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学会偷懒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懒”老师

语文教学中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懒”老师

语文教学中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懒”老师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张婷婷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讲道:“常常呕心沥血备课到半夜三更的老师决不配‘优秀教师’的称号!相反,这是个无能的,不称职的老师……”初看这些新颖的见解,我也感到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

试想我们语文学科内容庞杂,课外延伸无边无延,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下去,无疑是在提前人为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学会偷点”懒”,解放一下自己,在保重自己的同时,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犹如“难得糊涂”一样,糊涂是聪明至极的一种表现;同样,“懒”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好境界。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可不必废寝忘食,操心劳碌,我们应该学会“偷懒”,应该时常闲庭信步,悠哉乐哉。

当然,我们“懒惰”的同时,又要让我们的学生们爱上语文课,继而大幅提高语文成绩。

如此说来,做个“懒”老师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了,它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修炼”的一种结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懒”老师呢?要想得到这个境界,我认为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通常来说,教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

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语文知识技能、语文思想方法、语文能力、语文观念和语文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通过这段话来看,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用学了多少语文知识来衡量,细分语文专业素养分成三个方面:1、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应该较好地掌握初等语文和高等语文的基本语文知识。

2、从能力的角度看,应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应该有正确的语文态度、语文哲学,对语文的发展历史、语文思想有足够的了解,热爱语文并能够不断学习和思考。

进一步的认识来说,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而言,专业素养以两方面为其核心,一是良好的语文专业基本功,即对现代语文知识与方法的基本把握,对中小学课程内容及其现代语文背景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以从师任教基本功为主体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学会偷懒

教师要学会偷懒

教师要学会偷懒
一、关于偷懒
学生说:老师责任心强,不让我犯错,不给我犯错的机会。

给我的都是老师的经验,让我少走弯路。

但是好心没有好收成,学会偷懒。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潜伏》一句台词技能是没有办法告诉的,经验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

有些错误是必须要犯的,犯错越早,损失越小。

最好是让学生主动学,尝试犯错以后再点醒,学生才彻底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犯错的。

教育有两种:学生坐在车上,车夫拼命跑几十路,师苦生逸,但是学生不能自己回来;不如让学生自己去,迷路的时候问警察,虽然辛苦一点,但是能走回来。

二、偷懒的诀窍
宗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给学生一篇填空,精彩一生回味不到山穷水尽,不要讲,师逸而生功倍
偷懒时,耳不能懒,眼睛不能懒,脑不能懒,不要干扰学生,观察,倾听,再观察,再倾听,勇敢地退,适时地进,预测学生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好对策。

懒在表面,勤在内心,大脑不停地思考,偷懒时高超的境界!
有了教训,经历才转化乘经验,
不要让学生动辄得咎,都明白了,还用学吗?心理紧张,是学不好的。

教育就是生长,是融错,错过了,就生长,教育就是解放。

教师要学会偷懒

教师要学会偷懒

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偷懒”“懒”,自古以来似乎就是贬损人的话,大概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懒。

但也有这样一句俗语,叫“懒人自有懒人福,懒人田里出好谷”。

这应该是少有的为懒人开脱的话了。

这话自然带有片面性,但我相信也确有这样一些有福气的田里能长出好谷的懒人。

这种懒人我认为比勤快人更高明。

其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懒人只一味偷懒,而是会懒,懒得巧,懒得适时,懒得有智慧。

从中受到启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学会偷懒,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懒师。

一.“懒”的必要。

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作为园丁勤是必要的,但有时太勤未必就是好事,勤得过头,就过犹不及。

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的多数学生仍然缺乏怀疑精神,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创新能力。

学生一味信书本信老师,就是不相信自己,害怕与众不同。

造成这种现状,从宏观上讲,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

从微观上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些教师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袭旧的教育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包大揽,唯恐被指责为懒惰和没有责任心。

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滔滔不绝,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

比如:评讲练习试卷,教师像正在扫射的机关枪,铆足了劲一题接一题灌下去,不给学生思考、整理、自我修正的机会,结果是同样的题一错再错,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

诸此种种,都是教师勤得过头的表现。

久而久之,教师这种过分的不恰当的勤,造就的学生必然是懒惰、被动。

一切都等着老师灌给自己,不愿也不会主动学习,又何来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怎能应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为人师者要学会偷懒,以充满智慧的懒师培育出独立、自信、智慧的勤学生。

