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合集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导言在现代教育中,课程标准以及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是为了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种清晰、深入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示范案例的全貌。

一、理解课程标准和素养教育1.1 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为了规范教学质量而设立的一系列标准。

它是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2 素养教育的概念与特点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设计2.1 选择主题和目标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能够符合课程标准,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素养。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示例分析: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3.1 主题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单元教学,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

3.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察生态系统变化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这一单元教学设计示范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设计出一节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生物学课程。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符合素养教育理念的单元教学案例。

个人观点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示范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总结研讨

体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总结研讨

体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总结研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体育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变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开始探索体育教学评价与教学一体化的有效结合。

本文将对体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进行总结研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评价与教学一体化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的有效性。

而教学一体化是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推动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成绩,而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因此,体育教学评一体化的总结研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将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为目标,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将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评一体化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方式应与教学方法相适应,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观察、记录、访谈、测试等,全面跟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将评价结果与教学反馈有机结合。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

因此,教学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生,并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评一体化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高中数学是学生必选科目之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来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学策略1.把握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强化课程的“覆盖度、连贯度、关联回”等核心素养。

2.注重实际应用。

针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要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模拟、演示、研究等非传统教学手段。

二、案例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三角函数为例来讲述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的:深入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特点及常见图像,并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式。

教学案例:1.教师设计了一张PPT,展示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图像,让学生通过PPT了解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图像。

2.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例如基站角度的测量、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三角函数应用等,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求解实际问题的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教师通过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更深层次、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并能够通过实践习题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1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

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2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首先,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是教学
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们应当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和标准。

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其次,教学实施。

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基于课
程标准的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多样性,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总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教师们应当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展开全文一、学习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有关意见(一)、实施背景:上海市教委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认为当前小学教学与评价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被人为拔高,学生必要的学习经历被忽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缺乏等。

这些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质疑。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具体要求: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

要探索课堂观察与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计划及评价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计划及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单位:主讲教师:第一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够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一、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怎样将规划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除上述提及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包括地方层面的课程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范畴。

本文将课程实施限制在教学范畴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二是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

(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

(二)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

教学大纲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

“教学大纲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学大纲就没有学校教学。

”教学大纲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与评价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单位:主讲教师:第一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够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一、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怎样将规划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除上述提及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包括地方层面的课程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范畴。

本文将课程实施限制在教学范畴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二是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

(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

(二)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

教学大纲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

“教学大纲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学大纲就没有学校教学。

”教学大纲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小学品德、小学科学、中学的技术等在内的国家课程。

增强课程管理,不以任何理由缩减、挤占此类课程,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2.展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撰写学期(模块)课程纲要是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关键。

课程标准是学段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学习结果,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要经过多重转换,即课程标准——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要树立整体规划教学的意识,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实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统筹安排学科学段教学。

3.指向学生学习质量,设计学习目标分解课程目标,设置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底线。

清晰陈述的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

教师要综合学生情况、文本内容、教师经验等多种资源,依据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4.设计评价标准及学习活动、方式。

围绕学习目标,实行教学设计。

为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必须首先明确评估学生达标的工具与标准,即在设置学习目标之后就选择与目标匹配的课堂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之后再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或方法等,将课堂评价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课堂评价获取学生达标的证据,以此调节教学计划或节奏等。

5.注重自主学习,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不管以怎样的名目表现,均是用以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重要教学手段,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实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依据学习规律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并利用评价对学习过程实行监控和调节。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为例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为例

案例采撷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为例文|张孝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并于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文章以“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这一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一、知识介绍“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是高中数学统计学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用于估计总体数据的百分位数的取值。

百分位数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中某个特定百分比处于该值以下的数据的位置。

例如,第50百分位数(即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对于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常用的方法为线性插值法。

线性插值是指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通过对相邻两个数值之间的线性插值来估计指定百分位数的取值。

具体来说,线性插值根据指定的百分位数在有序数据中的位置,将其与相邻两个数值之间的间隔进行比例划分,从而得到一个估计值。

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总体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仅仅是对总体数据的估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数据的分布特点、样本大小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学目标首先,理解总体百分位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应该明白百分位数是用来描述数据在一定位置上的相对大小,了解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并能够将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其次,掌握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方法,理解公式:i=n伊p%的意义,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准确地估计总体百分位数的取值。

再次,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案例,学生应该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够根据百分位数的估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决策。

最后,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中位数的概念,运用初中数学中位数的知识引出高中数学中总体百分位数的概念,有利于加强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联系。

