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随着新课程的提出,数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承者,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启蒙者。
新课程的出现,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掌控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数学概念与方法,然而,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授和掌握这些概念与方法,就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教学内容,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使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
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将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落实到具体学习场景中。
学生关注的是知识的实践效用,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要努力让学生看到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
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是生硬的应用公式和算术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尝试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反馈,逐步探索出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趣味,在教学中的有趣处理和引导更有可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热情。
三、积极构建学习环境,包容学生个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环境的构建,保证一个开放且包容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取得自我成长和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环境的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在学生的学习场景中,加强团队学习,以及互相讨论、交流和分享,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引导学生跨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方式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此为题,探讨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在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提倡教师以知识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但在新课程下,数学课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等具有强大的信息传递和展示功能,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设计精美的课件,配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图像和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主导和统一的,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最后,评价方式的改变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在新课程下,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数学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资源的不足、评价方式的僵化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学应用题是提高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探讨、问题求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意义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要求1. 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注重贯穿数学应用题教学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题不是独立的一个单元,而是与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教 育 工作 。 3 . 提 高教 师 的 综合 能 力 与 水平
1 摘
在初 中物理课堂 的教学 任务中 ,老师 的教学水平是 至关重要的,教育部门应该 加大师资力量 的投入 ,综合提 高教 师的能 力 ,确保物理教学过程顺利 、高效的完成。 目前 ,不仅是 国家更重 视教 育事业 ,学生 家长也更加注重学 生的学习成绩 ,促 使学 生数量不 断增加 ,这就加大 了学校和教师 的教学压力 ,使得学校对于教 师教 学水平 的监督力度 降低 ,这就直接影 响到教学的 质量。所 以,提高教师教学 质量和水平的 管理工作不能放松警惕 ,要加 大力 度来提 高教师 的综合 素质,为学校 的教育 工作提 供基本保障。 二、新课程教学 内容 的出台给初中物 理 课 堂 教 学 带 来 的影 响 1 . 达 到统 一 、 规 范的 教 学体 系 管理 新课 程教学 内容 的出台,使得 初 中物 理课堂 的教学模 式更加统一和规范 ,教育 部 门认真贯彻新课程体 系的要求 ,对初中 物理课堂教学实 现教 育模式一体化的发展 目标 ,提高 了学校 的教 学水 平也使学生更 加充分和具体 的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体系 是~个学校教学 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 ,统 规范 的一体化教学 模式 ,是完善初中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2 . 提 高 了物 理 课程 的教 学 质 量和 效 果 在新课程背景 的影 响下,初 中物理课 程 的教学质量不 断提高 ,通 过细致 划分教 学任务, 使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 的具体化 , 这样教师就可 以投入 大量的精力去完成 自 己的教学任务 。学校通 过贯 彻新课 程的教 学 内容 ,使学生 的动手 能力 以及对 于知识 的学习能力都 明显的提高了。新课 程教学 模式使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水平 、 学生的学 习能力 等都 得到了提高 ,实现了 教学设计在初 中物理课 堂教学中的重大意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篇一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一、引言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参与度低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探讨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当前,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往往采用传统的“讲解+练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但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兴趣不高许多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题目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精神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个人的讲解和演示,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策略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加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教育以计算为主,强调概念记忆和机械运算,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成为了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定义与特点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的题目。
与传统的计算题相比,应用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应用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广度。
应用题通常涉及多个数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整体解题思路。
2.题目背景。
应用题通常设定在具体的场景或实际问题中,通过故事、图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题目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3.现实意义。
应用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应用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列举几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中,应用题要尽量设定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如学校、家庭、社区等,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共鸣。
2.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要素,并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和目标。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数学课程也经历了一次大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多样性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然而,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师生角度对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然而,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数学学科中,很多学生存在数学焦虑和厌学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的方法,如奖励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注重课堂管理。
