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第三中学“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10.8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d9d6e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9.png)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性强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就“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细则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前准备阶段1.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 整理教学内容:教师要从课程大纲中整理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并为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
3. 确定学生任务: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作业,并提前公布给学生。
二、课堂实施阶段1. 设计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资源支持: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设备,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讲义、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4. 进行学习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评价,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展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堂巩固和拓展阶段1. 课堂巩固: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可以进行练习、总结、复习等。
2. 课后拓展:教师要提供拓展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等进行互动交流,共享学习心得和问题解答。
四、课堂管理和评价1. 有效管理:教师要制定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手机使用等行为进行管理,保证课堂秩序。
2. 给予正面激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激励,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3. 学习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
4. 教学改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家长参与和配合1. 家校联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1395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0.png)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和现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过去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三中决定在2023年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教师将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通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经验,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三、方案内容1. 学案编写和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评价标准等。
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学案进行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 导学实施: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表达观点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学习评价:针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
4. 教师培训和支持: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学校也将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顺利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
五、预期效果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更加灵活和科学。
4. 整个教育改革进程加速推进,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三三二”模式
![“三三二”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55d824482fb4daa58d4b13.png)
迁安市第三中学关于推行“三三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根据高效课堂理念,经过探讨研究,反复论证实践,决定在课改过程中推行“三三二”课堂教学模式,即“三阶段、三流程、二环节”。
一、“三三二”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一)新授课1、三阶段:每一个教学单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预习;第二阶段:例题分析展示、总结归纳;第三阶段:拓展提高、能力升华。
2、三流程:每个阶段分为三个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①明确目标、自主学习,②基础演练、展示点评,③检测反馈;第二阶段:①例题分析、展示交流,②方法提炼、总结归纳,③训练反馈、学后反思;第三阶段: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②拓展提高、能力升华,③训练反馈、学后反思。
3、二环节:课堂推进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例题分析展示、总结归纳;第二环节:拓展提高、能力升华。
说明:一个教学单元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两至三课时,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
(二)专题复习课1、三阶段:每一个教学单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构建框架;第二阶段:典例分析、展示归纳;第三阶段:拓展发散、能力升华。
2、三流程:每个阶段分为三个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①,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画知识树)②自主复习,落实双基,③双基反馈;第二阶段:①、典例题分析、展示交流,②方法提炼、变式反馈,③总结归纳、学后巩固;第三阶段:①发散思维、提升能力,②拓展提高、能力升华,③学后反思、训练反馈。
3、二环节:课堂推进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典例分析、展示归纳;第二环节:拓展发散、能力升华。
二、“三三二”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的具体要求(一)新授课(一)第一阶段:知识预习。
要求:有时间、有方法、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
①明确目标1)目的:目标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每一堂课学习的重、难点都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来确定,并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由教师用简洁准确地语言给学生事先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迁安三中问题解决评价2.4
![迁安三中问题解决评价2.4](https://img.taocdn.com/s3/m/dd31d0da3186bceb18e8bb04.png)
我们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有提出和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提出、或者的权利。
2、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1)通过三种制度、、(2)近年来出现的新形式、新方法有:、和三、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1.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主人翁精神。
2、要求:(怎么做)(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用、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监督权包括()A.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B. 批评权、建议权、审判权、控告权C.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罢免权D. 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要求赔偿权2.《焦点访谈》《法制经纬》《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这是因为()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收效快等特点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3.据统计,我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
这说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重大意义是()①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②使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得到根治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公民要负责地使用民主监督权利。
