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布伦斯特朗(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中的评定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运动恢复程度和功能改善情况。
该评定法主要针对肌肉张力和运动协调性进行评估,以帮助康复治疗师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以下是布伦斯特朗六阶段评定法的简要说明:
阶段I - 反射性运动:患者无自发运动,只表现出反射性运动反应。
阶段II - 异常反应:患者开始出现一些不完全的、非自发的运动,具有一些异常的肌肉活动。
阶段III - 异常反应减少:患者的异常反应减少,开始出现更多的自发运动,肌肉张力逐渐减少。
阶段IV - 肌肉张力增加:患者的肌肉张力开始增加,出现痉挛和肌肉紧张。
阶段V - 肌肉张力减少:患者的肌肉张力逐渐减少,痉挛和肌肉紧张减轻,运动逐渐恢复。
阶段VI - 正常运动: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恢复到
正常水平,能够进行正常的自发运动。
这六个阶段描述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肌肉张力和运动恢复的不同阶段。
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个体的康复过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定结果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
brunnstrom分期标准
brunnstrom分期标准Brünnstrom分期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常用方法。
这一标准通过对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观察和评估,将中风后的康复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从而制定更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Brünnstrom分期标准中,不同的阶段代表着患者运动功能的不同恢复程度。
在第一阶段,患者可能完全无法主动活动受影响的肢体,甚至出现痉挛和肌张力增加的情况。
而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逐渐得到恢复,最终在第六阶段可能实现完全的自主运动。
Brünnstrom分期标准的应用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肢体的动作、肌肉张力、痉挛情况等来判断患者所处的分期,从而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对患者康复过程的评估外,Brünnstrom分期标准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通过共同的分期标准,医护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患者的康复情况,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而产生的误解和偏差。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
在临床实践中,Brünnstrom分期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所处的分期,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肉放松、功能性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Brünnstrom分期标准虽然在中风患者康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每位患者的康复进程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Brünnstrom分期标准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评估方法,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实用版】目录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2.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3.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和优势4.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正文【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评定方法,旨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该评定法由瑞典物理治疗师 Signe Brunnstrom 于 1970 年代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评估工具。
【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共包括六个阶段,分别为:1.迟缓阶段: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肢体活动范围受限,通常出现在康复过程的初期。
2.联合反应阶段:患者肌肉收缩能力开始恢复,但肌肉收缩呈弥漫性,无法实现特定肌肉的独立收缩。
3.共同运动阶段:患者能够完成简单的肢体活动,但肌肉收缩仍然呈弥漫性,不能实现精细运动。
4.分离运动阶段:患者开始能够实现肌肉的独立收缩,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肢体活动。
5.替代运动阶段:患者肌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
6.稳定运动阶段:患者肌肉功能完全恢复,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活动。
【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和优势】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在康复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该评定法的优势在于:1.量化评估:通过对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肢体活动范围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使康复治疗效果更加直观。
2.便于沟通: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采用通用的评估标准,便于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3.指导康复治疗:通过评估患者的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Brunnstrom分期评估
Brunnstrom分期评估Brunnstrom分期评估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患者康复发展的临床工具。
它通过观察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程度,来判断中风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测康复的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背景介绍Brunnstrom分期评估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于1966年提出的,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神经肌肉康复。
该评估工具基于中风后的神经恢复过程,将患者的运动恢复分为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肌肉控制水平。
二、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六个阶段1. 第一阶段(反射性运动):患者在此阶段表现出肌肉的强直性瘫痪,只能进行反射性的运动,无法主动控制肢体运动。
2. 第二阶段(浮现部份痉挛):患者开始浮现痉挛,肌肉开始有轻微的自发运动,但仍然无法主动控制。
3. 第三阶段(痉挛增强):患者的痉挛增强,肌肉开始有更明显的自发运动,但仍然不能控制肢体的运动方向。
4. 第四阶段(浮现部份协调):患者的肌肉开始浮现协调运动,但仍然不够灵便,运动范围有限。
5. 第五阶段(痉挛减轻):患者的痉挛开始减轻,肌肉协调运动的范围和灵便性逐渐增加。
6. 第六阶段(正常运动恢复):患者的肌肉运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进行正常的运动活动。
