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发生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光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适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验证问题答案,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验探究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其知识梳理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平面镜成像吗?你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
3.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反射、成像规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进行总结。
2.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成像特点、原理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更多知识,提高其拓展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教案

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

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课 平面镜成像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课 平面镜成像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文件命名为“集体教案(学案)《课题名称》”正文字体用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镀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方格纸、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建立情境】播放刘谦的魔术“隔山打牛”(网址:/play_36YIZA.html)【设疑】刘谦为什么能隔着玻璃把蜡烛熄灭?你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吗?观察视频体验物理的神奇。

思考并讨论。

2、播放猴子捞月亮的视频【设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板书课题】§4.3平面镜成像(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体验物理的神奇,激趣诱思)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认识平面镜【想一想】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根据你的观察和使用,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平面镜吗?【引导点拨】观察你桌上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滑的还是凸凹不平的,光照射到镜面还会发生什么现象?【要点归纳】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平面镜【说一说】请举出除了生活中的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看作平面镜?(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知平面镜)思考试着回答交流讨论:镜子表面平滑,还能够反射光。

归纳总结学生举例:平玻璃板、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等。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猜想与假设【游戏】照镜子规则:找一面大镜子,一人做动作,另外一人模仿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模仿错误即被淘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准备】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学过程设计┃
总结:1.成像;2.改变光路.
问题讨论:请一位同学上来,让视线与讲台齐平,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如右图所示,
帮这位同学看到吗?
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板书设计】
第3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二、平面镜成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2.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3)创新作业可以邀请家长或同学参与,共同完成。
5.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将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成像原理和计算方法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平面镜成像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像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演示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像过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蜡烛、图片等。

2.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白纸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如哈哈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测量成像距离,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科学态度。

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为了凑出结果而随意编造实验数据。

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达到《课标》要求。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的大小();你还有什么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以物像相对于镜面()。

交流与合作
1、用棋子和蜡烛做实验各有什么优缺点?
2、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本实验?
3、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4、为什么要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完成实验?
拓展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4-2中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A
图 4-2
2.读表: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4-3所示,此时时间是
图 4-3
若电子表在平面镜中的示数是7点10分,则此时实际时间应为---------。

3.小游戏:一个人站在离平面镜1米处,他的像离平面镜()米;当他向后退一米,离镜子2米时他的像离平面镜()米;此时的像比一开始()(填“变大,变小,不变”)。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利用填空的形式得出了物和像的大小、位置关系。

利用方格纸作实验,还发现物像

4-4
4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米,一个面盆里水深0.2米,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

1、回顾本节学习内
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
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

②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猜想像的位置和物
的位置的关系。

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找像的位置,并标记像的位置且展示。

引导学生分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和用等大的蜡烛代替虚像
的原因和研究方法
实验检验猜想:
①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②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②探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利用凸透镜成实像,在光屏上能看到实像,与将凸透镜换成平
面镜后,光屏上没有像,进行对比,使学生知道实像和虚像的
区分,并再实验检验。

总结:
平面镜成像四条特点。

进行反馈练习2
目标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分类,并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两个方面
——成像和改变光路
进行反馈练习3
合小结上述内容,明确其中的方法。

