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5)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6)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7)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8)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9)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0)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1)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12)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效果评估 (13)1. 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2. 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15)3. 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16)五、结论与展望 (17)1. 研究结论总结 (18)2. 研究不足与改进 (19)3. 研究展望与不足 (2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以“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其内涵和要求。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于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个人成长、学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适应。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业压力、就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诸多挑战。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方面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人类的优点、幸福感和成长。
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
一、培养积极心态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自信和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增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二、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友善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合作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鼓励学生分享、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四、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积极心理学强调情绪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情绪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情绪稳定性和情绪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并提供情绪疏导和放松的方法。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五、促进教师的教育质量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仅对学生有益,对教师的教育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摘要: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优良的创业品质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探寻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事关重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培养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和国家为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品质等方面。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范例并不多,诸多的创业实践表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往往是因为心理脆弱,意志不坚定,缺乏创业所必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应该认识到创业心理品质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探寻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一、高职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积极的创业品质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所以在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创业品质也就是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是要有坚定充分的自信心。
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人只有坚信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有为结果而努力的行为。
二是要有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品质。
三是要有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创业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在逆境面前,只有拼力抗争,不断追求,才能成就创业人生。
四是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理念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积极心理学落地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维度进行探索和运用,并提出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课堂的运用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45-0162-0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尹嫦春,高茹,倪啸旻(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16)一、问题背景及理论基础《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要将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心理系是我国研究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权威机构,引领着我国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并且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实践和运用,研发出了“六大模块、两大系统”的积极教育模型,积极教育的六大模块包括了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两大系统包含的是身心调节系统以及品格优势培养系统。
参照该理论模型,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接纳、自尊、自信以及自爱的积极心态。
二、课程内容围绕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教育的六大模块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积极自我积极自我模块包含“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悦纳自我”三个单元。
通过“认识自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自评、他评、心理测评等方式),提升全面认识自我的能力(周哈里窗);在“接纳自我”的这个过程中不断觉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进行正面转化,进一步提升接纳自我和自我关爱的能力,建立和提升自尊;“悦纳自我”是在前面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发掘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理解优势发展理念对自身成长的帮助,提升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66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关于“五育并举”培养青年的落实机制研究
67 大学生网络欺凌干预——旁观者的“慎独”道德品质培养及其行为引导研究
68 基于双螺旋模型的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69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70 新时代大学生公益社团实践育人成效提升的路径研究
71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研究
125 高校党建活动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作用研究
126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难点和对策研究
127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128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
129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30 高校网络思政平台的育人影响力研究
131 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效果评价、影响机理与教育路径研究
49 中庸思维对大学生情绪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0 大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机制研究
5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
52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5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54 “三全育人”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研究
55 “共生、共创、共融”——短视频育人机制研究
95 高校辅导员“劳动教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96 高校校园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97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98 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认同感提升研究