这要求我们①可以把事实任意夸大②不可以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③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市引入社会评议机制,交通局因连续两次在部门服务社会评议中名列末位,其领导班子被迫“总辞”,5位负责人分别受到降职调任处理、引入社会评议机制的理论依据①社会评议是公民权利的体现②社会评议是公民义务的表现③社会评议是民主监督的方式④社会评议是行政权力的来源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700张【重难点探究】1.农民老刘和儿子小刘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到县城卖,途中被歹徒劫走了。
“问题导学”下的新授课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下的新授课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b260fc998fcc22bcd10da3.png)
南宁市第三中学陈华曲黄河清【关键词】问题导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03新授课,指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课型。
对教师而言,新授课的目的就是“授新知”,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对学生而言,新授课的目的就是“获新知”,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看,新授课重在新知识特征的掌握,突出新知识内涵、外延的挖掘与分析;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看,新授课教学内容探究性强,突出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看,教育素材更多来自认知内容本身,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新授课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结构分为“五环节,三步骤”。
其中,“五环节”指:新课引入—概念形成—概念深化一应用探索—总结归纳;“三步骤”指:问题(启疑)——猜想(导思)——结论(发现)。
就是说,新授课的教学程序按“五环节”去设计,而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组织,都施以“三步骤”的教学思想。
以下围绕“五环节,三步骤”的新授课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新课引入“新课引入”是一节新授课的基础,它的立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其效果怎样常常影响着整节课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事实上,学生对新授课的学习在认知上会抱有一种好奇感:为什么要学它?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用?新课引入就应该像一部电影的展开一样,一开始就引人人胜,令人向往。
实施第一步骤“问题(启疑)”时,关键要抓住“情境性”或“关联性”,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新概念、新知识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使问题一提出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到新鲜,新奇,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开启学生的积极思考。
第二步骤“猜想(导思)”中,重点是对学生猜想、发现的观点进行“提炼”,特别是可能产生的认知冲突,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获取新知的迫切心理需求。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三篇)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3cdf7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4.png)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一、设备配备1. 学校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投影仪等,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2. 学校需要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课程内容1. 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
2.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教材内容、教学视频、互动游戏、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方法1.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探究等。
2.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辅助,如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等。
四、学习评价1.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参与课堂互动,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管理1. 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定,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 学校需要培训教师使用电子设备和教学软件,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六、家校合作1.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及时沟通,如家长会议、在线家访等。
2. 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家校合作。
以上为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细则,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和调整。
三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二)1. 教师培训- 所有教师需要参加关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教学策略。
-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教育技术设备、如何设计和实施“智慧课堂”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2. 设备准备- 所有教室需要安装相关的教育技术设备,包括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等。
这些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便教师使用。
- 学校需要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顺畅地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其他教育资源。
3. 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设计合适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结合合适的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迁安市第三中学年级教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
![迁安市第三中学年级教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d854370b4c2e3f572763cc.png)
迁安市第三中学年级教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为了规范教学流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学创新,落实高效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快速构建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平台,依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特制定年级教学管理细则。
第一条明确备课组长职责各年级备课组长既是年级(级部)本学科教学的把关人,又是学校和年级教学管理的执行者,更是年级(级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备课组长必须团结备课组所有成员,大胆管理,定期组织本组成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将备课组建设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质量协作体的作用。
(二)备课组长要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和年级的有关要求,组织安排好备课组工作。
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和阶段性总结,负责落实每周的集体备课,指导各类平行班学科竞赛,对各类测试题在难度、范围及校对上把关,负责选用教学资料,指导备课组成员上好各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和接待课,组织开设好各学科的选修课与活动课,对备课组内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课题进行管理和领导,带头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积极配合学校和年级开展新课程改革,提醒备课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各种材料,做好学科资源库建设方面分配至本年级的工作。
(三)关心年级学科组的建设。
按学校和年级的要求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交流和研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新教师,培养和发现业务尖子,公平公正地评价备课组成员,逐步形成备课组良好发展的梯队。
(四)备课组长要重视提升自我,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要能快速接受、领会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准确传达学校和年级的教学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学校和年级的各项教学任务,及时向年级反映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措施。
第二条规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被广泛认可的好经验,落实好集体备课是加强教学管理、促成三融合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力保证。
