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探究

合集下载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指标是评估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然而,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关键因素。

一、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下降,难以承受治疗的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此外,女性患者的生存率通常比男性患者高,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激素水平有关。

二、病理类型和分期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也是影响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通常比小细胞肺癌高。

此外,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非常重要。

三、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也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率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放疗和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副作用较大。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针对肿瘤的分子特征和免疫系统进行精准治疗,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肺癌预后指标。

例如,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影响。

此外,吸烟、饮酒、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因此,在肺癌的治疗和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85%以上。

然而,对于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却存在诸多争议。

其中,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子检测指征和内容、辅助治疗的指征和方案选择,以及术后的随访管理等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即使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许多NSCLC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因此,寻找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南的专家组由32名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放疗科和病理科。

专家组通过投票和讨论审议,针对83个辅助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审议,并呈送更大范围的专家团审阅收集建议而形成指南推荐。

本指南旨在归纳总结Ⅰ-Ⅲ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诊断、分子检测、辅助治疗、术后管理等问题,以规范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本指南还充分吸收了全球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参考了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尤其是对于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指南提供了新的优化治疗方案,如吉非替尼辅助治疗Ⅲ期研究和最新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Ⅲ期全球注册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可切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

因此,本指南建议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应对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

总之,本指南为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包括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以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标准。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高复发风险人群四年生存 率则 不到 1 % 。因此我们需 要鉴别 0
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 患者 的个 体研 究 中还未达 到统计学 的显
Kr 基 a 出这些病人 中具有高复发风险的亚群 ; 既往 的研究认 为综合分 著性 , . s 因突变仍预示患 者预后不 良 。基 础研究表 明 , 8 基因的激 活可 导 致 P 1蛋 白过 度 表 达 , 使 细胞 异 常 增 2 促 析非 小细胞肺癌病 人 中基因 、 白及 R 蛋 NA表达 来预测 预后是 rs

个进步 。P t 等 分析 了 A O O / 3 ] ot i C S G 2) 0试验 和 C L B 殖 】 0 AG 。采用免疫 组化 方 法 发现 krs 度表 达与 预后 有 相关 - 过 a
这与 r a 因编码 产物 P 1 白是细胞生 长的激活剂有一 s基 2蛋 96 试验的 19 71 0 例样本验证基 因模型预测复发风 险的准确性 , 性 ,
。 + —
影 响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预 后 相 关 基 因 的 研 究 进 展
王文舟 , 胡晓桦( 审校 ) ( 广西医科 大学肿瘤 医院化疗一科 ,30 1 502 )
[ 关键词] 非 小细胞肺癌 ; 预后 ; 肿瘤基 因 [ 中图法分类号]R 74 2 3 . [ 文献标识码] A
l EC 1 R C 表达与生存期 之间的关 系
E F基 因表达显 著相关 , 高水 平 V G E F基 因表 达患者的整 核苷酸切除修复 系统 是机体 正 常细胞 对 D A加合 物、 N 紫 与 V G 且 E F基 因状态 , . s基 因状 Kr a 外线 导致的 嘧啶二聚体 等 D A链 上较大 损伤 的修复过 程 , N 它 体 生存 率要 比低水平患者低 , V G 由多种 D A修复酶组成 , 具体修复 机制 目前 尚未 明了 , N 其 可能 态 和淋 巴结转 移三变量与预后显著有关 。