二.“懒”的关键。

在课堂上做智慧的懒师,关键在于“会”懒。

何时该懒,如何懒得有智慧,懒得事半而功倍,全靠在“会”字下功夫。

这自然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学习去琢磨去实践。

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善于以课外的“勤”支撑课堂的“懒”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在课改中,教师要学会“偷懒”

在课改中,教师要学会“偷懒”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适合教育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探索性学习。

从而加强活动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其重要前提是相信学生,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偷懒”。

当今家庭和学校对中小学生普遍“管得太多”,从教学角度看,老师“教得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往往不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他想学的东西,把学生看作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的毛孩子。

又总是抱怨学生的能力太低,这也差,那也不好,我们抱怨学生不会游泳,却又不放心让他进入水里自己游,怕他呛着,怕他淹死,于是就背着他游泳……岂不知这样会打消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就算老师驮弯了背,累出了病,流干了血,滴尽了汗,学生还是不会游泳。

俗话说: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我们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干,让他们自己去学,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要给他们提供机会,提供时间和空间,不要怕他们会犯错误,不要担心他们会出问题,要知道,孩子正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是在一个个错误被纠正、一个个问题被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的,那些事事躬亲的教师精神固然可佳,却无太多可取之处。

记得小学数学第六册(老教材)第二单元目标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24÷2=48÷()=()÷20=2400÷( );15÷5=( )÷20=150÷( )=( )÷500,这道题可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做,学生大多用此法。

做好后,我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说:“比如,可以先算出24÷2=12,我可以写出48÷()=12,()÷20=12,2400÷()=12,这样来填出空。

”她这一说,把问题更加简单化了,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十分活跃,但如果当时由老师讲,学生听,就不会有此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引导和宏观调控,班级管理亦如此,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老师会偷懒做个懒老师有秘诀

优秀的老师会偷懒做个懒老师有秘诀

中国教育报你说,当老师勤快点好,还是懒点好?也许有人会想当然地说,当然是勤快好啊,懒了,不是给孩子做坏榜样么。

不过,有人却说,一名优秀教师要具备三会: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要用心做一个“懒”老师。

很奇怪吧,其实,老师懒点,让学生勤快点,发挥学生成长的积极性,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1. 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班主任很累。

但是有经验的班主任告诉我们,适当“懒”一下,当一名“懒老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的管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圝圝刚入职不久的管老师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常感到忐忑不安。

于是多次向老前辈、老教师请教,然而从别人那里收获的经验也是各不相同。

在开学的一段时间里,逐渐地将借鉴来的经验应用到她自己的实践管理中,可总是不顺手。

圝圝班上有一个“难搞”的S同学,他经常迟到、上课讲话、违反班规。

“每次我真诚地与他交流,可他只是敷衍地答应‘改正’,却依旧我行我素。

真不知道他还要和我作对到何时?”开学两周后的班干部选举,S又给管老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圝圝在竞选班委这件事上,管老师采用了相对开放的态度。

将所有的班委职务写在黑板上,有意竞选的学生可以上台填上自己的名字并发表竞选演说。

出乎意料的是,S同学想当班主任。

让管老师惊讶不已,想起前辈的提醒“不要与学生起冲突,尽量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们”。

管老师答应让S同学试试班主任这个职位两周,自己退却副班主任的位置。

圝圝S变了,他不再调皮捣蛋,而是开始认真地管理起班级来,也不再迟到、被扣分,有几次学校召集班主任开会,S也列席参加了会议。

他逐渐懂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两周后,交出了“班主任”头衔。

此后,他再没有与老师作对过。

2.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我展示学生最终都将走向社会,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外,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个太勤快的教师,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长此以往,无论是学习还是管理,只能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学会偷懒 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学会偷懒 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学会偷懒做智慧型的班主任当班主任累不累?这个问题几乎是不需要回答的。

一名老师一旦被任命为班主任,便不会抱轻松的打算,除非他根本就没想做好。

做班主任累是全方位的。

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那是家常便饭。

班级里大事小事,事无巨细,要一把抓。

学生管理、各科成绩、学校活动、家长沟通、上级检查,哪一项都忙得你够呛。

不仅身累,更重要的是“心累”。

班主任怎样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一条自我减负的捷径来摆脱累呢?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在工作中学会“偷懒”,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一、想“懒”得“勤”。