集体备课要围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在实施中遵循三个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挑刺求精”原则和效益优先原则;做好三个研究: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方法,研究课改教材的观点、结构及旧教材的变换,研究教学设计。
中学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模式简介
![中学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模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93e69f4a58da0116c174945.png)
中学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模式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课堂革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乐学,在课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和谐成长的快乐。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的“三模九步”的高效课堂模式值得借鉴。
所谓“三模九步”是指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学习、能力提升、当堂检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九个相应的流程:明确目标、自研自探、成果交流、巩固强化、自我提升、展示互动、矫正补充、当堂检测、回顾反思。
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样才能让展示巩固课更高效呢?首先,要坚持“三模九步”的教学模式。
在导学案的编排上,依然要坚定的按目前导学案的模板去做。
把“巩固展示”中的具体训练内容划分为“基础学习”“能力提升”和“当堂检测”三个模块之中。
对三个模块要灵活处理,可以限定时间让学生把“基础学习”、“能力提升”两部分内容一起完成,再做下一步的学习。
其次,明确课堂流程,有条不紊。
就整个课堂流程来看,大致可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限时训练----明确答案-----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困惑之处-----组间答疑-----老师精讲点拨----整理回顾。
另外,为确保小组讨论的实效性,老师可以预设几个关键问题,让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讨论。
再次,明确展示的必要性。
并不是说“巩固展示课”为了加大对学生的训练量就不再需要学生的展示,如果课堂上没有展示就不会有暴露,教学就会缺少针对性。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可以让每个小组长讨论后,在本小组展示区域内重点展示本小组的困惑,对于暴露出来的困惑,各小组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进行问题归类,组间互解、互答或者老师精讲点拨时只需对归类后的问题做答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对组间答疑的同学老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第四,完善导学案模板中的内容。
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90a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d.png)
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讲述和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学习任务的提出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改革目标1. 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模式;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改革内容1. 学案的制定与使用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是他们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改革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案中应包含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 问题导向的学习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应以问题为导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情景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元评价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方式也应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评价、作品评价、口头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四、实施策略1. 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适应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发展。
第六课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3db6f5acfa1c7aa00cceb.png)
问题1、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什么作用?“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语热正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种独特魅力。
2、汉字书写复杂,主张“汉字拼音化”甚至有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道理。
提示:正面影响:一是大量的网络词语对我们的汉语语汇更新、补充提供可能。
二是许多网络词语确实起到了省时、形象、幽默、调侃等作用,使语言生动化,与时代接轨,更具亲和力;很符合网民们的审美心理,为我们的汉语交流锦上添花。
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网络语言的词汇不够稳定,甚至有的词词意多变,有的词语构成不规范。
这种词语用于交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另一方面,网络词汇中夹杂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不规范的词语,确实对现代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一定的冲击。
“1539”导学案最新模板
![“1539”导学案最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eb5d07248d7c1c708a145e0.png)
说明:
格式要求:
(1)标题:格式为“课题名称(第一课时)”四号黑体不加粗且居中对齐,课题和课时中间有一个空格。
标题下面为“班级:姓名:小组:”,五号宋体且居中对齐。
(2)正文部分标题均为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
版面要求:
(1)纸张设置为B4、横向,分为两栏。
上下左右右边距均为2cm。
(2)页眉页脚:字体为楷体五号加粗。
页眉内容从左往右依次为(以生物为例):
左侧:“迁安三中“1539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问题导学工具单”和编号:“SW-必修3-23 ”,SW 是学科首字母,必修3是所学教材,“23”是学案编号。
右侧:使用时间和编制人、审核人。
页脚内容:年级学科和第几页(共几页),一版为2页,如“高二生物第1页(共2页)”。
迁安市第三中学“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10.8
![迁安市第三中学“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10.8](https://img.taocdn.com/s3/m/e46fae014a7302768e9939a1.png)
迁安三中“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力促课堂教学转型升级。
在中央教科院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下,结合上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经验教学,总结出基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1539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
一、理论依据(1)布鲁纳的掌握学习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
教学重视目标的确定,根据目标设计教材,细分学习单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及时反馈、矫正。
掌握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学生动机消沉和情绪低落,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
由于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同和情感活动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3)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在课堂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最佳效果,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
正交分解教案
![正交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ca872231126edb6f1a10d6.png)
《正交分解法预学案》主编: 审核: 使用时间:2014.11.30. 一、正交分解法把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其目的是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运算。
正交分解法在求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力时 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正交分解法的思想,并会熟练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坐标系时,一般选共点力作用线的交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并尽可能使较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这样可以减少需要分解的力的数目,简化运算过程。