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课程实施的新取向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这一新兴取向,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我们将首先概述课程实施新取向的背景和必要性,然后深入探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以推动课程实施的创新和优化,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以期全面展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内涵和特色。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概念解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Standards-Based Education,简称SBE)是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强调课程内容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都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进行,以确保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

课程标准是基于课程目标的系统性描述,它规定了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这些标准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旨在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平台。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 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 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 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 – 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 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目标具体化
国家公民素养/教育质量共同框架 各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各学科学段/年级基准 各学期目标 各单元/课时目标
?:(1)为何越来越缩小? (2)质量监测,我们还缺什么? (3)再进一步,我们还需要“机会标准”? (4)如何从“内容/方法管理”走向“质量管理”?
苏 格 兰 的 经 验
–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 2007)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 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 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 & Calfee, 1999)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程层级
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
三类教育结果(目标)
成果性目标(需要成果)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此案例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二中方万冬老师
(三)案例:关于学案的设计

如何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步骤如下:
1. 理解课程标准: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文档,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2. 定义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3. 分析学生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确定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4.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材料和资源,并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

5. 创设学习情境:创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

6. 建立评估方式:基于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设计评估工具和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7. 反思和改进: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总之,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需要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需求和兴趣,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估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一、教学案例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展开教学。

此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第二阶段: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研,了解不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探讨城市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的规划,比较城市化的利弊,并提出建议。

第三阶段:实践学生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规划方案的制定。

每个小组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阶段:表达学生将自己的城市规划方案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每个小组需要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陈述,并回答提问。

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PPT或海报,展示自己的规划方案。

第五阶段:评价教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案的革命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教案的革命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作者简介
这是《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本书提出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该学科领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同时,课程标准还要兼顾学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也能培养出全面的能力。
学历案作为教案的革命,是一种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它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细化,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 学习成果。
精彩摘录
《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是一本致力于改革传统教案、基于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 法的力作。本书将摘录并分析这本书中的精彩观点和实施方法,最后对学历案的效果和课程标准 的改进进行总结。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强调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在教 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学历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 探讨。
在实际应用方面,本书提出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理念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 好地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但也需要注意到实施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对 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教学资源的配置等。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多种应对策略,例如加强教师 培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我还将与同事们分享这本书的观点,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相信,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案改革和 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案例,我认识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的重要性和优势。在 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积极尝试和运用这些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zttt123@sinazttt123@sina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 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反例 :反例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2)
1.教师备课流程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复制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打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布置外订的资料作业
2.课堂上的教和学脱节
学过了一定 考出来
教材上有 什么我就 教什么
教一教过 定材了 学上, 过有学 了生
真听懂了 吗?



真学会了 吗?
不 一 致
学生的学习
3、课堂上评价随心所欲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 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 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 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作出 正确的课程决定。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不是什么?是什么?
• (2)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目标 脱节,不匹配;被教材“牵着鼻子 走”。
• (3)评价问题:无教学评价或缺 乏评价意识;有教学评价,但评价与 目标不匹配。
✓ 不利于目标达成、不利于提高学业 成绩
✓ 学生“假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无 效学习
学与教 不一致
教-学-评 与“目标”
不一致
教与评 不一致
学与评 不一致
✓ 它的起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首先考虑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标
志是什么,如何知道学生学会了。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
• 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 • 分为三步: • 第一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 • 开展教学设计首先思考学习目标什么?通过教学活动的
开展,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 么?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是怎样的?在这一步骤中, 教师要对已有的课程标准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依 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界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当 前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目标。

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的编制

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的编制

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学习者(学生)描述的应是学生行为,书面可 以省略,思想要牢记。 行为动词:描述的是可测、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条件:达成目标的手段、工具或载体。 表现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指预期的学生 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 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什么是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具体地说,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撰 写的、体现某门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一般 包括学期课程纲要和单元课程纲要。(摘自《有 效教学》)
《课程纲要》就是对本册教材所进行的系统 的前期规划,也可以说是整册教材的课程计划 与安排。
课程纲要是以大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某门 /种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或问题(即目标、内容、 实施与评价)就是课程纲要 。 (摘自《崔允漷报告》) 1. 2. 3. 4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1、课程纲要编制操作要领
基本结构: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 适用年级、背景等基本信息完整。 具体内容(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 实施、课程评价; 编制《课程纲要》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 素 。
2.编制《课程纲要》的关键
课程目标: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以 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资源的分析。 要求:全面、适当、清晰。 具体要求:4-6点,每点若干句;兼顾三维目标; 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纲要》一经形成,就应该成为学科教学
的纲领。每一课时的教学应依据《课程纲要》 来设计,使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围 绕《课程纲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 说明细胞的分化
附:内容标准的主要表述格式: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1)说明细胞的分化;(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1)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 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二、如何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的 《课程纲要》
(一)何为《课程纲要》?
——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一门课程的 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1. 2. 3. 4. 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为什么说《教学进度表》不是《课程纲要》?因为 只见进度,不见教学; 只见课文,不见课程; 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教学的三种取向
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路线图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一)教学的三种取向