单纯脑寡转移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单纯脑寡转移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单纯脑寡转移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王艺茜;吕秀鹏;邓晓琴;孙亮新【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脑寡转移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初诊单纯脑寡转移病例41例.对年龄、性别、KPS评分、GPA评分、原发病灶病理类型、脑转移病灶数量、脑转移病灶最大径、脑转移灶局部治疗模式、肺内病灶控制情况、全身治疗模式等因素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1.5%、14.6%.单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病灶数量、脑转移治疗模式、全身治疗模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靶向治疗是唯一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结论对于初诊即存在脑寡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寡转移病灶的数量、脑转移治疗模式、全身治疗模式为预后相关因素,其中全身治疗模式即是否应用靶向治疗为唯一独立预后相关因素.【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5页(P445-449)【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寡转移;预后因素【作者】王艺茜;吕秀鹏;邓晓琴;孙亮新【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手段的进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转移始终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早在1995年Hellman等[1]提出“寡转移”的概念,寡转移状态是一段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5 2 4・
广 东医学
2 0 1 4年 2 月 第3 5 卷第 4 期 G u t m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F e b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4
非 小 细胞 肺 癌 患 者 的预后 因素分 析
图 1 1 1 5例 N S C L C患 者 总 的 生存 曲线
2 . 2 总体预后 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 , 性别 、 远处转移 与否对 N S C L C患者 生存期有影 响( P< 0 . 0 5 ) , 而 年龄 、 病理类型、 分化程度 、 临床分期 、 肺结核 史与否 、 基础疾
型: 腺癌 7 9例 ( 6 8 . 7 %) , 鳞癌 3 2例 ( 2 7 . 8 %) , 大细胞 癌 4例( 3 . 5 %) ; 5 9例 ( 5 1 . 3 %) 有吸烟史 , 其 中吸烟指 数 ≥4 0 0的有 5 5例 ( 4 7 . 8 %) ; 肿瘤分 化程 度 : 低 分化 4 0例 ( 3 4 . 8 %) , 中分 化 7 1例 ( 6 1 . 7 %) , 高 分 化 4例 ( 3 . 5 %) ; 8例 ( 7 . 0 %) 有 肺结 核 史 , 3例 ( 2 . 6 %) 有 慢
康艳 虹 ,马 为
广州 医科大 学附属广州市 第一人 民医院呼吸内科 ( 广州 5 1 0 1 8 0 )
【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 ) 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 1 5例 N S C L 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 1 5例 N S C L C患者的 1 、 2 、 3年生存率分别为 3 8 %、 2 6 %、 2 0 % 。总的中位 生存期 为 8 . 0个 月, C o x分析 显示 性别 、 临床 分期是 影响 N S C L C患者预后的独立 因素。其 中9 0例 mb—I V期 N S C L C患者 的 1 、 2 、 3年生存 率分别为 2 6 %、 1 3 %、 3 %, 总的 中位 生存期 为 5 . 0个月 , C o x分析显示远处转移与否、 治疗 方式是影 响l l I b—I V期 N S C L C患者 预后 的独 立因素 。积极治 疗者获得较长 生存期 ( 中位 生存期 9 . 0个 月) , 长 于对症 支持 治疗者( 中位 生存期 3 . 0个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程 蕾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2 )
【 摘
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 理 因素与预后 的相关性 。方法
5 5 0 例可手 术切除 的 I —I I I B 期 非小
细胞肺癌患者进行 生存分析及生存率 的计算 。单因素生存分析用 K a o l n— a M e i e r 法及 L o g — r a n k 法检验 ; 利用 C o x比 例 风险模
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性别 、 手术 路径 、 手术术式 、 T分期 、 病理类型 、 有无 脉管瘤栓 、 淋 巴结分期 、 T N M分期及复发转移 9 个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均 P< 0 . 0 5 ) ; 而年龄 、 血型 、 切缘情况 、 分化程 度、 有无胸 膜侵犯 、 肿 块位置与 预后关 系不大( 均 P>0 . 0 5 ) 。C O X多因素分 析得 出 : 手术术式 、 复发转移 、 T分期 、 淋巴结分期是影 响预后 的独立 因素 ( 均 P<0 . 0 5 ) 。 结论 手术术式 、 复发转移 、 T分期 、 淋巴结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的独立因素。 【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 癌 ; 临床病理 ; 单 因素分析 ; C O X多因素分析 ; 预后

