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找到其中的变量,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放在窗台上的花弯向窗外生长,引出生长素的相关内容。
题目
植物的激素调节
年级学科
高二生物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成分、作用
3.明确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
教学重难点
关键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关键是帮助学生学会设计和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子白板
软件: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动画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体验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学会设计分析实验
识记相关概念,找到概念中的重点
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板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植物激素的定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动画展示、分析实验:
1.达尔文的实验2.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4.温特的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2.感光部位在哪里
3.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
总结定义、强调要点:
体内产生、微量、高效、有机物、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联系实际、总结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细胞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环境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④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知识基础上,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等奖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概述:本课是高一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用计算机形式模拟构建,让学生在趣味探究中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会觉得难,但遗忘率高。
而这部分知识又与后续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植物激素的调节联系紧密,是学习植物体内稳态的基础。
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将生长素分布的特点告知学生,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这样不仅无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然而,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自己用计算机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以及协同配合的能力,并使他们在科学探究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充分地体会到科学探讨过程的渐进性和艰巨性,实现对科学内容本身的欣赏。
2教法设计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共36张PPT1
7
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 物胚芽外的的锥形套状物叫做 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 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 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 合作用。
8
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金丝雀虉草
胚芽鞘尖端和 植物的弯曲生 长有关
锡箔
感受光刺激 的部位胚芽 鞘的尖端
9
综上所述,达尔文推测: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 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 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 向光性弯曲。
10
詹森的实验(1910)和拜尔的实验(1914)
詹森实验证明: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物可以透过琼脂片。
拜尔实验证明: 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 生的刺激物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11
1928年
温特实验
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 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 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A
B
C
A:不生长不弯曲 B:直立生长
C:向右弯曲
33
下列植物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 激引起(向性运动)的是 C A 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 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 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 根向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 力的组织。下列结构中,不能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是(A ) A.成熟的果实 B.幼嫩的种子 C.根尖生长点 D.形成层细胞
• 第1节 植物生 长素的发现 • 第2节 生长素 的生理作用 • 第3节 其他植 物激素
1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节聚焦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 3、什么是植物激素?
2
植物的向性运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1【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
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3)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的资料。
【引入新课】课件展示:1、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2、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提问:图片中现象体现了植物体的什么特性?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
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教师提出问题:对于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实验:[多媒体展现: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请同学们分析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第1组实验:胚芽鞘+单侧光-→向光弯曲生长第2组实验:去尖端的胚芽鞘+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分析第1、第2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讲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辨认出课程类型崭新讲课1.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2.体验辨认出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表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详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讲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重点: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1.教师准备工作一盆植物,放到窗台上足够多时间,并使其整体表现出来显著的向光性,以供听课用。
2.准备工作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介绍更直观。
3.准备工作学生复习以及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问题预先考量更存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工作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使学生体会。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工作一些素材,对学生展开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使用教师预先准备工作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自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2.相同科学家所搞实验的本质就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学生不难辨识,教师特别注意指点。
3.通过实验,自学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回去。
4.明晰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例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出色融合图展开,摆事实两层意思:一就是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就是生长素无法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必须鼓励学生边看看、边想要、边比较的方法展开自学。
“看看”就是看看实验现象,从中辨认出问题;“想要”就是思索并提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自学内容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犯罪行为1.展现有钝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明确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有钝光源生长?教师准备工作问题,精心安排学生复习。
