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4(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大体构造,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能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1.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2.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难点1.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2.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一、新课导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陈述观点。

师: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盲人,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导致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睛,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视物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 教学重点:掌握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利用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和透镜,现场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矫正近视和远视:讲解如何通过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视物原理;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副眼镜的镜片,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说明理由。

2. 答案:根据眼镜镜片的形状和厚度,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安排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之后,是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加爱护自己的眼睛;通过透镜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式:本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用多个实验活动将凸透镜成像实验从头贯穿到尾,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简要地分解、重做成像实验,分别引出生活中各自相对应的光学仪器;还设计了DIY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通过交流讨论,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望远镜原理等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从中获得初步分析概况的能力。

教学的最后归纳、总结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将上节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本节课透镜的应用进行整合,通过实验将试题场景还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快速解题。

教学中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做成导学案,在听课的同步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的原理。

●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保意识。

●了解透镜的应用及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能力培养:通过分组实验,DIY组装望远镜、显微镜等简易光学仪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四、学情分析:虽然上节课已经做过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但是对于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觉得很难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仍然记忆混乱;而成像规律又是光学中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

沪科版-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分析"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通过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本节课已有了足够的兴趣。

更何况本节课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结构2、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4、懂得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视觉形成的机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装有水的气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倾听2008年残奥会盲人歌手杨海涛的《天域》及他在演唱结束后的深情独白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眼睛的爱护意识。

二、新课讲授1、眼睛的结构多媒体展示眼睛的结构,并能够准确的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知识并思考回答)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重新温习眼睛的结构,在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重新规律作类比,知道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

当然同时进一步强调:晶状体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眼睛能够自动调节。

(引学生探究的兴趣:眼睛怎么自动调节呢?)2、眼睛如何看清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如何看清物体",在做演示实验:在气球中加水当做晶状体,而两手相当于睫状体,演示眼睛看远处及近处时晶状体的收缩情况,在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2.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将其与眼睛的成像原理相联系。
-学生能够演示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以及这些情况在眼睛中的体现。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眼睛成像相关的现象,如视错觉等。
3.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眼睛及视觉原理的理解。
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眼睛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理解眼睛作为生物光学仪器的独特性。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阐述眼睛调节焦距的机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4.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人工晶状体、激光手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谈谈你对这些科技进展的认识。
5.调查身边同学或家人的视力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用眼习惯计划,以提高视力保护意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用眼环境、眼部锻炼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眼睛调节焦距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自主发现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调节焦距的过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成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 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 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过程
猜想:我们是如何既能看到远处物体,也能看到近处物体的?
投影展示: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投影展示详细介绍:近视、远视的成因
3、视力的矫正
1)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2)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下面我想请一位患近视眼的同学来配
合我做一个小实验。

(让一患近视眼的
学生摘掉眼镜朗读一首诗,不断向远处
移动白纸)大家通过刚才的小实验观察
到什么现象?
先来调查一
下我们班有
多少同学患
近视眼?
(大致统
计)
近视眼患者
看近处的物
体清晰,而
看远处的物
体模糊,近
视眼镜可以
矫正近视眼
让学生在趣
味的实验中
感受物理现
象的神奇,提
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与生物学,医学有关。

眼睛的构造很复杂。

眼疾的种类也很多,学生对相关现象很感兴趣。

课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视,远视,散光,色弱,色盲等眼疾的成因以及相关的症状。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使学生具有爱眼,护眼的意识。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重点: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大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引入课题: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活动: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知识。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探究1:利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

讨论: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合适?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水滴能把字放大吗?(做一做)1.显微镜引导学生探究2: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若要放大更小的物体,可否将透镜组合?将组合的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

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显微镜的发展。

2.望远镜探究3: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呢?引导学生选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组合,观看远处的物体。

利用多媒体放映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资料以及它们在天文事业方面的所起的重大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案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案设计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使用人单元第四单元课题 4.6神奇的眼睛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总课时延期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凸透镜的相关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相关应用教法设计习题训练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练习。

教学准备习题准备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精讲点拨;4、巩固领悟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二次备课记录一、温顾知新回顾凸适镜成像的规律:1.u>2f时成的像;u=2f时成的像;2f>u>f时成的像;u=f时成的像;u<f时成的像;2.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实倒虚正虚放大。

二、眼睛1.人眼看物体和_______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观察课本75页图4-46,认识眼睛的结构:在眼睛的结构中,和上节实验各组成部分相对应的结构名称是:蜡烛―――――物体凸透镜―――――光屏―――――3.正常的眼睛观察课本图4-47,可知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上。

济阳县垛石镇中学教学设计4近视和远视近视:由于晶状体太或着眼球过导致像成在了视网膜,用矫正。

远视:由于晶状体太或着眼球过导致像成在了视网膜,用矫正。

四.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1.放大镜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倒立、正立)____(放大、缩小)的____(虚、实)像。

注:相机调焦调的是物距。

3.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倒立、正立)____(放大、缩小)的____(虚、实)像。