俗话说:“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在班主任管理中也是如此,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在开学初都会在各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我也是如此,什么都亲自管,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主要抓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从学生佩戴红领巾、书本的摆放、课桌的整理、坐姿、卫生打扫、排队等等等等,都要逐一纠正。

据科学研究,一个孩子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必须有21天的持续努力,不得间断才行。

21天我觉得还不够,一般我都会勤勤恳恳像“老黄牛”般努力耕耘两个月左右。

这段时间是我最累的时候,但一个班级我会带一年,拿辛苦的两个月换较为轻松的一个半还多的学期,这笔帐谁都会算。

二、想“懒”得“教”。

在班级工作中,小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接手新班初,我先进行一到两周的班干部考察期,从中了解到这些班干部身上所存在的优缺点,再逐个进行指导。

我的原则是基本型技能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增强型技能自己摸索去。

比如班长不会组织班会,我就在一边有时一句句教,有时重在提醒;一些课代表不会收发作业本,不会进行整理,我就直接做给他们看,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后,这些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自然领悟到工作的方法,能很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此时,就可慢慢放手让他们“单飞”,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摸爬滚打去了。

班主任也可以正大光明偷懒了。

而且,当我这样教他们时,班里还有许多“虎视眈眈”的眼睛盯着,他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为我的班级管理团队多一些“储备军”,使班级学生的整体工作能力增强。

做个擅长偷懒的语文老师2

做个擅长偷懒的语文老师2

做个擅长“偷懒”的语文老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颍泉区抱龙中学张成伟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看起来“悠闲”了。

但教师要悠闲有道,教学效果才不受影响,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教师该怎样擅长“偷懒”呢?可以从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放下权威,营造自主;教会方法,培养能力;精钻细研,点石成金几个方面入手。

这样达到教为了不教,懒为了不懒,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呈现异彩。

关键词:课堂主体兴趣自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是说课堂不完全是教师的天下,什么事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独霸课堂”。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拨云见日,走出迷茫。

纵观近年来的不同地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杜郎口、洋思、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分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越来越闲了。

如何能闲到极致,闲得无忧无虑,这就得有一个擅长“偷懒”的技巧了,如何能做到呢?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课堂上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乐学。

教师就可以少累,就可以偷懒。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就善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她能根据课堂实际的情况创设情境,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在不一节课上,她也会采有不同导入方式。

所以听了于老师的课的人都说,轻松,不知不觉渐入佳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入手: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在教学中要把生活中的语文带给学生,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时,你觉得这词真好,记住它;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你,可以用华美辞藻来形容它,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话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妙的字迹,一个脑筋急转弯,你都可以把它传给学生。

打造高效课堂 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 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

提 问 : 其 实 , 文 中的 沙漠 和 绿 洲 指 的 都是 同一 个 地 “ 方— — 阿联 酋的迪 拜 。 拜是 怎样 从 沙漠 变成绿 洲 的呢?” 迪
继 而产 生下 一 问:
节 要 让学 生 掌握 什 么 , 到什 么 , 得 怎样 收 获 扎实 的 “ 一课 一 得 ”所 以 , , 教学 目标 不宜 过多 , 一个 , 者两个 就够 了 , 实 或 扎
果 什 么都 要 往下 教 , 么都要 往 里塞 , 苦 了学 生 , 累 了 什 既 又
教学设 计紧 紧 围绕 “ 漠 ” “ 沙 、 绿洲 ” “ 、 沙漠 变 绿洲 的原
因” 开 。 展
提 问 :你 印 象 中的 沙漠是 什 么样 子 的?绿 洲 呢?” “
板书: 环境 恶劣 景 色迷 人
提问:自 课文, “ 读 到文 中找 一找 , 中的 沙漠 和绿 洲 分 文 别是 怎样 的 ?请 圈、 勾 、 出来。” 画、 点
板 书 : 茫 茫 白 绿 油 油
土是 成的
不毛 之地
绿 树成 阴
鲜。
二 、目标 明确 。 设计 精简— — 偷懒 有方 法 个教 师每 一节 课走 进课堂 时 ,心 中应该 非常 明确 这

