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归纳总结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二)引入割补法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
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
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
(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2)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意义: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式子,其中包含未知数。
2. 方程的求解:通过运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简化,从而求出未知数的值。
3. 实际问题与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通过求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3. 讲解:讲解方程的意义、求解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4.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方程的意义和求解方法。
2. 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
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1.5元一斤,葡萄比苹果贵x 元,1.5+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葡萄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葡萄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分配:。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教材P52-P53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 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旳规律: 一种数(0除外)除以不小于
1旳数,商比原来旳数小; 一种数(0除外)除以不不小
于1旳数,商比原来旳数大。
2.商旳近似数 求商旳近似数时,计算到比
保存旳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 终一位“四舍五入”。
(数前字母后)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 间旳乘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达运算定律。 加法互换律是 a+b=b+a; 加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互换律是 ab=ba; 乘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 (a+b)c=ac+bc。
3.用字母表达常见旳数量关系及计算公 式,并把字母旳取值代入式子求值。
(2)一种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 数旳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 数旳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 数旳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 数不够时,在被除数旳末尾用0补 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旳计 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旳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 步扩大或缩小相同旳倍数(0除 外),商不变。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旳位数是 有限旳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旳位数是无 限旳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 数不全是循环小数。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旳环节: (1)用计算器计算。 (2)观察发觉规律。(要反复出现 3 次以上) (3)根据规律写商。
5.处理问题
根据实际需要,有时要用“进一法” 或“去尾法”截取商旳近似数。
第六单元《多边形旳面积》
(一)平行四边形旳面积 1.平行四边形旳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达:S=ah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整理和复习8-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熟练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数学故事或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5.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能力等。
2. 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五节 解决问题 公开课教学设计
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为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1、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本节课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中安排了相关的复习题,旨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根据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决问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3、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交流与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加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行程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应用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最新学习文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建议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本单元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面积?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观察这两个花坛,说说它们的形状。
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
现在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把数出的数据填在80页的表格中,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二)引入割补法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1. 分数的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数学推理。
第五单元教案: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意义。
2. 演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线上下分别表示分子和分母。
3. 举例说明分数的应用场景,如分配物品、比例等。
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 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强调运算规则和步骤。
3. 举例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数的比较1. 引入分数的比较概念,讲解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演示分数的比较方法,如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等。
3. 举例进行分数的比较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
四、解决实际问题1. 引入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数进行问题解答。
2. 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如分配物品、比例等。
3. 举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方法。
五、总结与复习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概念、加减法运算和比较方法。
2. 强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3. 进行复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分数的乘除法运算1. 引入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讲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以及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强调运算规则和步骤。
3. 举例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等运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等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解决复杂问题时分数运算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运算的规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分数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卡片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展示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主要是整理和复习之前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会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复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们在混合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运算顺序错误、符号写错等。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以及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比如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运算方法。
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今天复习的内容,比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比如运算顺序、符号写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们自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运算顺序错误、符号写错等。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们一些补充学习的资料,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多进行一些数学的实践操作,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复习课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们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时间上学期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版本人教版备课人修订人审核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备课节数 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⑵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⑶情感、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课堂模式三环六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学案设计意图导入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吗可以预测一下自己将来的身高吗?课件出示:儿子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单位:厘米)女儿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单位:厘米)如果用a表示父亲的身高,b表示母亲的身高,用公式求出自己未来的身高。
学生读题,算出自己的身高。
从带有趣味性的身高入手,既衔接了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一、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1、超市原有芒果130千克,又运来12箱芒果,每箱重m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现在这个超市里芒果的总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针对性。
合作探究1、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并通过讨论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教师总结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先理解题意,再找出数量关系。
1、有一批水泥,运走仓库里5车,每车n吨,还剩16吨。
用式子表示这批水泥的总吨数。
当n=16时,这批水泥有多少吨?2、超市原有520个鸡蛋,卖出x盒,一盒有12个,用式子表示超市剩下的鸡蛋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运用合理。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最新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最新第五单元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造就学生擅长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常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探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状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状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依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须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干脆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索计算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两级运算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两级运算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级运算的数量和数量关系,会将已知数据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中求值,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2.经历把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级运算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将已知数据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中求值。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说说它们各是怎么表示的?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理解例题题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师:如果每小杯果汁是x g,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大杯果汁还剩多少克吗?2.合作探究,分析数量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杯中还剩多少果汁。
(2)小组讨论、交流表示的式子的含义。
(3)反馈汇报:你是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4)观察分析:“3x”表示什么含义?“1200-3x”表示什么含义?3.迁移类推,用代入法求值。
师:根据这个式子,当x等于200时,果汁还剩多少克?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反馈交流,小结方法。
4.联系实际,讨论字母取值范围。
师: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x可以表示哪些数?为什么?师:当x越大时,1200-3x的结果就会怎样?反过来呢?师:观察对比复习题和例题,我们今天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前面有什么不同?小结:今天研究的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级运算的数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整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4. 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分数乘整数的学习。
2. 讲解概念: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分数乘整数的例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
5. 应用拓展: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其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纸、计算器。
3. 参考资料:相关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案例、习题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第3-4课时:例题讲解与实践操作。
4. 第6课时: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4. 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
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20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2.解简易方程………………………………12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基础上推导面积公式。
渗透“转化”思想。
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他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的基础。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联系比较紧密,本单元教材注意突出以下特点:(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则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安排顺序:(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
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
教学注意事项: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注: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平方。
注: 2a表示a+a ; a2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7、10个数量关系式:
@ 加法;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 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