注: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镜》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镜》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2)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3)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近视眼;b.远视眼.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近,因此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脑神经调节的倒正不能总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新课教学4.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提前会聚),戴凸透镜矫正。

3.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AC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D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B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学生练习需要引导才能总结出规律A BCD新课教学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能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调节:远离物体像变大。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说明。

5.反馈练习:(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2)通过装有酒的白酒瓶看商标纸反面打印的日期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放大正立虚象成像原理解释学生熟悉可以理解新课教学1.照相机(1)观察照相机模型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像。

(2)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得到底片,在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先让学生作图得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特点,再看书结合书上的图具体讲照相机的原理镜头相当凸透镜,胶片相当光屏。

倒立缩小实象。

掌握应用,怎样调学生应该很感兴趣体离放大镜要在一定X围内。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友情提醒:近(远)视眼及其矫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眼睛自主阅读教材P7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眼睛是眼球的结构图,请补充缺少部分的名称:(1)视网膜;(2)晶状体;(3)睫状体.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物体是正立的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75~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小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烧瓶的后壁上。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公开课教案_0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公开课教案_0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督预示标: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像原理及矫正3.了解照相机幻灯机,幻灯机(或投影仪),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自学梳理: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的___,视网膜相当于的___.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成的是___, ___的实像.2.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___,用__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___,用__透镜来矫正。

老花镜(又叫远视眼镜)是__透镜。

近视镜是__透镜。

3.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的度数是___。

某眼镜上标着“+200度”,则该眼镜是___镜,焦距是___。

4. 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到照相机的距离是物距,物距______.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像距___________.5. 幻灯机(或投影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幻灯片到幻灯机镜头的距离是物距,物距_______. 幻灯机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是像距,像距__________.6. 放大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所观察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是物距,物距_____.展示评价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由全身照改拍半身照时,照相机应___人(靠近,远离),暗箱应___(拉长,缩短)。

2:照集体照时有人未进入镜头,此时应使照相机___(靠近,远离),同时镜头向___调节(前,后)。

3: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60mmB.恰为120mmC.略小于120mmD.略大于120mm4:幻灯机的胶片应___(正,倒)着插,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变大一些,则应使幻灯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______,镜头到幻灯机的距离____(增大,减小,不变)5: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8cm,在使用此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到书的距离应___才能看到书上__、__的字。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优质课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优质课教学设计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看清物体的基本原理,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让学生亲自体验拍照,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通过类比照相机,知道眼睛看清物体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照相机、眼睛、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原理难点:视力矫正三、教学器材自制简易幻灯机、自制简易望远镜、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学生的集体照来开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过渡:看看以前的你们,定格在这张照片中,现在的你们坐在教室里,这个张照片就装下了需要一个教室才能容纳下的你们,很神奇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先来理解一下第一个神奇的眼睛——照相机。

1、照相机的结构照相机结构比较复杂,我们今天就研究它的成像原理,所以我们就注重两个元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感光片(数码相机,老式相机这里就是胶片)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成像原理师:既然有这块凸透镜那么它一定满足这些成像规律,同学们猜猜满足那条规律呢?生:第一幅u>2f,f<v师:为什么呢?生:不对啊,没有倒立啊。

师:我们抓住其中明显主要的特征,刚刚那一张照片将全部同学都装进去了,而我们现在需要这样大的一个教室才能容纳大家,所以是不是像缩小了啊?生:是。

师:同时能在感光片上成像(能在胶片上表现出来),那是不是也说明是实像?生:对。

师:其实老式的照相机装胶卷都是倒着装的,我们这里看到正的像是因为经过数码芯片处理了,所以其实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就是第一幅u>2f,f<v3、“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应用介绍照相机实际拍照中的物距、像距,说明镜头是能够伸缩的。

提问:拍照远处一棵大树,现在需要拍出的图像大一些怎么操作?学生思考,适时提醒使用成像规律中的一些结论。

请学生回答,使用flash动画同步展示学生回答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大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引入课题: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活动: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知识。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探究1:利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

讨论: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合适?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水滴能把字放大吗?(做一做)
1.显微镜
引导学生探究2: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若要放大更小的物体,可否将透镜组合?
将组合的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

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显微镜的发展。

2.望远镜
探究3: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选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组合,观看远处的物体。

利用多媒体放映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资料以及它们在天文事业方面的所起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感受。

3.照相机和幻灯机
投影照相机实物。

引导学生观察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使用。

投影照相机的原理图
让学生讨论照相机的原理:像比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
像距和物距哪一个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让学生课下用照相机拍照了解照相机的使用和原理。

出示幻灯机、投影仪,进行实物投影。

组织学生讨论它们的成像原理及使用方法。

4.讨论: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有什不同?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典例:如右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_
_ 。

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投影仪上的镜头是凸透镜做的,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使得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正确答案为:平面镜凸透镜形成放大的实像友情提醒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用途是本考点的关键。

巩固练习: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
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
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
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76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一)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