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合作是否有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定义、现状与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定义区域经济协调合作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内各经济主体通过协商、协作、合作等方式,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和合作效益最优化的行为。
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协调合作是指一些区域内的国家、城市、企业和个人在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物流运输、产业转型等方面进行合作和共享。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促销水平和效率,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作机制,比如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这些机制在长期的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
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现状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了加强国际经贸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繁荣昌盛的主要方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关系不再仅限于贸易,更多地涉及到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合作,不少地区的经济活动已经超越了国际经济合作范畴。
例如,欧盟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内部市场和货币联盟,以及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实现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利益互补和相互促进。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地方经济协调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城市和地区通过合作建设综合性交通网络、共享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资源,实现了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协调。
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问题尽管区域经济协调合作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区域经济协调合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参与者的不平衡性。
部分参与者的利益与其他成员不尽相同,协调合作难以达成。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差异,或者地区内部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各国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区域一体化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效率,从而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开始逐渐趋向协调,产业集聚现象更加明显。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统一市场规则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鼓励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还会提高整体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比如,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生产线向那些生产出口产品所需材料的国家进行转移,以此达到资源整合,提高产业效益的目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优胜劣汰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产业结构中的优胜劣汰现象产生影响。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由于贸易、投资等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会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优胜劣汰现象在整个区域内会更加显著。
优势产业和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市场与更多的机会,不利产业和企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压力。
这种影响体现在各行各业中。
对于服务业,由于服务业更加依赖人力和客户资源,优势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资源收割机会。
对于制造业,由于生产规模因素的影响,大型企业往往压倒小型企业,加剧两者之间的差距。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新兴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经济学(填空题)
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11、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12、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产业主要是以落后农业产业为主,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可是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3、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各地区产业结构普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地区优势得不到发挥。
14、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区域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 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取聚集效益的选择。
15、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其次是劳动费的最低点。
16、对产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和劳动力、资金、市场和运输。
17、传统的产业布局重要是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在增加了对知识产品生产的布局。
18、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我国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困境及其出路
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勤学好问的人,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懒惰的人,却总是埋怨时间跑得太慢。
有哪些格言表示勤学好问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以供大家阅读。
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热门版】1)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佚名2)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3)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4)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根5)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6)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名7)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8)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9)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10)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11)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12)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13) 应当随时,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1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5)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精选版】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3)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4)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摘要:一、引言1.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背景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产业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企业竞争力提升3.产业创新与发展三、区域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1.区域协调发展2.资源配置优化3.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四、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结合1.产业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2.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3.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五、结论1.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综合价值2.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产业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经济研究有助于分析和评估各产业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可以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经济研究关注企业间的竞争态势,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变化、找准自身定位、制定战略规划。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3.产业创新与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有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1.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关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为政府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2.资源配置优化区域经济研究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助于政府和企业进行合理布局。
资源配置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绿色发展的路径。
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和升级、创新合作 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开放型经济政策:通过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 交流,来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 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 措施。