99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100 新工科辅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01 大学边缘生识别及内化策略研究
102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研究
28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教改教研今天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刘 婧(大连旅游学校(大连女子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积极心理学,它起源于美国,倡导的是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而它在中国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学习、实践,不管在学校还是社会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面对困难和压力也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约束,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现状是由一群中考升学受挫折的学生组成,高频度的失败体验使这个群体的学生自尊水平普遍较低,习得性无助心理现象普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现状;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4-0079-01 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群体主要是初升高受挫折的学生,频度较高的失败体验使这个群体的学生自尊水平普遍较低,无助心理现象普遍,具体表现为因生活缺乏目标而陷入迷茫、因自我认识不清而紧张焦虑、因无所事事而沉溺于虚拟世界、过度依赖手机。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其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学习、实践,不管在学校还是社会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面对困难和压力也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约束,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合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教育教学中配合其理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塑造可为理想的人,塑造的班级能让人人享受爱、人人受尊敬、人人都有发展机会、人人都能体会成功和快乐,真正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1]。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化。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实施。
1. 关注个体的优势和潜能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优势和潜能,而不是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问题和缺陷上。
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培养自尊、自信和自律的品质。
2. 培养乐观情绪和积极心态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情绪和积极心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他们需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心理疏导等方式,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挑战和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
3. 培养自我调节和情感管理能力初中生在情感管理和自我调节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情感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冲突,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1. 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和讲座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教育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来为学生和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活动和讲座,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2. 设立心理咨询与引导中心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与引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得到针对性的心理支持,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优点和正向情感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的促进。
在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学生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乐观心态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类的积极方面,强调个体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学生乐观心态,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赞美他们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情绪。
这种乐观心态有助于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的正向情感和自我肯定。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赞美和肯定,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三、发展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人们在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时的有效策略。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重视学生情绪的培养与管理,通过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和情绪自我觉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压力和冲突。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情绪转移、积极思考和情绪释放等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自己的情绪,有效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塑造健康的情绪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支持。
在教育中,学校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人际交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组织集体讨论和建立支持网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情能力。
这种积极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社交网络,提升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生心理韧性的培养路径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生心理韧性的培养路径研究巴亚萍(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99)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团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和行为会出现叛逆,会存在一些偏激、不爱学习甚至厌学的行为。
为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这是一关键时期,我们需对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培养。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培养高职生积极认知并激发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内部韧性品质、加强心理韧性知识宣教、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4-0050-02 前言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思潮的兴起,目前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开始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挖掘个体的天赋及各种积极心理潜能,来促进个体在逆境中发展。
心理韧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积极力量促使个体成长发展。
高职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相对较小,高职生的心理状况发展参差不齐,呈现出更多的不成熟性。
高职生的心理韧性状况会影响到他们面对考试、就业、人际交往压力和挫折时的反应及心理健康水平。
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解决客观因素,还要从学生心理入手,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积极心理学与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当中的一场革命,是我们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传统心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为了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潜能[2]。
现阶段,已将积极心理学与心理韧性结合起来,心理韧性的研究热点正逐步转向人性的积极面,试图用人类的天赋潜能和积极特质解释个体面对困难时心理韧性的心理能量。
积极心理学和心理韧性大都是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积极的视角去挖掘人类的积极特质,关注人类健康与幸福,摈弃了以消极的视角看待问题。
“互联网+”视域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与方法
I 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型心理学理论,它倡导关注人类自身积极品质和力量。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有能力拥有健康幸福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人类应该成为能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分享幸福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网络途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很大压力。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出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高职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增加和焦虑困扰。
