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2. 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难点: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提问: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b. 学生回答: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化过程,也就是熔化和凝固。
2. 新课讲授a. 教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b. 教师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 教师演示实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学生实验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b.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4.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
c. 教师提问:熔化和凝固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演示法:教师演示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4. 讨论法: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晶体与非晶体区别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3.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5.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2.教学难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固态物质的性质及表征方法。
2.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将石蜡块放置在温度计上方,温度计的刻度盘朝上,观察石蜡块的状态变化。
记录石蜡块变化的温度。
2.实验2:将水放在一个装有温度计的烧杯中,用烧杯夹夹好温度计,在热板上进行加热,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比石蜡和水的状态变化,讨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5. 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案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6. 安全知识(7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正确的解决方式,并告知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研究能力。
但教师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限制学生进行危险实验操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时间分配,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要比赛,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学生引入材料的物性变化领域,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2、掌握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3、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物质状态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2、熔化和凝固3、状态变化的问题探究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探究3、小组讨论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热板3、药品玻璃杯4、铁蜡烛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物质的三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物性变化。
2、讲解首先讲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并进一步介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熔化和凝固图示的展示。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实物示例,如药品玻璃杯和铁蜡烛来进行讲解。
3、探究提出状态变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液态变固态、固态变气态等问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材料状态变化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4、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汇总并展示各自解决方案,并对状态变化问题做出总结。
六、作业1、做一份报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调查一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状态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了解了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掌握了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
同时,通过探究状态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性变化。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3.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技能。
4.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和转化。
2.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技能。
5.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引子,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如魔法变彩虹等。
2.知识讲解3.1物质的三态和转化通过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物质的三态,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三态转化的案例。
4.2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石蜡、蜡烛等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导学生讲述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3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影响因素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制作冰激凌,并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6.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PPT等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
7.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熔化和凝固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并期待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8.教学总结通过对今天学习内容的复述,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板书、多媒体、PPT等教学方式,系统讲解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凝练知识点,增强学习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五、课堂设计1.教学环节划分清晰,有很好的逻辑关系。
2.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富有创意的引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教学知识。
4.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安全和实践操作细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5.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铁块、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铁水凝固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条件及吸热和放热特点。
同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意义。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如自制冰棍、铁水铸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新课的方式:我选择了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来引入新课。
我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2熔化和凝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2熔化和凝固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理解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和方法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实现物质世界之美。