三、评估方法和步骤1. 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评估者需要观察患者的肌肉运动,包括肌肉的张力、痉挛、协调性等方面的表现。
2. 对每一个肢体进行评估:评估者需要对患者的每一个肢体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和下肢。
3.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阶段:根据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将其划分到相应的阶段。
4. 记录评估结果:评估者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评估日期等信息。
四、评估结果的意义和应用1. 预测康复发展:通过Brunnstrom分期评估,可以预测中风患者的康复发展,匡助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2. 指导康复治疗: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康复治疗的选择和调整,匡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着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 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下肢伸展??????? 患侧上肢伸展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
在康复医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和康复进展的量表。
它是由瑞典物理医学家Signe Brunnstrom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通过对患者肢体动作的观察和评定,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并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方案。
一、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概述1. 反应阶段(Flaccidity Stage):患者肢体完全无法活动,无肌张力。
2. 递增性的肌张力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appearing and increasing):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痉挛和痉挛。
3. 最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Maximal Spasticity):肌肉痉挛达到最大程度,但开始有一些可控制的运动。
4. 下降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beginning to decrease):肌肉痉挛开始减轻,患者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5. 逐渐减弱的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Decreasing Spasticity):痉挛性减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6. 正常化阶段(The Stage of Normalcy):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二、深度探讨在康复科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评定运动康复情况的参考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康复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特征和肌张力变化, 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运动康复程度,明确康复方向和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在理解这个评定法时,我们需要着重关注每个阶段的特征和转变点,深入挖掘不同阶段在肌肉痉挛和运动恢复方面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康复措施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评定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意义。
三、总结和回顾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康复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评价患者的运动康复情况和制定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brunnstrom分级方法
brunnstrom分级方法摘要:一、Brunnstrom分级方法简介二、Brunnstrom分级方法的应用三、Brunnstrom分级方法的优缺点四、我国在Brunnstrom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Brunnstrom分级方法简介Brunnstrom分级方法是一种评估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该方法由瑞典医生Brunnstrom 提出,主要用于评估中风、脑瘫等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变化。
Brunnstrom 分级方法将运动功能分为六个阶段,从最初的不能运动到正常运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表现和康复策略。
二、Brunnstrom 分级方法的应用1.评估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 分级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变化,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指导康复治疗:根据Brunnstrom 分级,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所处的阶段,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康复效果。
3.预测康复前景:Brunnstrom 分级方法还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康复的前景,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信心。
三、Brunnstrom 分级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简单易懂:Brunnstrom 分级方法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适用于各类医护人员。
2.系统性强:Brunnstrom 分级方法对运动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有助于康复治疗的实施。
3.适用范围广:Brunnstrom 分级方法适用于中风、脑瘫等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缺点:1.评估标准较为主观:Brunnstrom 分级方法的评估标准依赖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需要专业培训: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熟练运用Brunnstrom 分级方法。
四、我国在Brunnstrom 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我国在Brunnstrom 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康复医学界高度重视Brunnstrom 分级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brunnstrom的分级简答题
Brünnstrom's分级简简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中风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康复进展。
它以病人的肌肉表现为基础,分为六个等级,从0级到5级,每个等级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肌肉对神经刺激的反应。