以往,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图书阅读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但现在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泛且快捷的途径。
然而,信息泛滥和碎片化的现象也带来了挑战。
高职学生容易在海量信息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这种焦虑感和紧迫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其次,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新的社交压力和自我价值的困惑。
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他们可以与同学、朋友和家人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然而,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形象和标准化的美丽还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自卑和焦虑感。
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外貌、才华和社交圈感到不满和不足,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另外,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也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欺凌、谣言和不良信息的泛滥,使得高职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干扰。
一些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和网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创新——“三件好事”打卡活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创新———“三件好事”打卡活动程临静1,余思慧1,2,杨寅3(1.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深圳518000;2.澳门城市大学,999078;3.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00)作者简介:程临静(199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余思慧(1996—),女,汉族,广东深圳人,博士在读,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与发展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杨寅(1986—),男,汉族,北京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
[摘要]在重点培养职业技能型劳动者的背景下,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积极教育的视角下,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三件好事”(three good things ,TGT )练习,试图发现其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
研究结果表明,21天的TGT 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生活幸福感,降低消极情绪。
同时,以研究为基础,总结了干预方式的具体步骤,提出提升思路,为形成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标准化流程提供可实践的方案,助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三件好事”练习[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5-0161-0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政策指导[2]。
但目前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群体中集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3]。
据《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有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4]。
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人数规模大,占比高。
相较于本科学生,高职生承受的社会压力更大[5,6],更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7-9]。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首先分析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培养策略,包括激发自信与乐观的心态、促进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逆境应对能力与心理韧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可以加深对于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中应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自信、乐观、人际关系、合作能力、逆境应对能力、心理韧性、培养、策略总结、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个体的积极心态、情感和品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个体的优点和潜力,提倡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其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信、乐观、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逆境应对能力等方面。
通过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生活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研究也旨在引领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总目录
2020年总目录(作者姓名后的数字是刊期和起始页码)『空间维度”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明湖:明清时期一个典型的文学空间刘英波(1.1)清代戏曲家地理分布与江南戏曲文化空间裴雪莱(1.9)《儒林外史》地域叙事的圈层结构及相关问题考述史俊超(1.17)【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与对策丁梦扬(5.33) 201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研究综述王丹青陈建(5.38)建设美丽中国视角下弘扬运河精神的时代意义提升大运河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究王刘昇(6.19)欣(6.24)《歧路灯》与《西游记》杜贵晨(3.1)八卷本《虞初志》的初刊、编者与成书时间考论陈国军(3.4)《西游记》魔幻的基本模式与原始思维丰竞(3.10)论汉代小说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樊庆彦(6.1)毛评《三国演义》的“古”与“今”鲁小俊(&8)从大清律例看《红楼梦》薛蟠案的文本叙事庄怀芹(&⑷【文学研究】《明诗综》诗人地理分布可视化与朱彝尊的明诗版图钱礼翔(1.24)近现代民歌论略周玉波(1.31)女性的自我放逐与自我回归—解读鲁敏小说《六人晚餐》与《奔月》张德强(1.43)论阿耐《大江东去》的视觉化叙事毕莉莉(1.49)论陈敬容诗歌对当代女性诗歌创作的影响李春秋(3.16)从总宜山房到旧山楼—赵宗建对家园记忆的探寻与再现肖瑶(3.22)神仙•求仕•隐逸—李白与中古道教文化关系再考察田明(3.32)论宋遗民词中的长安意象徐新娣(3.39)从“穿插”到“互文”——《聊斋志异》对“以诗词入小说”叙事传统的开拓方弘毅(5.45)玉山雅集与郭翼的诗歌创作王绮雯(5.51)王沂孙题画词探析王蒙(5.55)【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方世南(2.1)人与自然和解的生态反思孔川(2.5)疫情敲响人与自然关系警钟周心欣(2.8)隋唐运河名城扬州的兴盛与新时代复兴徐凤丹(6.29)【历史研究】新四军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世纪晚期英国贵族家庭中的家仆现象研究冷战期间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张浩娜裘凤(1.68)刘自强(1.73)李书剑(1.81)美国对华政策评估与1977年万斯访华方案的出台•基于美方解密档案的考察唐与西域书籍活动的渠道形态亨廷顿的移民观与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许阁森事件”后英国的交涉与因应研究郭钦逸浅析罗姆•摩罕・罗易的反萨蒂斗争明代武装走私集团初探彭定求理学思想试探论徐三重、徐祯稷父子的家训思想与教化特色【法律研究】陈姝瑾我国在家庭教育立法方面的几个问题商榷——以《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为例周继祥论自然人职业放贷的法律性质及其监管人工智能与渉数据网络犯罪初探【经济研究】孟涵薛鹏程(3.45)李忠洋(3.52)赵沁雨(3.5刀钟立扬(3.63)李潘吴香(3.68)洵(4.85)晔(4.91)陈延斌(4.98)傅文茹(2.100)何煩(2.103)陈#(2.107)马克思贫困理论视域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政治稳定思想及其现实启示鞠健(4.1)论陈云与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建设方法论符周洁曹明(4.6)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探索黄青燕路杰(4.12)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胡婵(5.28)—122—融合路径探究陈东豆晓甜(2.111)“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金欣雪(2.115)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探讨郑天羽(2.119)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企业金融效益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建模分析王西涛邵娟(3.73)《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李伟(3.77)引入监管条件下B2C电商企业道德问题与最大收益的博弈研究陈坛春(3.82)美丽乡村视域下“慢”旅游营销策略的应用与分析——以江苏高淳桓溪国际慢城为例冯琦孔珥(5.76)基于Box-Cox变换的南京市二手房房价模型实证分析卓越幼儿园园长的典型特征分析刘冰金跃强李朝阳(5.81)欧洲专利一体化:历史演进、困境及新进展陈洁(6.87)南京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经验性特征与竞争力比较研究—来自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杨以文毛春梅(6.91)美丽乡村建设中强村富民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韩莉战焰磊(6.98)去杠杆的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刘萍(6.105)【国际问题研究】非传统安全的连锁效应分析——以新冠疫情后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传导链条为视角张屹(5.59)伯尼・桑德斯的“美