补学生查缺补漏,并解决课堂引入问题。

测教师展示平行检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布置
同步
作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
2.讨论主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3.讨论要求:
a)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
b)每组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至少两个实际应用。
c)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涵盖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应用。
a)像与物大小相等、正立、虚像。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平面镜成像公式:1/f = 1/do + 1/di,其中f为镜的焦距,do为物距,di为像距。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作业提交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2.作业要书写工整,表述清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3.小组合作任务需注明组员姓名,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
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b)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c)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平面镜成像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的应用.4.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素养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1: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生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这种表面水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过程:(边示范边讲解)(1)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进行新课2.学生分组实验.把教材P77图4.3-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平面镜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教师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例1】(多媒体展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镜面的大小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无关.答案:(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步骤如下:如图1,①从发光点S 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 ′即为发光点S 的像点.方法二:对称法(即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步骤如下:如图2,①过S 点作镜面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在直线);②取S ′点,让S ′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画出像点S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思想方法: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采用了替代法,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一定要垂直;(2)用于与像重合的物体一定要与原物体完全相同;(3)测量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时,一定要进 行 新 课教师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 4.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8图4.3-3,随即指出:(1)S ′是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 ′叫虚像.(2)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像. 【例2】(2015·山东泰安)如图所示,A 、B 是镜前一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两条反射光线分别反向延长交于一点,该点就是光源的像点S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光源S 的位置,将光源S 分别与两个反射点连接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注箭头.答案:如图所示.平面镜的应用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同学们回答得好,你们所说的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平面镜改变光路的事例.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如图乙所示)原理与之相同,它们都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当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船员便可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情况.甲潜望镜 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 教师总结并板书平面镜的应用. 板书: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注意与替代玻璃板位置的线垂直.进行新课凸面镜和凹面镜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9“科学世界”,教师再分析归纳.(1)球面镜的定义: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①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②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3)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凸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激光器平行射向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教师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演示实验2: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②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4)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凹面镜的性质: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该是会平行射出的.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3: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②凹面镜的应用:a.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进行新课b.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面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80“动手动脑学物理”】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解: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若她远离平面镜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2.试画出图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解:如图所示.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解:可根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这一性质找出平面镜位置.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特别提醒:被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规律方法: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扩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聚光,使观察点更明亮或温度更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掌握利用物距和像距计算物体与镜像的关系;3.能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

三、教学内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3.物距、像距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面镜、小黑板、投影仪;2.学生准备:教材、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导入与展示(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经典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知识。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重点讲解光线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物体与其像之间的关系。

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分发多面镜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多面镜进行观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观察镜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加深他们对物距和像距的理解。

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进行交流,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进行计算,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而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而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而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而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而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而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而镜、球而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平而镜成像的特点。

2、平而镜的应用。

3、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4、球而镜的应用。

•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平面镜、手电筒、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只、火柴、两个铁架台、8开白纸一张、刻度尺。