这种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肌肉功能,也可以指导康复护理的方向和方法。
Brünnstrom's分级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可以在床边进行,非常适合使用于中风后期康复的病患。
下面将简要介绍Brünnstrom's分级简单易懂的具体内容:一、0级:无反应这个等级表示患者没有任何主动或被动的肌肉收缩,也就是说,患者完全丧失了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中风发作后的最初阶段。
二、1级:肌肉出现痉挛在这个等级,患者的肌肉开始出现痉挛,但并没有出现主动的肌肉收缩,这种痉挛通常是对神经刺激的一种自发性反应。
三、2级:部分主动肌肉收缩当患者的肌肉开始出现部分的主动收缩时,可以判定为2级。
在这个阶段,患者对神经刺激有了一定程度的反应,但是肌肉的收缩仍然比较弱。
四、3级:完全主动肌肉收缩3级表示患者的肌肉可以完全主动收缩,但是这种收缩通常是不协调的、缓慢的,并且肌肉力量很弱。
五、4级:肌肉开始恢复当患者的肌肉开始有了一定的力量和协调性时,可以判定为4级。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明显恢复了一定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
六、5级:肌肉功能完全恢复5级代表患者的肌肉功能已经完全恢复,可以进行复杂的动作并且力量完全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评估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因为每个人的中风后遗症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Brünnstrom's分级评估时,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过度刺激肌肉或造成患者不适。
Brünnstrom's分级简单易懂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进展情况,为康复护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2.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Brunnstrom
B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一期:迟缓性瘫痪二期:联合反应明显,出现协同运动,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肌腱反射三期:以协同运动为主,联合反应减弱,肌张力增高达高峰,肌腱反射增高四期:随意协同愚弄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肌张力开始降低。
五期:随意,分离运动明显,课做一般技巧运动,随意协同运动成分部分消失,肌张力继续降低,近正常。
六期:正常随意运动,可做精细技巧运动,肌张力正常或近似正常。
分级肩臂手下肢1级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2级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无主动手指屈曲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3级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向引起伸展。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2.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4级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1.手能置于腰后部。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3.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伴随着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
5级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
1.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后前踏出,踝能背屈。
6级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
1.能进行各种抓握;2.全范围的伸指;3.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髋能外展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
2.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评分标准:100分75~95分50~70分25~45分0~20分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姓名:床号:住院号:年龄:日期:医生:。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着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2.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Brunnstrom分级
姓名年龄病区住院号利手诊断
Twitchell–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
阶段与特点
上肢
手
下肢
分级
1、无随意活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Ⅰ
2、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仅有极细微的屈伸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Ⅱ
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Ⅳ
5、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
1、肘伸直时肩可外展90度
2、在肘伸直,肩前屈30~90度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可做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做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
Ⅴ
6、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非受累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完成合并足内外翻
Ⅵ
评估结果
1
2
3
1
2
3
1
2
3
评估时间
评估者
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共同性屈曲
Ⅲ
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肩0度、肘90度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2、在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度
3、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8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8(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型题(总题数:2,分数:5.00)A.无任何运动B.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C.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D.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E.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模式(分数:2.50)(1).Brunnstrom分级Ⅰ级(分数:0.50)A. √B.C.D.E.解析:Brunnstrom分级是一种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运动从Ⅰ至Ⅴ级:指病人从无随意运动到基本恢复运动功能的不同恢复程度。