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王寅(5.65)美国“网络自由”渗透研究述评杜欣悦刘建华(5.7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分析陈燕(1-53)大学生网红崇拜及其引导策略研究田欢鲍中义(1-59)从哲学视角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赵菲(1.64)建构探索性思政课堂: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张其飞李安林(6.7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教学:理念、问题与对策朱韩兵(6.76)“思•品”教学主张:涵育品格的有效范式——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李朝宝(6.8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区0-3岁婴幼儿民营早教机构质态的宏观观察与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朱季康(1.85)学习迁移理论在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孙卉(1.89)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儿童美术欣赏研究——以中国山水画为例顾媛媛(1.93)新中国70年幼儿园课程的变迁及启示李昱杭曾彬(1.98)论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接纳态度的影响因素——来自融合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声音郭文斌苏蒙(2.27)幼儿人际问题解决中教师的影响及教育策略黄心彤吴吉惠(2.36)游戏精神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迷失与回归钟宜君冯季林(2.40)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视域下幼儿园挫折教育策略研究姜晓胥兴春(2.45)“好”幼儿教师必备素养及其结构:从专家决策转向幼儿视角程秀兰余一夫(3.86)—基于16名园长的访谈研究索长清李爱秋(3.95)欧美绘本性别意象的历史演变——兼论对华文原创绘本出版的借鉴赵燕(3.102)缘何坚守:基于一位乡村幼儿教师的口述史夏巍孙明(4.52)“方圆”内外: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儿童规则实践的民族志研究张莉(4.59)民间竞技游戏中幼儿关键经验的表现性评价曹中平(5.1)幼儿对并发冲突愿望的理解—来自传统实验和眼动实验的证据陈友庆李菲蓉(5.9)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类型研究秦旭芳王雨露(5.16)论夏山学校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教育孙刚成赵通通(5.22)【课程与教学研究】论概念教学程广文胡晋宾(1.104)间性沟通与教学方法创新卢传红陈尚达(1.111)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周龙军李芳美(1.116)论学生语文读写能力转换的梯度王家伦和苗苗(2.60)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选文的比较分析刘玉婉吕华亮(2.65)【教师教育研究】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基于名教师和师范生观点的调査比较韩典荣王高万东升李佶莲(2.10)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吴晋(2.17)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重构宋雅章飞(2.21)【德育心育研究】客观与主观情绪标签的差异:来自ERP的证据邓欢李振兴(2.49)大学生网络消费及其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数据知识图谱分析蒋瑾唐梦王丹伊涂颖莹(2.54)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和同伴欺负的关系研究—基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卢春丽(5.109)微观权力视域下校园欺凌行为探究郦倩(5.1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调査研究董秋锋张成恕(5.120)【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林景行(3.108)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路径探析路岩牛俊美(3.112)—123—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途径探析哲学视域下的新时代师生互动赵倩陈国庆(5.105)姚颖李艳陆华山(3.118)范式转换:地方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吴枝兵刘学东孙雪(4.34)大学治理视域下高校内部行政机构的定位、冲突与调适邓海婷(4.43)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思考王曦(4.48)“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出场路径宋振超(6.56)【教育史研究】论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目的与路径刘黎明刘玉杰(6.34)“娱乐之城”:大学理念的异化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历史演进【音乐教育研究】影响拉魂腔音乐流变的主要因素祭之谜思韩益凤(6.43)乌卩春芹(6.51)薛雷(4.6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师范类高校?一一以文献学校本课程建设为例依法治校视域下的现代大学制度优化路径研究朱仙林(6.61)戴思薇(6.64)——阿里山邹族“Mayasvi”记录与追问幼儿钢琴教育中唱谱功能刍议【艺术研究】周振亚(4.74)金今(4.81)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反思论知识阶层对昆剧“全福班”艺人的挽救行动邹青(6.109)一一以教学秘书为例苏怡璇(6.69)童谣教学浅谈【核心素养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挑战与对策基础环境教育素养化学段连贯模式研究国家认同素养的特点及其培养策略李执芬家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场域魏善春(4.17)史威(4.23)王昕亮(4.27)华伟(4.31)【基础教育研究】“生命化语文”教学的生命补养与释放曹明海白花丽(5.86)“停课不停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基于OBE模式下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胡建林(6.116)【语言学研究】张璟(6.119)辞格的游戏和游戏的辞格尹群(2.74)石臼湖流域汉语方言形成初探侯超(2.81)《经典释文》术语“依字”研析姚徽(2.87)“门”的语法化分析王春江(2.94)影响【图书情报学研究】十字路口的选择: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研究述评-来自贵州省贵阳市两所中学实验研究的证据章力(5.92)二元区隔与三元并立下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张侃(5.99)章诚张爱梅(4.105)“整刊”意识下优化标题的理据、原则与实践路径—以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为例夏新宇(4.112)少儿图书馆采用分级阅读的SWOT分析毛韵寒黄丽霞(4.119)—12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范围,探 索适用于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以提高 教育效果和质量。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心 理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多学科协同发 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心理健 康教育路径的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 实际教育工作。
案例二
总结词
改善学生心态,提高学业成绩,增强自信心。
详细描述
针对高职生学业困难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措施,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业成绩,并增强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 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0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高职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 到重视,相关研究和实践不断
增多。
初步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包括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心理 辅导等方面。
不断深化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高职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 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
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03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校
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05
实证案例分析
案例一
要点一
总结词
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积极心理游戏是一种以团体互动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 验积极情绪、增进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积极心理游戏,可以 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极大的推动了各个前沿领域的发展,教育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备受瞩目。
学生的心理性格影响着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国高职教育也获得良好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逐渐取代了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拓展到了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改善生活心态,并且能够发现以及培养一些具有天赋的人。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培养实践精神第一,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技术服务,在服务学习中探索技术创新,锻炼实践技能。
第二,基于真实工作情境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职员关系等积极要素融入实训场所中,在高度真实的情境下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第三,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每个学期都能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在实习过程中以专业为单位分配企业指导老师,使学生在职业环境的熏陶下,在“心传身授”的实践中学习师傅的技艺精髓,体悟师傅的匠人精神。