8 ・
浙江实用 医学 2 0 1 4年 2月第 1 9卷第 1 期Z h e j i a n g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F e b r u a r y , 2 0 1 4 , V o 1 . 1 9 , N o . 1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 病理 因素 与预后 的相关性分析
v a s c u l a r i n v s a i o n , l y m v h n o d e s t a g i n g , T N M s t a g i n g a n d r e c n l T e n c e o r m e t st a a s i s w e r e ss a o c i a t e d w i t h h t e p r o no g s i s ( P≤ 0 . 0 5 ) , he T d i f e r — e n c e s ,h o w e v e r ,w e r e n o t s a t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n A B O b l o o d g r o u p , s rg u i c l a m a r i g n s t a t u s , d i f e r e n t i a i t o n , p l e ra u l e f u s i o n a n d t n l n o r l o c a —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预后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预后
分层。方法 应 用免疫组织化 学方法检 测 l8例 I 1 期非小细胞肺癌 ,0例肺 良性组织和 3 3 0例 正常肺组 织血 管内皮生长 单 因素分析 结果表 明, 肿瘤血管浸润 、 E F高表达 、 P、 A V G 高 I低 I为 I 非小细胞肺 癌的不 良预 期
因子 ( E F 的表 达 , 用 K 7标 记 检 测 细胞 增 殖 指 数 ( I 。 T N L法检 测 7 VG) 应 P) U E 0例 I 非 小 细 胞 肺癌 ,0例 正 常肺 组 织 期 3
lngc n e r m 99 —20 2 u a c rfo 1 4 0 we er s e tv l rve d.Tu r s e i e r n ls d y i u o itc e e a s y f r e r r to p ci ey e iwe mo p cm n wee a a y e b mm n h so h mi a s a o l VEGF e p e so n 4 7. r tc e y TUNEL a s y Al daa we e a ay e SS1 . sa itc s fwa e Re uls x r s in a d 1 56 A1wee dee td b s a . l t r n z d bySP l 5 ttsi ot r . s t 1 I niai t ay i , t nt t he p e e c fv s u a n a in, g n u v rae a l ss pai sw h t r s n e o a c l iv so hih VEGF e prs in, g rl w a i nfc nl n e i r x e so hih PIo o AIh d sg i a ty i
Z O h-eX a扣 ,H N a—i ,t 1 Dp r etfToaiS re n a ooyB in stto T br — H US ii, US o Z A GH l n e a. eat n rc ugr adP t l , ei I tue ue u j h qg m o h c y h g jg n i f c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表达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表达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肺 癌 i S r ii u vv n基 因 ; 预 后 ; 免 疫 姐 织 化 学 R 74 2 文 献 标识码 3.
中固 分类号
细 胞 凋 亡 是 一 种 基 因 控 制 的 细 胞 主 动 死 亡 过 程 。 正 常 组 织 的 细 胞 处 于 不 断 增 殖 和 不 断 凋 亡 的 动 态 平 稳 状 态 中 . 旦 一 细 胞 凋 亡 调 节 紊 乱 , 者 失 衡 , 可 能 发 生 肿 瘤 。 细 胞 凋 亡 的 二 则
9 5。 2
献 中 曾 提 出 其 发 生 与 术 中 、 后 液 体 进 入 越 多 、 后肺 毛 细 术 术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加 j、 后 肺 毛 细 血 管 压 力 升 高 等 因 素 相 【术 关 。 于术 后肺 毛 细血 管压 力升 高 也与 液体 进 入过 多有关 , 由 所 以 严 格 控 制 术 中 、 后 液 体 的 人 量 应 是 主 要 的 预 防 措 施 之 一 术 本 组 患 者 术 后 均 严 格 控 制 入 量 约 l5 0mld, 生 肺 水 肿 的 6 0 / 发
上 海 市 肺 科 医 院 肿 瘤 科 ( 0 4 3 203 ) 张 勤 陈 志 伟 王 丽 徐 建 芳 倪 灿 荣

关键 词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附 属 长 海 医 院 病 理 科 ( 0 4 3 203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S rii 因在 非 小 细胞 肺 癌 中的 表 达及 其 与预 后 的 关 系 。方 法 采 用 En iin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法 (Hc) 测 6 uvvn基 vso I 检 0例 肺 癌 组 织 和 8例 正 常 肺 姐 织 的 S rii u vvn基 因蛋 白表 迭 , 对 结果 进行 相 关分 析 。 结 果 S rii 正 常肺 组 织 中不表 达 , 1 6 f7 6 ) 非 小 细胞 肺 并 u vvn在 6 . / 0 的 3 癌 组 织 中有 表达 S rii u vvn基 因 , 其预 后 密切 相 关 ( 与 尸< O 0 ) . 5 。结 论 S r ii uvvn基 因表 达 为 肺 癌预 后 提 供 了有 价 值的 判 断 指 标 。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是一种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

