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修订版

合集下载

论教育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

论教育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

的效果 。 由此可见 ,智 力 因素 与非智 力 因素是 相互
在 教学 中 ,培养非 智力 因 素主要 可 以采取 以下
制 约 的。在 教育过 程 中 ,协 同智 力 因素与 非智 力 因 几 种做 法 :一是培 养学 习动 机 。学 习动机 是直接 推 素 的关系 ,对少年儿童 的成长是非常重要 的。 动 学生达 到学 习 目的 的 内在 动力 ,它体 现 了非 智力 心 理学 界通 常把智 力 因素看 成是 人在认 识 过程 因素 的动 力 功能作 用 。教 师在教 学 中应该 明确 阐 明
会 意 、形 声 、指 示 等 几 种 常 有 构 字 方 法 展 示 给 学 识 活动 和创造 活 动 中 ,使 活动表 现 出不 同的风 格 。 生 ,然 后通 过实 际教学 引 导学 生进行 总结 ,发 现规 所 以 ,对每 一个 人而 言 ,无 论是 智 力因素 还是 非智 律 ,不 但理 解 、掌握 了本课 的生字 ,而且 学 习其他 力 因 素 ,在 其成 长过 程 中所发挥 的作 用都 是不 容忽 生 字 时也有 了一 定 的方法 ,最终 使难 度较 大 的生字 视 的 。正确 地协 调二 者 间的关 系 ,对人 的发 展与成 教 学 在一种 轻松 愉快 的氛 围 中完成 。 同时 ,教学 中 才是 至关 重要的。
理 论 野
论教育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的协同
一 长春 市朝 阳 实验 小学 李海 波 人 的认 识 活动 在认识 客 观世界 的过 程 中会 逐 步 从 中找到规 律性 的方 法 。教师 不应 该只 给学 生现 成
形成 一系 列稳 定 的心理特 点 ,这就 是智 力 因素 。人 的结 论 ,还应 该花气 力让 学生 掌握 得 出结论 的思 考 的意 向活 动在 改造 客观世 界 的过程 中也 会逐 步形 成 途 径 和 方 法 。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成才就有望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精神。

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下的表现比比皆是。

因此,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

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各智力因素互为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不能离开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

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

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长效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影响的必要补充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影响的必要补充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影响的必要补充摘要:现在,我国教育界已能够比较普遍地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还普遍存在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现象。

本文旨在充分认识挖掘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方面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索的开发和利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并果。

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团素的关系,纠正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教育现象,倡导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并举的全面人才培养发展观。

关键词:智力教育;非智力教育;人才培养从古代到近代,我国学校教育主要注重知识传授和知识积累,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层层的知识考试。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学生智力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日益的正规化、科学化,我国教育界实现了由重视知识积累到重视智力发展的重心转移。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理论又从重视智力的视角转移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重,这样,我国在教育理论上主要经历了“重知识传授和知识积累—重视智力—重视非智力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重”四个阶段。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已能够比较普遍地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也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写作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认识挖掘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方面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索的开发和利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并果。

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团素的关系,纠正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教育现象,倡导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并举的全面人才培养发展观。

本文着重论述非智力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为了进一步揭示非智力图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首先弄清智力的概念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一、智力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什么是智力智力是心理学中争论最多的概念之一,据统计,智力的定义多达70种之多,那么智力的本质是什么?学者们对此观点不一,官能心理学家把智力看作是先天赋予的官能;经验心理学家把智力看作是在外界影响下形成的联想,而心理学家皮亚杰不同意这两种观点。

影响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试论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影响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试论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影响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试论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古往今来,人们十分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发挥。

美国西点军校曾把荣誉责任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加以倡导。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十分注重以非智力因素推动创新,如崇尚“有志者,事竟成”等。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单纯地追求读死书,死读书,过分强调应试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非智力因素跃升,仅以智力因素作为衡量人才创新能力的观点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现今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其实质不外乎对人生、社会、荣辱、名利等问题的态度。

重视非智力因素开发,就在于把人才的志向、意志和勇气转向有利于国家和军队振兴的事业上来,形成能够自觉寻求课题,勇于承担任务,敢冒风险,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优秀品质。

