软件及服务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15%,至2012年总体产值将至少翻一番,人才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近2倍。

按照三类人才需求数量的比例为1:2:7计算,中高端人才数量应该占30%,但目前仅为10%,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印度的软件产业在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从业人员达到了41万人,拥有近3000家的软件企业,预计2008年印度信息服务业的总产值将达到780亿美元。

高职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苏超杰罗志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0年第11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共同的责任。

各高职院校大胆进行改革,突破学科本位思想,按职业岗位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

其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成为了各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点。

本文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依托,就“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从实践成果来看,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达到了培养“双高”人才的目的。

一、“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涵义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思路,以岗位群技能为培养重点,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技能培训项目化、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训场地职场化、素质培养全程化。

并将四者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1.技能培训项目化。

在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的能力结构体系中,按照技能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手段,将技能培养过程分为若干相互独立又逐步递进的培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将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有理论教学支撑的完备的技能培训项目。

2.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按照“企业需求和能力本位”的原则,吸收项目教学和课程综合化的成果,借助生产型和工程化实训装置的平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与融合,实现理论与技能的整体和综合效应。

3.实训场地职业化。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观的理念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与企业生产实际要求相符的职场化实践教学体系。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经验,对模块结构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模块结构化;软件职业技术;高等职业教育1前言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改革实践与探索,建立了较为有效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总结了这个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2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结构化学院采用“基础+方向(包括职业认证) + 素质”三模块结构的培养模式,来构建教育教学培养体系。

以全院必修的课程为基础,同时结合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认证,嵌入相应的资格认证考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结合业界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经验,根据模块结构化的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1) 坚持“淡化理论,强化能力,体现创新,灵活多用”的教学方式,以强化能力为出发点,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认真研究,摆脱本科教育模式,重组技能型课程模式。

以培养和锻炼能力为前提,针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制定不同的活动和培养方案。

2)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增设与岗位联系、与认证结合的专业模块,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融入企业文化。

3)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溶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

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还以竞赛促兴趣,规定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采用案例式教学并组织一次竞赛活动。

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模式和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打造学生的个性和技术人格。

4) 多维和多层次的课程教学设计。

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思路

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思路

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思路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思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人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讨论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

只有通过实际的项目开发和实践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因此,高校应当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际项目的合作开发,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开展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软件工程的全过程,培养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能力。

同时,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三、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软件工程领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关键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合作项目或者小组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技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实践课程或者实验室课程,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软件开发竞赛或者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以专业基础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导师制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通过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未来,高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 1 -。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0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0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零五化”的人才培养思想和“三三一”的办学理念,架构了基于校企合作的“2.5 + 1.5”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阐述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和力争学校、政府企业、三力合一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举措。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软件工程;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文献标识码:A1引言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软件产业是信息化产业的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软件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就软件产业而言,除了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人才和高层次的软件构架师、项目管理人员外,更需要一大批掌握多种技术原理、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要求劳动力的综合技能也要相应提高,因此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哈尔滨学院是一所教学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和老牌大学毕业生相比,我们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大。

如何恰当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毕业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以软件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能力,以及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发展成软件行业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潜力的,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contents •引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目录contents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案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旨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软件人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010302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总结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等方面。

国内软件学院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国外软件学院发展历程国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国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010203国内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点国内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外比较分析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定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人才队伍。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强调课程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培养模式与特色培养模式特色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强调实践和理论并重注重团队协作提倡教师角色转变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科研成果等。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实践教学,学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01020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力需求结 合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 范【 5 l ,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体 系如 图 1 所示
4 设 计按 能 力提 升的 4层 递进 实践教 学体 系
( 1 )课程实验 。针对 课程 的知识点 而设计 的单项性 实验 项 目,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 实验和设计性 实验 ,如 :
单个课程 设计周期 为 1 — 4周 ,该类 项 目采用 分组 的形式在 工
程实训 中心实施 ,学生在企业 技术专 家和学 校教师 的共 同指 导下 ,利 用仿真 的软件项 目在组 内模 拟软件 企业运 行模式设 置相关 岗位角 色 ,使学生 熟悉软件项 目开发 流程 和规范 ,养
成 良好 的 软件 开发 习惯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2 1
. I 专业 主 干 课程: 数 据结 构算法 设 计与 分析软 件系 l企 业 实 训
( 2 )课 程设 计 。针对 整 门课程 而开 设综 合性 实践 项 目,
如 We b 开 发 基 础 、J a v a 程 序设 计 、J a v a We b编 程 等 课 程 设 计 ,
出了工程实践 能力强 ,具有创新 意思 和团 队合 作精 神 的高 级
软件 工程 师 的培养 目标 ,并按 “ 厚 基础 、精 技术 、强实 践 、
软件 工程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 与实践
徐 洪 智
( 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 学院 ,湖南 张家界 4 2 7 0 0 0 )

要 :人 才培 养模 式是教 育质量 的首要 问题 ,为提 高教 育质 量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的工程应 用型人 才,需要 对培
养模 式进行 改革 。结合我校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 改革 与实践的情况 ,从教 育思想观念 、人 才培养 目标 、专业课程体

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王辉李建平李军李鹏飞吴文珍杨冬黎(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鉴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以我院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类专业为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以赛促创、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创业扶持“四位一体”的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表明,借助“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实践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和视野都提出了新要求。

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是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等改革新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通过对本科生的实践检验,来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实现新工科信息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大多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华大学启动设立“逆向创新示范中心”,推动逆向创新,通过市场找技术,从产业出发,发现需求,再引导技术创新。

东南大学“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的培养理论,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大模块”实践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以钱学森“集大成,得智慧”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为指导,先后成立本科生院、钱学森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理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

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鼓励大学生就某一项新产品或新服务做商业计划书,向投资人介绍,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

