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合集下载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真题详解2卷(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真题详解2卷(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 1.D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该细胞中G与g、H与h分别为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形成的配子中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D错误,A、B、C正确。

2.C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以及病毒的相关知识。

T2噬菌体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因此在肺炎双球菌体内不能复制和增殖,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也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A、B错误;T2噬菌体以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自身的核酸,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是RNA,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二者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同,D错误。

3.C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在适宜环境下,酶在生物体内外都有催化活性,B错误;在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胃蛋白酶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应该在低温下保存,D错误。

4.C 本题考查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

由题中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趋势曲线可知,该细胞放入物质A溶液后先出现失水现象,随后吸水,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被细胞吸收而进入细胞内,A错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不同,所以前期失水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和原生质体的体积的变化量不同,B错误;2~3 h内该细胞正在吸水,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该细胞正在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5.B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 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在大脑皮层,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C正确;胰腺的生理活动既受神经支配,也受激素的调节,D正确。

2017高考全国卷生物知识点

2017高考全国卷生物知识点

2017高考全国卷生物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

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

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

语句: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受精作用,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2一、选择题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特征图像【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对MI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对等位基因概念的准确掌握。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考点定位】病毒的分类、遗传物质、生活方式、增殖过程【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赫尔希和蔡斯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方法。

专题04 遗传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揭秘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4 遗传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揭秘 含解析 精品

专题四遗传专题本专题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遗传病。

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高考的必考点,且常考常新,预计2017年高考也不例外,依然会对其进行考查,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有可能与孟德尔遗传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相结合,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即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遗传实验设计题和遗传系谱图题的难度偏大。

学*1.用分离定律解决不同自由组合类型的问题(1)配子类型的问题例证1: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例证2:AaBbCc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①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某种配子占所有配子的比例的问题例证3:AaBbCc产生ABc 配子的概率是多少Aa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1/2;Bb产生B配子的概率是1/2;Cc产生c配子的概率是1/2;所以,产生ABc配子的概率是1/2×1/2×1/2=1/8。

(4)基因型类型的问题例证4: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故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2.熟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3.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1.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紫花为301株,白花为20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紫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紫花为302株,白花为101株。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0-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0-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考法综述]高考中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试题难度不大,多数以文字信息或者图像的形式展现;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考查主要涉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及其成功的原因,误差分析,噬菌体的特点和增殖过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重点强调对考生识记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命题法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分析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答案 D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而出现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组经煮沸、D和E组为R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项错误。

【解题法】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2.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 B解析图中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细菌裂解导致的。

考点24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考点24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考点24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①过程及结果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过程与结果②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①噬菌体的结构②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②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3.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一连)考向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了4次注射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活菌甲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活的或死的S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小鼠体内未发生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的R型细菌没有荚膜、无毒性,S型细菌有荚膜、有毒性。

实验结果显示:将活菌甲注射到鼠1体内,鼠1不死亡,而将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鼠4死亡,说明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型细菌;注射②是将活菌甲与死菌乙混合后注射到鼠2体内,结果死亡的小鼠2体内检测出活菌乙,注射④是将检测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结果鼠4死亡,说明死菌乙的体内有“转化因子”,促进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进而导致实验鼠死亡;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死菌乙对于实验鼠而言属于抗原,进入实验鼠体内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考点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一、DNA的信使——RNA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组成成分: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含氮碱基包括A、C、G和U。

结构:一般是单链,而且长度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种类:①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②tRNA:运载氨基酸;③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 的过程。

(注意: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转录过程)2.转录的过程,如图:(1)解旋:DNA的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合成子链: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其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3)释放: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

(注意:转录也可形成tRNA、rRNA)。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意: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翻译过程)。

2.翻译的过程,如图:3.条件:模板(mRNA)、原料(约20种氨基酸)、能量(ATP)、酶、核糖体、转运RNA (tRNA)。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

5.产物:多肽链。

1.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C.图丙过程需要tRNA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即DNA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A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但能合成蛋白质,所以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而图乙可以发生,B错误;图丙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 运输氨基酸,C正确;图丙中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所以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

近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第4辑 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021年最新整理)

近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第4辑 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021年最新整理)

(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第4辑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全部内容。

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有无荚膜有无毒性滑、粗糙)S型细菌光滑有荚膜有毒性R型细菌粗糙无荚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存活。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存活.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死亡。

(3)实验结论S型菌可以杀死小白鼠,同时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实验结论: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1.T2噬菌体的介绍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3.实验结果及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含32P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4.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实验分析:如下表所示.注射物注射对象症状完整的TMV烟草TMV的病斑TMV的蛋白质烟草正常,无病斑TMV的RNA烟草TMV的病斑TMV的蛋白质+HRV的RNA烟草HRV的病斑实验结论:在没有DNA的生物体内,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对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解(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因为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而少数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1 热点题型一 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017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6.1 热点题型一 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017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考纲回顾】遗传的分子基础要求(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 基因的概念(4) DNA 分子的复制(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命题趋势】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结合相应的图解来理解和记忆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等内容.主要通过对图的分析考查对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对经典实验过程的分析和结果的标识。

(1)遗传物质的探索:主要考查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结果分析。

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2)DNA分子结构:主要考查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运用.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3)DNA分子复制:主要考查DNA复制的场所、特点和过程,结合DNA分子结构,考查脱氧核苷酸的数目。

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4)转录和翻译:主要考查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模板、酶等,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转录、翻译过程的不同。