(2).Brunnstrom分级Ⅳ级(分数:0.50)A.B.C.D.E. √解析:(3).Brunnstrom分级Ⅴ级(分数:0.50)A.B.C. √D.E.解析:(4).Brunnstrom分级Ⅲ级(分数:0.50)A.B. √C.D.E.解析:(5).Brunnstrom分级Ⅱ级(分数:0.50)A.B.C.D. √E.解析:A.C1~3B.C4C.C5D.C6E.C7(分数:2.50)(1).支配头运动肌的是(分数:0.50)A. √B.C.D.E.解析:(2).支配膈肌的是(分数:0.50)A.B. √C.D.E.解析:(3).支配三角肌的是(分数:0.50)A.B.C. √D.E.解析:(4).支配肱二头肌的是(分数:0.50)A.B.C. √D.E.解析:(5).支配斜方肌的是(分数:0.50)A.B. √C.D.E.解析:二、A1/A2(总题数:40,分数:40.00)1.电疗设备接地线会发生什么情况A.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B.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C.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D.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E.发生雷击闪电时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分数:1.00)A.B.C. √D.E.解析:机器工作过程中,会在仪器外壳上积累过多的静电荷,如不及时导入大地,人触摸时,会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引起触电,所以采用电荷经过地线方式流入地下,防止人触电。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最新版】目录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2.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3.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4.六阶段评定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正文【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中风、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进程。
该评定法由瑞典物理治疗师 Signe Brunnstrom 于 1970 年提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2.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包括以下六个阶段:阶段 1:迟缓期。
患者表现为肌肉张力降低,肢体无力,无法完成主动运动。
阶段 2:联合反应期。
患者肌肉张力开始增加,肢体可完成部分被动运动。
阶段 3:共同运动初期。
患者可完成简单的主动运动,但伴随许多不随意运动。
阶段 4:共同运动中期。
患者主动运动能力明显提高,不随意运动减少。
阶段 5:共同运动后期。
患者能完成较复杂的主动运动,不随意运动基本消失。
阶段 6:分离运动期。
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正常,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分离运动。
【3.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在康复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患者康复进程。
通过评定法可清晰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阶段,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指导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治疗师可调整治疗策略,提高康复效果。
(3)预测康复预后。
六阶段评定法可为预测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参考。
【4.六阶段评定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简单易懂。
六阶段评定法具有明确的阶段划分,便于理解和操作。
(2)实用性强。
该评定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评估。
局限性:(1)个体差异较大。
不同患者的康复进程可能有所不同,六阶段评定法在个体评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不能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
brunnstrom的分级标准
brunnstrom的分级标准布伦斯特罗姆的分级标准是指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评估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
布伦斯特罗姆的分级标准根据肌肉张力、运动控制、主动运动和协调运动等方面进行评估,共分为六个级别。
以下是对每个级别的详细描述。
第一级:松弛期(Flaccidity)在初始阶段,患者表现出松弛或无张力的状态,没有主动运动能力。
肌肉无力,不能做到自发活动。
第二级:抽动期(Spasticity)在该阶段,肌肉张力开始逐渐增加。
患者表现出抽动或肌肉紧张的症状。
虽然肌肉张力增加,但患者仍然不能完成主动运动。
第三级:局部运动(Local Motion)在第三级,患者能够在受限范围内完成活动。
肌肉张力进一步增加,但开始出现有限度的主动运动。
这些活动常常需要外界辅助以保持平衡。
第四级:主动运动(Voluntary Movements)在第四级,患者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活动。
肌肉张力逐渐减少,患者能够进行主动运动,但在协调性和力量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五级:独立活动(Independant Movements)第五级是恢复水平的里程碑。
患者在肌肉控制和协调方面表现出显着改善。
肌肉张力减少,患者能够独立进行自发性和无限度的运动。
第六级:正常活动(Normal Function)第六级是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阶段。
患者在运动和协调方面没有明显异常。
肌肉控制和活动能力恢复至正常。
布伦斯特罗姆的分级标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专家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跟踪和监测治疗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布伦斯特罗姆的分级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例如脊髓损伤或周围神经损伤等。
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康复治疗等因素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布伦斯特罗姆的分级标准只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评估指标可以用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进程。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摘要:一、引言二、Brunnstrom 上肢功能阶段介绍1.阶段0:无活动能力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3.阶段2:联合反应4.阶段3:分离运动5.阶段4:正常运动三、各阶段评价标准1.阶段0:无活动能力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3.阶段2:联合反应4.阶段3:分离运动5.阶段4:正常运动四、结论正文:一、引言Brunnstrom 上肢功能评价标准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脑瘫等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方法。
本文将对Brunnstrom 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Brunnstrom 上肢功能阶段介绍Brunnstrom 将上肢功能恢复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阶段0:无活动能力。
患者无法完成任何上肢活动,肌肉无收缩能力。
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
患者可以表现出轻微的肌肉收缩,但无协同运动。
3.阶段2:联合反应。
患者在刺激某一肌肉时,其他肌肉也会产生收缩,形成协同运动。
4.阶段3:分离运动。
患者能够独立地控制各个肌肉的运动,但协同运动仍然存在。
5.阶段4:正常运动。
患者可以完成正常的上肢活动,无协同运动。
三、各阶段评价标准1.阶段0:无活动能力。
评价标准主要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够产生肌肉收缩,以及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
