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提纲1

合集下载

《鸿门宴》提纲

《鸿门宴》提纲

富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提纲主备人:缑瑾璟讨论时间:2014年9月16日讨论题目:鸿门宴课型:文言文阅读鉴赏课时安排:三课时要求:请在开会之前批注修改意见,会议结束上交互研组长。

内容简要:第一课时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二、读讲课文一、二段:(一)第一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意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2.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二)第二段: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2.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2.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二、读讲课文三、四段:(一)第三段:1.请一名学生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要求明确交代本段记叙的事件。

2.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3. “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二)第四段:1. “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2.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自读课文五、六两段,疏通文字。

2、文章为什么在沛公脱逃之前交代鸿门与霸上两地的距离?3、概括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第三课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二、读讲课文五、六两段: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三、分析人物形象:1.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2.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四、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1.试以樊哙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精要

《鸿门宴》导学精要

《鸿门宴》导学精要■学习目标1. 复习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查阅资料,了解《鸿门宴》的背景。

2. 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学习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习探究活动一:鸿门宴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

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试分析。

【解析】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趋于紧张。

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乘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

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

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坐。

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脱逃。

活动二: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在那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项羽的轻敌自大、优柔寡断,更是被描绘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解析】首先,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

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

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

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

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

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

第 6 课《鸿门宴》第1课时 导学提纲 答案

第 6 课《鸿门宴》第1课时  导学提纲 答案

第 6 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提纲(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查字典读准字音,通其大意,概述鸿门宴的故事。

3、熟悉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4、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重点难点】诵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的读音,培养文言语感。

划分结构,归纳层意,概括故事大意。

【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三、四课时,师生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完成质疑探究,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

第一课时【导学流程】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了解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3.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知识链接】1、作者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

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

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鸿门宴 复习提纲

鸿门宴 复习提纲

早读资料,请妥善保管一、通假字:1、成(“成”通“呈”,呈现)五采(“采”通“彩”)2、距(“距”通“拒”,把守)关,毋内(“内”通“纳”,接纳)诸侯3、要(“要”通”邀”,邀请)项伯4、沛公奉(“奉”通“捧”,捧起)卮酒为寿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背叛)德也6、不可不蚤(“蚤”通“早”)自来谢项王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8、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9、不(“不”通“否”,否则)者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进入)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驻军,名词作动词)霸上2、沛公欲王(称王,名词作动词)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4、素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连夜,名词作状语)驰之沛公军6、臣活(使……活下来,形容词使动用法)之7、吾得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事之8、沛公奉卮酒为寿(祝寿,名词作动词)9、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动词使动用法)百余骑来见项王10、范增数目(使眼色,名词作动词)项王11、若入前(上前,名词作动词)为寿12、请以剑舞(起舞,名词作动词)13、常以身翼(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蔽沛公14、刑(惩罚,名词作动词)人如恐不胜1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使……称王,名词使动用法)之16、道(取道,名词作动词)芷阳间(从小路,名词作状语)行17、拔剑撞而破(使……破碎,形容词使动用法)之18、头发上(向上,名词作状语)指19、此亡秦之续(后续者,动词作名词)耳三、古今异义词:1、旦日(明天)飨士卒2、沛公居山东(肴山以东)3、约为婚姻(儿女亲家)4、项王许诺(同意)5、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6、于是(在这时)张良至军门见樊哙7、而听细说(小人谗言)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情况)也四、重点词语积累:1、珍宝尽(全都)有(占有)之2、旦日飨(犒劳)士卒3、范增说(劝说)项羽曰4、妇女无所幸(宠幸)5、急击(攻打)勿失6、素(一向)善留侯张良7、具(详细)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离开)9、亡(逃跑)去不义10、11、鲰生(浅陋小人)说(游说)我曰12、料(估计)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抵挡)项王乎13、固(当然)不如也14、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交情)16、秦时与臣游(交往)17、故幸(幸亏)来告良18、秋毫(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喻细小的东西)不敢有所近(接近)19、籍(登记)吏民20、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将守(把守)关者21、不可不蚤自来谢(谢罪)项王22、因(趁机)言曰23、不如因(趁机)善(好好地)遇(对待)之24、项王即日(当天)因(于是)留沛公与饮25、因(趁机)击沛公于坐26、因(趁机)招樊哙出27、戮力(合力)而攻秦28、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29、其意(意图)常在沛公也30、范增数(多次)目项王31、举所佩玉玦以示(暗示)之者三(多次)32、若(你)入前为寿33、若(你们)属(这些人)皆且(将要)为(被)所虏34、军中无以(没有用来)为乐35、常以身翼蔽(掩护)沛公36、卫士仆(倒)地37、哙遂(于是)入38、披(揭开)帷(帷幕)西向立39、瞋目(瞪着眼)视项王40、目眦(眼眶)尽裂41、项王按剑而跽(跪直身子)42、樊哙覆(倒扣)其盾于地43、拔剑切而啖(吃)之44、臣死且(尚且)不避45、卮酒安(怎么)足(值得)辞(推辞)46、杀人如(生怕)不能举(尽)47、刑人如恐不胜(尽)49、窃(私下)为(认为)大王不取也50、须臾(一会儿)51、沛公起如(往,去)厕52、会(适逢)其怒53、沛公则置(放弃)车骑(人马)54、脱身独骑(骑马)55、持剑盾步(走)走(跑)56、度(估计)我至军中57、张良入谢(谢罪)58、沛公不胜(禁不起)桮杓(酒器)59、再拜(拜两次)献大王足下(对人敬称)60、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五、文言虚词:(一)之:1、项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2、愿伯具言臣之(取独)不敢倍德也(二)为:1、人方为(是)刀俎2、谁为(替)大王为(想出)此计者3、为(把)之奈何4、客何为(做)者5、窃为(认为)大王不取也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三)而:1、而(来,表目的)待将军2、今人有大功而(却,表转折)击之3、戮力而(着,表修饰)攻秦4、项王按剑而(着,表修饰)跽5、立而(着,表修饰)饮之6、拔剑切而(着,表修饰)啖之7、而(却,表转折)听细说8、拔剑撞而(表承接)破之(四)以:1、举所佩玉玦以(来,表目的)示之者三2、请以(用)剑舞3、樊哙侧其盾以(相当于“而”,表承接)撞4、以(来,表目的)待大王来(五)其他:1、良乃(于是)入2、度我至军中,公乃(才)入3、长于(比)臣4、今者(时间词后,凑足音节)出六、句式:1、此天子气也:(判断句)这是天子的云气啊!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具告(之)以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他4、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不要跟随着他一起死5、孰与君少长:(固定句式)和你比谁年长谁年轻?6、长于臣:(状语后置句)比我年长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因果判断句)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与意外情况的发生。