2以积极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推动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注重师资培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视课程环节的设计,强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同时重视其他任课老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在其他课程中教师也应带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学生相处,积极关注、正向解读每一位学生,激励调动学生内在向上的力量,激发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抓好课堂主阵地,心理健康课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实现全员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先于授业和解惑。
教师在传道解惑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人一定要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并坚守积极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爱、温暖和力量,才能在教学环节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动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后续的心 理辅导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设立心理健康课程
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心理知识和 自我调适方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0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
状况,不断优化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打造积极校园心理氛围的优化路径
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
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讲座、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学习心理 健康知识。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研究结构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
02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理论
1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科 学,它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和和谐发展。
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幸福感理论、积极 情绪理论、积极人格理论等。
3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 ,如爱情、工作、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等。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 力的能力,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管 理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提升心理辅导与咨询质量
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
01
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
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
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本文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为基础,通过对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
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劳动品质的重要途径。
过去,许多教育体制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劳动品质的培养。
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团队合作等劳动品质,这些品质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积极心理学视域强调个体的优点和积极心态的培养,其理念可以应用于劳动教育中。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心态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自主选择的劳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学校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决策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而在劳动过程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从而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
调查研究:为了了解当前劳动教育在学生劳动品质培养中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为某高中的学生,共有300名学生参与。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调查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的认识,他们认为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团队合作的品质。
然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机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分析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劳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繁琐、低端的工作,与学生的学术成绩和未来职业发展关联不大。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投入。
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地位。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投入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高学历、高技能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劳动教育的价值被忽视。
这种观念使得学生、教师和社会都对劳动教育持有消极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
缺乏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
在高职教育中,劳动教育往往被视为一种附加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够紧密,难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使劳动教育的效果受到限制。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职劳动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提高学生、教师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以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高职劳动教育的发展。
1.1 高职劳动教育现状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旨在为社会提供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在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需要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和解决。
高职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职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有限。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实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实践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更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心理学领域,其核心在于探讨人类的积极方面、潜能的开发和幸福感的提升。
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学生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使得教育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的三大支柱——积极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个体优势的开发,为学生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框架。
通过理解这些支柱,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更具支持性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情绪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创造力,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生管理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例如,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以及体育赛事等,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校园氛围。
教师和管理者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归属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支持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情感稳定性与幸福感。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友好、开放和尊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例如,可以设置“同伴辅导”计划,让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新环境,鼓励建立彼此支持的小组,这种社会支持网络不仅有助于新生快速融入,还能增强班级内的凝聚力。