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9.166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①邵雪航(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 要:地方高校如何实现在转型条件下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逐步使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以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为示例,提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166-021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依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呢、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意义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

2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含义针对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进行研究,提出“3+1”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下的“2.5+0.5+1”双主线“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1”指的是校内3年完成基础课、专业课学习,1年至企业完成实训实习,由企业推荐就业。

“2.5+0.5+1”指的是2.5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0.5年(行业技术前沿课),1年至企业完成实训实习,由企业推荐就业。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在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软件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则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性项目,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其次,强调专业方向的培养。

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方向进行统一教学,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则会在学生入学阶段就根据其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软件企业的需求。

再次,重视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项目小组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与沟通,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符合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最后,与企业密切合作。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软件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院会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同建立实验室、设置实训基地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多家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

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够与企业的专业人员一起工作,了解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为了满足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软件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郇正良禹朴勇朱向彩朱笑荣杨德运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25期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学习目标等多方面的特点,在模式培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研究,提出一套从理论体系到实践都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朝着最适合的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教育方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158-04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behaviors, ways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t conducts corresponding research in the aspects of mode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ystem,and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he set of pers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solutions that a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fro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o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can maxima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nal potential, promote students' education methods that are most suitable for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dividu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curriculum system;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一、概述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學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是说,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同时存在着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方面的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相关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方面的智能、自知智能、人际交往型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在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对应天赋,但在其他的方面则可能资质平庸甚而水平很低;有的各种智能可能都一般,但如果智能组合得当,会在某些领域或解决一些问题时则较为出色。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调研报告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调研报告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调研报告论文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效益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4.09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电子信息制造业9个百分点,软件业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网络化服务化步伐加快,结构优化成效显著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211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超过了50%。

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新形式诞生,平台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成效,涌现出电子商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智慧交通、搜索引擎等一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三)对社会经济贡献日益增强,带动就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为574万人,软件从业人员中以从事IT服务的数量最多,占比35.5%,位居榜首;制造、交通、教育、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软件人才所占份额超过60%,可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四)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2015年,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登记软件292360件,同比增长33.63%,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197件,同比下降3.14%;涉及合同197个,同比下降3.14%;涉及软件作品数量860件,同比增长16.21%;涉及主债务金额173685万元,同比下降6.68%;涉及担保金额156042.83万元,同比下降12.37%。

从地区登记量排名上看,2015年位列全国前10位的省市共登记软件236086件,约占登记总量的80.75%。

与2014年度相比,上述省市登记数量增长61555件,约占增长总量的83.66%。

其中前五位依次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五地共登记软件192152件,约占登记总量的65.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邵雪航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09期
摘要:地方高校如何实现在转型条件下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逐步使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以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为示例,提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166-02
1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依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呢、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意义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

2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含义
针对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进行研究,提出“3+1”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下的“2.5+0.5+1”双主线“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1”指的是校内3年完成基础课、专业课学习,1年至企业完成实训实习,由企业推荐就业。

“2.5+0.5+1”指的是2.5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0.5年(行业技术前沿课),1年至企业完成实训实习,由企业推荐就业。

双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校内3年进行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双重培养。

“四位一体”指的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岗位技能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应用型转换。

3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
在学院“3+1”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培养过程中的“3”进行细化。

即将前3年调整为2.5(第1至第5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年+0.5(第6学期的行业
技术前沿课程)年。

形成“2.5+0.5+1”的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双主线”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而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从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中长时间知识结构积累,本科教育核心不变,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构和精选;二是与一线企业直接沟通,从一线企业获得最新的行业知识、技术融入进来;三是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从而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特色、重在适用的原则,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运用专业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使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把德育、智育、体育互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知识传授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

进而,进一步构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质量观,积极构建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具有软件行业实际需要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进而形成了“2.5+0.5+1”为主要形式的双主线“四位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如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到3年不断线。

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特点。

在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后,应更注重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和心里素质;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为自己快速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立和市场对接,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对接方式的变化,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将课程设置进行大幅度调整。

同时植入《市场营销学》课程,以便拓宽学生知识面和适应就业需求。

在双主线“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逐步使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

4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条件
以项目案例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化的方式”为此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保驾护航。

(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化方式的课程体系;由于传统的学科知识系统化课程内容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基于工作过程化方式是对于课程体系中的未来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的结果;可将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进行梳理,提出若干项重点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中逐个将此项任务完成。

(2)改革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改革教学内容,同时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化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流程为未来岗位需求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设定相应的专业方向(注:是确定的行业准入课程)、确定课程中的知识点、确定案例中课程项目任务分解点、教学方法、手段及过程。

实际实施过程中,首
先,要确定讲授的对象,我们面临的是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应该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注重“项目案例”为引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选取符合的教学内容的教材,根据基于过化的教学方法,会将某门课程原有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再次,教学知识点确定,以实际企业项目案例为突破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运用专业技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学过程管控,打破原有传统知识的由浅入深的规律性,项目案例用到什么知识点随时穿插,以达到学习致用的目的。

(3)改革教学方法;主要采取项案例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企业真实项目来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从项目的需求入手,进行任务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组竞争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实现和完善功能。

(4)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师建设,建立“双元”结构教师队伍;在改革过程中重点是课程体系设置,难点是教师,如何快速建立“双师双能”师资问题,采取“双元”结构,一元指的是专业理论教师(专任教师),另外一元为技能教师(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来校内授课),共同完成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任务的相关要求。

此结构快速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补充,集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技能教师在技能方面的长处,互相学习,回避其相应的短板,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形式,以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上为地方高校转型条件下软件工程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在实际过程中会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及企业需求酌情调整。

参考文献
[1]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2.
[2] 张幸刚.民办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