《鸿门宴》导学案1

《鸿门宴》导学案1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鸿门宴》1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3、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学习重点难点:1、完成古汉语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的积累。

教学手段: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 (约前145—约前90),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下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鸿门宴(公开课)

鸿门宴(公开课)

沛在这公个。兵当:介十词,万在 , 在驻扎霸在 上 。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二、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原因是 什么?表现了项羽什么性格?
原因:刘邦欲王关中
表现了项羽自视很高,刚愎 自用,有勇却无谋,他不允 许有人跟他争夺霸权
范范增增 说说 项项羽羽曰曰:: ““沛沛公公居居山山东东时时,,贪贪于于
劝告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鸿门宴》背景介绍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 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 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 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 “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 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 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判断句
之,取独
日日夜夜望望将将军军至至,,岂岂敢敢反反乎乎!! 愿愿 伯伯具具 言言臣臣之之不不敢敢
反叛 希望( 对项王)详细地说 之,取独
倍倍 德德也也。。””项项伯伯许许诺诺,, 谓谓沛沛公公曰曰::““旦旦日日
忘记(他的) 恩德
答应(这件事)
倍通背,背叛,忘记。 许诺,同义复词,答应
不不 可可 不不 蚤蚤
叔父 平时 善:与……友好 张 张 良良 是是 时时 从从 沛沛 公公 ,, 项项 伯伯 乃乃 夜夜 驰驰 之之沛沛公公军军,,
跟随 于是 连夜 骑马 之,动词,到
私 私见见 张 张良良,,具 具告 告((之 之))以以事事,, 欲欲 呼呼张 张良良与与((之 之))
私下会见 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之) 俱“去以,事”曰作:状“语毋后从置(之;)“俱之死”也代。词”,张代良“曰张:“良臣”为,韩省王 略 送句。
鸿门宴
《史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鸿门宴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鸿门宴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鸿门宴教案提纲一、鸿门宴教案提纲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鸿门宴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了解到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记载,包括故事背景、基本情节、重要人物等。

3. 教学重点:了解鸿门宴故事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掌握历史知识。

4. 教学难点:理解鸿门宴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掘历史文化内涵。

5.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分组讨论等。

6. 教学准备:教材,PPT等。

二、鸿门宴教案展开(一)教学过程1. 感性引入让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对中国人的影响。

2. 讲解背景解释鸿门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让学生了解到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以及争夺天下的背景。

3. 讲述故事利用PPT等工具,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基本情节。

老师应在讲述中注意人物形象、情节推进等方面,让学生抓住重点,掌握故事线索。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就鸿门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情节进行讨论,比如项羽为何要设宴,项伯为何劝项羽不要设宴等。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团队进行陈述,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归纳通过对故事的解说和分组讨论,让学生对鸿门宴故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选择一个关键人物或情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能够在总结中了解到历史背景和人物内涵。