它通过测量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的水平来评估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从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GPS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首先,GPS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多个研究表明,GPS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患者的GPS评分越高,其生存期越短。

一项研究分析了200多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GPS评分,并发现GPS评分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

这表明,GPS可以作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有助于指导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其次,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GPS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反应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82名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GPS评分,并观察了他们的治疗反应。

结果显示,GPS评分高的患者对化疗的反应较差,且耐受性较差,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

这表明,GPS评分可以在肺癌患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还探索了GPS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有研究发现,GPS评分与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结果表明,GPS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评估指标,还可以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提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尽管GPS已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GPS是通过测量CRP和Alb的血液水平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因此在预测预后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时间相关性。

其次,GPS的评分标准和阈值仍缺乏一致性和标准化,不同研究间结果的可比性有限。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和建立GPS的标准评估方法。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CT形态学征象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CT形态学征象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 常见 的肺 部原发性 恶性肿瘤 , 也 是当今世 界上对人类健康 与生命危 害最大 的恶性肿瘤 。由于 吸烟、 大气污染 、 职业性 致肺癌 因素 的影 响 , 肺 癌的发病 率呈 明显上升趋势 。在发达 国家列居 男性常 见恶性肿 瘤第一 位 , 同样 我国也是 “ 肺癌第一 大 国” 每年死 于肺癌 的人数 约为 6 0 万。其 中非小 细胞 肺癌 ( N S C L C )占有 除小 细胞肺 癌 以外所 有肺 癌的 8 0 %, 全 球范 围 内每 年 约有 1 4 0万 人 被诊 断 为肺
【 K e y w o r d s 】 n o n — s m l a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t a s t a g e I; C T m o p r h o l o g y s i ns g ; p r o g n o s i s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B a o d i n g, B a o d i n g , H e b e i 0 7 1 0 5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C T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s f o n o n —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a t s t a g e I t o p r o no g s i s .
t u m o r d e n s i t y U n i v a r i a t e na a l y s i s , n o s t a t i s t i c ll a y s i ni g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0 . 0 5 )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u m o r ma r g i n ,t u m o r a n d p l e u r l a r e a- l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究【摘要】这项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选取和分组,采用特定的检测方法测量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数据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讨论部分分析了这一结果的临床意义,指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研究虽然存在局限性,但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D二聚体水平, 预后评估, 数据分析, 临床意义,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一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虽然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NSCLC的预后仍然较为严峻。

寻找一种简便、准确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指导患者治疗和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原,通常在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过去的研究表明,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常常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预后评估指标,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和存活期。

目前对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NSCLC患者中的意义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生存状况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希望能够为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通过患者选取与分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方法、患者预后评估指标、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等环节,全面地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ERCC1和CK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的指导研究