技术创新政策: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和土地用途 规划,来影响和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发展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经济体系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04
区域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 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和调节区域 经济发展的措施。
减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 所得税税率,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 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和投资。
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人员流动便利化等。其中,贸易自 由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取消关税 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投资便利 化则是指通过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供投资保护等措施 ,吸引外资进入本国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则是指通过 开放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与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 同存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等。其中,平等互利是区 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原则,它强调各国在合作中地位平等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 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它要求各国在合作中以诚 相待,充分沟通,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求同存异是区 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各国在合作中寻求共同 利益,同时包容差异和分歧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
而区域协调则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这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往往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优势,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协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区域协调的过程中,各个地区需要遵循“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原则,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实现资源和经济要素的有序流动,促进各地经济共同繁荣。
在区域协调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支持力度,以引导经济发展朝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除了政府的作用,企业也是促进区域协调的重要力量。
企业可以在区域间进行投资和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实现资源利用和市场开拓的优势互补。
通过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的重要内容。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具备差异,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整体的提升。
然而,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差异、文化差异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可能阻碍着区域协调的进程。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规划,减少利益冲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而言之,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对来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侧重于单一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而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更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与整合,力图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共同繁荣。
区域协调发展是强调地区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该发展模式首先关注各个地区内的差异,例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弥补差异,达到整体发展的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强强联合”,通过各方合作共享资源、互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打破地理、行政和政策障碍,促进各地区之间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实现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促进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这需要在政策、制度、法律等多个层面上加强整合与改革。
通过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优化地区内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通过深化市场一体化,加强地区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衔接,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只有通过协调发展各个地区内部的差异,才能实现同一地区内各方的优势互补。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手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等措施,实现整体发展。
两者的关键在于深化区域内部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地区内各方的共同发展。
在实践上,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推进。
首先,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例如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定期举行高层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和合作。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的互联互通能力。
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产业聚集会产生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从完善管理体制、健全产学研合作体制、完善技术与知识创新、促进产业聚集区域文化、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论述了解决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对策。
产业聚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聚集主要是指产业集聚机构或者是企业在地里位置上非常接近,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大,支持和引导企业围绕某一个核心内容进行分销产品活动。
在产业内部,分工比较明显,可以使各类备件和工艺实现专业化。
产业聚集效应产生之后,协会组织、员工培训、中介、咨询等相关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来,并实现采购本地化,其中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一、基于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
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聚集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1、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集中的聚集与某一区域,可以使这个区域的生产协作和分工更加明朗,大大将低了企业由于频繁交易而造成运输成本。
同时基于社会各个网络关系的信任基础而进行的分工合作,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和维持了产业集聚稳定状态。
最后,集聚产业创造了马修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聚集在这个区域中,强化和壮大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2、产业集聚可以有效的促进集聚区域内部新企业的飞速发展与成长。
在集群中,有很多企业的性质是相同的,带来了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开发性服务以及创新性研究,使区域内经济发展获得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市场信息,分工不断细化。
这种情况下,区域内部的新企业获得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促进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产业聚集能够有效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网络,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不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主,而是以合作为主体,追求整体利益。
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产业集群,使区域内部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选取2021-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产业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受到相关多元化和总体多元化的积极影响,但是受到无关多元化的消极影响;相比于中部地区,相关多元化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相比于东部地区,无关多元化对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消极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产业多元化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多元回归分析;产业相关多元化;产业无关多元化;产业总体多元化;区域经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再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产业结构也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
在学术界中,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专业化和多元化两个方面。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在产业专业化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公司、温州的皮革行业和义乌的小商品。
与产业专业化不同,通过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够形成溢出效应,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科研创新。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多元化已经处于战略地位,应该越来越重视产业多元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学术界中,关于产业多元化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导致人们对产业多元化在降低经济风险、促进技术创新等领域的作用还缺乏清晰认知。