眼睛 向下 , 固本 培 元— —偷 懒 有依 据 四年 级 的教学 首先 应该 是 “ 夯实 基础 , 现学 段 特点 ” 体 。 我 们应 该“ 眼睛 向下 、 固本培 元” 充分发 挥基 础知 识 与基本 ,


技能 的拓 展 功能和 衍生 能力 ,一 如既 往地抓 住语 文学 习的 基础 和 关键 , 足基础 , 立 放眼 长远 , 出 朗读课 文 、 突 背诵 课文
和 复述 课 文 , 出 综合 性 的语 言 积 累 、 突 运用 或 实践 活 动 , 不 求花 样 翻新 , 求实 在管用 , 务 帮助 学生 打好 扎扎实 实 的语文 基础。

让语文课堂尽显“偷懒”的艺术

让语文课堂尽显“偷懒”的艺术

让语文课堂尽显“偷懒”的艺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性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不妨学着“偷懒”,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动口、动手、动脑,激活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摸爬滚打中学会学习,变得聪明。

一、“偷懒”中耐心观察观察是教师获得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课堂上,教师“偷懒”时,学生便被推向前台,隐于后台的教师就要有“鹰”一样的目光,处处观察学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1.观察于细微之处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年纪小,学习习惯基本上尚在培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及时进行矫正,使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偷懒”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会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错误。

如学生读课文时,有的学生没好好拿书,有的学生嘴巴在动,眼神游离,分明不专心,有的学生爱咬笔头……当我发现个别学生出现这些苗头时,会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悄悄地提醒他。

久而久之,学生会由“老师提醒”变为“自己提醒”,慢慢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捕捉于瞬间之时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信息是稍纵即逝的,但它对我们的教学却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时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教师捕捉到了,就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催化剂、润滑剂。

例如,教学《难忘的小诗》一课时,学生读到《打人》《骂人》两首小诗时,声音洪亮,满脸兴奋,我立刻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想。

学生说打人骂人,最后吃亏的是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瞬间之中,德育渗透成功。

二、“偷懒”中善于倾听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从中发现可以将教学引向深入的新契机,以引导学生巧妙生成。

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什么呢?1.要耐心等待学生受语文基础、认知水平、语言组织能力限制,可能在表达时会出现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的现象,也可能一开口就看似不着边际。

这时,许多教师害怕耽误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硬生生地将学生的思绪打断,这无形中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打造高效课堂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以后也仍然会是教育的重要阵地。

合理的、有效的、弹性的、灵活的教学设计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尤其是公开课、展示课之前往往总要做一份非常详尽的教学设计,动辄三四页,甚至五六页,那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的流程看着也够让人头疼的了,更不用说要把它背出来了。

所以,经常有老师说一堂公开课下来瘦了一身肉。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在教学设计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学学“偷懒”,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教师,打造自己的高校课堂。

下面就以苏教版四下教材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偷懒有依据四年级的教学首先应该是“夯实基础,体现学段特点”。

我们应该“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充分发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拓展功能和衍生能力,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突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突出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活动,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

四年级下册教材,尤其是六、七单元,我们应该注意衔接,注意学生学段的衔接,注意由“段”到“篇”的衔接,为学生胜任五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些基本的方法、技能应该逐渐形成。

此时,我们千万别忽略了“复述课文”的训练,这是由“段”到“篇”的迁移的很好的训练方法,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既是衔接,又是积累,而且老师花的设计时间和精力也不会太多。

【偷懒一】打基础为主,不要人为地、过多地去拔高。

如果什么都要往下教,什么都要往里塞,既苦了学生,又累了自己,结果费力不讨好。

二、目标明确,设计精简——偷懒有方法一个教师每一节课走进课堂时,心中应该非常明确这节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得到什么,怎样收获扎实的“一课一得”,所以,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个,或者两个就够了,扎实有效才是最主要的。

这里所说的“设计精简”是指教学设计的主线要明确、单一,便于记忆和操控,板块要大,一条主线、一个问题始终贯穿一节课,支线要精。

学做会“偷懒”的班主任

学做会“偷懒”的班主任

学做会“偷懒”的班主任初见端倪时,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些“偷懒”的学生。

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有些人则更喜欢自主学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些“偷懒”的学生多半是因为在家里得到了父母的放任,或者是在同学间传染的“懒惰病”。

我认为我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

对于这些“偷懒”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缺乏真正的认知,或者是看不到学习对他们未来的帮助。

我需要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谈,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苦恼和难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