ERCC1和CK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的指导研究
[ 中图分类号】R 7 3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5 ( b ) 一 0 0 5 5 — 0 2 每次 5 mi n ; ⑧D A B显色: 取 1 mL蒸馏水 , 分别 添加 加试剂 盒 中
目前临床对 于 I 期非 小细胞肺癌术 后是否化 疗仍存在较 大
2 . 2 . 1 方法 鼠抗 人 E R C C 1 单 克隆抗 体 由上海 长岛生物 技术 有
选取该 院收治 的经胸外科根治手术 ( 肺 叶或全肺切除 、 系统 性 淋 巴结清 扫术 )且 经常规病理检查 存在微转 移 的 I 期N S C L C 患者口 , 共7 8例 , 男性 4 8例 , 占6 1 . 5 %, 女性 3 0例 , 占3 8 . 5 %, 年 龄 3 9 — 7 1 岁, 平均年龄( 5 5 . 8 + 1 3 . 6 ) 岁 。病理 分 型 : 鳞癌 3 8例 ( 4 8 . 7 %) , 腺癌 2 9例 ( 3 7 . 2 %) , 腺 鳞癌 1 1 例( 1 4 . 1 %) ; 吸烟史 : 无 吸烟史 4 2 例( 5 3 . 8 %) , 3年 以下 l 9例 ( 2 4 . 4 %) , 3年及 以上 1 7例
0 . 1 m o l / L P B S 洗涤 3 次, 每次 5 a r i n ; ③ 滴 加正 常 血清 封 闭液 , 室温温育 3 0 m i n 后将 多余液体 倒 出 ;④滴加 1 : 8 0鼠抗 人 E R .
方法 对 该 院 2 0 0 9年 6月一2 0 1 2年 1 2月 收治 的 7 8例 I期 N S C L C且 有微 转移患 者 的石蜡包 埋 肿瘤 标本进 行肺 癌组 织 E R R C 1 ( e x c i s i o n r e p a i r C R O S S — c o m p l e me n t a t i o n g r o u p 1 ) 及 细胞角 蛋 白( C y t o k e r a t i n , C K) 免疫组 化检测 , 并 进行术后个 体化 化

非小细胞肺癌中MM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非小细胞肺癌中MM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Mar.2021,37(2)收稿日期:2020⁃10⁃21作者简介:张馨予(1978-),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肺病研究通信作者:杨彦斌(1974-),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肺癌研究,Email :**************。

非小细胞肺癌中MM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张馨予1,王勇2,尧雪洲3,杨彦斌4(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云南昆明65002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20;3.云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云南昆明650500;4.云南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云南昆明650021)摘要: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在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从On⁃comine 数据库中收集近20年关于非小细胞肺癌中MMP1表达水平的研究信息,统计比较MMP1在肺癌细胞组织与正常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CCLE 数据库分析MMP1基因在不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Kaplan Meier Plotter 在线数据库分析MMP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共收集到MMP 1在多种类型肿瘤中表达水平的研究338项,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62项,包括MMP 1表达水平升高61项,MMP1表达水平下降1项。

进一步筛选分析发现,有8项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均显示MMP 1在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与正常细胞比较差异显著(P <0.05)。

CCLE 数据库分析显示了MMP 1在40类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值排23位。

Kaplan Meier Plotter 统计分析显示,MMP1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HR =1.53(1.21~1.94)(P =0.00034),但对鳞状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HR =0.91(0.72~1.15)(P =0.43)。

肺楔形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高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

肺楔形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高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

肺 楔 形 切 除 与 肺 叶 切 除 对 高 龄 I期 非 小 批 准者 ;④ 签订知情 同意书者 。
比较 采 用 卡 方检 验 。P<0.05为 差 异 有 统
细 胞 肺 癌 患 者 临 床 效 果 及 对 预 后 的 影 1.2.2 排除标准 :① 临床分 期 :Ⅱ~Ⅳ期 ; 计 学 意 义 。
肺 癌 是 指 70岁 以 上 的肺 癌 患者 .该 类 患 例 ,I b期 15例 。病 理 类 型 :腺 癌 34例 , 及 死 亡 情 况
者 年 龄 较 大 ,机 体 各 项 功 能 均 较 差 ,且 合 鳞 癌 10例 ,腺 鳞 癌 1例 。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1.5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Microsoft Excel
并 有其 他 基础 疾 病 .故而 治疗 较 为 困难 。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P>0.05)。
建 立数 据库 ,用 SPSS 16.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目前 ,l临床 上 关 于 高 龄 I期 肺 癌 患 者 治 1.2 入组 标 准 及 排 除 标 准
行 数 据 分 析 。 正 态 分 布 的 计 量 资 料 用 均
响 ,提 供 一 定 指 导 价 值 。
② 合 并 肺 、肾 、肝 、心 等 功 能 严 重 异 常 者 ;
1 资 料 与 方 法
⑧ 合 并 肝 癌 、 胃癌 等 其 他 恶 性 肿 瘤 者 : 2 结 果 ④ 精神疾病者 ;⑤ 对本研究肺楔形切 除 、 2.1 两 组 术 中 出血 量 、手 术 时 间 及 住 院
疗 手 段 主 要 包 括 手 术 治 疗 、化 疗 、放 疗 及 1.2.1 纳 入标 准 :① 年 龄 t>70岁 ;② 临 数 ±标 准 差 ( )表 示 ;正 态 分 布 的 计 量 综 合 治 疗 。 笔 者 本 研 究 旨 在 对 比分 析 床分期 :I期 ;③ 均 已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 资 料 两 两 比 较 采 用 t检 验 :计 数 资 料 的