因此,本文通过探究产业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产业多元化的理论依据。
产业多元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产业多元化可以分为产业相关多元化和产业无关多元化。
产业相关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区域经济价值。
这是由于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够促进相关产业链延伸,使得区域内创造更多市场价值。
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产业相关多元化,以区域支柱产业或者优势产业作为开端,以此拓宽上下游企业的市场,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使得产品生产更多在本区域内进行,以此提升区域经济附加值,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5 电子信 息业 占 2% ,03 8 20 战略实施 以来 ,国家通过 资金和政策的倾 斜 , 导部 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 . 程和制药业 占 3% , 使得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 , 形成规模 经济, 年成都高新 区内这两 大产业实现产 值占园区 经 在西部地区布局了一大批高新产业及其园区 , 被称作 “ 增长级 ” 。增长级通 全部工业总产值 的 7% ;再 如桂林 高新区电 0 希望通过其技术 、 知识含量高的特点, 合理 配 济效益显著提高 , 点轴理 子信息业 占 3% , 5 生物制药业 占 1%; 7 绵阳高 置西部资源, 改造传统产业 , 调整和优化产业 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业 的地理集中可 以获得 多方面的集聚经济效 产业 ( 业) 行 分工优势不 明显 , 各地生产重复建 设。 西部 高新 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仅在园区内
对于高新产业影响其布局的诸多因素中 存在 , 在区外 同样存在 。这一现象 的产生有着
3 科技 、 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 , 高新 益, 如利用公共基础设施 、 便于企业之间的沟 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和科技因素 。在西部 l 个 经济 、
际上一些 国家 , 如美国用定量方2 , 引周边 区域的资金 和人才 以推 动 自身的产业 个 云南 、 贵州、 甘肃、 内蒙 、 疆各 1 。 新 个 与开发经费 ( & ) R D 占总销售额的比值和专业 重庆、 技术 人员 占总 就业 人 数 的 比值定 义 高新 产
成都 西安 兰州, 二级城市一个 : 。这 的发 展情况密切相关。三线建设时期 , 桂林 政府在 有效 的高新产业集聚 , 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优 庆 、 、 、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产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上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并在区域经济中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政策效果、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一、政策效果1.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鼓励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通过加大资源配置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为例,该政策旨在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经过实施,许多地区的传统产业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政策还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制定差异化政策,鼓励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例如,中国的"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旨在加强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二、产业升级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措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例如,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三、就业机会产业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区域就业状况。
通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政府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以印度的"印度制造"政策为例,该政策鼓励制造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影响因素1. 政策执行力: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对于其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已经成为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壮大,提高城市化水平,进而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为每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差异性不同,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否,会直接决定着该地区的社会、文化、教育、医疗、人口、生态等多个方面的状况。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促进产业布局的前提,而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
产业布局是指在一个地区内,针对该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产业特点,实现各类企业的分布和发展。
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能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
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因素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交通、物流、工业支援等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到该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定位和发展。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地区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区因为气候、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会带来各种资源和产业优势。
例如,西藏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造成了该地区的牧业业发达,而四川盆地的水能和茶叶种植条件则是该地区的优势资源,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政策引导政府的引导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政策引导可以通过财政资金、税收优惠、扶持优惠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一个具有严谨政策的地区一般都容易吸引外来企业落户,带来资源和资金的大量增加,进而实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产业政策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产业政策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调整和优化区域内各个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内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改善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就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产业政策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区域内的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培育。
这种结构性调整使得区域内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水平,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其次,产业政策有助于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政府能够提供资金、税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给企业,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这种政策的引导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中国,国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取得了竞争优势。
例如,在高铁技术方面,中国的企业已经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形成了自主研发、自主产业化的生态系统。
此外,产业政策还能够吸引外资和人才流入区域。
通过向优质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政府能够吸引外资进入到区域内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许多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会为外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以吸引外资增加区域的投资。
同时,政府还会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种资金和人才的流入,不仅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的壮大,还能够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产业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布局,更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引导。
其中,产业布局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思考。
一、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业布局是城市规划中的基础性工作。
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产业布局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产业布局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布局不同产业的空间位置,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例如,将高科技产业与高等教育机构相结合,可以形成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产业布局还可以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布局能够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例如,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最后,产业布局能够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将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可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产业布局的原则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布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产业布局的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面临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关系,以及有效的产业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通过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的合理安排,促使该区域内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产业政策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并实施的,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繁荣的产业环境,而有效的产业政策则可以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稳健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吸引外资,并为当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出现差异,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落后,新兴产业日益壮大。