我会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对于这些“偷懒”的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会偷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我会尝试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督促和鼓励。

对于这些“偷懒”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会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督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我还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这些“偷懒”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会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寻求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通过这些努力,我发现这些“偷懒”的学生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开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也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如果说这是我的一点点功劳,那我愿意为之倾尽心力。

新编整理学会偷懒_教师要学会“偷懒”

新编整理学会偷懒_教师要学会“偷懒”

学会偷懒_教师要学会“偷懒”长期以来,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荣幸地被冠以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了这神圣美好的赞誉,我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尤其是语文老师,似乎是集琐碎事情于一身,课前,需全方位备课,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课上,面面俱到,处处开花,惟恐学生不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后口干舌燥,头晕目眩,但还得批改诸如配套练习册,作业本,日记本,作文?本……再加上评讲、个别辅导……每当夜深人静还得想着明天的课,感觉颈椎发麻、腰酸背痛实乃家常便饭。

做教师真的非得这么累才能做好吗?我且做且困惑着,是否能轻松着并高效着,达到双赢?我们都知道魏书生老师,他任何作业都不批改,课也上得少,可是他的学生成绩怎一个“好”字了得,那是实践证明了的。

我很佩服魏老师,真想向他学习,可每每如此和周围同事提及这样的话题时,有人便会说,全国有几个魏书生,他的成功之道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还有人说,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是呀,我乃凡庸之人,不管怎样,我等只有不断的去忙碌着这未尽的“蜡烛”和“春蚕”的事业了。

可我于心不甘,一直以来,作为语文教师我总觉得一定要学会“偷懒”。

那么我是如何偷懒的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

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是他们动起来的触发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讲故事、对话、辩论、播放音乐等。

比如我在教《小巷深处》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曲腾格尔的《母亲》的音乐,让学生入情的听着,听完之后,问同学们记住了《母亲》中的哪些歌词,听完之后有何想法,铺垫了这种“母爱”情感的基调之后,再让他们全体起立,深沉而严肃的去默读《小巷深处》这样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到专心地自读阶段。

读完后坐下,思考文中是通过那些具体描述表现盲目对养女的爱的。

把具体描述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再划出来,这一问题是使学生进入自学自悟阶段,学生充分自学自悟之后,我再让中等学生来回答。

做一位会“偷懒”的语文老师

做一位会“偷懒”的语文老师

做一位会“偷懒”的语文老师导读:近日,读到一篇关于名师“三会”的文章,颇受启发。

一位教授认为:“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初看这些新颖的见解,我感到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

“会偷懒”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去告诉学生,而应学会“偷懒”,尽量做到说话少而精,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

教师有时不需要自以为很聪明,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寻求答案。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砥砺能力。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在课前对这堂课深思熟虑,课中还要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就说明教师其实在课前还是不能偷懒的,它更需要教师精湛教学艺术,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计白当黑,畅所欲言。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这幅国画画面含而不露,只见几只蝌蚪顺流而下。

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几只想象出十里山泉,汩汩流淌,蛙声不断,声声入耳。

在这幅画里,齐白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让读者驰骋在想象的天地,徜徉在想象的海洋。

看到古道中的和尚,读者自然意会深山中的古寺;看到追随的蝴蝶,读者能意识到马踏花而归。

艺术创作,贵在含蓄,引人遐想。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一位老师在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一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课文的插图有些问题。

这首词的上阙写的是夏季的景色,而插图却画了快要成熟的稻穗。

从季节来看不相符合。

”面对这意外出现的情景,老师皱起了眉头,说:“哎呀,这个问题老师倒也没有想过,这样吧,你们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一下,给出版社的编辑写一封信。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讨论起来,老师就在学生中间巡视。

偷个懒——做智慧教师

偷个懒——做智慧教师

偷个懒——做智慧教师一偷个懒,好像是件很不好的事情。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偷懒是指敷衍了事,不尽责任,不负责任。

今天我要说的偷懒,是指在教师成长中的一种智慧做法。

这种偷懒并非是懒散、消极,而是一种聪明的艺术,是一种能让教师更加高效、更加有效地工作、生活的智慧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感到时间根本不够用,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挤出更多的时间。

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加班、劳碌,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法未必有效;另一种做法则是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而“偷个懒”就是这种寻找更好的方法的过程。