3.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理解图像是表示物理量变化的相对直观的方法。
根据物理图像学习数据进行了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材料的熔点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结合起来。
3.关注自然现象,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通过探索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图像是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更直观的方法。
2、教学困难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北极圈,有很多冰和水。
在冬天到来之前,因纽特人建造冰屋。
他们使用当地材料,首先将冰加工成规则的立方体,称为“砖”;把水当作“泥”。
材料准备好后,他们选择一个好地方,倒一些水和造一些冰,然后倒一些水和造一些冰;正面不断地被建造,背面不断地被冻结,建造的房子变成了一座冰屋,被冻结成了一个整体。
这种房子非常坚固,非常坚固誉为因纽特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
水的凝固作用是帮助因纽特人完成这一杰作的“大功臣”。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趋势的加剧,北极圈的冰川也出现了融化的迹象。
水的凝固和冰的融化是如何发生的?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吧!教学活动本部分分为四个教学部分:(1)理解晶体;(2)固体的熔化;(3)液体的凝固;(4)熔化和凝固定律的应用。
1、理解水晶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热学部分的基础。
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将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本节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质变化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实验探究方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2. 掌握熔化、凝固的含义,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 初步掌握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培养图像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2.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2. 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最后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2.3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由于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的。
同样,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时,冰淇淋会在嘴里熔化成液态。
这些现象都是物态变化中熔化和凝固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熔化的概念,指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2)讲解凝固的概念,指出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9篇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初中物理-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一、课程目标: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熔化对温度的影响。
凝固对温度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问题:水变成水蒸气时是怎样的一种变化?2.知识传递师:你们知道我们位于地球上,地球的内部是非常热的,那么这个地球表面的水是如何能够存在的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因为地球的大气层保护了地球表面水的存在。
师:对,这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表面水的存在,但是作为一个物质,水同样也会受到一些外部的影响而发生状态的改变。
师:首先我们来谈谈熔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
我们以蜡烛为例,来看一下熔化的实验。
师:(过程)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熔蜡的变化、温度的改变等方面,感受一下熔化的过程。
师:然后我们来谈谈凝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我们同样以蜡烛为例,来看一下凝固的实验。
师:(过程)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熔蜡的冷却过程、温度的改变等方面,感受一下凝固的过程。
3.知识巩固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谈谈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和性质。
首先我们来谈谈熔化对温度的影响,下面是一张熔化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熔化状态。
师:下面是一道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回答一下:图中最低的熔点和最高的熔点分别是多少度?学:最低的熔点是-30℃,最高的熔点是120℃。
师:对,我们可以发现,在液体和固体的交界处,温度并不改变,而是保持不变,这就是熔点的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谈谈凝固对温度的影响,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假如将一杯开水放在室温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学:水会逐渐冷却,最终变成温度和室温相同的冷水。
师:对,但是你们是否发现,水在冷却到0℃时,却非常难以继续冷却,因为此时水会开始结成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我设计这节《熔化和凝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为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是难点,因为需要学生理解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变化。
而实践活动则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如温度计、熔化实验装置、凝固实验装置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冰块、水、石蜡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熔化的特点。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熔化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象,让他们理解熔化的原理。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原理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对于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熔化和凝固》教案3.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对表格和图象的分析找出规律。
教 具:幻灯片、熔化与凝固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问:物质通常以什么状态存在?学生回答:物质通常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
以水为例说说物质的三态是可互变的。
(见幻灯片2)教师叙述:随着温度的变化,各种物质都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它们相互之间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以海波和松香为代表,通过实验来研究它。
二.新课1、直接导出“熔化”和“凝固”概念。
1)出示图片1让学生观察,(见幻灯片3)教师叙述:固态的岩石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的岩浆。
(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可用冰变成水的现象导出熔化的概念)2)出示图片2让学生观察,(见幻灯片3)教师叙述:冰山是由江水在低温时结成的。
(板书: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可用水变成冰的现象导出凝固的概念)过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规律?水 冰水c 、松香全部变成液态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怎么样?学生观察后回答:(继续上升)d 、在整个熔化过程,是否都在加热?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板书:熔化过程需吸热)(3)探究松香的凝固实验停止加热,观察松香的状态变化,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把实验所4、学生活动,根据表中数据,描出图象:(见幻灯片5)5、讨论:根据四个图象(见幻灯片7、10)试找出熔化与凝固特点。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存在不同状态的表现,通过进行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种适合初中生进行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实验目的1.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热板;2.相变板和木棒;3.温度计;4.实验杯和陶瓷杯。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状态变化,涉及到物质的分子间距、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1:探究熔化的条件1.将相变板放到热板上,调节热板温度为100℃,等待 5 分钟左右,使相变板温度达到100℃以上。