因此,相应的产业政策可以通过调控和引导的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向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升级。
最后,产业政策具有区域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因此,产业政策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只有合理的产业政策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达到良好的经济增长效果。
二、有效的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有效的产业政策可以引导和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绿色低碳型和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份额。
同时,产业政策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资,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
区域经济:地方发展的经济模式
区域经济:地方发展的经济模式区域经济是指经济活动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独特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
地方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具体的地方范围内采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
在地方发展的经济模式中,关键的一点是依托地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布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条件,有的地方资源丰富,比如农产品、矿产、能源等;有的地方自然环境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有的地方有着人文资源的优势,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因此,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与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
其次,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是地方发展经济模式的核心。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可以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来实现经济发展。
比如,湖南以炎帝文化和红色资源为基础,发展了炎帝文化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成为该地区的特色产业。
又如,江苏以制造业为主导,发展了纺织、电子、机械等产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经济,促进了地方的经济繁荣。
另外,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经济的规划和引导,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税优惠等方式,促进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共赢的局面。
此外,地方要注重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引进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式,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地方发展的经济模式是基于地方资源优势的,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核心,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利用本地的资源和优势,结合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地方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世界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世界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世界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课题,涉及到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本规律来解释世界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区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差异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的地区往往发展农业经济,而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能发展矿产资源等相关产业。
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二、区位与交通的作用区位和交通状况对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通常更容易形成经济中心,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
交通的便利程度对于区域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地理和区域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对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充足的劳动力、优秀的科研人才以及先进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产能、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也能改变地区的经济地位,带动区域发展。
四、国际政治与全球化趋势国际政治和全球化趋势对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国际政治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合作与投资至关重要。
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贸易与合作愈发紧密。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重构也推动着经济地理格局的调整与变化。
五、政府政策与区域发展政府政策是影响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例如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经济特区设立、区域发展计划等手段,对地方经济进行调控和扶持。
政府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决策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世界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人力资源与技术进步、国际政治与全球化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格局。
经济发展使用技巧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使用技巧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经济发展的技巧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经济发展使用技巧来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加强区域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
在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区域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可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政府应当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制定出一系列激励政策来吸引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第二,注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推动产业从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同时,要加强技术转移和技术应用,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第三,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
优化产业布局需要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优势,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衔接。
政府应当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同时,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还要鼓励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和跨行业合作,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贵州省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分析(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合作是否有影响)一、一、产业布局1、定义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1.1、基本定义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指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2、产业布局模式产业布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展开的,地域的具体条件是决定布局的依据。
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和同一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相应的必须采取不同的产业布局模式。
根据产业空间发展不问阶段的不同特点,产业布局的理论模式可以分为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地域产业综合体模式以及梯度开发模式。
其中前三种开发模式从产业分布结构角度出发,处理在时间上依次继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布局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布局过程。
(1)增长极布局模式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思想是: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城市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其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区域和城市就被称之为“增长极”。
(2)点轴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布局模式的延伸。
从产业发展的空间过程来看,产业,特别是工业,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呈点状分布。