肺癌的预后如何评估和提高

肺癌的预后如何评估和提高

肺癌的预后如何评估和提高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了解其预后情况以及如何提高预后效果至关重要。

一、肺癌预后的评估因素1、肿瘤的病理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一般来说,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较差;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预后通常比鳞癌稍好。

2、肿瘤的分期肿瘤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 分期,即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确定。

早期肺癌(如Ⅰ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晚期肺癌(如Ⅳ期)患者。

3、治疗方式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果能够完全切除肿瘤,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好。

对于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的应用,也会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治疗的及时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都与预后密切相关。

4、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心肺功能等因素也会影响肺癌的预后。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对治疗的耐受性更好,预后也相对乐观。

5、肿瘤标志物某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二、肺癌预后的评估方法1、影像学检查通过胸部 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手段,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有转移等情况,从而评估预后。

2、病理检查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包括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脉管浸润、神经侵犯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预后。

3、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指标,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肿瘤的活性,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三、提高肺癌预后的策略1、早期诊断和治疗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病史者等),以便早期发现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36个月)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熊志坚① 周海峰① 郑文②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36个月)患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6个月统计死亡率。

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大小、预后营养指数(PNI)、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吸烟史、治疗方法、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并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存活患者与早期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最大直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死亡患者KPS 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血红蛋白<90 g/L的占比高于早期存活患者(P<0.05)。

KPS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分、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感染、血红蛋白<90 g/L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功能状况差、病理分期高、组织分化程度低、营养状况差、合并症严重、吸烟史、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做好针对性干预对策,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来降低死亡风险。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病理分期 胸腔积液 Study on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36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reatment/XIONG Zhijian, ZHOU Haifeng, ZHENG We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3): 162-16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death (<36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reatment.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dmitted to Cancer Radiochemistry Department of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calculated after 36 months of follow-up. Gender, ag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degree of tissue differentiation, tumor type, number of lesions, tumor size, 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 (PNI), Chalson comorbidities index (CCI), smoking history, treatment methods,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hemoglob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urviving patients and deceased patient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early death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by unconditioned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tumor type, number of lesions, maximum tumor diameter and treatment methods between early survival patients and early death patients (P>0.05). The proportion of earl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KPS score <70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Ⅳ,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NI <45, CCI ≥2 scores, smoking history, accompanied b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hemoglobin <90 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arly survival patients (P<0.05). KPS score <70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Ⅳ,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NI <45, CCI ≥2 scores, smoking histor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hemoglobin <90 g/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after treatment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0.05). Conclusion: Poor functional status, high pathological stage,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severe complications, smoking histor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arget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risk①江西省上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西 上饶 334000②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通信作者:熊志坚- 162 - 非小细胞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肺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导致病情进展,肿瘤胸内播散导致胸痛、胸腔积液、咽下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1]。