评价标准包括肌肉收缩的幅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疼痛等不适症状。
3.阶段2:联合反应。
评价标准主要为观察协同运动的产生以及其幅度和持续时间。
4.阶段3:分离运动。
评价标准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够独立控制肌肉运动,以及肌肉运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5.阶段4:正常运动。
评价标准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完成正常上肢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Brunnstrom 上肢功能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Brunnstrom分期.肌张力评定
Brunnstrom分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就诊日期:年月日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病程:日月年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Brunnstrom分期内容内容Ⅰ期→迟缓阶段Ⅲ期→共同运动阶段(患侧单个肢体)随意运动消失屈曲模式肌张力低下伸展模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Ⅳ期→部份分离运动阶段Ⅱ期→痉挛阶段分离出一个关节联合反应出现Ⅴ期→完全分离运动阶段腱反射亢进分离出二个关节肌张力增高Ⅵ期→正常运动阶段运动速度是健侧的1.5倍上肢下肢Ⅰ期无随意运动Ⅰ期无随意运动Ⅱ期开始出现轻微的屈曲共同运动(肘屈曲,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Ⅱ期下肢有轻微的随意运动Ⅲ期坐位、立位时有髋、膝、足的屈曲Ⅲ期能充分进行Ⅱ期运动,能进行伸展共同运动(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Ⅳ期(1)坐位,膝屈曲900时可将脚向后滑行(2)坐位,足跟着地,足能背屈Ⅳ期(1)肘屈曲,前臂能部分旋前、旋后(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900(3)能将手向腰后旋转Ⅴ期(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足能背屈Ⅴ期(1)肘伸展位肩能外展900 (前臂旋前位)(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1800(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Ⅵ期(1)立位,髋能外展并超过骨盆上提范围(2)立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伴有足内翻及外翻Ⅵ期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手肌张力评定Ⅰ期无随意运动Ashworth评定法Ⅱ期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0级无肌张力升高Ⅲ期指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1级肌张力稍高,活动肢体时有卡住感(后25%)1+级肌张力稍高,活动肢体时有卡住感(后50%)Ⅳ期全部手指稍能伸展,总的伸展达不到全关节的伸展范围,拇指能侧方捏握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被动活动肢体容易(50%)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Ⅴ期总的伸展可达全范围,能抓圆柱状物体、球形物、完成第三指对指,指伸展位外展,手掌抓握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外展或内收位)Ⅵ期指屈曲位外展,能投球、系纽扣,稍欠灵巧,大体正常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
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
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
有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
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
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的出现。
(二)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刻板的协同动作。
患者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群,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5周。
一般来讲,共同运动都伴有肌张力异常,临床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而且以一
种固定的运动模式进行。
偏瘫患者中常见的共同运动模式有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上肢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
运动
肩胛带上举及后退(内移) 向前突(外移)
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
旋
肘关节屈
曲伸
展
前臂外旋(后
旋) 内旋(前旋)
腕关节掌
屈背屈
手指屈
曲伸展
下肢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
运动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
旋
膝关节屈
曲伸展
踝关节背屈、内翻跖屈、内
翻
趾伸展(背屈) 屈
曲(跖屈)
1.部分分离运动范型
上肢
下肢
2.完全分离运动范型
上肢
下肢
1、先确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
若不正常,需说明之。
2、正确规范检查动作,尽量避免代偿。
3、对于有失用症或有听理解障碍的病人应耐心示范检查动作。
4、检查一个动作前,应先放松病人痉挛的肢体。
1、偏瘫是脑卒中后的一系列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中风运动功能评价的内容包括:运动的控制、平衡、肌张力、关节活动度、
本体感觉、步态、协调性、健侧功能等。
因此,评价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仅仅用
Brunnstrom是不够的,应全面评价。
2、 Brunnstrom评价法的局限性:
不是定量表
敏感度、精确度不高
1.概念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与下面提到的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不同,联合反应是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异常的现象。
例如,当脑损伤病人紧张或健侧肢体用力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与健侧肢体相似的动作,这种反应就称为联合反应。
2.常见类型根据两侧肢体的运动是否相同又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两种。
例如,对健侧上肢进行外展抗阻,当阻力达到一定强度后,患侧肩可以出现外展动作;如健侧肘关节抗阻力屈曲或伸直,患侧肘关节可出现类似的动作。
下肢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外展或内收时,患侧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反应又称为Raimiste现象。
3.如何利用联合反应上述2.常见类型中的“例如”实际上已经回答了此问题。
即
(1)在脑损伤的早期,特别是软瘫期,可以利用常见类型来诱发患侧肢体的活动,增加肌张力(不用怕会出现痉挛,根据经验,软瘫期越短,肢体功能越容易恢复)。
如,健侧上肢肩关节在外展位内收诱发患侧肩关节的内收(先将其放在外展位)。
(2)在痉挛期,通过健侧肢体的抗痉挛的动作来诱发患侧肢体的抗痉挛的动作。
如健侧伸肘、屈膝,等。
但是,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 是和联合反应完全不同的概念,联合反应是病理性的,联合运动可见于健康人,是两侧肢体完全相同的运动,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
例如: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时非握拍手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