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很重要的就是要把非智力因素摆上位置,激发兴趣,强化动机,点燃激情,鼓足干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与其后代的智力水平息息相关,而只有抓住创新能力这根主线,才算抓住了智力的明珠。

因此,具有知识和能力的创新人才已成为现实的迫切要求。

“创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无穷动力。

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愚昧的民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造力而只会循规蹈矩的人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才。

每个人的幼年时代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然而在后天发展过程中,有的人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成为人才, 而相当一部分人, 其潜在的创造力却逐渐减弱,甚至枯竭,成为重复劳动的庸才。

个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创新能力绝非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的心理取向, 是一种主观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浅谈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12/2020浅谈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潘庄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摘要】古今中外,曾出现许多令教育家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一个非常聪明、智力水平很高的人,为什么学习得不那么好?而一个不大聪明的、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反而学习得很好?为什么一个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学生,到头来事业上没有取得多大成就,而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甚至很差的学生,后来在工作中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诸如此类的问题,从教育学角度应如何解释呢?既然学习成绩好坏,事业成功与否不能单单从“智力”的角度解释,那么,就必须探讨一下智力因素以外即非智力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天才”“勤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发展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与源泉。

培养学生提高记忆水平,开发记忆力。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仓库。

只有记忆仓库中贮存的信息愈丰富,愈牢固,则智力活动的开展就会愈加顺利而有效。

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发展想象力,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与富有创造性的条件。

培养学生学会思维,发展思维力。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与方法,没有思维,智力活动便会流于表层,缺乏深刻性与有效性。

培养学生学会注意,发展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与组织维持者。

离开了注意,各智力因素都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即为明证。

笔者一直教育学生牢记这样一句话“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

”或者说,较高的智商只是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前提,而对创造力起决定作用的内容,还须在智商外谋求,这道理正和“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一样简单而又不容置疑。

在创新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我们还必须在智力因素以外,即非智力因素教育上大做文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是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的总称,是意向在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一、何谓非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测量学家Alexander首次使用了非智力因素〔Notintellectivefactor)这一术语。

Alexander发现,在智力测量中,有些起作用的变量被无视,它们包括个体气质、兴趣和趋向性。

在Alexander等人的启发下,美国心理测量家学wechler在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智力行动的必要因素,尽管它们不能代替构成智力的根本能力”,它主要指气质和人格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

而教育心理学家那么认为:非智力因素在广义上是指心理过程中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与意志、个性中的个性心理倾向〔动机、兴趣、信念、态度、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等。

在狭义上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开展的意向性因素。

人在学习和创新过程中有认识活动与意向性活动这两种心理活动参加。

意向性活动包括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就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二、影响大学习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是指在对他人或前人经验成果的综合利用根底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

正如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底上产生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性,是对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的否认,是几何学和物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人的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创新能力除智力因素外还有认识风格、价值、目的、信念、策略、兴趣、爱好、情感等诸多非智力因素。

如**学者郭有愈所言:“创造是智情意前所未有的表现”。

国内学者王极盛研究了学部委员们的创造人格特征,把创造人格中非智力因素分为情绪、兴趣、意志、性格四类似52种,经数量分析认为在自然学科研究中,发挥创造性作用大的非智力因素中前5位是事业心、进取心、兴趣、勤奋、求知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创造活动作用大的前5位是事业心、进取心、求知欲、勤奋、意志。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练,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创新思想、教学民主、教学内容开放“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在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因此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在1992年的数学教学大纲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由“三大能力”改为“四大能力”,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切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那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改变“满堂灌”“题海战术”,严重扼杀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做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影响已根深蒂固,也影响着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这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施深刻的变革。

只有教师树立全心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新提供前提保证。

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教师应作为教学过程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把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切实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共同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另外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

例“大家分析的不错,尤其是学生1、2分析很有见解”;“你是这怎样想的,能告诉我们大家吗”,只有这样,角色的定位才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要铭记陶行知说过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我们学习的进程。

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因素。

1.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儿童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儿童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2.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谈谈新课改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永昌县新城子中学737208赵守恩永昌县第二小学737200 张贤慧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理念,其核心即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与智力因素密切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广大教师一丝不苟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在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上,想千方出百计,真可谓殚精竭虑,一腔赤诚!然而许多人却发出这样的感叹——“费力不讨好啊!”其症结何在?纵观其教学的全过程,虽然一般地注意到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但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理念,其核心即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