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一般步骤是: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②将各力沿x 、y 两坐标轴依次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 ③分别求出x 、y 两坐标轴上各分力的合力F x 、F y ; ④求出F x 和F y 的合力F ,其大小为22y x F F F +=,方向为与x 轴的夹角 )a r c t a n (x yF F =ϕ。
合作探究:预练: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有一个物体,如图所示。
该物体受到的重力G 能产生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压斜面,二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你能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怎样求分力的大小?《正交分解法预学案》主编: 审核: 使用时间:2014.11.30.一、正交分解法把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其目的是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运算。
正交分解法在求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力时 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正交分解法的思想,并会熟练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坐标系时,一般选共点力作用线的交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并尽可能使较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这样可以减少需要分解的力的数目,简化运算过程。
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一般步骤是: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②将各力沿x 、y 两坐标轴依次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 ③分别求出x 、y 两坐标轴上各分力的合力F x 、F y ; ④求出F x 和F y 的合力F ,其大小为22y x F F F +=,方向为与x 轴的夹角 )a r c t a n (xyF F=ϕ。
2024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24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efe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d.png)
2024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三中决定在2024年启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本方案主要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改革措施:1. 教师学案编制与优化教师将通过学案的编制来促进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学案中包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课后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学案个性化设计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设计学案。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学生学案的设计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导学课堂中,教师将发挥导学者的作用,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导学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课堂前通过学习学案,预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5. 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校将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同时,学校还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6.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学生在课堂中担任小组长、记录员等角色,参与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
通过互评和自评,学生能够自省自律,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教学的调整和改进。
7. 促进家校合作学校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需求。
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
三级建模求实效 转型升级破瓶颈
![三级建模求实效 转型升级破瓶颈](https://img.taocdn.com/s3/m/2736949add88d0d233d46ae9.png)
三级建模求实效转型升级破瓶颈——走进迁安三中高效课堂迁安三中秉承“点燃希望,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通过对昌乐二中、枝江一中、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学习和借鉴,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这个主题,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了“1539问题导学型”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确定了“三级建模”体系,为学校教学插上了翅膀,实现了三中腾飞之梦。
长远规划,突破瓶颈,确定“三级建模”。
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改到深处是模式。
为了深入推进“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更好的体现高效课堂的思路和理念,稳定教学模式,固化教学经验,便于教师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尽快入轨,在“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基础上,进一步谋求突破,提出“探索三级建模,细化高效课堂操作系统”的主张。
“三级建模”即为:第一阶段的学校建模阶段----“一校一模”,每个学科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出台的“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的思想和理念来构建。
第二阶段的学科建模阶段---- “一科多模”,各门学科根据学校模式、学科特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如数学有新授课的模式、复习课的模式;物理有讲评课、实验课的模式等等。
越是具体到学科,越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阶段的个人建模阶段---- “一模多法”,在学校模式、学科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
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有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老师们根据本门学科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具体实施。
“三级建模”既对广大教师有基本的要求,又不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突破了改革瓶颈,对课改进行了转化升级。
全校启动,扎实推进,完成一级建模。
第一阶段“一校一模”---“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在我校已经成型,该模式是以学为本,以问题为主线,以“三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为平台,本着“目标明晰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过程学导化、评价多元化”的策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e305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7.png)
2023年三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终身学习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三中决定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这一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导学卡片和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
二、改革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案导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实现课堂教学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三、改革内容1. 教师专业培训:为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理解学案导学的教学理念。
学校将组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2. 学案导学卡片的制定: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制定学案导学卡片,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源。
导学卡片将包括问题导入、重点难点提示和学习反思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主动学习和积累知识。
4. 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探究和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思考。
5. 课堂导学和互动辅导: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学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深入思考。
教师还将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6. 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教师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习进展的反馈。