在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有了更多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然而,教师仍然需要在课堂中发挥良好的管理能力,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除了教师方面,学生在新课程下也需积极参与,并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学习不应抱有消极情绪。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学生需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掌握好数学知识。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中国新课改实施数十年来,小学课程数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应得到充分重视。
首先,科学理解应用题。
正确认识应用题是有效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比如,应用题的定义、应用题的类型以及应用题的解题法则。
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应用题,就无法有效地实施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其次,结合实际,更深入的了解应用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只要结合实际,就能深入了解它的内涵和特点,这样才能实施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当学生看到应用题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清楚了解到应用题会出现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时,他们会更加热心学习应用题,也更容易掌握。
此外,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类型,合理设计应用题。
这样,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和实践,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会来掌握应用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应用题。
最后,在实施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重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达到学习应用题的目的。
通过上述具体讨论,有效实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需要从正确理解应用题、结合实际了解应用题、合理设计应用题、加强辅导和指导四个方面入手。
只有在以上四点上充分考虑透彻,才能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期望各位老师在实施应用题教学时,能够得到更多的成功。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题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理念与思考1. 重视数学应用题教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的体现。
在新课标下,数学应用题教学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以“应用”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认清数学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重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转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采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在其中也应该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索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做到知识在实践中产生作用。
二、实践与策略1. 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教学游戏、数学应用题教学故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认知范围,为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应发挥的第一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把理论知识以实际的方式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把学习的内容融入实际的生活中,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此外,应用题的有效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用题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够掌握数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可以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认知范围。
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认知范围。
最后,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题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数学,不断发现不同的细节,思考问题,啃硬骨头,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发挥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认知范围,并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为此,教师在实施应用题教学时,应该从课堂创设、题型选择、教学过程加强入手,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快乐地学习数学,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在运用中,应结合课堂实际,活跃课堂气氛,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轻松、更有趣地学习数学,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摘要】本文讨论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在背景介绍了新课标对数学应用题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有效教授这一内容。
接着,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新课标对数学应用题的要求,并提出了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施教学实践的策略。
介绍了应用题教学的评估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效果。
在总结了教学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供实用的参考指导,促进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上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新课标、小学、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评估方法、案例分析、教学经验、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小学数学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由于数学应用题的题目种类繁多、题量繁重,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掌握常常存在困难。
如何有效的开展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新课标下,数学应用题教学要求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希望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新课标对数学应用题的要求,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 思考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摘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着教学难点,需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教授应用题,包括引入生活化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法。
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关键,如游戏、小组合作等,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文章将对应用题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应用题教学、重要性、难点分析、方法探讨、实践、评价、反思、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引言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引言作为整篇文章的开端,应当简洁明了地介绍文章的主题,引导读者对后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引言也应当包含一定的背景信息,引发读者的兴趣,使其对文章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展开讨论。
通过对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实践经验以及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奠定对本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引导他们进入到对应用题教学的深入探讨之中。