这种产业(工业)点,就是区域增长极,也就是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工业)点逐渐增多,点和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流动的需要,需要建立各种流动管道将点和点相互连接起来,因此各种管道,包括各种交通道路,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就发展起来,这就是轴。
这种轴线,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产业(工业)点服务的,但是轴线一经形成,其两侧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会得到改善,从而吸引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出新的产业(工业)点。
点轴贯通,就形成了点轴系统。
实际上,中心城市与其吸引范围内的次级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城市系统,这一系统已经有效地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3)网络(或块状)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是点轴布局模式的延伸。
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一是“节点”,即各级各类城镇;二是“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三是“网络”,即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网。
网络式开发,就是强化并延伸已有的点轴系统。
通过增强和深化本区域的网络系统,提高区域内各节点间、各域面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使“点”、“线”、“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整个区域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本区域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同时通过网络的向外延伸,加强与区域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并将本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散,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调动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这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区域开发模式,它标志着区域经济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4)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是前苏联广泛采用的一种产业布局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到前苏联解体以前,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通过对水利、煤炭、油漆、铁矿、木材等资源的开发,建立了10多个大型的工业地域生产综合体。
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也曾经广泛采用过这种布局模式。
我国国土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9个重点开发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这种开发模式。
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的生产循环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都是在某种原料和燃料动力资源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个循环都包括过程的全部综合,即从原料的采选到获得某种成品的全过程;某个产品之所以能在某个地域生产,是因为拥有原料和燃料动力来源并能够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
也就是说,该理论认为生产是按照生产工艺的“链”所组成的稳定的、反复进行的生产体系进行的。
H.H。
科洛索夫斯基将地域生产综合体定义为“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安置各个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的这样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体。
(5)区域梯度开发与转移模式该布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客观上存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即经济技术梯度,而产业的空间发展规律是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二战后加速发展的国际产业转移就是从发达的欧美国家向新型工业国或地区再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梯度转移的。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在进行产业开发时,要从各区域的现实梯度布局出发,优先发展高梯度地区,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然后再逐步从高梯度地区向中梯度和低梯度地区推移,从而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高梯度的东部沿海地带、中梯度的中部地带和低梯度的西部地带,以此作为产业空间发展的依据。
3、影响产业布局因素(1)原材料、市场和运输对于使用大量原材料的制造产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大大减低原材料的重量、体积及使用易变质的原材料,将此类产业建于原材料产地附近会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最终产品的重量,体积将大大增加,或产品易变质的情况下,将该类产业建在消费市场附近就比较有利。
如今,随着原材料处理,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及制造业的构成由重工业转向高附加值工业,原材料的运输方式及成本不再是产业布局中,非常重要因素,相反,接近消费市场日益重要。
(更快地了解顾客偏好、服务要求、竞争者信息等)(2)劳动力劳动力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
不同地区间的劳动力成本往往差异很大,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费用要求,社会保障键全与否,工业化水平等都有关系。
雇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也是产业布局中需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在城市原有大量的劳动力储畜,雇用成本相对较低;反之,企业可能会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地区拥有大量劳动力是吸引某些厂商(劳动密集型)选址于该地区的重要因素,然而要素质量上的差异,如劳动者的技能、工作态度和道德水平都很可能会抵消这优势。
研究发现,由于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特别是主要城市与其他地区间)要素质量上存在差异,使厂商在选址时,往往首先从中心城市逐渐移到邻近地区。
(3)外部规模经济性城市化规模经济性指由于建立在大城市,(而非中小型城市)中而对经营的好处,如更接近市场和消费者,运输成本低,较大的劳动力储畜,获得多种商业服务。
本地化规模性指与其他同类或相关行业的厂商集中于同一区域经济而带来的好处:A利用已成的某种产品的市场;B拥有高度产业化的劳动力队伍;C利用区内高度专业化的销售、研发及劳动力培训服务;D形成地区的专业化分工,存在大量的主要专业性厂商进行配套服务。
(4)政府职能与政府干预政府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有三种不同方式:A、直接划定产业布局政策,是一种由国家政府为刺激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以某种激励或补贴形式),自上而下制定实施的政策。
B、产业布局政策,包括贸易政策与关税政策、国际政策。
C、导出的布局政策,由于各地方政策对于吸引投资、开发本地经济的意愿,方法和政策存在不同,这种差异实际上造成了是空间布局政策的效果。
二、区域经济合作1、区域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2、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产业布局规划,构建工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工业新区控制性祥规,符合环保要求,便于基础设施配套的工业新区建设新模式,确保工业新区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2)坚持市场机制与科学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产业布局要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
规划、引导产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避免布局的无序和混乱。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挖掘、利用、开发区位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名产业、名项目的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坚持产业集群原则。
引导有关联性质的项目向规划的区域聚集,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发挥聚集效应;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
(5)坚持集约资源原则。
对工业新区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对产业发展区位、区域进行科学计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配套的投入效率。
三、贵州省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合作1、贵州一度的产业布局政策期初,由于国防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贵州产业布局倾向于非均衡化布局,如在一些特定地方服务于国防的需要而专门设立,从侧重公平转向侧重效率,一改过去的均衡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倾斜发展战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一些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无论是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产业布局政策都倾向于这些地区。
1.1、贵州产业布局政策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1.1.1、贵州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合作积极的影响(1)产业布局经历了非均衡后,在全省范围内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开的布局。
(2)根据各地域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的地域分工。
(3)一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的增长。
1.1.2、贵州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1)地区经济差距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区域经济磨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税实行“分灶吃饭”和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区域中的地方政府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区际关系开始按市场规则行事,由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磨擦,使区域经济形成经济活跃经济紊乱并存的局面。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在利润动机的诱导下,各地区纷纷加速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加工工业,忽视基础产业,从而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
在加工工业上,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有条件发展深加工和高技术产业的发达地区未能较快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新兴产业,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固守原有的一般加工水平,产业升级换代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