为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有关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覆盖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之中,其具体措施分述如下。

一、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应通过形象优美的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感情、渐入佳境的诱导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活内容中的真、善、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激励学生立志志向是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宜密切渗透中国乃至世界崇高的人文精神并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豪情壮志,激励从小立志。

3、组织学生参加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因此要贯彻“学用结合”的原则。

学生只有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困,进而必会产生为解决实践困难而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

4、渗透成功教育的思想。

成功是乐学的内因,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使学生经常性地获得小小的成功。

学生只要在成就感中学习,就会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内在的推动力将会促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二、从外部陶冶学习得积极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第六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六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938年提出来的,它介于二因 素论和多因素论之间。
塞斯顿认为各种智力活动系分属各群,每群有一共同的基本因 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基本因素所决定。塞斯顿把 智力活动最后分为七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七种基本智能,即 数字,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被试对言语意义理 解的能力;空间,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空 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如数立方图;词汇流畅性,令被试按照 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语词,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女 孩名字;推理,或归纳,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演绎和归纳 都有;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知觉速度,即正确与迅速 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各种基本智能之间有 显著的相关,他虽然强调“群因”,但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二因素论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的 技术提出智力的 二因素论,这可以认为是因素分析的开始。 斯皮尔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一般因 素G,一个是特殊因素S.G因素是每一智慧活动所共同具有的, 就是说各种智慧活动都有G因素的存在,只是有的智慧活动需 要G因素多,有的较少.假如一种智力活动的G因素多,另一种智 力活动G因素少,则它们的相关较低.假如两种智慧活动所需要 的G因素分量都较多,它们的相关就较高.S因素则因智慧活动 的不同而异, G因素和S因素合并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智慧 活动的总体,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根据这种说法,各 种智慧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又有其本身的一些 特殊因素S.而一般因素G乃是智力测验的主体.
学习动机的培养



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学习动机的激发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它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

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在人类活动中则起着动力和调节作用。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某些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等可以影响学生智力发挥的程度。

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训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动力作用、维持调节作用、对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有利的场所,应把课外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坚决摒弃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或延续的不正确认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在学习中既要提倡学习的竞争性,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促进作用。

提倡榜样示范,以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实践表明,一个有远大动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远大动机的学生;一个有广泛兴趣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广泛兴趣的学生:一个有热烈情感的学生,往往是在有着同样情感教师的培养下形成的。

因此,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榜样和示范。

孔子强调的“无言之教”即身教。

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这样往往能收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教学目的:了解智力内涵,智力个别差异的表现;理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和情感)与学习成绩及效率的关系;掌握利用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关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理解本章内容教学重点:智力,智力理论,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气质)与学习教学难点:智力理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心理测验教学过程: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的进程。

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一、智力与智力结构(一)、智力的定义归纳有如下几类: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他认为: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是智力的三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就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代表智力水平。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具有的智力能力,包括记忆力、思
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语
文时所具有的非智力能力,包括情感、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让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协调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
能力,如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探究、实践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能力,如采取多
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语文文化,以培养学生
的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

最后,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如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
中都能够受到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
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目的。

总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
要的,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非智力因素开发

新课程改革中非智力因素开发

新课程改革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是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开发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一、创造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冯·布劳恩是本世纪发展航天技术的关键人物。

德国出生的他,自幼对天文学感兴趣,1920年随家迁居柏林。

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1925年他得到火箭先驱h·奥伯特所著《进入行星际之间的火箭》一书,因不懂数学而读不下去,但凭着对航天的兴趣而发愤学习,后来他到美国,成为美国发展航天、登月火箭的主力。

除了冯·布劳恩,还有比尔·盖茨也是由一个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后来最终成为“微软大亨”。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新课程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尽量创造出学生学习这一科兴趣的良好环境,教学尽可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学完《电磁振荡、电磁波》这一章后,可以利用学科活动时间举办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电路结构专题讲座,许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境界。

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动脑筋,在主动学习,不管他们提的问题如何,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让他们用愉快的心情享受成功的快乐,借此建立起和睦亲切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由爱老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创造出最佳求知境界。