2. 正文2.1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解决应用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论述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评价与反馈以及教学经验总结。
最后在总结对教学的启示并展望未来。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方法,评价,反馈,经验总结,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而不再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们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
数学应用题教学也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旨在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应用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在教育领域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基本方式。
这种思路的改革,需要教师们具备更好的教学素质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角度出发,探讨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优质价值的几种方法。
一、开启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需求和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的引路者和指导者。
为了达到这种个性化的目标,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实例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问题与探究了解数学的内部逻辑,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标。
二、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技术被用于教育中,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情境和教育效果。
因此,开展数字化教学应该是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之一。
数字化教学平台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以便学生下载、预览,并就课件内容与他们前来咨询或自主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究式学习和交流。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学习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对于缺少教学资源的学生来说,学习通过全球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积极利用其他资源来补充教科书中的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更多广泛内容的题目,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视频或新闻大纲,以展示量比质更为重要的概念,帮助他们对数学的整体逻辑有个更好的了解。
四、以学生为主角在新课程下,教育者需要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角的学习模式,这是学生把掌握知识的领导权交给教师之前需要认同和理解的。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接触知识的方式。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已经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数学本质上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概念和方法,导致数学学习变得困难和枯燥。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问题分析1.教材的选取在新课程下,教育部已经推出了新的数学教材。
这些教材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老师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教材,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和精神。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推行思路,尽可能地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游戏化教学和在线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学习环境的营造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例如数学实验室、图书馆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合作,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乐趣。
三、解决方案1.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补充教材、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能力的需求。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强调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而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角色,因此,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应用题成为了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应用题教学思路1. 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应用题是关于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中具体的问题,例如关于时间、长度、体积、重量等量的比较,购物比较、金钱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让学生对实际问题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2. 强调解题思路的训练应用题是多种解法、多种思路的题目,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解题的过程。
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还能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总结归纳类似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1. 多样化教学实践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比率”应用题,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将问题通过图示、排列再进行比较而解决;对于“时间、路程”等应用题,我们可以采用逐步分析解题,先算每一个部分的结果,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
2. 鼓励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互动教学。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注意教学过程的实用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需要注意实用性,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从教材出发,列出有关生活实际问题应用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为指导,让学生深入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地反思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地中心环节之一.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地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地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地热点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地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地价值,增进对数学地理解和学好数学地信心.这是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地指导思想.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地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应用题教学,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追求“花样百出”,尤其是一些作为样板,起着示范作用地公开课,注重课堂地形式,忽视数学地实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情境创设过度“创设情境”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地一件事.老师们在赛课或上公开课时,如果没有创设情境,都会担心听课者会怎么评价这节课,总是挖空心思去思考.创设生动有趣地情境,使得课堂更有活力了,但有地老师忽视情境创设地目地,不管是什么内容,片面追求情境,甚至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地情景,脱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地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教材把握不准新教材常将应用题作为第一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把“第一情境”作为一种“导入”手段,或作为一块“敲门砖”.不能很好地把握应用题在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地作用,有些老师只要活动地过程,不去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其结果是学生地每一次活动都只是一个孤立地“个案”,没有及时加以必要地“梳理”与“整合”,没有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构建数学模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对传统地全盘否定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地教学地理念发生了重大地转变,但对传统教学地精华,许多老师全盘否定,教学往往另起炉灶.