(二)板书设计1. 鸿门宴2. 项羽、刘邦、虞姬、项伯3. 争夺天下的背景、项羽为何设宴、项伯为何劝项羽不要设宴等(三)教学反思由于鸿门宴故事有很多情节和人物,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学习要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

在分组讨论中,老师需要根据开展器材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有充分陈述策话和分享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在总结时,老师需要把握总结的重点和归纳,让学生能够在总结中理解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秋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导学

秋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导学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儿__女__亲__家__,__女__方__之__父__为__婚__,__男__方__之__父__为__姻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意__外__的__变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基础积累
一、字音辨识
1.沛公欲王.关中(wànɡ) 2.旦.( dàn )日飨.( xiǎnɡ )士卒,为.( wèi )击破沛公军 3.范增说.项羽曰( shuì) 4.好.美姬( hào ) 5.皆为.龙虎( wéi ) 6.未得与项羽相.见( xiānɡ ) 7.使子婴为相.( xiànɡ )
例句:①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 示,目前共有360万意大利人由于失业,生活 上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②由于大多数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濒临枯竭, 传统工艺危在旦夕,传承之路风雨飘摇。
合计·核计
合计:①héjì,合在一起计算。计算的目的是 为了知道总数,核计加起来。一个动作。② héji,盘算,商量。核计:核实计算。计算 的目的是为了核实,核对某个数目。核对、 计算。两个动作。
名句背诵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 纪》)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 传》)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 传》)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 家》)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 记·高祖本纪》)
语林撷英
朝不保夕·危在旦夕
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 形容情况危急。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 强调危险只在早晚之间。只能形容形势,不 能形容生活。

第 6 课《鸿门宴》第3课时 导学提纲(学生用)

第 6 课《鸿门宴》第3课时  导学提纲(学生用)

第 6 课《鸿门宴》第3课时导学提纲(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研读课文三四段,故事的高潮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1.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2.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

【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三、四课时,师生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完成质疑探究,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导学流程】课内探究【导】【思】质疑探究1、第四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2、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3、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两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人物语言认识。

【议】【展】【评】【检】【堂测堂练】1、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将军战河北。

()孰与君少长?()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客何为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得复见将军于此()不然,籍何以至此?()此亡秦之续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3、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翅膀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窃为大王不取也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导学稿1

《鸿门宴》导学稿1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年月日《鸿门宴》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预习导航】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异读字。

飨.士卒鲰.生卮.卻.戟.彘.眦.跽.芷.欲王.关中取道芷阳间.行樊哙..刀俎.玉玦.郦.山杯杓.毋内.诸侯(同)要.项伯(通)与臣有郤.(通)不敢倍.德也(通)不蚤.自来(通)2. 背景知识:【探究引航】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了解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

3.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或典故【知识巩固】(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3 鸿门宴 导学提纲一-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3 鸿门宴 导学提纲一-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鸿门宴》导纲一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掌握文章1~2自然段重要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重、难点】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掌握文章1~2自然段重要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导学流程】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背景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孙心做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进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3 鸿门宴 导学提纲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3 鸿门宴 导学提纲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鸿门宴》导纲一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掌握文章2~3自然段重要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重、难点】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掌握文章2~3自然段重要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翻译文段、在横线上标注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句子的特殊文言句式。

第二段④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当(足够用来抵挡)固(当然)且(将)请(请允许我)活(使动用法,使……活)⑤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要(同“邀”,邀请)奉(同“捧”,捧着)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寿(给项伯祝福)婚姻(结为亲家)豪(同“毫”)近(形作动,接触)(籍,名作动,给……登记造册)⑦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具言(详细地说)倍(同“背”,忘恩负义)旦日(第二天)蚤(同“早”)自(亲自)来谢(道歉)因(趁机)⑧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因(趁机)善遇(对待)第三段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从(使......跟从)戮力(合力;并力)不自意(自己不曾想到)郤(同“隙”,隔阂,嫌怨)②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提纲(一)
编写人:左振茹审核人:张欣柳炀
导:【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文必备常识,了解刘邦、项羽的形象特点和鸿门宴的基本情节。

检:【自主学习】
1.关于《史记》的知识。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下到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注音。

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
孰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
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
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
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
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
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欲王()关中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思:【合作探究】
1.主要人物关系
司马迁采用了人物对照的方式来描述两方对垒,这样对比来写,让我们感受双方的斗智斗勇,人物性格会更加鲜明
议:翻译文中的重点词
第一段:
1、军:
2、王:
3、旦日:
4、飨:
5、为:
6、山东:
第二段:
1、素:
2、善:
3、之:
4、以:
5、亡:
6、奈何:
7、内:
8、固:
9、且: 10、请: 11、故: 12、游:13、活: 14、于: 15、兄: 16、要:17、婚姻: 18、籍: 19、所以: 20、非常:21、蚤: 22、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