二、从意志着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碰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作为教师千万别责备他们,要多给予鼓励,并及时指导他们的问题所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学会探究未知知识,要改变“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做法。

让他们自己动手,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讲到胡克定律就可以让学生具体操作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许多组数据观察总结得出关系,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通过自己亲自做获得的知识,记得牢,也容易应用。

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活动,从心理机制上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创新固然需要智力和知识,但是,一个智力较高、知识丰富的人,如果没有创新的强烈愿望、使命感、责任感和坚韧的意志,那么创新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也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文拟从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加以分析。

[关键词] 创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和经验无疑是创新的基础。

但是,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是双刃剑,一方面,不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就没有创新的基础和营养;另一方面,任何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可避免地对后人的思维产生规范和影响作用。

继承和学习前人,而又不被前人所限制,并突破和超过前人,有所创新,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通常把现代社会称为“学习化社会”,继承和学习前人是我们前进的基础。

不学习不行!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既有效率而又不被前人所禁锢呢?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优良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已形成的认识“图式”(皮亚杰语)对新的经验具有“同化”和“顺应”功能,这个“图式”既不要过分“同化”,也不要过分“顺应”,过分“同化”的思维往往固执己见、僵化保守,而过分“顺应”的思维则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优良的认识“图式”呢?试想,一个天资聪慧的学生,如果遇上一位笨拙而又固执的先生和一本充满谬误的教材,再加上封闭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结果会是怎样呢?所以,科学的认识“图式”主要取决于认识主体所学习的材料的真实性、原理的正确性和系统性、以及过程和方法的合理性。

材料和原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以保证思维的严谨性和可信度,材料和原理的系统性可以保证思维的联系性和扩展性,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则可以保证思维的逻辑性和流畅性;严谨、准确、深刻、系统、扩展、流畅的思维不就是科学的思维吗?这样的思维品质难道缺乏创新能力?尤其是思维的系统性和扩展性,可以使主体从相互联系的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把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新旧知识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突破原有知识和思维的限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最新整理)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最新整理)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内容。

非智力因素有哪些?一个成功的人势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但往往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是非智力因素。

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但它对人的认识活动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为您总结了非智力因素有哪些,让您对您的人生进行一次全新审判.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情感、兴趣、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在生活中,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兴趣与爱好,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内容,若将其仔细划分,可以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总结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信念、理想、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动机、意志、需要、兴趣、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荣誉感、自制力、顽强性、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创新思维培养智力非智力因素结合

创新思维培养智力非智力因素结合

b)双手紧握著 d)碰著或推著与你说话的人
e)玩著你的耳朵、摸著你的下巴、或用手整理头发
4.坐著休息时,你的腿:
a)两膝盖并拢
b)两腿交叉
c)两腿伸直
d)一腿卷在身下
5.碰到你感到发笑的事时,你的反应是:
a)一个欣赏的大笑
b)笑著,但不大声
c)轻声的咯咯地笑
d)羞怯的微笑
第12页,共21页。
12
6.当你去一个派对或社交场合时,你:
测试开始:选择答案时应是依据现在的你,目前的状况为准,而不要依过去的你,且不要犹豫。
1.你何时感觉最好? a)早晨
2.你走路时是:
a)大步的快走 c)不快,仰著头面对著世界
b)下午及傍晚
b)小步的快走 d)不快,低著头
c)夜里
e)很慢
3.和人说话时,你通常怎么样:
a)手臂交叠的站著
c)一只手或两手放在臀部
●分数大于45分:你能够观察到很多表象,但对别人隐藏在外貌、行为方式背后的东西通常采取不关心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而 言,你的适当“难得糊涂”,充满了大智慧,你很懂得把自己从某些不必要的事情中“拔”出来,享受自己内心的愉悦。
●分数小于45分:基本上,可以认为你不喜欢关心周围的人,不管是他们的行为还是他们的内心。你甚至认为连自己都 不必过多分析,更何况其他人。因此,你是一个自我中心倾向很严重的人,沉浸于自己无限大的内心世界固然是好,但提 防会给你的社交生活造成某些障碍。
第二专题 创新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一、智力因素(Intelligence factors)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又称智商。
智力因素是指智力结构的五中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 力,这些能力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并具有不同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创新活动,从心理机制上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创新固然需要智力和知识,但是,一个智力较高、知识丰富的人,如果没有创新的强烈愿望、使命感、责任感和坚韧的意志,那么创新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也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文拟从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创新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加以分析。

