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题库选择题

《现代教育技术》题库选择题

一、选择题: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1918—1942C. 二战时期D.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A. 19世纪末B. 1922C. 20世纪20年代D. 1936年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A. 戴尔B. 斯金纳C. 克劳德D. 加涅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 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 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D)A. 1972B. 1973C. 1977D. 1994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9.*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A. 信息和人员B.课程和课件C. 设计和制作D. 技术和环境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1.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A ) P22A.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B.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C.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P23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认知-发现C.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D.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3.谁提出了程序教学法(B)P25A.桑代克 B.斯金纳 C.维特罗克 D.布鲁纳4.*下列不属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是(D)P25A.积极反应原则 B.及时强化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促进迁移原则5.在开发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时采用的主要理论是(B)P26A.试误法 B.程序教学法 C.认知-发现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6.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B)P29A.感受器 B.感受控制器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7.*下列不属于支架式教学的环节是(B)P35A.搭脚手架 B.告知目标 C.独立探索 D.协作学习8.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D)P36A.知识的传播者 B.学生的保姆 C.学生的家长 D.学生的帮助者9.*下列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C)P33A.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B.学习是个人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控求知识的过程C.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来的过程D.学习是个体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1.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 (A)A. 香农一韦弗模式B. 施拉姆循环模式C. 香农一施拉姆模式D. 贝罗模式2.在香农一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于哪一部分 (B)A. 编码B. 信道C. 解码D. 接受者3.贝罗模式是香农一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 (C )A. 教育学B. 媒体理论C. 社会学D. 传播学4.谁提出了“经验之塔” (C)A. 香农B. 麦克卢汉C. 戴尔D. 施拉姆5.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 (A)A. 言语符号B. 视觉符号C. 观摩示范D. 设计的经验7. *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D ) ~A. 做的经验B. 观察的经验C. 抽象的经验D. 给学习者的刺激8.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B)A. 反馈B. 交换C. 编码D. 解码9.*编码的过程是 (B)A.信息转换为符号B.信息转换为信号C.符号转换为信号D. 信号转换为符号10.戴尔“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 (A)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C. 演戏的经验D. 观摩示范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1. *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A. 物理性能B. 传播范围C. 呈现的形态D. 使用方式2.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A. 教科书B. 幻灯投影C. 无线广播D. 电影电视录像3.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D)A. 教科书B. 幻灯投影C. 录音和计算机D. 电视和无线广播4.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B)A. 固定性B. 扩散性C. 重复性D. 能动性5.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A)A. 固定性B. 扩散性C. 重复性D. 能动性6.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B)A. 化学成像B. 光学成像C. 光化反应D. 实物成像7.录像机与录音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是 (B)A. 都采用磁头高速扫描B. 都是利用电磁信号转换C. 都可录制两面节目D. 都采用多磁头结构8.任何彩色图像都可分解为哪三基色 (C)A. 红、黄、白B. 红、绿、黄C. 红、绿、蓝D. 红、黄、黑9. *有利于阐明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教育电视节目类型是 (B)A. 辅导型B. 讲授型C. 图解型D. 表演型第5章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1. 下面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的是 (C )P85A. CMIB. CADC. CAID. CAM2.计算机作为教学目标指的是 (B )P85A.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学科的教学B. 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来使用的教学D.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教学3.有一个听写英语单词的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即计算机读单词,学生通过键盘输人单词,最后计算机评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0040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修读学期第4学期学分 2 学时36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适用专业化学(师范)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知识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一门导入性的公共必修课。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学生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其核心目标是使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初步具有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课程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2. 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并初步掌握其一般方法;3.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4. 初步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会基本的教学软件制作和应用技术;5. 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素质并初步掌握实施教学的基本技能;6. 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做较深入的探讨。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2 2 0第2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 2 0第3章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 2 0第4章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方法 2 2 0第5章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方法12 0 12第6章教学系设计与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2 2 0第7章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8 0 8第8章微格教学实训 2 0 2第9章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4 2 2(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面向师范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一)课程目标1.意识与态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应用与创新: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够根据技术的功能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社会责任:能够符合规范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资源。

(二)课程活动与方法本课程坚持现代教学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活动主要有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室环境中的操作练习、实践项目学习、课后的在线学习活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总课时48)四、学习项目第1章绪论——学习项目书第2章初识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项目书第3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项目书第4章教学媒体——学习项目书第5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学习项目书第6章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项目书第7章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项目书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项目书第9章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项目书(四)评价考核本课程综合应用各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包括:1.试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2.电子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技术的开发能力;3.学习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的能力;4.学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日常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表现。