mTOR、LC3蛋白表达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的研究

mTOR、LC3蛋白表达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的研究

mTOR、LC3蛋白表达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的研究李宇【摘要】目的检测mTOR和LC3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探究二者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将组织标本分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和癌旁组织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mTOR和LC3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比较5年存活率与mTOR和LC3蛋白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肺癌组中mTOR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94,P<0.05).肺癌组中LC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76,P<0.05).Ⅰ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mTOR蛋白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45.16%(14/31),mTOR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92.86%(13/14),mTOR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高于阳性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LC3蛋白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66.67%(26/39),LC3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16.67%(1/6),LC33蛋白阳性者五年存活率高于阴性者,但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LC3表达下调,而LC3蛋白阳性者mTOR蛋白可能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而LC3蛋白可能是保护因素【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8(022)007【总页数】4页(P1161-1164)【关键词】Ⅰ期小细胞肺癌;mTOR;LC3;蛋白;长期生存【作者】李宇【作者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泰兴 2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在肺癌中,约3/4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Ⅰ期是其重要治疗阶段,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根治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仍达到30%-40%[1],所以研发新的诊疗方法对及时发现肿瘤、实现有效治疗,并最终保证患者的长期生存十分重要。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分析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分析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分析赵华青;尹红;唐华平【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3【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次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共42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初治前相关血液学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NSCLC患者的生存率,时间依赖性ROC曲线(Time-Dependent ROC, Time ROC)评价模型的判别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采用X-tile软件按照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 PI)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

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类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白蛋白(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Albumin, SII/ALB)、吸烟史是NSCL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基于以上独立预后因素建立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建模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44、0.799、0.843。

验证组分别为0.843、0.794、0.87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区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和意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往往会快速扩散,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NSCLC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为了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需要探讨可能的分子标志物。

ERCC1基因是一种核糖核酸内切酶相关基因,其主要功能是参与DNA的修复和重组;已有研究显示ERCC1基因活性水平的提高会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表明其可作为一种预测NSCLC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NSCLC患者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些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在统计学上,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

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本研究预计历时12个月,具体的时间表安排如下:第1~2个月: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第3~6个月:患者招募、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第7~10个月: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第11~12个月:结果展示和论文撰写研究预期结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明确NSCLC患者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NSCLC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并为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可推动NSCLC分子标记物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推进肺癌精准化治疗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姓名:蒋治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肿瘤学指导教师:蒋国梁2002.5.6中文摘要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7【研究背景旷I期{!小细胞肺癌(N。

n—smallcellLLulgcancer,NscLc)约占NSCLCI拘15~20%。

婶静公认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根治性手术。

但仍有30一40%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了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掘口何从I期NSCLC中筛选出这一高危人群,给予术后辅助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一尚待解决的临床课题。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选取1991~1995年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I期NSCLC患者58例。

/对每例患者均采集三方面的指标:①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等);②术后病理结果(包括T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神经受肿瘤浸润情况等):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的9项基因表达指标(促进肿瘤增殖基因c—myc,MDM2,C—erbB一2,EGFR,p53突变型;抑制肿瘤增殖基因p14“RF,p16mK4,p21wA川,nm23)。

各促进肿瘤增殖基因计分相加为促进肿瘤增殖基因总分;各抑制肿瘤增殖基因计分相加为抑制肿瘤增殖基因总分4观察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定性指标的检验使用卡方检验;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各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差异的显著性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71%,5年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和33%。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肿瘤细胞高、中分化者5年总生存率为80%,而低分化者仅为43%(P=O.028)。

基因表达指标中c—myc的高表达和C.erbB一2的高表达均为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

促进肿瘤增殖基因总分组的高分值(P=0.041)与综合肿瘤基因组的高分值(P=O006)是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联合表达是影I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根据本研究预后指数所得高危组患者如已行化疗,其总生存率与无远处转移率均高于未行化疗者,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J孔【结论1病理结果与肿瘤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内容可能影响I期NSCLC的预后。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综合肿瘤基因的表达可能是I期NSCLC的预后因素。