偷个懒,就是要教师们不再用那种愚蠢的方法来过滤水分,要找到那种智慧教师的方法,要向智慧教师一样思考、工作、生活。

“智慧教师”,这不是一种框架式的定义,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师形象,是一种教师发展的状态与方向。

智慧教师具有更高的情商,更广的知识视角,更好的综合素质,更强的教育智慧。

智慧教师不光能够很好地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更能够引领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二如何偷个懒呢?我们要建立正确的工作观。

正确的工作观是指工作的态度、价值与方法。

我们应该明白,工作不是单纯为了挣钱、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是为了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而一个人偷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懒惰,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更充实地生活。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工作并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要在任务中作为社会有益的人,那么她就会有机会从中发展出自己的智慧。

也许你会说,这样只会增大时间成本,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偷个懒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解释:我们应该抛弃一切愚蠢的办事方法,开拓教育思维,提高教师智慧。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喜欢使用过时的教案,因为这样可以少费一些时间;但是这样的做法未必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或许会让我们的工作更为高效。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新科技手段,比如利用互联网编写教案、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教育软件等等呢?这样也许你会发现,这类办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能够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学会“偷懒”吧!

老师,学会“偷懒”吧!
“偷懒”后,我们发现,班级氛围和谐、上进,凝聚力加大了,进取心增强了。究其因,可能是老师从班会的“组织者和训导者”转化成了“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同学们把集体的成功放在首位,真正理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在班训的感召下,“理解”成了诸多情感交流与沟通的催化剂。
我们坚信:只有唤醒师生个体灵魂且释放其生命活力的教学,才是适用的、高效的、美丽的,只有“内化”、“境化”、“趣化”、“情化”且“活化”了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实质上的以人文素养为目标的“生命化课堂”,才能从教育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偷懒”前,师生达成共识,每周进行3-4次的课堂检测。检测前,事先告知学生待检测的内容(通常是早读课所诵读的语汇知识)。
“偷懒”中,我们采用传统的听写方式,且略给学生时间重温检测内容。但听写之后,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课后批阅、次日反馈的惯例,让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同桌、同组或分组交叉的方式当堂批改,合作纠错。约两分钟后,小组长将结果当堂反馈。在师生共同反馈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表扬和批评,充分认同学生认知能力差异的合理性,尤其关注那些进步较大的“问题学生”。
常态下的放养式自由的早读尤其是英语老师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从外语教学的互动角度,我们尝试了这样的“偷懒”。
“偷懒”前,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借助“同事互动”,把近期学习过的语汇知识(含语用、短语、句式及经典句型等),在课堂适当的讲习后,分批打印,发给同学。
老师,学会“偷懒”吧!
常态教学下的“偷懒”,不是指生活行为懒散,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指教学行为中的一种技能或手段。它是指在一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巧妙地给予主体更多更好的互动机会,是苦思冥想后富有前瞻性的预设与谋划,是主导者苦于心智后乐于心田的编码艺术,是教育哲学中“精神立人”、“以课立人”的标杆与高度,是教育社会学中践行“课堂即社会”的崇高理念,是教育心理学召唤“生命化课堂”的展现与张扬。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提倡的那样,“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了一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作,多了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老师要学会偷懒
铜石中学马勤
人常说,老师累,语文老师更累。

真是这样吗?确实如此。

先看那备课的过程:先看教材,再找资料,再研究教参。

从字词到句子,从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语言,再到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写法。

事无具细,皆要备到,忙得真是不亦乐乎。

记得我在上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他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的时候,光备课纸就用子十五张之多。

一点没错,我记得当时我还看过他的备课,每一页纸都写得密密麻麻,如蚁排衙。

上面蓝笔、红笔,勾勾画画,交相辉映,那个工夫,看了真是让人佩服。

如果每堂课都是如此,语文老师能不累吗?
再看上课,三尺讲台,那就是老师演讲的舞台,表演的舞台。

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借古讽今,上说天文地理,下谈风俗人情。

学生听得那真是云里雾里、如醉如痴。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讲了几乎两千七百秒,课堂成了老师演得独角戏,学生则成了观众、看客。

