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了解常见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探究,认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联想与启示】溶解性是指。
人们常用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
【轻松自学】P168: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固体溶解度是指。
【找一找】你发现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一定”了吗?描述固体溶解度时:在一定..下;溶剂的质量一定..是;溶液的状态一定..是;溶解度的单位一定..是。
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主要受影响。
【练一练】1.20℃时,KNO3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1.6g而达到饱和状态,则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 g。
2.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是指时,食盐在 g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 g。
【我要知道更多】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间有什么关系?化学上通常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进行物质溶解性的划分:物质的溶解性分类(20℃)你能根据P168 表6-9中物质的溶解度说出它们的溶解性吗?Ca(OH)2Na2CO3NaClNaNO3 NH4NO3蔗糖【活动与探究】P169: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绘制溶解度曲线,以物质的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观察与思考】P169: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2.图6-17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影响最小的物质是;3.在0℃时,图6-17中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4.30℃时KNO3的溶解度约 g。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2(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 知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溶解度及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 1. 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2. 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导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理解溶解度的定义1. 阅读课本P18-19,自学结合一对一助学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划分(根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 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2)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3)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4)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2.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1) 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是;(2)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 g氯化钠,此时恰好形成饱和溶液;(3) 20℃时,将15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若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活动二】认识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1.完成P19上的“活动与探究”2.从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1)可推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2)可以发现溶解度随变化的趋势;(3)还可以比较在某一温度下或某一温度段内不同物质的的大小等。
3.完成P20上“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3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3新版沪教版一、预习导学: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B.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D.相应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2.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二、课堂检测反馈:1.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盐溶液 D.氯化铵溶液2.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3.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下列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恒温蒸发掉20g水 B.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C.降温到10℃ D.升温到25℃5.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⑴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再;⑵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应用;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⑷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6.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该温度下,将15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形成的溶液为溶液。
三、课后作业: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20℃30℃50℃80℃物质甲13.3g 31.6 g 36.2g 85.8g 169 g乙35.7g 36.0 g 36.2g 36.5 g 37.1 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C.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2.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基本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度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上节课介绍了物质的溶解性,已经了解了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这节课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怎样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比较表格列数据和曲线查数据的不同,会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学会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知道溶解度曲线,并会根据曲线查找相应的溶解度。
2. 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结合数学曲线思想下,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质定性、定量的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溶解度五要素。
四、教学用品
媒体: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3新版沪教版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3.在实验室用 98%的浓硫酸配制 500 mLl0%的稀硫酸,简要步骤为: 计算、量取和稀释。所需的实验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 棒。 五.归纳总结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中往往涉及溶液体积、密度、质量之间的换算: 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密度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密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加水的质量 = 稀溶液的质量 –浓溶液的质量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溶质和水配制: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装瓶 (2)用浓溶液加水稀释:①计算 ②量取 ③稀释 ④装瓶 六.教学反思:
(1)用固体溶质和水配制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 (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一、设计说明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是为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作必要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设置往往要通过两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操作却耗时较多,基于对“溶液”主题单元的思考,对本节课的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做了调整,期待提高“溶液”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关于物质溶解现象的经验,将课本中的课堂实验一设计成简单可行的家庭试验(如比较白糖和面粉的溶解性大小),既节省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则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条件在课外亲身感受的部分(如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对于课堂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功能:既让学生感知实验事实或变化规律,更要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概念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巧妙地使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高效地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的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尽可能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多重功能(认识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感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中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等)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使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学会比较和归纳。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学案 沪教版
第6章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二者的转化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划出内容并填写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即物质的)。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①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中的溶解性不同,③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有关。
对于多数物质,温度,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而则相反,温度,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反而。
2、人们常用、、和等溶剂溶解某些在中难以溶解的物质。
用溶解化妆品中的香精、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用溶解有机玻璃。
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
在、,再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二)小组合作1、P16活动与探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课本上。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2、P17活动与探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课本上。