[关键词] 创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和经验无疑是创新的基础。

但是,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是双刃剑,一方面,不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就没有创新的基础和营养;另一方面,任何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可避免地对后人的思维产生规范和影响作用。

继承和学习前人,而又不被前人所限制,并突破和超过前人,有所创新,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通常把现代社会称为“学习化社会”,继承和学习前人是我们前进的基础。

不学习不行!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既有效率而又不被前人所禁锢呢?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优良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已形成的认识“图式”(皮亚杰语)对新的经验具有“同化”和“顺应”功能,这个“图式”既不要过分“同化”,也不要过分“顺应”,过分“同化”的思维往往固执己见、僵化保守,而过分“顺应”的思维则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优良的认识“图式”呢试想,一个天资聪慧的学生,如果遇上一位笨拙而又固执的先生和一本充满谬误的教材,再加上封闭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结果会是怎样呢
所以,科学的认识“图式”主要取决于认识主体所学习的材料的真实性、原理的正确性和系统性、以及过程和方法的合理性。

材料和原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以保证思维的严谨性和可信度,材料和原理的系统性可以保证思维的联系性和扩展性,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则可以保证思维的逻辑性和流畅性;严谨、准确、深刻、系统、扩展、流畅的思维不就是科学的思维吗这样的思维品质难道缺乏创新能力尤其是思维的系统性和扩展性,可以使主体从相互联系的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把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新旧知识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突破原有知识和思维的限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现在谈创新思维的文章比较多,大家好象都认为发散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思维的集中性和坚定性更重要,人只有坚信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判断,只有坚定自己思维的正确性,才能创新。

当年哥白尼和布鲁诺对日心说的坚信不移,甚至面对宗教迫害宁死不屈,这充分说明了思维的集中性和坚定性对于创新活动的极端重要性;世界上任何一项创新和发明,都是建立在创新者对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坚信不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集中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发明。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所谓的“脑筋急转弯”,有些纯粹就是文字游戏,更多的则是牵强附会,我们把它作为一般的娱乐和游戏(比如春节晚会上赵本山演的小品《卖车》)是可以的,如果当作训练创新思维的灵丹妙药就未免太幼稚了!当然,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必须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则是错误的。

在人的创新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一般起着指挥、定向、维持和推动作用,是创新活动的心理动力指挥系统。

如果没有这个动力指挥系统的参与,任何创新活动都无法进行。

创新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突破前人和传统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重大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艰苦的反复的探索和试验,一般要经过多次失败和挫折,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愿望、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那是不可思议的。

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心理要素包括多个方面:兴趣、热情、信心、毅力、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等等。

对于儿童来说,兴趣、热情、信心和毅力起主导作用;对于成年人而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则起主导作用。

我们可以把这些非智力因素概括为情感、意志和道德三个层次,情感
包括兴趣和热情,意志包括信心和毅力,道德包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

相对而言,情感是较低层次的心理,兴趣容易转移,热情忽高忽低;意志虽然相对稳定和持久,但是信心容易动摇,毅力容易衰减,意志品质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有人意志坚定、百折不挠,但也有人意志脆弱,浅尝辄止;道德在心理结构中居于较高层次,对主体的活动起着定向和指挥作用,一般比较稳定,难以改变。

但是,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道德需要情感和意志的支持,意志需要情感的鼓舞和道德的肯定,而情感则需要意志的强化和道德的调动;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系统是由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等因素结合而成的。

对于非智力因素,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十分重要,甚至有人认为,非智力品质比智力品质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象重视智力培养一样重视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总之,在人的创新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在智力因素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取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科学性,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重要方面;非智力因素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指挥系统,情感、意志和道德在这个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探索创新活动的心理机制,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对创新活动的神秘感和困惑,解决目前创新教育中喊得多、思考少、缺乏理论建树的尴尬局面。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教育渴望理论的指导,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