1.“满园春色斑斑,一枝红杏出墙去”中所描写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将就是哪种因素的提振引发的?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必须分别遮挡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伸展生长的就是哪一部分?体会单侧光提振的就是哪一部分?3.你能够参考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恳请叙述你的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1)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2.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三)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教学难点: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
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
“创设情境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归纳→反馈→应用”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2、主要教法:a.达尔文实验回顾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生生合作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因的推测,同时教师引导归纳实验设计方法和要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把握各个实验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对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3.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机理,对激素调节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零散的学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能力基础: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我校一、二层次学生,虽然获取直接知识的能力较好,但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欠缺,课堂发言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史发展脉络,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诱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
目标:1.独立分析达尔文实验,描绘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
2. 观察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独立思考后与他人讨论,得出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小组尝试模仿前人设计实验,进一步阐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生长素。
4.通过自主阅读,准确说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的念。
5.通过自主阅读,能准确的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评价任务1.分别写出A、B和A、C、D对照的实验结论。
2.分析两组实验,能独立回答或与他人交流教师设置的问题。
3.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生长素的存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本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科学史进行组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的。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同学们对植物的向光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就此引出科学家对向光性研究的科学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个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的培养及照片。
七、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利用PPT课件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一些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中所体现的植物的生命现象,思考是哪种环境因素引发了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对植物有何意义?【板书】一、合作探究实验设计【板书】实验一:探究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外界刺激是什么?教师介绍胚芽鞘的结构,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说明预期结果,学生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对其方案进行检测。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分析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分析1.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共31张)
向光弯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实验三、四
பைடு நூலகம்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三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单侧光的照射有关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造成的。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温特的实验
设计意图:直观的比较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单一 变量和实验结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重复
得出结论 ①对照原则 ②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实验 2、实验中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新课标必修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物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情 分析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 评价
教法 学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植 物激素调节一章与第1、2章内容并列 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 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 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 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 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 解生长素作用,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 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 用奠定基础。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
5.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 结论是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生理作用
D.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23456
解析 图中甲、乙胚芽鞘的形态学位置是相同的,不能体现生长素只能 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 图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射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匀,B错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有无,由于甲胚芽鞘直立生长,说 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胚芽鞘)生长,C正确; 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 鞘尖端,D错误。
(2)实验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 尖端下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胚芽鞘的尖端 ,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会 造成伸长区背光侧比 向光侧 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3.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 (1)实验过程及现象
①现象: 不生长不弯曲 ;②现象: 向光弯曲生长 。 (2)实验自变量是 尖端和琼脂片 。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 琼脂片 传递给下部。
分组
处理过程
现象
实验分析
实
胚芽鞘_朝__ (1)自变量:琼脂块是否
验
_对__侧__弯__曲__ 接触过 胚芽鞘尖端 ;
组 琼脂块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_生__长__
(2)结论:胚芽鞘的弯曲
对
胚芽鞘_不__ 生长确实是一种_化__学___
照
_生__长__也__不__ 物质 引起的,并把这种
组 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_弯__曲__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1
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观察发 现问题
分析作 出假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计实 验验证
得出 结论
说一说
你能对植物的向光性作出 科学、合理的解释吗?
1.连连看
A-胚芽鞘 的尖端
B-胚芽鞘 尖端下部
①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② 生长的部位 ③ 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④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⑤ 向光弯曲的部位 ⑥ 在单侧光下,生长素
结论: 只有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思考: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得出什么结论?
达尔文提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 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 现向光性弯曲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用什么 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影响”从尖端 传到下部呢?
课题4 背景资料:玉米幼苗出土后,在黑暗中,幼苗直立生
部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布不均匀,可能导致背光侧多,向光侧少,从而使幼 苗向光弯曲生长?你们能根据所给实验材料用具,设 计实验进行探究吗?