本研究商危组患者进行的术后化疗似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f关键词l非小细胞肺癌/预局fI期j癌基因i抑癌基因,StudyofPrognosticPredictorsforStageINon—smallCellLungCancerAbstractBaekground:StageI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laccountsfor15-20%ofNSCLC.Surgeryaloneisconsideredthestandardtherapy.However,evenaftercompleteresection,treatmentfailurerateis30-40%inthisgroupofpatients,predominantlybecauseofthedevelopmentofdistantmetastasesandlocalregionalrecurrences.Itremainsuncertainhowtoselecttheabovesubgroupofpatientswhomightbenefitfromadjuvanttherapy.Methods:58patientsofstageINSCLCreceivingcompleteresectionduring1991~1995enteredthisstudy.Threetypesofdatawerecollected:(1)clinicalfeatures:sex,age,smokinghistory;(2)histopathologystudies:Tstage,histologicaltypes,tumorcelldifferentiation,statusofvascularandlymphaticvesselinvasions,statusofnerveinvasions;(3)laboratorymeasurementsbyimmunohistochemistryassay:a)genesmaypromotetumorproliferationincludingc—myc,MDM2,C—erbB一2,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andmutantp53;b)genesmaypreventtumorfromproliferatingincludingp14“盯,p161”煳,p21wA¨andnm23.Overallsurvivalrate,localregionalrecurrencerateanddistantmetastasisrateweretheendpointsx2testwasusedtocomparethedifferencesbetweenratesorpercentageswhileKaplan—MeiermethodforunivariateanalysisandCoxproportionalhazardregressionmodelformultivariateanalysis.Results:The5-・yearoverallsurvivalrate,localregionalrecurrencerateanddistantmetastasisratewere71%,11%and33%,respectively.Inunivariateanalyses,tumor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withoverallsurvivalrate.The5-yearoverallsurvivalratewas80%inpatientswithhighormoderatetumorcelldifferentiationwhileitwasonly43%inthosewithlowtumorcelldifferentiation(P=O028).Patientswithhighexpressionofc—mycorC—erbB一2hadasignificantlylowoverallsurvivalrateandhighdistantmetastasisratefP<O.05).Whentheindexofgeneexpressionwasusedthetumorpromotiongeneexpressionindexandcombinedtumorgeneexpressionindexwereprognosticfactorsofoverallsurvival.InmultivariateanalysestumoreelI.3.differentiationandcombinedtumorgeneexpressionindexwereindependentprognosticfactorsofoverallsurvival.Conclusions:TumordifferentiationandcombinedtumorgeneexpressionsmaybeprognosticpredictorsforstageINSCLC.Furtheraccuratepredictioncouldbegotfromconsiderationofpathologydataandcombinedtumorgeneexpressionsinfuturestudy.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mSCLClprognosisoncogenetumorsuppressorgenej∞IH,N胞肺痛预后例素的研究J1.斗1引言原发性肺癌可分为生物学行为不同的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与tH,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两大类。

NSCLC约占原发性肺癌的80%,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因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首要疾病…。

NSCLC分期主要参照以下三个方面:原发肿瘤的大小和部位(T)、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的发生(M)。

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uICC/AJCC1997年TNM分期标准,I期NSCLC指的是原发肿瘤距离隆突>2cm,没有累及胸壁、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没有引起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不伴恶性胸水或恶性心包积液,未累及周围的重要血管和脏器,在同一叶内没有卫星结节。

无淋巴结转移,也无任何部位的远处转移。

同时I期NSCLC又根据肿瘤的大小(最大径是否>3cm)及所处位置(是否侵犯脏层胸膜,侵犯主支气管等)进一步分为Ia期(TjNoMo)和Ib期(T2NoMo)。

根据目前诊断水平,临床发现的NSCLC中I期患者所占比例约15-20%“1,是一类经根治性治疗后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原发性肺癌。

对于I期的NSCLC而言,标准治疗方式是根治性的手术治疗,而不进行其他辅助治疗。

尽管如此,术后患者依然有30~40%出现了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

因此,如能筛选出I期NSCLC中易转移/复发的高危人群,则可在术后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全身和局部辅助治疗,同时又避免了给予其他患者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从而有可能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目前I期NSCLC术后五年生存率为60~70%的现状得以进一步改善。

面对这一目前尚待解决而又极具临床价值的课题,众多研究分析显示了可能与I期NSCLC预后有关的因素:如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管及血管的浸润等等。

这些指标均间接提示肿瘤的侵袭性,但至今尚难根据这些指标区分易于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发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其基因调控的改变密切相关。

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肿瘤的生物学指标同益成为热点。

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其他一些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纷纷被引入了I期NSCLC预后因素的研究。

如与细胞凋亡有关的抑癌基因p53。

“,与肿瘤浸润生长有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癌基因C.erbB.2”1:与肿瘤转移相关的nm23”1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