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鉴赏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必修4 试题(共12页)

高中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必修4 试题(共12页)

第二单元〔宋词欣赏(xīnshǎng)〕检测题〔时间是120分钟〕〔姓名班级分数〕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此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假设与宋诗相比那么少得更多。

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款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那么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者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仁慈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剧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入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

我们对于这局部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久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绘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抖,歌颂甜蜜的幸福。

_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综合测试(原卷板答案版)新人教版必修4

_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综合测试(原卷板答案版)新人教版必修4

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在美版“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网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其对她的帮助。

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1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1

模块综合测评(一)学业水平测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裨.益(bì)酾.酒(shī)镂.刻(lòu) 流觞.曲水(shānɡ)B.禊.事(xì) 干.禄(ɡān)蜷.缩(quán) 冯.虚御风(pínɡ)C.溘.死(kè) 赎.罪(shú)愀.然(qiǎo) 义愤填膺.(yīnɡ)D.蕈.菌(xùn) 商榷.(zhuó)兑.现(duì) 便.言令才(biàn)【解析】D项,商榷.(què),便.言令才(pián)。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资产者尽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珠丝一样轻轻拂去。

B.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C.一个人夹在各地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D.我梦想有一天,悠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胜光披露,满照人间。

【解析】A项,尽相—竞相,珠丝—蛛丝;C项,恣态—姿态,实足—十足;D项,悠谷—幽谷,胜光—圣光。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________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大手拉小手。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________了群众的这句话。

A.反应调整验证B.反应调控印证C.反映调整印证D.反映调控验证【解析】反应: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并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 心中的主要地位,是衬托手法。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是将“我”与周瑜进行 对比了。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要理清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 “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 思想感情的作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 “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 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 ①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 具体的鉴赏; 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③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④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旁批】 第四段分析,入情入理, 所给的三个事例虽然简 短,但层次清晰、对比鲜 明:突然暴富的人举家搬 迁,一定是带有惶恐惊 惧;而看透生活的本质, 参透幸福内涵的人,如陶 渊明、史铁生,精神上却 充满幸福。 第五段,水到渠成,自然 收尾。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综评】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面展 开,是典型的纵向展开议论的行文结构。 在“提出问题”这个层面上, 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出发,提出观点,引人深思;在“分析问题” 这个层面上,作者突破了一般人对幸福的理解,认为幸福和物质财 富的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在于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可谓见解新 颖。在“解决问题”这个层面上,联系自身现状,水到渠成,结尾有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4

单元综合测试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相互影响的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过关(15分)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B.一尊还酹江月C.回首向来萧瑟处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解析:B项中“尊”同“樽”,酒杯。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头绪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永昼:永远白天解析:A项“无绪”,应指没有心思,心情不好;C项“风流”,应指英雄业绩;D 项“永昼”,应指漫长的白天。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东篱把酒黄昏后D.遥岑远目解析:C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异日图.将好景B.大江东.去,浪淘尽C.遥岑远目.D.嬉嬉钓叟莲.娃解析:B项是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5.名句填空。

(7分)(1) ?杨柳岸,晓风残月。

(2)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3)人生如梦,。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6)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答案:(1)今宵酒醒何处(2)怒涛卷霜雪(3)一尊还酹江月(4)回首向来萧瑟处(5)封狼居胥(6)把吴钩看了(7)凄凄惨惨戚戚二、阅读探究(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苏词□傅成穆俦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综合检测(二)一、根底知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暧.暧(ài)荠.麦(qí)脉.脉(mò) 拓.片(tà)B.渐.染(jiàn) 訇.然(hōnɡ)纤.纤(xiān) 婀娜.(nuó)C.钿.头(diàn) 呦.呦(yōu)鸾.凤(luán) 渌.水(lù)D.纶.巾(lún) 荻.花(dí)垝垣.(yuán) 木屐.(jī)解析:选C。

A.“荠”应读jì;B.“渐”应读jiān;D.“纶”应读ɡuān。

2.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仓皇北顾舞榭歌台金戈铁马黍离之悲B.与子谐作烽火连天夙兴夜寐信誓但但C.催眉折腰迷花倚石钿头银篦青冥浩荡D.轻拢慢捻樯橹烟灭银瓶乍破司马清衫解析:选A。