• 材料用具:生活玉米胚芽鞘若干,刀片。
• 实验步骤:请绘出示意图。
• 预期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请绘出示意图。
(三)拜尔的实验
1914年
思结考论::胚胚芽芽鞘鞘为的什弯么曲放生在长黑,暗是处因?为尖尖端端放产在生一的侧刺 的激目在的下是部什分么布?不均造成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课件
现象:对照组直立生长;实验组
向光生长
结论: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 长(外因)
两实验差异: 有无胚芽鞘尖端——单一变量
现象:
实验组不生长;对照组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
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
两实验差异:
两组实验差异: 锡箔套或罩遮光部位
现象:
不同——单一变量
结论:
实验组1直立生长;
实验组2向光生长
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与尖端有关,尖 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总结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提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 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 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
詹森实验
琼脂片
云母片
尖端产生某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生长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总结上述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得出: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会发生弯曲,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分布不均,内因是
生长素分布不均
四、得出结论---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横向运输
从胚芽鞘尖端____向_一光侧向_____一 侧背运光输
运输特点: 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从植物体形态学______上向端形态学 ____运输下端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中
提醒:
①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②单侧光刺激时,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极性运输
提醒:判断生长和弯曲首看有无生长素来源,再看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最后看分布是否均匀。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高二生物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习
难
点
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
习
方
法
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过一、自主学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
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
②条件: 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处理:去掉
处理:
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
程学实验③处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处理:用锡箔罩住
现
象:。
现象:弯向生长
实验①②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
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结论: 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
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年级:高二讲课人姓名讲课学科和班级第三章第一节《植讲课种类讲课题目物生长素的发现》三知识与技术: 1. 归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维过程与方法: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目 3. 讲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标4. 简述植物激素的看法;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感神态度和价值观: 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归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点学习 1.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宣布; 2. 科学实验设计的慎重性解析难点学习自主——研究——合作方法一、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 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学⑴ 发现问题:植物拥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②条件:照射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实验②办理:去掉办理: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实验③办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办理:用锡箔罩住习现象:.现象:弯向生长实验①②比较解析表示: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实验①③④比较解析表示:感觉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波折的部位在教师个案学生笔录过程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达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所以胚芽鞘出现波折2.1910 年鲍森.詹森实验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波折,后一实验胚芽鞘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够 ; 不能以)透过传达给下部思虑:若是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 年拜尔实验注意思虑:尖端放置的地址及此后波折的方向有什么关系①②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波折生长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波折生长结论:胚芽鞘的波折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波折生长。
4.1928 年温特实验接触实验组:过顶①办理:把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①尖端的存在(感光) ②尖端产生生长素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
观察与思考 达尔文的实验:
归纳与结论 结论: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单侧光照射使尖端产生的刺激传到下部伸 。
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1910年詹森的实验: 1914年拜尔的实验: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
4 3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三发现 :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 受单侧光的照射有关 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 下部的伸长区时 ,会造成背光面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地上部分: A、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的枝条为形态学的上端。 B、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则是形 态学的上端。 形态学上端 地下部分: A、以地面为基准,距地面越深的根为形态学的上端。 B、以主根中轴为基准,同一侧根距中轴越远则是形 态学的上端。
形态学下端
产生部位
运输方向
反馈练习 1、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C) 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 D、植物向光生长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B)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这种刺激是什么?会不会是一种物质? (2) 詹森的实验
结论:“刺激”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 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 鞘的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 具有向光性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
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结论: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
直立生长 实验结论: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给予单侧光照射
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结论: 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思考讨论:
生长但不弯曲
弯向光源生长
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三发现: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单侧光的照射有关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植物的向光性是怎样形成的呢?
1
2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红杏为什么会弯出墙外?
作出假设:单侧光照射,植物朝向 光源方向生长。 实验验证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向光性(概念)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 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刺激可以透 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 。 造成的。
1928年温特的实验:
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 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生长素 。
1946年其他科学实验:
结论: 正式确认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 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 。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 形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 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达尓文的向光性实验
胚芽曲 生长的是哪一 部分? 2、感受光刺激 的是哪部分?
• 感光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 弯曲的部位: 尖端以下的部位
3、植物激素的概念
产生部位 运送到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_______ 作用部位 ________,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有机物 。 _______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和乙烯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 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 酸( IAA )。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 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 作用部位: 尖端以下的部位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哪种 化学物质?
(4)温特的实验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 不弯曲
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 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 的生长。”生长素” 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向光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生 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因 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 成向光弯曲。
作用部位
提醒: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①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______ 色氨酸可转化成生长素 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②单侧光刺激时,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 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极性运输 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 种子和果实 向光 一侧 从胚芽鞘尖端_____ 背光 一侧运输 向_____ 上端 运输特点: 极性运输 从植物体形态学______ 下端运输 向形态学____ (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中
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背光运输(尖端)
向光一侧
背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向光性原因: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 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 慢,结果使茎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①尖端的存在(感光) ②尖端产生生长素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背 光面多向光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