(三)质疑拓展1、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2、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如何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4、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5、如何将某溶液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完成在18页。
(对一般固体物质而言;对于氢氧化钙的不同之处)(四)小结归纳: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同一种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加水(加溶剂)、升高温度。
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加溶质、恒温蒸发水、降低温度。
4、氢氧化钙溶液,饱和→不饱和:加水、降低温度。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
物质的溶解性.知道饱和学一、影响想与启示】【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活动与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①降低温度(一般情况)②蒸发溶剂毫升蒸馏水,分别放入熟石灰,振荡,观察固体是否克蔗糖全部升高温度(一般情况)②增加溶剂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烟花绽放 D.木已成舟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做导线 B.金子做金箔C.铁制炊具 D.氢气做燃料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气体的气味C.点燃酒精灯D.熄灭酒精灯4.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12个中子,该粒子是()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D.阴离子5.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中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各组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蒸馏水B.啤酒汽水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牛奶硬水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B.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9.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 B.③④ C.②⑦ D.②⑥⑦10.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A.铁元素B.铁原子C.铁离子D.铁单质11.下列同组物质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和氮气 B.水和氧气 C.汞和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水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B.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13.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身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14.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4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化学符号填空: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2个氧原子;3个氢分子;氧化铁.16.(2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17.(3分)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Z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18.(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试管中的气体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一条即可)19.(4分)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O2和18g水,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A中含有的元素是;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若一个A分子中不超过8个原子,则A的化学式为.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0.(2分)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21.(2分)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22.(3分)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燃烧(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3)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变红色.23.(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CO2,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4.(10分)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做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①玻璃管中的现象是.②右边酒精灯上方的导管口有出现.③右边酒精灯的作用是.④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3)如图3是探究铁生锈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形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4)硫酸亚铁能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现有纯净的铁粉112g,与足量的稀硫酸(H2SO4)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烟花绽放 D.木已成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绽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做导线 B.金子做金箔C.铁制炊具 D.氢气做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金子做金箔是利用金的延展性好和光泽,属于物理性质;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A、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子做金箔是利用金的延展性好和光泽,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铜、金、铁和氢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气体的气味C.点燃酒精灯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分析】A、根据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12个中子,该粒子是()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D.阴离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已有的微粒中各微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说明微粒带正电,则该微粒是阳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5.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中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内质子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得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氢元素和氧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6.下列各组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蒸馏水B.啤酒汽水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牛奶硬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啤酒、汽水都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牛奶、硬水都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啤酒、汽水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牛奶、硬水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B.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再增加;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是氮气;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空气质量.【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再增加;故选项错误;B、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是氮气;故选项错误;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解答;B、根据微粒的特点进行解答;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D、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正确;B.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原子的构成,处理问题;了解常用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9.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 B.③④ C.②⑦ D.②⑥⑦【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核的组成和特点来考虑本题.【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万分之一,但却集中了整个原子的主要质量,因为电子质量太小了,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核的认识,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情况.10.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A.铁元素B.铁原子C.铁离子D.铁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由题意可知: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解答】解: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它存在于一些化合物中.故选A.【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11.下列同组物质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和氮气 B.水和氧气 C.汞和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水【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B.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A、火灾是否可以用水应根据燃烧的物质确定.B、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C、气体、液体燃烧发出的是火焰、固体直接燃烧发出的是光.D、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解答】解:A、火灾是否可以用水应根据燃烧的物质确定,电路失火不能用水;故错;B、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不一定需要燃烧;例如高压锅爆炸;故错;C、气体、液体燃烧发出的是火焰、固体直接燃烧发出的是光;故错;D、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故对.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氧化反应、爆炸、自燃等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身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较易.14.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CO、O2,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CO;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氧气不能,无法鉴别CO、O2,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化学符号填空: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O;2个氧原子2O;3个氢分子3H2;氧化铁Fe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解答】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可表示为: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氢分子可表示为:3H2.