(五)教材、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课程教材:1.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张立新主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参考书目: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等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个⼈进⾏全⽅位的考核。

那么⼀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编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选择题: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918—1942 C.⼆战时期 D.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络技术应⽤ C.电化教育 D.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出现是始于下列哪⼀项内容(D)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络技术应⽤ C.程序教学法 D.视听运动 4.⼤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幻灯教学实验(C) A.19世纪末 B.1922 C.20世纪20年代 D.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B) D.加涅 6.下列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C) A.计算机⽤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泛应⽤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曾受到斯⾦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年作出的(D) A.1972 B.1973 C.1977 D.1994 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B)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 B.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 D.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9.下列哪⼀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信息和⼈员 B.课程和课件 C.设计和制作 D.技术和环境 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 1.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A )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认知-发现 C.学习是信息加⼯的过程 D.学习是学习者主⽀建构内部⼼理表征的过程 C.维特罗克 D.布鲁纳 4.下列不属于斯⾦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是(D) A.积极反应原则 B.及时强化原则 C.⼩步⼦原则 D.促进迁移原则 5.在开发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时采⽤的主要理论是(B) A.试误法 B.程序教学法 C.认知-发现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6.加涅的信息加⼯模式中不包括(B) A.感受器 B.感受控制器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7.下列不属于⽀架式教学的环节是(B) A.搭脚⼿架 B.告知⽬标 C.独⽴探索 D.协作学习 8.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是(D) A.知识的传播者 B.学⽣的保姆 C.学⽣的家长 D.学⽣的帮助者 9.下列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C) A.学习是塑造⾏为的过程 B.学习是个⼈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控求知识的过程 C.学习是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来的过程 D.学习是个体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A.⾹农⼀韦弗模式 B.施拉姆循环模式 C.⾹农⼀施拉姆模式 D.贝罗模式 2.在⾹农⼀韦弗模式中,噪声产⽣于哪⼀部分( )B A.编码 B.信道 C.解码 D.接受者 3.贝罗模式是⾹农⼀韦弗模式在哪⼀⽅⾯的⼀个发展( )C A.教育学 B.媒体理论 C.社会学 D.传播学 4.谁提出了“经验之塔”( )C A.⾹农 B.麦克卢汉 C.戴尔 D.施拉姆 5.在经验之塔中,最⾼层是( )A A.⾔语符号 B.视觉符号 C.观摩⽰范 D.设计的经验 7.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D P.48~P.50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 8.传播过程是⼀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B A.反馈 B.交换 9.编码的过程是( )B A.信息转换为符号 B.信息转换为信号 C.符号转换为信号 D.信号转换为符号 10.戴尔“经验之塔”的第⼀层是( )A P.48 A.直接有⽬的的经验 B.设计的经验 C.演戏的经验 D.观摩⽰范 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1.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A) 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 C.呈现的形态 D.使⽤⽅式 2.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A)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线⼴播 D.电影电视录像 3.接触⾯最⼴的媒体是(D)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录⾳和计算机 D.电视和⽆线⼴播 4.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B) A.固定性 B.扩散性 C.重复性 D.能动性 5.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A) 6.投影媒体利⽤的是什么原理(B) A.化学成像 B.光学成像 C.光化反应 D.实物成像 7.录像机与录⾳机⼯作原理的相同点是(B) A.都采⽤磁头⾼速扫描 B.都是利⽤电磁信号转换 C.都可录制两⾯节⽬ D.都采⽤多磁头结构 8.任何彩⾊图像都可分解为哪三基⾊(C) A.红、黄、⽩ B.红、绿、黄 C.红、绿、蓝 D.红、黄、⿊ 9.有利于阐明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教育电视节⽬类型是(B) A.辅导型 B.讲授型 C.图解型 D.表演型 第5章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1.下⾯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的是(C ) A.CMI B.CAD C.CAI D.CAM 2.计算机作为教学⽬标指的是(B ) A.利⽤计算机来进⾏各种学科的教学B.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具来使⽤的教学 D.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段来使⽤的教学 3.有⼀个听写英语单词的教学课件供学⽣使⽤,即计算机读单词,学⽣通过键盘输⼈单词,最后计算机评分。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智能)技术。

2、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4、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电化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概念的本质上来看,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

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5、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6、信息素养包括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个个方面的内容。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8、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的更良好发展。