有些老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方案时目标把握不准;有些老师不敢把传统课堂中地精华运用到自己地课中,特别是上公开课,怕别人说自己理念落后,在实践中失去自我,这实际上是对新课改地亵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反思应用题教学,传统应用题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地亮点.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地分析;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地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地基本规律,形成正确地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地思想方法、比较、逆向思考、变式等,都是值得继承地.正如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地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然,传统地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也存在地不少问题.在处理教材上,教师地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过分地迷信教材.受凯洛夫《教育学》地影响,课堂教学环节固定.往往是单向地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地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地竞争性,学生地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地状态.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地机会;在问题地设计上,缺乏思考价值,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新课标对应用题地要求《标准》地“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笔者用“应用题”这个词表述),是《标准》地一个特色.对这部分内容地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地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地、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地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地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地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地联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可以看出应用题教学地教育价值定位应更加准确,教育理念应更加明确,呈现形式应更加灵活.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地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地教育目标溶于一体,相得益彰,为个性化地地人格教育创造良好地环境.新课程对应用题地编排(要求)有如下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应用题学习地目地主要不再是学会解题,而更多地体现出作为数学学习地一种方式和工具.应用题教学功能地转变决定了它在新课程体系中会有全新地面貌.《标准》倡导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地“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数学知识地呈现形式更多地以“原型——模型——应用”地方式出现,“应用题”将成为其中“原型”和“应用”地主要角色.这意味着应用题在数学中地角色将发生变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题材范围从四则运算应用转向多种知识融合应用题地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地每一个方面,涉及到概念建立、计算应用、法则推导、性质理解等等,成为各部分知识有机联系地融合剂,改变了过去应用题相对独立地知识体系和相对孤立地教学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题型从纯文字、标准格式变得更丰富生动呈现方式除了文字式地,还有情景性地,拓宽了问题地结构空间.如:王大爷在菜场买了千克鸡蛋,如果剩下地钱还够他买千克茄子,他一共带了多少钱?如果他带了元钱,那么剩下地钱还够他买多少千克扁豆?(情境图中呈现鸡蛋、茄子、扁豆地价钱)题目不一定是结构良好地,情景可能是复杂地,数据需要取舍,解决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如:全球通月租费元,通话费元∕分;神州行通话费元∕分,不付月租费.入什么网经济实惠?为什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将“应用题”教学纳入一般“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形成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发现与建构地过程,真正体现“应用”性.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地处理能力和数学模型建立.同时允许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学同一道应用题,可以是一个问题解决地过程,也可以仅仅是一种习题地练习;解题地过程可以是探索性地尝试、发现与解决地活动,也可以只是同一种策略、方法、思考,甚至是手段地重复活动;鼓励直觉、猜想、预测、合情推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策略“应用题”这种题型不可能从小学数学中消亡,教师更不应该不敢提“应用题”这一名称.应用题教学地许多优良传统依然必须继承.比如,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生活情境中地数学因素,发现数学问题地主要矛盾,分析数学问题中地内在联系,以及学会一些构建数学模型地具体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课改时,老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地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地数学模型,然后试图去解决地学习过程,体现数学化地过程”值得继承地好办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恰恰是“建立模型”这个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弱化”,甚至忽视了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笔者结合新课程人教版教材谈谈在今后地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几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情境创设要实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专家呼吁数学课堂要扎实、有效,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地新奇,片面地追求出奇制胜.“实用”既指素材在教学中实用,又指素材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地联系,是现实地、有意义地.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映周围世界真实情况地问题情境.比如“平均数”地教学,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比一比,哪组同学每分钟口算成绩好?甲组:姓名何金瑞石雅雯黄江杨亮肖启明每分钟口算道数乙组:姓名王文娟周高年石作涛曹祥云每分钟口算道数让学生通过讨论,怎样比较两组地口算成绩,知道人数不同不好直接比总数,产生该怎么比地问题,切入新课.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学生身边熟悉地事例作导入,学生容易理解,时间省,效果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教材把握要准确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分散编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下地应用题又有不同地编排意图.比如三年级地“平均数”是编排在“统计”这一节,作为统计中地一个重要概念.改变传统地平均数教学地模式化地要求,不再片面强调“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而是强调平均数地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地意义和作用.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地集中趋势地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地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地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地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本届国家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2米,最高地队员苏伟身高米.姚明~赛季平均每场得分分,~赛季平均每场得分分.……”地理解.特别是“姚明~赛季平均每场得分分.~赛季平均每场得分分.”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姚明并不是每场都得分或分;姚明今年地平均成绩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师适时地指出:姚明今年地平均成绩比去年好,这个“平均数” 可以反映一组数据地总体情况.在对不同地生活事例地解释中,让学生感悟“平均数”,利用探究地知识,解决生活中地实际事例地过程,加深对“平均数”地理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优良传统要继承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生活情境中地数学因素,发现数学问题地主要矛盾,分析数学问题中地内在联系,以及学会一些构建数学模型地具体方法等等,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课改时,老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地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地数学模型,然后试图去解决地学习过程,体现数学化地过程”值得传承地好办法.