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答案为:O;2O;3H2;Fe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固体碘和碘蒸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Z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说明了Z位于氢的前边,X、Y位于氢的后面;由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可知Y的活动性比X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X.由于镁位于氢的前边,能与盐酸反应,符合Z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该反应的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Z>Y>X;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点评】根据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这一点要求学生要牢牢的掌握.1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试管中的气体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不污染环境(答出一条即可),检验B 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答出一条即可)。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I)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I)【学习目标】1.知道结晶的原理,熟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2.能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选择不同的结晶方法来分离混合物;3.会进行粗盐提纯。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结晶方法。
【学习难点】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溶解所需的仪器。
2.过滤所需的仪器。
3.蒸发所需的仪器。
4.物质溶解性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种类型:(1),如KNO3;(2),如NaCl;(3),如Ca(OH)2。
【新知导学】:怎样设计实验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总结:什么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反思:如果实验1中用的是KNO3,实验2中用的NaCl,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小结:结晶的方法和适用范围(1)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2)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活动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
如:将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得的二氧化锰提纯出来,用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用方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中提纯氯化钠,用方法。
反思:你能说出上述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所需仪器吗?活用所学:现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盐,如何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拓展:1.制取精盐过程中将其中可溶性的杂质除去的方法是: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泡。
你能说出其中包含的原理吗?浸泡的盐水能无限次的使用吗?为什么?2.对刚过滤出来的固体,其表面的可溶性的杂质清洗的方法有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总结活动一、二。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
【实验 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 20mL
加入 A、B 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 2g 硝酸钾晶体,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不溶解
【结论】实验表明,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
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精品文档
2019-2020 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1 新版沪教版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知识目标
教
关系;
学
教
目
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标
能力目标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交流与讨论】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你认为要注意哪些
方面?请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
【实验 2】在 A 烧杯中再加入 5mL 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上加热 B 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情感目标 地位和应用
方
教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重点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材
法
自主探索
分 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析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个人二次
1.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备课: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2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2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2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2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溶解性课题6.3.2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牢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根据溶解度进行简单的计算;2。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依据溶解度曲线掌握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2、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新知导学】:1、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溶液知识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仔细分析后回答。
试管编号加入液体加入物质现象110mL水少量食盐溶解210mL酒精少量食盐不溶310mL水几小粒碘不溶410mL酒精几小粒碘溶解(1)在同一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2)除(1)中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如果外界条件和溶剂种类确定,要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6。
3。
4物质的溶解性课题6.3.4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时间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结合溶解度曲线,加深对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联系的理解,能解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会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分析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A.A的溶解度大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C。
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 (填“﹥"、“﹦”或“﹤")。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4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6。
3。
4物质的溶解性课题 6.3.4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时间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结合溶解度曲线,加深对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联系的理解,能解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会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分析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A.A的溶解度大 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C。
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 m(乙) (填“﹥"、“﹦”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1(新版)
沪教版
一、预习导学:
1.溶解性是指,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和及。
2.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二、课堂检测反馈:
1.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4.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5.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
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量有。
三、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2.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4.室温下,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20℃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6.20℃时,将一瓶KNO
3
得到甲
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 D.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7.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
3
溶液中,逐渐加入KNO
3
晶体,下列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8.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①2个铁离子;②2个硝酸根离子;③2个硫酸分子;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⑤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9.用“不变”、“增加”、“减少”填空。
有一饱和
..KNO3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向其中加少量KNO
3
后,溶液的质量。
(2)向其中加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是。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区域
(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11.一木块漂浮于50℃时KNO
3
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
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
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随时间(t)发生
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
3
晶体的量。
(3)若保持温度仍为50℃,要使木块略上浮,可采用的方法是。
12.乙醇的化学式为C
2H
6
O,某乙醇溶液中乙醇所含的氢原子数与水所含的氢原子数相
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3.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cm3),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多少?水多少?35214 898E 覎23520 5BE0 寠36831 8FDF 迟#128878 70CE 烎27901 6CFD 泽38701 972D 霭38255 956F 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