•教学过程(-)预学过渡语:为什么水中的蜡烛能燃饶,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带着问题开始我们的新课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1、阅读教材第42-44页“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某人站在镜子前而,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而镜中的_________ 。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 像(填“虚”或“实”)2、阅读教材第44一45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球在镜分为_______ 和_ ,凸面镜使平行光_____________ ,凹而镜使平行光________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动手设计课本43页“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脸器材:同样大小的赔烛模型两只,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41页,设讣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分析与论证:(1)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2.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有关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突破】按照教材图4—3—4及图4—3—5模拟虚像的形成,并通过作图的方法进行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方形玻璃一块、火柴、蜡烛、多媒体课件、白纸等.学生准备:白纸、直尺、蜡烛、火柴、复写纸、跳棋子、彩笔、平面镜等.┃教学过程设计┃结合教材中小聪和小明的争论,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找出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活动:“模拟实验”小游戏,体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两个人,一人当物,一人当镜中的像,教师先指定一人当物,让其他学生帮助他选出可以当重点强调:①发光点是蜡烛上的任意一点.②虚像的位置就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③实际光线用实线,反向延长线用虚线④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板书设计】第三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应用⎩⎪⎨⎪⎧(1)用平面镜成像(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能看到它成的像危害:防止光污染球面镜【教学反思】1.本节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教法与学法上都有所创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新鲜与乐趣,从而较快进入创新学习的状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可以分成下面三个线索:一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简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作图分析的方式从理论上验证实验结果,打破平时观察中形成的错误的概念;三是平面镜的应用.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生活充满期望,但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表现出厌烦与无奈,所以,本课中,在新课引入时,通过小魔术与模拟实验巧妙地制造了学习场景,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顺利完成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4.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增强了设计实验与动手操作的能力.5.灵活的课堂安排,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谐调与融洽.“模拟实验”小游戏,师生在玩的过程中增进了关系,学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巩固平面镜成像公式。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4.教师介绍平面镜成像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蜡烛、刻度尺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镜子里的像与你的实际身体部位一致呢?”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了解镜子是如何将光线反射形成我们看到的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之间的关系。
2.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等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生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对于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3节平面镜成像2课时第一课时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2.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7-78,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合作探究】演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铅笔.①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②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③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数据填入下表.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答: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答:相等.3.拓展思维(1)为什么有两支一样的蜡烛?答:为了将蜡烛所成的像与原蜡烛的大小作对比.(2)为什么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答: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方便观察蜡烛成像的位置.(3)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为什么?答:玻璃板选薄的,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不便于观察像的位置.(4)玻璃板为什么一定要竖直放置?答: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则蜡烛与它成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利于测量及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知识点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合作探究】在演示实验中,玻璃板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燃烧的烛焰?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由于眼睛的视觉习惯,人们总认为进入眼睛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起来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跟S'处真有一光源产生一样,S'就是S点在镜中的像.因为此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叫它虚像.1.在演示一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有灼痛感吗?答:没有.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蜡烛的像能呈现在白屏上吗?答:不能.【教师点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平面镜成像作图及其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2.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常见生活问题的意识.【重点】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难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作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79,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答: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答: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④像与物左右相反.【合作探究】例题如图甲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甲解:如图乙所示.乙【教师点拨】平面镜成像作图的规范化要求1.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2.实际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的行进方向.3.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4.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跟进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合作探究】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生活中哪些情况用到平面镜?答(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成像).(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改变光路).(3)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改变光路).2.下图所示是潜望镜示意图.甲乙如图甲那样在管道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图乙).【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能够成像.(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识点三凸面镜和凹面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9,完成以下问题:1.球面镜包括凹面镜和凸面镜.2.请举出一例说明凸面镜的应用:汽车后视镜.3.请举出一例说明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合作探究】①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具体应用有哪些?答:(1)弯道观察镜;(2)汽车观后镜.②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举例说明其会聚作用.答:(1)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应用有太阳灶.(2)可以把焦点处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用有手电筒,汽车灯,探照灯的反光装置.1.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2.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①性质:A.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B.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②应用:A.太阳灶、内窥镜等.B.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①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②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的不同液体,将同一支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密度计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中液体所含物质一样多B.甲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甲、乙两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一样大D.乙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大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的应用。

3、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4、球面镜的应用。

●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平面镜、手电筒、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只、火柴、两个铁架台、8开白纸一张、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预学过渡语:为什么水中的蜡烛能燃烧,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带着问题开始我们的新课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1、阅读教材第42-44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2、阅读教材第44-45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球在镜分为和,凸面镜使平行光,凹面镜使平行光。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动手设计课本43页“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模型两只,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41页,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缩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析与论证:(1)物体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的像。

【学点训练】1、一个身高1.8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为米,这个人向平面镜前进2米,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教学点2 平面镜成像作图1、选物点:以能反映物体主要轮廓特征的点作为物点。

一般常用箭头代表物体,只需选箭头和两点作为物点。

2、作镜面的垂线:过被选物点作镜面的(用虚线表示),延长至,标垂足。

3、找像点:用刻度尺直接在垂线上量得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物点到镜面的距离,标相等符号。

4、画像:按物体外形用虚线连接各个像点就可得到要作的像,虚像用线。

【学点训练】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教学点3 虚像注意观察课本图2.3-2,完成下列问题:1、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有条射在平面镜上;2、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再画出另一条入射光线,也画出它的反射光线;4、这两条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相交;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填“能”或“不能”)相交,交点在平面镜的,这个并不存在的交点就是发光点S的像,像(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

【学点训练】1、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D、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三)提升1、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的位置,这是换元代替法;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水中花,镜中月”是光的现象。

3、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平行玻璃板4、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也变大B、人的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也变小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也变大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也变小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略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6、请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