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备考建议】建议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从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联系DNA与基因本质的关系、DNA多样性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DNA结构和稳定性的维持与基因突变的发生、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DNA 复制过程中的相关碱基比例的计算等知识。

另外,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实验,从中提取出进行实验的思想方法,如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每个实验所能最终说明的结论等。

(1)用对照法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模型辅助法深刻理解DNA分子的结构与中心法则(3)表格比较法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不同。

【知识框图】热点题型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基础知识】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及特点特点菌落荚膜毒性类型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第4辑 考点4 DNA的复制

(课标通用)2017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第4辑 考点4 DNA的复制

考点4 DNA的复制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实验材料和方法: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2.实验过程a.用15N标记的NH4Cl培养大肠杆菌数代,获得子代大肠杆菌的DNA;b.将上述大肠杆菌转移至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c.提取在14N培养液中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大肠杆菌的DNA;d.提取在14N培养液中分裂二次后形成的大肠杆菌的DNA;e.将提取的三类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3.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三条DNA带。

4.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二、 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4)过程:(5)方式:半保留复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7)结果:1个DNA分子→2个子代DNA分子。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9)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1.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C.b中(A+G)/(T十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D.正常情况下a、d链将会分到不同的细胞中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图示过程表示细胞核内的DNA复制,而尿嘧啶这种碱基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因此不存在尿嘧啶脱氧核苷酸,A项错误;真核生物细胞中,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项错误;a、d为亲代DNA分子的模板链,b、c为新形成的子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子链与非模板链完全相同,与模板链互补,分析图示可知, b链和d链均与a链互补配对,因此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d中的相同,C项错误;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a、d两条模板链分别参与两个子代DNA 分子的组成,而这两个子代DNA分子将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分到不同的细胞中去,D 项正确。

2017高考新课标生物知识点

2017高考新课标生物知识点

2017高考新课标生物知识点(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

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2017高考新课标生物知识点(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4章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2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4章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2

答案:(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 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①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 下,从蒜黄中提取的DNA量最多 ②低温抑制了 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和, 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
命题视角剖析
紧扣教材重点
联系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球菌体内有 “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
因子”是DNA(3)两个转化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
【特别提醒】 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 受体DNA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使受体细胞获 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并非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选C。注射R型球菌及热处理的S型球 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 既有活的S型球菌也有活的R型球菌。
实验专题探究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实验原理 (1)DNA的提取: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 随NaCl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DNA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高于或低于 0.14 mol/L,溶解度都会升高,据此可利用不同 浓度的NaCl溶液将DNA析出。
(2)DNA 的鉴定:DNA+二苯胺―沸加―水热→浴 蓝色 2.实验材料:新鲜鸡血。 3.实验过程
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 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球菌的DNA片段整合到 了R型球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球菌可以遗传下去,说 明S型球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①S型球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②在转化过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2.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和蔡斯 (M.Chase)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_蛋__白__质___和_D__N_A__,并用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 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 子的,A错误;实验前用来培养噬 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
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被侵
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 菌,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
(2)“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 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 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
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 中出现放射性。
12/9/2021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试例析)
【方法体验】(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 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 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考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精讲)
2.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总结
(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病毒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
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实例
DNA或RNA
噬菌体、烟草花叶 病毒
DNA
DNA
玉米、小麦、
12/9/2021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试例析)
关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3次&涉及大肠杆菌2个关键环节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人类遗传病(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人类遗传病(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41 人类遗传病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人类遗传病(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遗传病的特点、类型及实例(连线)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4.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综合分析(1)明确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伴性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又有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①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即:正反交实验⇒⎩⎪⎨⎪⎧①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常染色体上②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X染色体上②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方法判断,即:隐性雌×显性雄⎩⎪⎨⎪⎧①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在X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雌性、雄性均为显性⇒在常染色体上(3)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①基本思路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性状⇒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隐性性状⇒ 仅位于X 染色体上②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 1的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存活。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存活。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死亡。

(3)实验结论S型菌可以杀死小白鼠,同时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实验结论: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1.T2噬菌体的介绍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结果及分析4.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实验分析: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在没有DNA 的生物体内,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对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解(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因为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而少数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可以误解为在一个生物体内或一个细胞内都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及遗传物质的判别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太短,DNA还未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有S型菌出现,B正确;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但是后者提取的DNA上仍然有0.02%的蛋白质,D正确。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中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故选D。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③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使其含有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1.(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2013·新课标全国卷II)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2.【答案】C【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

1.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宄的实验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4.某研宄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死亡、存活、存活、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5.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C.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D.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了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6.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A、B、C、D中的7.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的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物质(如下表)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请回答:(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有32P的有个,含有31P的有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元素。

(3)该实验能够说明()A.噬菌体比细菌高等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DNA能控制一定的性状(4)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35S标记的是,32P标记的是。

可否用14C和18O来标记?。

说明理由:。

1.【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检测出了S型细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S型细菌中DNA是转化因子,A项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据此得出“S型细菌的DNA 是转化因子”的实验结论,B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 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分别让这两类噬菌体去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其实验结果为噬菌体的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从而得出“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项错误;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和蛋白质分别感染烟草叶片,发现只用RNA感染的烟草叶片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

2.【答案】C【解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3.【答案】C【解析】较重的大肠杆菌不会出现在上清液,A错误;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B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C正确;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有的含有P、S,而且P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不用P元素标记蛋白质,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