评价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预期成果1. 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fd7398cc5022aaea998f0fd6.png)
《力的合成1》(1250)主编:审核:审批: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自主学习】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筒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筒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小结:1.等效:2.合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合力:共点力的合成1、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到某一点O。
2、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____________________.3、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出力F与力F1、F2的关系。
提示作图问题:从刚才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误差分析:【精讲点拨】例1.力F1=4N,方向水平向右,力F2=3N,方向竖直向下,这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求这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解法一:图解法解法二:计算法分析拓展:如果上述两个力的大小不变,但改变两个力的夹角,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合力与夹角的关系:小结:请同学们自行设定F1和F2的大小,并用作图法求出θ=00, 300,900,1200,1800时合力F的大小。
【检测达标】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解下面两图中的合力。
《力的合成2》(1250)主编:审核:审批: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等效”的含义,会解决两个力和三个力的合力范围问题。
2.会通过作图和三角形求解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合力。
【自主学习】例1.大小分别为30N和25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一定为()A、F=55N B、F≤5N C、F≥55N D、5N≤F≤55N请说明你所用的方法:拓展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问题导学的复习课授课模式
![问题导学的复习课授课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ec4720b50e2524de4187ea9.png)
第三中学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表“知识回顾”是一节复习课的基础,其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知识;二是有针对性地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强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
这一环节要注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问题设置。
根据“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关联性原则,问题的提出重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回顾”;可从知识的发展脉络、重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基本方法的来龙去脉等方面去设计,使问题具体化,形成有效铺垫,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思考、回忆。
二是能激发学生展开联想、总结。
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寻找规律、自主剖析错误的学习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初步对知识的框架有自己的思考。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评价和指导,特别对于学生的疑惑要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对其思考的知识主线进行提炼、总结。
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整合。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逐步把相关的知识点建立起相互联系,不断地把知识小结构组合成中结构、大结构,最终组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自主构建“自主构建”是一节复习课的重点。
复习课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要求与新授课是有区别的。
对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而对基本方法的要求是要学会变化。
通过变化, 将方法的内涵、本质延伸、迁移,转化为对相关问题进行求解。
因此,这一环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联系”、“变化”两个关键词来展开。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重在促进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要抓住概念和基本方法这两个切入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基本知识、方法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其次,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记忆的方式也各有特点。
教师要注重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熟悉的学习和记忆方式去总结、构建,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最后,就是引导学生对构建的知识网络系统化和技能化。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dde7524aaea998fcc220e0d.png)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该模式的流程环节是:第一环节:形成问题——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展示交流——第五环节:总结梳理——第六环节:巩固升华认识:我校的“学悟展验双螺旋发展”学习模式也属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2.山西省“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步骤:第一步是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新模式。
第二步是中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模式第三步是高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去除模式第四步是发展阶段:改革从课堂到学校教育的全部认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第二阶段3.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不断地创新?不要在模式翻新方面做文章,重要的是在模式内涵的提高、模式中每一个环节执行力的提高。
在该模式下学习导航(学道或学案)的形式要追求简洁、形式稳定。
认识:明确了我校当前生本工程推进的方向4.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模式时会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虚增、简单重复”认识:目前我们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恰是如此5.这种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变化?这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应该走向信息化和个性化。
即基于网络和课堂双平台的学生学习环境和努力创造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认识:需要进一步保障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多元化。
开全开足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6.成功教学模式案例及优秀做点汇总:泽州一中:学道导学——自主学习——学道点评——学簇展示——学室展示——评价反馈——小结检测认识:(1)自主课后和展示课后对学道(学案)点评和检查:是了解学情、合理设计展示、进行知识落实、督促学生提高展示课听课效率等的有力有效的做法。
(2)学簇(小组)展示能使全员参与、能聚焦出每个小组的展示重点,是避免“内容虚增、简单重复”的重要做法。
(3)评价反馈,对学生实行“积分晋级制度”是持续性保持学生合作探究热情和展示热情的根本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安三中“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力促课堂教学转型升级。
在中央教科院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下,结合上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经验教学,总结出基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1539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
一、理论依据(1)布鲁纳的掌握学习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
教学重视目标的确定,根据目标设计教材,细分学习单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及时反馈、矫正。
掌握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学生动机消沉和情绪低落,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