你看,老师不累才怪呢?
最后我们再看看改作文,那才真是工夫活。

两个班一百多号人,一百多篇大作,光是翻翻,那得需要不少时间,况且我们还要一篇篇字斟句酌,精心批改。

在这个过程,大到文章的主题、写法,小到错字、标点符号,你都得给学生注明、标出。

一篇文章读完、注完、还要下一个适当的评语。

文章的优点、不足、建议、鼓励性的语言,你都得要面面俱到。

一百多篇作文,一百多条评语,煞费脑筋。

有一位老师,在批改作
文时他面对学生的大作,忽然灵感来临,文性大发,在学生的文章后面,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评论,学生的作文总共五六百字,而老师的评语则近千言。

都如此这般,那语文老师就是天天忙个通宵达旦,恐怕也是忙不过来的,你说这又怎能不累呢?老师累了,学生反倒落得清闲。

两个星期写一次作文,学生只有上作文课时,才见到自己的大作。

尽管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批了、注了、评了,可学生只是匆匆瞟上一眼,至于优点或不足那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或许他们不愿意看,或许也是没工夫看,他们急急忙忙、搜肠刮肚凑上一篇新的作文,交上,完事,那剩下的事你老师就看着办吧!于是乎老师就又快活开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也是如此,周而复始,你看能不累吗?
老师累了,可教学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
效果之一,学生懒了。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课上全成了老师的表演,学生全成了看客,成了听众,他们哪有时间学习,又哪有机会学习?于是懒了,什么不用干,什么也不想干。

效果二,学生不会解决问题了。

教学过程中,老师像保姆一样,悉心呵护,全程服务,大问题,小问题,老师都是帮学生一一解决。

学生无须思考,也不用动脑,更不用费事,他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张着小嘴,等着老师从嘴里吐出食物,囫囵吞下,一点也不需要咀嚼。

至于什么味道那都是不得而知的。

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依靠,更学会了偷懒。

他们恰恰没有学会自立,学会自主,学会自强。

效果之三,学生的脑筋变僵化了。

学生长期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已习惯于“拿来”,习惯照抄照搬,习惯于囫囵吞枣,从而逐渐地迷失了自
我,失去了创新,既摆脱不了老师的窠臼,也跳不也老师的圈子,无形中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定了,头脑也僵化了,因而他们的发展的空间缩小了,创新的火花也熄灭了。

看到此,我不禁想起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条小狗从小就被一根绳索拴在了柱子上,它活动的范围就是一个圈。

它曾想走出来,但有绳子牵着,它走不出去。

时间长了,它习惯了,也适应了。

有一天,绳子没了,可小狗活动的范围仍是那个圈,它不是走不出去,而是它根本没想走出去。

现实的绳索没了,可有一根无形的绳索仍牢牢地拴着它。

小狗是如此,我们的学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确实值得让人深思。

总之,老师累了,学生懒了,这是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也是与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看看吧,我们出力不少,可好没有得到;汗流了不少,可成果了了。

正因如此,我说,我们语文老师不妨也学学“偷懒”。

说是偷懒,我们备课的环节还真不能偷懒。

我们应少备备教材,我想想学生;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语文老师在上课时要学会“偷懒”,该说的少说,不该有说的别说,把时间多留一点给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谈一谈,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

课堂要让它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发挥;让他们学会合作,让他们学会探究;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品味探索的过程。

老师“懒”了,学生勤了;老师“懒”了,课堂活了;老师“懒”了,效果好了。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也应学会“偷懒”。

谁都知道,作文是学生写出
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

你的评语再好,可学生谁看啊!你的文采再精彩,可学生能一时半会学得来吗?与其我们出力不讨好,反而不如把写作的过程也交给学生,让其写其所想,写其所做,真正写出点自己的心里话,这样也就避免了学生东拼西凑,也说避免了学生的无病呻吟。

再干脆一点,你改作文的过程也交给学生,让他们相互阅读,相互修改,相互学习。

完了,找一篇典型的、非常精彩的文章当堂读一读,听一听,学一学。

之后全体大作上墙展示,全班展评。

写得好的,内心一定充满一种成就感,写作的欲望你想摁都是摁不住;写得不好的也不要紧,“丑媳妇终究是要见公婆的”,这次不好,学习一下人家的,下一次一定要写好。

你看,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咱做语文老师的还不闲死,回家捂着嘴偷着乐去吧。

其实,语文老师的“偷懒”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策略。

老师之“懒”,换来的是学生的勤,是课堂的活,更是我们教育者所渴望的那种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