第四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1、媒体:是传播与储存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传播与储存教学信息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储存并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用来传递信息;二是软件,用来储存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 地区性学习支持系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特点
• 环境的开放性,为学校和教室提供与外部世界相 联系的通道;
• 资源的共享性,为学习者提供的多样化,可全球 共享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 学习界面的人本性,为学习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 择的学习界面;
• 学习过程的协作性,为学习者提供进行远程协商 讨论通讯手段;
• 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 动;
•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 教学结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精神。
(1)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 以任务来驱动
•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 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提并形成主题 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 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 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一、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二、实施校校通工程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四、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五、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试验研究 六、建立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七、发展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
一、概 述
1.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 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 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 具体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⑶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领域
①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 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
②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工具。
③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认知工具。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第8章习题答案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第8章习题答案

1. 为幻灯片添加编号,应使用( C)选项卡。

A. 编辑B. 视图C. 插入D. 格式2. 在PowerPoint 2010中,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是(C)。

A. 改变背景主题可不变化B. 改变主题背景不一定变化C. 设置背景时必须考虑主题的设置D. 确定主题也就确定了背景3. PowerPoint 2010中,有关设计模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它是控制演示文稿统一外观的最有力、最快捷的一种方法B. 它是通用于各种演示文稿的模型,可直接应用于用户的演示文稿C. 用户不可以修改D. 模板有两种: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4. 关于PowerPoint 2010的母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可以自定义幻灯片母版的版式B. 可以对母版进行主题编辑C. 可以对母版进行背景设置D. 在母版中插入图片对象后,在幻灯片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辑5. PowerPoint 2010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将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后,用户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必要的操作B. 利用"图片"工具中的选项可裁剪图片、添加边框和调整图片亮度及对比度C. 可删除图片的背景D. 对图片进行修改后不能再恢复原状6. PowerPoint 2010中,在(A )视图中,可以精确设置幻灯片的格式。

A. 备注页视图B. 浏览视图C. 幻灯片视图D. 黑白视图7.在PowerPoint 2010中,( B )选项可以用来改变某一幻灯片的布局。

A. 背景B. 幻灯片版式C. 幻灯片配色方案D. 字体8. PowerPoint 2010中,下列有关在应用程序间复制数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只能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实现信息共享B. 可以将幻灯片复制到WORD 2010中C. 可以将幻灯片移动到EXCEL 2010工作簿中D. 可以将幻灯片拖动到WORD 2010中9. 在PowerPoint 2010的 ( C)视图下,可以用拖动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规章制度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规章制度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

第三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四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第五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六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环境应当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支持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七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应当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第八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

第二章学生管理第九条学生入学条件:凡报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资格,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

第十条学生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应当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教育技术项目设计和实施,并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第十一条学生评估: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估机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学生管理: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第十三条课程设置: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教育教学要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持续更新培训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训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及 时引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保持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和时 效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01 02
翻转课堂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放到课前,通过在线学习、 视频教程等方式完成,而课堂时间则主要用于讨论、答疑等互动环节, 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 措施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个性化学习体验
AI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 习资源和路径,实现个性化教育。
智能辅助教学
AI可以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进行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重复性工 作,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虚拟实验室与模拟训练
促进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能够突破时空 限制,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不同家庭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而促进
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教育教学活 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鼓 励教师和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和学习方式,推动教育的创新发
展。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构成要素
人工智能辅助教育软件
智能教学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 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学习进度跟
踪等智能服务。
智能答疑系统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学生 问题的自动识别和智能回答,提高 答疑效率。
学习数据分析工具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 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教师提 供教学策略建议。
0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利用
1 2
教育大数据收集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育管理系统等渠道,收集 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反馈等大量数据。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况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课程编号: 040005031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学时: 72 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二. 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一切参与教育过程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育技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信息时代中教师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良好的信息素养、熟练的媒体技能、 E-learning 的方法,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初步能力,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备的操作、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 21 世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理解常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设施的基本特性并会应用;具备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Internet 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初步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课程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学的同时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要点]: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本章主要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知道教育技术名词的演变过程;了解教育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内容要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第5--9章学习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第5--9章学习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第5—9章学习报告第五章信息化教学第一节信息化教学概述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二、信息化教学过程三、信息化教学原则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第二节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第三节信息化教学方法一、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概念二、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三、信息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四节信息化教学评价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涵与功能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三、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从章名信息化教学中就可以知道要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