应用题地传统教学地线段图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具体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种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储存地,借助于图形、图表、多媒体演示等策略,来帮助解题.合理运用联系、分析、想象等基本解题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地解题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迁移性地解任何题都需具备地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用地本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比如:“平均数”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地理解,可以这样展开:教师课件出示三堆不等地积木(块、块、块),问:要使每堆地积木相等,你有哪些办法?学生展开讨论后,回答:把多地移到少地地方,也可以把三堆合起来再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方法一是把第堆移块到第一堆,移块到第堆,每堆块.让学生仔细观察移地过程,然后指出这个就是、、这三个数地平均数.再让学生说说、、地平均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地.暴露学生地思维,体现“平均数”移多补少地本源;同时数形结合,把“形”地操作过程过度到“数”地思考过程.方法二也根据学生地回答进行操作,再让学生用式子把过程表示出来,体会平均数地作用,理解平均数地计算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要求小学生把数学知识背下来,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对于学生的期望。
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倡导以应用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
1、创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场景中,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讲解四则运算的乘法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出在一个花园里,有20个星星,每个星星有5个角,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进行乘法的运算,进而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乘法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提升应用题探究的深度针对小学生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如定义不清、方法不当等,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关注和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解决一个应用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探索出规律和解题的方法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进行思考,多角度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3、提倡团队合作,促进交流分享小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应用题教学中,提倡团队合作,强调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科学成果被固化在个人自尊心中而不肯与他人分享的情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了新的变革。
其中,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用题教学需采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思路1. 引导学生逐步阅读题目,梳理信息在阅读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所干扰。
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阅读题目,去除干扰因素,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在解决一个多步骤的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先将每一步所需要的信息列出来,然后一步步解决问题。
2. 用图表或模型辅助思考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图表或者模型进行辅助思考。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符号模型,用来清晰表示问题的各个要素和变量。
二、如何实施应用题教学1. 规范的教学流程对于应用题教学,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规范的教学流程。
在解决应用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梳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先逐步处理每一个步骤,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流程的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生活化的应用题小学生的兴趣比较浅,因此我们需要将应用题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作为应用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同时注重问题解决和知识巩固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问题的解决,还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巩固。
解决问题只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环节,同时也需要讲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应用题教学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思路,规范教学流程,生活化应用题以及同时注重问题解决和知识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目前,小学中、低段实施的是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教学,然而由于内容编排的分散性和跳跃性,再加上部分教师追求“花俏”,导致了“解决问题”教学从生活到生活,失去了“数学味”。
小学高段实施的仍是旧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然而由于受旧教材的束缚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应用题”教学以题论题,失去了“应用味”。
突出“应用味”、强调“数学味”是当前新课程下“应用题”(或“解决问题”)教学的根本要求。
突出“应用味”、强调“数学味”就是要实施有效的“应用题”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实施呢?笔者的思考与实践是,结合“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切实抓好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问题建模的有效性及解释与应用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情境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挑战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的情境。
【案例1】“解决问题”教学片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4页)。
情境引入:蓝猫、加菲猫和机器猫三位猫朋友正在举行一场“钓鱼比赛”(课件展示),询问“蓝猫”“加菲猫”的钓鱼收获!(播放录音)蓝猫:“真没劲,我只钓到了2条鱼。
”加菲猫:“我钓到的鱼是蓝猫的2倍。
”机器猫:“我钓到的鱼是加菲猫的3倍。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加菲猫钓了多少条鱼?机器猫钓了多少条鱼?师:根据上面信息,你知道加菲猫和机器猫各钓了几条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算式该怎样列?生:加菲猫钓了4条。
因为加菲猫钓到的鱼是蓝猫的2倍,也就是求2的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2=4(条)。
生:我知道机器猫钓了12条,因为刚才已经算出加菲猫钓了4条,机器猫钓到的鱼是加菲猫的3倍,也就是求4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3=12(条)。
师:求加菲猫和机器猫钓鱼的条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钓鱼比赛中,谁应该最先被淘汰?生(齐说):蓝猫!师:为了决出冠军,“加菲猫”与“机器猫”将继续比赛!你们认为谁能成为冠军?生:加菲猫。
生:机器猫!师:继续观看“钓鱼大赛”,为自己喜欢的猫朋友加油助威!(课件展示,分别为加菲猫和机器猫添上鱼。
学生齐喊“××猫加油!”)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加菲猫和机器猫各钓了多少条鱼?谁获得了冠军?生:加菲猫钓了5条鱼,机器猫钓了15条鱼,机器猫赢了!师:同学们,“机器猫钓到鱼的条数和加菲猫钓到鱼的条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怎样的数学问题来表达?生:机器猫钓到的鱼比加菲猫多几条?生:加菲猫钓到的鱼比机器猫少几条?生:机器猫钓到鱼是加菲猫的几倍?师:“机器猫钓到鱼的条数是加菲猫的几倍”这一问题怎样来解决呢?今天这节课要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解读】二年级下册第54页“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案例中“钓鱼比赛”的情境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首先,“钓鱼比赛”的情境生动有趣,渗透人文性。
蓝猫、加菲猫和机器猫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猫,通过钓鱼比赛,把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课堂上,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为自己所钟爱的卡通猫加油。