B.谐—偕,但但—旦旦;C.催—摧;D.清—青。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淮左.(方位以东为左)左.迁(古人以右为上,指降职)B.念去去..,千里烟波(往前走了又走)此去.经年(离别)C.烽火扬州路.(道路)千岩万转路.不定(道路)D.豆蔻词工.(精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解析:选C。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4.(2023·高考山东卷)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慎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A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A卷)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才华,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期间,苏轼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他在此时期创作的词的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此地的人“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其俗……勤耕纴”,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这里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百姓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廓清“雌声学语”的词风。

而苏轼在密州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强烈地影响着苏轼,促使着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去柔靡之气、发振拔之音,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鉴赏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鉴赏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背景助读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分古今
例句
古义
今义
千古风流 人 有功业有文 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也指跟男 .. 风流 采 女间放荡行为有关的 物 应笑我 多愁善感 多情 多情 重感情 .. 回首向来萧 . 风吹雨落的 萧瑟 萧条冷落,不热闹 瑟 处 声音 .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6.积名句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 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015· 课标全国高考Ⅰ)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 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014· 课标全国高考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014· 辽宁高 考)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013· 广东高考)
提示:“雨”既指自然界的雨,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
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作者在潇洒镇定中的倔强、抗争之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本对译
1.《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豪壮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
观点一:表 现在对赤 壁景物的 描写上。 观点二:表 现在对周 瑜形象的 塑造上。 我的观点 这首词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 象,而且囊括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英雄人物。 “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 情融为一体,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 干和功业。完美地表现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 指挥若定的风度,令人满怀崇敬。词人感慨古今,雄浑 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 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评A(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ǎn)珠玑.(jī)竞豪奢.(shē)暮霭.沉沉(ǎi)B.料峭.(qiào)蓑.衣(shuō)周公瑾.(jǐn)还酹.江月(lèi)C.鲈.鱼(lú)巷陌.(mò)佛狸祠.(cí)玉簪.螺髻(zān)D.梧.桐(wú)薄.雾(báo)憔悴损.(sǔn)乍暖还.寒(huán)解析:A项,“堑”应读“qiàn”;B项,“蓑”应读“suō”;D项,“薄”应读“bó”。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高低不齐。

B.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连续不断。

解析:D项,“次第”的意思是“光景、状况”。

答案:D3.对下列词句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达了难分难舍之情。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夸张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了赤壁之景的雄奇。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采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远眺中的远山景色。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

“玉簪螺髻”不是借代,是比喻。

答案:C4.下列对联写的是李清照的一项是( )A.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解析:A项,“忧乐关乎天下”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可知写的是范仲淹。

B项,“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可知是辛弃疾。

C项,“樽中酒,篱下诗”可知是陶渊明。

D项,“漱玉集”“金石录”可知是李清照。

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②扎到市民堆里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④转向市井深处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A.④①⑥②⑤③B.④②⑥③⑤①C.②①③④⑥⑤D.③⑥④②⑤①解析:前面提出了“大多数文人……转向山水”,后面用“而是”表转折,用来表明柳永并没有“像大多数文人”一样“转向山水”,反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所以第一排④,而②中的“扎到”与④中的“转向”动作有连续性,进一步说明柳永“转向市井深处”的动作,所以第二排②;⑥中的“在这里”表示的就是在“市井深处”,承接前文的“转向市井深处”,所以第三排⑥,③中的“成就了”又与⑥中的“成就了”组成并列关系,所以第四排③;根据首尾照应的原则,文段的最后与第一句中的“另一类人物”相照应,“特殊”“仅有”就与“另一类”相对应,而①中“一个”又是对⑤中的“他”的描述,所以最后分别排⑤①,故本题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⑥③⑤①。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

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

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

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

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

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

”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

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

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

”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

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

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

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不过这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

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

”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

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

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

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

”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

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

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

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B项,“因为音乐知识匮乏”表述有误,且“只能”与原文中“只是”意思不尽相同。

答案:B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解析:C项,范成大“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属无中生有。

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

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解析:A项,原文是“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转为“如果……,就……”,逻辑错误。

答案:A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①。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

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鉴题。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③,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

今手泽如新,而墓本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

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亡,而.取图书。

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摘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赵氏:即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

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③刓(wán)阙:磨损残缺。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B.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C.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D.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

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

可根据大意,结合句式和虚词断开。

答案:B10.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始于西周,延至历代,明清时称国子监。

B.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有“无月为朔,满月为望”之说。

C.铅椠,古代的文具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