2.将准备好的木棒放在相变板上,观察其熔化的情况。
3.等熔化后将相变板温度调低至60℃。
再用木棒进行熔化实验,观察情况。
4.重复实验 3,让相变板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木棒不易熔化为止。
实验2:探究凝固的条件1.将陶瓷杯放在冰上,等待约 5 分钟,使陶瓷杯在环境温度达到 0℃左右。
2.在陶瓷杯中放入相变板温度为70℃的蜡烛芯热水,观察蜡烛芯热水的凝固情况。
3.重复实验2,分别在陶瓷杯中加入相变板温度为50℃和30℃的蜡烛芯热水,观察凝固情况。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1我们可以看到,木棒在相变板温度大于100℃时,即可快速熔化,而当相变板温度降低至60℃时,木棒的熔化情况和100℃时相比就要慢很多,当相变板温度继续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木棒便不会再熔化了,这表明温度是熔化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应注意到木棒与相变板之间的接触状态也会影响熔化效果。
通过实验2,我们可以看到,相变板温度对于物质凝固的影响同样很大。
当相变板温度为70℃时,蜡烛芯热水凝固速度较慢,当相变板温度分别为50℃和30℃时,蜡烛芯热水的凝固速度会更快。
八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精讲教案
八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精讲教案。
一、什么是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在加热的情况下,温度超过其熔点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我们将冰放在温度高的热水中,当冰的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就会逐渐融化成为水。
凝固则是相反的过程,指物质在被冷却的情况下,温度低于其熔点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例如,我们将水放在冰箱中,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就会逐渐凝固成为冰。
二、熔化凝固的原理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下,物质中的分子非常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
这种排列方式使固态物质变得非常坚硬,难以移动。
当物质被加热时,它的分子开始产生振动,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最终超过了物质的结构限制,物质就转化成为液态。
在液态中,分子的排列方式比固态下更加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
当物质被继续加热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扩大,最终分子会向各个方向扩散,物质就转化成为气态。
与此相反的是,当物质被冷却时,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物质转化成为固态。
这是因为,当物质被冷却时,分子之间的振动越来越小,分子渐渐向它们稳定的位置上钻入,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构。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熔化凝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烹饪食物时,我们需要加热食材以熔化它们,使其更加容易消化或口感更好。
又比如水的熔化凝固在溶解、过滤和晶体生长等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在制造过程中,许多材料必须在高温下进行熔化,如金属、陶瓷和玻璃等,这些材料的熔化凝固过程对于成品的质量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四、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熔化与凝固的原理,下面介绍一下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材料:小麦粉、水、玻璃杯、餐勺、手电筒。
步骤:1.将一些小麦粉倒入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将手电筒对着玻璃杯射出光线,持续加热玻璃杯内的液体。
3.不断观察液体的变化,当液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就会发生熔化。
4.当手电筒移开时,玻璃杯内的液体将开始冷却,当温度降低到固态物质的熔点时,就会发生凝固。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篇1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並攪拌.裝置如課本圖4.2—1,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和海波(或蠟)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 ℃時,每隔0.5 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後再記錄幾次.填入表中.)根據實驗記錄的資料指導學生畫出熔化曲線引導學生分析圖像的物理含義三、熔點和凝固點像海波這樣,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的固體叫做晶體。
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
像蠟這樣,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的固體叫做非晶體。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有沒有固定的熔點。
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如課本圖4.2—5甲總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師: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現在我的體溫正好是48℃,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總結: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思考:北方的冬天,為什麼要在菜窖裡放幾桶水?課堂小結1、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2、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有沒有固定熔點晶體熔化的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晶體凝固的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分小組觀察蠟的熔化,記錄實驗資料,小組成員注意分工在課本圖4.2—2和4.2—3上描點,用光滑曲線連接各點,畫出熔化曲線AB段海波是什麼狀態,溫度怎樣變化?BC段海波是什麼狀態,溫度怎樣變化?是否對海波加熱?CD段海波是什麼狀態,溫度怎樣變化?學生記憶課本列出的晶體和非晶體思考:EF段是什麼狀態,溫度怎樣變化?FG段呢?GH段呢?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思考“想想議議”第二個問題並回答學生討論並回答48℃既是海波的熔點也是海波的凝固點,固體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就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達凝固點時,放熱就凝固。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一份优秀的物理教案,往往能使学生更能有兴趣的听下去。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二、进行新课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绘制图象(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4)总结实验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教学建议
1 .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 —省、市、区、县)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
学习
新课:
学习
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
(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
教学过程
】
1. 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____ (省、市、区、县)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C以下,漠
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C .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
学习
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
化学
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
学习
熔化与凝固”。
2.
学习
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
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
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
把仪器按教材50 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
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
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