首先,还是要知道这一章的学习目标。

1、理解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

2、掌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3、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4、掌握几种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5、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式,能够编写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6、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7、理解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对于学习目标中的第一点,我就不展开各个名词的定义叙述了。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有三方面,分别是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是以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为依托的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过程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四个基本要素。

这里还要简单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二)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原则(三)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四)效益性原则。

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一下几个: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工具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两个定义:【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念与实践。

(李克东)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分为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1)设计: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2)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3)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4)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5)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

2)异同点: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使用视觉教育;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的应用,使用视听教育;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电视进入实用阶段,提出视听传播的概念,1958年,美国IBM 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05C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1.5学分适用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操作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我院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中小学教师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突出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简明性,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力求通俗易懂。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顺利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

同时,熟悉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如下任务: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5.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时,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差异,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训练中,坚持“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终身学习能力为扩展”的原则,根据学科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注重培养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中应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课单位:理学系适用专业:师范专业总学时:18 学分:2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后续课程:课程教学法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我校教师教育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技能为目的。

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2.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目标:1. 知道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与理论基础,知道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2. 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掌握信息化资源的搜集与管理利用方法;4. 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课程的设计并组织教学。

三、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类型(1)名称:上机操作实验(2)主要内容与要求:对于教学资源数字化的部分内容适当安排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相关软件;对于教学设计适当安排学生实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3)学时分配:初次授课4-8课时,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

2.结果与考核上机考核,学生实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程内容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第二节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与师生说明:学生学习完本章内容后,应:(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关系(2)明确信息时代对新型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第2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学时)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应用◆基于web的学习系统◆ 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资源库设计与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说明:学生学完本模块教学内容后,应:(1)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2)知道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方法;(3)能够根据所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结合相关学科内容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方案设计第3章现代教学媒体第一节现代教学媒体概述光学投影媒体听觉媒体第二节视听觉媒体计算机交互媒体系统集成媒体说明:学生学完本章教学内容后,应:(1)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知道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方法;第4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第一节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信息时代的教育传统教育①教育目标:创新型、能力本位型;知识型、学科本位型②教学环境: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以学校、教室为中心③教师地位: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④教学方式:灵活便捷的个性化教学,混合教学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说教性讲授⑤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依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⑥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很少改变⑦教学资源: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以书本为主⑧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⑨教育制度: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学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2、AECT的定义:“1994”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一个目标),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两大对象)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

启示:1、理论与实践并重2、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3、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4、信息化教育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5、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
学 习 资 源 来 源 市场采购 外接网络 合作交流 学 习 资 源 储 存 教学 资源 管理
与利