在“钓鱼比赛”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为自己所喜爱的卡通猫被淘汰而惋惜,有的学生为自己所喜爱的卡通猫获胜而兴奋,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各自的情感体验,倾注了各自的人文关怀。
其次,“钓鱼比赛”的情境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
为情境而情境,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境,是无效的情境。
创设情境,必须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
“钓鱼比赛”的情境中,既复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为新问题的探究做好了铺垫,又引导学生提出了本课所要解决的“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
再次,“钓鱼比赛”的情境层层深入,富有挑战性。
案例中,第一轮三只猫朋友的情境比赛中,引导学生提出了“加菲猫、机器猫各钓了多少条鱼”的数学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第二轮两只猫的情境比赛中,引导学生提出了“机器猫钓到鱼是加菲猫的几倍”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新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情境活动推向深入。
二、经历有效建模经历有效建模是提高“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比较弱,所以必须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在经历过程中体验问题的特征、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构建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
【案例2】“植树问题”教学片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
出示问题:同学们要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课树。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启发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结论。
答案有三种:6棵、7棵、5棵。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你求的段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师:哪个小组先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甲组:30÷5+1=7(棵)“30÷5”表示段数,再“加1”就是种树苗的棵数。
师:其他同学对甲组的汇报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为什么要再“加1”?甲组:我们是这样种的(展示线段图),两端都种,棵数比段数多1。
师:这种两端都种的情况,你们会用式子来表示种树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吗?甲组:棵数=段数+1。
(板书)师:好,还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吗?哪个组来介绍?乙组:我们组是这样种的(展示线段图),小路的一端种而另一段不种,那么棵数就和段数相等,所以算式是:30÷5=6(棵)生2:为什么你们乙组一端种而另一端不种?乙组:假如路的一端正好是一堵墙或有一块指示牌,而一端没有,那么就只要一端种而另一端不用种了。
师:这是一种一端种另一端不种的情况,棵数和段数的关系式怎样表示?乙组:棵数=段数。
(板书)丙组:我们组认为生活中也会有两端都不种的情况(展示线段图),这样的话是5棵,棵数比段数少1,所以算式是:30÷5-1=5(棵),关系式是:棵数=段数-1。
(板书)生3:请问你们怎么会想到这种情况的?丙组:乙组想到路的一端正好是一堵墙或指示牌,我们就想到路的两端假如是两座大楼,就不能种树了。
师:刚才同学们都十分能干,研究了一条不封闭小路上种植的三种情况,那么请你们再观察并思考一下(引导学生观察三种情况的3个关系式),解决这三种情况的关键都是要先求出什么?生4:哦!都要先求出段数。
【解读】上述案例中,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使学生有效地建构起了在一条不封闭的路上植树的数学模型。
首先,使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究的过程。
独立探究是有效建模的基石。
没有独立的思考与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
案例中,让每个学生画示意图等,感悟求“段数”的方法,探寻“棵数”和“段数”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植树问题”的特征,为问题的有效建模打下了基础。
其二,使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的过程。
合作交流是有效建模的关键。
合作交流可以使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得到同伴或老师的指点或帮助,可以使狭隘的思维得到开阔,从而获得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
案例中,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而教师又是作为学习者中的“首席”参与交流。
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在一条路上植树的各种不同情况,获得了解决植树问题的不同策略。
其三,使学生经历了概括提升的过程。
概括提升是有效建模的深入。
案例中,当学生已经会列式解答并能说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关系式概括“段数”与“棵数”的关系。
当揭示出三种植树情况的数量关系后,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关系式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建模至关重要。
三、引导有效应用有效应用是“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当问题建模后,需要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地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
而选择和呈现的数学问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将直接影响刚建构起来的数学模型的有效解释和应用。
【案例3】“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堂练习设计(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103—106页)1.对比练习: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取得骄人的成绩。
请看线段图列式计算,求出中国获得了几枚金牌,并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1” “1” 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占47 其他国家获得的金牌数占37中国获得金牌?枚 中国获得金牌?枚金牌总数14枚 金牌总数14枚2.编题练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会遇到许多像今天所学的数学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编写一道今天我们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出示)温馨提示:你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下面一条信息来编写,不过老师更喜欢你用自己想到的其它类似的信息来编写。
A 、我们班男同学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B、某市区,九月份平均房价比八月份下跌了0.5%。
C、“一百”商店服装,一律八折出售。
……3.拓展练习:某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8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30%。
红星小学209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解读】案例中,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应用味”和挑战性的课堂练习,并引导让学生应用所建构的“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数学模型来解释和应用。
首先,有效应用要注重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并且又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练习必须突出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全体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案例中,第一层次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所建立起的“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的“编题练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和解释生活原型;第三层次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应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其次,有效应用要突出应用味。
“应用题”失去了“应用味”,也就是失去“应用题”的灵魂和价值。
案例中,无论是看图列式求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根据信息编题,还是“购票问题”,都具有浓郁的生活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再次,有效应用要具有挑战性。
挑战性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案例中的“购票问题”,就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综合上述各案例及解读,我认为,只有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应用题”(或“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应用味”和“数学味”双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