个体优势的开发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潜能。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实施“ strengths-based”计划,帮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个性化指导,激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融入更多灵活的选修课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李慧芹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3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心理力量。
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掀起改革热潮,促进积极心理的深入研究。
为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探索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应用路径,并提出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进一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对策,促进积极心理学价值的全面发挥。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李慧芹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1
【相关文献】
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觉察·反馈·成长——支持团队持续成长、持续高绩效的“政委体系”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初探
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5.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四翼互联互通”实践活动体系的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研究作者:徐海燕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5期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软实力,是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的创新视角,重新定义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和内容,探索高职生软实力提升的创新途径,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生;软实力;培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09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持续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硬实力”,也要具备过硬的“软实力”。
“软实力”的有效提升,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利于顺利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经调查发现,很多学者是从消极取向来研究高职学生,而笔者则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挖掘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索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软实力的途径。
1积极心理学赋予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创新
11积极心理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注重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的积极力量,着眼于人的积极品质的挖掘和塑造。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体系三方面来进行,其中积极体验是指对过去的满足、对现在的幸福和对未来的希望的情感体验;积极人格主要指乐观、自我决定论、积极品质、创造性、坚持、美德等;积极组织体系则主要指影响人类幸福、发展、天赋得以实现的环境条件[1]。
积极心理学是以幸福感为核心,建构了“一个中心三个支柱”的完整体系。
12高职学生软实力研究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明确首次用政治学的角度提出的,他把它定义为“一个国家具备的一种影响他国喜好的能力”,即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2]。
通过对知网(CNKI)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多集中在对大学生软实力的研究,而较少关注高职学生软实力的研究,对高职学生的软实力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魏银霞[3]将高职学生的软实力
定义为隐形的、可被感知的,蕴含于高职生的性格、品质、心理、修养和志趣之中的能力,它无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来考核,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3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界定
笔者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如图1所示。
图1软实力的内涵界定
高职学生的软实力可以从情感体验、美德、人格力量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包括成就感、诚信、乐观、坚韧、团队精神、创造力等,这些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创新点
21研究视角创新
以往对高职学生软实力的研究都是以假设高职学生存在沟通力差、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问题为基础,或先调查高职学生存在的软实力问题,再研究如何提升或培育高职学生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
而本文实现了从问题导向到积极关注的转折,把每个高职学生都看成是充满积极能量和有无限潜力的人才,和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的“中国梦”“幸福感”“正能量”不谋而合。
22研究理论创新
纵观之前学者对高职学生软实力的研究,都是根据不同学校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特点开展的工学结合的软实力培育模式研究[4],只有实践模式探索,缺乏专业理论支撑,体系不够完整,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则使学生软实力的研究有据可依。
23教育思路创新
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研究过多地从工学结合、专业实践操作的角度来开展,导致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贫乏、教育形式单调和教育途径的单向。
积极心理学从学生的积极心理和优势入手,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力量,通过素质拓展、团体辅导、幸福课、成功分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助方式实现高职学生软实力的提升。
3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
从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来看,培育高职学生的软实力需构建以幸福课为中心、构建积极的组织体系、开展自助成长活动的“一体两翼”的培育体系,真正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1开设幸福课
国外在开设幸福课方面已有先例。
哈佛公开课中最受学子欢迎并风靡全球的就是本·沙哈尔开设的“幸福课”。
幸福课的开设需要涉及如何获得快乐、健康的身心、满足感、幽默感、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等主题,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为中心,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验向日常实践延伸,将课堂教学的积极干预内化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自信、爱、乐观和复原力等积极情感。
生活实验操作如图2所示。
图2生活实验操作结构
32构建积极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和环境分不开的,而且是在环境中得以实现的。
构建积极的组织体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合力。
社会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观环境;学校从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氛围创设、资源供给[5]等方面入手,构建软实力培育的立体模型;家庭需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和睦的夫妻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充满正能量、爱、幸福、愉悦、自信的美好环境。
33开展自助活动
积极心理学以助人自助为目标,开展丰富的自助活动。
经调查显示,很多公司和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孙洪亮[6]经过实证研究显示,长、短期拓展训练有利于提升农林高职院校学生的软实力,长期拓展训练对学生软实力提升较短期拓展训练的效果更明显。
开展适合高职学生的自助活动,一是定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学校建立素质拓展活动基地,培训体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做教练,在老师的监督管理下,学生定期定员定目标地开展活动;二是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以勇敢、乐观、自信、创新精神等为主题,长期开展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三是开展成功分享沙龙。
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班级心理沙龙,每周由5名学生向班级全体成员分享自己人生中的成功体验,启迪其他学生思考、发现自己身上的积极品质,用正能量感染大家。
高职院校不仅应培养高技能人才,还需注重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学生的硬实力是迈向社会的敲门砖,而软实力是扎稳社会的长效药,高职学生的软实力培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需高度重视、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07:17-23
[2][美]约瑟夫·奈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3
[3]魏银霞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内涵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46-147
[4]孙云志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情况调查分析——以江苏省1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95-99
[5]马斌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体系的构建、效能评估与策略[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3-47
[6]孙洪亮拓展训练促进农林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实验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