由于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同和情感活动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3)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在课堂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最佳效果,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
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同舟共济,共同提高。
(5)艾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将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6)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论。
二、基本内涵“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的显著特色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该模式是以学为本,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为平台,本着“目标明晰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过程学导化、评价多元化”的策略,借助“一案三单”工具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
“1”是指1个基本理念:点燃希望,分享成功,和谐发展。
“5”是指5种基本课型:结构化预习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训练评价课、回归重构评价课、能力测试评价课。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课型。
“3”是指支撑学习的3种工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强调“试题化”向“问题化”回归,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桥,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9”是指学生在多元课堂学习中的9个主要行动要素:读、记、思、论、展、评、练、纳、拓。
学生在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几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主动地参与,能够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不断反思、多元评价,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梳理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
三、模式的基本框架四、模式的操作与实施根据新课堂的核心思想和高中各学科的共性,提出以下操作规范。
(一)结构化备课1.学期初各备课组要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规定课时数,进行课时分配,详细制作《学科课时安排表》。
备课组提前两周根据学情和整合的内容,选取课型,在该课型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多元课型 结构化预习评价课 问题展示解决评价课 问题拓展训练评价课 回归重构评价课 能力测试评价课 学习工具培养目标 问题导读—评价单 问题解决评价单 问题拓展评价单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
行动要素 基本理念 教学思想点燃希望,分享成功,和谐发展 以学为本 问题导学 和谐高效 读 记 思 展 论评 练 纳 拓设计符合本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天内设计课时计划。
2.落实备课组每日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思想,制定标准,发挥教师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整个集体备课过程要经过分头初备、集体研备和个人复备三道程序。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导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德育内容措施,统一教学进度,研究设计“一案三单”和实验安排。
3.准备好“表、案、单、定”:①表:全景式评价表;②一案三单:结构化教学设计,制订《导学方案》、《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③五定: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
4.“三单”先由教师设计,然后逐渐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设计。
“三单”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学习工具单的开发,注重与教材的结合,反映出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使学生自主、高效的完成知识构建的重要媒介。
开发遵循五项原则: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
做好五项研究:一是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纲,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二是研究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三是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四是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五是研究近几年学考、高考题。
在五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导学工具单主要呈现基础性问题,问题解决工具单主要呈现发展性问题,包括学生在预习时生成的疑难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问题拓展训练工具单主要呈现提高性问题,包括重难点、易错点设计的巩固性训练的问题和话题拓展、迁移阅读、语境拓展、能力提升性训练的知识热点问题。
5.“三单”的使用要求:(1)《预习导读评价单》每课必用,不管是新知学习课、复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必须认真设计,力求简洁高效。
导读单根据需要可提前下发,课前让学生独自完成一部分,再由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一部分,每组归纳疑难,学科、学术助理告知学科教师。
(2)《问题解决评价单》可以是单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
教师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
课中适时发放,以任务驱动学习向纵深发展;课堂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如果当堂未解决,整理后作为下节课学习的问题。
(3)《拓展训练评价单》根据学生层次和学习需要,酌情设计布置,让学生利用自修时间完成。
(二)智慧导学“高效课堂”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是整个课堂高效的关键环节。
如果学生在课前没做好,上课时要拿出时间让学生继续预习。
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3.合作交流,精彩展示;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
课型一:结构化预习评价课“结构化预习评价课”包括“问题发现评价课”和“问题生成评价课”。
“发现”是初级阶段,“生成”是高级阶段。
两种课型归到一起介绍。
教师备课:一案一单(《课堂学习方案》、《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一种情况:环节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结合文本内容,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咀嚼学习目标。
组织课前预习内容或课后复习内容的检查与反馈,同时呈现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提前写在黑板边上。
环节二:预习评价,小组展评(8-12分钟)课前(一般提前一天)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进行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生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阅读文本,完成阅读遍数且认真完成《预习导读评价单》。
学生直接拿出《预习导读评价单》,结合文本,解决评价单中发现的问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学习小组内部研讨交流,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实行组长“学不学”和学科长“会不会”负责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小组讨论学习“5动作+2自如”。
5动作:①起立,全体集中注意力讨论;②聚首,全体相向,聚焦问题;③开口,学科长分配任务,指定对象;④讨论,耐心倾听,积极发言,不说废话;⑤评价,自由准备。
2自如:坐立自如,说听自如。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全局,关注差生。
环节三:班内合作,展示探究(8-12分钟)在教师组织下,班内探究展示交流,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适时适度介入,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困难,汇总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作为讲解重点。
①在使用展示对话学习时,可灵活采用展示“六字诀”:展(展讲)、思(思考)、论(辩论)、评(评价)、演(表演)、记(记录)不求面面俱到,可多可少。
②不管哪种形式的展示,都要有时间限制。
比如学生展讲一般提倡1分钟表达(约说200字),即使完不成,展示也应停止。
这样可倒逼学生提前充分准备,确保更多学生参与展示。
③教师不要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而一再容忍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
环节四:归纳共性,达成目标(或梳理优化,解决问题)(8-12分钟)①小组深度讨论后,各小组生成的问题,由学科长迅速记录下来或展写在黑板上;②教师和学术助理快速利用逻辑归纳法进行分类、标记;本着“先易留难”原则,组织学生对比较容易的问题进行解决;③师生共同优化问题,选择出重点问题,进行二次提炼,先小组讨论,后“个人—小组—全班”。
如果本节课未解决,就用“问题生成本”记录问题,设计成《问题解决单》,下节课上“问题解决课”。
④教师在点拨、串联、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始终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做到“生进师退”“一放二扶三退四隐”,但绝对不是当甩手掌柜,应该实抓“一激二评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