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 2007)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 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 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 & Calfee, 1999)
学习目标: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学习目标 评价设计:作业(习题或表现任务) 学与教活动的设计:

导入: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过程(1-3):收集学生的过程表现,解释并 促进 作业:判断关键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自评
(二)案例:一份教案
【主题】8.1平均数(1)(初中数学八上)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内容与学情分析】略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 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 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简)
生疑:Q1、2(从经验导入) 释疑
一、何为算术平均数?(Q3、4) 二、何为加权平均数?(Q5、6) 三、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Q7)
提高
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Q8)
小结 作业:课本P253,第1、2、4题
分析:本教案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思想,也体 现了教学即评价的尝试;根据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 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检测题;目标达成的路径由4个 主导性问题和8个习题构成。
案例一:数学
纲要结构:
一般项目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元素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案例二:语文
纲要结构:
一般项目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程元素
学习活动 作业和评价细则 资源推荐
(二)《课程纲要》呈现格式1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
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 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 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 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 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 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
换一种说法:三阶目标
深层教学
三阶: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学生个人有何意义?) 二阶:过程与方法 (如何习得?) 一阶:知识与技能 (是什么、怎么做?) ?:1、仅仅落实“双基”行吗? 2、过程与方法即机会标准? 3、如何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层教学”即从“教书”走向
意 义
浅层教学
如何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 学习目标?

备课时,应多关注:
“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

上课时,应多关注:
“有无告诉”还是“有无明白”? “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 ?

考虑作业时,应多关注:
设计:“多做练习”还是“检测目标”? 批改:“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 反馈:“告知结果”还是“促进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程层级
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
新课程运作系统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课程方案 3、课程标准 4、教材(模块) 5、学期课程纲要 6、单元/课时计划 7、课堂教学 8、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
3、教师理解的课程 4、师生实际运作的课程 5、学生体验到的课程
专家决定的内容标准
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 (确定结果;兼顾三维;叙写规范)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以成为学习目标?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 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 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 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 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 如说 出、分析、比较等 第三步,建立具体化的关联。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 概念根据某种逻辑建立具体化的关联,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 体的学生。 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 学习目标。

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呈现格式2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 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提前) 学习活动:(内容与实施合并)

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三)《课程纲要》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 程”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
例:说明细胞的分化;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吴江林老师提供)
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第13页) 《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 如何转化成便于检测的学习目标?
?例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例2: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
预习提示;作业见检测区
课中学习区——我该如何学习?
知识线索——与前/后知识的关系;课堂要点实录;活动或情景设 计;范例或结论;课内练习作业本;课内练习;课外作业(提高或拓展练习);互评互 助建议;答案区(互评时或后提供)
四、四项关键技能是什么
(一)如何将目标具体化?
此案例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二中方万冬老师
(三)案例:关于学案的设计


主题:以节/目为单位 课时:(1-3都可以,不需要每课时而是按主题定) 设计者:某老师 学习目标:(分解标准;含难点、关键) 资源与建议:(教材第?-?页;学具……。提供一些具 体的建议,如预习几分钟,采用方法,思考路径,迁移 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关键的大观念…… 课前准备区——我该学什么?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 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 学生树立……观点”

例:小学一年级“七巧板”一课时目标: 1、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图。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目标的内涵与叙写
内涵
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 教学评价的依据。
叙写
行为主体 是学生 不是教师 行为表现 可观察、 可测量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最低表现水准。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 即至少2/3学生 工具、提供信息或 能达到的60分 提示、时间的限制等。
目标的误解与误用
体验性目标(只要过程)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应(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创造性目标(还要“留白”)

复制——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 创作——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
(4)实施教学即评价:收集—解释 —反馈 (5)作业:检测目标达成的工具
小结:不是什么,是什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
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报告内容
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如何编制学期学科课程规划——
《课程纲要》? 如何编写教案/学案? 四项关键技能是什么?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能够
至少用5句话表述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 教学”。 清楚地表述“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的 含义及意义以及撰写课程纲要的要点。 理解目标的含义与叙写规范,记住三维 目标的正确定义。 愿意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观念, 并努力付诸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