学 习 资 源 开 发
图8-16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
录音机





图8-15 标准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设备系统
(三)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教学功能
•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 便于教师利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 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 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 多功能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便于观摩示范教学,还能扩大 教学规模; • 能用于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试验与研究; • 能用于多媒体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 • 通过学习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能用于课堂教学效果的 研究和分析。
二、多媒体学习中心
• 1.多媒体学习中心的构成
• (1)学生学习活动区
• (2)文字印刷资料区
• (3)模型、标本区
• (4)媒体区 • (5)学生作业展示区 • (6)教师指导学习区
二、多媒体学习中心
• 2.多媒体学习中心的功能 •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良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个别 化学习和小组学习提供多种媒体的良好学习条件; • 便于开展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试验与效果研究; • 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 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能力; • 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 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对语言进行分析和实验的场所;它是由录音机、电视机、 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装备起来的教室。
• 一、语言实验室的种类及特点
• 二、语言实验室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语言实验室的种类及特点
• 1.听音型语言实验室
• 2.听说型语言实验室
• 3.听说对比型语言实验室
• 4.视听型语言实验室
• 5.多媒体学习型语言实验室
• 第二,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凋控。
• 第三,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主体作用的充 分发挥。
• 第四,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 • 第五,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第二节 语言实验室
• 语言实验室的英文名称为language Laboratory,最早由
美国夏威夷州立大学
DVD
教师控制台
DLP 投影仪
VTR
图8-5 ML型语言实验室框图
一、语言实验室的种类及特点
二、语言实验室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 • • • • • • • • 1.优点 (1)可进行集体教学,也可进行个别化教学。 (2)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3)语言实验室提高了单位课时的利用率。 (4)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选用不同难易的教材,教师通过监听学生的学 习,有针对性地个别通话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5)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自学环境与自学条件。 2.局限性 (1)座位的隔断,使师生问的视觉联系也受到阻隔,阻碍了教师形体语言 的发挥. (2)要求师生有正确的操作技术,否则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作用
• 根据“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 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应该是为实现学 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提供支持的外部 因素,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应该是一种充满信 息,而且便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应能起到如下作用: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微型 教室1 微型 教室2 微型 教室n
观摩室
控制室
示范室
图9-7 微格教室构成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 (一)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 • • • • • • • •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录像.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三、电子阅览室
• 所谓电子阅览室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为读者 提供利用电子型文献的场所 。
• 1、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类型 • (1)用单机装备电子阅览室 • (2)用无盘工作站方式装备电子阅览室 • (3)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 • 2、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四、学习资源中心
• (三)闭路电视双向传输系统
一、学校学校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的概念
• 闭路电视又称有线电视或电缆电视(CATV),它是 一种通过电缆传输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电视系统。 • 第一,收视效果好。
• 第二,方便教师的使用,通过各种遥控技术,可 以实现教室中对电视节目、播出方式的直接控制, 有利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 第三,教学内容针对性强。
第三节 微格教学系统
•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 四、微格教学中几个注意点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通 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 型教学” 、“录像反馈教学”等 .它是以现代教 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 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 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
• 2.标准型(图8--15)
• 3.计算机—投影组合型
• 4.多功能型
• 5.学科专业型
(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类型
功率放大器与音箱 数据/视频大屏幕投影机 屏 幕 有线话筒 调 录 像 机 无线话筒接收机 音 影 碟 机 台
多媒体计算机
视 频 切 换 器 实物视频展示台 环 境 控 制 器 灯 光 窗 帘
1.听音型语言实验室
• 听音型语言实验室(Audio Passive Language Laboratory),简 称AP型语言实验室
扩音机
录音机
图8-1 AP型语言实验室框图
2.听说型语言实验室
• 听说型语言实验室(Audio Active Language Laboratory), 简称AA型语言实验室。
• 第一,提供现代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的条件。 • 第二,提供现代学习资源利用的条件。 • 第三,提供现代学习过程设计、开发与利用的条件。 • 第四,提供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现代管理与评估条件。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 功能要求
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功能基本要求是:
• 第一,有利于开展多种媒体组合教学。
4.视听型语言实验室
• 视听型语言实验室(Audio—Vpisual Comparative Language Laboratory),简称AV型语言室。
MPC 听说对比型 教师控制台 DLP 投影仪
DVD
VTR
图8-4 AV型语言实验室框图
5.多媒体学习型语言实验室
• 多媒体学习型语言实验室(ML型)
第一节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 一、 环境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作用 •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功能要求
一、 环境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环境(environment)一词的通常含义是“直接或间 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可以理解为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 所涉及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 呈现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讨论、 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随着多媒 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络的逐渐普及,学校 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大为改善,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优良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 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育与成长。
话筒/监听 放大器 双向放大器 录音机
图8-2 AA型语言实验室框图
3.听说对比型语言实验室
• 听说对比型语言实验室(Audio-Active Comparative Language Laboratory),简称AAC型。
话筒/监听 放大器
录音机 双向放大器 学生用录音机
图8-3 AAC型语言实验室框图
二、闭路电视系统按功能
• 闭路电视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播放系统、监控系统和双向传 输系统三大类。 • (一)闭路电视播放系统
用户分配网络 用户终端
信号源
前端信号 处理单元
干线传输 分配系统
用户分配网络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 用户分配网络
图8-9 闭路电视播放系统的组成
二、闭路电视系统按功能
• (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由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 等四大部分组成。
广播卫星
移动发 射站 接受转发站 上行 地面站 集体接收站 个体接收站 电视中心 监控管制站
图8-12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示意图
三、卫星广播电视系统
图8—14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覆盖全球示意图
四、中国卫星电视教育
• 我国从1985年8月1日开始租用位于印度洋上空570E的国际 通讯卫星V号的一个转发器传送中央电视台节目,1986年7月 1日开始又租用定位于660E的国际通讯卫星V号的一个转发器 传送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节目。目前已有三个C频段卫星 频道: • 1986年7月,中国第一个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l)开通; • 1988年11月,开通第二套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2); • 1994年3月,开办了第三套卫星电视教育节目(CETV—SD)。 • 1996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了覆盖北京地区的教育电 视频道,即北京35频道。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 (二)微格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1.扮演“教师”角色
• 2.扮演“学生”
• (三)微格教学中的反馈评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